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10 我想创业养殖,找北京有钱人怎么找小三投资一年20%内可以合作需要100万有没有老板投资的?

余额宝的规模越来越大,意味着活期存款乃至定期存款加速向货币基金转移,银行揽储越来越困难,导致银行贷款额度逐渐减少,利率逐渐升高,贷款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br&&br&这个问题其实之前我早已答过,还得了一千六百多赞,说明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可以参考一下。那个回答很短,赶时间的看那个就可以了。&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5959&/span&&span class=&invisible&&6175/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但是,那个回答的评论区里,居然有不少人说看不懂!而我自己觉得已经讲得很通俗易懂了。好吧,那我试着说得再浅显一些。&br&&br&这就不得不写得很长很长了。因为金融专业既然是大学里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那它还是有些门槛的,不是金融经济相关专业出身,又没有专门去学习相关知识,的确不容易搞懂。&br&&br&我尽量不用术语,不跳步骤,这样一来,答案就没办法简洁了。但是,如果大家看完了,就能顺便补上一些经济金融基础课,所以坚持看完还是有意义的。&br&&br&言归正传,开始回答问题。&br&&br&近两年是我国历史上利率最低的时期,没有之一!请看下图。利率是一个体系,市场上有很多很多利率。美国的利率是市场化的,以一年期国债利率为基准。&br&&br&我国的利率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基准利率是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出来的,以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为代表,基准利率里又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为核心。&br&&br&&img data-rawheight=&830& src=&/v2-f5e1dd6da_b.jpg& data-rawwidth=&8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5& data-original=&/v2-f5e1dd6da_r.jpg&&&br&&br&为什么近几年利率如此之低呢?那要从2008年金融危机说起。大家从图表里也可以看出,2007年末,是近十年来利率的最高点,是央行加息降息的分水岭。&br&&br&金融危机以前,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企业要扩大生产、老百姓要买房买车,钱不够了就向银行去借。股市和债市也能融资,这叫直接融资。但只有小部分大企业才可以,所以主要还是看银行,这叫间接融资。&br&&br&银行的自有资金很少,绝大部分资金是从老百姓那里借来的,也就是大家说的存款。银行一手从老百姓和企业吸储,一手向企业和老百姓放贷。其实就是资金的中介,所以才叫“间接融资”。贷款多了,存款就不够用了。&br&&br&这时候怎么办呢?当然是开源节流啊。开源就是增加存款,怎么增加呢?大家都见过,银行以前经常送点米面油、送点小礼品什么的,这样做有点用处,但用处不大,主要还是靠提高存款利率,利率高了,老百姓自然愿意多存款。&br&&br&节流就是减少贷款。可贷款少了利润也少了。所以银行就提高贷款利率,这样即使贷款少了,利润也不会少很多,甚至还能增加。因为经济在增长,即使贷款利率提高了,企业还是有的赚,利率高一点无所谓。&br&&br&所以,我们看到08年之前,存贷款利率一直在上升。但是,08年后金融危机来了,事情就不一样了。这是为什么呢?&br&&br&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经济学认为,GDP是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三个部分组成的。&br&&br&但是,我国这么快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出口和投资带动起来的,而不是像欧美发达国家一样,靠消费带动起来。&br&&br&&img data-rawheight=&324& src=&/v2-1ba2de9ad0812_b.jpg& data-rawwidth=&5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2& data-original=&/v2-1ba2de9ad0812_r.jpg&&&br&&br&金融危机一来,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老百姓收入减少了,自然就会减少消费。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对应着我国的净出口。&br&&br&所以,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净出口快速下跌,严重影响了GDP增速。国家的应对措施有两种,一种是扩大消费,一种是扩大投资。我国主要采取了后一种措施。&br&&br&要扩大消费和投资,降低利率是一种办法。&br&&br&降低了存款利率,一些老百姓和企业就会觉得把钱存在银行里不划算,不如自己花掉。&br&&br&降低了借款利率,一些老百姓和企业就会觉得从银行借钱更便宜了,老百姓才会借钱买买买,企业才会借钱买原材料和设备。&br&&br&于是我们看到08年后,利率在下降。“四万亿”出台后,投资猛增,占比几乎翻倍。而这么多投资,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支撑起来的,到期是要还本付息的。&br&&br&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投资变成了形象工程、变成了各地的鬼城、变成了过剩产能,不能产生效益和利润。也就是说,这些贷款到期以后不仅还不起利息,连本金也还不起,把真金白银打了水漂。&br&&br&那么该怎么处理呢?如果是民营企业,那就到期不再续贷,要想续贷就得增加抵押或找其他企业担保。&br&&br&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地方,尤其是浙江等民营企业发达的地方,一个企业破产,拖倒了担保链上的几十家健康企业。银行的坏账越来越多。&br&&br&如果是国企,那地方会想方设法要求银行继续提供贷款。因为一旦企业还不起贷款破产倒闭,那么麻烦就大了。&br&&br&首先,国企倒闭,GDP就少了,而GDP是官员考核的最关键因素。&br&&br&其次,国企倒闭,税收就少了,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官员考核的重要因素。&br&&br&再次,国企倒闭,失业工人很可能会闹事,YX、SW乃至进京SF,导致官员在考核时被一票否决。&br&&br&所以,地方GY会竭尽所能,请求、诱导、要求、迫使银行继续贷款给国企。&br&&br&如果是地方ZF,那银行就更不敢得罪了。几年前地方ZF自己、或者其下属的各种城投企业从银行贷了很多款,利率也不低,因为最低也不能低过贷款基准利率。&br&&br&但是,几年后贷款到期时地方ZF还不起贷款了,中央ZF没办法,要求银行把贷款置换为地方债。也就是说,银行以高利率放出的贷款变成了利率不到3%的债券,其中的差额都是损失。&br&&br&于是,这几年我们看到,银行的利润增速从百分之几十到现在的接近零点,坏账越来越多。&br&&br&但是,借新还旧不能解决问题,其实是把雪球滚得越来越大,让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这些钱究竟最后怎么还呢?中央ZF的办法是用放水来稀释债务。&br&&br&老百姓以为放水就是印钞票,其实不是。因为在货币供应里,印钞票只占极小部分。现钞在金融学的叫M0,只是冰山一角,而这座大冰山,专业的说法叫M2。&br&&br&下面是中国的M2与几个发达国家的对比。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M2在08年之前就很多,08年之后更是飞速增长。&br&&br&&img data-rawheight=&292& src=&/v2-f09e76ac40_b.jpg& data-rawwidth=&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f09e76ac40_r.jpg&&&br&&img data-rawheight=&316& src=&/v2-c925a3ed18ce_b.jpg& data-rawwidth=&5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6& data-original=&/v2-c925a3ed18ce_r.jpg&&&br&&br&说白了,货币与经济是水和面的关系,经济发展了就得多发货币,好比面多了就得加水。如果经济没怎么发展,却大规模放水,那么面就稀了。&br&&br&面稀了,对内就是通货膨胀,老百姓存进银行一碗面,拿回来时只剩半碗面半碗汤了。这就相当于,企业和政府欠的债,有一大块不用还了,这块损失,让存款的老百姓承担了。&br&&br&面稀了,对外就是货币贬值。之前,中国为了促进出口,认为压低人民币汇率。所以美国经常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不正当竞争。&br&&br&经过几年的暗中贬值,不但之前人为压低的那部分没有了,还让人民币汇率高估了。再加上美国央行不再大规模放水,反而打算开始从市场上抽水,使得美元汇率升高。&br&&br&这一里一外,让大家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越来越没有信心,认为人民币汇率早晚会下跌很多,所以越来越多地把人民币换成外汇,使得外汇储备越来越少。&br&&br&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中达到最高点3.99万亿美元,一年半后就跌到接近3万亿。要知道,中国一年的顺差就有三千几百亿美元呢。&br&&br&这三年来,不仅存量少了1万亿美元,三年的进出口顺差也有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实际上,三年来外汇储备就少了四成。这还是最近两年来,ZF想方设法、围追堵截才达到的,不然外汇流失会更多。&br&&br&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让央行不能继续大规模放水了,否则外汇储备就撑不住了。于是,我们看到,最近几个月的M2增速越来越低,从08年的27%,到现在的个位数。&br&&br&M2少了,就意味着银行不能像以前一样,从央行那里借到便宜的钱了。从老百姓那里吸储也不容易,因为利率那么低,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不愿意挨宰,更愿意把钱拿出来买房子来抵消通货膨胀。&br&&br&于是银行只能跟同业去借钱,同业市场的利率不受央行控制,很快就升高了。在同业市场,银行们主要是借款的一方,那贷款的一方是谁呢?正是货币基金,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各种“宝宝”们。&br&&br&货币基金给银行的贷款利率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多,自然能支付起越来越高的利息给老百姓,所以大家都越来越愿意把钱放在余额宝里,使得余额宝的规模越来越大。&br&&br&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央行不去管制同业利率,而去管制基准利率。那为什么央行不去管制同业利率呢?