我有7万块钱的民事赔偿协议书没赔,超过9年了,请问现在加利息一共要赔多少,谢

作为一名浸淫PE投资行业多年的老兵,除了个别确定性较高(IPO申报很近)、很牛的好不容易拿到份额的项目之外,基本上经手的每个项目都存在对赌协议。&br&&b&对赌协议的本质是:解决交易双方对企业价值判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b&比如你认为企业值8亿,因为今年能实现8000万净利润,10倍PE就是8个亿的估值,但我认为你只能实现4000万净利润,10倍PE就是4个亿的估值,相执不下怎么办?总要解决这个问题吧,毕竟你需要钱,我需要投出去项目,那么OK,我认你的8亿估值,但是前提是你今年必须要实现8000万利润,如果实现不了,那么不好意思,年底我要按照实际实现的利润重新调整估值。&br&常见的的对赌协议其实主要有2条是:1、&b&业绩对赌&/b&,对赌标的通常是企业的扣非后净利润,一般是未来3年的净利润,比如对赌16年-18年分别3000万、5000万、8000万,也有对赌三年累计1.6亿的,当然也有对赌收入的,互联网公司也有对赌用户数、增长率、付费用户数、付费率的(因为短期内没有利润)2、&b&回购。回购本质上也是一种对赌,&/b&一旦无法实现预定的条件,将由实际控制人回购。回购的条件一般分为几类:1)&b&证券化&/b&,IPO、借壳、并购 2)&b&经营业绩严重偏离预期&/b&3)&b&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的情况&/b&&br&完不成对赌协议怎么办?一般PE机构会要求执行对赌协议,这又分为2种:1、上市了的话,就基本不追究了,因为PE机构赚钱了就不会纠结对赌了,如果上市后没赚钱的话可能还会要求执行(这种情况在中国由于存在一二级市场差很少出现,除非你投的价格非常高)2、没上市,一般PE机构会跟企业协商执行对赌协议,我目前经手的案子,有一些是严格执行了对赌协议的,但大部分都是需要PE机构和企业去商量,经常最终谈判的结果是补偿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实际中一点没执行的比较少,除非老板非常赖皮。&br&执行对赌的话,又分为&b&股份补偿和现金补偿&/b&两部分。两部分补偿的公式为:&br&现金补偿公式为:&br&&p&(本次调整前公司估值×本次调整前乙方的股份比例–本次调整前公司估值/201X年承诺净利润×201X年实际净利润×本次调整前乙方的股份比例)×(1+10%)&/p&&p&股份补偿公式为:&/p&&p&丙方将以1元的对价向乙方转让部分股份,以使乙方的股份比例调整为:本次调整前乙方的股份比例×丙方201X年承诺目标公司净利润/目标公司201X年实际净利润。&/p&&p&&b&回购的公式&/b&为:&/p&&p&回购价格为(i)要求回购方的增资价款×(1+10%*n) - 该方根据第1.3条第(1)项实际已获得的现金补偿(其中:n = 投资年数,投资年数按照实际投资天数除以365计算);(ii)经乙方及目标公司共同认可的评估机构届时对目标公司净资产进行评估后的评估值乘以要求回购方的持股比例。丙方1、丙方2应以上述(i)(ii)两种方式中的高者作为回购该方所持目标公司的股权/股份金额。&/p&&br&&b&双向对赌:&/b&&br&单向对赌是为了解决双方对估值的分歧,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设置双向对赌,双向对赌更多的是为了充分激励管理层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如果公司业绩最终超过了对赌业绩的50%,我可以额外补偿管理层团队一部分股份,以对他们进行激励。&br&&b&关于对赌协议是否公平的问题?&/b&&br&你说的没错,高风险匹配高收益,但是其实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有对赌协议的存在,它本身并没有减少项目本身的失败风险,他只是作为价值调整的一种依据。严格意义来讲,他主要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为无论怎么尽调,企业主一定比投资人更有信息优势),因为现在资产膨胀的年代,很多企业主为了能够拿到高估值,都在尽量的夸大当年的业绩,而且已经成为一种风潮,投资越来越有难度,如果没有对赌的话,双方很难达成一致预期,你吹你的,拿不到钱,我也投不出去。从根本上来说,最终项目失败了,即使PE机构拿到了100%股份,也是一个空壳,对赌一样执行不了(大部分机构不会天天追着你还债,顶多下次创业的时候,我要是还看好你,免费或者低价给我一部分股份)。项目成功了,说明你的预期实现了,对赌条款也不会执行。&br&&b&结论:&/b&&br&PE机构不是只赚不赔,严格意义上来讲,大部分机构都是赚少赔多,但是大家都在努力通过行业研究、公司调研、团队判断,每天超负荷工作,就为了提高那么一点点成功率。个人认为:机构对于95%的判断都是一样的,只是对5%的项目会有分歧,好与坏、贵与便宜、投与不投,功夫全在此!对赌协议,不过是一种解决分歧的工具而已!希望解决了你的问题
作为一名浸淫PE投资行业多年的老兵,除了个别确定性较高(IPO申报很近)、很牛的好不容易拿到份额的项目之外,基本上经手的每个项目都存在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的本质是:解决交易双方对企业价值判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如你认为企业值8亿,因为今年能…
问题:在实务中,如何来判断一个公司到底有多少“家底”?&br&答:判断不了。即使查银行账也无法避免做出来的现金流的可能。&br&&br&问题:另外,由于不用验资,是否发起人可以任意认缴公司的注册资本,夸大自身公司的实力(假设注册资本可以部分反映出公司的规模和实力)?&br&答:是。但不是没有责任的。见下答复。&br&&br&问题:在实务中工商局或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有无其他手段来限制公司的发起人没有足额缴纳认缴注册资本的行为?&br&答:理论上,股东以其认缴资本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即使这个股东没实缴任何资本,如果公司出现负债,在股东的认缴资本额的范围内,是股东承担责任的。&br&如果股东届时不承担责任或者无法责任,理论上,可以以诉讼方式要求对其个人财产强制执行。或者,也可能构成刑事犯罪。&br&&br&但,&strong&&u&以上只是理论,就民事程序而言,目前中国执行难是个大问题,法院除了限制其高消费外,没有其他执行手段;就刑事而言。。。。你当你公安局是你开的?你说立案就立案?!&br&&/u&&/strong&&br&综上,就这个认缴制的鉴别和企业信誉而言,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机制来判断和强制执行!
问题:在实务中,如何来判断一个公司到底有多少“家底”? 答:判断不了。即使查银行账也无法避免做出来的现金流的可能。 问题:另外,由于不用验资,是否发起人可以任意认缴公司的注册资本,夸大自身公司的实力(假设注册资本可以部分反映出公司的规模和实…
这里面涉及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连带责任、认缴制下股东责任承担、以及一般股东的风险防范的问题。&br&1、你老板说他不可能占公司100%的股份,这句话既是错的,也是对的。&br&错在哪?&br&法律明文规定允许开设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如你老板一个人占公司100%的股份,就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这样做是符合法律规定的。&br&对在哪?&br&如你老板一个人当股东,则他的风险比较大,他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这样理解的话,他就不可能一个人独占100%的股份了。根据《公司法》第六十三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br&如你老板经营过程中,公司账目不清、个人资产与公司财产混淆,则他需要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你想想看,只有一个股东,该股东就要承担连带责任,多拉一个人进来,就无需承担连带责任,你说他会怎么做?&br&所以,你老板拉你进来,就是为了防范他本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而不是法律不允许公司只有一个股东。&br&2、如你做了股东,你的风险在哪?&br&(1)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打个比方,你老板认缴的出资是40万,占股权比例80%,转让股权给你的那个人认缴的出资是10万,占股权比例20%,两人都还没有实际出资。后来你接手了20%股权。现在公司对外欠债100万,且没有钱还,那你老板应承担其中的40万,你应承担其中的20万。&br&如何防范呢?&br&跟老板说清楚,当股东可以,前提是老板先把认缴的那部分出资全部缴清了(最起码把你应出资的部分缴清),在股东出资义务这一块,你才没有后顾之忧。&br&(2)股东恶意逃避公司债务,损害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这种情况下,你不主动去转移公司财产,则风险相对比较微小。&br&(3)怠于清算,导致清算不能,损害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公司经营不善等原因快倒闭了,符合法律规定的清算条件时,股东有及时清算的义务。如果股东没有及时清算,公司账务、财产等毁损灭失,清算不了,债权人可以追究股东的连带责任的。&br&如何防范呢?&br&改变股权结构,你老板占99%以上的股权,你占1%以下的股权。一来债权人看你是个小股东,一看就是拉进来凑数的,也许懒得追你的责任;二是即使追你的责任,可以把你的责任最小化。同时这一方式还可以适用于防范第(1)种关于股东出资义务的风险。
这里面涉及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连带责任、认缴制下股东责任承担、以及一般股东的风险防范的问题。 1、你老板说他不可能占公司100%的股份,这句话既是错的,也是对的。 错在哪? 法律明文规定允许开设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本法…
&img src=&/4da719ac91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da719ac91e_r.jpg&&&p&无论是90年代的“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是当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公司都是主流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知乎上关于公司法的相关问题也不少。在回复这个帖子&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公司通过公账转钱到员工账户,再让员工将钱转到老板私人账户里,算违法吗?员工要承担什么责任? - 银行&/a&
