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特性性差异不大于30%怎么计算

电气工程分区
查看: 1129|回复: 0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5帖子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也就是100%时候的电压和电流。
8-3(在线教育)
8-4(商易宝会员)
8-5(广告合作)
(非工作时间)励磁特性,最全面的励磁特性文章 - 电子工程世界网
在电子工程世界为您找到如下关于“励磁特性”的新闻
励磁特性资料下载
,又有矢量控制,当需要调节cosφ&1&时,δ=0~180°&&&&3&多级组合型励磁电源&&&&为使电机获得由低同步~超同步的无级调速性能和有功与无功独立调节的运行特性,从上所述可知,作为“双馈”调速转子励磁电源的基本条件是:功率可逆流转,且输出电压及其电流的幅值、频率、相位、相序均可调节...
直流偏磁是变压器的一种非正常工作状态,是指在变压器的励磁电流中出现了直流分量。在直流输电系统中,由于换流站的工作特性,有直流电流分量流过换流变压器的绕组,产生直流偏磁现象,这一现象将对换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励磁电流发生畸变、变压器铁心损耗增加及铁心高度饱和引起的漏磁通增加。因此,从电磁场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是必要的。 由于铁磁材料的非线性,不能应用叠加原理分析直流偏磁时的励磁情况...
励磁控制系统是同步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性好坏直接影响电机及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基于此,利用仿真的方式对励磁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关结论,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控制算法,并建立了一个励磁控制系统仿真平台。 首先,从同步电机和励磁系统的模型入手,根据研究需要修改了同步电机的仿真模型,详细地介绍了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和励磁系统主回路模型,在总结普通PID调节方式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
&&&&&&&&&&&& 6.直流发电机的运行特性&&&&&&&&&&& 7.直流电机的常见故障及分析&& 直流电机按照励磁方式可分为他励电动机、并励...
用了矢量控制技术,实现了有功、无功功率的独立调节,从而改善风电机组和所并电网的动态和静态特性[ 1~4 ] 。在风力发电中,采用交流励磁双馈风力发电方案,可以获得以下优越的性能: ( 1)调节励磁电流的频率可以在不同的转速下实现恒频发电,满足用电负载和并网的要求; ( 2)调节励磁电流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可以独立调节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不仅可以补偿电网的无功需求,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静态...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6.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6.2& 磁性材料的磁性能6.3& 磁路及其基本定律6.4&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6.5& 变压器6.6& 电磁铁 本章要求:1.& 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的意义,了解磁性材料的基本知识及磁路的基本定律,会分析计算交流铁心线圈电路;2. 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和绕组的同...
永磁同步发电机由于一系列高效节能的优点,在工农业生产、航空航天、国防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设计、精确性能分析、控制等方面。 本课题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刷无励磁机谐波励磁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的研究》的课题,主要研究永磁电机的电磁场空载和负载计算,求出永磁电机的电压波形和电压调整率,为分段式转子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的研究奠定基础,主要...
拓扑5.1简介5.2电流模式拓扑的优点5.2.1防止推挽变换器的偏磁问题5.2.2对输入网压变化即时响应(电压前馈特性)5.2.3反馈回路设计的简化5.2.4并联输出5.2.5改善负载电流调整5.3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控制电路的比较5.3.1电压模式控制电路5.3.2电流模式控制电路5.4电流模式优点详解5.4.1输入网压的调整5.4.2防止偏磁5.4.3在小信号分析中可省去输出电感简化反馈环设计...
第5章 电流模式拓扑和电流馈电拓扑
5.2 电流模式拓扑的优点
5.2.1 防止推挽变换器的偏磁问题
5.2.2 对输入网压变化即时响应(电压前馈特性)
5.2.3 反馈回路设计的简化
5.2.4 并联输出
5.2.5 改善负载电流调整
5.3 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控制电路的比较
5.3.1 电压模式控制电路
5.3.2 电流模式控制电路
5.4 电流模式优点...
允许温度第二节 冷却条件变化对发电机允许出力的影响第三节 电压、频率不同于额定值的运行第四节 发电机的功角特性与稳定概念第五节 发电机的安全运行极限与P-Q曲线第六节 发电机工作状态与励磁调节的关系第七节 发电机工作状态与有功功率调节的关系第八节 汽轮发电机的进相运行第五章 发电机的非正常运行第一节 发电机的短时过负荷能力第二节 汽轮发电机的不对称运行第三节 汽轮发电机的失磁运行第六章 600MW...
励磁特性相关帖子
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一般称为热敏开关。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3、固态继电器SSR的工作原理:  一般使用于禁止电火花的地方,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
独立的部分组成的(如机身、机盖、歧管及其支架),而且它们之间连接处的电气特性在装配过程中是不可控的,也并不是一层不变的。3.3.2 供电系统组件接地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发电机和电压调节器产生的噪声。这种噪声有几个来源:1.电机滑环断续接触时引起的电刷噪声;2.整流时产生的谐波噪声;3.整流二极管反接产生的脉冲噪声;4.励磁绕组通PWM信号时,在电压调节器上产生高频噪声。因为摩擦和皮带的机械移动导致静电荷...
比相应的电力变压器大30%左右。
传动用直流电源
主要用来为电力传动中的直流电机供电,如轧钢机的电枢和励磁。 (4)直流输电用 这类整流变压器的电压一般在110kv以上,容量在数万千伏安。需特别注意对地绝缘的交、直流叠加问题。 此外还有电镀用或电加工用直流电源,励磁用直流电源,充电用及静电除尘用直流电源等。
应用整流变最多的化学行业中,大功率整流装置...
应于体系急剧加快及负荷改变大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加快操控精度, 但其机械特性同u/f 操控方法相同都是非线性的,因而发生的动态转矩遭到限 制。& && &第二代Sample上下变频器主要特征在于选用空间矢量操控,参照直流电动机操控方法将 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空间矢量分为发生磁通的转子励磁重量和与此垂直发生转 矩的电流重量。比前两种操控完善得多,调速规模宽、起动力矩...
也是成本最低的。反激特点:适用在小于150W,理论这么说,实际大于75W就很少用,不谈很特殊的情况。反激的有点成本低,调试容易(相对于半桥,全桥),主要是磁芯单向励磁,功率由局限性,效率也不高,主要是硬开关,漏感大等等原因。全电压范围(85V-264V)效率一般在80%以下,单电压达到80%很容易。正激特点:功率适中,可做中小功率,功率一般在200W以下,当然可以做很大功率,只是不常常这么做...
,正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要求调控占空比的误差信号幅度比较高,误差信号放大器的增益和动态范围也比较大。另外,正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为了减少变压器的励磁电流,提高工作效率,变压器的伏秒容量一般都取得比较大(伏秒容量等于输入脉冲电压幅度与脉冲宽度的乘积,这里用US来表示),并且为了防止变压器初级线圈产生的反电动势把开关管击穿,正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变压器要比反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变压器多一个反电动势吸收绕组...
。关于电压平均值输出滤波电路的详细工作原理,请参看“1-2.串联式开关电源”部分中的“串联式开关电源电压滤波输出电路”内容。
正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控制开关K关断的瞬间开关电源变压器的初、次线圈绕组都会产生很高的反电动势,这个反电动势是由流过变压器初线圈绕组的励磁电流存储的磁能量产生的。因此,在图1-17中,为了防止在控制开关K关断瞬间产生反电动势击穿开关器件,在开关电源变压器...
正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为了减少变压器的励磁电流,提高工作效率,变压器的伏秒容量一般都取得比较大(伏秒容量等于输入脉冲电压幅度与脉冲宽度的乘积, 这里用US来表示),并且为了防止变压器初级线圈产生的反电动势把开关管击穿,正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变压器要比反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变压器多一个反电 动势吸收绕组,因此,正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变压器的体积要比反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变压器的体积大...
...[/quote]
你那些仿真, 连模型都是错误的, 你调用了理想变压器来仿真, 所以把变压器的次级仿出了直流分量, 而真实的变压器是具有励磁电感的, 功率管在变压器励磁电流非零的情况下关闭, 其输出电压具有过冲, 而你仿出的波形是理想方波, 应用中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 工频变压器每个半周, 前90度是为变压器励磁电感消磁, 后90度才是励磁, 变压器初级只承受这后面90度的伏秒, 你这里却要...
