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小白的声优求教什么是中频,高频,以及声

查看: 18534|回复: 74
imp3 adb玩音频(1):常见的音质描述名词解释大全(小白可以来学习,烧友可以进来吐)
本帖最后由 adb 于
10:09 编辑
& && &买播放器、买耳机都是个非常纠结的事情,因为声音这东西主观性比较强,并不能很直接的用客观数据去量化,如果在没有机会试听的情况下,去看评测、去论坛看相关讨论差不多是了解某款播放器、耳塞最主要的方式。但是网上的评测、讨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很多时候一些名词描述并不太知道是什么意思,而描述音质的词语又有很多,比如声场,解析,动态等等,有些词语,比如声场、解析等容易理解,好与坏容易体会到。但是有些词语比如动态就不是很容易理解,听过的设备、音乐比较多可能才会有些感悟。所以如果不太理解的话看着就比较糊涂。于是这里笔者来谈谈有关音质描述的一些名词的意思与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内容都是笔者自己的主观看法,未必正确,有不同见解与看法的朋友也不妨共同讨论交流。
三频:是指低频、中频、高频这三个,笔者觉得描述一个器材声音的时应该要有,因为一个播放器或耳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风格和在三频的分布情况有很大关系。低频是多是少,中频是突出的还是凹的,高频亮还是暗等应该交代清楚,根据不同的分布情况,也大致可以猜出来这个器材所适合的音乐类型,比如喜欢听摇滚要低频多一些,喜欢听ACG音乐高音可能要亮一些才好。所以怎样的三频分布是比较的主观,但播放器或耳机的整体素质要做的很高、适合的音乐类型更广泛,还是尽可能三频分布均匀一些,至少不能存在明显的瘸腿。
& && &了解三频的分布之后,低频、中频、高频每个频段的声音质量同样很重要,于是也有了更多的描述词语,比如三频的衔接、低频量感、速度、下潜、密度、高频延伸等等。关于三频的衔接,一般会在多个单元的耳塞描述中出现,因为耳塞比较小单元多了分频器不太好做,可能就会存在频段衔接不自然的情况。具体衔接不好是怎样的感觉,笔者认为就是中高频之间、中低频之间有些断档的感觉,听起来不太连贯。
低频量感: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低音的多与少,低音的量多不一定就是低频好,有数量还要有质量,比如低音的清晰度、凝聚度、速度、下潜等等,有些比较差的耳机虽然低音的量很足,但是声音软散浑浊,比较的轰头。
低频下潜:虽然笼统的都叫低频,但是低频的频段分布很广,从20Hz到200Hz都可算作低频的范围,而下潜深是指在更低的频段上响度更大,一般来说,如果100Hz以下响度足够大,我们可认为这个耳机下潜较深。下潜深和量大也不是一回事,某耳机低频量大可能是100hz到200hz上响度很大,但50Hz左右其实响度不是很够,最后的结果就是声音很轰头但是下潜不深。
密度:描述整体频段的声音都可以,也算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笔者觉得可以按照密度本来的含义去理解,密度高应该是声音凝聚紧密,能量集中的,可以感受到声音的形体感,密度也和描述声音的结像、细节等词语有一定的联系。另外笔者认为声音的密度并不代表声音的量感与厚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显然棉花看起来量更大,但铁块密度更高,可以给予人的重量感,声音也大概如此,量多但是很松很飘的,形体感不强的声音密度就不高。
延伸:常见到的描述有高频延伸和低频延伸,应该是指器材所能不失真回放的最高或最低频率,这个器材上标准的频响范围有些相似,但是现在的很多播放器、耳塞的频响范围标注不标准,没有实际参考价值,所以还是要用耳朵去感受所谓的延伸好坏。低频延伸和上面说到的低频下潜有些相似的地方,但延伸指是能够不失真回放的最低频率,并不一定有足够的响度,所以可能不会带来很大的震撼力,而下潜则要求有足够大的响度。而高频延伸与泛音有较大关系,很多都是耳朵感受不到的频率范围,泛音表现好一般高频延伸就会好。
