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下岗法院受理破产后人员身份是待岗还是下岗?

3.&债权债务关系的处理
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按规定妥善处理拖欠职工的集资款、工资、医药费和欠缴社会保险费等债务问题,并将债务偿还情况报送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包括:原主体企业拖欠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工资、医药费等债务情况及偿还办法。
4.&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情况
改制企业要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将社会保险接续情况报送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包括:原主体企业为分流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改制企业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情况。
&&&&(二)国有企业破产之职工安置
笔者主要就以下三类企业的破产涉及的职工安置展开分析,其中三类企业是指:列入国家计划政策性破产企业(以下简称“计划内破产企业”)、经市国资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认定依据法律法规破产的企业(以下简称“计划外破产企业”);经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认定的特困企业和困难企业(以下简称“退出市场企业”)。三类企业在退出市场时的职工安置主要涉及:
&&&&1.&离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各市属集团公司和各区县依《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规定统一负责离休干部及离休干部遗属的管理服务工作,预留三类企业离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费用。市政府按照每人6万元的标准,对各市属集团公司和各区县拨付离休干部管理服务费的一次性补助;
&&&&2.&退休职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类企业的退休人员全部进入托管中心,并享受如下待遇:
其一,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原参加大病统筹和未参加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按照《关于推出市场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劳局[号执行。
其二,预留退休人员的住房补贴和取暖补贴等费用,标准为:采暖补贴每人每年185元、住房补贴每人每月5元,预留年限10年。
&&&&3.&六十年代精简退职人员的生活保障
&&&&三类企业要按照《关于调整六十年代精简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的通知》(津劳局[号)要求,为六十年代精简退职人员预留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为每人每月265元;。
4.&退养人员的生活保障
三类企业要按照相关政策,为退养人员预留生活费,保障其基本生活。
&&&&5.&丧失劳动能力和工伤致残职工的生活保障
&&&&对已经认定为工伤且处于停工留薪期的人员,按照(2003年市政府令第12号),给予停工留薪期待遇。停工留薪期满后:
&&&&其一,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和1至6级工伤致残职工,进入托管中心管理。由托管中心依据我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月发给基本生活费,并以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给予养老和相应的医疗保险补贴。所需社会保险费和基本生活费,从再就业资金中列支。
其二,7至10级工伤致残且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或工龄已满30年的职工,进入托管中心,享受有关政策。企业可以同不符合上述条件的7至10级伤残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按规定支付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其三,鉴定为7-10级伤残的,且不符合前述第二种范围的人员解除劳动关系,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6.&在册职工的安置
(1)计划内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
对1984年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按规定发给一次性安置费,标准是按上年度本市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工作每满1年发给1.5个月工资,最多不超过36个月的工资。
对1984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劳动合同制职工,按照本人在本企业工作年限,发给经济补偿金,标准是工作每满1年发给1个月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
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职工,经本人申请,可以提前退休。
对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或满30年工龄的职工,本着自愿的原则,可以进入托管中心,鼓励灵活就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但需扣除安置费或者经济补偿金。
&&&&其二,计划外破产企业及退出市场企业职工的安置
对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或满30年工龄的职工,有接收单位的,转入新的用人单位;没有接收单位的,原则上由托管中心管理与服务,鼓励灵活就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不再支付经济补偿金。
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职工,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三)国有企业富余职工的安置