后,变压器原边电压上正下负,根据同名端,负边电压也为上正下负,因此二极管D1导通,D2截止,电感电流逐渐增长;S关断后,二极管D2导通,D1截止,电感电流通过D2续流。变压器的励磁电流通过磁复位电路降为零,防止磁芯饱和。图1 正激电路的原理图
电源基础:正激电路拓补结构研究 [b][size=3]3. 各种拓补结构的分类及比较[/size][/b]
[size=3]正激电路拓补结构多种多样...
励磁特性视频
你可能感兴趣的标签
热门资源推荐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PT励磁特性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图文】第三章课后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三章课后答案
大小:715.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GB_50150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__ GB_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__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Standard for hand―over test of electric equipment electric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50150― GB 5 l发布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 438 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公告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现批准《电气装置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自 2006 (2、 3、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其中,第 3.0.1(1、4、5、18)、4.0.1(1、8、9)、6.0.1(1)、7.0.1 4、8)、 8.O.1 (2)、9.O.1 (1、7、8)、12.O.1(2、3)、13.O.1(2、12、13)、14.0.1 (1、 2、3、4)、18.0.1(1、5)、21.O.1(1)、25.0.1(1、3)、26.O.1(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91 同时废止。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 00 六年六月二十日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 标[ 号)的要求,由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试验标准》GB 50150―91 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标准共分 27 章和 7 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同步发电机及调相机;直流电机;中频发 电机;交流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及消弧线圈;互感器;油断路器;空气及磁吹断路器;真空断路 器;六氟化硫断路器;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及高压熔断器;套管;悬式绝缘子 和支柱绝缘子;电力电缆线路;电容器;绝缘油和 SF6 气体;避雷器;电除尘器;二次回路;1kV 及以下电 压等级配电装置和馈电线路;1kV 以上架空电力线路;接地装置;低压电器。 与原标准相比较,本标准增加了如下内容: (1) 术语; (2) 对进口设备进行交接试验其标准的执行原则; (3) 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固有振动频率测试及模态分析; ――绕组端部固有振动频率测试及模态分 注:《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的测量及评定―― ―― 析》DL/T 735―2000。 (4) 气体绝缘变压器的试验项目及变压器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项目; (5) 互感器、断路器、电除尘器的部分试验项目及试验标准; (6) 电力电缆线路的交流耐压试验及交叉互联系统试验; (7) 接地装置的试验项目及接地阻抗值的规定。 (8) 增加了四个附录: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方法;电流互感器保护级励磁曲线测量方法;电力电缆线 路交叉互联系统试验方法和要求;特殊试验项目。 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由国网北京力建设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 见和建议寄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南滨河路 33 号,电话:010―)。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 参编单位: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东北电业管理局第二工程公司 电气设备交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武汉高压研究所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输变电公司 广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 江苏省送变电公司 天津电力建设公司 山东电力建设一公司 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 主要起草人:郭守贤 王 @ 韩洪刚 尹志民 徐 孙关福 斌 张 陈发宇 诚 姚森敬 白亚民 杨荣凯王晓琪葛占雨刘志良1 总 则1.0.1 为适应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的需要,促进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制定本标准。 按照国家相关出厂试验标准试验合格的电气设备交 1.0.2 本标准适用于 50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新安装的、 接试验。本标准不适用于安装在煤矿井下或其他有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 1.0.3 继电保护、自动、远动、通讯、测量、整流装置以及电气设备的机械部分等的交接试验,应分别按 有关标准或规范的规定进行。 1.0.4 电气设备应按照本标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但对 11O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当本标准条款 没有规定时,可不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交流耐压试验时加至试验标准电压后的持续时间,无特殊说明时,应为 1min。 耐压试验电压值以额定电压的倍数计算时,发电机和电动机应按铭牌额定电压计算,电缆可按本标准 第 18 章规定的方法计算。 非标准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其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值,当没有规定时,可根据本标准规定的相邻电压 等级按比例采用插入法计算。 进行绝缘试验时,除制造厂装配的成套设备外,宜将连接在一起的各种设备分离开来单独试验。同一 试验标准的设备可以连在一起试验。为便于现场试验工作,已有出厂试验记录的同一电压等级不同试验标 准的电气设备,在单独试验有困难时,也可以连在一起进行试验。试验标准应采用连接的各种设备中的最 低标准。 油浸式变压器及电抗器的绝缘试验应在充满合格油,静置一定时间,待气泡消除后方可进行。静置时 间按制造厂要求执行,当制造厂无规定时,电压等级为 500kV 的,须静置 72h 以上;220~330kV 的,须 48h 以上;11OkV 及以下的,须 24h 以上。 1.0.5 进行电气绝缘的测量和试验时,当只有个别项目达不到本标准的规定时,则应根据全面的试验记录 进行综合判断,经综合判断认为可以投入运行者,可以投入运行。 1.0.6 当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与实际使用的额定工作电压不同时,应按下列规定确定试验电压的标准: 1 采用额定电压较高的电气设备在于加强绝缘时,应按照设备的额定电压的试验标准进行; 2 采用较高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在于满足产品通用性及机械强度的要求时, 可以按照设备实际使用的额定工作电压的试验标准进行; 3 采用较高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在于满足高海拔地区要求时, 应在安装地点按实际使用的额定工作电压的试验标准进行。 1.0.7 在进行与温度及湿度有关的各种试验时,应同时测量被试物周围的温度及湿度。绝缘试验应在良好 天气且被试物及仪器周围温度不宜低于 5℃, 空气相对湿度不宜高于 80%的条件下进行。 对不满足上述温度、 湿度条件情况下测得的试验数据,应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可以投入运行。 试验时,应注意环境温度的影响,对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及消弧线圈,应以被试物上层油温作为测 试温度。 1.0.8 本标准中规定的常温范围为 10~40℃。 本标准中所列的绝缘电阻测量,应使用 60s 的绝缘电阻值;吸收比的测量应使用 60s 与 15s 绝缘电阻值的 比值;极化指数应为 1Omin 与 1min 的绝缘电阻值的比值。 1.0.9 1.0.9 多绕组设备进行绝缘试验时,非被试绕组应予短路接地。 1.0.10 测量绝缘电阻时,采用兆欧表的电压等级,在本标准未作特殊规定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 100V 以下的电气设备或回路,采用 250V 50MΩ 及以上兆欧表; 2 500V 以下至 100V 的电气设备或回路,采用 500V100MΩ 及以上兆欧表; 3 3000V 以下至 500V 的电气设备或回路,采用 MΩ 及以上兆欧表; 4 10000V 以下至 3000V 的电气设备或回路,采用 MΩ 及以上兆欧表; 5 10000V 及以上的电气设备或回路,采用 2500V 或 MΩ 及以上兆欧表; 6 用于极化指数测量时,兆欧表短路电流不应低于 2mA。 一般试验要求》GB/T1.0.11 本标准的高压试验方法,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 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二部分 及相关设备标准的标准规定进行。