的时候,把公司法的相关知识点介绍一下。写完以后,想想再加点内容,扩充一下作为专栏文章。因为是大致介绍,加上水平所限,可能存在差错,敬请谅解。&/p&&p&公司责任体系介绍如下:(以下规则不完全适用于上市公司)&/p&&p&A出60万,B出40万成立一家公司,只要实际出资到位,经营失败,A、B个人是没有责任的。即亏光100万之后,债权人拿两个股东没办法。这叫&b&有限责任&/b&。也就是说,A如果另有房子车子价值500万,债权人也只能干瞪眼。这种有限责任制度下,股东承担有限的风险,相当于鼓励大家投资设立公司。&/p&&p&如果A没钱,也要开公司,通过私营经营城或者其他代理注册公司垫资60万进来,然后验资后马上抽走,这个叫&b&虚假出资&/b&。如果经营一段时间之后直接抽走,叫&b&抽逃出资&/b&。对于责任而言,这两者在实务中区别不大,因为责任是一样的。&b&债权人可以要求股东在抽逃或者虚假出资部分承担责任,还要求要求帮助虚假验资的部门如私营经济城、银行、会计师等视情节承担责任。&/b&以前这种情况非常多,诉讼不少。&/p&&p&&u&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u&&/p&&p&&u&如果想要详细了解会计师的责任,请查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u&&u&(&/u&&u&法释〔&/u&&u&2007&/u&&u&〕&/u&&u&12&/u&&u&号&/u&&u&)&/u&&u&。&/u&&/p&&p&公司资本的落实,可以为公司经营打下基础,也有向债权人承担责任提供保障,但是,2014年,随着降低创业门槛的要求,公司注册资本由&b&实缴制变更为认缴制&/b&,也就是说,一是公司注册成立时不再要求股东实际缴纳出资,二是不再组织第三方中介机构验资。当然,某些特定行业如金融机构除外。这样一来,意味着别再去相信营业执照上一个公司的注册资本有多少。当然,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国家出台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向市场公示。&/p&&p&无论是实缴制还是认缴制,由于存在不实出资的情况,&b&单纯依赖注册资本多少与对方交易是风险不少的。&/b&有时候,还不如查查裁判文书网,看看交易相对方的诉讼记录。&/p&&p&如果B答应出资,但未能按约出资,A可以召开股东会限制B的分红,甚至开除B的股东资格。后者叫&b&股东除名诉讼。&/b&&br&&/p&&p&&u&第十六条&/u&&u&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出资,公司根据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对其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股东权利作出相应的合理限制,该股东请求认定该限制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u&&/p&&p&&u&第十七条&/u&&u&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该股东请求确认该解除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u&&/p&&p&成立公司时,A与B会可以通过公司章程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个东西就象夫妻之间的约定,“你耕田来我织布”或者“你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随便约定。当然,有的事项,法律允许自由约定。比如股东持股比例、分红比例、认缴公司新增资本比例可与出资比例不一致、表决权可与出资比例不一致,可通过公司章程限制股权转让时的剩余股东同意权、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公司董、监、高转让本公司股份的限制可高于公司法。有的事项,法律不允许自由约定,比如不能约定公司亏本时某股东可以原价退股。&/p&&p&A是大股东、控股股东,B是小股东,无论如何表决,A总归能控制公司,B一想,懒得参与经营,只想参与分红。因为无论如何,大部分情形之下A是大股东都会说了算,这叫&b&资本多数决&/b&(有钱就是爷)。&/p&&p&&u&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u&&/p&&p&A可以把自己任命为&b&法定代表人&/b&,控制了公章。法定代表人与法人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担任法定代表人需要注意些什么,可参见笔者回复&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担任法定代表人需要注意些什么? - 创业&/a&。这个帖子收录于知乎纸质书籍《正义女神不睁眼》。&/p&&p&&b&公章又代表什么呢?&/b&在中国法项下,公章代表一切,经常认章不认人,这也可能是受了我们国家长远以来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拿了公章乱敲担保书,会使公司负上很大的责任。英美的公司运作机制中,对外交易往往相对方要看董事会的授权决议,必须由董事逐一签字(依表决机制),假冒他人签字是要负上刑事责任的。公章与签字最大的问题在于,有时候在审判实践中,不知道公章是谁盖的,或者是谁伪造的,真相难以查清。而签字,一做笔迹鉴定就能落实责任人。因此,经常有人辩称,我公司的公章保管不当,被某个员工偷盖了,老板是不知情的,不应当承担责任。当然,也没有法官会理睬他。关于公司对外担保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一次又一次地明确,盖了章就要承担责任,不管股东会、董事会有无授权(上市公司除外)。&/p&&p&如果公司经营好,A想独占利润,不愿B知晓公司利润情况,不给B看账册,B可提出诉讼要求查看账目并且聘请会计师查账。这叫&b&股东知情权诉讼。&/b&&/p&&p&&u&第三十三条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u&&/p&&p&&u&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u&&/p&&p&A与B在经营过程中,觉得要做大做强,引入C,C出资50万,成为第二大股东。这叫&b&增资&/b&,原先股东的股权比例会被相应稀释。创业中的公司一旦作大,有的老板就会想办法稀释核心员工已经取得的股权。&/p&&p&&u&第三十四条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u&&/p&&p& C觉得万一被A、B骗了风险比较大,入股之前会做&b&尽职调查&/b&,看看公司是否真如A、B所称的那么好。当然有些事项,只要A、B不说,比如对外担保,因为是&b&或有债务&/b&,并不一定在财务账册或者有关资料上体现,C可能无法发现,不幸踩雷。这一点,也是公司重组与破产重整的重要区别。在重组过程中,重组方可能陷入担保黑洞,而破产重整是法院主持下的程序,这个程序中担保权人如果不申报债权,权利无法得到保护,因此重整方可以发现隐藏的担保情况。&/p&&p&如果C是战略投资者,PE/VC等等,觉得A、B把公司说的那么好,干脆狠一点,逼他们签个&b&对赌协议(估值调整协议)&/b&,要求在特定期限内业绩达到多少或者必须上市,如果达不到条件就由A、B赔钱(投资额加利息)、回购C的股份,或者把A、B的股份抢过来。俏江南控股权变更就是这么一步步发生的。这种协议得到司法的认可与支持。(参见笔者另一个贴子&a href=&/fuwangezy/&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fuwa&/span&&span class=&invisible&&ngezy/&/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C投入公司的出资,实际上来自D,D由于种种原因,比如某种公职身份,或者是外国投资者身份,不便出面,只是站在幕后出钱让C代持股份。C会与D签订代持协议,约定出资款由D出,公司分红归D。&/p&&ul&&li&如果公司经营有分红,而C不把分红给D,则D起诉C要求按代持协议履行,法院通常判决支持。&br&&/li&&li&如果C对外负债,而C的债权人查封了C在该公司的股权准备拍卖,D跳出来说股份是他的,法律只能说对不起,谁叫你把股权登记在C名下。&br&&/li&&li&如果C把代持的股权转给F,F不知道是代持的,正常付款并办理变更登记,F就取得了股权。C转身把股权转让款拿去赌博输掉了,D也只能欲哭无泪,不能问F要。&br&&/li&&li&如果D觉得代持风险太大,准备从幕后站到前台,把自己登记为股东。这有个比较文艺点的专业术语,叫&b&隐名股东显名化&/b&,D可以提&b&出股东资格确认之诉&/b&,要求把自己登记为公司的股东。但是A、B坚决不同意,提出他们对C比较熟悉,不认可D的股东身份,D也只好无奈黯然走开。&br&&/li&&/ul&&br&&p&&u&第二十四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u&&/p&&p&&u&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u&&/p&&p&&u&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u&&/p&&p&A、B、C三国鼎立,A再也无法说了算,B与C一联合,股权比例就大于A,当然就可以否决A的提议。有一天,B、C实在不爽,两个人合计开了个会,形成了决议,就把A的法定代表人给罢免了。A不服,说你们偷偷开会,不通知我,程序不对的,起诉要求撤销决议,这叫&b&股东会决议撤销之诉&/b&。法院会支持撤销的请求。&/p&&p&&u&第二十二条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u&&u&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u&&/p&&p&确实,程序上要给A机会,万一A在股东会上缅怀创业历史,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说不定能挽回B的心,A、B再度联手,C就没戏。可是,B想起A多年不分红,还不让看账册,这种“冷暴力”实在受不了,决定还是投入C的怀抱。于是,B、C再次开会,并且通知了A,这次会议的召集、通知完全符合法律及章程,A的法定代表人被免了,C被任命为新的法定代表人。&/p&&p&A于是非常不爽,就是不把公章交出来。&b&公章没了怎么办?&/b&B、C去工商局办理变更手续,结果有的工商局机械执法,说你要换法定代表人可以,原来的法定代表人必须签字和盖公章。A不配合,面对这个死循环,B、C傻眼。许多外国投资者碰到这种情况,以其在母国获得的法律常识,只能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解决呢,有一种办法是提出&b&公司证照返还诉讼&/b&,让A把证照交出来,即把证照作为公司的财产对待。不过万一官司打着打着,A说公章被老鼠叼走了,导致判决难以执行。还有一种办法是提出&b&确认公司决议效力诉讼&/b&,即确认更换法定代表人的决议有效,并拿起判决书去工商局办变更手续。不过无论如何,打官司总是费时费力。这一个变更法定代表人的问题,备受外国投资者诟病。&/p&&p&假定不发生法定代表人变更,A还是控制公司,但B、C发现A经常从公司直接拿钱用于自己的开销,比如让公司直接付款为自己买车,车买房,且这些财产都登记在自己名下。这样公司账目不规范,自己的钱与公司的钱不分。&/p&&ul&&li&A的这种行为,对于B、C来训,相当于公司的利润就被侵蚀,B、C的利益受损,B、C掌握证据之后,可以提起诉讼,让A把这些挪用的钱交出来。这叫&b&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b&。&br&&/li&&li&A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减少了公司的资产,使得公司对外偿还债务的能力减弱。如果该公司资产为200万,但对外负债累累250万,导致资不抵债,债权人打官司执行公司财产,还差50万的缺口,这时候,债权人发现了A的挪用行为证据充分,债权人有权主张公司失去有限责任的保护,要求法院&b&否认公司人格&/b&,即除了出资的60万外,A自己的财产包括房子车子要拿出来偿还公司债务缺口50万。如果缺口是500万,则A就变成穷光蛋。这叫&b&股东侵害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b&。&br&&/li&&/ul&&br&&u&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u&&br&&p&那么A一想,拿公司钱要隐蔽点,可能借用员工的账户来转,或者通过其他手法来转。但这时候有个问题,即帐如何做。比如作成员工借款,那么有借有还。&/p&&ul&&li&公司可以要求员工还款,这叫&b&民间借贷纠纷&/b&。&br&&/li&&li&A控制公司不愿意主张员工还款,B、C跳出起诉要求员工向公司还款,这叫&b&股东派生诉讼&/b&。&br&&/li&&li&如果公司欠债不还,而债权人知道员工还欠公司钱,可以主张员工直接向债权人还款,这叫&b&代位权诉讼&/b&。&br&&/li&&/ul&&br&&p&当然,也有可能A采用更高明的手段侵吞公司资产,比如把100元的东西50元卖给自己或者自己控制的公司,抽走公司的资产。这叫关联交易。也可能给自己开比较高的工资,大量的个人花销在公司报销支出。B、C股东会很痛苦,但往往无能为力。这就是为什么开公司不仅仅是资本之合作 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信任关系最为重要,否则小股东被玩死。法律条文虽对此有所限制,但实务中,由于证据难以取得,此类诉讼并不容易胜诉。&/p&&p&&u&第十二条
