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不懂新三板财经媒体怎样在九洲汇通上玩?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c4438e-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专业投顾一对一服务300,000会员的信任
投资类型:三板股权
股权代码:870512
投资类型:股权直投
股权代码:839610
投资类型:三板股权
股权代码:430412
投资类型:三板股权
股权代码:834342
投资类型:三板股权
股权代码:836257
投资类型:三板股权
股权代码:835995
投资类型:三板股权
股权代码:836129
投资类型:三板股权
股权代码:836499
投资类型:三板股权
股权代码:837097
项目投资情况
唐**&185****9436 已投资415万华新能源项目于日
席**&158****8374 已投资310万华谊兄弟项目于日
庞**&151****8890 已投资240万容川机电项目于日
赖**&177****2618 已投资465万馋神国际项目于日
马**&159****2680 已投资360万唐北电瓷项目于日
裴**&150****5975 已投资405万山东新丝路项目于日
任**&182****2093 已投资300万海尔思项目于日
吕**&152****7571 已投资500万宏祥新材料项目于日
辛**&156****4050 已投资445万君辉环保项目于日
杨**&131****3502 已投资150万蓝天集团项目于日
谢**&186****3002 已投资470万母婴之家项目于日
许**&133****3957 已投资155万震序车船科技项目于日
齐**&182****7208 已投资335万九州量子项目于日
何**&156****5730 已投资175万华红股份项目于日
张**&187****8515 已投资435万同百科技项目于日
冯**&133****5619 已投资265万宏祥新材料项目于日
罗**&177****5124 已投资410万三杰热电项目于日
温**&133****5382 已投资375万金全股份项目于日
管**&136****6782 已投资275万永威安防项目于日
林**&187****6332 已投资400万馋神国际项目于日
廖**&184****5968 已投资420万金全股份项目于日
国企控股 强大的国资背景
资金安全保障 资金存放本人证券账户,
保证资金安全。
专业律师合规支持 两大国内顶级律所
全程法律支持
专业券商存管 资金放心、存取省心、
服务更贴心
火爆预约项目
全球诚信金融服务平台
全球股权投资领导品牌
中国互联网金融安全示范单位
关注我们:
九洲汇通版权所有
用户姓名:
手机号码:
微信公众账号最早开始关注新三板,是亲眼目睹了一个兄弟的账户,去年新三板公司点点客(430177)的老股东以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这个兄弟200万元的股票,他因为不炒股,也一直没怎么关注,等今年打开账户的时候,已经赚了2000万了,想想自己还在主板和创业板搏杀,当时就感觉弱爆了。
延续去年底的配置蓝筹的思维,我一直觉得保险股是直接受益牛市的,感觉买保险股就相当于买股市涨,年初至3月初配置了大量的中国太保,再加一些瑞福进取,然后就是等啊等,看着创业板和蓝筹的基建交通啊每天狂涨,然后自己的太保基本趴窝了,还好配置了一些瑞福进取,要不然简直是熊市赚的钱在牛市亏了,3月打新股的时候通过绕标绕出来不少钱,等到资金解冻日,正好是沪市突破3478的09年高点,当时我就觉得这是很多机构和个人再次入市的点位,只要放量有效突破,应该会有一波行情,再加上3月底基金季度结算的因素,因此果断在3478后用绕标的钱加杠杆买瑞福进取和海南航空等股票,这才在这波牛市中没有严重跑输上证,其实还是严重跑输创业板的,而且还是用了杠杆,实际是高风险操作,虽然及时卸了杠杆。
事后反思,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呢?原因就主要是集中一两只股,我在太保上集中了将近2/3的仓位,但其实从年初到现在他都没怎么涨,这就是集中配置的坏处。而同时我买的瑞福进取因为属于杠杆化指数投资(挂钩深100指数),反而跑赢了指数。最让我郁闷的是,在这期间,花了大量的时间看保险股的财报看数据,记得有一个周末,花了两天时间去研究中国平安的年报,累的吼吼的,突然有一天我想,这个投入的精力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啊,我既然有这个精力去做功课,为什么不搞点小盘股,然后完全分散化投资平摊风险,其实也就是自己构建一个指数呢?