测量系统》GB/T 16927.2《现场绝缘试验施导则》DL/T 474.1~51.0.12 对进口设备的交接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但在签订设备合同时应注意,其相同试验项 目的试验标准,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13 对技术难度大、需要特殊的试验设备、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试验能力的单位进行的试验项目,被 列为试验项目。特殊试验项目见附录 G。2 术 语2.0.1 电力变压器power transformer具有两个或多个绕组的静止设备,为了传输电能,在同一频率下,通过电磁感应将一个系统皎流电压和电 流转换为另一系统的电压和电流,通常这些电流和电压的值是不同的。 2.0.2 油浸式变压器 oil-immersed type transformer 铁心和绕组都浸入油中的变压器 2.0.3 干式变压器 dry-type transformer 铁心和绕组都不浸入绝缘液体中的变压器。 2.0.4 中性点端子 neutral terminal 对三相变压器或由单相变压器组成的三相组,指连接星形联结或曲折型联结公共点(中性点)的端子,对 单相变压器指连接网络中性点的端子。 2.0.5 绕组 winding 构成与变压器标注的某一电压值相对应的电气线路的一组线匝。 2.0.6 分接 tapping 在带分接绕组的变压器中,该绕组的每一个分接连接,均表示该分接的绕组,有一确定值的有效匝数,也 表示该分接绕组与任何其他匝数不变的绕组间有一确定的匝数比。 2.0.7 变压器绕组的分级绝缘 non-uniform insulation of atransformer winding 变压器绕组的中性点端子直接或间接接地时,其中中性点端子的绝缘水平比线路端子所规定的要低。 2.0.8 变压器绕组的全绝缘 uniform insulation of a transformer winding 所有变压器绕组与端子相连接的出线端都具有相同的额定绝缘水平。 2.0.9 并联电抗器 shunt inductor 并联连接在系统上的电抗器,主要用于补偿电容电流。 2.0.10 消弧线圈 arc-suppression coil 接于系统中性点和大地之间的单相电抗器,用以补偿因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引起的接地电容电流。 2.0.11 互感器 instrument transformer 是指电流互感器、电磁电压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和组合互感器(包括单相组合互感器和三相组合 互感器)的统称。由于组合互感器是以电流互感器和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组合而成,相关试验参照电流互感器 和电压互感器项目。 2.0.12 电压互感器 voltage transformer 包括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如果不特别说明,电压互感器通常指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2.O.13 接地极 grounding electrode 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 2.0.14 接地线 grounding conductor 电气装置、设施的接地端子与接地极连接用的金属导电部分。 2.0.15 接地装置 grounding connection 接地线和接地极的总和。 2.O.16 接地网 grounding grid 由垂直和水平接地极组成的供发电厂、变电站使用的兼有泄流和均压作用的较大型的水平网状接地装 置。 2.0.17 大型接地装置 large-scale grounding connection2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所、装机容量在 200MW 及以上火电厂和水电厂或者等效平面面积在 5000m 及以 上的接地装置。 3 同步发电机及调相机3.O.1 容量 6000kw 及以上的同步发电机及调相机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2 测量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测量定子绕组的直流电阻;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定子绕组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量; 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 测量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 测量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 转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 测量发电机或励磁机的励磁回路连同所连接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励磁机电枢; 发电机或励磁机的励磁回路连同所连接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不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励磁机电枢; 测量发电机、励磁机的绝缘轴承和转子进水支座的绝缘电阻; 埋入式测温计的检查; 测量灭磁电阻器、自同步电阻器的直流电阻; 测量转子绕组的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无刷励磁机组,无测量条件时,可以不测量); 测录三相短路特性曲线; 测录空载特性曲线; 测量发电机定子开路时的灭磁时间常数和转子过电压倍数; 测量发电机自动灭磁装置分闸后的定子残压;测量相序; 19 20 21测量轴电压; 定子绕组端部固有振动频率测试及模态分析; 定子绕组端部现包绝缘施加直流电压测量。 电压 1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同步发电机不论其容量大小,均应按本条第 1、2、4、5、6、7、8、9、注:111、12、13、18、19 款进行试验; 2 无起动电动机的同步调相机或调相机的起动电动机只允许短时运行者,可不进行本条第 14、15 款的试验。 3.0.2 测量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各相绝缘电阻的不平衡系数不应大于 2; 吸收比:对沥青浸胶及烘卷云母绝缘不应小于 1.3:对环氧粉云母绝缘不应小于 1.6。对于容量 200MW及以上机组应测量极化指数,极化指数不应小于 2.O。 注:1 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前,电机绕组的绝缘应满足本条的要求; 2 3 测量水内冷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电阻,应在消除剩水影响的情况下进行; 对于汇水管死接地的电机应在无水情况下进行;对汇水管非死接地的电机,应分别测量绕组及汇水管绝缘电阻,绕组绝缘电阻测量时应采用屏蔽法消除水的影响。测量结果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4 交流耐压试验合格的电机, 当其绝缘电阻折算至运行温度后(环氧粉云母绝缘的电机在常温下)不低于其额定电压 1MΩ/kv 时,可不经干燥投入运行。但在投运前不应再拆开端盖进行内部作业。 3.0.3 测量定子绕组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直流电阻应在冷状态下测量,测量时绕组表面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之差应在±3℃的范围内; 2 各相或各分支绕组的直流电阻,在校正了由于引线长度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后,相互间差别不应超过其最小值的 2%;与产品出厂时测得的数值换算至同温度下的数值比较,其相对变化也不应大于 2%。 3.0.4 定子绕组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试验电压为电机额定电压的 3 倍。 试验电压按每级 O.5 倍额定电压分阶段升高,每阶段停留 1min,并记录泄漏电流;在规定的试验电压下,泄漏电流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相泄漏电流的差别不应大于最小值的 100%,当最大泄漏电流在 20?A 以下,根据绝缘电阻值和交 流耐压试验结果综合判断为良好时,各相间差值可不考虑; 2) 泄漏电流不应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当不符合上述 1)、2)规定之一时,应找出原因,并将其消除。 3) 泄漏电流随电压不成比例地显著增长时,应及时分析。 3 4 氢冷电机必须在充氢前或排氢后且含氢量在 3%以下时进行试验,严禁在置换氢过程中进行试验。 水内冷电机试验时,宜采用低压屏蔽法;对于汇水管死接地的电机,现场可不进行该项试验。3.0.5 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所采用的电压,应符合表 3.0.5 的规定。现场组装的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工 艺过程中的绝缘交流耐压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GB/T 8564 的有关规定 进行。水内冷电机在通水情况下进行试验,水质应合格;氢冷电机必须在充氢前或排氢后且含氢量在 3%以 下时进行试验,严禁在置换氢过程中进行。大容量发电机交流耐压试验,当工频交流耐压试验设备不能满 足要求时,可采用谐振耐压代替。表 3.0.5 容量(kW) 10000 以下 10000 及以上 10000 及以上 注:Un 为发电机额定电压。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 额定电压(V) 36 以上 24000 以下 24000 及以上 试验电压(V) (1000+2U.)×O.8 (1000+2U.)×O.8 与厂家协商 3.0.6 测量转子绕组的绝缘申.阳,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3 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值不宜低于 O.5MΩ; 水内冷转子绕组使用 500V 及以下兆欧表或其他仪器测量,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5000Ω; 当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电阻已符合起动要求,而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 2000Ω 时,可允许投入运行; 4 5 在电机额定转速时超速试验前、后测量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 测量绝缘电阻时采用兆欧表的电压等级:当转子绕组额定电压为 200V 以上,采用 2500V 兆欧表;200V 及以下,采用 IOOOV 兆欧表。 3.0.7 测量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冷状态下进行,测量时绕组表面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之差应在±3℃的范围内。测量数值与产品出厂数值换算至同温度下的数值比较,其差值不应超过 2%; 2 显极式转子绕组,应对各磁极绕组进行测量;当误差超过规定时,还应对各磁极绕组间的连接点电阻进行测量。 