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定焦和变焦头拍2个人,怎样才能2个人的脸都清楚

最全面单反摄影入门教程[2]_甜梦文库
最全面单反摄影入门教程[2]
摄影的基本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先由基本做起。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 摄影知识。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 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 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 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 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 而且在“决 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 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 、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 、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 、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 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 、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 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 、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 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 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 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 到地上而损坏。 二、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 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1)直射光在晴朗的天气里, 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 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 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 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 于人像摄影。(2)散射光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 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 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 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 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1)顺光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 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 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 较弱。(2)前侧光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 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 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 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 又可以展现被摄 对象的立体形态。(3)侧光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 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 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 明暗参半, 不及由“顺 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4)侧逆光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 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 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 但仍然偏弱。(5)逆光“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 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 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 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 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 “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6)顶光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 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 浓黑的阴影。(7)底光“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 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 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 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 对 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 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三、摄影的构图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 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 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 同时把繁琐的、 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 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构 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 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 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 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 体感。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 一个对象, 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 所以在拍摄之前应 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 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1)正面拍摄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 线条、 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 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 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2)侧面拍摄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 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 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3)仰视拍摄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 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 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 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 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 还可以突出对象的 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4)俯视拍摄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 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 所 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 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 可以为主角带来一 种纤秀的效果。 构图的“三分法 三分法” 3、构图的 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 多和谐悦目的照片。 具体做法是: 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 9 个同样大小的方 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 4、背景与前景的选择 背景或前景与主题在色彩、形状、线条、质感、明暗上的不同会造成反差,形成对比, 有突出主题之用。(1)简单柔和的背景简单的背景不会抢去主题的地位, 有利于突出主题。 但过于简单及单调的背景却会使照 片过于呆板。(2)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使照片看起来非常混乱,更甚者会令人辨别不出主题是什么。(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将难以突出主体,会严重破坏照片的整体效果。 5、摄影构图的基本模式(1)构图均衡平稳均衡,就是平衡。它区别于对称。