解析:算是最容易理解的词语,就是指声音的清晰度、对细节信息的还原能力。用解析好的器材可以比较容易的听出来很多平常不太容易察觉到的声音细节,另外,解析是个比较全面的素质特性,解析好的器材声音的层次感、定位、分离度等等应该都会好,要不然乱成一团也不可能表现出声音的细节。所以解析也是判断耳机素质、档次的最明显的标志,越高端的耳机解析会越好。
信息量:声音信息的数量,信息量大可以听到更多的声音细节,它与解析有很大关系,但是笔者认为解析好并不一定信息量就大,它应该还和后面谈到的泛音、动态等等有关系。而信息量大或小应该是以原始声音作为标准的,能够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原始声音的各种细节才算信息量大。而有的器材可能是偏科的,比如因为低频残废而显得声音清晰,细节更为突出,这样可以说是解析好,但是声音并不完整,缺少低频方面的信息,相对于原始声音是不完整的,这种情况笔者觉得并不能说信息量大。
声场:声场也是容易感受的一个词语,一般来说听上去开阔自然,就是声场好;而感觉有明显的边界感、拘束感,声音拥挤,像是都从头脑袋中迸发出的,声场就是不好的。当然耳机的声场都不是真实的,而是模拟的,所以音箱什么的听起来有明显的区别。声场是通过声音的响度和时间差来模拟的,比如声音近大远小,还有一定的延迟就可以产生空间感。
& && &很多描述中又分为横向声场与纵向声场,这也比较容易理解。横向声场可以理解为左右两边的横向坐标轴,表现好的话会让人感觉很开阔的感觉,而纵向声场好会让人觉得声音有深度,大概就是横竖两个做标准,所以会用具体的形状来描述某器材的声场,比如圆形,就是横向和纵向声场表现差不多;椭圆形则是横向与纵向中一边较大,一变较短的;而一条线,是几乎完全没有横向或纵向声场。圆形或椭圆形的声场可能都会比较好听,但是一条线的声音要么感觉很平面,要么就是很拥挤的。
结像:结像也是个很抽象的形容词,就个人理解,结像应该在一个空间里声音主题的清晰度与形态感,和声音的密度,声场的深度与定位有一定关系。有人将声音结像比作相机的照片对焦,对焦好的照片应该是要表现主题内容清晰,而结像好的声音主体应该也是清晰的,比如可以感受到歌手唱歌时的嘴型,与你耳朵之间的距离。所以也有人说,对焦不准的照片是废片,而结像不好的器材则是废材。
残响:从定义上说,残响就是声源停止发声后,由于惯性和反射等原因,声音没有立即停止,而是呈缓慢衰减的现象,即声音经过多次反射产生的现象。简单来说残响就是一种余音或回音的效果,它可以使声音有空间感,更加圆润丰满,比如有人形容耳机声音的词语“厅堂感”应该就是残响产生的一种效果。
泛音:说到泛音就要提到基音这个词,基音就是一个声音的基础声音,也可以理解成是该声音在频谱上频率最低的那个声音,它决定了这个声音的音高。而泛音是在基础音上面发出的微弱声音,在自然界中,没有一种声音是纯音的(单频率、纯基音的声音),往往都带有泛音。而泛音就是基音频率成倍上升后依附在基音上的成分,在电子学上叫谐波。举个例子,如果基音为440Hz,那么1次谐波就是880,3次是60……谐波在理论上可以分为无限多次的,但越往上通常能量越低,所以一般只会研究前几次的谐波。
& && &泛音的定义看起来很高深,但声音的音色如何却是由泛音的比例决定的,比如一把小提琴和一根笛子都奏440Hz频段的声音,但听上去谁都能辨认哪个是小提琴的声音,哪个是笛子,就是因为小提琴的泛音,和笛子的泛音的比例是不一样,这就是泛音不同的结果,它决定了声音的音色。而如果一个播放器或耳机的声音听起来干涩、枯燥,其实就是泛音不足造成的。
& &&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三角铁的声音“叮......”的一声,其中的“叮”音是基音,而“......”就是泛音,而某些乐器如小提琴的泛音频响可以到20000Hz,所以很难忠实还原。要准确重播出一件乐器的声音,首先就要完整重播出它所有的泛音列,这就对器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当有人说某某耳机泛音好时,其实意思是它的高频表现好,可以还原出很高频率的泛音。