&&&&安置原则:企业自行安置为主、社会帮助安置为辅,保障富余职工基本生活。其中安置办法主要包括:
&&&&1.&有限期的放假
&&&&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并报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可以对职工实行有限期的放假。职工放假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
&&&&孕期或者哺乳期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可以给予不超过二年的假期,放假期间发给生活费。假期内含产假的,产假期间按照国家规定发给工资。
&&&&2.&内部退养
&&&&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的,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
&&&&已经实行退休费用统筹的地方,企业和退出工作岗位休养的职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视为工龄,与其以前的工龄合并计算。
&&&&3.&辞职
&&&&职工可以申请辞职。经企业批准辞职的职工,在办理辞职手续时,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其中,一次性的生活补助费标准为:
其一,家居城镇的,工龄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半个月标准工资的一次性生活补助费,最多不超过六个月的工资;
其二,随户口转回农村的,工龄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一个月标准工资的一次性生活补助费,最高不超过十二个月的工资。
&&&&其三,再次就业后又申请辞职的企业富余职工,应按再次就业后重新计算的实际工作年限计发,其生活补助费,不得同以前的工作年限合并重复领取。但无论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否,其辞职前和再次就业后的工龄,可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4.&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因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必须裁减职工的,对劳动合同制职工,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可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合同没有约定的,企业对被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按照其在本企业工作的年限,工龄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一个月标准工资的补偿费。
&&&&生活费在企业工资基金中列支,生活费标准由企业自主确定,但是不得低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
富余职工由企业自行安置有困难到社会待业的,在待业期间,依法享受待业保险待遇。
&&&&国有企业的改革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一项目非常重要的工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相关各方要加大力度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国有企业能否通过改革增强核心竞争力,重获生机和活力还存在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职工安置过程中,还有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我们一定要要注意规范操作、合法操作、有情操作,解决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适合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合理配置资源,使企业走出困境,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从而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单位破产后,我的养老金该怎么办?失业保险金咋办?
我是一九八二年经社会招工的国营纺织企业的固定工,纱厂于2004年宣布破产,上班期间我的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一直从工资中扣除,破产后厂子欠缴养老金58个月,欠发6个月工资,欠14年独生子女费等等,当时县领导答应卖厂后会陆续为我们补交,结果厂子卖了,分厂买了,职工医院也买了,六年过去了,养老金都是我们自己在补交,现在地皮又要开发了,我们找到县委,县领导告诉我们厂子破产就是破产了,没有政策管我们;几千人的厂子,就这样没了,大家不甘心,天天都在厂门口等着,希望有个说法,已经十多天了,等到什么时候能能有结果,真的就没政策管我们吗?希望懂法律的朋友帮忙解释一下。谢谢!
10-04-05 &
县委领导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破产企业必须依法安置原有员工,若无法安置,必须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在企业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破产企业在完成了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后,劳动者即为失业人员,可以领取事业救济金二年,期间可以重新寻找就业岗位或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可以自己缴纳,当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享受退休待遇。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天涯能否在线看《从番职出发》?际操作过程中,关于破产企业职工应得工资的计算方式、工资标准、工龄长短、下岗待岗、劳动关系是否存续等问题千头万绪,下面我们通过在审理某厂破产过程中安置职工的几个现实的案例分别进行说明。该厂是一集体所有制企业,于2002年1月被宣告破产。在该厂申请破产过程中,我们共安置在职、离休、退休人员1400多人,各类型职工的安置方案均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1、劳动合同尚在存续期间内的安置办法。