用这种形式进行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 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 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 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 家们在构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均衡物)。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 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 均衡, 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 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 要多加实践和学习, 用好这种艺术技巧。(2)打破均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潮的摄影家认为均衡刺激性不强,反映不出新时代的生 活节奏和特点,他们主张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实践他们的观点,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 我们把这些作品的构图形式,称为非均衡式构图。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既有均衡 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内容的需要和创作意图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选择。 非均衡式构图具有不稳定,不和谐,紧张刺激、动荡不安等特点。从景物形象上来表现 动势较为理想; 从心理反映上用来表达烦燥不安的情绪、 不协调的动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 不同的表情等,具有优势;如展示战争的残酷、革命风暴、狼藉现场等场面,亦可取得好的 视觉效果。(3)框架式构图框架式构图是用一些前景将主题框住。常用的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厅门等。 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有助于突出主题。另一方面,焦点清晰的边框虽 然有吸引力,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相对抗。因此用框架式构图多会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调节, 使主体周围的景物清晰或虚化,使人们自然地将视线放在主题上。(4)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直角三角形式构图一般是以画面的一个竖边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底边为三角形的另 一个直角边。 这种构图大都注意被摄物的方向性。 景物的运动方向或面向应该对着三角形的 斜边,使运动物体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间,给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在横幅或竖幅画面中均可选用,其特点是竖边直线可显示景物之高 耸,底边横线又具有稳实、安定感,并且富有运动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构图的 双重优势,同时左右直角边灵活多变,很受摄影家们的喜爱,所以使用较多。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的灵便性还表现在底边长竖边短或底边短竖边长均可选用,只要三个 角中有一个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这种形式构图。 (5)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是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圆心正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看起来就象一个团 结的团字,用示意图表示,就是在画面的正中央形成一个圆圈。 圆形构图,除了圆形物体以这种图式表示其圆外,实际上有许多场景可用圆形构图表示 其团结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愿上的。如许多人围着一个英雄模范在签名,不少 少年儿童正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小朋友们围着圆圈做游戏等,均可选用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给人以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模式,活力不足,缺乏冲击 力,缺少生气。(6)S 形构图S 形实际上是条曲线,只是这种曲线条是有规律的定型曲线。S 形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 而富有活力和韵味。同时,读者的视线随着 S 形向纵深移动,可有力地表现其场景的空间感 和深度感。 S 形构图分竖式和横式两种,竖式可表现场景的深远,横式可表现场景的宽广。S 形构图 着重在线条与色调紧密结合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景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彼此间的呼应。 S 形构图最适于表现自身富有曲线美的景物。在自然风光摄影中,可选择弯曲的河流、 庭院中的曲径、矿山中的羊肠小道等等,在大场面摄影中,可选择排队购物、游行表演等场 景;在夜间拍摄时可选择蜿蜒的路灯、车灯行驶的轨迹等等。(7)十字形构图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 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 而产生神秘感。 十字形构图不宜使横竖线等长,一般竖长横短为好;两线交叉点也不宜把两条线等分, 特别是竖线,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长为好。因为两线长短一样,而且以交点等分,给 人以对称感,缺少了省略和动势,会减弱其表现力。 十字形构图的场景,并不都是简单的两条横竖线的交叉,而是相仿于十字形的场景均可 选用十字形构图。如正面人像,头与上身可视为垂直竖线,左右肩膀连起来可视为横线;建 筑物的高与横的结构等。也可以这样讲,凡是在视觉上能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选用十字 形构图。 四、光圈、快门、对焦、景深 光圈、快门、对焦、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 门的设定配合。 1、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 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 大,进来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数值通常用 f-stop 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 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 例如:f16 的光圈就比 f8 的光圈小。 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 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 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 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 (例如由 f4 收小至 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 , (例如由 160 减至 130) , 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3、对焦的重要性 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只有 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 4、景深与光圈、距离、焦距的关系 景深与光圈、距离、 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当镜头对焦于拍 摄目标时, 这一点对应在 CCD 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 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 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小,越远离拍 摄的目标,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镜头的景深 大,长焦镜头的景深小。摄影基本功训练 第一单元:照相机基本功能的应用训练。 训练 1、全景深练习 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 要 求:画面全部实焦。 建 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 拍摄, 光 圈:F11―16,光圈优先 AE 模式。 训练 2、单体对焦练习 要 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 建 议:中望远镜头:85MM 以上,光圈 F5.6 或更大。光圈优先 AE 模式。 训练 3、定格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 求: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 建 议:高速快门 1/1000 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 AE 模式。 训练 4、动感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 求: 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 感。 建议:慢速快门 1/15 秒-11 秒。先从 1/30 秒开始练习,然后 1/15、1/8、1/4、1/2、1 秒逐 段练习。使用三脚架。 训练 5、取景练习 要 求:突出主题,画面简练,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 *此项训练是构图训练的基矗 建 议:望远镜头,大光圈。 训练 6、特写练习 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 要 求: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 议: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 使用三 脚架及快门线。 训练 7、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的使用练习 利用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 透视关系, 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标准镜头: 焦距 50MM 左右的镜头――极其自然,没有夸张。 广角镜头: 焦距 35MM 以下的镜头――强调远近感。 