看看创业板平均100倍的PE,果断放弃了。3月底的时候,新三板因为受制于流动性等原因,整个做市板块的平均PE也就是40—50倍,我当时有个很朴素的想法,新三板的公司比创业板规模小,从营收和净利增长的角度看,应该是增长幅度都高于创业板啊,很显然啊,从1增长到2比从100增长到200要容易啊,从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的角度看,新三板的很多公司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估。
决定了就开干,首先确定了一个原则,就是分散投资,也就是每个股票仅配置2—4万元,即使再看好也尽量不超过这个最高额,然后最终配置约50只股票,同时在不同行业进行分散。我主要选的行业是医药、科技、环保再加一些有业绩保证的传统行业比如燃气、牧业等等。从3月底到上周大概建仓了30只股票。多数属于做市转让的股票,少数属于协议转让。
从4月7日开始,因为受到包括股转公司要求券商自查做市风控、竞价交易推迟等利空因素影响,新三板做市指数(899002)大幅下跌约15%,其中有些股票几天内股价腰斩,我这几天也在思考,在大盘屡创新高的情况下,我的新三板投资又搞错节奏了吗?
反思的结果就是坚持,首先,新三板的制度红利尚未完全释放:
1、新三板是国务院倡导的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结果,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佳途径,只要企业融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新三板就大有发展。按照目前的规定,新三板公司在挂牌和交易期间都可以定向增发融资,在股东人数在200人以下时,只需要向股转公司备案即可定向增发,效率非常高。当股东人数超过200人时,定向增发需要向证监会申报审核,但是适用简易程序,不需要过发审委。
2、新三板目前挂牌了2000多家公司,每天都有新企业上市,是注册制的预演,总市值已突破万亿,按照目前的挂牌节奏,5年内从挂牌公司到市值都将超越主板。但是,即使按照最近每天成交比较活跃来看,新三板每天的成交才十几亿元,主要集中在200多只的做市股票上,多数协议转让的股票没有成交。这显然是不正常的。随着越来越多的股票加入做市,成交量会逐渐放大,假如有一天新三板的成交量向主板看齐,这空间我不敢想了。
3、以前的三板成交量很小,自从去年8月学习纳斯达克引入做市商制度以来,交易开始活跃,最高1天的成交额达到50亿以上。按照目前的规定,做市股票最少要求有两家做市商(目前是券商)为其提供做市报价,做市商买卖报价需要在5%以内。除了做市之外,股转公司很快也要开始选择部分股票开始竞价交易,这将大大提高股票的流动性。
4、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新三板未来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证监会也在近期表示要发布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的指引,未来信托、年金、保险等机构资金将跑步进入新三板。按照目前新三板的赚钱效应看,公募在新三板的投入100亿以上不算多吧。
5、目前新三板对个人投资者有适当性要求,也就是有个500万的门槛,其实已经有很多券商已经可以用过桥资金帮助散户开户,收费8000到两万不等。市场一直在传股转公司将下调新三板投资门槛,据说最近因为新三板火爆,股转公司想把个人投资者门槛调整为月均资产300万元,但是目前尚无定论。
6、新三板的很多制度都是从纳斯达克照搬过来的,比如200股东的要求,比如做市商制度,股转公司的领导都是以前证监会的头头,股转公司的股东是上交所、深交所和中登等,不是像文交所那样的野鸡交易所,股转公司位于北京,现在已经有人把股转公司称为“北交所”,相信北京是有这方面野心的,将来把新三板搞成中国的纳斯达克。当然,投资新三板是有风险的,这里挂牌的公司是鱼龙混杂,还有好些是完全没什么营收的。我在投资之初就把它作为一项风险投资,可以容许有5家公司完全投出去之后血本无归,但是只要其他的公司收益足够高,完全可以取得超额收益。
