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名气比较大的现货什么是白银现货交易

新华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由新华社直属企业—-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与杭州兴利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由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法人代表苏会志出任新华大宗董事长。新华大宗在构建中得到了新华社及浙江省、杭州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浙江省省长李强在听取交易中心工作汇报时要求,“交易中心要充分发挥品牌作用,争取大的突破”。 作为新华社隆重推出的大宗商品交易机构,新华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是新华社全球商品定价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立足浙江、辐射全国、影响世界”是各级领导对新华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期许,也是增强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话语权的战略目标。 新华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突出“交易规模大、市场参与度高”等特点,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为实体经济在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提供多维金融关怀,在社会产能纬度内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 交易中心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力求更多企业群体和个人参与到市场中来,成为杭州、浙江乃至中国经济、金融发..【】

3月18日《焦点访谈》最近一期节目中曝光的北京石油现货交易所问题可以说还是比详细的。可是在我看来,还是有很多现货行业问题并没有说清楚。现在我们以北京现货原油交易所为案例来结合分析一下。

一.现货行业的业务模式:(包括原油,黄金,白银,沥清等所有品种)

1.高端实力雄厚一点的平台:在三大门户网站上打广告,此种方式无疑是比较烧钱的,但是可以借助三大门户网站的公信力与流量,实现较高的客户收集,虽然成本高,但是与其100%的利润率相比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2.中端正常范围:通过包装平台老师在各大门户网站做节目或是建立QQ群,电话营销等众多营销方式,来搜寻客户。

3.最为低端但是现阶段最为流行与有效的方式:在现货这个行业所有公司招聘时都会特意的去招一些美女。与其演化出来的营销方式有关,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营销团队会用本团队的美女图像使用微信号或QQ号与陌生人建立联系。起初并不会谈起所谓的现货交易,在与陌生人建立一定联系之后再把话题带到现货交易这一块。而建立联系与沟通过程中,美女这一块无疑隐含了许多猜想。

在这一次焦点访谈中并没有提起到具体如何建立联系,但是以上三种业务模式基本是现货行业现阶段最常见的三种方式。

二.现货行业目标群体主要是三种人:

1.有资本,赌性相对较高,追求刺激与成就感的人。其实很多投资者在投资现货交易时基本上是一知半解。如果全懂也不可能来做这个,但是却很喜欢现货交易的高杠杆,无交易限制的交易方式。新闻中提到的50倍杠杆是非常正常的,在有的外汇虚拟盘中100倍以上的杠杆都很常见。

2.受物质生活压迫比较重的年轻人,这一类人虽然没有很多资本,但是由于面临物质生活压力较大,而短期之内又无法改变现状,所以心理上往往容易失衡,总有一种对金钱按耐不住冲动,想搏一把快速改变生活。而现货交易平台在宣传过程中往往会夸大现货交易可能的赢利性,在各大门户网站上的广告大多都是这个类型。

3.想翻本的投资者,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经历,就是输了想翻本的心理。在去年下半年股市大调整中,各大现货平台都非常活跃。因为股市中存在大量亏钱想快速翻本的股民,而股市涨跌相对与现货是一个慢速过程。而受想快速翻本的心理影响,现货的营销人员只需要通过放大现货赢利性就可以极大影响投资者的判断。

而在本次报道中的案例不难看出,很多投资者在不断亏损的过程中不但没有止损退出,反而还不断加大本金投入,说到底就是想翻本的心理影响。

三.现货平台与会员的赢利模式:高频高额手续费 头寸对赌

其实这次报道说得比较明确的一点就是:投资资金根本没有进入市场,对于商品价格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你的实际对手就是平台本身,而资金根本就不会进入真正的商品市场。这个在现货业内术语叫:头寸,通常情况下头寸所得,交易所只会与较大的会员单位进行分成。

而较小的代理商更多的是通过高额手续费所得进行分成,现货业内通常都是二八分。代理商拿其创造的手续费的8成左右。正常情况下,交易一手原油现在3000多元的成本,要交270元左右的手续费,并且存在点差。

也就是说投资交易11次左右就会完全侵吞掉你的本金,试想一下在50倍杠杆之下的现货交易平台,投资者心理很难稳定,自然会不自觉的高频次交易。而在报道中也多次提到了会员单位通过所谓老师喊单或是代操作诱导投资者高频交易,产生大量手续费。

可以说现货平台与会员单位:一个是裁判,一个是投资者对手,可惜他们俩是一伙的。再加上高额手续费你认为投资者有机会赢吗?就算出现了神一样的投资者,交易所还可以拔插头,不玩了。

四.监管部门不停踢皮球,这是现货平台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极有可能存在勾结的可能。

在这个事情的态度我们不难发现:证监会说现货不归我们管,我们只管期货。商务部说不归我管,这是地方金融局管。而金融局认为这个归商务部管。这是中国在很多领域都出现的问题,说白了,有好处大家争,没好处,不关我的事。

而我们有一点不难发现的是这次曝光的交易所叫北京石油现货交易所,带有明显的区域官方色彩,要知道这种带有公信力的名字不是想起就能起的。笔者想问一点,这个招牌是谁批的!

而现在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国内现在相当多的现货交易所都在使用中国,上海,北京等名称。即然商务部很早就表示未批准国内任何一家现货交易平台,那么为什么又有这么多白银,黄金,原油,沥青,农产品现货交易所呢?

总结:焦点访谈3月18日对于北京原油交易所这个事情的曝光还是做得非常详细的,可以说基本上把现货这个行业的运营机制,如何坑投资者与监管缺失做了非常详尽的说明。我在这里为大家梳理与总结一下:

1.投资者本身需反省:从现货行业,无论是黄金,白银,原油等公司的营销手段基本上都是一条以利色诱之。可以说现货的营销手法并不高明,甚至是有些下作。可是为什么有这么多投资者上当受骗。大多都是非理性想暴富或是其它因素。所以提醒所有投资一句话: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2.监管缺失必须尽快补上,其实国内很多地方工商局已经禁止贵金属公司注册了,在业内基本上大家都知道现货是坑人的 。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这大的漏洞就是没有人管呢?甚至在业内,听过很多人说相当多的地方平台其背后股东里多少都有一些当地官员人士的背景。要不然这么多血本无亏投资闹事的事情,怎么都能压得住。

3.门户网站:门户网站为了盈利投放广告无可厚非,但是其内部人士不可能不知道现货行业的情况,但是还是须采取默认的态度,这点其实也是不利于自身形象与长期发展。

4.最后: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从事现货行业很多人都感叹来钱快,可是从业多年,见过的搞这个的人,现在还在搞。因为没有什么比骗人来钱更快了,可是骑着马挑着担真的能做一辈子吗?

自己写的,喜欢的话,关注一下。

微信公众号:AC--AJ 一个只做第三方公益服务的金融人,永不接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白银现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