中望远镜头:焦距为 85MM~135MM 的镜头――与人眼最接近的透视 (远近) 感,能正确体现被 摄体的形状, 多用于人像摄影。 望远镜头:焦距为 200MM 以上的镜头――很少远近感,有压缩效果。(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脚 架) 第二单元:画面构成和构图训练 练习 8、横、纵位构图 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 要 求: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 感和高度感,画面不能有无用 的空间. 建 议:1、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 2、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 3、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 4、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 练习 9、三角形构图 被摄体: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 要 求: 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 建 议:1、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 2、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 20MM 以下的广角镜头. 3、使用景深预测功能. 练习 10、对称形构图 被摄体: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 要 求: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 建 议:1、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 2、尽量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使用光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 3、拍摄岸边与水中的对称构图景物时使用偏光镜, 4、求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 练习 11、垂直、水平构图 被摄体:风景、建筑等. 要 求:画面中表现由多条平行或垂直线条构成的单纯美. 建 议:画面构成的线条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线条要美, 水平或垂直线条造型要布满全画面. 使用三脚架 练习 12、S 形、斜线构图 被摄提:具有 S 形或斜线构成的道路、河流、山峦、都市内的桥梁和道路等. 要 求:用 S 形表现纵深感,用斜线表现外展的广阔感和动感.S 形要通达画面的两端,中途断 了的话前面要有空间构成. 建 议:S 形及斜线的配置要有平衡感,要仔细感觉作品是否有纵深感和广阔感,被摄体是否 清晰. 主题要突出. 练习 13、黄金分割法构图 被摄提:任何均可. 要 求:被表现的主体要处在分割点、线上或附近,构图要平衡.被摄体要突出. 画面中不能有多余的部分存在. 建 议:首先按自己的想法构图,然后再活用黄金分割法. 第三单元:用光训练[1]。 练习 14、昼间闪光灯曝光补偿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小范围自然景色、静物等近距离小范围景物。 要求: 当以上被摄体处于逆光、 侧逆光并周围光线强于被摄体时或被摄体处于昼间阴暗处时 使用。 建议:1、用闪光灯同步速度测光(平均测光)取得光圈值,然后用闪光灯的指数除以光圈 值得到拍摄距离,就能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 例如:相机的闪光同步是 1/125 秒,用相机的自动测光得到的 F 值 16,闪光灯的指数(GN) 是 40,即 40÷16(F)=2.5M,这时的拍摄距离为 2.5 米。 2、已知闪光指数(GN)和距离求光圈(F)时用闪光灯指数除以距离求得光圈(F)。 即:GN÷距离=F。 练习 15、利用闪光灯体现作品的立体感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静物等。 要求: 使用外置闪光灯并利用连线使闪光灯离开相机,从斜上方或背后投光制造立体感,也可 以投到天花板或利用反光板制造折射的柔光,具体投光方法与方向按自己意图具体安排。但 是要尽量避免重阴影。 建 议: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尝试各种投光方式及曝光补偿所制造出来的立体感觉。 练习 16、室内及夜晚灯光摄影 被摄体:室内灯光下的集会以及城市灯光夜景等。 要求:利用色温在室内及夜灯下制造肉眼见不到的独特(泛红)氛围。 建议:画面内的光线布置尽量均匀,镜头附近最好没有强光源并不能有强光射进镜头,拍静 物时使用三脚架,抓拍时最好使用 ISO400 的胶卷。如果希望得到忠实于原色的作品,使用 80A 滤镜矫正色温。曝光不能有过。 参考:色温:白日晴天=5500K,白日阴天=6500K,早晚=4500K,一般灯光=2800K。 练习 17、朝阳、夕阳、夜景 被摄体:朝阳、夕阳下的山峦、海岸线、自然风光及夜景。 要求:要充分体现朝夕的氛围,再现朝夕夜景的绚丽景色,不能有多余的物体进入画面,最 好没有晕光。 建议:使用手动,基本上光圈为 F8~11 左右,AE 光圈优先,远景时焦点调到无限远,10M 以内对点光源等最容易看清楚的物体上对蕉,使用三脚架,可以考虑多次曝光。 练习 18、白色物体 被摄体:雪景、白色沙滩、白色花卉等白色物体。 要求:清晰再现白色物体的质感与色调。 建议: 根据实测曝光量适当曝光补偿, 补偿量根据白色物体占画面的比例和你要表现作品的 意图一般为 0.5~1.5EV 之间,画面中黑白物体相间时根据各占比例调整。第四单元:用光训练[2]练习 19、逆光(透射光)的运用 被摄体:光线从背后照射的人物、风景、花卉、静物及抓拍等. 要 求:充分利用逆光的特点制造透明感和立体感.注意被摄体与背景的亮度平衡及不能有创 作意图以外的光晕产生. 建 议:使用曝光补偿以及反光板. 曝光补偿量有+0.5、+1.0、+1.5、+2.0EV 等,补偿越 大,被摄主题越亮,如果把握不好曝光补偿量,可以分段补偿各拍一张以上以保证拍摄成功。 练习 20、侧光的运用 被摄体:与此种光线有关的人物、风景、花卉、植物、宠物以及抓拍. 要 求:充分活用阴影的效果,使画面的氛围符合自己的拍摄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对光的敏感 性. 建议:拍摄时从顺光、侧光、斜策光、半逆光、逆光的顺序去观察被摄体,并注意侧光与逆光 所制造出的物体立体感之差别.如利用强侧光可塑造男人的刚毅和弱侧光可营造女人的温柔 等.使用遮光罩。 练习 21、林中点光与泻光的运用 被摄体:具有泻光特点的林中、阴天下的风景如山峦、江和湖海的水面等. 要 求:充分利用点、泻光的特点营造出印象深刻和感动人的氛围. 建 议:注意光比范围及曝光量的掌握,明暗差要适当,用点测光方式测得明处与暗处的曝光 量后取中间值进行最后的曝光。 练习 22、极端曝光的应用 被摄体:想要高调表现(阴影淡的)或低调表现(反差大的)的一切被摄体材. 要 求:摄影意图以及主题要鲜明,要考虑采用高调或低调的必要性,被摄体的所具有的氛围 要协调. 建 议:高调的曝光补偿从 0~+2.0,低调的曝光补偿从 0~-2.0,通过分段曝光,掌握在各 种条件下的曝光补偿所带来的效果。 练习 23、光的轨迹 被摄体:夜间流动的车、船、星空、焰火等. 要 求:流畅地表现光的流动,光的流线色彩、 形状、 大小与周围的气氛要协调, 曝光要适当. 建 议:利用平均测光与中央部分重点测光模式。 也可以把光圈设定为 F4 或 F5.6, 曝光为 30 秒至 2 分钟(可用 B 门)。焰火一般使用 ISO100 胶片,光圈在 F5.6~F11 之间.星空的曝光时 间最长可到 1~2 小时。以上均使三脚架。 练习 24、有灯光照明的物体 被摄体:都市内夜间被灯光照亮的建筑以及植物等. 要 求:取景角度要体现被摄体的魅力,选择能够充分表现气氛的曝光,画面中主体的所占比 例要适当。 建议:使用三脚架、快门线,使用手动模式,B 门或 T 门,使用曝光补偿+0.5―1.5EV。注意构 图时画面中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避免亮度相差悬殊,长时间曝光时注意倒易失律问题。 使用 广角镜头。第五单元:强调色彩的训练 练习 25、26、27、28、29、30 分别以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黑色为主要特征的被摄体做表现主题的练习。 被摄体:具有以上颜色的各类物体及颜色着装的人物、花卉等。 要 求:要表现出以上个种颜色的鲜明特征,把握好色调、明亮度、饱和度这色彩的三要素。 建 议:注意冷暖色的表现,可能的话使用滤色镜,使用包围式摄影法体验曝光补偿对色彩表 现的作于用。 练习 31、表现水的透明感 被摄体:与水有关的任何物体。 要 求:在表现水透明感的同时注意作品的整体表现。 建 议:注意水面的光反射,使用 PL 镜,使用是旋转 PL 镜找到最佳表现。 练习 32、色彩对比 被摄体:各种颜色掺杂形成对比的田野、公园、建筑群等。 要 求:利用色彩对比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建议:不要使太多的色彩进入画面,形成对比色彩的亮度差越大对比度越强,明亮色与形成对 比的暗色容易醒目,同一颜色的实焦点处与虚焦点处可以形成对比。 练习 33、黑白摄影 被摄体:任何物体、人物等。 要 求: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性,理解黑白摄影作品的特性。 建 议:有必要了解彩色变成黑白后的具体变化,既把红色当做浓黑、黄色当做灰色考虑等, 并了解与灰阶的关系。 练习 34、单色调的表现 被摄体:大自然中的群生植物,大面积单色花卉,色调统一的室内房厅等。 要 求:有效使用统一的色调,构图平衡,充分掌握色彩的浓淡度。 建 议:注意色彩的饱和度,使画面内的色彩表现有张有弛,使用色温滤镜。第六单元:表现动感与感情的训练 练习 35、动感的表现 被摄体:体育运动、动物、纪念活动、花草、河流等。 要 求:充分记录并表现运动的物体或人,表现出运动着的力量感和动态美,合理构图,掌握适 合被摄场景的快门和按快门的时机。 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定格高速运动时使用快门速度为 1/500-1/1000 秒,表现流动感时使用 1/15-1/4 秒,追拍时可使用 1/15 或 1/30 秒。 练习 36、临场感的表现 被摄体:火灾及事故现场,祭祀活动,仪式,自然气象状况等。 要 求:尽量表现临场感,使人身临其境。 即使是较平凡的被摄体,也要利用技术与器材制造出 临场感。 建议:尽量接近被摄体使用超广角或望远镜头,光圈使用 F11、F16、F22 求大景深。表现自然 气象状况如台风、大雨、雾、急流时使用三脚架,快门 1/8、1/4、1/2 秒优先,并可使用包围 式拍摄法。 练习 37、寂静感的表现 被摄体:自然风光。 要 求:摄影者自身要宁静安稳,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和天气,选择稳定简洁且容易传达静感 的构图方式。 建议:拍摄时间最好在黎明、傍晚、明月夜、雨天、雾、雪天等。选择对称、三角形等增加 寂静感,构图要横平竖直,不能有倾斜以强调集中感和稳定感。使用三脚架。 练习 38、感情的表现 被摄体:人、动物的脸部特写与身体(动作的瞬间抓拍)。 要 求:掌握最佳快门时机,做到与被摄人或动物心感相通,除脸部外也要注意其他肢体的表 现与主题相吻合,注意构图的各个细节。 建议:先从身边的人特别是小孩和宠物开始练习,平时多多注意他们(它们)的喜怒哀乐,并找 出有趣的特点,然后利用望远镜头在被摄人或动物不注意的时候抓拍。开始练习时尽量利用 自动模式。光圈和快门的技巧 光圈和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的关键装置, 也是学习摄影首先要弄清楚的两个十分重要的 概念。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装置, 因为影像由穿过镜头的光影投射到软片上,为了能使 到达软片的光量得到控制, 便由开启光圈大小来进行调节。 