在该厂破产过程中,有近400名职工与破产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尚在存续期间,这些合同的期限或长或短,期限最长的劳动合同为期10年。以该厂职工张某为例,张某于1994年1月进入该厂工作,当月与该厂签订为期10年的劳动合同。在企业破产安置过程中,张某选择与该厂解除劳动合同并自谋职业的安置方向。在此情况下,职工张某可以取得的补偿除工资及保险费用外,还应包括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关于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的计算方式,《北京市国有企业破产工作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的提取应依据其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所得而确定,但人均最高不超过本市上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三倍;在发给职工个人自谋职业安置费时,可考虑职工工龄长短确定发放标准。上述规定可以理解为,破产企业可以根据土地使用权的变现收入确定职工安置费数额,但不能超过本市上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三倍(6万元左右)。该厂土地使用权变现收入数额为4000万元,由1400名职工平均分配每名职工可得安置费2.8万元。即张某可以取得2.8万元的破产安置费。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土地变现所得作为安置费发放,可由清算组区别各职工工作年限、职务职级等具体情况分别确定发放数额。同时,张某与工厂的劳动合同终止执行。为了加快破产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对三个月内分流安置的职工给予鼓励。根据《北京市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暂行办法》的规定,对职工自行调出给予一次性奖励,自法院宣告破产之日起30日内调出的每人奖励2000元、60日内调出的每人奖励1500元、90日内调出的每人奖励1000元。如果破产企业没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变现用于发放职工安置费,则该职工张某可以自企业取得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补偿金计算方式为按照该工厂在破产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标准,乘以张某工龄年数。张某工龄为8年,如该厂前12个月职工平均工资为1000元,则张某可以领取8000元的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 额外说明一个问题,职工安置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问题所适用的范围不同。职工安置费的产生是依据国务院1997年国发10号文件,其适用范围为全国兼并破产协调小组批准的计划内破产项目企业的职工;而给付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的依据是《劳动法》,其适用于非计划内破产企业的职工。对于计划内破产项目企业的职工,安置费与经济补偿金不得同时领取。北京市政府基于稳定的需要,制订了《北京市国有企业破产工作暂行规定》,该《暂行规定》提出以国有划拨土地出让所得、且参照计划内破产项目的标准安置国有破产企业的职工。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暂行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五十六条的关系如何予以把握?首先应当肯定的是,政府部门、企业上级单位、股东等处于多重考虑,以其所有财产安置职工,符合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要求,法院引导刚予以支持。在此前提下,法院应要求清算组协助有关部门作好安置方案和安置工作。其中按照最高院规定应列入破产第一清偿顺序的补偿金部分,应列入破产第一清偿顺序。按照《暂行规定》安置职工不足 的部分,由政府或上级单位从划拨土地出让所得以及其他救济渠道解决。无划拨土地和其他安置费来源的,则只能给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第一清偿顺序的,先支付拖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仍不足支付的,按比例支付。 2、下岗、待岗人员的安置办法。下岗是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特征为下岗人员自其所属企业领取一定数额的生活费,而不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在两年的期限内,如下岗人员不能实现再就业则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2000年,北京市劳动行政主管机关已经发布文件,不允许企业对其职工做下岗安排。但在实际情况中,企业使其职工下岗、变相下岗的现象比比皆是,待岗就是一种典型的情形。按照目前的有关规定,企业下岗、待岗人员只要尚未与所属企业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手续,均应视为企业在职人员,在企业破产中享受与在职人员等同的安置待遇。但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即企业所属职工在下岗期满后没有重新上岗、也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企业破产时如何安置的问题。在审理某厂破产一案中,该厂职工李某不服安置方案,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法院对安置方案作出裁定。经审查,发现李某在1998年1月与该厂签订协议,约定李某下岗两年,在下岗期间李某每月自工厂领取300元生活费。在2000年1月下岗期满后,李某书面请求工厂安置工作岗位,工厂以没有工作岗位为由没有对李某作出上岗安置,但也没有与李某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手续,并自2000年1月起停发李某生活费。我们在处理李某的申请时,感觉应当把握住两个基本点,一是有法律规定的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二是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尽量采取有利于职工的方案处理。李某的问题可以分成两段,一段是下岗协议期内的问题;另一段是下岗期满到企业破产的之间的问题。