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br&(一)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br&(二)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br&(三)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br&&/u&&u&(四)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u&。&br&&/p&&p&由于中国的许多民营公司都这么干,自己的钱与公司的钱不分,非常不规范,以致于银行不再相信公司的有限责任制度,企业借款经常要求股东及法定代表人自己、配偶、父母、子女一个不漏地提供担保,这样股东除非把钱转到家族之外,否则责任逃不掉。这也给司法带来烦恼,因为每个银行催款案件,都有十几个被告,送达麻烦。有的时候,企业主不还款,银行就要求限制提供担保的子女出境读大学,影响他们的学业。另外中国没有&b&个人破产制度&/b&,一旦经营失败,则根本无法东山再起。再加上有的企业主还借高利贷,要么跑路,要么自杀。在鼓励创业的年代,个人破产制度应当要引进。这方面应当要学习美国的破产法,他们立法开宗明义地写清楚,要给失败的企业与个人一个全新的开始机会。(fresh start)&/p&&p&如果公司经营不好,被工商吊销或者股东商量后将公司关闭,但是如果不经过清算程序,私自关闭,也有责任。因为公司注销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关键是要先进行清算,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资大于债会好一点,但仍然要公告已知债权人。如果资不抵债,还得转入破产清算程序。不走合法注销程序,&b&股东未尽到清算义务比如丢失账册,导致债权人财产损失的,公司将来欠的所有债,要由股东的个人财产来还,股东责任由有限责任变为无限责任。&/b&这时候,对外的责任是连带的,A是大股东承担责任并不冤枉,B、C才是郁闷的,因为不参与经营,也要全部承担这种责任。这叫&b&股东的清算责任&/b&。不过,在中国有的上市公司竟然发公告称账册被偷走,想逃避责任,也是非常奇葩。这个责任,在公司法1993年颁布初期得不到重视,结果后来是在公司法实施多年之后2008年通过公司法司法解释强化的,并且追及到以往那些没有依法关闭的公司,真可谓是乱世用重典。这个风险,是值得引起创业者重视的。&/p&&p&&u&第十八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债权人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br&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账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br&上述情形系实际控制人原因造成,债权人主张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br&&br&&/u&&/p&&p&&b&&i&以上法条来自公司法或者公司法司法解释。&/i&&/b&&/p&
无论是90年代的“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是当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公司都是主流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知乎上关于公司法的相关问题也不少。在回复这个帖子
感觉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并不太多,不过加上部门规章就比较麻烦,毕竟以前是分段管理的,应该不全,可能有错误,欢迎改正。&br&&p&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p&&p&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p&&p&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p&&p&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p&&p&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 &/p&&p&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p&&p&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p&&p&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p&&p&关于《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适用问题的复函(国法秘函【2011】39号)&/p&&p&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2号)&/p&&p&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p&&p&食品召回管理规定&/p&&p&食品标识管理规定&/p&&p&关于修改《&a href=&///?target=http%3A//www.foodmate.net/law/shipin/15054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食品标识管理规定&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决定&/p&&p&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p&&p&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p&&p&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p&&p&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p&&p&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p&&p&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p&&p&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p&&p&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国家食药监局令第19号,) &/p&&p&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 1 号)&/p&&p&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工商总局令第43号,)&/p&&p&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工商总局令第44号,)&/p&&p&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商务部2005年第25号令,)&/p&&p&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1号,&/p&&p&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6号,)&/p&&p&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44号)&/p&&p&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52号)&/p&
感觉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并不太多,不过加上部门规章就比较麻烦,毕竟以前是分段管理的,应该不全,可能有错误,欢迎改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
泻药。&br&最近这种问题越来越多了,私信全都是这个&br&所以写一个标准答案。&br&&br&不光针对题主的问题,归纳成一种。&br&&br&&blockquote&&strong&我是一个电商经营者,在京东/天猫/一号店/苏宁/And so on(下面以京东为例) 被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了,该怎么办,会不会被罚20万?&/strong&&/blockquote&&br&作为一个经营者,不学习基本的法律法规。&br&各种罚罚罚的新闻满天飞的时候,还因为这些事被举报,&br&请先去面壁反省。&br&&br&一步步看。&br&无论哪种情况,事发时,请第一时间修改网页,删除或改掉涉嫌违法的词语。&br&最好自己备份原网页。&br&这个叫 &strong&积极改正违法行为。&/strong&&br&不要妄想删了就没事了,打假人早就保存过证据了。&br&最好能在网页的某些部分公示自己某商品有什么什么宣传问题,现已修改,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抱歉什么的blablabla。&br&这叫 &strong&消除影响&/strong&&br&然后&br&&br&1、打假人直接联系了我 ,要钱。&br&东西成交了没?发货了没?&br&如果没发货,立即追回这个货的所有快递。&br&打电话问订单的消费者,明说自己的网页宣传有问题,货不发了&br&问消费者是否还要,要的话重新拍一个已经修改网页的商品。&br&这也是&strong&消除影响。&/strong&&br&&br&&br&问问打假人,是依据什么举报申诉,要求赔多少钱。&br&绝对化用语的处罚是20万起的,所以不要轻易拒绝赔偿,&br&一定要向自己注册地的工商部门咨询一下,自己网页里写的那些东西算不算绝对化用语。&br&如果是几百一两千,劝您还是忍痛割肉吧。&br&谁让您不学法呢。&br&如果打假人的索赔价值很大,数万,请参考下面内容自己斟酌。