鱼龙混杂当然也包括一些骗子公司,但回过头来想,主板和创业板不同样有骗子吗?而且很多是你明知是老千股还在前赴后继,我以前做过一个统计,发现从地域角度看,福建的骗子公司最多,所以我是很少买福建上市公司的股票。从行业看,农业和传媒业的骗子公司多。
新三板公司营收规模很多都是在几百外到几千万,抗风险能力差,但是只要融资能力在,定增不死,三板不死。有了钱,不会干的可以去收购嘛,实际上今年以来已经有不少三板公司利用定增融资开始并购迅速壮大,比如点点客、九恒星、食安科技等等。
从买完之后,到目前还没卖过1股,虽然中间有几只股票都翻倍了,但一直没想着卖,我就想等风来,押注中国的纳斯达克。
- 全都是泡沫
求代办新三板开户的服务
新三板本质上是给了散户们做PE和VC投资的机会
中国证券市场本质上还是个融资、套现市场,在注册制真正实施前,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市场才是真正的暴利来源
但是PE行业现在参与门槛已经很高了,专业眼光,巨额可动用现金,对一般散户来说,这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新三板虽然都是些有点瑕疵的企业,但毕竟还是经过了证监会严格的审核,只是没有发审委这一道龙门而已
所以,新三板是中国的纳斯达克,但它又不仅是纳斯达克,因为纳斯达克本质上也只是个挂牌市场,而挂牌纳斯达克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对美国的企业来说,上市并不是什么必须的选择,但是在中国,这就完全不同了
500万的门槛怎么破?
- 估值,安全边际,确定性
百度一下新三板,或者去新三板的股吧,里面很多代开的,我知道的低的就8000到1万,高的两万多
- I want a Hololens
谁能科普一下新三板到底怎样交易,要用特殊的软件还是现在用的买股票的软件就行?
楼主文中提到协议转让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 估值,安全边际,确定性
回楼上,就是用现有的股票交易软件交易。协议转让简单来说就是你和公司的原有股东之间的转让,有卖才有买。做市转让就是你和做市商之间的交易,做市商必须在交易时段内报价,做市转让的股票,你只能和做市商之间交易。
- 估值,安全边际,确定性
新三板的基本交易制度:
- I want a Hololens
新三板现在佣金还是有点高,记得要跟券商谈,我知道有券商可以给到万三,具体各家可能有差别吧,你要不谈,多数默认还是千分之1.X,你就亏大了
- 量化管理+价值投资+绝对收益
似乎大家很喜欢用没有流动性的账面财富来计算自己的身价。。。
潜伏了一只小小小的部队。
求靠谱代开新三板
可以帮助大家代开,来找我吧,现在一人一户放开,更方便了!
- 需要做的只有两件事:1看准了方向和品种2有安全边际的下重注
很难想象现在这个点位去新三板,何况还是对于资金量不达标的小散户
自己的资金自己负责,赌博下注最好不要太多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做市商流动性还是有点问题
- 慢慢搞~
最近疯狂增发带来的低价筹码是短期价格压力~因为基本都是不限售的。新三板最大的风险就是流动性陷阱,当然这也会带来机会,选股相对更重要了,看看哪些能成为新八股吧。
做的pe里有一只在新三板上的,实在不想再做高风险投资了,手里的资金玩点低风险的就可以了
a股叠创新高的一周,我却连续回撤,就是拜这个“中国纳斯达克“所赐。只惦记吃肉,别忘了也要挨打!没有涨跌限制,波动大得很。流动性远没有吹嘘的那么好,哪怕是做市的。
- 工学博士
投资有那么累吗?牛市来了,随便买个金融股或者中小盘etf,创业板etf,然后变成一只坐在风口的猪,该干嘛干嘛。
平安达华汇通有个专门投资新三班的资管产品,但是也是100W起,2年期,非保本浮动收益的。
时间好像就这几天的。这是我的客户经理告诉我的。
- 80后农二代,靠写程序和证券投资谋生!
几百万营收也可以上新三板的话,随便开家快餐店吧,去新三板上市,投入还不需要500万吧,直接原始股。
- 我为榴莲狂
请问楼主,新三板公司有公开的报表可以查吗。如果没有盈利,选股的标准是什么呢?