3.0.8 转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整体到货的显极式转子,试验电压应为额定电压的 7.5 倍,且不应低于 1200V。 工地组装的显极式转子,其单个磁极耐压试验应按制造厂规定进行。组装后的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额定励磁电压为 500V 及以下电压等级,为额定励磁电压的 10 倍,并不应低于 1500V; 2) 额定励磁电压为 500V 以上,为额定励磁电压的 2 倍加 4000V。 3 隐极式转子绕组可以不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可采用 25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来代替。3.0.9 测量发电机和励磁机的励磁回路连同所连接设备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0.5MΩ。回路中有电子 元器件设备的,试验时应将插件拔出或将其两端短接。 注:不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励磁机电枢的绝缘电阻测量。 3.O.10 发电机和励磁机的励磁回路连同所连接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其试验电压应为 IOOOV,或用 25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方式代替。水轮发电机的静止可控硅励磁的试验电压,应按本标准第 3.0.8 条第 2 款 的规定进行;回路中有电子元器件设备的,试验时应将插件拔出或将其两端短接。 注: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励磁机电枢的交流耐压试验。 3.0.11 测量发电机、励磁机的绝缘轴承和转子进水支座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应在装好油管后,采用 10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0.5MΩ; 对氢冷发电机应测量内、外挡油盖的绝缘电阻,其值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3.O.12 埋入式测温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 250V 兆欧表测量埋入式测温计的绝缘电阻是否良好; 2 核对测温计指示值,应无异常。3.0.13 测量灭磁电阻器、自同步电阻器的直流电阻,应与铭牌数值比较,其差值不应超过 10%。 3.0.14 测量转子绕组的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3 应在静止状态下的定子膛内、膛外和在超速试验前后的额定转速下分别测量; 对于显极式电机,可在膛外对每一磁极绕组进行测量。测量数值相互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试验时施加电压的峰值不应超过额定励磁电压值。注:无刷励磁机组,当无测量条件时,可以不测。 3.0.15 测量三相短路特性曲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测量的数值与产品出厂试验数值比较,应在测量误差范围以内; 对于发电机变压器组,当发电机本身的短路特性有制造厂出厂试验报告时,可只录取发电机变压器组的短路特性,其短路点应设在变压器高压侧。 3.0.16 测量空载特性曲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测量的数值与产品出厂试验数值比较,应在测量误差范围以内; 在额定转速下试验电压的最高值,对于汽轮发电机及调相机应为定子额定电压值的 120%,对于水轮发电机应为定子额定电压值的 130%,但均不应超过额定励磁电流; 3 当电机有匝间绝缘时,应进行匝问耐压试验,在定子额定电压值的 130%(不超过定子最高电压)下持续 5min; 4 对于发电机变压器组,当发电机本身的空载特性及匝间耐压有制造厂出厂试验报告时,可不将发电机从机组拆开做发电机的空载特性,而只做发电机变压器组的整组空载特性,电压加至定子额定电压值的 105%。 3.0.17 在发电机空载额定电压下测录发电机定子开路时的灭磁时间常数。对发电机变压器组,可带空载 变压器同时进行。 3.0.18 发电机在空载额定电压下自动灭磁装置分闸后测量定子残压。 3.0.19 测量发电机的相序,必须与电网相序一致。 3.0.20 测量轴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3 分别在空载额定电压时及带负荷后测定; 汽轮发电机的轴承油膜被短路时,轴承与机座间的电压值,应接近于转子两端轴上的电压值; 水轮发电机应测量轴对机座的电压。3.O.21 定子绕组端部固有振动频率测试及模态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 200MW 及以上汽轮发电机进行; 2 发电机冷态下定子绕组端部自振频率及振型: 如存在椭圆形振型且自振频率在 94~115Hz 范围内为不合格; 3 当制造厂已进行过试验,且有出厂试验报告时,可不进行试验。3.0.22 定子绕组端部现包绝缘施加直流电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3 现场进行发电机端部引线组装的,应在绝缘包扎材料干燥后,施加直流电压测量; 定子绕组施加直流电压为发电机额定电压 Un;所测表面直流电位应不大于制造厂的规定值。4直流电机4.0.1 直流电机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测量励磁绕组和电枢的绝缘电阻; 测量励磁绕组的直流电阻; 测量电枢整流片间的直流电阻; 励磁绕组和电枢的交流耐压试验; 测量励磁可变电阻器的直流电阻; 测量励磁回路连同所有连接设备的绝缘电阻; 励磁回路连同所有连接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 检查电机绕组的极性及其连接的正确性; 测量并调整电机电刷,使其处在磁场中性位置; 测录直流发电机的空载特性和以转子绕组为负载的励磁机负载特性曲线; 直流电动机的空转检查和空载电流测量。注:6000kw 以上同步发电机及调相机的励磁机,应按本条全部项目进行试验。其余直流电机按本条第 1、2、5、6、8、9、11 款进行试验。 4.0.2 测量励磁绕组和电枢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0.5MΩ。 4.0.3 测量励磁绕组的直流电阻值,与制造厂数值比较,其差值不应大于 2%。 4.0.4 测量电枢整流片间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叠绕组,可在整流片间测量;对于波绕组,测量时两整流片间的距离等于换向器节距;对于蛙式绕组,要根据其接线的实际情况来测量其叠绕组和波绕组的片问直流电阻; 2 相互间的差值不应超过最小值的 10%,由于均压线或绕组结构而产生的有规律的变化时,可对各相应的片间进行比较判断。 4.0.5 励磁绕组对外壳和电枢绕组对轴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应为额定电压的 1.5 倍加 750V,并不应小 于 1200V。 4.O.6 测量励磁可变电阻器的直流电阻值,与产品出厂数值比较,其差值不应超过 10%。调节过程中应接 触良好,无开路现象,电阻值变化应有规律性。 4.0.7 测量励磁回路连同所有连接设备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O.5MΩ。 注:不包括励磁调节装置回路的绝缘电阻测量。 4.0.8 励磁回路连同所有连接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值,应为 1000V。或用 25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方式代替。 注:不包括励磁调节装置回路的交流耐压试验。 4.0.9 检查电机绕组的极性及其连接,应正确。 4.0.10 调整电机电刷的中性位置,应正确,并满足良好换向要求。 4.0.11 测录直流发电机的空载特性和以转子绕组为负载的励磁机负载特性曲线,与产品的出厂试验资料 比较,应无明显差别。励磁机负载特性宜在同步发电机空载和短路试验时同时测录。 4.0.12 直流电动机的空转检查和空载电流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空载运转时间一般不小于 30min,电刷与换向器接触面应无明显火花;记录直流电机的空转电流。5 中频发电机5.0.1 中频发电机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2 3 4 5 6 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 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 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 测录空载特性曲线; 测量相序; 测量检温计绝缘电阻,并检查是否完好。5.0.2 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O.5MΩ。 5.0.3 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各相或各分支的绕组直流电阻值,与出厂数值比较,相互差别不应超过 2%; 励磁绕组直流电阻值与出厂数值比较,应无明显差别。5.0.4 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值,应为出厂试验电压值的 75%。 5.0.5 测录空载特性曲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试验电压最高升至产品出厂试验数值为止,所测得的数值与出厂数值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永磁式中频发电机只测录发电机电压与转速的关系曲线,所测得的曲线与制造厂出厂数值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5.0.6 测量相序。电机出线端子标号应与相序一致。 5.O.7 测量检温计绝缘电阻并校验温度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采用 250V 兆欧表测量检温计绝缘电阻;检温计误差应不超过制造厂的规定。 6 交流电动机6.0.1 交流电动机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 定子绕组的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量; 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 绕线式电动机转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 同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 测量可变电阻器、起动电阻器、灭磁电阻器的绝缘电阻; 测量可变电阻器、起动电阻器、灭磁电阻器的直流电阻; 测量电动机轴承的绝缘电阻; 检查定子绕组极性及其连接的正确性; 电动机空载转动检查和空载电流测量。注:电压 1000V 以下且容量为 1。Okw 以下的电动机,可按本条第 1、7、10、11 款进行试验。 6.0.2 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额定电压为 1000V 以下,常温下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0.5MΩ;额定电压为 1000V 及以上,折算至运行温度时的绝缘电阻值,定子绕组不应低子 1MΩ/kV,转子绕组不应低于 O.5MΩ/kV。