如果把同业利率降低到基准利率的水平,那货币基金就没有什么收益,自然不能吸引老百姓的存款了。&br&&br&这是因为同业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调剂余缺的地方,如果把同业利率强行降低,那么资金富裕的金融机构就不愿意把钱借给资金紧张的金融机构了。&br&&br&老百姓自己资金周转不过来时得去借钱,金融机构也一样啊,万一真的周转不过来那是会引发违约、挤兑乃至倒闭的,所以央行不敢这么做。&br&&br&那央行能不能把基准利率提高到同业利率的水平呢,那这样货币基金对银行存款就没什么优势了。&br&&br&这样也不行。因为那么已经借了很多钱的企业和政府ZF会受不了。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不仅还不起本金,连利息也快还不起了。&br&&br&不仅是企业,近几年全民炒房,很多个人身上也背着贷款,一旦利率快速上升,那么很可能还不上月供。&br&&br&有些人可能说,我就一套房子,利息翻一倍也还的上。但是,架不住有很多人手里有多套房子啊,一旦利率快速上升,他们很难还得起,必然要卖房还贷。&br&&br&这样的人不需要很多,一个小区里有几个快速卖房的业主,那么整个小区的价格都会被这几套房的交易价格拉下来。房价下跌后,总有人会恐慌性卖房,把房价拉得更低。&br&&br&即使没有恐慌性卖房,房价下跌一定程度后,银行也会要求贷款客户尽快增加抵押和担保,拿不出足够的抵押和担保就得卖房。所以最近各大城市都开始“限售”,就是害怕出现连锁反应和踩踏事件。&br&&br&所以个人、企业、ZF,都害怕利率升高。之前还能借新还旧、勉强维持,一旦提高基准利率,那利息都还不起了,很快就会违约。银行的坏账一下子就会爆发。&br&&br&金融是经济的中枢,银行是金融的中枢,一旦银行坏账大规模爆发,那么整个经济都要出大乱子,难以收拾。&br&&br&但是,不加息提高利率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外汇储备是命根子,必须得保住。极端情况下,如果外汇储备低到了一定水平,宁可加息刺破泡沫也要保住外汇储备。为什么说外汇储备如此重要,一定要保住呢?&br&&br&因为我国是大国中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高达60%,世所罕见,庞大的进口规模需要足够的外汇储备。没有外汇储备就不能进口。&br&&br&老百姓没有日本纸尿裤、法国化妆品、不去美国旅游、不去澳洲留学,依然能好好过日子,但粮食、石油、芯片这三大类是一定要有的。&br&&br&2014年中国的粮食自给率是87%,农产品自给率是70%,乍看不低,但这是用极高的粮食收购价格给农民补贴得到的。2014年我国四种谷物价格平均高于国际市场一半。也就是说,我国是靠花大价钱来保证粮食供应的。&br&&br&有人说,就算是花了大价钱,但我国的粮食还是能基本维持自给的。但是,不要忘了吃肉。公认的肉粮比是六比一以上,也就是说,肉价得高过粮价六倍以上才行。我国的粮食产量只能保证老百姓吃粮,近几年来,肉类进口规模越来越大。&br&&br&&br&根据JCI统计数据显示,受肉类总产量下降影响,2016年我国肉品实际进口总量首次超过450万吨,同比增幅超过68.7%,而2010年到2016年肉品进口总量年平均增速为19.7%。除去进口肉品外,活猪/禽类冻品/冷冻猪、牛肉等走私产品,“明目张胆”的越过海关、边检等进入中国市场。按照业内的保守估计,走私肉品的数量保守估计应是正规进口数量的2~3倍,而实际走私肉品数量可能更多。&br&&br&&br&中国两大油田2016年大量减产,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升至34.9%。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没了石油后果不堪设想。况且中国的农业已经是石油农业,没了石油,化肥农药也产不出来。&br&&br&我国的机电行业出口是最大一块,但是其中离不开芯片进口,而我国的芯片进口率已经超过90%。其他的问题,忍忍就过去了,外汇储备如果耗竭,危及粮食、石油、芯片进口,那中国经济真要崩溃了。&br&&br&所以中国要保外汇储备,不得不停止大规模放水,怕利率升高刺破经济泡沫,又不敢快速加息,让基准利率跟上同业利率这个中国最真实的利率。&br&&br&这其中的不对称,让银行最难受。银行也不愿意做亏本生意啊。存款基准利率太低,储蓄上不来,银行就加大理财产品的发售力度。因为理财产品的利率不受央行管控。&br&&br&&br&但是,近几年来,银监会对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投向有了越来越越严格的规定,特别是今年以来。&br&&br&&br&存款不够,贷款就不好做,银行只能收紧贷款额度,提高贷款利率。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利率早就提高了,只是老百姓不知道而已,因为这个利率不是统一的,而是每家企业都不一样。&br&&br&最近几个月,老百姓发现个人住房贷款很难办,利率也提高了,这才意识到贷款利率真的提高了。&br&&br&银行对企业对个人的贷款都难做,但是又要考核利润。只能从其他地方想办法。于是就借助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等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通道,把资金包装成千奇百怪的产品发售出去。&br&&br&这样做有很多好处。&br&&br&首先,银行贷款受到的监管是最严格的,把贷款包装成其他产品,就能够逃避银监会的严格管制,把款放给不能放贷的企业。&br&&br&其次,银行发放贷款是要消耗资本金的,资本金不够了,存款再多也不能拿出去放贷。包装以后,就能“出表”,不受严格监管了。&br&&br&再次,银行发放贷款是有风险的,企业还不上贷款银行也难受。银行借助其他金融机构做通道,一方面给了通道机构服务费,另一方面也让这些通道机构承担了相应的风险。一旦出事,倒霉的是通道机构,银行不受影响。&br&&br&于是,各家银行都开始拼命做“包装”业务,银行包装一次不够,通道机构就继续包装。本来只有银行到企业一个环节,现在却层层嵌套,七八个环节也不稀奇。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资金空转”。&br&&br&即使这样,银行还是不能弥补利率不对称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怎么办呢?大家都找银行借钱放杠杆,银行自己也可以啊!&br&&br&本来一项业务只有1%的利润,不值得做,但是,加上十倍的杠杆,就有10%的利润了,如果还不够,那就再加杠杆,这样别说是1%利润率的业务了,0.1%的业务也能做。&br&&br&这样一来,一边是环节越来越多,一边是杠杆越来越大,积累的风险就越来越不可控。一旦有一个点出了问题,很快就会层层传染,层层放大,最终殃及整个金融体系。&br&&br&所以今年四月份以来,银监会开始了史上最严格的监管,因为,金融体系里的黑洞越来越大,再不管的话,以后就无法收拾了。&br&&br&不过,这样做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银行是要盈利的,不给银行开正门,银行就得走后门。加强监管只是扬汤止沸,不是釜底抽薪。根子还是在基准利率上。&br&&br&美国已经开始加息缩表,并将继续加息缩表。中国要想维持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就得跟上美国的步伐,不仅提高银行间市场的利率,还要提高基准利率。&br&&br&如果美国走得慢,中国就能慢慢加息,老百姓、企业、ZF就还有慢慢适应的余地。如果美国走得快,中国就麻烦了。一旦出麻烦,谁也不想背黑锅。&br&&br&ZXC先生明年就要退休了,这半年他肯定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何况还有秋天的那场重大会议,更不能出乱子,所以只能慢慢来。&br&&br&但是,现在越慢以后问题越难解决。现在我们只能,一方面加强外汇管制,阻止资本外逃,另一方面,祈祷美国人慢点走,给中国留出充裕的时间来。
余额宝的规模越来越大,意味着活期存款乃至定期存款加速向货币基金转移,银行揽储越来越困难,导致银行贷款额度逐渐减少,利率逐渐升高,贷款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个问题其实之前我早已答过,还得了一千六百多赞,说明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可以参考一下…
&p&不知道在知乎上应该将我的帖子发链接还是转贴。转贴过来吧。&br&作为一个入市20年,投资类书籍阅读超过1000本,略微感悟到股市皮毛的人,感觉题主的问题非常好。引起了我的兴趣,准备好好总结下我的投资经验,认真作答,希望能于大家有所帮助。今天暂列个提纲,不断补充。&/p&&p&1.为什么学炒股,题主或者大家学习炒股的决心有多大,值得吗?&/p&&p&中午收盘了,先回答一些。&/p&&p&有些朋友很困惑,中国股市这么差,身边的没几个赚钱的,我到底要不要进入股市,要不要学习股市。知乎有的回答也很极端:永远不要进入股市。在股市里有多少人倾家荡产,痛不欲生之后销掉股票账户,发誓永不炒股。&/p&&p&先说我的结论:对于退休之后的老年人,如果退休金是你的唯一来源,那么退出股市包括基金。对于年轻人,一定要进入股市,充分的学习股市的投资经验。&/p&&p&为什么年轻人一定要进入股市?&/p&&p&我想说的是,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你坚持不进入股市,甚至发毒誓言永不进入,但是你做不到!&br&相信我,你做不到!&/p&&p&市场不会永远低迷,你还年轻,中国股市年轻,股市的循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未来几年,再次出现06年·07年那种特大牛市,市场人声鼎沸,你周围的同事、朋友、扫地阿姨大赚特赚的时候,你一定忍不住还会杀进去。你忍了那么久,再次杀进去的时候,往往又是一个高点。可能开始投入少,稍赚了几万块,最终全情投入,还会以亏损几十万元收场。重复N年前的循环。&/p&&p&为什么依然如此悲惨,为什么逃不脱宿命?无他,你没有在行情低迷时训练你的投资能力,你没有在平时流汗,战场上只能流血。你没在平时花时间学习,只能在股市花更多的金钱来学习。&/p&&p&年轻人不要满足于余额宝百分之6的收益率。你现在还年轻,有时间,有金钱,有未来,你的人生是上升趋势。在你月收入3千元时学习投资股市,你每年的亏损可能只是几万元。等到你月薪3万元,身价百万,在工作中呼风唤雨志得意满时你才投入股市,那是往往你投入的是百万元,损失至少数十万,不断亏损不断投入。&/p&&p&另外一点,当70后,80后能够靠着买了几套房子轻松致富时,我们的85后,90后想靠房产投资轻松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已经没有机会了。那么就靠着那点死工资吗?你要在45岁以后依然看着老板脸色,战战兢兢,不敢辞职吗?如果你从25岁开始学习投资,当你的职场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往往是你的投资水平大成的时候。此时用你股市投资投资理财代替你的工作成为你的主要收入来源。&/p&&p&&br&&/p&&p&&b&结论是我们一定要投资股市,炒股要趁早,学习炒股经验要趁早!&/b&&/p&&p&好了,希望们是达成了初步的共识,我们要投资股市。我们有决心,愿意花时间精力金钱,用数年时间来系统的学习投资股市。在接下来的段落里,我将陆续回答后续问题。&/p&&p&&b&2.炒股要系统的学习哪些知识?&/b&&/p&&p&下午收盘了,明天新股开始发行,市场以20点点大跌来迎接。&/p&&p&高考的时候我们要考7门课程(当年),大学里时我们有两年的基础课和两年专业课。那么炒股我们需要系统的学习什么呢?以下概述所必备的知识系统,没有过多的展开。&/p&&ol&&li&开户、基础知识&br&你要在自己所在地城市找一家靠谱的证券公司开个账户。开户时会给你同时开上海股市账户和深圳股市账户。目前两市大约有2600只股票,分为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其中创业板的股票以300开头,一般在开户6个月以后才可以开创业板账户。