- 估值,安全边际,确定性
回楼上,有公开报表,请见,股转公司的官网
- 自己对头寸负责
这是网上新三板开户的报道
冲量资金转战新三板垫资开户
- 估值,安全边际,确定性
@ lingleishuimu ,其实多数新三板的公司是有营收和利润的,没有盈利的占少数。比如最近讨论比较热烈的仁会生物,做专利药研发的,基本没什么营收,估值已经70亿以上了,这个我昨天看了一个分析是按照研发费用比在估值的,参考了恒瑞医药,多数公司是有营收和净利的,只是规模比较小。另外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公司,是因为证监会的种种限制暂时在A股没法挂牌,所以暂时挂在新三板,比如九鼎、中科招商、成大生物、合全药业。
- 估值,安全边际,确定性
浅析新三板与A股估值区别
朱为绎 李梦圆
近来,仁会生物的估值引起了关于新三板股票估值方式的热烈讨论,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分析新三板与A股估值的区别及其估值思路,以期为研究新三板的投资者们提供更多参考。
一、传统的估值方法(A股)
传统的估值方法有两种,绝对的估值法与相对的估值法。绝对的估值法分两类,一是现金流折现模型,DCF模型十分严谨,原则上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公司,但它非常复杂,需要研究员分析大量数据,并需要很多假设和前提条件。现金流估值模型的优点是用现金流取代股利,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但其预测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研究员对于企业未来长期经营状况和其现金流折现的预估。第二个是股利贴现模型,它的前提假设条件比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要少,但它需要企业发放稳定的股利。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求研究员对企业的未来股利及其长期增长率进行较准确的预测,因而存在预测风险。相对估值模型是资本市场运用比较广泛的估值方式,主要是P/E,P/B,P/S等,在对一企业进行估值时,要与市场上的同类企业进行比对,确立合理价格区间。
由上可知,传统的A股估值多从其历史数据入手,通过分析代表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性等方面的指标,同时参照市场上现存同类企业定价来判断其公允价值。但新三板企业门槛很低,只要企业持续经营就可挂牌。许多企业目前经营较差,很难获知其现金流状况,也鲜少派发股息。此外,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多为成立时间不久、产业模式和经营手段创新的公司,其本身的历史数据较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代表性;而且其行业稀缺性决定了难以在市场上找到可比同类企业,这为其公允价值的认定带来很大难度。
股票价格形成有两种逻辑,一是针对主板的竞价交易,投资人直接根据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自主定价;第二种是对新三板场外市场的定价方式。因为新三板定位于高科技创新企业,所以有一个突出特点,即业绩波动很大。这导致了其价值不易评估,故采取专家定价方式,即做市商定价制度。对于这一点,广东中科招商副总裁、广东沃土企业成长研究院秘书长朱为绎表示赞同,他认为,公司的正确估值应为其股票做市当天的价值,因为有做市商的参与,这一价值才可被认为公允。而许多协议转让价格与公司合理价值偏离太远,并不具备估值上的参考性。
二、新三板的估值方法
对于大多信息可得的新三板挂牌公司,申万将估值体系基础框架分成如下两部分:行业相对估值体系和个股估值调整体系。首先,通过行业相对估值体系确定行业相对估值区间,再通过个股估值调整体系确定具体公司的相对估值区间,最后根据三板整体的最新估值结果得到具体公司的绝对估值区间。
行业相对估值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历史交易数据测算市场估值运行区间。首先计算新三板市场及各行业历史P/E、P/B、P/S运行中枢及标准差,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各行业相对P/E、相对P/B、相对P/S运行中枢及标准差,因相对指标能够反映市场本身的整体特征且变动区间相对平稳。
个股估值调整体系是通过公司的常规调整系数和特殊调整系数来对公司所属行业的相对估值进行调整,从而得到公司估值。常规调整系数从增长性、盈利能力和杠杆三个维度出发,分别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因子——收入增长率(YOY)、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权益乘数(D/E)作为度量。而特殊调整系数则从公司本身出发,根据公司的管理团队因素、公司治理因素、长期发展因素及其他因素等综合考虑,给出一个主观评定。