绝缘电阻温度换算可按 本标准附录 B 的规定进行; 2 1000V 及以上的电动机应测量吸收比。吸收比不应低于 1.2 中性点可拆开的应分相测量。 1 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绕组的绝缘应满足本条的要求; 2 交流耐压试验合格的电动机,当其绝缘电阻折算至运行温度后(环氧粉云母绝缘的电动机在常 温下)不低于其额定电压 1MΩ/kV 时,可不经干燥投入运行。但在投运前不应再拆开端盖进行内部作业。 6.0.3 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述规定: 1000V 以上或容量 100kW 以上的电动机各相绕组直流电阻值相互差别不应超过其最小值的 2%,中性点 未引出的电动机可测量线问直流电阻,其相互差别不应超过其最小值的 1%。 6.0.4 定子绕组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量,应符合下述规定: 1000V 以上及 1000kW 以上、中性点连线已引出至出线端子板的定子绕组应分相进行直流耐压试验。试验电 压为定子绕组额定电压的 3 倍。在规定的试验电压下,各相泄漏电流的差值不应大于最小值的 100%;当最 大泄漏电流在 20? 以下时,各相间应无明显差别。试验时的注意事项,应符合本标准第 3.0.4 条的有关规 定;中性点连线未引出的不进行此项试验。 6.0.5 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应符合表 6.0.5 的规定。 注:表 6.0.5 额定电压(kV) 试验电压(kV)电动机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 3 5 6 10 10 166.0.6 绕线式电动机的转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应符合表 6.0.6 的规定。表6 转子工况 不可逆的 可逆的绕线式电动机转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 试验电压(V) 1.5Uk+750 3.OUk~+750注:Uk 为转子静止时,在定子绕组上施加额定电压,转子绕组开路时测得的电压。 6.O.7同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值为额定励磁电压的 7.5 倍,且不应低于 1200V,但不应高于出厂试验电压值的 75%。 6.0.8 可变电阻器、起动电阻器、灭磁电阻器的绝缘电阻,当与回路一起测量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O.5MΩ。 6.O.9 测量可变电阻器、起动电阻器、灭磁电阻器的直流电阻值,与产品出厂数值比较,其差值不应超过 10%;调节过程中应接触良好,无开路现象,电阻值的变化应有规律性。 6.0.10 测量电动机轴承的绝缘电阻,当有油管路连接时,应在油管安装后,采用 1000V 兆欧表测量,绝 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O.5MΩ。 6.0.11 检查定子绕组的极性及其连接应正确。中性点未引出者可不检查极性。 6.O.12 电动机空载转动检查的运行时间为 2h,并记录电动机的空载电流。当电动机与其机械部分的连接 不易拆开时,可连在一起进行空载转动检查试验。 7 电力变压器7.O.1 电力变压器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绝缘油试验或 SF6 气体试验;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检查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 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 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连接片可拆开者)及铁芯(有外引接地线的)绝缘电阻; 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 ; 10 11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 12 13 14 15 16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绕组连同套管的长时感应电压试验带局部放电试验; 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检查相位; 测量噪音。注:除条文内规定的原因外,各类变压器试验项目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 容量为 1600kV?A 及以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第 1、2、3、4、5、6、7、8、12、14、15 款的规定进行; 2 3 4 干式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第 2、3、4、5、7、8、12、14、15 款的规定进行; 变流、整流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第 1、2、3、4、5、7、8、12、14、15 款的规定进行;电炉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条第 1、2、3、4、5、6、7、8、12、14、15 款的规定进行; 5 6 穿芯式电流互感器、电容型套管应分别按本标准第 9 章、第 16 章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 分体运输、现场组装的变压器应由订货方见证所有出厂试验项目,现场试验按本标准执行。7.0.2 油浸式变压器中绝缘油及 SF6 气体绝缘变压器中 SF6 气体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定。 2 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应符合下述规定:电压等级在 66kV 及以上的变压器,应在注油静置后、 绝缘油的试验类别应符合本标准表 20.0.2 的规定;试验项目及标准应符合本标准表 20.0.1 的规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24h 后、冲击合闸及额定电压下运行 24h 后,各进行一次变压器器 身内绝缘油的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GB/T 7252 进行。 各次测得的氢、 乙炔、 总烃含量, 应无明显差别。 新装变压器油中 H2 与烃类气体含量(?L/L) 任一项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总烃:20, 3 H2:10, C2H2:0。油中微量水分的测量,应符合下述规定:变压器油中的微量水分含量,对电压等级为 110kV 的,不应大于 20mg/L;220kV 的,不应大于 15mg/L;330~500kV 的,不应大于 10mg/L。 4 油中含气量的测量,应符合下述规定:电压等级为 330~500kV 的变压器,按照规定时间静置后取样测量油中的含气量,其值不应大于 1%(体积分数)。 5 对 SF6 气体绝缘的变压器应进行 SF6 气体含水量检验及检漏:SF6 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一般 不大于 250?L/L 变压器应无明显泄漏点。 7.O.3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应在各分接头的所有位置上进行;2 1600KV?A 及以下容量等级三相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4%,线间测得值的 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2%;1600kV?A 以上三相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2%,线 问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1%; 3 变压器的直流电阻,与同温下产品出厂实测数值比较,相应变化不应大于 2%;不同温度下电阻值按照公式(7.O.3)换算。 R2=R1? 式中 R1、R2―― ――分别为温度在 t1、t2(℃)时的 R 电阻值(Ω); T―― ――计算用常数,铜导线取 235,铝导线取 225。 ―― 4 由于变压器结构等原因,差值超过本条第 2 款时,可只按本条第 3 款进行比较,但应说明原因。 (7.0.3)7.0.4 检查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与制造厂铭牌数据相比应无明显差别,且应符合电压比的规律;电压等 级在 220kV 及以上的电力变压器,其电压比的允许误差在额定分接头位置时为±O.5%。 注:“无明显差别”可按如下考虑: 1 2 3 电压等级在 35kV 以下,电压比小于 3 的变压器电压比允许偏差为士 1%; 其他所有变压器额定分接下电压比允许偏差为±0.5%; 其他分接的电压比应在变压器阻抗电压值(%)的 1/l0 以内,但不得超过士 1%。必须与设计要求及铭牌上的标记和外壳上 7.0.5 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 的符号相符。 7.0.6 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连接片可拆开者)及铁芯(有外引接地线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进行器身检查的变压器,应测量可接触到的穿芯螺栓、轭铁夹件及绑扎钢带对铁轭、铁芯、油箱及绕组压环的绝缘电阻。当轭铁梁及穿芯螺栓一端与铁芯连接时,应将连接片断开后进行试验; 2 不进行器身检查的变压器或进行器身检查的变压器,所有安装工作结束后应进行铁芯和夹件(有外引接地线的)的绝缘电阻测量; 3 铁芯必须为一点接地;对变压器上有专用的铁芯接地线引出套管时,应在注油前测量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 4 采用 2500V 兆欧表测量,持续时间为 1min,应无闪络及击穿现象。7.O.7 非纯瓷套管的试验,应按本标准第 16 章的规定进行。 7.0.8 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变压器带电前应进行有载调压切换装置切换过程试验,检查切换开关切换触头的全部动作顺序,测量过渡电阻阻值和切换时间。测得的过渡电阻阻值、三相同步偏差、切换时间的数值、正反向切换时间偏 差均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由于变压器结构及接线原因无法测量的,不进行该项试验; 2在变压器无电压下,手动操作不少于 2 个循环、电动操作不少于 5 个循环。其中电动操作时电源电压为额定电压的 85%及以上。操作无卡涩、连动程序,电气和机械限位正常; 3 循环操作后进行绕组连同套管在所有分接下直流电阻和电压比测量,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7.O.3 条、第 7.0.4 条的要求; 4 在变压器带电条件下进行有载调压开关电动操作,动作应正常。操作过程中,各侧电压应在系统电压允许范围内; 5 绝缘油注入切换开关油箱前,其击穿电压应符合本标准表 20.O.1 的规定。