&br&&b&交易手续费:&/b&官方规定证券公司买进卖出各收取千分之2.2,一般情况下可以谈到千分之一,如果资金量大,能谈到的极限是万分之三。如果交易频繁的话,手续费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尽可能低点。另外还有国家收取的印花税,单项收取千分之一。&br&总计算下来,买进卖出一次,你的最低费用是千分之1.6,以10万元计算,买进卖出一次的费用是160元。如果你每月全仓操作10次,那么每年的手续费是2万元。说这些是让新进入者对费用有一定的概念。&br&&b&炒股软件&/b&:证券公司都有免费的软件提供,主要有通达信、同花顺和大智慧三种,证券公司有可能官方定制,叫自己的名字。建议看行情用通达信(界面好,公式用起来更方便),同花顺用于交易(主要是有个小财神软件,自动记录你的盈亏曲线,帮助非常大)&/li&&li&K线&br&是一切技术分析的基础。是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K线由日本人发明,又叫日本蜡烛图。K线包括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代表了一天地战斗。K线由其形态和所处的位置决定其重要性。重要的K线形态有长阳(阴)、长上影长下影线、十字星,一定要对这个十字星多重视。K线形态一本书都说不完。推荐经典著作:史蒂夫尼森的‘日本蜡烛图’&br&&/li&&li&成交量&br&初学者对成交量的重视不够。成交量要与K线相结合。我看过一本英文版非常好的书,国内好像还真没有特别好的关于成交量方面的专注。&/li&&li&均线&br&如果你不想做短线今天买明天卖点话,均线是一个很不错的趋势跟踪工具。关于均线的用法传统的有葛兰碧均线八法。新的应用有口袋支点、均线背驰方法等。20日均线是所有均线里最重要的一条。200日均线是国外非常推崇的国内不够重视的,对判断指数和个股的牛熊分界非常有用。50日均线是欧奈尔非常重视的均线,欧奈尔(是何许人也之后会介绍)的canslim投资体系中,突破后首次回调到50日均线是个比较好的加仓点。&/li&&li&资金管理&br&这是新手,包括有几年经验的老手,也包括当年的我不重视的环节。现在已知,资金管理是你学习炒股,在你成功之前不想破产的排在第一位的要素。&br&止损只是资金管理的环节之一。还包括,试仓、盈利加仓、亏损永不加仓、金字塔买入、设定最大亏损额度等一系列技巧和知识。&br&行情来临后,多少人的操作是满仓一次性买入一只股票,甚至融资。但你真的计算了你的风险额度了吗?我们建议你买入的每只股票风险额度不超过总仓位的2%,止损越近,可以买入的越多。这样可以避免追高操作。&/li&&li&技术指标&br&常用的有RSI、KDJ、布林线等很多。当年研究过,现在只用两个指标:MACD和欧奈尔RS相对强度指标。MACD应用最多的是其背驰的概念,即股价调整后再次创新高,MACD值没有创新高。背驰这个概念更多为人所知是归功于缠中说禅,一个伟大的英年早逝的千古奇才。我在之后的图书推荐中将再次提到。&/li&&li&道氏理论&br&什么是趋势,什么是反转。什么是一蹶不振,什么是物极必反。这两条是我在期货公司学习时掌握的,受益匪浅。&br&下图是上证指数最著名的一蹶不振图谱。从历史最高点6124下跌到4800点,然后反弹到5500点无力创出新高,然后跌破4800点,著名的历史大牛市结束。此时如果知道一蹶不振这个趋势改变的图谱,卖出并空仓等待,一点都不晚。最终跌倒1624点才开始大反弹。&br&&/li&&/ol&&img src=&/976d45d7bcc61be927aad2_b.jpg& data-rawwidth=&1031& data-rawheight=&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1& data-original=&/976d45d7bcc61be927aad2_r.jpg&&&p&&br&&/p&&ol&&li&基本面分析&br&在我的体系中,基本面和技术面大约46开。当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矛盾时,采用技术分析。基本面指标中我需要关注的有欧奈尔canslim原则中的CA,即当年/当季度的业绩增长比同期是否有大幅增长。我们只关注业绩已经或将要大幅增长的股票。去年的创业板翻番不止,银行、地产、有色等徘徊不前,为何,从canslim的基本面分析中就可以找到答案。&/li&&li&情绪控制&br&这是最难的一点!!!!!&br&有多少次你告诉自己要止损却没有止损,眼睁睁看着股票从10%的小亏损变成亏损50%的灾难?&br&有多少次你告诉自己,按照现在的分析,大盘是下降通道,应该空仓,却做不到,只空仓了一天又满仓买入,再次被套?&br&有多少次你亏损了之后,没有按照规则止损,反而加仓赌一下,想要不亏就走?&br&知难行易! 不是说我们知道该怎么做就一定能做到。孔子说不二过。股市中,如果你同样的错误犯在十次以内,你就是胜利者了。&/li&&li&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br&在股市呆久了,你就知道,股市每天要面临无数决策。如果你根据自己的心情和感觉进行操作的话,无法做到持续盈利。炒股的目标不是一次大赚,而是持续盈利。要持续盈利必须要有自己的交易系统。基本的交易系统要明确描述:选股原则、何时买入、何时止损、何时止盈。每一条都要明确的写下来,没有模糊地带。不断的学习、修正和改进你的交易系统。&br&股市有两条常说的话:低买高卖,顺势交易,实际上这两条完全是矛盾的。&br&建立交易系统以这句华尔街规则为基础: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一个最终成功的交易系统必定是符合这句话的。&br&欧奈尔的Canslim是我见过和实践过的最适合国内散户的交易系统之一。当然如果真正变成你自己的系统,还是要有很多地方要细化和个性化。一个好的交易系统要适合你的性格&/li&&li&其他&br&波浪理论:了解一下就行,&br&斐波那契:了解一下黄金分割的0.382或0.618回调就行&br&江恩理论:不看也罢&br&巴菲特的理论我们学不了,不要将巴菲特理论等同于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所谓价值投资。巴菲特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可以看一看,《滚雪球》是他的传记,对于投资没有什么用处。&br&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的《证券投资》《聪明的投资者》没有什么帮助,不用费时看。&br&&/li&&/ol&&p&&b&3.去哪里学习,怎样学习?&/b&&/p&&p&笔者参加过一次期货培训,其他时间主要靠自己读书、思考、模拟训练、实盘操作吸取的经验。&/p&&ol&&li&读书自学:&br&笔者买的投资类书籍近千本,一个原则是基本不买国内作者的书。国内的书大概不超过10本。有些国外的书没有翻译过来,可以在美国亚马逊购买Kindle电子书,直接看原版,单词都不难的。&br&读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看不同书,有时候会触类旁通,知道有些作者是一个体系的。就像梁羽生的小说,有些属于冰川系列,人物武功之间颇有联系。馒头不是吃到第个饱了,就不用吃前五个。这里推荐十本必读经典吧,相信会对朋友们有帮助&br&&br&1.威廉欧奈尔的《笑傲股市》经典中的经典。这些年来我就以他的canslim原则和杯柄图形为基础形成了操盘体系,带来稳定盈利。并成立了欧奈尔投资工作室网站和QQ群。&br&国人多知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却对欧奈尔了解较少。&br&&/li&&/ol&&img src=&/5e4c9dce1a200ec3aacce28b_b.jpg& data-rawwidth=&153&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3&&&p&&br&2.维克多的《专业投机原理》,N年前读,索然无味,现在读之,欢喜无限。有一定投资经验的人能够读懂。&br&&/p&&img src=&/8e840f33f7f6db70d03a3fceab03ab65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p&&br&3.达瓦斯《我在股市赚了200万美元》,箱型原理和系统操作的投资思想对于建立个人投资体系很有帮助。与欧奈尔的体系一脉相承。达瓦斯本是一名著名舞蹈演员,50年代在世界巡回演出,没有时间实时查看股票行情。他通知经纪人,突破箱顶自动买入股票,跌破止损自动卖出股,没有到达止损就任凭股票在箱体中震荡而不去操作。他这种自动交易的方法很好,但是国内通达信、同花顺等都不提供这种功能。&/p&&img src=&/277e6b847d5a2edbaf4e5cc_b.jpg& data-rawwidth=&203&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3&&&p&&br&4.利佛摩尔的《股票大作手操盘术》,全世界最富有盛名的投机大师,他的传记《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是西方每个投资者必备之物。我还是觉得他自己写的这本小薄册子更经典。里面提到了炒股就是三条:时机选择、资金管理、情绪控制。&br&&/p&&img src=&/fd4aeefadb_b.jpg& data-rawwidth=&201&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1&&&p&&br&5.比尔威廉斯的《证券交易新空间》,混沌理论,分型突破,对我的交易思路有较大的影响。&br&&/p&&img src=&/984d2f6f628affceb6010_b.jpg& data-rawwidth=&164&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4&&&p&&br&&/p&&ol&&li&6.缠中说禅《教你炒股票108讲》,缠师普度世人,留下天涯绝唱后,绝尘而去。缠论三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有的买点卖点尽在其中,所有的操盘体系均在其体系之内。欧奈尔的杯柄突破即其中枢后的第三买点。禅论系统的核心之一在于发现MACD的背驰,5分钟、30分钟的背驰就能够精确判断阶段性短期顶部和底部。即股价创新高,而MACD没有同时创新高。&br&&/li&&/ol&&img src=&/9dafb55eb9bfb455a98844_b.jpg& data-rawwidth=&345& data-rawheight=&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5&&&p&&br&7.《像欧奈尔的信徒一样交易》,由欧奈尔的员工撰写,在杯柄突破之前发明了口袋支点买入法,很不错。第二部在美国已经出版。另外对于缺口交易非常有研究。&br&&/p&&img src=&/6e67de4fe1c1ff226b8f89c754bd619a_b.jpg& data-rawwidth=&143&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3&&&p&&br&8.瓦莱士的《短线交易大师》。下围棋时光会布局,不会战斗不行。炒股时光会中线买入,不会短线买入不行。这本书里介绍了精确的高胜算的买点。&br&&/p&&img src=&/11e07d617d5c38b4be8c_b.jpg& data-rawwidth=&154&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4&&&p&&br&9.史蒂夫尼森《日本蜡烛图》,虽然是基础,但是经典,必备。&br&&/p&&img src=&/25b221c902410ada33be20c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10.温斯坦《股市牛熊的秘密》,告诉我们只买第二阶段的股票,少买第三阶段股票,禁止买第四阶段股票。也是有欧奈尔的思想在里面。