动态:值得就是动态范围,是个不太好理解与感受到的东西。图形影像里动态范围是一个光线明暗的变化范围,比如有的屏幕标称有256级灰阶,就是这样的一个范围。而音频器材里,动态范围是声音响度大小的范围,也就会有个最大的响度和最小的响度,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范围就是动态范围。动态范围大,可以变化的声压级数也就越多,比如只有0到256级的响度变化的声音,听起来肯定不如0到512级的响度变化的声音层次感强,层次感少听起来会感觉声音较为平淡与直白,缺乏立体感或鲜活感。
& && &但动态表现好坏平常并不太容易感觉出来,因为一般的音乐、歌曲,同一时间最大的响度和最小的响度之间的差并不是很大,也就是需要的动态范围比较小,普通的播放器和耳机都能达到要求,于是也就感觉不太出来器材这方面的好与坏来。相对的一些古典音乐动态范围会比较大,比如刚开始的时候乐器的声音很轻柔很小,但到高潮的时候乐器声音又会变得很响亮。如果动态不足的话,最开始前奏时乐器声音可能听不清或听不到,于是不得不开大音量,而到高潮的时候声音又会过于巨大,又不得不去调小设备的音量。而对于更为复杂的交响乐,乐器的数量很多,同一时间会有着各种不同响度,而且响度差还很大的声音,如果动态差的话就无法将响度较小的声音都还原出来,就会缺少很多声音信息,于是听起来声音平白缺乏乐感,这也是为什么古典音乐对器材素质要求非常高的原因。
瞬态:声音瞬间变化的能力,和时间和响度有关系,比如从较响度低的声音突然变到响度很高的声音这个变化过程,瞬态好的器材可以马上做出相应,声音听起来会觉得干净利索,瞬态不好听起来可能会是所达到的最大的响度不够,拖泥带水,模糊,甚至因为较大的失真而出现破音等。
& && &瞬态也可以说是一种爆发力,从较低的声音瞬间到较大的声音,也需要较大的功率支持,因此这也很考验播放器的驱动能力,通常所说某某耳机没推好的表现之一就是声音软、无力,可以说就是功率不足导致的瞬态表现不够好的原因。还有提到瞬态也会涉及到控制力,瞬态是对声音变化做出的相应,所以变化的过程中也要刹得住车,比如本应该从响度1变到响度5,但是到了5却没刹住车就变到了6,这样会使声音变得混乱与粗糙,而有时候说某某播放器把某某耳机推过了头,笔者估计就是控制力差没刹住的缘故。
& && &另外想说的是,虽然瞬态响应和速度有关系,但是与一些声音描述中的声音速度快与慢不是一个概念。瞬态好的确可以让声音干净利索的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变化,但这是要根据音乐内容而定,如果音乐里面根本就没有这样快速、大幅度的变化,最后还原出来的声音也不会有,所以瞬态好的设备可不是声音就要快速生猛,而是根据音乐内容可猛可缓可柔。而一些描述中所谓的声音速度的快与慢,应该是由声音的残响、余音相关的问题造成的,例如敲鼓,敲一下鼓正常情况下应该还会有持续振动一会,但是如果耳机比较差或者设计者的调音意图就是如此,敲一下后鼓声可能马上就停止,于是听起来就感觉声音速度快,而这种速度快显然不同于瞬态表现好。
通透:声音通透、透明度高,笔者认为并不完全指声音的清晰程度,而是声音的自然、真实程度,所以通透不通透的标准,笔者觉得应该和真实的声音做比对,而耳机通透性的最理想水平,笔者认为应该是虽然戴着耳机,但声音可以真实到仿佛没带耳机的程度,就是通透、就是透明度高,当然这是理想化的境界,现实并无法达到只能尽可能接近,另外通透性很好的器材综合素质一定很高。
& && &笔者认为通透并不等于清晰度,当然如果听起来发闷、发蒙,像是隔了一层纱等等的感觉,那肯定是不通透的。而有的器材调音是风格可能是清冷干瘦的,虽然声音听起来也许很干净很透彻很亮丽,但并不真实,所以也不能说它通透性好。而那种调音里明显加入染色,听起来可能很悦耳的同样也不能算通透性很好。
平衡:算个比较综合的词语,平衡起码三频分布上要相对均匀,没有明显残缺,还有音色相对正常,各方面素质水平表现相当,声音听上去不会某一方面过于突兀,也不会有过于强烈的个性。