光圈中心开口的大小代表光圈的 数值,通常用 F+数值来表示。数值愈小,孔径的开口愈大,进光量愈多,反之进光量愈少。 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开大光圈”,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 把光孔开大的意思, 如从 F5. 6 调大一级到 F4、或二级到 F2.8 等。同样,“关小光圈” ,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大, 把光 孔关小的意思, 如从 F5.6 关小一级到 F8、或二级到 F11 等。这种习惯上的说法是和镜头上 所标示的光圈数值正好相反的, 注意不要弄错。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常用的 135 单镜头反光相机一般都采用焦平面 快门。 焦平面快门一般拥有前幕和后幕两张帘幕, 它们是靠一个上紧的弹簧装置来驱动水平 或垂直地通过胶片平面, 以往水平走向的焦平面快门较多, 现在几乎都被垂直走向的快门所 取代。当按下快门钮时,前幕开始自上往下走动,然后依照快门速度留下一定的空隙,后幕 紧跟着追赶下来,光线就从前幕和后幕之间所预留的空隙投射到胶片上,使胶片感光。空隙 越宽, 通过的光量会越多, 空隙越窄, 通过的光量便会越少。快门速度越快,空隙便会变窄, 速度越慢,空隙便会变宽,焦平面快门就是这样以时间长短来调节光量的。在快门速度的标 示序列中可以看到,如 1/4、1/8、1/15、1/30、1/60、1/125 等。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倍 数关系,是指几分之一秒的曝光时间。譬如说,1/30 秒是 1/60 秒的两倍时间,而通过快门 的光量也是两倍。反过来 1/30 秒是 1/15 秒的二分之一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倍减。 光圈和快门是调整和控制曝光量的装置, 它们是倍增或是倍减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不 同的组合来得到相同的曝光量。例如说,光圈 F8、1/30 秒为正确曝光值时,如果用光圈 F5. 6、1/60 秒,或是 F11、1/15 秒来组合,它们所得到的曝光量也是一样的。这样,摄影师可 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光和快门速度。光圈和景深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通过调整光圈的大小可以直接控制景深。 景深是指在镜头聚 焦调节中,所能清晰成像的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光圈的孔径最大(F 值最小) 时景深最小, 孔径最小(F 值最大)时景深最大。当我们知道光圈不但能控制光量, 而且还能控制景深时, 在摄影表现中, 便可以有效地利 用它。 在实际拍摄中, 譬如以开大光圈, 选用小景深, 就能从距离不同的诸多物体中突出某 一物体, 使它能够得到强调, 而它的前后的景物便不在清晰的焦点之内, 从而避免喧宾夺 主的现象。 另一方面, 如果收小光圈, 选用大景深, 这时照片中的前后景物都将控制在清晰 的焦点之下, 相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细节。在初学摄影时,可以用大光圈和小光圈来练习 拍摄一些照片, 看看是否能达到同表现的内容有效地相结合, 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多作这方面的练习, 日积月累, 便会熟能生巧, 在日后的摄影创作中自然地应用自如。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 一般不论光圈的实际设置值为多少, 为了方便取景对焦, 通常镜 头总是在最大光圈的情况下取景和对焦的, 只是在拍摄曝光时光圈才自动处于设置值。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收小光圈有利于增加景深, 但并不是拍摄时把光圈收得越小越好, 如果孔径太小, 镜头会产生衍射现象, 影像的细节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模糊。 事实上, 对于大 多数照相机镜头来说, 从最大光圈收 2~3 挡, 也就是 F8 左右为最佳光圈孔径值, 因为在这 时镜头的像差和衍射会有着最佳的折衷。同光圈一样, 快门除了能调整和控制曝光量之外, 还能控制被摄体的清晰度。 因为快门速度 越快, 通过镜头的光线 (影像) 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短, 因此能够把瞬间的动作记录下来。 如拍摄运动物体或体育比赛时, 只要使用高速快门, 就可以把运动中的一瞬间定格下来, 这也是摄影所特有的表现语言之一。相反, 快门速度越慢时, 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 时间越长, 移动中的被摄体就会留下流动的影像, 这也是摄影中表现动感的一种独特方法 之一。 但对于不同的运动物体, 到底用多少快门速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就得在实际拍 摄中去积累经验了 光线的运用和对影调的影像 户外日光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光照条件, 尤其是阳光普照的晴天, 更是摄影者喜欢的黄金 时光。充足的光线把万物照射得色彩缤纷,如果选择好拍摄角度,可以拍出立体感强、色彩 饱和的照片。 特别是对于使用镜头解像力弱的照相机的业余摄影者来说, 这种照明能使你有 机会拍到清晰度高、层次丰富的图晴日阳光的光线特点 晴日阳光的光照极强。 这样的光线使摄影者采用慢速胶片并以较高的快门速度和较小的 光圈进行拍摄时,仍能获得较高的清晰度和颗粒细腻、适应高倍放大的底片。 若采用常用 的 IS0100 胶片则可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甚至可使用 1 / 4000 秒的速度来拍摄高速运 动的物体, 比如奔驰中的火车, 奔跑中的运动员等等。 同样, 采用 f / 22 、 f / 36 等 极小的光圈进行拍摄时也能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小光圈能获得很长的景深, 如果是 24 毫 米的广角镜头采用 f / 22 光圈,甚至不必对焦就能拍摄,这对于抓拍很有用处。 晴日阳光还能拍摄到反差很好的照片。由于光照强硬,使得物形、物体的边缘线均能得到最 佳的表现。 在一天中特定的时刻进行拍摄时,太阳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只要想办 法改变我们的拍摄角度和被摄者的位置,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在太阳光下拍到顺、逆、侧等光 位的照片。 顺光 阳光从摄影者背后射向被摄体称为顺光。 顺光照射的景物往往给人以平板的感觉, 拍成 照片后立体感和空间感不强,画面反差小,缺乏影调层次。如果景物的色彩相近,照片的反 差就更糟。拍彩照时,顺光能不加修饰地表现被摄物的本来面貌,色彩较朴实,饱和度和透 明度也较好。 顺光对于拍摄人像有一定的长处, 尤其是拍老年人, 顺光可用来掩饰脸部皱纹、 斑疮,对人物起美化作用。还有,在翻拍资料时,顺光是最合适的。如果拍摄的资料画面不 太平整,在顺光下能得到最佳效果。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早、中、晚 每个不同时辰顺光的高低角度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同样也会对拍摄产生影响。 我们 大致将各种高度的顺光分成平射顺光、斜射顺光两类,这两类在一天中上午、下午各一次, 情况大致相同。 1 .平射顺光 一般我们把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夹角小于 45 °的顺光称为“平射顺光”。 这是就平原 地带而言的,如果在山区,拍摄者由山下往山上仰拍或由山上往山下俯拍,此时的光线情况 又应作具体分析。顺光最典型的特点如画面易平板、反差小等在平射顺光中体现得最突出。 因为这种光线会使拍摄者、 被摄体与太阳基本平射顺光上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此时太阳的位 置很低,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射向景物,太阳光线被大气层中的尘埃、水气等微粒散射 比中午要多得多, 所以, 此时的阳光相对而言要柔和些。 如果拍摄青年女性或者可爱的儿童, 这种正面顺光会使图片显得明快而温和。 但是, 由于平射顺光光线几乎是直接照射到被摄者 脸上, 因而不宜拍摄正面照,否则会产生眯眼的不良效果。平射顺光拍摄要注意影子的影 响。 在拍摄人像时拍摄者的影子很容易投到被摄者身上。 初学摄影者往往不注意顾及整个环 境,在通过取景器取景拍摄时视线总落在画面最吸引人的地方,如人的脸部。因此,初学者 在拍摄平射顺光人像照时, 尤其应注意自己的影子是否落在被摄者的身上并及时调整。 有些 大胆创新的摄影者故意利用自己的影子或用一些道具来挡住投射到被摄者的一部分光线, 甚 至挡掉脸上的一部分光, 以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初学摄影者也可以在学好基本功的基础上 不囿于传统,大胆创新,进行反向思维,以激发创作灵感。影子的妙用还可以推而广之,用 在风光、小品等门类的摄影中。在平原和海滨等开阔地带,拍摄者既可以把一些建筑物、篱 笆等的阴影拍入画面, 也可以把自己的影子拍入画面来活跃画面, 这样还能弥补顺光下画面 反差小的缺陷。在彩色摄影中,由于光线通过大气的路径最长,七色光中的蓝色光被空气中 微粒反射得最多,因此,此时太阳光的色温较低,拍出的照片往往呈暖色。 2 .斜射顺光 阳光从摄影者背后与水平线呈 45 ° -75 °的角度照射被摄体称斜射顺光。用这种光线拍 摄的人物照片光线呆板,虽然由于太阳位子变高,人物不易出现眯眼,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 的鼻子底下开始出现不悦目的阴影。尤其当太阳角度较高,而被摄人物的眼窝较深,颧骨较 高时,这种阴影就更为严重了。这种光照拍摄风光片也不理想。拍黑白片,整个画面呈中间 灰色调,白的不够白,黑的成为灰黑,景物的质感得不到很好的表现。拍彩色照, 除了质 感表现不佳外,整个图片偏灰,此现象因具体拍摄对象而异,据笔者经验一般偏灰蓝色。因 此, 一般不宜选择这种条件拍摄。 为了弥补上述两种顺光条件下光感平淡、 反差不足的缺陷, 在彩色摄影中可以通过不同景物、人物的色彩反差来丰富画面。例如,运用被摄物体本身的 颜色差别,或者选择一些与画面的色彩基调成补色的景物作为前景来拉开画面的色彩反差。 顶光 中午,阳光垂直地照射到地面,这种光线即为顶光。此时的光线照度是一天中最强的, 光线的方向性很强。因为太阳穿过大气层的距离最短,光线的散射最微弱,光线在底片上留 下的反差也最强。在这种光照条件下拍人像,眼窝、鼻下或脸颊会出现难看的黑影,造成脸 部变形,一般难以拍出悦目的令人满意的人物照。如果非得在这个时候拍摄,那么可以用闪 光灯补光,但要注意闪光灯的光量须较强;或者适当靠近人物,以使顶光下呈现的脸部黑影 变淡或消失; 或者采用一块反光率较高的揉皱了的锡箔纸制成的反光板, 也能起到弥补的作 用。另外,也可以改变被摄人物的姿势,由站立、正坐变为躺、仰靠等等,同时避免阳光直 射人物眼睛,以防眯眼。同样,在顶光下拍摄塑像、产品广告等其他可倾斜、倒置的物体, 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需要的话,还可以用一个支撑的架子来固定被摄物。以顶光拍摄风光 时,环顾四周,景物的受光情况一致,而且,地平线附近的天空也是一样的蓝色,所以,不 管朝哪个方向,以拍摄蓝天为背景的风光较为理想。不足的是,景物的阴影仅仅在景物的底 部,所以,如果你拍摄的地点是处在丘陵地带,那么广阔的远景照片会显得很平淡,因为几 乎每座山丘都是均匀受光,缺乏立体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一个生动的前景来活跃画面, 如从树林里向远处拍摄。如果你在树冠下拍摄,树的枝叶或躯干在顶光下一般呈现为剪影, 把它拍入画面,既能拉开画面的透视层次又能增强影调对比。 