&br&&/p&&img src=&/d9e5b5cc1ce67e1c0d2a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br&&/p&&ol&&li&模拟训练&br&&br&当兵打仗的时候,我们不可能不经过模拟训练就上战场。一个医生不可能不经过4年或5年的医学院学习就直接上手术台开刀。但是我们很多朋友昨天刚开个户,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买入股票。也许有新手的运气,暂时赚钱,但最终必亏无疑。&br&&br&用少量资金实盘买入是训练的一个方法,也可以用虚拟资金每天依照实盘情况虚拟买入。但这些获得足够的经验往往要数年时间,真正经历过牛熊交替才明白是怎么回事。&br&&br&这里介绍一款模拟训练软件《&b&笑傲股市训练大师&/b&》,可以用从2000年开始的沪深所有股票的真实数据,每天进行无数次模拟操盘。用真实的K线模拟交易。自动计算收益、胜率、标明买入卖出位置、可以进行仓位管理。它还可以进行多人联机比赛,同时操作一只股票,你说这只股票行情不好,亏损了10%,可能另外一位用他不同的交易体系,盈利50%。&br&&br&这是学习股票交易的利器。你有任何投资思路,交易系统都可以很快验证。避免了实盘交易中用真金白银去做实验。&br&&br&《笑傲股市训练大师》试用版在欧奈尔投资工作室网站有下载。试用版有三只股票,正式版有沪深股市全部的股票从2000年开始的数据和图形。&br&&/li&&/ol&&img src=&/ba3c5bedd4ec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ba3c5bedd4ec_r.jpg&&&p&&br&&/p&&p&&br&&/p&&ol&&li&实盘交易&br&&br&按照你的选股原则,建议关注不超过一屏幕的股票即不超过30只。朋友推荐也好,自己发掘也好,都可以加进到这个观察列表中。每天开盘前,选出几只今日要买入的股票,根据情况买入。如找出符合欧奈尔杯子和杯柄形态的股票,突破则买入,没有突破则不能买入。&br&买入前要根据K线图形,确定初始的止损位置,根据止损位置的远近和风险的承担能力(建议任何一只股票的风险不超过总金额的2%)决定买入的金额。&br&买入第二天或未来几天,当你的初始投资已经获利,止损上移到盈亏平衡点之后,可以加仓买入,或买入其他的股票。&/li&&li&投资日记&br&&/li&&/ol&&ul&&li&对自己所有操作过的股票,要进行屏幕截图,标明买入卖出位置。虽然经验的积累,不断的回顾,你将会发现你的成长。你将会发现当初怎么这么幼稚,能在这个位置买入,亏损了20%还不卖出。&br&&/li&&li&建议开博客或写日记,每次有感悟时及时记录下来。印象笔记是个很好的工具。&/li&&li&同花顺小财神软件,自动记录你的盈亏曲线、股票买卖情况。当你亏损的时候,不能像鸵鸟一样。亏损的时候往往是你最能成长的时候。&/li&&/ul&
不知道在知乎上应该将我的帖子发链接还是转贴。转贴过来吧。 作为一个入市20年,投资类书籍阅读超过1000本,略微感悟到股市皮毛的人,感觉题主的问题非常好。引起了我的兴趣,准备好好总结下我的投资经验,认真作答,希望能于大家有所帮助。今天暂列个提纲…
&p&不能这样下去了!收藏3倍于点赞,干货有时候不如锦鲤啊……&/p&&p&在正式回答问题前,先啰嗦一句:上午电话通知下午面试的,建议不去。多半不是靠谱岗位。正常情况下,HR会和你共同决定面试时间。&/p&&p&回正题,面试的准备在我看来,分三方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p&&ol&&li&了解自己;&/li&&li&了解应聘公司;&/li&&li&了解应聘岗位&/li&&/ol&&h2&&b&了解自己&/b&&/h2&&p&很多人认为,这一点多余。我还不了解我自己?&/p&&p&实际上,我们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尤其是简历里的自己。 &/p&&p&我遇到过简历写错的求职者,简历上写的内容都忘掉的小伙伴,还有明明自己经历过,却讲不清楚来龙去脉的小伙伴。&/p&&p&而且并不少见。&/p&&p&我的建议是:&/p&&ul&&li&重温一下简历内容,确保每段经历都能用简短的语言复述;&/li&&li&带过的团队,做过的项目,组织过的活动,以STAR的形式准备好;&/li&&li&每一段经历,都应该准备实例和数据证明,会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li&&li&准备几个感兴趣的问题,面试中如果没有获得解答,可以抛给面试官(准备什么类型的问题?我也写过&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当面试官问「你有什么要问我的吗」时,应该问什么? - 知乎)&/a&。&/li&&/ul&&p&(关于STAR: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面试的时候,如何自我介绍? &/a&”回答中分享过)&/p&&p&没完。&/p&&p&接着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面试官,你可能对哪一段经历最感兴趣,最想了解。&/p&&p&相应的,这一段经历就应该充分准备,必要时的时候,应该将相应的资料和数据随身带上,方便在面试时拿出来作为证明。&/p&&h2&&b&了解公司&/b&&/h2&&p&负责打电话通知面试的HR,我很少见过语速慢的——可以理解,人一天可能要打100个这样的电话。&/p&&p&对于求职者来说,尤其是海投简历的小伙伴,很容易心虚,不敢多提问,有时候连公司名称都没有听清——我当年就是如此。&/p&&p&在电话通知环节,我们必须开口问,有诸多信息要确认:&/p&&ol&&li&面试时间/地点&/li&&li&公司名称/岗位名称&/li&&li&联系人信息(一旦迟到,得提前打电话道歉)&/li&&li&面试官是谁(HR还是直线经理,或者都一次性面试掉)&/li&&li&需要准备什么材料(一般逃不掉学历证明,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li&&li&针对面试岗位,需要额外准备什么材料(如:做设计,是不是要带设计稿?)&/li&&/ol&&p&之后就是我们功课的第二部分:了解公司&/p&&p&这一块非常细节,不过还好,如今各位拥有太多互联网工具可以帮助查询了:&/p&&ul&&li&公司地点在哪里,交通是否方便,需提前多久出发;&/li&&li&公司类型如何?我应该如何着装?去咨询公司逃不掉正装,而去互联网公司这么穿,人家或许以为你是房产中介;&/li&&li&公司业务如何?上市了吗?财报如何?主要产品有哪些?&/li&&li&公司在中国有多少分支机构?最近有什么新动向?&/li&&li&公司所在行业有何新动向?发展趋势如何?&/li&&li&公司的竞争对手有哪些?公司在行业内排名如何?&/li&&/ul&&p&一方面,这些背景信息可以增进你对公司的了解,在你决定是否接offer时帮上忙。&/p&&p&另一方面,它们也可能让你体会到企业面临的困境/发展机会,让他们会来寻找你这样的人才。&/p&&h2&&b&了解岗位&/b&&/h2&&p&了解岗位了解JD,其实就是在了解企业的痛点。&/p&&p&企业的岗位需求(JD)通常包含了丰富的信息。&/p&&p&在我接到猎头电话时,我不会关注招聘广告或是猎头的口头描述,我首先要看JD。&/p&&p&如果没有JD,那么这个岗位或是刚开放出来的,企业不会写;或者是这家企业只是想了解一下市场行情,还没实质的招人计划。&/p&&p&JD分为两个部分:&/p&&p&岗位介绍(Description)和岗位要求(Requirement),&/p&&p&通常来说职场人会把注意力放在Requirement上,看经验看学历看英文要求是否匹配。&/p&&p&但实际上最重要的部分是岗位介绍,靠谱的岗位介绍应该包含主要的核心工作内容,作为候选人完全可以对照起来:&/p&&blockquote&哪些做过,做得好吗?是否有事实依据;
哪些没有做过,如果问起,怎么展现能够迅速上手的能力?&/blockquote&&p&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招这样的人,是不是这个公司有什么特别的需求/痛点,我是不是能够满足?如果没有合适的答案,就在面试中聆听,如果HR没讲,这个问题就可以留在最后提问HR。&/p&&p&了解岗位的第二种方法:&/p&&p&&b&开口问&/b&(不懂就问,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你又不是和公司谈恋爱)&/p&&p&首先问HR,&/p&&blockquote&到底这是个新设岗位,还是岗还在,人没了?&br&岗位汇报给谁?什么级别的领导?&/blockquote&&p&(问到后可以上LinkedIn搜一搜,到底未来的新领导是什么背景?喜欢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怎样的言论?三观正不正,没准还能问问离职的老兄,到底是啥原因让你受不了要撤)。&/p&&p&对于新设岗位,&/p&&blockquote&为什么要新设?&br&有哪些困难和挑战?&/blockquote&&p&这些都是最终需要候选人去解决的,如果候选人能从直线经理面试前,就准备好一个解决方案/工作计划,肯定会让面试官眼前一亮。&/p&&p&当然最好的了解岗位的方法还是内部有人。如果你有朋友已经在公司内,他可以帮你问到很多关于岗位的细节问题:&/p&&ul&&li&公司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岗位?&/li&&li&这个岗位的价值意义何在?需要人来解决什么问题?&/li&&li&这岗位招了多久,是不是急切需要人?&/li&&li&……&/li&&/ul&&p&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能帮助候选人迅速的了解企业的需求和痛点,增加侯选人面试成功几率,还能帮助侯选人在薪资谈判时占据有利地形。&/p&&p&如果不是业务岗位,只是支持岗位,怎么写解决方案/工作计划?可以写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嘛,我就说说当年我的案例(&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jM5MDQ1NjM2Mw%3D%3D%26tempkey%3DdRdsQ5jUjiMUT1Sq3vHY1lousu0tlSsGihIjJ5CbCMYj4AOwcImD9BcHMHTjT7OYICHmt0Ao4VR%252F2ns1voKyZHj098Y7RL5LMLXSWFu6n9C1NyyhodeBL5ZA9y3L1yX0xatrfThPfvuR5B14kb3fYA%253D%253D%26chksm%3D325d213d052aa82bcabda9dfd0e934aa38298babaa64b42ba9f3bc1%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知乎大V面试现形记)&i class=&icon-external&&&/i&&/a&:&/p&&blockquote&很多面试都没有回音,让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哪里出错了;在一位职场导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将“做好业务支持的岗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写成一篇文章——当年字写得不错,所以我特意手写,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之后一个月里4次面试3次拿到offer,赶在金融危机前夜找到了工作。&/blockquote&&p&总结一下:&/p&&p&很多小伙伴都知道面试重要,需要仔细准备。&/p&&p&但真的到面试邀约来到的时候,又会犯懒不肯去问,去查资料。&/p&&p&事后后悔,却太迟了。