音染:音染就是对声音的渲染,一般就是指在原有声音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处理,以达到更为悦耳的听感。这就好比PS照片,照片里的人可能本来相貌平平,但PS后就变成帅哥美女了。声音也是如此,加入渲染后虽然并不真实,但听起来可能会更好听。不同器材的渲染不一样听起来的感觉也不一样,这是很主观的东西,无法评论好坏,但对于一些追求真实还原的发烧友,音染还是越少越好。
声音的冷暖:可以算作音染里的一个方面,虽然不太容易说清楚,但声音是偏冷还是偏暖比较容易感觉到,就如同视觉感受那样。例如显示器屏幕有些是偏冷的,有些是偏暖的,都是很容易感受出来的,声音也是如此,有冷有暖有相对中性的,而冷暖和上面谈到的很多的素质表现没什么关系,但却能直接影响声音的感情色彩。
各种味、各种感:声音描述中还会看到各种味道各种感觉的词语,比如数码味、模拟味、松香味、厅堂感、颗粒感等等,大都是些可以意会但不好言传的感觉。比如数码味,说起来可能是指声音干、冷、硬,但是模拟味又是怎么样的?暖、模糊就是模拟味吗?还有提到小提琴肯定有人会说松香味,但是究竟松香味是个怎样的感觉,不理解的人恐怕不少,而理解的恐怕也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实如果说松香味是弦乐特有的一种音色特性,那么直接归入泛音表现不就好了。
& && &关于描述声音的一些名词就解释到这里,暂时想到的词语就这些,解释的内容都是笔者个人的理解,可能并不是很正确,甚至根本就是错误的,那样的话也希望网友多多指正与交流。
& && &还有就是关于网上的评测、听感文字,里面很可能会设计到上面提到的这些描述声音的名词,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不同人之间可能会有所不懂,可以适当的参考着来,但也不能绝对化。
& && &既然谈到评测,网上的确有很多,有些是媒体固定形式的评测,有些是一些活动要求参与者完成的作业,还有一些是网友纯个性兴趣爱好所发表的感想、评测。评测、听感发布者的立场不同,参考价值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对于真实性也需要有一定的甄别。
& && &这年代赤裸裸的枪文感觉不太多见了,但音频类的笔者觉得即便真的是枪文,也不是没有参考价值,只要写文的也是个玩家而不是完全不懂的人,缺点也许闭口不谈或一笔带过,但只要东西的大概声音风格能交代出来也是可以适当参考的。
& && &对于正常的评测、听感交流,由于不同人的喜好、文风、听过器材的不同,所以主观性很大。比如同样一个耳机,有说它好的和说它差的都是没有错的,因为听的人不一样、音乐题材不一样、前端不一样等等,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很正常。
& && &所以在看一篇评测、听感的时候,不妨多了解一下撰文者的喜欢的音乐类型、手上的器材、发烧经历等情况,看看是不是和自己的状况差不多,看和自己装备、听音题材差不多的网友的评测、听感会更适合一些。反之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纠结或陷入毒抗,比如一个土豪级的烧友手上的装备都是顶级,那么他去评价一个不太顶级的东西时可能就会挑出很多缺点,虽然站在一定高度来看确实就是有缺点,但对于没怎么听过土豪装备的朋友来说也许反而是天籁之音。就比如HD800这幅耳机,土豪们多半会说没有10W以上的前端搞不好,但对于笔者这样层次还比较低的玩家来说,一个国砖直推HD800就感觉声音很感动了,但是看到土豪烧友的那些观点看法,心里还是会潜移默化的认为现在的声音虽好但是肯定是没发挥好的状态,然后会去YY升级某某前端后的效果,于是一步一步的走向火坑。所以嘛,看评测、听感也要量力而行,不想中毒太深还是别想那么多,其实就算不太满意的装备听长了耳朵适应后,也会觉得还可以,只是欲望和不满足感总是会产生的。
这么长,吐了
通俗易懂 营养丰富!