7.0.9 7.0.9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绝缘电阻值不低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 70%。当测量温度与产品出厂试验时的温度不符合时,可按表 7.0.9 换算到同一温度时的数值进行比较。表 7.0.9 温度差 K 换算系数 A 注: 1 2 5 1.2 10 1.5 15 1.8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的温度换算系数 20 2.3 25 2.8 30 3.4 35 4.1 40 5.1 45 6.2 50 7.5 55 9.2 60 11.2表中 K 为实测温度减去 20℃的绝对值.测量温度以上层油温为准.当测量绝缘电阻的温度差不是表中所列数值时,其换算系数 A 可用线性插入法确定,也可按下述公式计算:A=1.5(7.0.9-1) 校正到 20℃时的绝缘电阻值可用下述公式计算:当实测温度为 20℃以上时:R20=ART(7.0.9-2)当实测温度为 20℃以下时:R20=Rt/A(7.0.9-3)式中R20――校正到 20℃时的绝缘电阻值(MΩ): ―― Rt―― ――在测量温度下的绝缘电阻值(MΩ)。 3 变压器电压等级为 35kV 及以上且容量在 4000KV?A 及以上时,应测量吸收比。 吸收比与产品出厂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在常温下应不小于 1.3;当 R60s 大于 3000MΩ 时,吸收比可不作考核要求: 4 变压器电压等级为 220kV 及以上且容量为 120MV?A 及以上时,宜用 5000V 兆欧表测量极化指数。测得值与产品出厂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在常温下不小于 1.3;当 R60s 大干 10000MΩ 时,极化指数可不 作考核要求。 7.O.10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当变压器电压等级为 35kV 及以上且容量在 8000Kv?A 发以上时,应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 :被测绕组的 tan 值不应大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 130%;3 当测量时的温度与产品出厂试验温度不符合时,可按表 7.O.10 换算到同一温度时的数值进行比较。 表 7.0.10 温度差 K 换算系数 A 5 1.15 注:1 10 1.3 15 1.5 (%)温度换算系数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 (%)温度换算系数 20 1.7 25 1.9 30 2.2 35 2.5 40 2.9 45 3.3 50 3.7表中 K 为实测温度减去 20℃的绝对值。 2 3测量温度以上层油温为准。 进行较大的温度换算且试验结果超过本条第 2 款规定时,应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当测量时的温度差不是表中所列数值时,其换算系数 A 可用线性插入法确定,也可按下述公式计算:A―1.3(7.0.10-1)校正到 20℃时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可用下述公式计算: 当测量温度在 20℃以上时:tan =tan /A(7.0.10-2)当测量温度在 20℃以下时:tan =Atan(7.0.10-3)式中tan ―― ――校正到 20℃时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 ―― ――在测量温度下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7.0.11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当变压器电压等级为 35kV 及以上且容量在 8000kV?A 及以上时,应测量直流泄漏电流; 试验电压标准应符合表 7.0.1l 明观。当施加试验电压达 lmin 时,在高压端读取泄漏电流。泄漏电流值不宜超过本标准附录 D 的规定。表 7.0.11 绕组额定电压(kV) 直流试验电压(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直流泄漏试验电压标准 6~10 10 20~35 20 63~330 40 500 60注:1 绕组额定电压为 13.8kV 及 15.75kV 时,按 10kV 级标准;18kV 时,按 20kV 级标准。 2 分级绝缘变压器仍按被试绕组电压等级的标准。7.0.12 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对于 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变压器,宜采用低电压短路阻抗法; 对于 66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宜采用频率响应测量绕组特征图谱。7.0.13 出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容量为 8000kV?A 以下、绕组额定电压在 110kV 以下的变压器,线端试验应按表 7.0.13-1 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2 容量为 8000kV?A 及以上、 绕组额定电压在 1l0kv 以下的变压器, 在有试验设备时, 可按表 7.0.13-1试验电压标准,进行线端交流耐压试验。 3 绕组额定电压为 110kV 及以上的变压器,其中性点应进复銮流耐压试验,试验耐受电压标准为出厂试验电压值 80%(见表 7.O.13-2)。7.0.13表 7.0.13-1 系统标称电压 &1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kV) 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kV) 交流耐受电压设备最高电压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 ≤1.1 - 干式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 2.5 3 6 lO 15 20 35 66 110 220 330 500 注:13.6 7.2 12 17.5 24 40.5 72.5 126 252 363 55014 20 28 36 44 68 112 160 (288) (368) (504) 316 408 5448.5 17 24 32 43 60 第 3 部分:绝缘水平和绝缘试验和外上表中,变压器试验电压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变压器绝缘空气间隙》GB 1094.3 规定的出厂试验电压乘以 0.8 制定的。 2 干式变压器出厂试验电压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干式电力变压器》 6450 规定的出厂试验电压乘以 0.8 GB制定的。7.0.13表 7.0.13-2 系统标称电压 110 220 设备最高电压 126 252额定电压 11OkV 及以上的电力变压器 中性点接地方式 不直接接地 直接接地 不直接接地 直接接地 出厂交流耐受电压 交接交流耐受电压 95 85 200 85 230 85 140 76 68 160 68 184 68 112330363 不直接接地 直接接地500550 经小阻抗接地4交流耐压试验可以采用处施工频率电压试验的方法也可采用感应电压试验的方法。试验电压波形尽可能接近近正弦,试验电压值为测量电压的峰值除以 ,试验时应在高压端监测。 外施交流电压试验电压的频率应为 45~65Hz,全电压下耐受时间 60s。 感应电压试验时,为防止铁芯饱和及励磁电流过大,试验电压的频率应行当大于额定频率。除另有规定, 当试验电压频率等于或小于 2 倍额定频率时,全电压下试验时间 60s;当试验电压频率大于 2 倍额定频率 时,全电压下试验时问为:12×(s), 但不少于 15s(7.0.13)7.0.14 7.0.14 绕组连同套管的长时感应电压试验带局部放电测量(ACLD):电压等级 220kV 及以上,在新安装时, 必须进行现场局部放电试验。对于电压等级为 110kV 的变压器,当对绝缘有怀疑时,廊讲行局部放电试验。 局部放电试验方法及判断方法,均按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变压器第 3 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 绝缘空气间隙》GB 1094.3 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参见附录 C)。 7.0.15 在额定电压下对变压器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 5 次,每次间隔时间宜为 5min,应无异常现象; 冲击合闸宜在变压器高压侧进行;对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统,试验时变压器中性点必须接地;发电机变压 器组中间连接无操作断开点的变压器,可不进行冲击合闸试验。无电流差动保护的干式变压器可冲击 3 次。 7.0.16 检查变压器的相位,必须与电网相位一致。 7.0.17 电压等级为 500kV 的变压器的噪音,应在额定电压及额定频率下测量,噪音值不应大于 80dB(A), 其测量方法和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变压器和电抗器的声级测定》GB/T 7328 的规定进行。8电抗器及消弧线圈8.0.1 电抗器及消弧线圈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注:1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 ;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的绝缘电阻; 绝缘油的试验; 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额定电压下冲击合闸试验; 测量噪音; 测量箱壳的振动; 测量箱壳表面的温度。 干式电抗器的试验项目可按本条第 1、2、5、9 款规定进行; 2 消弧线圈的试验项目可按本条第 1、2、5、6 款规定进行;对 35kV 及以上油浸式消弧线圈应增加第 3、4、7、8 款; 3 油浸式电抗器的试验项目可按本条第 l、2、5、6、7、9 款规定进行;对 35kV 及以上电抗菌素器应增加第 3、4、8、10、11、12 8.0.2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3 测量应在各分接头的所有位置上进行; 实测值与出厂值的变化规律应一致;三相电抗器绕组直流电阻值相互间差值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2%;8.0.3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应符合本标准第 7.O.9 条的规定。 8.O.4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 ,应符合本标准第 7.O.10 条的规定。 8.0.5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应符合本标准第 7.O.11 条的规定。 8.0.6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额定电压在 11OkV 以下的消弧线圈、干式或油浸式电抗器均应进行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应符合本标准表 7.0.13-1 的规定; 2 对分级绝缘的耐压试验电压标准,应按接地端或其末端绝缘的电压等级来进行。