在下岗期内,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即李某虽然与工厂签订了下岗协议,但并未解除劳动合同,李某仍然是工厂的职工。在这种情况下,工厂与李某签订的每月发放300元生活费的协议条款就有所不当,工厂虽不必发放李某全额工资,但至少应当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发给李某社会最低工资,因此我们在安置李某时首先要求工厂补发李某下岗期间所得生活费与社会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差额。在李某下岗期满时,要求工厂安排工作岗位,此时,工厂有两种选择:或安排李某重新上岗,或与李某解除劳动合同。而工厂既不安排李某上岗、又不与李某解除劳动合同、且停发李某工资与生活费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只要劳动合同没有正式解除,均应认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存续。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无论是否安排给劳动者工作岗位,均应至少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向职工发放最低工资。因此法院按照上述思路,给李某补发了下岗期间内生活费与社会最低工资的差额以及下岗期满后至企业破产期间的社会最低工资、同期应办保险,另确定李某与其他职工同样有权享有领取安置费。 3、职工档案自破产企业调出的安置办法。职工陈某等人原在该破产企业工作。在2000年1月,陈某等14人经与工厂协商,由工厂出面将陈某等14人的档案集体存入人才交流中心,但当时陈某等人未与工厂签订书面协议。现陈某等与工厂对于档案调出原因各执一词,工厂认为陈某等人是解除劳动合同另谋职业,陈某等认为是工厂安排自己下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一般不签订劳动合同,档案是劳动关系存续的标志,劳动者的档案在某个单位,则认为该劳动者与那个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档案的作用已经日渐次要,用人单位不直接保留劳动者的档案、档案与人员相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某劳动者档案留存在一个单位并不一定说明该劳动者与留存其档案的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反之,劳动者的档案不在某个单位留存也不一定说明该劳动者与某个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在当今劳动法律规范日趋完善的条件下,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标志应当是劳动合同。就陈某等人的具体情况而言,在档案调出时并未与工厂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且工厂将陈某等人的档案集体存入人才交流中心,应当据此认定陈某等与工厂的劳动关系存续,陈某等人应当享受企业破产时职工的全部安置利益取得权。 4、离休、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先分析离休人员,老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现行政策对企业离休人员给予了适当的保障。根据《北京市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暂行办法》的规定,离休人员按有关规定预提各项费用和医药费,交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管理,由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发放和支付。预提费用从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同级财政补足。上述规定使得破产企业离休人员在生活、医疗等方面有了切实的保障。对于退休人员,首先现行政策规定了企业破产时符合条件的职工可以提前退休的制度,《北京市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暂行办法》规定,破产企业的在职职工,在法院宣告破产当月,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经本人申请,可以办理退休手续。但在提前退休期间内的养老金酌减。我们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是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中医疗保险有关费用的预提是否能够落实。在现实中,退休人员办理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要办理补充医疗保险,则须企业按照上年工资的6%预提费用,而实际上这一部分预提费用经常不能得到落实。致使部分退休职工在企业破产时不能办理补充医疗保险,在患病时影响就医。 5、工伤职工的安置和管理。对于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破产企业,伤残等级为一级至四级的工伤职工,可以办理退休手续,实行社会化管理,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按照养老保险规定核定的养老金低于本人伤残抚恤金的,差额部分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伤残等级为五级至十级的工伤职工,如选择自谋职业的,除可享受普通职工的安置待遇外,还可以向破产企业申请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另外,在企业破产时,已认定工伤但因工伤医疗期未满未做伤残等级鉴定的,应进行伤残等级鉴定。破产企业中未认定工伤但企业已按照享受工伤待遇和比照工伤待遇处理的,破产企业清算组应参照工伤保险规定的标准,一次性结算有关待遇,所需费用从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支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国营企业最难处理,人数多,范围大。法律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区别。老领导答应你们缴纳,这个作为不了法律依据。你说把个人部分给了单位。单位有给你凭证么?工资发放有凭证么?建议你们可以选举员工代表,同县委协商,不行就向更上级信访反映。一些老国企的内部政策在现在看来是不被支持的:独生子女费用什么的。