侧光 阳光从侧面射向被摄体,称为侧光。侧光照射被摄体,在另一侧产生具有明显方向性的 投影,它能较好地表现被摄体的肌理和立体感,纵深感强,造型效果好。所以,侧光摄影的 影调层次比正面光丰富得多。 被摄体的某些部位受阳光直射, 而另外部分则靠天空或四周景 物的散射和反射光照明。无论是拍风光、人物、静物,侧光照明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如果是 在较暗的环境中如树林里、 窗户自然光照明的室内拍摄, 侧光摄影的明暗反差则很大。 此时, 如想获得丰富的影调层次, 可以采用反光板或利用周围环境淡色物体的反光来给被摄体加补 助光。晴日侧光可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分为前侧光、正侧光和后侧光;另一种则是以一 天之中太阳高低变化将其分为平射侧光和斜射侧光。 前侧光、 正侧光和后侧光是在一定的太 阳光位置下调整照相机与被摄体及光源之间的平面夹角而产生的不同光照效果。 1 .前侧光 前侧光一般是指阳光、被摄体和照相机三者之间的平面夹角在 45 °左右。这种光线尤 适用于新闻摄影。 日光直射, 画面一目了然, 又有一定的反差, 能反映出被摄体的基本面貌, 且容易表现出物体粗糙或光滑等质感。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 在还未能很好地把握光线造 型的情况下,用前侧光拍片的成功可能性会更大一些。用前侧光拍摄风光片效果也不错。拍 出的画面蓝天、大海的色彩纯度仅次于顺光。它还能将景物的线条明显地勾画出来,景物的 纵深感也要比正面光强。 2 .正侧光 正侧光又称标准侧光,阳光与被摄体、照相机镜头之间的平面夹角成 90 °。这种侧光 能锐利地勾画出被摄体的线条。如果是拍正面人像,则人的面部一半受光,阴影在画面当中 占的比例比前侧光大。拍摄黑白片明暗分明,反差强烈,黑白效果极强;彩色片则将有一部 分色彩被黑或者灰色所代替。然而正侧光对树叶、花卉等被摄物具有一定的透射效果。所谓 透射就是光线穿透被摄体产生比正面光照射下更艳丽的色彩, 因此用正侧光拍摄花卉、 树叶, 画面的色彩将会很鲜艳。 3 .后侧光 后侧光是指照相机镜头、被摄体与阳光之间平面夹角约在 135 °,亦称侧逆光。在这种 光线下,无论是彩色片还是黑白片,画面中暗部比例增大,相当一部分细节被阴影掩盖。物 体往往以简洁的线条或者很少的受光面出现在画面中, 产生强烈的艺术造型效果。 这种光线 多用于艺术创作, 而较少用于新闻摄影或普通人像照, 除非加闪光灯补光或者被摄体正面所 受的散射光或反射光较多,足以使其与受阳光照射部分之间的光比在 2 级以内。后侧光的 纵深感强,是拍摄风光艺术片的理想光线。景物的透射性好,只要避免阳光直射镜头,就能 拍出反差极强、画面简洁、造型生动的艺术风光片。后侧光拍摄人像,选择暗背景可拍出低 调侧面艺术人像。 这种效果以往一般只能在摄影室人工光布光下获得, 但现在随着现场光摄 影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摄影室灯光人像照常常可以为现场光人像照所取代, 走出摄影棚 的现场光人像摄影更能产生自然生动的效果。 4 .平射侧光 平射侧光, 在一天中早晚各一次。 平射侧光最大的特点是投影长, 光线较柔和, 色温低。 这是由于平射侧光太阳离开地平线位置较低, 景物的投影相对就长, 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的 路径也较其他光线长,大气层中的水气、尘埃对阳光的反射也相对大一些,所以平射侧光的 光线显得柔和些。这就使景物的暗部与亮部的反差减弱,因此拍摄人像、建筑、风光,不仅 有足够的明暗反差,有立体感,而且还有较好的过渡影调。如果是拍彩色片,此时的侧光摄 影色调温暖,拍少女更显出温情和朝气,拍风光有层林尽染、满目辉煌的意境。 5 .斜射侧光 斜射侧光,一般是指阳光以与地平面呈 60 °左右角度照射到被摄体的侧面光。这种光 线产生的明暗对比较强,是拍摄自然风光、建筑和各种人物的理想光线。 因为在斜侧光照 射下,景物的立体感强,影调丰富。拍摄彩色照片,色彩还原正确,拍摄花卉枝叶透射增艳 效果好。而且,此时光线穿过空气中的水气和尘埃的路程也相对减少,故而光线偏硬,景物 的清晰度较高。这种光线下拍出的照片往往层次丰富,影调饱满,色彩鲜艳,画面明快、清 新。晴天侧光摄影是运用得最多的拍摄用光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用侧光拍摄较易体现摄 影语言的魅力。初学者不妨从侧光人手,先将上述两大类分开琢磨,反复进行单项训练。如 先在同一时刻进行前侧光、正侧光、后侧光的拍摄实践,仔细分析比较这三种侧光的造型效 果。同时注意背景的选择,观察这三种侧光在明亮的背景、阴暗的背景和杂乱背景或灰色背 景下的拍摄效果。 可以买些散装的黑白胶片作摄影练习之用。 在掌握了这三种光线的表现力 的基础上, 进而研究这三种光线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由于太阳高低产生的平射侧光、 斜射侧光 的效果。在熟识多种侧光的特点后,你就可以在拍摄实践中灵活运用,通过改变拍摄角度或 被摄体的位置或等待时机来获得你所需要的光照,从而实现你的拍摄意图。 逆光 太阳从被摄体背后射来, 阴影落在景物的前面, 这种光照称逆光。 此时物体处在背阳处, 仅有边缘一小部分受光,亮度要比其他光位低得多。因为被摄物体处在阴影下,物体的细部 及表面质感得不到细致的表达。 当主体有深色的背景衬托时,逆光照明能使主体从背景中 显露出来,给人以明显的轮廓光勾勒的艺术效果。逆光照射下的景物由远及近,景物的色彩 由淡而浓,由亮变暗,造成极妙的纵深感。早晚平射逆光, 因为阳光投射角度低,被摄体 。但这种光线却是勾勒人物和景 的投影拉长,暗部的亮度更弱 ( 得不到来自地面的反光 物轮廓, 体现人物优美的体态和创造丰富纵深感的理想光线。 太阳从被摄体后方以很低的投 射角度照向被摄体,光与形变得极其简炼,有助于突出主体,使在其他光照条件 - 下显得 杂乱的景物变得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若选择湖、海等大面积水面或灰亮的天空作背景,无论 使用黑白或彩色片, 均能拍出主体鲜明突出的剪影照片。 此时的阳光因色温低而显得色调暖, 另外低角度的光线对枝叶等其他较薄而透光的被摄物有透射增艳的效果。 应注意的是, 太阳 位置较低易产生晕光。晕光会使景物模糊,对黑白照片更是有致命的损害。彩色照片则因此 而改变色调。 但你不妨试试用广角镜小光圈直接把太阳摄入画面, 处理得当非但不会使画面 因讨厌的晕光而变成灰色, 反而可使画面因太阳的光芒而生辉。 长焦镜头则无法拍摄泛白后 的太阳,但也要避免晕光和炫光。太阳与地面呈 60 °左右的照射角照射到被摄体上的逆光 称斜射逆光。 斜射逆光在一天中持续的时间较长。 这种光线拍摄的照片虽然还有大量被摄物 处在背阳处,但景物立体感强,层次丰富,是拍摄人物、风光的好光线。画面层次丰富且比 平射逆光明快。特别是太阳与地面夹角在 65 °以上时,天空中强烈的散射光可使整个画面 影调丰富,易拍得质感好的照片。逆光拍摄,一般以主体物的亮度为曝光依据。尤其在拍摄 人物近景时应按人物脸部阴影部位的亮度曝光, 同时宜选择较深暗的背景来衬托人物。 若拍 剪影,则应按背景的亮度曝光,且宜选亮或浅色调的背景。 色温 色温,自然风光摄影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在数码技术流行的今天,变的越发的重要。大 家都知道,早晨和黄昏的光线是黄色的,而不是象中午、白天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主 要是因为大气层的原因,早上和黄昏阳光是被大气折射、散射过的,与中午直接穿透大气的 光线是不同的。于是产生了色温的概念。色温的国际单位是 k (开尔文) ,太阳的标准色温 是 5400k ,其它日常生活中的灯光更加复杂,粗略的认为灯光的色温是 3600k ,于是我们 大家就会注意到,传统的胶卷都会注明,如 Kodak color100 日光型、 Kodak MAX400 灯 光型等等,这就是不同色温条件下的胶卷选择。用日光型的胶卷在低色温( k ) 条件下拍摄会有什么效果呢,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片子偏黄,人物、景物等被光线照射的物 体都会表现出日常要黄,由此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正确的还原色彩,当然了,在风光摄 影中还是可以表现不同意境的。闪光灯,是标准的 5400k 光源,好的闪光灯可以在光线不 好的条件下正确的表现色彩(其实正不正确只是依据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 。通过滤镜也可 以有效的改变色温,达到所需的效果。有时,其实大家还是很喜欢那种昏黄的意境的,但有 时还有人物出现时无法兼顾人物和环境,就要用其它的方法了,比如电影中常用到的手法, 在日间通过使用哈夫镜,即能正确的表现人物主体的色彩,有可以造出黄昏的感觉。 补充: 在混合光源下,最好使用手动白平衡,对准白色物体来设定。另外为保证曝光准确,可以简 单的用手来当 18% 灰板,注意,手应当放在被摄体的位置。 影调和色调 基本概念 影调是指画面的明暗层次和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在这些关系中使观众感到光的 流动和变化。 影调可以说是光的空间存在形式。 光影的明暗变化层次还会使面面具有一种音 乐般的视觉节奏和韵律。景物的层次和空间距离及光源方向是获得这种丰富影调效果的途 径。影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被摄体表面的不同亮度在黑白感光材料上所形成的阶调层次 ――黑、白、灰以及处于这三个主要等级之间的过渡层次。二是指整个画面的调子。黑白照 片讲究影调,―幅作品若影调难看,就谈不上艺术性。依照调子的不同,摄影作品主要分为 三个类型,即高调、低调、中间调。 色调,主要是指彩色摄影中画面色彩的基调,是由色彩的明暗和色别所组成。在画面上 起着主要作用, 或在量上占有相当比重的色彩称为主色调。 根据色相的不同, 色彩有红、 橙、 黄、绿、青、蓝、紫;因饱和度不同,每种色彩会产生多种灰度不同的色彩,它们构成了彩 色摄影作品丰富的色调。就彩色摄影而言,不讲究色调运用的彩色照片称不上好照片,摄影 者根据拍摄的内容确定画面的基调, 色彩在画面上的作用不仅是再现自然, 更重要的是表现 自然――通过色彩的选择、控制和运用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摄影构图中影调和色调有意识的运用方法 1. 影调的处理 在影像构图中搞好明暗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在画面中选择拍摄对象时, 在大面积 的亮影调中安置一小块暗影调, 或是在大面积的暗影调中出现一小块亮影调, 都能够吸引观 众的视觉注意力, 有利于表现所要强调的对象或主体。 明暗配置在画面构图中还可以用来均 衡构图,如果画面一侧是很浓重的暗调,而另一侧是很轻淡的明调,利用构图适当地调整明 暗关系,就能够改变这种不均衡的情况,使画面的结构形式稳定、均衡。 2. 色彩的处理 色彩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如拍摄红色,能让人有一种喜庆、奔放的感觉,绿色能让人 有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白色让人有一种恐怖、死亡的感觉,在拍摄时应根据主题和内容 的需要选择感情特征明确、相互关系鲜明的色彩,进行恰当、灵活地匹配、组合和运用。色 彩还可以用来表现时间,如红叶象征秋意,橘红的草地告诉我们夕阳正在落山,而姹紫嫣红 则显示早晨,而且色彩还能烘托视觉要素的表现力,如肤色红润表现青春年华。 3. 光线的处理 摄像用光的动态性特点不仅是由摄像的技术要求和造型特点所决定的, 它还与不同内容 对光线的不同要求有密切的联系。在纪实性影像中,如纪录片、风光片、纪实性专题片等通 常要求在不失真的情况下艺术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光效, 注重实景光线的运用, 强调真 实自然的光效。而艺术类影像的用光比纪实类要复杂而多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人工处理, 但应根据拍摄内容和节目体裁的区别来适度地掌握。 控制光的方向和角度 户外摄影要充分利用户外摄影的黄金时刻 : 『清晨和黄昏前半小时, 甚至不到半小时,太阳不高于地平线 15b的位置,可拍出多种多样的画面影调』和最佳时 刻『指上午九十点和下午三四点,太阳于地平线 15b~60b的位置,光线从侧上方照射下 来,光线在被摄体一边,能造成被摄体的自身投影,获得丰富的明暗描绘』控制光的效果。 