8.0.7 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的绝缘电阻,应符合本标准第 7.O.6 条的规定。 8.0.8 绝缘油的试验,应符合本标准第 20.0.1 条及第 20.0.2 条的规定。 8.0.9 非纯瓷套管的试验,应符合本标准第 16 章的规定。 8.0.10 在额定电压下,对变电所及线路的并联电抗器连同线路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 5 次,每次间隔 时间为 5min,应无异常现象。 8.O.11 测量噪音应符合本标准第 7.O.17 条的规定。 8.0.12 电压等级为 500kV 的电抗器,在额定工况下测得的箱壳振动振幅双峰值不应大于 100/?m。 8.O.13 电压等级为 330~500kV 的电抗器,应测量箱壳表面的温度,温升不应大于 65℃ 9 互 感 器 9.O.1 互感器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 测量 35kV 及以上电压等互感器的介质损耗角正切 tan ; 局部放电试验; 交流耐压试验; 绝缘介质性能试验; 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 检查接线组别和极性; 误差测量; 测量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特性曲线; 测量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励磁特性;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检测; 密封性能检查; 测量铁芯夹紧螺栓的绝缘电阻。注:SF6 封闭式组合电器中的电流互感器和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的试验,应按本第 1、6、7、8、9 款的规 定进行。 9.0.2 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外壳、各二次绕组间及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不宜低于1000MΩ; 2 测量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段间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不宜低于 1000MΩ,但由于结构原因而无法测量时可不进行; 3 测量电容式电流互感器的末屏及电压互感器接地端(N)对外壳(地)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不宜小于 1000MΩ。若末屏对地绝缘电阻小于 1000MΩ 时,应测量其 tanδ; 4 绝缘电阻测量应使用 2500V 兆欧表。9.0.3 电压等级 35kV 及以上互感器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δ 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互感器的绕组 tanδ 测量电压应在 10kV 测量,tanδ 不应大于表 9.0.3 中数据。当对绝缘性能有怀疑时,可采用高压法进行试验,在(0.5~1)Um 范围内进行,tanδ 变化量不应大于 0.2%,电容变化量不 应大于 O.5%; 2 末屏 tanδ 测量电压为 2kV。注:本条主要适用于油浸式互感器。SF6 气体绝缘和环氧树脂绝缘结构互感器不适用,注硅脂等干式互感器 可以参照执行。表 9.0.3 额定电压 20~35kV 种类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 充硅脂及其他干式电流互感器 2.5 O.5(%)限值 tanδ (%)限值 66~110kV O.8 O.5 220kV O.6 O.5 330~500kV O.5 - 油浸式电压互感器绕组 串级式电压互感器支架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末屏3 - -2.5 6 2- -注:电压互感器整体及支架介损受环境条件(特别是相对湿度)影响较大,测量时要加以考虑。9.0.4 互感器的局部放电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局部放电测量宜与交流耐压试验同时进行; 电压等级为 35~110kV 互感器的局部放电测量可按 10%进行抽测,若局部放电量达不到规定要求应增大抽测比例; 3 4 5 电压等级 220kV 及以上互感器在绝缘性能有怀疑时宜进行局部放电测量; 局部放电测量时,应在高压侧(包括电压互感器感应电压)监测施加的一次电压 局部放电测量的测量电压及视在放电量应满足表 9.O.4 中的规定。表 9.0.4 种 类允许的视在放电量水平 允许的视在放电量水平(pC) 测量电压(kV) 环氧树脂及其他干式 油浸式和气体式 1.2Um 50 100 50 100 100 50 50 100 20 50 20 50 50 20 20 50电流互感器 1.2Um /(必要时) 1.2Um ≥66kV 1.2Um /(必要时) 1.2Um 全绝缘结构 电压互感器 35kV 半绝缘结构 (―次绕组 1.2Um/(必要时) ―端直接接地) 1.2Um 1.2Um9.0.5 互感器效应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应按出厂试验电压的 80%进行;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包括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磁单元)在遇到铁芯磁密较高的情况下, 宜按下列规定进行感应耐压试验: 1) 感应耐压试验电压应为出厂试验电压的 80%。 2) 试验电源频率和试验电压时间参照本标准第 7.O.13 条第 4 款的规定执行。 3) 感应耐压试验前后,应各进行一次额定电压时的空载电流测量,两次测得值相比不应有明显差别; 4) 电压等级 66kV 及以上的油浸式互感器,感应耐压试验前后,应各进行一次绝缘油的色谱分析,两次测 得值相比 不应有明显差别;5) 感应耐压试验时,应在高压端测量电压值。 6) 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中间电压变压器进行感应耐压试验时,应将分压电容拆开。由于产品结构原因现 场无条件拆开时,可不进行感应耐压试验。 3 电压等级 220kV 以上的 SF6 气体绝缘互感器(特别是电压等级为 500kV 的互感器)宜在安装完毕的情况下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4 5 二次绕组之间及其对外壳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标准应为 2kV; 电压等级 110kV 及以上的电流互感器末屏及电压互感器接地端(N)对地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标准,应为 3kV。 9.0.6 绝缘介质性能试验,对绝缘性能有怀疑的互感器,应检测绝缘介质性能,并符合下列规定: 1绝缘油的性能应符合本标准表 20.0.1、表 20.O.2 的要求;2 SF6 气体的性能应符合如下要求:SF6 气体充入设备 24h 后取样,SF6 气体水分含量不得大于 250?L/L(20℃体积分数)。 3 电压等级在 66kV 以上的油浸式互感器,应进行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L/L)不宜超过下列任一值,总烃:10,H2:50,C2H2:O。 9.0.7 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10%。二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15%。 2 电流互感器: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和平均值的差异不宜大于 10%。 当有怀疑时, 应提高施加的测量电流, 测量电流(直流值)一般不宜超过额定电流(方均根值)的 50%。 9.0.8 检查互感器的接线组别和极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与铭牌和标志相符。 9.0.9 互感器误差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关口计量的互感器(包括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和组合互感器)必须进行误差测量,且进行误差检测的机构(实验室必须是国家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2 3 用于非关口计量,电压等级 35kV 及以上的互感器,宜自行误差测量; 用于非关口计量,电压等级 35kV 以下的互感器,检查感器变比,应与制造厂铭牌值相符。对多抽头的互感器,可只检使用分接头的变比; 4 非计量用绕组应进行变比检查。9.0.10 当继电保护对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特性有要求时,应行励磁特性曲线试验。当电流互感器为多抽头 时,可在使用抽或最大抽头测量。测量后核对是否符合产品要求,核对方法附录 E。 9.0.11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励磁曲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用于励磁曲线测量的仪表为方均根值表, 若发生测量结与出厂试验报告和型式试验报告有较大出入(&30%)时,应核使用的仪表种类是否正确; 2 一般情况下,励磁曲线测量点为额定电压的 20%、50%、80%、100%和 120%。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压互感器(N 端接地),电压等级 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压互感器最高测量为 190%;电压等级 66kV 及 以上的电压互感器最高测量点 150%。 3 对于额定电压测量点(100%),励磁电流不宜大于其出试验报告和型式试验报告的测量值的 30%,同批次、同型号、同格电压互感器此点的励磁电流不宜相差 30%。 9.0.12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CVT 电容分压器电容量和介质损耗角 tanδ 的测量结果:电容量与出厂值比较其变化量超过-5%或 10%时要引起注意,tanδ 不应大于 O.5%;条件许可时测量单节电容器在 10kV 至额电压范围内,电容量的变化 量大于 1%时判为不合格; 2 CVT 电磁单元因结构原因不能将中压连线引出时,必须进行误差试验,若对电容分压器绝缘有怀疑时,应打开电磁单元引出中压连线进行额定电压下的电容量和介质损耗角 tanδ 的测量; 3 4 CVT 误差试验应在支架(柱)上进行; 如果电磁单元结构许可,电磁单元检查包括中间变压器的励磁曲线测量、补偿电抗器感抗测量、阻尼哭喊和限幅器的性能检查,交流耐压试验参照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施加电压按出厂试验的 80%执行。 9.0.13 密封性能检查,并没有符合下列规定: 1 2 油浸式互感器外表应无可见油渍现象; SF6 绝缘互感器定性检漏无泄漏点,有怀疑时进行定量检漏,年泄漏率应小于 1%。9.0.14 测量铁芯夹紧螺栓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3 在做器身检查时,应对外露的或可接触到的铁芯夹紧螺栓进行测量: 采用 2500V 兆欧表测量,试验时间为 1min,应无闪络及击穿现象; 穿芯螺栓一端与铁芯连接者,测量时应将连接片断开,不能断开的可不进行测量。 