尽量争取,协商为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际操作过程中,关于破产企业职工应得工资的计算方式、工资标准、工龄长短、下岗待岗、劳动关系是否存续等问题千头万绪,下面我们通过在审理某厂破产过程中安置职工的几个现实的案例分别进行说明。该厂是一集体所有制企业,于2002年1月被宣告破产。在该厂申请破产过程中,我们共安置在职、离休、退休人员1400多人,各类型职工的安置方案均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1、劳动合同尚在存续期间内的安置办法。在该厂破产过程中,有近400名职工与破产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尚在存续期间,这些合同的期限或长或短,期限最长的劳动合同为期10年。以该厂职工张某为例,张某于1994年1月进入该厂工作,当月与该厂签订为期10年的劳动合同。在企业破产安置过程中,张某选择与该厂解除劳动合同并自谋职业的安置方向。在此情况下,职工张某可以取得的补偿除工资及保险费用外,还应包括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关于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的计算方式,《北京市国有企业破产工作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的提取应依据其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所得而确定,但人均最高不超过本市上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三倍;在发给职工个人自谋职业安置费时,可考虑职工工龄长短确定发放标准。上述规定可以理解为,破产企业可以根据土地使用权的变现收入确定职工安置费数额,但不能超过本市上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三倍(6万元左右)。该厂土地使用权变现收入数额为4000万元,由1400名职工平均分配每名职工可得安置费2.8万元。即张某可以取得2.8万元的破产安置费。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土地变现所得作为安置费发放,可由清算组区别各职工工作年限、职务职级等具体情况分别确定发放数额。同时,张某与工厂的劳动合同终止执行。为了加快破产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对三个月内分流安置的职工给予鼓励。根据《北京市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暂行办法》的规定,对职工自行调出给予一次性奖励,自法院宣告破产之日起30日内调出的每人奖励2000元、60日内调出的每人奖励1500元、90日内调出的每人奖励1000元。如果破产企业没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变现用于发放职工安置费,则该职工张某可以自企业取得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补偿金计算方式为按照该工厂在破产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标准,乘以张某工龄年数。张某工龄为8年,如该厂前12个月职工平均工资为1000元,则张某可以领取8000元的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 额外说明一个问题,职工安置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问题所适用的范围不同。职工安置费的产生是依据国务院1997年国发10号文件,其适用范围为全国兼并破产协调小组批准的计划内破产项目企业的职工;而给付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的依据是《劳动法》,其适用于非计划内破产企业的职工。对于计划内破产项目企业的职工,安置费与经济补偿金不得同时领取。北京市政府基于稳定的需要,制订了《北京市国有企业破产工作暂行规定》,该《暂行规定》提出以国有划拨土地出让所得、且参照计划内破产项目的标准安置国有破产企业的职工。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暂行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五十六条的关系如何予以把握?首先应当肯定的是,政府部门、企业上级单位、股东等处于多重考虑,以其所有财产安置职工,符合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要求,法院引导刚予以支持。在此前提下,法院应要求清算组协助有关部门作好安置方案和安置工作。其中按照最高院规定应列入破产第一清偿顺序的补偿金部分,应列入破产第一清偿顺序。按照《暂行规定》安置职工不足 的部分,由政府或上级单位从划拨土地出让所得以及其他救济渠道解决。无划拨土地和其他安置费来源的,则只能给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第一清偿顺序的,先支付拖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仍不足支付的,按比例支付。 2、下岗、待岗人员的安置办法。下岗是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特征为下岗人员自其所属企业领取一定数额的生活费,而不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在两年的期限内,如下岗人员不能实现再就业则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2000年,北京市劳动行政主管机关已经发布文件,不允许企业对其职工做下岗安排。但在实际情况中,企业使其职工下岗、变相下岗的现象比比皆是,待岗就是一种典型的情形。按照目前的有关规定,企业下岗、待岗人员只要尚未与所属企业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手续,均应视为企业在职人员,在企业破产中享受与在职人员等同的安置待遇。但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即企业所属职工在下岗期满后没有重新上岗、也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企业破产时如何安置的问题。在审理某厂破产一案中,该厂职工李某不服安置方案,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法院对安置方案作出裁定。经审查,发现李某在1998年1月与该厂签订协议,约定李某下岗两年,在下岗期间李某每月自工厂领取300元生活费。在2000年1月下岗期满后,李某书面请求工厂安置工作岗位,工厂以没有工作岗位为由没有对李某作出上岗安置,但也没有与李某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手续,并自2000年1月起停发李某生活费。