控制光的强度:中午光线强,反差大,影像生硬呆板,没层次。主光和补助光的光比最 好控制在 1:4 之间。光线的集中与分散的运用:集中的直接的“硬性光”『被一极强的灯光 照明』明暗界限分明,对比强烈,中间过渡色调极少,能刻画出主要形象的外形轮廓线条。 主光不聚集在一点上,而在被摄体周围淡淡分散开,对比减少,使深黑色的阴影和耀眼的光 斑消失,产生柔和的效果,扩大色度范围。 4. 线条的处理 在构图中线条的造型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画面框架的相互关系。 如拍摄同一根 旗杆,虽然现实生活中它是笔直地矗立着的,但是在电视屏幕的画面框架中,它可以居中占 满画面,也可以靠边分切画面,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您在拍摄过程中要能够认 识和选择何种构图下被摄主体的线条形式最佳、 最能表现和反映其本质、 最能传达主题思想 和创作意图。 进一步的讨论 明与暗的核心是照片的影调和层次。 改变画面上的明暗结构, 调整影调与层次的手段有: 1、利用照明光线进行调整: 被摄主体受光后形成亮调,而背景处于暗调之中,可体现主体与背景的影调差别。被摄 主体有明有暗,背景保持中间调,用中间调托出主体的亮面和阴影部分。用背景上暗的部分 衬托主体亮的部分, 或用背景亮的部分衬托主体暗的部分。 如果是在较暗的环境中如树林里、 窗户自然光照明的室内拍摄, 侧光摄影的明暗反差则很大。 此时, 如想获得丰富的影调层次, 可以采用反光板或利用周围环境淡色物体的反光来给被摄体加补助光。 2、利用滤镜进行调整: 黑白摄影中利用滤色镜可以调整照片上的明暗结构, 使照片上本来深浅相近的一些灰色 影调有了明暗的差别。凡是与滤镜颜色相同的被摄体,表现出来的影调就会变的浅淡。与滤 镜的颜色互补(或接近互补)的被摄体,表现出来的影调就会变深。 3、利用曝光时间进行调整: 黑白摄影中,不同的曝光量会直接影像被摄体原有影调的再现。如按明亮的部分曝光, 暗部就会损失某些层次;如按阴影部分曝光,亮部又会损失某些层次。解决的唯一办法是调 整曝光量,取被摄体测光的平均曝光值,这样亮部可呈浅灰影调,暗部呈深灰影调,使画面 明暗适中。被摄体明暗差别较大时,还可利用暗房加工调整。 4、用暗房工艺进行调整: 5、利用控制景深进行调整: 尽量使被摄主体置于最短的景深范围之内, 而使其前景或背景处在景深范围之外, 以获 得主体和陪体的不同程度的清晰度,区分被摄景物的前后层次,表现出空间感和纵深感。浅谈[人像] 浅谈[人像]摄影技巧 「选择合适的焦距」在进行拍摄之前, 我们要选择一款合适的镜头, 那么什么样的焦距是最适合用来拍摄人 像的呢?以常见的半身像或特写照为例,最适合的焦距段是 80-105mm (详细参数,在线购 买,海量图片,网友评论)的中焦段,比较接近于人眼所看出去的效果。拥有这一焦段的镜 头常被称为“人像镜头”,采用此类镜头拍摄,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浅景深以虚化背景,也可 以保持与被摄者之间适度的距离。如果焦距太短,拍摄半身像时就要贴近被摄者,由于透视 原理,往往会产生类似大鼻子的变形;反之,若焦距太长,要在画面中容纳完整的半身像, 就要远离被摄者,不仅不利于与模特的交流,也会使人物脸部缺乏立体感。拍摄全身像的场合,可以选择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如果对背景的虚化处理非常在意, 最好使用定焦镜头;若是没有此项顾虑,那么变焦镜头就可以满足要求了。当然,这里所说的只是一个普遍规则,您完全可以根据您个人的创作要求灵活选择。例 如使用广角镜头拍摄特写,创造夸张的艺术效果,或者使用长焦镜头进行抓拍等等。「精确对焦和曝光」拍摄时要确保精确的对焦和曝光。人们在欣赏一幅人像作品时, 会很自然地先去关注人物的眼睛, 因此让焦点精确聚焦于 人物的眼睛也是人像摄影的铁则。进行正面拍摄时,可以同时对焦于两只眼睛;若是采用侧 面拍摄, 原则上对焦于靠近相机一侧的眼睛。 一般在进行人像摄影时都会虚化背景以突出主 体,因此景深都较浅,可以采用手动对焦方式对人物眼睛进行精确对焦。此外,在一些特殊 场合,例如阴雨天、室内、夜晚进行拍摄时,可以使用三脚架以避免影像模糊。同样的,相机的测光也应以被摄者脸部曝光准确为基准来进行。在进行逆光拍摄时,背 景光往往会影响到测光, 使得人物脸部过暗或过亮, 此时建议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人物的脸部 精确测光,确保人物脸部曝光准确。「注意背景的选择」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对背景部分的处理, 尤其是在室外拍摄时, 要充分考虑拍摄现场的环 境、天气等不同因素。合适的背景可以衬托出人物性格及其内心世界,而不恰当的背景则会 破坏人物的存在感,使作品大打折扣,在拍摄时要尽量避免。如果没有合适的背景搭配,可以选择一些较单纯的景物,利用较浅的景深来虚化背景, 使主体突出。您可以在拍摄时尽量靠近被摄者,或者开大光圈,选择较长焦距的镜头来进行 拍摄,这也是半身像及特写照最基本的一种拍摄手法。例如右图,以简单的线条作为背景, 突出了前方的人物。「尝试不同的构图」很多摄影初学者在拍摄人像时习惯将人物置于画面中央, 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往往会显得 呆板。您可以尝试着将画面以「井」字形平均分割成九块,在拍摄时有意识地让主体位于交 点位置上,就可以使画面和谐,带来舒适的视觉效果。如果是拍摄特写照,则可以选择让人 物的眼睛位于交点位置上。此外,要注意画面的平衡。通常我们会在人物眼睛面对的方向留 出部分空间,为其视线带来延伸感,让画面不至于显得很局促。例如左图所示。至于横拍还是竖拍,俯拍还是仰拍,并没有什么特殊限制,拍摄者可以根据现场的环境 或是被摄者的姿态来选择。 如果吃不准哪一种更合适, 大可以变换不同的拍摄角度多尝试一 下。一般性来说,竖拍适合用来表现人物本身,横拍则适合用来交待现场环境。当然,这都 不是绝对的,当您对取景及构图有了更深的体会时,完全可以打破既有常规,拍摄出具有独 特个性的作品来。「注意光与影的变化」用光一直是摄影技术最难的一环。 在这里, 我们仅仅针对摄影初学者谈一下普通的用光 规则。 首先,光线在人物脸部应有明暗的变化,且过渡均匀,这样可以使人物脸部显得立体丰 满。但要注意暗部不宜太多,高光部不宜太强,以避免丢失细节。其次,要注意光线的照射 角度。垂直照射的光线容易在模特眼睛及鼻子下方产生阴影,造成眼袋加重。因此,大晴天 直射阳光下一般不适合拍摄人像, 应选择多云或阴天场合, 或者利用闪光灯或反光板进行补 光数码单反摄影( 前言) 数码单反摄影( 摄影技巧入门 ―― 前言) 目录: 1. 废话。 2. 摄影基本原理。 2.1 光圈 2.2 焦距 2.3 景深 2.4 快门速度,曝光 2.5 ISO 3. 摄影技巧入门。 3.1 基础练习 4. 拍摄孩子的技巧。 5. 照片后期处理与存储。 文献索引 ――――――――――――――――――――――――――――――――――――――― ――― 1. 废话 买数码单反, 对于本来不是玩摄影的人而言, 就是给孩子拍照片。 然后慢慢发现单反的好处, 再拍些别的东西。 我以血泪教训得到的经验来说, 如果能买得起, 就早买。 在孩子出生前买, 这样有时间上手学习学习。单反最有用的时候就是孩子小的时候。家里光线当然比较暗,而 小孩子的主要活动就是睡觉,更是要关窗拉帘的,光线更加不好。另外小孩子眼睛没有发育 完全,不适合开闪光灯。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大光圈的定焦镜头(标头)闪亮登场,那么 还是可以拍出孩子艳若桃花色如春晓的粉嫩小脸蛋的。 否则靠傻瓜相机照片一定会糊。 接下 来孩子会走了,用傻瓜相机拍一个没有 2 秒钟在同一个地方的孩子,而不开闪光灯,是不现 实的。如果靠过量繁殖的方法,大概拍上 500 张,能有一张孩子表情还可以(正脸),而且 不是那么模糊的。但是如果有单反和标头,那么出片率迅速提高到 10 张就有一张可以保存 的。虽说照照片不花钱,但是总得找硬盘之类的保存吧。而且一般做家长的,照废了的照片 基本不肯删。 接下来废话数码单反和镜头的选择,当然这都是一家之言。 数码单反有若干家(佳能,尼康,索尼,奥林帕斯,喷尼克斯),基本都是日货,所以除了 咬紧牙关根本不买,总是要买日货的。各家同档次的相机其实差别不是很大。我觉得,如果 本来有某家的非数码单反,攒了些镜头,那么就接着买这家的数码单反好了,这样不用重复 镜头投资。否则就是看哪家便宜(赶上折扣),就买哪家。 各家的数码单反都基本分三档:入门级别,准专业级别,专业级别。要是买单反的目的就是 给孩子拍照片, 以前也不是摄影发烧友, 那么专业级别的就不要考虑了。 数码相机不像镜头, 数码相机是贬值的,而镜头则很保值。所以可以先买一个入门级别的数码单反,慢慢配上镜 头,然后如果将来觉得自己可以在摄影方面有所发展 再升级相机。但是准专业级别的当然 比入门级别的多若干好处, 如果觉得这些好处可以 justify 多花的钱的话, 那么买准专业级 别的当然也不会后悔。佳能 30D 是准专业级别的。 再废话镜头。最先上的,是一个小变焦头,我用的就是 30D 的套头,很多人都瞧不上。但我 从傻瓜相机突然飞跃到数码单反,即使是这个套头,也让我异常惊喜。然后上的,就要是个 标头(定焦小光圈)。在光线不好的室内给孩子拍照片必不可少 ―― 园心听了这话,立马 把手里抹布们接二连三的往我身上扔,看看还剩一块抹布,顺手又扔小 e 身上了。接下来是 长焦。我买的是小小白。 2. 摄影基本原理 有的人,一看数字/辅助线就头疼,一听专业名词就发晕,那么也不能不给孩子拍照片,但 是可以略过本节(第二节)和第三节,直接看第四节。当然如果什么原理都不懂,那么赶上 运气好孩子也配合, 大概 100 张里能有一张值得放到网上供亲朋好友满怀喜悦的赞叹, 大概 2000 张里能有一张值得打印出来,镶相框里挂墙上。但如果懂原理的话,加上锻炼,出片 率可以大大提高。总而言之,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不花钱(请专业人员拍)要不花时 间(自己努力学习),没有什么捷径。 摄影,说白了就是把光线的作用记录下来。那么关键就是两点,第一,记录什么部分的光线 (构图),第二,记录什么样的光线(光圈+快门+焦距)。关于构图,请参见第四节。本节 主要说这个第二部分。 2.1 光圈 先说光圈(Aperture)。这个是精华,也是最难的。理解好这个了,别的术语就都好说了。 光圈是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 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 圈大小用 F 值。 光圈 F 值=镜头的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 -- 公式 1 光圈 F 值愈小, 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 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 例如光圈从 F8 调整到 F5.6,进光量便多一倍。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为什么光圈是这些乱七八糟貌似没有规律的值呢?因为光圈 F 值同镜头直径成反比 (参见公 式 1),而光线进入量同光圈的面积成正比(光线进入量基本等于光圈的面积,乘以进光的 时间),这个很好理解。注意了,圆的面积是 2 PI R^2(二派 R 方)。那么,光圈的 F 值 的倒数(和直径成正比)的平方(和面积成正比),就同进光量成正比。 (1/1)^2 = 1 (1/1.4)^2 = 0.5 (1/2)^2 = 0.25 (1/2.8)^2 = 0.127 (1/4)^2 = 0.0625 …… 所以,上一级的进光量是下一级的一倍。 买镜头的时候,光圈的 F 值越小,说明进光量越大,那么在进光时间短的情况下,就越容易 拍出不模糊的照片。 比如说, 孩子在屋子里乱跑 (在照片上产生不可见的位移的限制是 1/10 秒,换言之,快门时间要在 1/10 秒以内)。这时有两个镜头,一个的光圈是 1.4,一个是 5.6。1.4 的镜头的镜头的进光量是 5.6 的镜头的 16 倍。那么,获得相同的曝光量,1.4 的 镜头需要的时间就是 5.6 的镜头的 16 分之一。 就是说, 如果 1.4 的镜头可以在 1/16 秒之内 曝光完毕,但是 5.6 的镜头就需要 1 秒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跑),1.4 的镜头就可以 得到一张清晰的照片,而 5.6 的照片一定要不是黑的(曝光不足)要不是模糊的(曝光时间 过长)。 