&br&后面所有的涉及退赔的问题,无论是打假人自己来,电商平台来,还是工商机关、消协来联系,&br&都需要自己斟酌。&br&不同意的都可以不赔。&br&&br&2、京东(或其他平台)联系我,被消费者在平台投诉了,让我解决消费纠纷。&br&我不确定职业打假人会不会通过京东客服和淘宝小二一类的平台客服处理这种事,&br&如果有,参考1。&br&&br&3、京东(或其他平台)联系我,打假人在工商局申诉/举报了,让我提供材料。&br&以京东为例,京东在其辖区工商局注有工作人员,协助处理申诉举报,&br&京东会按照工商局的要求让店家提供一系列材料,通常是电子版。&br&按其要求提供就是了。&br&这是辖区工商局在排除平台的责任,好把违法线索移交商家所在地。&br&&br&这里的重点是管辖权&br&京东(其他平台)自营的,管辖权在平台所在地工商机关。&br&第三方店铺的,管辖权也在在平台所在地工商机关&br&但是平台所在地工商机关可以以管辖困难为由移交给第三方注册地工商机关。&br&虽然是“可以”,实际是能移全移了。&br&&br&所以,罚不罚,怎么罚,要看谁有管辖权,谁负责处理。&br&&br&还以京东简单举例。&br&京东自营的,归北京工商的开发区分区管&br&京东第三方的,开发区分局一定会移交给店家所在地工商。&br&&br&4、工商机关联系我了,让我提供材料证据。&br&工商机关接到申诉举报后会有15个工作日决定是否立案。&br&收到线索后会联系被举报的电商,要求提供材料。&br&有的电商就开始装傻,没有了,卖光了,没发过,&br&这都是糊弄自己。&br&&strong&请问在取证这件事上你比工商局或职业打假人更专业么?&/strong&&br&已经成立的事实很难推翻。&br&这时候还不如积极配合处理的行政机关。&br&如果实在是想隐瞒情况,先问问工商局现在有什么证据。&br&&br&5、会不会立案,会不会罚。&br&目前常见的网页广告问题就是绝对化用语、虚假广告、医疗保健用语。&br&绝对化用语要看处理机关的具体认定标准。&br&(国家级、最高级、最佳、顶级、极品、第一品牌基本是肯定跑不了)&br&(其在其他各种法规中还规定了二三十个,但不是全行业通用)&br&(最x x不一定是绝对化用语)&br&虚假广告主要看真实性。&br&一般商品不能宣传治疗功能,普通食品还不能宣传保健功能。&br&食品法和广告法的罚款比较高,其他一般都还好。&br&&br&立案不一定罚,一定要跟&strong&处理的机关&/strong&沟通好,把事实认定清楚。&br&如果立案了,一般情况就不要再聊赔偿的事情了。&br&因为不管赔不赔,案件都必须继续查办。&br&&br&当然了如果办案人员要求你退赔,说可以免罚,那请自行斟酌。&br&&br&立案不一定处罚,违法行为不成立可销案。&br&违法行为成立,违法行为轻微可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br&这就是一开始要求你们&strong&积极改正&/strong&和&strong&消除影响&/strong&的作用。&br&&a href=&///?target=http%3A//www./law/law_view.asp%3Fid%3D30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p&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br&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br&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br&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br&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br&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p&&/blockquote&&br&也就是这样了。&br&那到底会不会罚呢,&br&&strong&第三方卖家,请咨询你们当地的工商机关。&/strong&&br&&strong&平台自营的卖家,请咨询平台所在地工商机关。&/strong&&br&&br&&strong&卖食品的,食药局来了怎么破?&/strong&&br&&strong&不管是质监、发改委、食药还是其他什么机关来了,罚不罚都是处理的机关说了算,&/strong&&br&&strong&去跟他们沟通。&/strong&&br&&br&无论怎么都太贵怎么办?&br&没办法。&br&&br&如果您运气好,平台注册地和商家注册地的工商局互相踢皮球,而且举报您的打假人是个棒槌,说不定这事就消散于无形了。
泻药。 最近这种问题越来越多了,私信全都是这个 所以写一个标准答案。 不光针对题主的问题,归纳成一种。 我是一个电商经营者,在京东/天猫/一号店/苏宁/And so on(下面以京东为例) 被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了,该怎么办,会不会被罚20万? 作为一个经营者…
基本更新完毕。&br&开头增加酒驾碰瓷与职业打假的对比。&br&关于是不是浪费行政资源这件事请参考以下判决&br&(2017)鲁01行初36号&br&&br&您自己搜一下吧&br&&br&在顶上给贴个高法的意见&br&&img data-rawheight=&960& src=&/v2-6febbcf7a062a9e75539b6_b.jpg& data-rawwidth=&6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8& data-original=&/v2-6febbcf7a062a9e75539b6_r.jpg&&&br&&img data-rawheight=&960& src=&/v2-232d794ce23ab0571c4c_b.jpg& data-rawwidth=&6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8& data-original=&/v2-232d794ce23ab0571c4c_r.jpg&&&br&&img data-rawheight=&960& src=&/v2-d8b11c24daae_b.jpg& data-rawwidth=&6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8& data-original=&/v2-d8b11c24daae_r.jpg&&&br&================================&br&&strong&被一个品德低级缺乏智术的喷子骚扰了一阵之后,&br&决定不再理会无脑吐槽的家伙&br&如果您有具体的论点论据,请阐述&br&如果只是&br&“你们无能还不让老百姓来”、&br&“就因为你这样的人维权才困难”、&br&“假货就因为你才多”&br&直接删评拖黑。&br&尤其是 感谢数+赞数凑一起不够10的无聊小号&/strong&&br&&b&例:、&/b&&br&&img data-rawheight=&466& src=&/c91f193fb83a205e28c57672dc7feaff_b.png& data-rawwidth=&9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4& data-original=&/c91f193fb83a205e28c57672dc7feaff_r.png&&&img data-rawheight=&1548& src=&/86e8f7db4dfd_b.png& data-rawwidth=&9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4& data-original=&/86e8f7db4dfd_r.png&&(一般来说,工商局不能自行查假冒。)&br&&br&================================&br&我是某政府机关的法制员,现在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br&应对职业打假人。&br&简单来说,接到打假人的投诉举报,协调具体办案人员如何调查,如何答复,协助制作各类文书。在接下来的复议、诉讼中进行答辩。&br&以我们和我们相关的政府机关从业人员来说,我们对职业打假人可谓烦之入骨。&br&why?这帮人难道不是电影中的线人么,难道不是站在与奸商斗争的前沿保护消费者的战士么?&br&高层立法的那帮人貌似也认为他们是战士,可以促进国家法制发展,&br&但是 ,现实中,完全没有那么高大上,他们实际就是碰瓷的。&br&&b&(此处的碰瓷指早期专碰违章车辆的,不是现在直接往马路上躺的白痴)&/b&&br&&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J6vqR92p3_ip0do4MvCW48e6pHJtzIsEcVT8mTZoQZHuwLE95p2I1r-vnqMKpjmkUy5PyYa8YloPg6uWfNST_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碰瓷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ns%3Fcl%3D2%26rn%3D20%26tn%3Dnews%26word%3D%25E7%25A2%25B0%25E7%%25E9%E9%25A9%25B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百度新闻搜索_碰瓷酒驾&i class=&icon-external&&&/i&&/a&&br&酒驾的公共危害大不大?&br&然而利用对方酒驾要钱都是诈骗。&br&请问职业打假人的作为和这种碰瓷具体区别在何处?&br&共同方法:抓住对方的违法行为,向对方索要钱财。&br&如遭拒绝,想官方举报对方的违法行为。&br&&br&当然有区别,就是目前的法律法规竟然支持职业打假人,还规定了赔钱数目。&br&所以,职业打假人比碰瓷的还多些手段,就是可以去利用法院要钱。&br&&br&超长文字预警&br&超长文字预警&br&超长文字预警&br&(目前是一万七万余字)&br&--------------------------------------------------------------------------------------------------------------------------&br&1、何为职业打假人。&br&&strong&内部定义:职业打假人是指通过多次大量购买或消费假冒、不合格商品或者服务后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获得高额惩罚性赔偿,并以获得的赔偿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strong&&br&&br&&strong&职业打假人的最终目的:利益。&/strong&&br&这一点,敢于接受媒体采访的职业打假人全部承认,有兴趣请随便搜索。&br&在达到利益目的,也就是获得商家赔偿后,职业打假人会立刻放弃申诉举报,停止对行政机关查办案件提供证据。&br&也就是说,一旦获利,职业打假人完全不在乎自己之前各种阳光正义的说辞,完全不管“假”打了没有。&br&别扯淡,打击假冒是你们政府的事,证据全靠打假人??&br&原因在于,职业打假人举报之前或者同时,会首先尝试自己找商家索赔。&br&有的打假人向行政机关举报商品的购买日期大都在举报数月之前。&br&因此,商家在行政机关检查之前很大一部分已经处理了相关产品,&br&多数情况,行政机关检查时完全无法取得证据及样品。&br&职业打假人不提供,案件就无法继续查办。&br&随便找一个歌颂打假人的报道,都会发现他们的流程,先找商家,再找政府。&br&&a href=&///?target=http%3A///sh//7129543.