申万分析师李筱璇表示,申万在估值体系设计之初提出了两条基础设计思路:一是基于新三板自身数据及规律;二是基于A股主板数据及规律向新三板映射。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决定暂不采用从主板映射新三板的设计思路。从定性方面来看,新三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相对割裂;从定量方面来看,新三板市场估值水平相对稳定,而A股市场估值水平波动却较大,因此A股估值无法作为新三板估值的合理参照。
三、案例分析(以仁会生物为例)
理论上,企业价值等于其未来盈利贴现价值的估值。这只能通过上市交易给公司融资提供一个定价依据。也有一些新三板挂牌公司尚且处于概念化阶段,虽并未开展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盈利状况不佳,但仍旧获得高估值。这一现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仁会生物就是这样一只让许多投资者都看不明的股票。它的股本仅有一亿元,其主要产品为对抗2型糖尿病的生物制剂“谊生泰”,该产品仍处于研发报批的阶段,存在审批不通过的风险,但市场为其估出了七十亿元的市值。
针对以仁会生物为代表的一众不同寻常的股价,业内人士各有不同看法。以香港著名财经评论员,盘古智库主要成员梁海明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许多新三板公司的天价估值都包含了投资者对其未来经营收入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缺乏有力支撑证据的前提下,如此高估值的依据只能是“市X率”,其中X可以替换成梦、胆、傻等字眼。但是,以广东中科招商副总裁、广东沃土企业成长研究院秘书长朱为绎为代表的新三板研究专家则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对于新三板股票的估值不能采取IPO思路,而可以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的PE和VC思维。对于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投资是一个长期价值投资的过程,不能仅仅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局限于其目前的状态;而应作为一名战略投资者,看到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三年左右)的发展潜力。真正的战略投资者有能力与耐心跟企业一起成长,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强作大,他投资的是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
由于仁会生物目前有大量研发投入,但尚无具体产品,其估值可从研发支出窥探一斑。同为研发驱动型企业,A股中的医药龙头股恒瑞医药有大量自主专利,其研发投入相当高,并因此收获众多有竞争力的新产品。2014 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资金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8.75%。仁会生物截至 2014 年 6 月 30 日,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15项,获得授权 10 项,同时,已申请国外发明专利 43 项,获得授权19 项。其2014年上半年开发支出37,771,353.11元,2013年开发支出23,083,773.15元,呈递增趋势。若2014下半年其开发支出保持上半年规模,则按恒瑞医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算,则仁会生物预计销售收入可达(2*37,771,353.11)/8.75%=元。若按新三板做市交易医药股平均市销率11.4125计,则仁会生物预估市值高达98亿元。
因此,在进行保守性调整后,市场给出仁会生物七十亿元左右的估值具有一定合理性。
四、新三板估值体系构想
