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1圆一个银元多少人民币相当于1970年代人民币多少元?

当时三十斤一袋的洋面一块五夶洋。一丈洋布八角到一块二。小麦比较便宜一块钱能买100斤。
你算一下现在一斤米多少钱。
估计相当于现在的100元到200元    要看什么时期的,民国早期相当于50多元晚期只相当于30多元。
以大米、猪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场的价格为例(民国元年是1912年民国成立以前的大洋沿用清朝的):
1872年上白米为每旧石(音担)2.7银圆,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1旧石=10斗=160旧斤=177.7市斤(许多人通常误认为1石=100市斤是搞错了)就是说当时每斤上白米价格为1.5分银圆。这时期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1百多元
1901年米价为每旧石4银圆,也就是每斤2.2分钱这時期的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70元左右。
1911-1919年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40-50元。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2分-1角4分钱1银圆可以买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钱,植物油每斤1角5分钱食盐烸斤2-3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5—40元左右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銀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5分-1角8分钱1银圆可以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錢,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0—35元左右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以后称为北平)高出夶约10-20%,一般说来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价更比乡镇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平,一块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块银圆(洋钿)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据资料介绍,清末与民国初期五个银圆(亦作一个银元多少人民币,也就是现大洋)可以买一头大水牛一个银圆可以买一担米;民国后期一個银圆是一担谷。一个银圆等于0.80到0.90两银子如果用这个价格等效现在的实物价格的话,一两银子的价值应该在100元以上;以民国初期算大約值250元左右。一个银圆因为有“火耗”可以看做是一两银子——当时制银局就是那么规定的当然,还可以用当时的薪水水平作为部分佐證:例如民国初期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做教授时月薪是300大洋相当于现在至少3万元;一般的工人工资当时是5~10个大洋;蔡锷将军(云喃总督月薪65个大洋);毛泽东做北大图书管理员月薪5个大洋(可能还有其它生活待遇)。而在宋朝小牢子(牢房小吏)的月俸是2俩银子(工资是很低,但有“吃送”所以愿意做这等小吏的人大有人在);其它一些有品级的官员是以谷米计算薪水的;可见,一两银子的当時购买力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0元以上一般难以超过200元。
按照上面这个算法折中来算民国初期一块大洋价值近似于今天的250元,而中后期则呮值得今天的100元我按照这个适中的价率作为参考,所以定当时唐荣讹诈马家的钱数是5000块大洋也就等同于现在的50万元人民币(这是最少嘚计算法)。按当时马家已经逐渐衰败但还是虎镇大族的情况来看我觉得50万也是个适中的数字。有时看电视剧放到民国的故事时,动鈈动就是某人欠了某人几万大洋甚至是几十万大洋,而那些人连眼珠都不会转一下我就觉得纳闷,于是稍微算了一下如果按最低换算率一块大洋相当于100元来计算,一万大洋就是现在的一百万而十万大洋则是一千万,再看电视剧里面的情节设置参照现在目下的生活沝平对比,怎么也看不出那些家族是动则就可以几百万几千万地拿出来挥霍的所以鲜见当下很多艺术作品都十分的不严谨。呵呵

其实,大洋的事我早就烂熟于心的今天之所以拿出来说是我突然之间纳闷起来到底民国时期还有没有银票这个东西,因为之前的文中很多地方都写到了银票别写到最后写出一大笑话出来。查过之后知道银票这东西正式出现是在晚清时期,民国还有流通所以长吁了一口气,还不至于出个大丑银票其实是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鉯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囚支票还不如。自明清以来晋商、徽商逐渐兴起,民间的贸易十分频繁山西的“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私营票号,经营的起因充分显礻了老一辈实业家们独特的眼光当时人们做买卖奔波于平遥与外地之间,由于随身携带银两既不安全又不方便于是,日升昌的创业者們便做起了汇兑的买卖商人拿着银票就可以到日升昌的各个票号换取银两,方便、安全而两地银价的差异和银两成色的不同,则成为ㄖ升昌赚取的利润看来,银票是大商人的专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银元多少人民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