神马都是浮云
小白进来学习学习
这个对初烧看测评很有帮助呢~
亚美蝶各种高产啊
非常科普的好文,定要帮顶!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写的很好,很适合一般的不是狂烧的人:monkey:0014:
小白前来学习nion:0029:
:monkey:0007:至今不懂三频衔接,我貌似没听过三频衔接有问题的耳机
神科普,受教了~
在以上几个术语里,最不容易理解和感受到的就是声音的结象,有时候结象和脑放是一个概念。
整理的很到位,比网上一些片断更通俗易懂。
烧烧烧。。。。我要越来越烧:monkey:0028:
很久以前写过的一些东西:
1。声音的亮度
在形容声音时,经常会使用到一个词汇--亮度,主要用于形容中高频,虽然人耳对高频并不是很敏感,但是调高8k--20k段高频信号的电平值,就可以让声音变得更有表现力,产生一种“明亮”的效果,这种效果会给人一种清晰悦耳的感觉,但是长时间会产生很明显的疲劳感,也就是所谓的“不耐听”。
2。声音的温度
冷和暖最初都不是用来形容音色的,但是我们的耳朵确实会对声音产生温度的感觉。通常声音中中低频多一点会产生“暖”的效果,人们心里会有一种柔和、温馨、踏实的感觉,而高频太多就是“冷”的效果,让人觉得生涩、懒散、不持久。
声音的温度和亮度虽然都和频率有关,但是它们并不是同样的概念,亮度的表现是声音频率整体拔高的效果,而冷暖的效果则是某一频段的凸现或者缺失造成的。
3。动态和瞬态
其实这两个概念都和声音的响度有关,也就是人耳对声音的能量大小的感受。
所谓动态是指某一段声音的最大和最小响度之间的差值,也就是说这段声音的变化幅度。大的动态能够表现出一种大气势和大落差,更容易带来“波澜壮阔”的层次变化,使声音丰满、有表现力。
瞬态是一个与时间有紧密关系的感念,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响度变化,它表现了声音信号强度突变的强弱程度。瞬态响应是非常考验发声单元能力的一个参数,通常鼓这类的打击乐器就是一个比较大的瞬态音源。
4。声音的延时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事实上我们听到的声音已经在空气里面进行了一个传播的过程,并不是音源“当时”发出来的声音,这样一个过程被称为延时。
延迟时间的大小反映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空间深度的大小,产生距离感。
5。声音的体积和密度
光是凭借距离的感觉我们只能在平行的层面上判定物体的远近程度,并不能对声音表现的位置有具体的感知。我们都有两套声音感知系统(左耳和右耳),我们两个耳朵听到的声音信号略有差别,在通过大脑的分析和组合之后,就能形成空间的感觉。
人大多数时间内都是待在一个比较小的封闭环境中,声音在这种环境里面传播会产生多次的反射和叠加,我们耳朵接收到的信息量变多,会形成一种“满”的感觉;而在开阔的地方,我们接受到的声音感觉就相对较少,产生“空”的感觉。
6。声音的纯度
表现声音的纯净程度,噪声越小,纯度越大。
噪声的定义很难。个人认为可以定义为与表现对象无关的声音,或者我们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噪声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强度不影响我们的判断就可以。
7。失真和渲染
顾名思义,失真就是丧失真实性,也就是在信号转化过程中失去了声音原来的效果。
失真并不一定都是不好的,有时候为了使声音更悦耳或者更耐听,发声系统会人为的改变声音信号,这个过程被称为渲染。
通过调整信号的频率来改变亮度和温度,或者用一些隔音的材料来屏蔽某些方向的反射来控制声音的密度和纯度,都是常用的渲染方法。
神马都是浮云
这么好的帖子要万年顶!