在进行具体分析时,研究者也可以从不同纬度构建评估体系,以展现全面立体的视角。新三板评估体系可以从如下五个纬度对公司进行挑选。第一是宏观经济的运行与所处经济周期的状态。第二是该公司所处行业,是否获得国家政策倾斜,及其在行业生命周期中的位置。第三纬度是资本资产的匹配度,通过企业资金和资产的匹配来判断该企业属激进型,保守型,还是稳健型。资本资产匹配度可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得到:激进型企业资金运用效率非常高,其资金需求是长期性的,因而资本成本较低,面临再融资风险;稳健型企业会尽可能贯彻它的投融资期限匹配;而保守型企业会把长期资金用于短期需求。第四纬度是投资和研发的主观能动性。假设企业需求和个人需求层次结构相似,则适用于于马斯洛金字塔分析结构,将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若可使用资金有剩余才会用于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这可与企业主营业务表现结合,以判断企业适合的投资期限。最后一个纬度是管理层的投资价值,主要依据随同原理。重点看管理层的缺点,依据短板确定其整体价值,分析内容包括年龄结构,教育背景、技术背景、销售背景、投融资背景和政府背景等因素。
买新三板不如搞一个公司去新三板公司上市
我建议成立集思公司,注册1000万,限20人,每人50万
上市后翻两倍
- 穷鬼求生第二式——无风套利
- 慢慢搞~
新三板不用看估值,最适合用做企业的角度去选股。然后象天使投资那样买个几十家,等着将来变猪。另外,有些股票将来一定会转板,目前只是制度性折价。
新三板估值,可以分为几种不同情形:
1、参考VC估值
比如前面有人提到的仁会生物,这种企业估值很难以传统方法,全看老板和题材,有的没利润、没收入,一样估值几十亿,你别说,还是便宜的,比如当年的小米、阿里、京东都是这么过来的
2、参考PE估值
有些企业来不及上市,或者由于某些小瑕疵不便于上市,只能上新三板,这比较典型的就是圣泉,成大、铁发等,这类企业估值一般就是10-20倍,跟PE入股价格相当
3、参考上市公司
有些企业挂牌历史较长,企业本身经过多年发展质地也已经不错,还有就是对短期融资需求不迫切,但为了便于某些资本运作,选择在新三板挂牌,这类典型代表就是原子高科、九鼎投资,这类企业估值完全可以参考上市公司的估值
- 奉行有限度低风险投资
新三板最大的问题就是转版难,要达到主板或者创业板的要求其实真没有几家。真达到了一早都牛叉去转版了。且行且看吧。
其实新三版现在的风险也挺大的,比如现价10元,它增发可能是5元,原股东还没有优先配售权,公司配给谁它说了算,你说风险大不大?
谁有权决定增发?
这是个只有狼,没有羊的市场.怎么玩
不转板的原因很多,比如原子高科,这个企业各方面都很好,为何不转板,至少从表面看有以下原因
1、大股东本身可能有上市计划,股改多年了
2、挂牌时间很长了,社会股东数量很多,上市确权是相当麻烦的
3、国有企业,又不缺钱,没有上市融资动力
目前的转板其实是从新三板退市或者长期停牌,申报IPO材料,相当于新三板白挂了,所以在新三板真正的转板机制建立前,某些达到上市要求的企业可能会一直在新三板挂着,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
全图教育如何
教育类的现在估值太高,看不懂了,这个行业未来是不错,但是现在明显是透支了,而且教育在中国还是一个政府监管很强势的行业,很多事情,会比预想的要慢得多
如果是纯培训类的另算,个人怀疑培训类的和卖个小天才早教机的,或者做个教具教材的,这些本质上跟一般服务业、制造业差别不大,现在市场只要沾边教育就疯狂估值,让人害怕啊
- 对冲套利
国家规定需要500万开户,就一定程度认定他风险很大
鱼龙混杂,价格变动大,成交量稀少
我估计再艺高人胆大的人,也只敢拿30-40%来搞新三板吧,而且还得是分摊买股
真的比可以100%仓位套利打新或者可以7,80%仓位买主板创业板的 策略性价比高吗
没有500万,只能买买那些交易活跃的品种,参与定增,或者协议转让,都难
一个流动性不强的市场,风险大也是必然的,至少从价格波动幅度来看,要么完全没有波动,要么波动巨大,这样的市场,如果没有一定门槛,进来的投资者必然会进一步放大波动,最后必然出现一些监管层不愿看到的事情
长远看,如果新三板有足够交易活跃的品种,门槛就不再是问题,现在新三板2400家挂牌公司中,不到1000家有过交易,其中活跃交易的不超过500家,所以,新三板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挂牌公司数量和做市机构数量问题
说到估值,很多新三板企业的估值并不比主板和创业板高,举个例子来说,还是原子高科,目前新三板交易价格的估值大约为40倍PE,原子高科的业绩和题材,如果放到创业板,定价80-100倍PE并不过份,也就是至少还有一倍的估值差距
考虑到创业板有全通教育、朗玛信息这类股票,再对比新三板中的很多优秀企业的估值,你如果真的喜欢成长性投资,明显新三板更有投资价值
- 爱生活爱理财
问题是散户没法参与啊
此贴mark,刚开户
按照集思录的规律,应该是在集思录被讨论了一段时间后,再进入,安全边际会好很多。
讨论最热烈的时候,会再继续下跌,比如油气啥的
- 业余转债研究者
集思路上的朋友水平还不错,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反向指标。
今天为什么这么多新三的帖子, 去年的都被翻出来了。看来是新三板的风来了啊!