另外一点,镜头的光圈值都是最小 F 值。所以,F1.4 的镜头可以产生 F5.6 的大光圈,但是 F5.6 的就不能产生 F1.4 的小光圈。注意,光圈的大小指的是光圈 F 值的大小,所以大光圈 事实上是进光量小。 非单反相机(我的理解就是镜头不能换的相机),由于镜头面积有限,很难做到大光圈。所 以用傻瓜相机在室内拍孩子, 除非用闪光灯, 基本上照片都是糊的。 而单反相机的镜头当中, 变焦镜头由于变焦的限制(具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小 E!!!快来呀),光圈也不会做到 很大。所以,小光圈要定焦镜头(就是焦距不能变的)才能做到。比如说佳能 50mm F1.4, 就是光圈最小 1.4,焦距固定 50mm 的镜头。 2.2 焦距 一个镜头的成像距离,是由镜头和成像面之间的距离决定的。我们通常所说的 60mm, 18mm, 200mm,说的就是镜头中心到胶片(或者数码感应面)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叫焦距。一 个镜头的焦距决定了这个镜头的成像距离, 亦即这个镜头能正确聚焦的最小距离, 从这个距 离往上,都是可以对准的。 所谓变焦是指焦距可变,直观一点说,就是镜头本身可以伸长伸短,镜头通过拉近拉远可以 放大或者缩小被摄物体,同时改变成像角度。跟能在哪里 Focus 关系不是很大。除非螺一 定需要万人迷占据画面的巨大比例, 或者万人迷总是往螺前面凑超过最小成像距离 (这个各 个镜头不同,要查一下),否则不一定需要跟着万人迷满屋子跑。偶尔也可以拍一些万人迷 的小人像儿嘛~~ 【以上焦距部分乃是拷贝小 e 的原文,请 e 徒们早晚背诵各一次】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物体距离成像面(胶片,或者数码感应面)距离一定的情况下,焦距越 大(镜头中心距离成像面的距离越大),(请自己画辅助线两条)物体在成像面上成的像也 越大。换言之,拍东西的时候,把焦距拉长,那么那个东西在照片上就变大;把焦距拉短, 东西就变小。 我闲得,自己列公式算了一下。如果一个傻瓜机有 5 倍光学变焦,那么最大焦距与最小焦距 的比值应该是:(a + b)*5/(5a + b)。这里 b 是物体的高度,a 是成像面的高度。一般而言, 成像面的高度远远小于 b,那么这里就可以把 a 当 0 看。所以基本上就是,最大焦距是最小 焦距的 5 倍。 除了一些特别贵的镜头(比如 U 忽悠的一镜走天下,两千多块),一般成像好的变焦镜头, 最大焦距是最小焦距的 3 倍。比如佳能经典的 70mm - 200mm 的小白,小小白,大白 ―― 同 学们,我语重心长的说,就算对于摄影啥也不懂,也要把这些昵称记牢。这样说起来就会显 得很内行的样子。傻瓜相机会配两千块钱的镜头么?不会。所以,号称 5 倍 10 倍变焦的傻 瓜相机,不可能在所有的焦段都成像质量好 ―― 虽然有可能在所有的焦段都成像质量不 好。。。 用定焦头拍照片, 没有办法改变人在照片上的成像大小, 所以孩子要是跑远了, 照出来就小; 孩子要是离得近,那么照出来的就大。即使这样,定焦头因为光圈大,室内拍出来的照片会 更加不容易模糊,所以如果嫌孩子占画面的比例不够大,后期把照片裁小就可以了。 【小 e 的话:】另外,我一直推荐定焦的原因是,相对而言,变焦容易带来色差,相差(技 术部分咱就跳过了啊) 由于拉近拉远也容易带来机械磨损 , (当然俺这是旧时代的老眼光了, 现在的技术,很大的程度上的弥补了这个缺陷)。咱们业余玩儿的人,从资金投入上来说, 当然定焦不必多买,买个一支两支就足够了。 2.3 景深 镜头对某物体对焦时,以物体为中心,从前方到后方的一定距离属于景深。就是说,不光这 个物体清楚,它前前后后距离内还能有一些是清晰的。光圈愈大则景深愈长。 这个景深有什么用呢?景深越浅,那么背景和前景(如果有前景的话,比如人物前面好不好 居然有个垃圾筒)就越模糊。这就是著名的“人物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光圈(的 F 值)越小,景深越浅,效果就看起来越讨好 ―― 可以把孩子身后乱七八糟的玩具呀被子呀 大人呀,都模糊了。所以,用 50mm F1.4 的定焦头的自动档,在室内拍照片(这是相机一般 会自动选择用小光圈),都应该可以做到人物清晰背景模糊。 更加详细的关于景深的解释,可以看 Depth of Field。 2.4 快门速度,曝光 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和曝光(exposure)是同光圈相连的两个概念。 快门速度的单位就是秒。除了拍星星(那个需要好多秒),平常说的就是几分之一秒。比如 1/60 秒之类的。 一般相机上面快门的组合就是: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0 甚至很多专业相机快门值达到 30-1/16000。跟光圈一样,每一个相邻的快门值之 间都有「一格」(或说是「一档」)的差异。例如 1/8 跟 1/15 两个快门相差了「一档」、 1/125 与 1/250 也有「一档」的差距。每一段快门时间,都是以倍数的方式在增减,也就是 说每一段快门的时间都是次一段快门的两倍。 越大值的快门进光时间越长, 相对的让底片接 受光量的大小就会越多,快门跟光圈组合搭配起来,就是每一次我们拍摄底片曝光组合。 咱们平时看到某些镜头就有 IS(image stabilizer)(防抖)功能的。为什么要防抖呢? 手持相机拍摄时,手会有抖动,如果曝光时间太长(快门速度慢),就会因这种抖动导致拍 出的图像不清楚,IS 功能就是补偿这种抖动,使手持拍摄时可以用更低的快门速度。举例, 某人用某个焦段的镜头拍照时,最低只能用 1/60 秒,低于这个速度,就会因手抖而导致拍 出的照片不清楚,而开启 IS 功能后所谓“快门速度降低三档”就意味着它可以用 1/8 秒的 曝光时间手持拍摄而能保证照片基本清晰。 这个快门速度同快门时滞是不同的概念。快门时滞指的是,按下快门之后,具体成像要过一 点点时间。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给孩子拍照片,孩子在,比如说,扭头当中。用傻瓜 相机拍, 自己看着是孩子脸朝自己的时候按下去的快门, 结果照片上就是孩子的脸已经侧过 去了。感觉就是相机的反应慢。 2.5 ISO ISO 的概念十分简单,指的是成像的质量。ISO 值越高,颗粒越大,质量越差。有人问了, 既然这样干嘛不把 ISO 干脆就都设得值低低的,质量高高的? 这个问题貌似简单,事实的含义非常深刻。这个吧,世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所有的好,也 都是相对的。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好”的标准就是人眼睛看着觉得好。如果不是要把照片 放大做成 42 寸的照片挂墙上,那么只要人眼睛看不到的颗粒,就无关紧要。而且,要想 ISO 低,那么无非就是:光圈值小,快门速度大。这种两全其美的好事,很难做到,尤其是在室 内。所以,在室内的时候,光圈有限,那么可以适度的把 ISO 的标准降低一些,这样好歹能 拍出不模糊的照片。 2.6 白平衡 3. 摄影技巧入门 掌握光圈,焦距,景深,快门,ISO,这几个基本概念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拍照片。知道 那些基本原理,在练习的时候就不是盲目的乱试,而会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在练习之前,说一说相机配的镜头。 首先,需要一个短焦(甚至广角)变焦镜头,用来拍身边的人物。这个在出去玩的时候比较 有用。我用的就是 30D 的套头 EF-S 18-55mm f/3.5-5.6。 其次,需要一个定焦镜头。佳能的定焦头比较普遍的有两个,一个是 50mm F1.8,80 块钱; 一个是 50mm F1.4,300 块钱。性能价格比最高的,莫过于那个 80 块钱的定焦头。虽然便宜, 但室内成像效果好过大多数变焦头(不论几千块的),因为光圈的值实在小。 第三,需要一个长焦头。我买的是 Canon EF 70-200mm f/4L USM,500 块钱,人称小小白 的那个。在孩子小的时候,长焦头没有什么用处。即使出去玩,也没什么时间拍照。当孩子 大一些,2,3 岁开始跑了,长焦头就大大的有用。 3.1 基础练习 练习工具: 单反相机 1 台, 任何一个镜头一个 (可以用套头或者别的短焦镜头, 或者定焦头, 但是最好别用长焦。)。 数码相机摄影技巧入门 随着数码的不断普及,数码相机(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体。而数字化的今天,对人们 在原来的拍摄技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少初级用户反映: 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 片暗淡,欠缺活力、噪点多、景深浅(特别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但摄影本来就是心灵 与光线沟通的桥梁, 要掌握传统拍摄技艺并非易事。 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简述一下数码相机 在拍摄中必需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讲述一些拍摄前后的事项。 1、 浏览说明书 很多用户都不喜欢厚而繁琐的产品说明书,一般买数码相机购回后都喜欢自行摸 索。当然,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惊喜,但这会花费的不少时间,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时 间系统了解你手中的产品的特性;如果看过说明说后再操作的话还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操作。 因此在初接触新品时, 应简要先浏览一回厂家为大家用心汇编的说明书, 熟悉一下数码相机 的基本菜单与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时也可以翻一翻它,会有所收获的。2、 合理选用图像格式 我们都很清楚,数码照片的质量与象素(分辨率)有关,象素越高图像质量就会 越好。而经实际情况的推算,2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大约与 1200 dpi 的扫描仪拥有同等的数字影像撷取能力, 6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则可视为与 2 而 400 dpi 的扫瞄器同级。 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扫描仪进行相片数字化, 那么数码相机只要 200 万 ~ 300 万象素就可轻易地胜过 35mm 相机了。不过,如果输出 4&x6&,约 A6 大小,使用 200~300 万象素足可满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 电脑 72dpi 的显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为 ,才约为 80 万象素,任何一 台二百万级别的 DC 都可以游刃有余。因为数码相机储存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 合理选用分辨率,如:只用于 PC 的,对于本人的 SONY DSC-S75 一般使用 ; 如应用于印刷,一般采用 ;拍生活照时当然用 。在要求不 高的情况下,压缩标准也采用 STANDARD,这可比 FINE 的压缩标准存多一半的图片呢!3、 构图与思考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 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 1/3 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 摄, 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 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 生动。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因为摄影只有二维空间,它通过透视关 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三维 人眼。