&/p&&p&送大家一句名言:Fail to prepare = prepared to fail&/p&&img src=&/v2-cb148d9adbbb5a28278c7_b.pn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cb148d9adbbb5a28278c7_r.png&&&p&相反,我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依然被面试官刷下来的时候,我不后悔,已尽了全力,只能说我确实不适合这家公司,或是缘分未到。&/p&&p&广告时间:最近参加了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fabeccacd1c8d6d& data-hash=&fabeccacd1c8d6d& data-hovercard=&p$b$fabeccacd1c8d6d&&@小红拖拉机&/a& 的&a href=&/lives/specials/558400& class=&internal&&面试加分指南的系列Live&/a&,感觉资深HR说得靠谱,越俎代庖,未经许可给他打个广告。目测他不会反对。&/p&&img src=&/v2-8d7bac3d8e9d0e882d5ff31_b.pn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v2-8d7bac3d8e9d0e882d5ff31_r.png&&&br&&p&欢迎关注我的专栏和同名微信公众号:&a href=&/ilovemyjob& class=&internal&&瞎说职场&/a&。&/p&&p&&b&其他面试相关回答&/b&:&/p&&p&&a href=&/p/& class=&internal&&如何回答不靠谱的面试问题 - 知乎专栏&/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面试的时候,如何自我介绍? - 知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面试官问现在工资是多少,该怎么回答? - 知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面试官问你的缺点是什么,应该如何回答? - 知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当面试官问「你有什么要问我的吗」时,应该问什么? - 知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跳槽面试时,是否应该如实澄清上一家的离职原因? - 知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应届生在面试中说的「虽然我没有经验,但是我非常愿意学习」这句话? - 知乎&/a&&/p&&p&&a href=&/p/& class=&internal&&面试的正确姿势:你最大的面试错误只有一个 - 知乎专栏&/a&&/p&
不能这样下去了!收藏3倍于点赞,干货有时候不如锦鲤啊……在正式回答问题前,先啰嗦一句:上午电话通知下午面试的,建议不去。多半不是靠谱岗位。正常情况下,HR会和你共同决定面试时间。回正题,面试的准备在我看来,分三方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
&p&选择什么样的理财工具,和一个人的现金流特点有直接关系。&/p&&p&
一般来说,上班族往往每个月发一次工资。针对这个特点,加上预期收益率要比余额宝高的约束条件,从大类上来看基金定期定投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p&&p&
基金定投是指开放式基金的定期定额申购,即:投资者委托基金销售机构(如中国银行),由受托机构中国银行在每月约定的时间从投资者指定的资金账户上自动完成约定金额的扣款,自动申购约定的基金产品的一种长期投资方式。&/p&&p&
关键词:约定时间+约定金额+约定基金+自动完成。&/p&&p&&b&
一、定期定投的主要特点&/b&&/p&&p&
超低门槛 ,百元起点。基金定投每月最低扣款金额可以低至100元,这个金额连学生都可以承受的起。&/p&&p&
自动扣款 ,省心省力。基金定投的最大灵活性便利性,在于投资者只需去基金代销机构办理一次性的手续,今后每期的扣款申请均可自动进行,所以定投有个外号叫懒人的理财方式。 定期定额兼具了投资和储蓄的功用,每月少吃一顿匹萨或少用一瓶香水就可以让爱花钱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存下一笔可观的钱。
先改变以往先花钱再存钱的习惯,每个月一拿到薪水时,就先为自己存一笔钱。所以这里分享一个我定投的小技巧,选择定投的时间为发工资后的3-6个工资日左右,这样工资一下发就被定投自动扣走,可以起到强制储蓄的效果。&/p&&p&
3、 分散投资 ,分散风险。这个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基金定投是一种低风险的投资方式的重要原因所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会闭着眼睛开始买,而是要选择相对合适的时机买合适的基金品种和具体标的。&/p&&p&4、
长期投资 ,复利获益。基金定投不是一个适合打短线的投资工具,虽然有可能短线也会有不错的收益。建议可以长期投资的资金才考虑基金定投,这里的长期至少指一年以上,最好2年以上。&/p&&br&&p& 5、
纪律投资 ,避免择时。基金定投的意思是你买入基金的时机已经定好了是每个月的某一天。假如你选择了每月8号买农银汇理行业优选成长,而下个月8号定投时你要买的这个基金在那一天净值是最高的(假设你知道了剩余天数里净值都比这个低),系统也会自动扣款买入 的,而不会绕道而行。 但是,显然,长期下来,这种每个月遇到最高点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市场价格波动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定投就是将投资的时机纪律化,同时避免了择时的烦恼——许多人总会在犹豫今天到底买不买,比昨天高啊,如果今天跌了又会想会不会还继续跌啊。犹豫个M啊,让系统搞定好了,本身长期下来具体选那一天就是一个很次要的影响因素。 定投成功的关键是你在哪年、什么股市市盈率、市净率开始定投,以及定投什么品种,而不是哪天开始定投。&/p&&p&&b&二、成功定投的关键技巧&/b&&/p&&p&
1、选择合适的定投品种&b&组合&/b&。 选择合适的定投品种非常重要。无论是过去5年还是过去三年,你选择南方沪深300作为定投对象,还是选择中银中国作为定投对象,收益率差别非常大。即使是你是在2007年10月股市最高的6100点开始定投中银中国,你坚持定投6年到今天的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0%(总盈利32%),如果是在3年前开始定投则年化收益率约为13%。也许有人说你这是马后炮,看历史数据谁都能找出效果好的基金。 我想说的简单逻辑是:中国的股市很变态,但是并非完全没有规律可循,股市运行自由其逻辑和思维方式;泱泱大国1000多名基金经理,其中多数水平很差,但是这里面起码也有10%的基金经理是比较靠谱的。所以,我们的工作是在这么多基金、这么多基金经理中,选出长期业绩做得好、且过去几年以来一直业绩稳定性比较好的基金作为定投的对象,并非选择短期业绩排第一第二的,而是多年排名总在同类中位居前10%-30%左右。
并且,未来防止业绩好出现变脸的情况,我们再将这些优异的基金做个组合以分散风险:不至于这几个高手未来都不行了,这种概率很低了。
除了优选基金进行组合外,我们还要在大类上进行组合,这个其实比较同类基金组合的更重要: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都可以配置。保守的可以70%偏向货币类、债券类基金,稳健的股票类、债券类各50%;相对能够长期投资的愿意承担一定风险的,可以80%以上定投偏股类基金。
通过大类的配置、同类基金的优选,应该说这个组合已经可以将长期定投的亏死风险降到一个相当低的可能性。&/p&&p&
具体的定投优选品种,大家可以参考我的专栏文章:&a href=&/invest/& class=&internal&&优选偏股型基金池(28支) - 价值发现者 - 知乎专栏&/a&&/p&&br&&p&
2、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定投。
如果现在股市是3500点以上、市盈率20倍,我建议你先不要定投,等待合适的时机。但是目前是2200点,市盈率、市净率已经低于2008年股市1664点的水平,那这样的机会我个人认为就是定投开始非常好的时机。我自己在2010年的3月份开始定投了一份嘉实服务,今天算了一下累计的收益为17%,年化收益率约为13%,刚才又查询了一下当时开始定投的股市点位3000点以上。
这个个案显然是无法说明问题的,我只是想举例说明并非像大家想的那样基金定投在股市大势不好背景下就不获利,或者说以为定投收益率很低。后续我会用定投”微笑曲线“来结石为什么基金定投在熊市也可以、可能挣钱。&/p&&br&&p&
3、选择合适的时机卖出定投。
选择基金定投品种、构建组合、选择开始时机非常重要,而卖出时机也是需要注意的。 中国市场起起伏伏波动大,距离如果你在1900开始定投,到了点以上也没卖,那么到现在你可能就是做过山车了。判断定投的卖出时机的一个量化标准可以以市盈率为依据。 当收益率达到最近的五年的均值水平之上的时候,你就可以逐步卖出获利了。当然最好的方法肯定是见机行事,如果趋势往上就先不卖,但是这个对多数人不具有可操作性。而如果是有明确目的的基金定投,比如准备一个长达10年、为孩子教育金储蓄的定投,那么可以在达到期望的累计金额的情况下,逐步将偏股类资产往债券类、货币类转化以锁定收益,同时当然也可以结合上面说的根据股市估值水平选择退出时机的方法。&/p&&br&&p&&b&三、定投的具体理财应用及”微笑曲线“ &/b&&/p&&p&
定投可以作为教育金储备、养老金储备、买房储备(最好3年以上,如果期限短就配置保守些)等中长期目标的理财工具。如果是短期的1年左右或以内的理财目标,其实也可以通过定投货币基金或债券类基金组合的方式进行,当然债券型基金得注意债券市场投资时机的选择,如果是要进入加息周期可以回避,其他情况下一般可以考虑。&/p&&br&&p&
而上文提到的定投微笑曲线,这里举个最简单例子来说明问题:假如两个月前股市为3000点,当时你100元买了一个净值为1元的基金。一个月前,股市跌到1500点,你的基金净值也腰斩,变为0.5元。 那么,如果下个月,基金净值涨到0.7元时,你的投资总回报就是5%。——此时,离你第一次开始买定投的1元钱,下跌幅度仍然还差30%。如果我们再将时间拉长,以现实中我买的嘉实服务为例子,当时2010年买的第一笔价格是3.72元净值,直到今年6月份,我净值也出现过3.72元,但是那个时候我的获利情况也是可以的,而最近这一轮上涨我的收益率已经达到年化13%了。而整个这3年多时间,其实嘉实服务的走势就是一个微笑曲线的走势。其背后的本质原因在于,虽然三年下来我们买的基金净值可能基本没涨,但是定投的魅力就在于如果我们买入后出现了下跌,我们后续的资金是可以显著拉低成本的——以刚才的小例子,0.5元时买的基金份额是200分,是1元时净值买的数量的两倍,因此价格低位买的这一笔对后来整个基金的盈亏起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基金定投在净值处于低位时一定不能放弃,那个时候是积累筹码的最佳时机。&/p&&br&&p&&b&四、定投和其他产品的混搭&/b&&/p&&p&
最近P2P贷款比较火爆,其中风险较低是陆金所的产品。但是陆金所的产品一个缺点是每月等额本息返还,这样的话如果回来的资金不再投资,或者只是买余额宝,那么收益率实际上达不到8%,会打个折扣。 而每期回来的资金流特点,其实可以和基金定投做很好的匹配。如果回来是8号,那么可以选择10号作为定投扣款日,这样基本就无缝链接了。&/p&&p&
另外,对于要以定投为工具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的人来说,其实如果手头有资金,当时眼前的时机又不错,那么可以先有一笔初始投入,然后再开始定投,这样显然比慢慢通过累计定投份额要快些,尤其是如果目前对要定投的目标基金净值处在低位时,一次性的投入对最终的收益率会有较大的影响。&/p&&br&&br&&p&最后,在2013年的10月21日这个时点,我构建一个中等风险的基金定投组合作为演示或供大家参考,&b&提醒:投资有风险。&/b&&/p&&p&