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透视“职业打假人”:希望天下无假&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news/4008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15带你探索职业打假人 月收入上万&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a/12338_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职业打假人告遍合肥各大超市&i class=&icon-external&&&/i&&/a&&br&看见没,凡是写了打假索赔顺序的,都一样&br&完美破坏原始证据~&br&&strong&由于打假人有意无意破坏了证据,造成执法部门无法获得关键证据,部分打假人充分利用这一点,拿执法部门当枪使。&/strong&&br&&br&&br&再解释一次何为职业打假人:&br&简言之,即靠着发现商家的各种问题 ,对问题商品(服务)进行消费,或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举报 ,然后向商家巨额索赔,如果举报的罪行成立,顺便向政府机关要点奖励。&br&何为巨额索赔?&br&买一个烧饼,长毛了,要1000块。这就是巨额索赔。&br&谁让你卖长毛烧饼?活该你赔。&br&nononono,卖长毛烧饼的确实有,但很少会出现在职业打假人活动的经营者那里,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大型商超已经相当注意过期产品的清理,然而各种打假人自带、隐藏过期商品防不胜防。&br&&a href=&///?target=https%3A//view./a/BJC700F%3F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view./a/BJC&/span&&span class=&invisible&&700F?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1864564.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超市老板打砸“打假人”车辆讨说法 警方介入&i class=&icon-external&&&/i&&/a&&br&详见3.4&br&&br&--------------------------------------------------------------------------------------------------------------------------&br&2、职业打假人能否打假。&br&在广大消费者眼里:职业打假人是打假的,商家卖假货是活该罚,活该赔。&br&但是很遗憾,职业打假人几乎不打“假”&br&2.1、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假货,广大人民群众嘴中的假货(假冒伪劣),一般指:&br&第一,假冒,冒牌的,如各种山寨服装、贵州纯+敌敌畏兑出的茅台,简称“商标侵权“。&br&法言法语:假货的法定定义是《&a href=&///?target=http%3A///jrzg//content_247811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i class=&icon-external&&&/i&&/a&》第五十七条规定的&strong&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strong&&br&第二,伪劣,低劣质量、虚假成分的产品,各种不合格产品,简称”质量问题“。&br&法言法语:质量问题的法定定义是《&a href=&///?target=http%3A//www./WS01/CL.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主席令第71号)&i class=&icon-external&&&/i&&/a&》第四十九、五十条规定的 &strong&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strong&&strong& 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strong&&br&(此处的以假充真,指材料、属性类)&br&《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质量也有大量条款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不具体表述。&br&关于这个区别略微详细的表述,请看&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看国家工商总局抽检说网购正品率低的问题? - 第一关boss 的回答&/a&&br&&br&2.2、执法机构打假方式。&br&第一,对于商标侵权行为,&strong&必须有商标权利人主张权利并出面鉴定&/strong&,在商标权利人符合条件并且做出鉴定的基础上,执法机构依据《商标法》对侵权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进行查处。&br&&strong&商标权利人或其具有资质的委托人做出的鉴定报告是必不可少的。&/strong&&br&&br&此处必须反复强调:&br&&strong&商标权是私权,任何人都是不能随便打假的,只有商标权利人主张权利才可以打。&/strong&&br&&strong&商标权是私权,任何人都是不能随便打假的,&/strong&&strong&只有商标权利人主张权利才可以打&/strong&&strong&。&/strong&&br&&strong&商标权是私权,任何人都是不能随便打假的,&/strong&&strong&只有商标权利人主张权利才可以打&/strong&&strong&。&/strong&&br&&strong&(注意用词,不是不能举报,任何人都可以举报,然并卵)&/strong&&br&&br&&br&第二,对于质量问题,需要依据商品执行的标准进行商品检测,被检测的商品的某项属性、性能不符合商品标注的执行标准或者国家强制标准时,执法机构依据《产品质量法》(食品为《食品安全法》)对商品的生产经营者进行查处。&br&&strong&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做出的检测报告是必不可少的&/strong&&br&&br&&br&2.3、职业打假人几乎不“打假”&br&为啥职业打假人不打假?&br&上面定义了职业打假人和假货的两种形式,然而职业打假人的趋利属性决定了他们无力或者不愿真正打假。&br&&br&第一,对于商标侵权行为,由于商标权是私权,只有商标权利人才能打,才能鉴定,打假人通常做不到,这方面一般是有“正经的打假公司”来做的,而且是正经有人身伤害风险的。(&strong&案例3&/strong&)&br&即便商标权利人进行委托,也是有资质的代理机构才可以进行打假,不会是职业打假人。&br&&br&第二,对于是质量问题,由于唯一的认定方式是检测报告。&br&而检测报告是很贵的,非常贵。&br&所以一旦走了眼,亏本太多。&br&用这条路“打假”的打假人有,特别少。&br&以获利为目的职业打假人根本不愿为打假付出这样巨大的成本和风险。&br&&br&第三,真正存在各种伪劣产品的市场、摊商、小规模经营者,由于行政机关实缺少有效监管,再加上他们往往没钱,还能逼急了豁出来跟你拼命,所以职业打假人一般不招惹这些经营者,以食品为例,随便找一个小卖店,漏洞百出的食品多得是,随便抓一把都是有问题的,但是职业打假人从不光顾&br&(这种情况你们监管部门为啥也不光顾?你们这群饭桶……不属于本题的主题,别处吐槽)。&br&&br&--------------------------------------------------------------------------------------------------------------------------&br&3、职业打假人到底是怎样的存在?&br&抱歉,不管他们是不是承认,实际上大多数职业打假人和真正的打假是挨不上边的。&br&下面根据职业打假人的“工作特点”分开介绍。&br&&br&3.1 食品标签类打假人&br&3.1.1食药局划分前(北京)的食品标签类打假人&br&此类职业打假人是打假人风潮出现时最主要的一批,因此重点介绍。&br&大概从2012年开始,职业打假人忽然开始席卷我所在的基层单位(举报申诉归我局处理),具体做法就是在大型超市&strong&买定型包装食品&/strong&,然后发现食品标签的问题,进行举报。&br&&br&&br&为啥是食品,因为食品安全法有“十倍索赔”,买三块,可以要三十,买三千,可以要三万。&br&&blockquote&&b&(原)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b&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br&(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br&(二)成分或者配料表;&br&(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br&(四)保质期;&br&(五)产品标准代号;&br&(六)贮存条件;&br&(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br&(八)生产许可证编号;&br&&b&(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b&&/blockquote&&br&此类职业打假人,全部是以此条法律为依据来“打假”,比如买一袋绿豆,发现里面配料表没写绿豆(&strong&案例6&/strong&),或者买一瓶矿泉水,配料表没写水,就买回去,举报绿豆违法。十倍索赔。&br&四十二条第九项标黑的,是兜底条款,其中涉及了“标准”,而国家标准是国家质监局标准化委员会及其召集各的行业业内人士编出来的,我们对这些完全不掌握。&br&你们就该掌握,你们这帮无能的政府机关……&br&举例来说&br&维生素c,抗坏血酸,普通大众认识哪一个?&br&很显然,前者有更普遍的认知。但是国家标准里写了,不能写维生素c,要写抗坏血酸。&br&发现写维生素c的,买,举报,要10倍。&br&一个超市买300,10个超市就是3000,一笔做成,就是30000。&br&一个成熟的打假人,一年几十万随随便便。&br&&br&貌似目前为止职业打假人做得都没什么问题?&br&&b&关键在于,这种问题造成的根本不是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危害,根本不应该10倍赔偿。&/b&&br&商家(通常是超市)也不会答应10倍赔&br&我们(有调解消费纠纷的职能)也不愿支持10倍赔偿。&br&职业打假人可不干,他们的目的是牟利,所以他们的手段往往很“卑鄙”&br&&br&他们会在举报信中列举很多问题,有真的,有假的,有瞎编的,还有些他们发现的问题,可能不写在举报信里(如果我们没看出来没回复,就不行),在举报信中埋伏各种文字陷阱,如果我们经过调查进行的答复有一点点纰漏(少答了一句废话,写错一个日期等),打假人就会抓住这点纰漏,复议、起诉行政机关(如我们),由于我们(的领导)怕复议和诉讼败诉(为啥怕我们基层闹不清),就会试图让打假人撤诉(复议),只好协调商家,照打假人的意思赔钱,了事。&br&&br&看这一段。&br&“被举报人涉嫌未建立上述多种系列台账并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法定条件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违反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监的特别规定》第五条等规定。被举报人销售的塑料袋涉嫌无生产许可和标注生产许可编号。