不过,现时的数码相机绝大部份都有直观 LCD 取景屏,而且其视野率均在 90%以 上,有些接近 100%,如 S75 就达 99%。可以直截了当地观察到空间感和距离感是否足 够,可做出及时的调整。不过一般的数码相机 LCD 的分辨率都比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 人满意,但笔都对 S75 还是挺满意的。可也不能迷信于它,因为在实际上使用中发现:在 LCD 中显示曝光轻微过度,在电脑的显示器中显示曝光量度刚好。这也是有部份用户总是 拍出暗淡图片之因。 而且 LCD 耗电量也一直让&色友&们头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摄中还是习惯于使用 光学取景器,就考虑到光学取景器的视野率只有 80%-90%,而在拍摄近特写还要记得它 可是旁轴的呀!当然,想拍出壮观的画面还得闭上一只眼睛,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个 &镜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书里或挂在墙上的画……??总之,相机是拍摄的结束,之前的过程才是关键。 4、不要迷信 DC 的自动模式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 DC 有一个白平衡。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 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生产偏色。DC 一般都提供有 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 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 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 LCD 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当我们刚拍摄到某一实物,该实物一般 偏重某一颜色,假如蓝色,这时 DC 的白平衡会自动偏向于蓝色,再拍摄其它实物时自然也 是会偏色的了。这点虽然在 LCD 中会体现出来,但初学者一般都没发觉。同时,有些模式 也不尽完善,如:SONY 的 DC 在室内模式下都有&蓝色综合症&现状,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 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而且,还要密切留意 LCD 的色彩变化,一发现该白色的不是白色, 就得重新对白色的实物取光修正白平衡。 另外, 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 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 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 一般会自动提升 ISO 值,如:SONY DSC-F505V 在室内一般达 282 左右,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 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这和传统感光材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 表现更为明显。因为传统摄影中,我们通过选择不同的感光度胶卷或者通过&提速增感&来改 变拍摄时的感光度,但是数码相机就不能这样做,它只能通过提高 CCD 的灵敏度以及电路 的增益来提高 CCD 的反应速度,即牺牲滤波性能和分辨率指标为代价,这样做就会产生一 个信号噪声的问题, 并最终在画面上留下痕迹, 这一点和传统的高感度胶卷的粗颗粒十分类 似。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的等效感光度,或 直接固定在最小值。再次,DC 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数码相机的广角一般较大,达 F2.0 左右。在自动模式 下, 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 防止震动。 但摄影常识告诉我们, 照相机镜头的收缩一般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拍摄的照片效果最好。尤其是在微距模式 下,如:SONY DSC-S75 在拍一些手机按键时,只有中间部份清晰细腻,周边的都带轻微的模糊。 因此,我们最好使用光圈先决或全手动模式,使用较小的光圈以扩大景深。如果相机没有光 圈优先功能,可以试着尽量提高环境亮度,让相机自动选择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闪光灯,图 像质量也能有所改善。5、正确用光、与光线对话 光是摄影的灵魂。因此我们要留心光线的变化,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 用心与光线对话。 如: 落日把晚霞染成红色, 象征着浪漫; 阴暗的天空呈现出灰色的冷色调, 象征着忧郁;树荫中撤下一束阳光,透射出欢乐、愉悦的情绪……。分辨光的强度 硬调光通常是由单一光源发出的,比如:太阳、聚光灯、闪光灯或单只灯泡。在 这种照明下,被摄体反差较大,细节和质地被突出。你可以运用这种光线获得纪实效果。 与此相反,漫射光线产生的光质较软。室内间接的照明,户外的树阴和阴天时都属于 这种情况。在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肖像和静谧的户外风景都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讲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摄体的质感会相应地被强化或削弱,被摄体的形状就会被突 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调是愉快的还是忧郁的,也会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相机 上方或后方(通常称之为正面光)投射过来的光线会降低被摄体的层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 利于营造高光和阴影。较好的选择是让光源偏于一侧,同被摄体成大约 45°角的侧光,就 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细节。当光线从被摄体身后射来,正对着相机时就会产生逆光。拍摄对象在逆光中显得富于 戏剧性。在拍摄肖像时,逆光在人物的头发边际产生漂亮的轮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产生 剪影的效果。数码相机摄影技巧 在传统摄影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也不容易掌握的色温问题,在数码相机中已不复 存在,因为数码相机可以通过白平衡来调整解决,而无需考虑光源色温与底片的关系了。这 又是数码相机的一大优点。而数码相机比起传统感光材料,尤其是新的染料型感光材料,数 码相机在曝光宽容度指标上并无优势, 所以拍摄时的准确曝光仍是数码相机获得良好影像质 量的基本原则。 在实际使用中, 我们发现数码相机对光线的要求更高, 在室内拍摄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在室内拍摄时若不可外另照明时,就应尽量使用闪光灯。6、 几个误区 习惯使用 UV 滤镜 对于传统的摄影师, 镜是必备之一。 UV 但由于 DC 光灵敏度区间向长光波端偏移, 就是说对红光及红外光敏感而对蓝紫光(尤其是紫外光)并不敏感。所以在数码相机上加用 UV 镜将得不到所期望的有利效果,而光学性能不好的 UV 镜还会对成像产生负面影响。所 以就,UV 就不必了。三脚架已是昨日黄花 别以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或那些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三脚架对于数码相机没有武 之地。因为要拍摄清晰的图像,拍照时必须绝对握稳照相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 糊不清的图像,而且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通过后期制作来消除这种影响。当然,用普通胶卷相机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数码相机的光灵敏度低,并需 要一系列的电路处理、存在快门延时的毛病,如:S75 的快门延时近 0.1S,比用快速胶卷 的胶卷相机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在光线较弱时,更是如此。为了稳住相机,拍摄时应尽量 夹紧胳膊肘,并应放置到人的最稳定部位--额头上,并轻轻地按下快门。但最好的办法是将 相机装在一个三脚架上,或者将它放在一张桌子、柜台或其它不会移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 拍摄特写或微距摄影时,使用三脚架会得到更好的拍摄效果。漠视后期处理 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只有极少数看上去是完美的,事实上,用普通的胶 卷相机拍摄也是如此。 当然,数字图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进行后期加工,但有人会认为这已失去&保真&的真 实含义了。其实它仍是在摄影创作的基础上,经创意构思,运用各种数码技术手段,将摄影 素材优化或组合,从而化平淡为神奇的重新创作的艺术作品。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诸如:PHOTOSHOP 等等,你就可以让那些并不出 众的照片变得颇具水准。你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图像加亮、校正色彩均衡,剪裁掉分散注意力 的背景,覆盖住一些小的缺陷(比如反射光造成的热点),甚至将几张照片或图像进行合成 (见图)。能够进行照片编辑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主要优点之一。7、知识在运用中体现价值--运用在于实践 不一定是&工多艺熟&,但要想&艺熟&就必需要&工多&,数字摄影也不例外。所以, 尽可能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多拍一些照片。 拍摄时, 注意记录拍摄时所用的相机设置和光线 条件,然后研究结果,看看哪种条件下哪种设置最佳。专业摄影师在拍照时对同一图像总要 拍摄好几次,每次改变一下拍摄角度或曝光时间等设置,我们也应该这么做。大多数的数码 相机都有 LCD 显示屏,你可以利用它轻松地观察并删除你不喜欢的图像,所以不必担心会 因&滥拍&而造成存储量不足,尽管放心地去拍摄多种曝光的图像吧,这样,最终至少会有一 张好照片。微距摄影入门指南 以前胶片相机拍摄微距,要么使用微距镜头,要么使用大长焦镜头,两者价格都不菲,而对 数码相机来说,即使是很多民用级的低端数码相机,都配置了微距、甚至超微距功能,虽然 与专业的微距拍摄无法相比,但会让你一试微距世界的美丽。如果你还没尝试过拍微距,请 跟我来。 微距世界很美丽,因为微距可以放大微观世界,获取的是我们日常视觉看不 微距题材很广泛,盆养的花、厨房菜板上被切开的 拍摄时的注意事到的东西,所以更有视觉冲击力。菜、家中的小饰品、屋檐落下的水滴、楼下草地里的昆虫世界…… 项:如果是拍摄花草类的静物,那么可以很用心地考虑用光与造型。大光圈可以助你获 得极好的浅景深,并且有大的透光度,片子不容易虚掉,同时可以获得艺术美感的效果。但 因为是微观世界,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焦镜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