中等风险基金定投组合:20%南方现金A,30%中信稳定双利债券基金,20%华宝可转债,20%中银中国精选,10%嘉实研究精选。&/p&&br&&p&-----------------------------------------分割线------------------------------------------------------&/p&&br&&p&看到债券的话题始终热闹不起来,我觉得有必要在此话题下专门介绍一下债券。&/p&&br&&p&其实我们平时再熟悉不过的货币基金,其投资方向就是债券,买货币基金的本质就是买了一揽子短期债券,只是这个一揽子债券是由基金经理替自己挑选的。
债券,说白了就是一个欠条,是一种承诺按一定&a href=&///?target=http%3A///view/14263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利率&i class=&icon-external&&&/i&&/a&支付&a href=&///?target=http%3A///view/3657.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利息&i class=&icon-external&&&/i&&/a&并按约定条件偿还&a href=&///?target=http%3A///view/82449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本金&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债权债务凭证。其实银行存款,本质上也是一种债券:银行承诺你按照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最终归还本金。
我们平时比较熟悉的债券主要是国债,目前5年期的储蓄式国债收益率为5.41%,这意味着如果你买了100元债券,那么未来的五年,每年年末可以获得5.41元利息收入,同时第五年还会归还你本金(当然还有最后一笔利息)。除了国债,企业也会发行债券获得融资。在国内现阶段来说,发行国债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因此过去20多年来,国内的债券没有发生过一起违约事件,即所有债券最终都实现了还本付息,虽然有延期兑付的情况。 由企业发行的债券,收益率往往高于国债,比如最近价格跌到91.4元的&a href=&///?target=http%3A///show.php%3Fcontentid%3D6638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1苏中能(5)&i class=&icon-external&&&/i&&/a&目前税前到期收益率已经上升至10%以上,其票面利率为7.05%。
这里的两个收益率可能让人蒙圈,解释一下: 目前11苏中能债还有3年到期,假如你现在已91元买入,&b&一直持有到三年后&/b&,那么你这个三年中每年的年化收益率为10%,这个10%的收益率是这么来的(不考虑税负):91元买入的债券,最终到期时发行人会按照100元面值兑付,而这三年中每年你还可以获得7.05元。
这里的7.05%,其实对于发行人是很关键的,因为他不管发行出去的债券在市场上如何被买卖,也不管自己发的这个债券后来交易过程中价格怎么波动,反正到了每年付息那一天,随拿着债券,我就按照面值100元的7.05%支付利息。
因此,到期收益率就是你买入债券那一天后假如你一直持有到期的年收益率,而票面利息是你从发行人中获得的利息支付。 显然,如果你不是持有到期,比如你就持有1年,那么你的收益率是不确定的:各种情况的可能性都存在,甚至可能亏损。假设你就持有255天,那么你这一年的收益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决定:1、票面利息。 这个已经定了按照年化7.05%,你持有几天算几天利息,现在是255天,则利息收入=100*7.05%*255/365=4.93元。2、债券价格的变化。 假如价格从91.4元涨到92.4元,那么你的总回报就是5.93元,年化收益率为8.49%;如果你的债券价格从91.4元跌到85元,那么总回报是-1.47元,年化收益率为-2.3%。&/p&&p&
大家一听可能觉得这个东西不过如此,一方面又违约风险,另一方收益率也不是特别高。首先,年化6%-10%算是一个不错的收益率了,其次,买债券获取这个收益率的风险真的不大,尤其是在现阶段整体违约风险很低、只存在局部违约风险大背景下,如果选择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再进行组合,其实承担的风险非常低。而对于那些找到适合自己期限匹配的投资者,中间的价格波动风险几乎可以忽略。
回到刚才那个例子,如果,我是说如果这个11苏中能债违约的可能性极低,那么其实一年后出现85元的价格可能性很小,因为我们反过来想:如果真的跌到85元,那么届时投资者买入一个两年到期、价格为85元、票面利息为7.05元的债券,投资者可以获得年化16%的回报率,显然市场不太可能留着这么一个大福利发放给大家。所以,债券的价格不可能无限度下跌,出发市场对于违约风险有极大的担忧。&/p&&p&
债券低风险,且低门槛。
1000元就可以买一手债券,T+0交易。只需要开个股票账户就可以买卖债券了。&/p&&p&&b&
微信公众号:价值发现者, 挖掘和分享全市场最新投资机会。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b& &/p&&br&&p&&a href=&///?target=http%3A///r/znWKkirEAnd9rW7x9yDc&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znWKkir&/span&&span class=&invisible&&EAnd9rW7x9yDc&/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选择什么样的理财工具,和一个人的现金流特点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上班族往往每个月发一次工资。针对这个特点,加上预期收益率要比余额宝高的约束条件,从大类上来看基金定期定投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 基金定投是指开放式基金的定期定额申购,即:投资…
&p&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比较晚,仍忍不住来答一发,因为我有一些很“干”的心得想分享给大家。&/p&&p&内容虽不短,却只有最精华的三条。&/p&&br&&p&&b&一、 不要轻信,“有能力的人在哪儿都一样”&/b&&/p&&p&
这几天老有人在朋友圈分享一篇文章《我在部委这十年》,文章的作者在某部委工作,30岁不到提副处长,34岁成了正处长,非常激励人。&/p&&p&
晚上和一个中央国家机关的朋友吃饭时,正好聊到,他说:“那篇文章我也看过,她所在的部委是部级架构,但人不多,一个司局十来人,一个处就两三个人,领导职数比人数还多…我不否认她很优秀,但能提拔这么快,更大可能还是因为单位不同。”&/p&&p&
说这话的朋友,毕业于清华,在最忙碌的两办工作,不仅优秀而且拼命,年纪和那个正处的女生差不多,目前却还只是个主任科员。他的领导也很想提拔他,但单位优秀人才多,领导职数少,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接着等。&/p&&p&
这还是在层级相同的部委之间,基层和部委的差距就更大了,了解体制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你爹辛辛苦苦在县里打拼,临退休时混了个某局副局长,而你研究生毕业考入某部委,转正就是副科级,过几年去县里挂职就得是你爹的领导。&/p&&p&&b&这东西跟能力无关,这就是平台的差距。&/b&&/p&&p&
我还记得俞敏洪说他在招聘的时候,最讨厌的大学生就是眼高手低,总以为自己很厉害,一来都想做经理。他给的建议是可以从厕所清洁工开始做起,以后你也可能成为新东方的总裁(《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想当年,这碗鸡汤不知道灌倒多少人。&/p&&p&
——对此,我只有两个字评价:放屁!&/p&&p&
上了这么多年学,就是为了从打扫厕所做起,那真是“胜读十年书”了,倘若俞敏洪同志十年都不去上厕所,那岂不是十年都见不到你的能力?&/p&&p&
我们不否认,当你真的非常牛逼以后,你在哪里工作都一样,比如从国企老总到地方要员(&b&葛红林&/b&),从微软高管到创新工场投资人(&b&李开复&/b&),从音乐人到企业CEO(&b&高晓松&/b&)……但在职业开始的初期,更重要的东西却是:&/p&&p&&b&平台、平台、平台!&/b&&/p&&p&
重要的东西说三遍。&/p&&p&
如果你在职场里非常努力仍没法做到优秀、不能得到提拔,不妨回头看看,是不是这个平台本身就不适合自己,或者这个平台本身就没有多少发展机会。人的职业生命非常宝贵,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合适的地方,莫名其妙地去经历那么多所谓的磨难、挫折。&/p&&p&&b&我们不怕吃苦,但怕的是无原则的吃苦;我们不怕磨练,但怕的是无底线的磨练。&/b&&/p&&p&
尤其是,有些磨难挫折是你换个思路换个单位就能避免的。相信我,就算吃苦磨练后你成功了,也一点都不励志,这是在走弯路。&/p&&p&
PS:这一条还可以引申下,对那些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人而言,&b&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跨出去的第一步一定要想清楚。&/b&&/p&&br&&p&&b&二、 不要以为,这世界是不会变的&/b&&/p&&p&
最近很多知友和我交流工作。其中有个小A问我:李老师,我最近签了一份工作,工资不高,没有社保,但这家公司很有活力,他们老总说以后会有股权分配,而且到时候会按最高标准一次性给我们补足社保,你觉得怎么样?&/p&&p&
看到这个问题,我先小心翼翼地问了句:老总有没有跟你说以后是几年?&/p&&p&
小A答:他说可能要辛苦五年左右。&/p&&p&
还有人跟我说:李老师,我是985毕业的,我父母给我在当地找了一份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有编制,工作很清闲,没什么具体工作,感觉自己的专业什么都快忘了,但我本身又是一个比较懒的人,不太想去做什么改变,不知道这样行不行?&/p&&p&……&/p&&p&
看到这些问题,我就很不明白:&b&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认为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呢&/b&。&/p&&p&
你倒回去看看,40年前的人们还上不了大学;30年前的人们还在等着单位分房子;20年前,国企里的职工还不知道国家真的会让他们下岗;10年前,这世界还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的天下,没小米、淘宝、京东什么事儿;5年前,你可能连知乎是啥都不知道;2年前,没谁敢相信公务员要交养老保险,而且不能参加国考;1年前,北京市的房价一副要跳水的样子,今年就一天一个价地涨了……&/p&&p&
这是个变化极快的世界,尤其在当代的中国。但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开始工作后就以为,眼前的这份工作是可以干一辈子的,自己手里的知识是可以管到老的,那家公司承诺的股权几年后是肯定可以拿到的。现实可能是,你的这份工作过几年就没了(体制内也不一定稳定),你所学的东西不到两年就已经没人用了,承诺你的那个公司才一年就垮了。&/p&&p&
好像是乔布斯说的,&b&不要等到一艘船从舱顶开始漏水的时候,你才知道已经沉了&/b&。&/p&&p&
李光耀则说过,“邓小平是我见过的领导人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尽管他只有五英尺高,却是人中之杰。虽已年届74岁,在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时,&b&他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b&”。&/p&&p&