-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微信公众号:金融算命师】
直觉上我也认同三板可能是个机会,很多行业估值已经接近一级市场了,财务还比一级市场规范。
但是主板的融资优势可能会一直存在,细分行业内如果有主板上市企业,同行业三板企业可能会被压制成长空间。这点需要重视。
- 80后IT男
以前所在的一个公司就上新三板了,据我所知,年年亏损,就是上市前通过财务做的盈利,才登录新三板,老板因为要做盈利,所以要按照规模交税,祝大家好运
原子高科今天买了一些,当做实验。看他股价一直下跌,当前热炒拟IPO,其他公司纷纷辅导,走绿色通道,它就是没有计划,所以被资本抛售。
- 财务自由万岁。
- 80后IT男
以前工作的上海一家公司去年上新三板了,每年亏损,老板为了上新三板,财务做帐,按照规格纳税,成本新增不少,只能诸君好运
发现我还是普通用户,为了活跃回帖
-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门槛很高,够不着
发现我还是普通用户,为了活跃回帖
以前各省全有股权交易市场,结局怎么样?
- 酒后禁言!
葛总,新三板现在有啥高见,最近刚开户呀
-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微信公众号:金融算命师】
新三板看着像纳斯达克,其实是粉单市场。没有流动性的环境里割韭菜的模式就行不通了,只有依靠企业价值增长。好公司肯定有,但无异于大浪淘沙,而财务报表粉饰增加了判断的难度。
- Many shall be restored that now are fallen and many shall fall that now are in honor
中国的nasdaq
- 低风险投资
- 投资的目标是能把职业作为业余爱好
买了烂橘子的是否还安好
- 学习用资产配置取得稳定收益低回撤,满仓轮动,跟随强势指数, 动态平衡,不预测,只应对
这么老的帖子也翻出来了,割总现在怎么看新三板?
- 低风险投资爱好者
点点客经营失败。。。已经跌成屎了。。。
就算翻了倍,有足够流动性变现吗?
感觉踩到一坑,就永无翻身了。
430177 卖了没 60变2元
“买新三板不如搞一个公司去新三板公司上市
我建议成立集思公司,注册1000万,限20人,每人50万
上市后翻两倍”
起码来个集思N公司N个。
- 学习用资产配置取得稳定收益低回撤,满仓轮动,跟随强势指数, 动态平衡,不预测,只应对
网上看到这个,截取了一段,觉得也挺有道理。不过既然两会提到了新三板,可能短期内也会炒一下
作为场外市场,新三板是股权投资市场,是股权展示与转让过户的场所,而不是我们一般意义的“炒股”的地方,交易清淡、换手率低,是正常现象,是一种常态。如果挂牌企业想用高换手率来换取巨额的股权融资,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想法,这将会严重误导新三板的市场定位与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美国股市由证交所和场外市场(OTC)两个部分构成。证交所包括纽约证交所(主板)和NASDAQ市场(创业板);场外市场(OTC)包括OTCBB和OTC粉单市场,而且OTC粉单市场又按照挂牌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不同,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层次。
目前,中国新三板分层为创新层和基础层,这两个层次分别相当于美国的OTCBB和OTC粉单市场。因此,我们不必给新三板戴高帽,更不能扭曲新三板作为OTC市场的定位。
买了个九泰基金的新三板,都快2年了,还亏近10%
- 寻找不对称性,寻求确定性
户开好了,没有下手,已经关注2年多了。股票还是没有港股便宜,流动性两者估计差不多。
没得钱开户啊
- 独立投资人
新三板,每个 合格投资者 人均 一家挂牌公司 的 完美价值投资市场...
开户了也不敢买 太黑了。但机会总会在某一点出现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三板怎么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