很久以前写过的一些东西:
1。声音的亮度
这个我好像在哪看过,哈哈。
解释一下,何为标杆…………哈哈
果断进来学习了
好文章,深入浅出~
解释一下,何为标杆…………哈哈
这...同求解释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1000 价位的耳机和几百元价位的耳机有何区别? - 知乎79被浏览33340分享邀请回答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1 个回答被折叠()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什么是低频、中频、高频,下潜、解析,小白求科普。。【耳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10,390贴子:
什么是低频、中频、高频,下潜、解析,小白求科普。。收藏
下潜=憋气潜水深度解析=细节多少
低频:动词大次,中频:一般人声。高频:女声高音和部分乐器的音
低频:动词大次,中频:一般人声。高频:女声高音和部分乐器的音
那我也来问问了低音有弹性和女声毒是啥意思
不提及具体hz,说了也没用。低频决定了声音的厚度,厚声的耳机和器材低频都比较丰富。低频不光光指的是“咚!”,更高级的音响设备注重低频的“纹路”,也就是低频细节。很多低频细节是和中频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大提琴,比如军鼓,这些乐器的特殊质感如果无法表达出来,说明这个设备的低频仍然是有问题的。下潜多是指“量感”“质感”的统一,这个不好说,下首鼓诗自己去耳机店试吧中频,凡是优秀的有口碑的耳机大多数中频都必须优秀。这是“必须”。因为人声,大部分的乐器都是中频,很多你听起来很像高频的细节其实还是中频。真正的高频是形不成完整的“乐音”的,也就是你趴在陶瓷高音单元上听,什么也听不出来,只能听到sisiisi的声音。但是关闭高频单元,或者把跳线拔掉,声音立刻像萎缩了一样变得压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喇叭还需要超高音的原因。解析是指细节的多少,但是和细节的质量无关。所以说解析是一方面的内容,说某个耳机解析真好,不是褒义词哦。有些解析很好的耳机却无法形成完整的结像,像玻璃碴子一样讨厌人,这样的声音都是病态的,说明制作者没有一丁点音乐修养。解析必须和听感达成一致,凡是合格的器材都必须遵循。我初玩的时候也特喜欢解析,国产imod那满天飞的细节真喜欢啊,现在看,细节都像渣滓一样,啥也听不出个形状来,要它何用?还不如原厂的听感好呢。
下潜这个指标我一直觉得没太大意义…量适中弹性好对我来说就够了
女毒是个让我感到比较迷惑的词语。。。这应该是一种感觉,是中频的染色给人的感觉。。而不是描述设备特征的词语。大概就是让人血脉膨胀,头皮发麻,大脑充血的感觉吧(和看x片的感觉一样吧。。。没有这种感觉,恐怕称不上女毒。
Dido算女声毒嘛???
坛子有详细介绍...
那些个听歌能听出人的口型的真的没开脑放吗?那些个整天研究一首歌曲里乐器的位置啊人的口型啊合唱的时候多少人啊唱歌的时候头有没有歪着啊这种人真的不是疯子吗?(#笑眼)
简单来说,低频就是一首歌里面的鼓,贝斯,中频是人声,高频是像小提琴,电吉他等大部分乐器的大部分频段。下潜,就是低频能让你听到多少,下潜越好的耳机,能让你听到说更多的低频。解析,就是同一首歌,你能听出多少的声音细节。街边的十几二十的耳机, 你就只能听到人唱歌和一些很明显的主旋律,虽然很难听。入门级别的耳机,除了人声和主旋律,还能听到一些细小的细节,比如说人的呼吸声,人的齿音,乐器的泛音等等。什么都不懂的,建议你去优酷找一下FVIEW的叫醒你的耳朵,里面有详细讲解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谁给我解释耳机中的高频、中频、低频和高音低音重低音-中频是人声 那么低频和高频是
没有你要的?请搜索……
你现在正在浏览:
谁给我解释耳机中的高频、中频、低频和高音低音重低音 中频是人声 那么低频和高频是
谁给我解释耳机中的高频、中频、低频和高音低音重低音
是小白啊,想买耳机,但这些我确实不懂,希望大虾们可以解释一下
土巴号,不耐久听,中提琴的上限、1280Hz)之间的频率我称为中频。一般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或3000Hz左右、低音巴松管,而是一片嘶嘶声,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如果没有高音单体发出嘶嘶的音。如果这种说法无误。这也是目前市面上许多喇叭极高频很清楚。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从这里,您一定也了解这段中频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了,这种瘦很容易被解释为「假的凝聚」。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了解到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么低。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三倍,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中低频从80Hz-160Hz之间。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低频从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2500Hz以上由高音单体负责;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却容易流于刺耳的原因之一、四倍。6,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音最低的音,因为这二个频段的能量要比极高频大太多了,也就是说,只要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大鼓。4,缺乏丰润感,音只会以二倍。从上面的描述中、长笛,这段中频绝大部份会被包含在中音单体中。对了你问的很专业 我也不敢妄自 乱说 不过 你的问题有点小问题 高音=高频没有办法 这些 术语解释起来很麻烦 你还是看看 美国TAS与Stereophile 的权威解释吧~ 我是耳机烧友 有问题可以 找我 你可以根据 你 的听音类型来选择耳机~~~1。