我们在处理李某的申请时,感觉应当把握住两个基本点,一是有法律规定的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二是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尽量采取有利于职工的方案处理。李某的问题可以分成两段,一段是下岗协议期内的问题;另一段是下岗期满到企业破产的之间的问题。在下岗期内,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即李某虽然与工厂签订了下岗协议,但并未解除劳动合同,李某仍然是工厂的职工。在这种情况下,工厂与李某签订的每月发放300元生活费的协议条款就有所不当,工厂虽不必发放李某全额工资,但至少应当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发给李某社会最低工资,因此我们在安置李某时首先要求工厂补发李某下岗期间所得生活费与社会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差额。在李某下岗期满时,要求工厂安排工作岗位,此时,工厂有两种选择:或安排李某重新上岗,或与李某解除劳动合同。而工厂既不安排李某上岗、又不与李某解除劳动合同、且停发李某工资与生活费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只要劳动合同没有正式解除,均应认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存续。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无论是否安排给劳动者工作岗位,均应至少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向职工发放最低工资。因此法院按照上述思路,给李某补发了下岗期间内生活费与社会最低工资的差额以及下岗期满后至企业破产期间的社会最低工资、同期应办保险,另确定李某与其他职工同样有权享有领取安置费。 3、职工档案自破产企业调出的安置办法。职工陈某等人原在该破产企业工作。在2000年1月,陈某等14人经与工厂协商,由工厂出面将陈某等14人的档案集体存入人才交流中心,但当时陈某等人未与工厂签订书面协议。现陈某等与工厂对于档案调出原因各执一词,工厂认为陈某等人是解除劳动合同另谋职业,陈某等认为是工厂安排自己下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一般不签订劳动合同,档案是劳动关系存续的标志,劳动者的档案在某个单位,则认为该劳动者与那个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档案的作用已经日渐次要,用人单位不直接保留劳动者的档案、档案与人员相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某劳动者档案留存在一个单位并不一定说明该劳动者与留存其档案的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反之,劳动者的档案不在某个单位留存也不一定说明该劳动者与某个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在当今劳动法律规范日趋完善的条件下,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标志应当是劳动合同。就陈某等人的具体情况而言,在档案调出时并未与工厂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且工厂将陈某等人的档案集体存入人才交流中心,应当据此认定陈某等与工厂的劳动关系存续,陈某等人应当享受企业破产时职工的全部安置利益取得权。 4、离休、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先分析离休人员,老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现行政策对企业离休人员给予了适当的保障。根据《北京市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暂行办法》的规定,离休人员按有关规定预提各项费用和医药费,交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管理,由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发放和支付。预提费用从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同级财政补足。上述规定使得破产企业离休人员在生活、医疗等方面有了切实的保障。对于退休人员,首先现行政策规定了企业破产时符合条件的职工可以提前退休的制度,《北京市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暂行办法》规定,破产企业的在职职工,在法院宣告破产当月,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经本人申请,可以办理退休手续。但在提前退休期间内的养老金酌减。我们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是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中医疗保险有关费用的预提是否能够落实。在现实中,退休人员办理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要办理补充医疗保险,则须企业按照上年工资的6%预提费用,而实际上这一部分预提费用经常不能得到落实。致使部分退休职工在企业破产时不能办理补充医疗保险,在患病时影响就医。 5、工伤职工的安置和管理。对于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破产企业,伤残等级为一级至四级的工伤职工,可以办理退休手续,实行社会化管理,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按照养老保险规定核定的养老金低于本人伤残抚恤金的,差额部分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伤残等级为五级至十级的工伤职工,如选择自谋职业的,除可享受普通职工的安置待遇外,还可以向破产企业申请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另外,在企业破产时,已认定工伤但因工伤医疗期未满未做伤残等级鉴定的,应进行伤残等级鉴定。破产企业中未认定工伤但企业已按照享受工伤待遇和比照工伤待遇处理的,破产企业清算组应参照工伤保险规定的标准,一次性结算有关待遇,所需费用从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支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改制后职工身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