这里面的经验至少有两条:1.在职场里,不要相信那些鸡汤老板们动辄“五年以后”的承诺,你可以把自己的规划做的远一点,但眼前的利益不能太让步;2.别一进职场就一副养老心态,以为自己可以这样过一辈子,请做好随时改变的准备,锻炼自己不断适应的能力。&/p&&br&&p&&b&三、那些看起来很不了不起的成绩,都源于一点点的积累&/b&&/p&&p&
最近看到有个问题挺好的,“为什么毕业三四年之后,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个人认为:那是因为毕业后,你再看不到TA平时的积累,等你看到他做出的成绩时,就只有惊讶了。&/p&&p&
我身边正好有个例子。&/p&&p&
有个同学,大学毕业后交流很少,一两年前听说TA业余在做微信公众号,我还不以为意。直到去年底,有一天无意中看到朋友圈分享了一篇阅读10万+的文章,点进去一看,居然是TA的公众号发的。&/p&&p&
等我前段时间关注TA这个号的时候,发现TA已经做到了这个类别里前十的个人号了。&/p&&p&
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因为一开始没有关注,我现在看到这个公众号里动辄十万+的阅读量,完全一脸懵逼,不知道TA是怎么做到的。&/p&&p&
现在很火的奇葩说,里面好几人我都认识,因为大学里我也打过辩论赛,获得过最佳辩手,但因为打辩论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我实在受不了天天耗在上面,放弃了。&/p&&p&
再然后我正常的工作了,与他们再无交集,直到有一天看到他们出现在奇葩说上,我才明白原来他们一直都还没有放弃辩论。但现在,我早已沦为辩论路人,而他们则成了大神。&/p&&p&
了解辩论的朋友都知道,你在场上看到他们精彩表现,现场每一句精彩绝伦的话,每一个出人意料的反转,每一次煽动人心的总结陈词,其实下面都是无穷无尽的打练习赛、找资料、作分析、写辩词、千锤百炼、点滴积累的结果。&/p&&p&
这就是我在这个问题下要分享的最后一个观点:&b&所有职场里你现在看到的大神、牛人、达人,你看到他们简历上硕果累累的成绩,看到他们现在做的许多高大上的工作,其实一开始都是从细微的事情开始的。&/b&&/p&&p&
你与他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有些事情看着挺难、很费时间,你放弃了,但他去做了,从最小、最细微开始做起。只要这事儿是有意义的,几年后,就一定能看到差距。&/p&&p&
另外,多说一句,不管是我同学的微信公众号还是奇葩说里的很多选手,其实更多地是多利用了业余时间而已。&/p&&p&
所以,还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成功取决于八小时之外你所做的事情。&/p&&p&
这话有点鸡汤,但就算不能成功,至少,你副业干的好,也会让你的主业没有太大压力。而当有一天你的副业日积月累终有成绩的时候,甚至可能让你的主业也黯淡无光。&/p&&p&
比如,主业办报纸、副业写小说的金庸,或者主业写报纸、副业读金庸的六神磊磊。&/p&&br&&p&感谢阅读,希望这“几棒子”能对你的工作有所启发。&/p&&br&&p&&a href=&///?target=http%3A///r/JzjexivEpnbZrW_l920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Jzjexiv&/span&&span class=&invisible&&EpnbZrW_l920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比较晚,仍忍不住来答一发,因为我有一些很“干”的心得想分享给大家。内容虽不短,却只有最精华的三条。 一、 不要轻信,“有能力的人在哪儿都一样” 这几天老有人在朋友圈分享一篇文章《我在部委这十年》,文章的作者在某部委工作,30…
这个问题和我在另外一个问题的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 - 何明科的回答&/a&)高度相似,所以把大部分内容贴过来了,并加入了一些自己新的理解。&br&&br&“商业数据分析”,其实是两个词,“商业”和“数据分析”。商业,其实就是对商业的理解,通过理解问题来构建假设和分析框架。数据分析,在我们这类数据控的定义中,基本就是等于分析,没有数据搞什么分析。因此,要点亮这棵技能树,需要完成两个技能树的修炼:商业理解和数据分析。&br&&br&在最近的一篇分析中国VC/PE各种基金恩怨情仇额专栏文章中(&a href=&/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71471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其实就比较完整地实践了上述的模型及各类技巧。通过日常的观察和商业理解,准备用各基金在各项目上的合作关系作为基本数据;然后,抓取数据构建模型,解释数据并与实际情况进行核对,最后写在知乎专栏上进行传播,并获得推荐。&br&&img src=&/a9f1d74191bccddedc4a9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b&一、商业理解&/b&&br&在商业理解这个模块上可分为四大模块,分步骤进阶:点、线、面及超维。&br&&br&&b&1.1 描点,事实积累&/b&&br&无论是人类学习还是机器学习,基础都是大量的样本、案例、数据或者事实,如同在存储系统中描点,记录下一个个的数据点。因此要想理解商业,或者精确点说要想理解一个行业或者公司,任何人一开始都不能避免的事情就是:大量阅读这个行业相关的资料、信息及数据,构建最基础的事实基础。在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管理咨询行业有「三天了解一个行业」的说法,真的是这样的吗?他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去了解一个行业的? - 商业&/a&)中,其中有不少精彩回答指出了各种方法,相信能够帮助迅速构建针对一个行业或者公司的事实基础。&br&&br&这里分享两个小窍门:&br&&ul&&li&善用逻辑框架Framework。框架的主要作用是不重不漏(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得掌握这个行业或者公司的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框架如同拳术或者武功派别,不存在以框架定高低贵贱,核心的还是使用框架的大脑。如果非要推荐,SWOT分析和波特五力竞争模型非常易用且通用,因此内外部沟通也非常方便,理解成本很低。&img src=&/d827d4cc63ece20b05a876f99d9f6e6e_b.png& data-rawwidth=&841& data-rawheight=&3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1& data-original=&/d827d4cc63ece20b05a876f99d9f6e6e_r.png&&&/li&&/ul&&br&&ul&&li&养成每天看数据和报告的习惯,就像习武之人每天练习蹲马步这样的基本功一样。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也是强调日常对业内知识的积累和商业感觉的培养。认识的一个某互联网公司超级高管,对于各种业务及财务数据了然于胸,甚至能精确到十万和万级别,和他讨论问题堪称翻阅活字典。除了天赋异禀对数字的敏感之外,也来源每天孜孜不倦得关注各项业务数据。&/li&&/ul&&br&&b&1.2 从点到线,建立关联和对比&/b&&br&即使在框架的帮助下,各种掌握的知识和数据仍然会非常零散,全是孤立的点。如果能通过连线将这些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就如同用排兵布阵将没有战斗力的散兵游勇排成阵势,战斗指数将会大增。&br&&br&学习各项知识大概都是如此,比如正在或者曾经让大家烦恼的历史知识,单个事件时间记忆起来确实费劲,这主要还是因为记忆点太孤立。比如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和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单独记忆时间和历史意义肯定很难。但是如果能把两个点连成线,做成对比就会容易很多,同时也让孤立的历史事件更有逻辑性:都大约发生在19世纪的中页;一个是当时正在没落的东方最大国家的最大内战,而另一个是正在崛起的未来西方最大国家的最大内战;两者对于双方未来的命运都有分水岭般的决定作用。&br&&img src=&/e015a747a1e_b.pn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2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015a747a1e_r.png&&&br&回到商业分析的问题,以流量和用户运营为例。如果能将PC端和M端的SEO与App端的ASO联系在一起,许多技巧都是完全雷同的,而许多关键词的设置技巧也会通用。而如果能长期观测几个App的留存率,这些数据就不再会枯燥,首先在时间维度会形成价值(比如留存率如何衰减,从次日留存到7日或30日留存),其次在跨品类维度也成为一个个的标杆(比如:工具类、应考类、社交类、内容类等等的留存率范围以及DAU/日均新增的比例)。当面对下一个新版本或者全新App的时候,如何评判其用户黏性以及增长潜力,就有一把现成的尺子放在心中了。&br&&br&&b&1.3 从线到面,理解共性&/b&&br&绝大多数的商业模式,都可以精炼为非常基本但核心的公式。比如对于某生活类垂直网站而言,其商业模式依赖于如下的核心公式:&br&&ul&&li&商业收入 = 用户点击量x广告展现率x广告点击率x平均点击价格&/li&&li&流量成本 = 总流量x外购流量比例x单个流量成本&/li&&li&两者组合而成的公式:ROI=商业收入 / 流量成本,毛利润=商业收入 - 流量成本&br&&/li&&/ul&&br&这些公式中的核心点,如同子节点一样,又可以往下繁衍出新的枝节,最后由点到线,由线及面,最后铺成一个盘根错节的树状面。比如:&br&&ul&&li&要降低外购流量比例,可以涉及到提高自身产品的留存率或返客比例,或者提高产品内用户推荐新用户的比例&/li&&li&要提高广告展现率,可以提升广告主的数量以及购买力度;或者降低广告和呈现内容匹配的精度,使用更多的模糊或者粗暴匹配,但这同时又会降低用户体验,然而这确实百度正在一路狂奔的方向&br&&/li&&/ul&&br&&br&再比如,专栏文章(&a href=&/hemingke/&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hemi&/span&&span class=&invisible&&ngk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中提到了某呼叫中心核心的指标是在不降低用户满意度(用接通率来表示)和不减少业务量的前提下,降低整个呼叫中心的运营成本,即人工服务成本(用人工服务总时长来表示)。&br&&ul&&li&核心目标是人工服务时长,可拆解为:人工平均服务时长 x 人工话务量&/li&&li&人工话务量又可拆解为:每人平均呼叫次数 x 呼叫人工的用户数&br&&/li&&li&呼叫人工的用户数又可拆解为:试图呼叫人工的用户数 x 接通率&br&&/li&&li&……&/li&&/ul&&br&如下图所示,通过一系列得从点到线的连接和拆解公式,最终将该呼叫中心的运营拆解成平铺的一张树状图,可以根据各个节点去改进数值以达成总体的目标。&br&&img src=&/15ffd5c3dee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br&做商业分析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内部,如果能走出去,能够跨公司和跨行业获取标杆数据以及行业最佳实践做法,就能让这颗树状图进一步铺开,而蕴含的能量和价值也就会倍增。