读者们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这就像您将一根弦绷紧。通常,那么同样由这个高音单体所负责的大能量高频与中频极可能就会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人声都包含进去了、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当您将耳朵靠近高音单体时?什么是「两全」。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设计师们统统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二倍处、高频的突出。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高尺寸有关。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当您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为了怕中低音单体在中频极限处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大概只有低音提琴,单用一个中低音单体来唱音乐,那就是要如何两全其美;而且会导致中高频,小喇叭并不在此频段域中,一般而言、钹,那必然是晦暗不堪的.中频从160Hz-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我称为中低频。这2500Hz约莫是1280Hz的二倍,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可以再度证明高音单体几乎很少发出乐器或人声的基音,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3,已经是很少有机会涉入了、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这与小房间的长?您有没有想过。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处能量愈小,能够清楚的再生非常细微的音、低音提琴,而不会有往下的音,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振膜。这就是许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这段频域对于乐器演奏而言,高音单体做什么用呢,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在此、五倍…等的往上爬高。换句话说,如此一来,高音单体要制造得很敏锐,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5。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这个频段是台湾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大提琴,换句话说,如果是三音路设计的喇叭、低音单簧管。各位可以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
频率低的就是低频。迪士高音乐主要也是低音.高音等于高频:没秒振动次数。 3。维塔斯豚音就属于高频。听听&就知道了,在300~1000MHz的为特高频,低音等于低频.低频:主要是声音通透明亮的  1、波形平滑,高频信号变化非常快。低,重低音就是指耳机在高低频的表现力:Hz):在音乐里一般是鼓声(澎湃的鼓声);渡口&gt.中频. 高频、有突变;低频信号变化缓慢,单位.按照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的频谱划分表。相对于低频信号,高的就是高频。比如王力宏的声音就属于中频,频率范围在30~300MHz的为甚高频,低频频率为30~300kHz。 4:即中音,高频频率为3~30MHz。  2。5,中,协调性等,主要是人声,高频是指声音的振动频率(频率。开始的鼓声就属于低频,中频频率为300~3000kHz
找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听一下不就知道区别了
耳机的低频中频高频该怎么分辨?什么是低频中频高频!:
1,通俗地说:耳机低频中频高频,可称之为--低音,中音,高音。2,低频:在......
耳机所谓的:低频 中频 高频、怎么听?求详细解释、:
这东西应该是用耳朵听,不能言传,表达不出来的东西 金耳、银耳、木耳都是累积来的 以下是复制的 频率段...
求大神解释一下耳机的低频中频高频是什么意思,一般音乐中的低中高频都是体现在哪里哪方面?求大神解释!:
就听音乐来说低频一般就是大提琴 低音贝司 鼓 等等发出的声音 中频一般都人声发出的声音 当然还有很多...
求解,耳机中说的高频中频低频是什么意思,什么音乐选高频好的耳机,什么音乐选中频出色的耳机,什么音乐:
我不是音乐发烧友,但是也换了不少耳机,我就说说经验,你看看就行了,感觉好采纳,不好就带过, 人的声音...
耳机所谓的:低频 中频 高频,怎么听:
我有更好的答案 1条回答
这东西应该是用耳朵听,不能言传,表达不出来的... ...
耳机中的低频,中频,高频怎么听出?:
低频,即低音;中频,即人声部分;高频,某些女声+金属乐器。大概就是这样。按......
测试耳机音质时何为高频,中频,低频!(怎么测?):
高频,就是测试乐器发出的声音的,比如古筝等比较刺耳的乐器,可以下载一首钢琴曲作为测试曲。 中频,就是...
谁给解释下耳机效果里低频 中频 高频?还有什么低音下潜什么的。在网上买耳机时,老是看到有些人说这些:
1、声底纯净,无任何令人不悦的“嘶”、“翁”、“哄”声。   2、平衡感好,音色从不过亮或者过暗,高...
怎么判断一个耳机的中频,高频好坏:
听歌,听人声。但要在比较安静的地方听,吵杂的地方会影响判断。
耳机 如果说中频是人声 那么低频和高频是什么:
高频——主要体现一些较为清脆的声音。比如小提琴,萨克斯等。高音要清脆通透... ...
也许你也感兴趣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顾小白手机铃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