被举报人还涉嫌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等,请依法办理并书面反馈结果。”&br&这一段几乎出现在大多数针对食品标签职业打假人举报书中,就是放在最后,与实际举报无关,而其中是一堆坑,等着行政机关跳。&br&(1),《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监的特别规定》是根据奥运会特别推出的规定,奥运会把北京多少企业整得半死不表,就这个规定来说,超级严格,条件超苛刻。如果依照执行,食品安全水平将猛上一个台阶,就是所有食品企业,无一例外,全得倒闭,所以这个规定奥运会后就不执行。打假人可不管,我就告。&br&(2),原《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是关于超市建立进销货记录制度的,超市最次也有电子记录的进销货系统,怎么可能不执行,是每次举报都是“系列产品”,打印出来起码几十张,俩礼拜举报一次,超市就得把这“系列产品”有关的挑出来这玩意打印一次提供给我们,感情纸和人工都不是打假人的。&br&(3),销售的塑料袋无生产许可和标注生产许可编号。这问题我还专门致电多地质监,得到的回答是:这是鬼的规定?(超市销售的购物袋都不是用于包装直接入口食品的,无需标。)&br&请套入前面一段:你不能不理我,你不能不告诉我怎么处理的,你不能少提任何一项,不然我起诉你不作为。&br&&br&换了这您段话您怎么回?&br&&br&买货是要成本的,所以只要商家不给钱,没有达到牟利目的,打假人就亏本了,就会不断纠缠行政机关(商家不给我钱,我就打政府),复议,诉讼,申请信息公开,试图发现处理过程中的瑕疵,如罚款没告诉他,或者他举报了三个内容有一项是瞎扯莫名其妙的东西没理他,哪个字写错了可能略有歧义,你们内部延期我不认可。&br&实在发现不了,天天打电话动辄神吹一个小时指导执法部门执法,下班前一分钟进办公室大聊一个钟头我比你们聪明你们为啥不罚多一些,下班前十分钟进办公室接莫名其妙不相干的电话一个钟头,到办公室声称有人要打他打110非让警察出镜等等等。&br&或者签收了举报回复非说收到的是白纸,诉讼却无故开庭不到(&strong&案例7&/strong&,还其他两次开庭不到的),甚至大骂法官拍案而走的。&br&(最逗的一个,也就是两次出庭不来耍着玩、收信说白纸的那位,到工商局举报食品标签违法,工商局处罚商家后,又去法院诉工商局没有职权,正文最后案例之前提到的抗诉案件,也是和这位有关,完全满拧的诉讼方向,同一件事,一会说你非管不可,一会又说你不能管,毫无节操)&br&都是实例,有名有姓。&br&北京职业打假人赫赫有名的好几个,都在此列。&br&道德水平可见一斑。&br&当然,每一个事例,我们都会从中吸取教训,在今后应对职业打假人时少被他们恶心。&br&如现在我们所有给职业打假人的邮件都是ems,里面有几页都在信封写清楚,签收不确认内容就是自己的问题就没处赖了。&br&&br&总结一下,过程就是,发现商家的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一般烧饼长毛什么的也到不了我们这里,商家自己就私了了),(大量)买,10赔索赔,未遂的话,向行政机关举报,引诱行政机关犯错,然后抓住错误复议诉讼,再然后仗着行政机关怕败诉的心里压商家赔钱。&br&归纳为一句:利用商家或者行政机关的错误,“敲”商家。&br&不断的追打商家和政府机关只在获利之前,一旦获利,打假人就会直接停止投诉、举报、复议、诉讼(大多数,也有个别非常无厘头的)。&br&举报是不能撤的,所以打假人常用的办法就是停止提供证据。&br&这会促进打击违法行么?会,一点点。&br&毕竟生产厂家被这么敲过之后就会进行相应的改进。&br&&br&所谓奇奇怪怪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无法解答的,我们必须问专业监管机构,如质监局,药监局,卫生部、各种标准委员会、鉴定机构,乃至一些民间机构和企业等等等,实际上有很多问题,当我们的协助调查函发过去,对方也说不清楚,就干脆不理我们,好点的或者打电话来说“个人认为此事应该如何如何,但不代表官方,也不给你们回函了……”我们的案子只好无限期拖延,无限期重复发函……干嘛无限期发?你就不能判断么。&br&无论我们判断或不判断,打假人都会告我们答复不妥,到法院我们没有判断的职权,唯有败诉,所以我们只能反复问有职权判断的单位。&br&(见&strong&案例4&/strong&)&br&&br&甚至法院都认可的专门由我们单位做出的某些行为是否违法的判断,打假人都会起诉,不认可。&br&&br&打假人全都这个路子么?&br&2014年以前我所见过的,大都这样,他们几乎从不真正打假,全都是围绕食品标签做文章。&br&&br&3.1.2食药局划分后(北京)的食品标签类打假人&br&由于职业打假人泛滥,法律制定者们发现食品安全法被职业打假人玩坏了,于是他们在修改食品安全法时,在十倍赔偿那部分加入了这么一个限制&br&&br&《&a href=&///?target=http%3A//www.foodmate.net/law/jiben/18618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二十一号)【实施】&i class=&icon-external&&&/i&&/a&》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br&&blockquote&&p&balabalabala&/p&&p&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p&&/blockquote&意思就是,你们这群人竟然利用标签索赔,老子给改了,你们老实点吧。&br&奏效了么?&br&&br&虽然标签违法的索赔条件收紧了&br&然而《食品安全法》却大幅提高了包括标签问题在内的各类处罚的力度,&br&&blockquote&第一百二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balabalabala,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p&  (二)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p&&/blockquote&十倍赔偿没有了,可标签罚款确是5000起,10倍起。&br&职业打假人尚能砍价,罚款能砍价么?&br&罚完款法院还照样判你赔钱。&br&&br&那么你赔不赔我?&br&&br&请各位评评理,&strong&到底是法律专家们太傻,还是打假人太精&/strong&?&br&&br&原先(2014年以前),考虑到成本,职业打假人只选最简单的,食品包装标签这一项进行打假,而且只打大型商超。&br&~~~~~~~~~~~~~~~~~~~~~~~~~~~~~~~~~~~~~~~~~~~~~~~~~~~~~~~~~~~~~~~~~~~&br&3.2 商超内的标签、广告打假人&br&&br&在食品管辖职能划分后,大批相对较专业的专攻食品的职业打假人转向其他行政机关,我们单位开始接触很多糊里糊涂的新手打假人,举报靠谱程度日益降低。&br&看着那些不靠谱的无厘头举报,我甚至还是“怀念”原来举报内容和法律条款引用准确的那几位。&br&&br&什么圆珠笔牙签过期(见&strong&案例12&/strong&)&br&产品标签标印错了标准,&br&毛笔没有厂名厂址等等等。&br&电苍蝇拍没有3c。&br&&br&这都属于麻烦的不得了然而既没什么危害又不会处罚的类型。&br&&br&研究了一阵之后,非食品类的打假人们终于发现了突破口。&br&(有些打假人划地盘的,不能随便进人家场子。&br&大概打假听说过超市打打假人,没听说过打假人互殴吧?)&br&&br&某打假人开始举报超市内的各种自设广告(案例7)(这位就被别的打假人揍过)。&br&&br&以及发现产品包装盒包装说明书有广告内容的各种举报。&br&(然而此类广告问题是由生产者所在地管辖的)&br&&br&只有一例,是非常罕见的在商品领域了打“假”的打假人,自带检测报告。&br&(我考虑了一阵到底把他归为标签类还是产品质量类。&br&然而问题根源还是商家草率的商品标签,还是纳入标签类。)&br&我很认可这种行为的,我认为这才是正路。&br&挺兴奋,终于遇上正茬了。&br&结果来了以后态度非常…跋扈,天下第一,唯我独尊。&br&我向他说需要配合案情的事情,但是说不进去,&br&比我们局长的谱大多了。&br&为啥会是这种态度呢?&br&既然您如此,那么对不起,我们开始发函,您慢慢等着吧(为什么慢案例详解)。&br&(见&strong&案例9&/strong&)&br&~~~~~~~~~~~~~~~~~~~~~~~~~~~~~~~~~~~~~~~~~~~~~~~~~~~~~~~~~~~~~~~~~~~&br&3.3 电商网页打假人&br&原来本答案提到,大多数打假人只围绕食品标签做文章,&br&随着消法和广告法的修改,针对电商的职业打假人一夜之间多了起来。&br&&br&众所周知我国的广告存在各种不实、虚假夸大的宣传,&br&网店的各种小规模经营者更是在网页中花式违法。&br&绝对化用语、治疗保健功能、虚假、利用国家机关等名义,&br&广告法3-28条,总有一条适合你。&br&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国家有的是奇葩法律法规等着你。&br&&br&原先的老广告法,以广告费用作为处罚的依据,&br&大多数以“广告费用5倍以下”来进行处罚。&br&所以即便在网上发现了违法广告的内容,由于制作网页的费用无法计算,&br&因而无法处罚。&br&新广告法把广告费无法计算的,直接给20万处罚&br&20是下限。&br&职业打假人找上来了,你不赔?不赔就是二十万罚款等着你。&br&&a href=&///?target=http%3A///1821425.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浙江:因为1个字 监管局罚炒栗子小贩20万&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炒栗小贩包装印「最好吃板栗」违反广告法被罚 20 万? - 第一关boss 的回答&/a&&br&对于一般的经营者来说,这是天文数字。&br&对大规模经营者,也没一个对这种东西喜闻乐见的。&br&&br&利用网页问题的打假人,爆炸式泛滥起来,几何级增长。&br&(&b&案例8、10、11、13&/b&)&br&&br&电商类的打假人,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成本比上述的打假人都要低很多,&br&门槛一下降低了不少。&br&加一个打假微信群,复制一个举报信样本,&br&就可以开始打(yao)假(钱)啦。&br&在电商的网页中发现各种文字及图中的各种问题,&br&截个图,拍个货。&br&要个钱,不成的话,一封举报信走起&br&很有一些电商,在几万的赔款和二十万罚款之间难以取舍。&br&&br&由于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制定之初的一些纠结,&br&网络电商平台的管辖权存在很大争议,&br&因此办案机构可以借着管辖权混乱踢一踢皮球。&br&然而电商管辖权很快即将理清(),&br&本来就已经不再蓬勃发展的电商业,&br&等着挨刀吧。&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工商总局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后,电商运营需要做哪些调整? - 第一关boss 的回答&/a&&br&~~~~~~~~~~~~~~~~~~~~~~~~~~~~~~~~~~~~~~~~~~~~~~~~~~~~~~~~~~~~~~~~~~~&br&3.4 制造过期问题的打假人&br&现在活跃着一批打假人,比上面各种都要卑劣,&br&就是往超市内自带过期产品的、或者隐藏快过期产品的打假人。&br&&br&我和辖区内多家超市聊过这个话题。&br&每个超市都养了一批。&br&&br&或买回家等过期带回超市。&br&或在超市内找临近保质期的产品藏在超市内任意角落。&br&&br&等过期后买出来,购买过程全程录像。&br&超市几乎无解。&br&&a href=&///?target=http%3A///16/0528/00/BO44LGCN00014SEH.