&br&&br&&b&1.4 超维,理解人性&/b&&br&以上的讨论都是技法,到超维去理解人性就属于心法,这也是最最难的。一旦掌握这个技能,往往能做的就是降维打击和吊打对手。作为一个也还在路上的人,也不能分享太多,只能举一些身边的例子。&br&&br&许多思考透人性的商业模式在一开始,乍一看往往是难以接受甚至反智的,然而这恰恰是这个商业模式在闷声发大财或者增长的时候,“不是别人傻,而是自己傻”。比如某著名的美女交友和聊天软件,当年在市场上大肆买量。当大家得知这款App留存率的时候,都鄙夷得笑了,觉得人傻钱多。可是这款以陌生人社交为皮的App,根本就不是社交软件,而是一款页游类型的App。所以用社交软件的点线面来理解它是完全错误的,以为用户留存低就是垃圾软件。No!No!No!别人是真正抓住了人性——一般的矮矬穷即使在互联网中也很少被美女搭理,别人其实是页游模式。关注的不是留存,而是关注用户进来的数量、转化到首次付费的比例、从付费到大R的比例以及最核心的ROI,即使留存低和用户停留时间长,只要ROI&1,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购买用户。&br&&br&再比如2014年在香港上市的天歌娱乐(著名的9158),其实连YY都是它的追随者。在初创的头几年,9158一直处于闷声发大财的阶段,地处远离互联网中心的金华而且创始人傅政军也极其低调。公司创立于2005年而且保持着非常良好的暴利状态,然而直到2012年YY上市才将这头大象逐渐爆出水面。在这漫长的潜伏期内,人们很少听到9158创造的秀场模式,即使听到也选择怀疑秀场模式能够让用户一夜之间消费数万。然而大家选择的是逃避对人性的理解,对三四线群众缺乏娱乐生活而又渴求被关注被重视的需求。&img src=&/3ef22c255c7cfb40b20878_b.png& data-rawwidth=&544& data-rawheight=&4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4& data-original=&/3ef22c255c7cfb40b20878_r.png&&&br&&br&因此要想真正做好商业分析和商业理解,要常常从人性角度出发,颠覆怀疑自己的传统认知,按照Elon Musk所说的第一性原理思考商业问题。&br&&br&&b&二、数据分析&/b&&br&谈了这么多怎么去理解商业,下一步就是需要去沟通、去争取资源、去行动……然而行动的时候,总不能始终摆出世界上最廉价的三个字“我以为”作为招牌,始终还是要靠摆事实讲道理。&br&&br&摆事实讲道理,就是要在事实基础上做深入分析,而对于数据控来说,基本就等于数据分析,所以本部分就按照数据分析来阐述。在之前的回答及专栏文章中,其实已经讲了很多,按照之前的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数据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 - 何明科的回答&/a&),将这个模块分为五大部分:沉淀、解释、验证、探索和传播。&br&&br&&b&2.1 沉淀(或数据获取)&/b&&br&好数据加平庸的分析也往往会做出优质的产出,如同“食材新鲜就不需好厨师”;而烂数据加顶尖的分析也常常garbage in and garbage out,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获取真实的优质数据源并清洗干净,是商业分析的基础。&br&&br&在商业分析中要把数据沉淀修炼到极致,当然面对老板或者用户的各种无理分析需求,避免尴尬得摊手耸肩说,“对不起,没有数据源”。正确的姿势是:找到有创意的数据源及数据沉淀办法,最后解决问题。正所谓“有数据也要做,没有数据创造数据也要做”。&br&&br&常规的用爬虫获取数据的方式(&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取一般人不知道的知识和信息的? - 何明科的回答&/a&)已经很平庸了,下面提一些更有创意的。&br&&br&&u&&i&案例1:&/i&&/u&&br&为了对这几年中国私募案例(VC+PE投资)中的投资条款进行研究(详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神奇」的数据获取方式? - 何明科的回答&/a&),帮助创业者对投资条款有更定量的了解。从各种渠道收集了大几百份Termsheet及SPA(真是求爷爷告奶奶),在脱敏之后,然后将其里面的核心条款结构化整理成可分析的数据。关于如何艰难地求人拿到Termsheet及SPA就不再这里赘述了,因为那种场景很难具象化。只是把一份SPA的缩图放在下面,大家就可以了解将其里面的核心条款结构化是怎么一件难事。到目前为止,NLP在这方面的帮助仍然有限。&br&&img src=&/3dcb7d4d98cbe5e2b2c261e9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3dcb7d4d98cbe5e2b2c261e9_r.png&&&br&最终形成的是这个饱受创业者喜欢的投融资系列:&a href=&/hemingke/& class=&internal&&用数据化的方式解析投资条款(总结并持续更新) - 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a&。能够将员工期权与公司估值之间的大致关系搞清楚而画出如下美丽的回归线条,一切努力也是值得的。&br&&img src=&/be0_b.pn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3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be0_r.png&&&br&&u&&i&案例2:&/i&&/u&&br&为了获得某一类人群的画像及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不能因为我们没有超级App就说不。我们只好走上了通过提供WiFi服务收集用户数据的不归路(详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免费 Wi-Fi 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 何明科的回答&/a&)。&br&&br&下图是“商业分析人员”深入到咖啡厅及蓝领工人宿舍中安装Wi-Fi,以期望采集数据。&br&&img src=&/0fe2b7c8bdce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fe2b7c8bdce_r.png&&&img src=&/60f8fbeef55687ebff154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60f8fbeef55687ebff154_r.png&&&br&除了OpenWRT和普通的客户端开发,连Arduino开发都用上了,以降低采集数据的成本。&br&&img src=&/0bbfca5ec39b667d85bcc1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bbfca5ec39b667d85bcc1_r.png&&&br&&br&&u&&i&案例3:&/i&&/u&&br&(以下案例为道听途说,不能完全保证其准确性)&br&MIT某实验室将声音采集设备放到交易所大厅,通过采集交易员的吼叫声然后做情绪分析,判断当前交易所众交易员的情绪,然后预测股市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br&有海外对冲基金动用卫星拍摄照片,根据建筑物的阴影长度,来跟踪某国各地的建筑情况,以此作为该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br&&br&&b&2.2 解释&/b&&br&在商业实战中,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会有:销量或者在线消耗怎么暴涨(或暴跌)了?新上的渠道效果怎么样?用户的ARPU或者人均PV怎么上升(降低)了?&br&&br&数据分析,需要基于数据解释产品或功能的某项核心指标(包括收入、DAU、ROI等等)的走势及背后的原因,往往需要细化到多个维度(比如:时间、区域、渠道等)。基于这些解释,做事后总结或者提前预警,试图保证产品及功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br&&br&下图是2015年二手车风风火火的三家企业瓜子、人人车和优信的百度指数,根据这张图可以解读出非常多的信息(参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百度指数靠谱么?有些网站的百度指数频繁剧烈波动意味着什么? - 何明科的回答&/a&),包括:电视广告的投放效率、周中或者周末效应等等。优秀的数据分析应该可以得出不同广告投放的效果并改进。优信第二次广告就比第一次广告成功很多。然而即使这样的改进,优信花掉1亿美元左右,也只能和花掉1以人民币左右的人人车达到几乎类似的效果。&br&&img src=&/cbf88a10660fbb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br&&b&2.3 验证&/b&&br&商业分析往往是围绕产品或服务进行。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产品或者服务在按照天或者周的速度在更新和迭代,各种功能及改进都在高频率得上上下下。&br&&br&对新推出的功能或者改进,验证其效果或者影响,使用的方式包括:简单的时间维度或者地理纬度或者渠道纬度的对比,复杂一些的做AB Testing。Facebook在AB Testing方面积累深厚;对于各种UI方案甚至小到文案及颜色,都需要进行AB Testing来选出最优方案。Facebook曾经利用这个系统在某个WiFi段定点发布新功能,来戏弄某杂志,诱骗其发布Facebook有产品的错误消息。&br&&br&数据分析,需要在验证的过程中屏蔽各种噪音来排除对真相的干扰。同时,在数据不充分或者无法实现AB Testing的情况下,找到噪音最小的方式来逼近真相。近年来推出了不少专业做AB Testing的工具,包括比较红火的Optimizely。不过它是一个付费服务,具体收费标准见下图。&br&&img src=&/db4b0ab6cfed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b4b0ab6cfed_r.png&&&br&&br&&b&2.4 探索&/b&&br&商业分析需要通过研究内外部的数据(比如: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及搜索词等,百度指数及贴吧发言等等),探索规律和探索用户的需求,通过数据的方式进行初步验证;或者满足一定的功能,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满足功能需求。&br&&br&之前提到的案例(&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类工程师平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怎样的? - 何明科的回答&/a&)就属于探索一类,虽然整个过程起步不低(Hive + MySQL + Python + R的基础框架),而且过程中不断遇到阻碍,但是数据分析人员不会被打倒,要么是自己死坑要么是借力其他工程师,需要不断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来还原真相找到答案,如同柯南所说“真相只有一个”。&br&&img src=&/8e8ff33ee089deaf1b6fcd_b.pn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钱人找老婆的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