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打假&团伙自带过期食品敲诈 超市老板怒砸车&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s%3A//view./a/BJC700F%3F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https%3A///s%3Ftn%3D_dg%26wd%3D%25E8%25B6%%25B8%%E6%259D%25BF%25E6%E7%25A0%25B8%25E2%E6%E5%E4%25BA%25BA%25E2%E8%25BD%25A6%25E8%25BE%%25AE%25A8%25E8%25AF%25B4%25E6%25B3%E8%25AD%25A6%25E6%%25E4%25BB%258B%25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的页面(视频)&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cn/s//.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职业打假人将快过期商品藏超市 等过期买来索赔&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cysc/sp/info//t8368.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业内人士揭秘:有打假人带过期商品进超市&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后来超市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小票上盖章:与顾客确认无过期产品。&br&还被打假人告上了法庭,报纸还说这么做违法。&br&&br&&br&&b&扯淡!哪个说违法的?&/b&&br&&br&&br&&b&“售出商品未过保质期”的表述,仅是对商品属性和状况的描述,并非是对经营者和消费者权利、义务责任的直接规定,不属于霸王条款。&br&&/b&--------------------------------------------------------------------------------------------------------------------------&br&4、职业打假人的作用。&br&4.1 职业打假人的有益一面&br&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br&职业打假人的确促进了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和法制水平的提高。&br&(1)比较专业的职业打假人能够从专业角度提供违法线索,由于打假人并不存在职权划分一类的限制,水平相对较高的打假人很多东西懂得比行政机关大多数人更全面。&br&(2)职业打假人能够提供相当隐蔽的违法行为线索,虽然大多数危害不大。&br&(3)职业打假人能够起到社会监督作用,促进行政机关改善自身工作,但只促进了和他们接触的这一群“精英”,很大一批还是那个扶不上墙的德行。&br&&b&本文全篇都在否定职业打假人,但是职业打假人目前是合法的,而被打假人抓住各种小辫子的毕竟是违法者,不管违法程度如何,职业打假人始终是站在违法者的对立面,这是无法否定的。&/b&&br&4.2 职业打假人的坏处。 &br&职业打假人明显的坏处是:严重占用执法、司法资源。&br&总结前面的内容,职业打假人干的主业跟假冒伪劣没什么关系,&br&大多打假人并不打“假”,而是抓住一些小违法,趁机“敲诈”。&br&我的看法是与碰瓷的性质一模一样。&br&某同事的说法是“寄生虫”。&br&&br&目前的情况是,行政机关的一批精英要绞尽脑汁来对付他们,以至于真正的食品安全(商品质量)危害分配到的执法力量大大减弱。(你们都是废物么?他们就把你们缠住了?确实很遗憾,我们有很多其他的工作,况且行政机关有相当一批吃白饭的人)&br&在分局办公室、监察科、执法队、企监科、广告科、商标科、消保科、法制科,只要是跟执法沾边的科室,随便进哪个屋,都能看见几件在办的打假人案件,一堆打假人举报信,监察科则是各种举报不作为,态度不好,不满意什么的。&br&对正常执法检查的影响,各位可自己评估。&br&对一般群众申诉举报处理速度的影响,各位自己评估。&br&对原本就不到位的市场秩序监管覆盖的影响,各位自己评估。&br&&br&原先,分局广告科有10个人,处理的广告案子是专业水平相对较高,当事人的背景一般也比较复杂。平均一年大概一百件案件,06-15共900余件。某年,某知名打假人一下子举报了一百来个企业,全都是医院和房地产公司。这酸爽,大概处理了好几年。这只是一个打假人的一次举报。&br&&br&2016年京东改变了售后策略,同时因为广告法的修改,职业打假人大批聚集。第一季度亦庄分局收到的投诉举报有两万三千件。而上年同期的数字是4000。亦庄一共三十多人,其中有8个负责投诉举报&后来临时支援了三十余人过去&。所以如果您是加在这这两万三千份举报中的普通消费者,请脑补一下会接到怎样的服务。&br&&br&前面说过,职业打假人在举报前,会很有一部分会和商家试图自行了断,要钱不成再来举报,恶果是商家已经自行处理了证据,等到执法人员到取证时,根本没有任何可查到的证据,对行政执法造成极大困扰,啥也查不清楚。&br&职业打假人拿着证据不提供,就可以继续敲打商家。&br&&br&举报不能撤,所以打假人先期获取证据,再与商家交涉。&br&商家拒绝或不拒绝,都会销毁证据内容。&br&如拒绝,打假人向职能部门举报,不提供关键证据,&br&职能部门找不到证据,问商家和打假人,商家装傻。&br&商家如依然不赔,打假人向职能部门提供证据。&br&商家如妥协,打假人称没有证据。&br&&br&浪费行政资源,行为卑劣。&br&&br&某些知名打假人,已经是以下路数:&br&发现问题,联系企业。&br&请我们当顾问吧。&br&我们可以x时间内不给你们找麻烦。&br&(保护费)&br&不行?不行咱练练。&br&&br&我们探讨过,这不算敲诈。&br&&br&司法资源,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绝大部分已经被大量职业打假人沾满。&br&一般人要是真有事想告政府,您得排队等着。&br&跟这些人打过交道之后,原先支持的人大多会转为不支持。&br&某些大量接触的法院就已经开始转变态度。&br&深圳中院第一个站出来,顶着高法表示不支持打假人。&br&没几天被捂回去了。&br&然后重庆的中院还是高院又站起来表示了同样意见。&br&这已经不算基层了吧。&br&上面那些满嘴法制建设的专家,总是做着美梦,设计者蹩脚的规则。&br&(还记得上面说食品标签赔偿的规则是怎么打脸的么)&br&&br&2016年7月出台的消法实施条例的样稿,已经明确开始地址职业打假人了。&br&说明某些爷,也脸肿后也开始动摇了?&br&&br&4.3 网上的公益打假人&br&肯定有不那么蹩脚的打假人,没那么功利,公益性很高,兼顾消费者利益,真正的英雄??&br&当然了,随便上网一搜,有的是,跟央视新闻的美好生活一样多。&br&&a href=&///?target=http%3A///html//105419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职业打假人:打假人越多对社会越好 消费者耗不起时间&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viewnews-34129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职业打假人刘艳清:一年至少挣三十万 拥有近十人团队&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cn/guangzhou/056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张波:不要叫我职业打假人我是热心公益维权人&i class=&icon-external&&&/i&&/a&&br&可惜我一个没遇见。&br&&br&考虑到应该尽量客观,在此多一句嘴。&br&&strong&本文所描述的仅仅是我遇到的职业打假人,不能代表全部。&/strong&&br&在澎湃新闻看到个打假人为别人答疑解惑,&br&能做到这样的,真是相当不错了。&br&&a href=&///?target=http%3A///asktopic_detail_&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多次举报违法化妆品,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化妆品,问我吧!_澎湃新闻-ThePap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5、如何应对打假人。&br&&blockquote&做好自己的,就不会出问题。&br&苍蝇不叮没缝的蛋。&/blockquote&别做梦了!请收起您老百姓纯真的正义感,阅读下面这个链接&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应对职业打假? - 第一关boss 的回答&/a&&br&&br&下面是给各种电商的:&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京东被打假,详情页用了“最佳”两字,现在工商局要罚款怎么办!? - 第一关boss 的回答&/a&&br&&br&超市在小票盖商品未过期的章,不违法。&br&&br&想要经商,请学习法律法规、各级部门规章、各种国家标准。&br&以律考为标准。&br&--------------------------------------------------------------------------------------------------------------------------&br&6、其他&br&我很高兴的是,自正式接手应对职业打假人以来,面对他们的复议诉讼,无败绩。&br&还没有商家因为我的失误被敲走钱。&br&(他们总是自己不堪其扰赔钱了事,那就不赖我了)&br&&br&关于广告法和法院风向的转变,以下内容为例&br&&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jM5NTA3ODQ3Mg%3D%3D%26mid%3Didx%3D4%26sn%3Dee87ce2c4e110cea5db8ff%26scene%3D1%26srcid%3D0415PlaNJWxJwuFTUvGbisYX%26from%3Dgroupmessage%26isappinstalled%3D0%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广州中院:小米手机绝对化宣传用语不构成欺诈 | 附判决书全文&i class=&icon-external&&&/i&&/a&&br&&strong&若举报人仅凭被举报人的绝对化、夸张化的广告用语便轻率购买涉案产品,属于举报人对自身权益的放任,其因未尽合理的谨慎义务而作出购买的意思表示,不属于错误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的相应后果应由举报人自行承担,与被举报人的广告行为之间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strong&。&br&======================================================================&br&2015年10月王海举报亦庄分局的事情,有人拿来吐槽我,&br&&a href=&///?target=http%3A//.cn/n//c85.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打假第一人”王海举报 京东员工在工商局&上班&--北京频道--人民网&i class=&icon-external&&&/i&&/a&&br&当时我的回答跟几天后亦庄的回答如出一辙。&br&什么冒充公务员什么的分明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举措。&br&(对于开发区分局也就是亦庄来说,全局只有三十来个人,负责申诉举报的八个,根据截至2016年3月的政策,京东在全国的举报都应由他们处理,处理这种天量(一季度两万三)的举报及申诉是非常漫长的。因此要求京东派人在分局设立工作组,直接处理他们自己的申诉,协助调查举报内容,分明是提高办事效率为人民服务的举措。为此工商局得提供办公场地和设备,京东得派出人力,企业和政府都是有资源付出的。如果把自己的姿态稍微放高点,这种小人之心的质疑就不该出现。)&br&亦庄和海淀有一个显著不同,&br&他们对职业打假人的态度就还停留在海淀一些老同志2011年的水平,&br&只要是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就要求商家赔偿。&br&越养越多,越养越贼。&br&可以想象京东每年为此扔多少钱,&br&而这种态度必然造成答复不严谨,处理程序漏洞多而长期得不到改进。(如果总是拒绝打假人要求,这些玩意早被举报发现并改进了)&br&一旦某些打假人的过分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这种事。&br&我可不是为违法犯罪分子洗白。&br&如果违法违纪属实,就该清除。&br&如果身边的这种人少一半,&br&老子早被提升了。&br&&br&在我的观念里,比较正确方法,应该是举报人提供线索,执法部门进行执法,&br&违法行为确认,行政处罚实施之后,依据举报人的线索价值和案值进行奖励,而不是由商家进行赔偿。&br&同理,我认为,&strong&任何侵权行为(包括刑事案件),应该由国家建立基金,由基金负责赔偿被害者,由当事人赔偿本身是扯淡的事情。对当事人应该是超重处罚。现行法律,有一个算一个,处罚太轻了。&/strong&&br&违法成本过低是现状,法律与社会现实脱节(要么超前,要么落后)是根源。&br&&p&=================================================================&/p&不定期更新职业打假人案件,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职业打假人。&br&实际上工商机关处理案件经常存在瑕疵,但在保证程序合法,法律法规适用正确的情况下,都会得到法院和地方复议机关的认可。一般来说,职业打假人案件都分为举报申诉两部分,申诉的处理方法是行政调解,举报是案件查办,案例中如未特别说明,均指举报的处理情况。 &br&&a href=&///?target=http%3A//.cn/26200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葛友山律师谈消费者投诉与违法行为举报的六大区别&i class=&icon-external&&&/i&&/a&&br&以下为案例&br&&p&=================================================================&/p&近期北京西城分局某检察院抗诉案件胜诉,高院裁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食品标签是否违法无职权,意味着,过去我们受打假人裹胁处理的一大批案件实际被推翻,可惜这个判决太晚。&br&&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XPT4ca9ZDAq2Bh2nA1HsZv19WHxLY4Stsc-GBjJdplLty0Z8PVJpx1dyws7U0T7wlsqOy4faavp1op-oyK99yzPKQKDrWrqyCLih2I47cR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食品案例(标签标识)_百度文库&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案例1 录入日期 &br&&p&2015年3月我单位收到12315举报登记单,举报人郭某称在某超市购买了一批x牌白酒,其中部分外包装顶端有“中国驰名商标”字样,举报人举报该超市行为违反商标法。&/p&&p&要求10倍赔偿,处罚并奖励。&/p&&p&经核实,该批次商品于日前进入流通领域,依据国家工商局关于执行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该行为不属于应处罚范围。&/p&&br&&p&举报人指出该批商品上有“x牌 中国驰名商标 通过iso9001认证”&/p&&p&说是虚假宣传。&/p&&p&我给他电话解释了一下,9001之类的东西是针对企业管理的认证,不对商标,何况人家企业通过认证了。&/p&&p&这种不算不虚假。&/p&&p&打假人非说引他误解了。&/p&&p&(我不懂,这就是引我误解……非说自己傻,自称无知还非要说人家虚假宣传么?)&/p&&br&还说别扯淡,老子赢过两个工商所。&br&我就弱弱地说,多亏没遇上您,我才从来没输过。&br&&p&隔日来电,说准备去超市举条幅,想尽快要处理结果。&/p&&p&我说处理结果慢,得有审批程序。&/p&&p&下午非要过来说避免晚过315,我说处理申诉的人不在,最好别来,来之前自己电话联系一下,省得白跑。&/p&&p&下班点来了,由于处理申诉的人出去宣传315未归,不能接待。&/p&&p&下班后准时被我们头轰出去了。&/p&&p&当时是周五晚上,又给我打电话(对打假人我习惯手机录音,所以暴露自己手机号),说再晚就晚过315了,自己都联系记者要拉横幅了,周末岂能不上班不接待。&/p&&p&我说,工商局没有要命的事,即便有紧急渠道,也不是处理你这种的。&/p&&p&(我们头说,两会期间敢上街举横幅,那是嘬死的节奏。)&/p&&p&后来由于举报单没提认证的事,就直接按举报回了不予立案,&/p&&p&消费争议调解不能达成统一意见,终止调解(终止调解还来了个不签字,真心没话说了)&/p&&p&近日又递交了几个315登记单,意思还是9001的事,这次找了个法规,认证认可条例,还举报了4个超市。&/p&&p&我看了一眼,告知办案人员,认证认可条例是质监的法规,咱没执法权。&/p&&p&就是得给这货回四个不予立案,其中诸多审批,比较麻烦。&/p&&p&================================================================&/p&&p&案例2 录入日期&/p&&p&2014年11月我单位接到实名举报信,举报人吕某自称在天猫某网店购买了一个手机套&/p&&p&买回来以后发现包装的型号和标注不符(比如酷x牌的手机套写了个ox牌,实际都是杂牌山寨货)&/p&&p&又列举了一些法规,举报虚假宣传。要求赔偿(远超法律规定的赔偿数)查处奖励&/p&&p&实际这种事情有一个非常流氓的法规叫做《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规定在第三方平台(如天猫)买东西出问题是要由第三方平台所在地工商机关负责查办的,(这应也是n年前杭州和国家局博弈为保护阿里巴巴的出的一个东西)。&/p&&p&毫不脸红的说,我当时没看过这个法规,只考虑了一些其他因素(被举报人不在注册地),就直接建议办案人员立案了&/p&&p&被举报人查无下落,本身就无法结案。&/p&&p&等够了办案期限(2月中旬),又延期一个月,依然找不到被举报人。&/p&&p&最后依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和查无下落的结果销案。线索移杭州。&/p&&p&差不多在组织答复的时候,举报人申请市局复议了&/p&&p&,说我们没搭理他。&/p&&p&程序规定,不予立案要15个工作日答复,出结果要答复,案件期限90日&/p&&p&举报人认为我们程序违法。&/p&&p&(其实按照过去的做法,举报怎么查根本不用告知举报人,又没利害关系。这几年走程序走得严了,才开始注重的,一帮打假人追着屁股挑刺,这才开始仔细执行)&/p&&p&我说过,程序上我几乎不出错。&/p&&p&立案不用答复,出结果需要答复也没规定日期,就是说我隔一年再答复也不违法,况且案件还延期了。&/p&&p&急个毛,花了十几块就那么想挣好几百?&/p&&p&这明显就是我在正文里说的打假人利用程序在找毛病以试图靠行政机关怕败诉来压商家获利。&/p&&p&最烦这种人,决定再多拖几日在给他回复。&/p&&p&为啥?故意拖延?&/p&&p&给这个案子只能分配这么多时间,我得先写复议答复,准备证据,还要送审修改,比答复举报费劲多了。&/p&&p&慢慢来吧~&/p&&p&==========================================================&/p&&p&案例3 录入日期,真正的打假人,商标打假工作&/p&&p&近期接连处理了两起商标侵权案件,都是由商标权利人授权的打假公司进行投诉并进行商标鉴定&/p&&p&我局接到雀某和联合某某两家商标权利人委托人的投诉,配合权利人委托人,在京西著名的某市场附近扣押\捣毁\了贩假人的&销售&窝点,查扣假调料数千件(个\袋\瓶)&/p&&p&被委托人广州某知识产权公司的工作人员,分两批摸入市场周边的库房,反复跟随卖假者游走于库房和市场摊位之间,&/p&&p&(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一件事)&/p&&p&摸清具体库房位置和确认假货数量较大后,向我局提交投诉材料(一般数十页,50-100mm厚),&/p&&p&安排时间,分局商标科会同我基层单位执法人员&/p&&p&按照厂家打假人员摸清的售假者作息时间,&/p&&p&直接进去假货存放点,&/p&&p&打假人员现场鉴定真假,执法人员查扣,随后处罚当事人。&/p&&p&最后的处理不表,远非售假者应受的惩处,原因不表。&/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证明打假靠执法者胜于靠消费者? - 第一关boss 的回答&/a&&br&&p&这些打假公司的委托人人也是为了工资(经交谈并不高)与假货在战斗,但是他们真正面对的是假货,不是常规意义职业打假人所挑三拣四弄出来那些小毛病,而且真正有危害人身安全的风险。&/p&&br&&p&而且弥补了行政执法人员很多因程序所限带来的不便。&/p&&br&&br&&br&比如我们外出执法必须穿制服~~~傻蛋傻蛋~~~为毛不便衣潜入?没功夫,案值小,等等等&br&================================================================&br&案例4 录入日期 &br&2012年5月底,举报人张某称于日在某大型超市购买某牌食品糕,产品标称生产许可证QSXXXX07XXXX09执行标准为Q/SXXXX6,举报称该商品生产许可证所许可的项目是冲调方便食品,执行标准是Q/SXXXXX2S,该商品属于无证生产的违法产品。&br&我单位于6月1日进行现场检查,未发现该商品,后与多次张某联系,请其提供商品,张某口称提供,多次拖延,后称10月1日后提供,实际一直未提供。并于2012年10月申请辖区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称我单位不履职。&br&实际,我单位于6月上旬立案期限内立案调查,由于该案件涉及生产许可及相关执行标准,不属于我单位职能之内,而生产厂家是否取得了该产品的生产许可是能否认定违法行为的关键证据(标称的生产许可证号错误未必代表未取得相关许可,一个企业可以获得多个生产许可),所以需要向产品生产地质监部门发函确认商品是否违法。&br&基本就问两件事,厂家获得了什么许可能不能生产这个,能不能这么标。&br&产地质监回函,厂家有xxxx的许可,标签应当合法。&br&完全没说明白,再发函再问。&br&又回个含糊其辞的。&br&期间还要求厂家提供了各种检测报告证明产品质量无问题。&br&&br&2012年11月,举报人陈某(实际与张某为一伙人)举报同年4月在同一超市购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事赔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