10 油断路器10.0.1 油断路器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 35kV 多油断路器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δ; 测量 35kV 以上少油断路器的直流泄漏电流; 交流耐压试验;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 测量油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 测量油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 测量油断路器主触头分、合闸的同期性; 测量油断路器合闸电阻的投入时间及电阻值; 测量油断路器分、合闸线圈及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绝缘电阻及直流电阻; 油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 断路器均压电容器试验; 绝缘油试验; 压力表及压力动作阀的检查。10.0.2 测量绝缘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整体绝缘电阻值测量,应参照制造厂规定;绝缘拉杆的绝缘电阻值,在常温下不应低于表 10.O.2 的规定。表 10.O.2 额定电压(kV) 缘电阻值(MΩ) 3~15 1200绝缘拉杆的绝缘电阻标准 20~35 0 0 1000010.0.3 测量 35kV 多油断路器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δ,应术合下列规定: 1 在 20℃时测得的 tanδ 值, DW2、 型油断路器, 对 DW8 不应大于本标准表 16.O.3 中相应套管的 tanδ(%) 值增加 2 后的数值;对 DWl 型油断路器,不应大于本标准表 16.0.3 中相应套管的 tanδ(%)值增加 3 后的 数值; 2 应在分闸状态下测量每只套管的 tanδ。当测得值超过标准时,应卸下油箱后进行分解试验,此时测得的套管的 tanδ(%)值,应符合本标准表 16.0.3 的规定。 10.O.4 35kV 以上少油断路器的支柱瓷套连同绝缘拉杆,以及灭弧室每个断口的直流泄漏电流试验电压应 为 40kV,并在高压侧读取 1min 时的泄漏电流值,测得的泄漏电流值不应大于 IO?A;220kV 及以上的,泄 漏电流值不宜大于 5?A。 10.0.5 断路器的交流耐压试验应在分、合闸状态下分别进行,试验电压按照表 10.0.5 的规定执行。表 10.0.5断路器的交流耐压试验标准 1min 工频耐受电压(kV)峰值额定电压(kV)最高工作电压(KV) 相对地 相间 断路器断口 隔离断口 3 6 10 35 6636 7.2 12 40.5 72.525 32 42 95 155 20025 32 42 95 155 200 230 360 395 460 510 630 680 74025 32 42 95 155 200 230 360 395 520 580 790 790 79027 36 49 118 197 225 265 415 460 520 580 790 790 790110126 230 360220252 395 460330363 510 630500550680 740注:1 2本表数据引自《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DI/T 593。 设备无特殊规定时,采用最高一级试验电压。10.O.6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用电流不小于 1OOA 的直流压降法测量,电阻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主触头与灭弧触头并联的断路器,应分别测量其主触头和灭弧触头导电回路的电阻值。10.0.7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应在产品额定操作电压、液压下进行。实测数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 的规定。 10.0.8 测量断路器分、合闸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应在产品额定操作电压、液压下进行,实测数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产品无要求时,可不进行; 2 电压等级在 1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断路器,除发电机出线断路器和与发电机主母线相连的断路器、主变压器出线断路器应进行速度测量外,其余的可不进行。 10.0.9 测量断路器主触头的三相或同相各断口分、合闸的同期性,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10.O.10 测量断路器合闸电阻的投入时间及电阻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10.O.1l 测量断路器分、合闸线圈及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lOMPΩ,直流电阻值与产品 出厂试验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 10.0.12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合闸操作。1) 当操作电压、液压在表 10.O.12-1 范围内时,操动机构应可靠动作;10.0.12表 10.0.12-1 电 直流 (85%~110%)Un 压断路器操动机构合闸操作试验电压、 断路器操动机构合闸操作试验电压、液压范围 液 交流 (85%~110%)Un 按产品规定的最低及最高值 压 注:对电磁机构,当断路器关合电流峰值小于 50kA 时,直流操作电压范围为(80%~110%)Un。Un 为额定电源 电压。2) 弹簧、 液压操动机构的合闸线圈以及电磁操动机构的合闸接触器的动作要求, 均应符合上项的规定。 2 脱扣操作。 1) 直流或交流的分闸电磁铁,在其线圈端钮处测得的电压大于额定值的 65%时,应可靠地分闸;当此 电压小于额定值的 30%时,不应分闸; 2) 附装失压脱扣器的,其动作特性应符合表 10.0.12-2 的规定;表 10.O.12-2 的规定:10.0.12表 10.0.12-2 源电压与额定电源电压的比例 失压脱扣器的工作状态附装失压脱扣器的脱扣试验 附装失压脱扣器的脱扣试验 大于 65% 铁芯不得释放 大于 85% 铁芯应可靠地吸合小于 35% 铁芯应可靠地释放注:当电压缓慢下降至规定比值时,铁芯应可靠地释放。3) 附装过流脱扣器的, 其额定电流规定不小于 2.5A, 脱扣电流的等级范围及其准确度, 应符合表 10.O.12-3 的规定。10.0.12表 10.0.12-3 过流脱扣器的种类 脱扣电流等级范围(A) 每级脱扣电流的准确度 同一脱扣器各级脱扣电流准确度附装过流脱扣器的脱扣试验 延时动作的 2.5~10 土 10% 士 5% 瞬时动作的 2.5~15注:对于延时动作的过流脱扣器,应按制造厂提供的脱扣电流与动作时延的关系曲线进行核对。另外,还 应检查在预定时延终了前主回路电流降至返回值时,脱扣器不应动作。3模拟操动试验。1) 当具有可调电源时,可在不同电压、液压条件下,对断路器进行就地或远控操作,每次操作断路器 均应正确,可靠地动作,其联锁及闭锁装置回路的动作应符合产品及设计要求;当无可调电源时,只在额 定电压下进行试验; 2) 直流电磁或弹簧机构的操动试验,应按表 10.0.12-4 的规定进行;液压机构的操动试验,应按表 10.0.12-5 的规定进行。10.0.12表 10.0.12-4 操作类别 合、分 合 分 合、分、重合直流电磁或弹簧机构的操动试验 操作次数 3 3 3 3操作线圈端钮电压与额定电源电压的比值(%) 110 85(80) 65 100注:括号内数字适用于装有自动重合闸装置的断路器及表 10.0.12-1“注”的情况。 1O.0.12表 1O.0.12-5 操作类别液压机构的操动试验 操作液压 操作次数操作线圈端钮电压与额定电源电压 的比值(%)合、分 合、 分 分 合、分、重合110 100 85(80) 65 100产品规定的最高操作压力 额定操作压力 产品规定的最低操作压力 产品规定的最低操作压力 产品规定的最低操作压力3 3 3 3 3注:1 括号内数字适用于装有自动重合闸装置的断路器。 2 模拟操动试验应在液压的自动控制回路能准确、可靠动作状态下进行。 3 操动时,液压的压降允许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3) 对于具有双分闸线圈的回路,应分别进行模拟操动试验。 4) 对于断路器操动机构本身具有三相位置不一致自动分闸功能的,应根据需要做投入或退出处理。 10.0.13 断路器均压电容器试验,应按本标准第 19 章的有关规定进行。 10.0.14 绝缘油试验,应按本标准第 20 章的规定进行。对灭弧室、支柱瓷套等油路相互隔绝的断路器, 应自各部件中分别取油样试验。 10.O.15 压力动作阀的动作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压力表指示值的误差及其变差,均应在产品 相应等级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11 空气及磁吹断路器11.0.1 空气及磁吹断路器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注:1 测量绝缘拉杆的绝缘电阻;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 测量支柱瓷套和灭弧室每个断口的直流泄漏电流; 交流耐压试验; 测量断路器主、辅触头分、合闸的配合时问;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 测量断路器主触头分、合闸的同期性; 测量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 测量断路器的并联电阻值; 断路器电容器的试验; 压力表及压力动作阀的检查。 发电机励磁回路的自动灭磁开关,除应进行本条第 8、9 款试验外,还应以下检查和试验:常开、常闭触头分、合切换顺序;主触头和灭弧触头的作配合;灭弧栅的片数及其并联电阻值;在同步发电机空 载额定电压下行灭磁试验; 2 磁吹断路器试验,应按本条第 2、4、6、8、9 款规定进行。11.0.2 测量绝缘拉杆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本标准表 10.O.2 的规定。 11.O.3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值及测试方法,应符合产品术条件的规定。 11.0.4 支柱瓷套和灭弧室每个断口的直流泄漏电流的试验,按本标准第 10.0.4 条的规定进行。 11.0.5 性材料 空气断路器应在分闸时各断口问及合闸状态下进行交流耐压试验;磁吹断路器应在分闸状 态下进行断口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应符合表 10.O.5 的规定。 11.0.6 断路器主、辅触头分、合闸动作程序及配合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11.0.7 断路器分、合闸时问的测量,应在产品额定操作电压及气压下进行,实测数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 件的规定。 11.0.8 测量断路器主触头三相或同相各断口分、合闸的同期性,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11.0.9 型量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10MΩ;直流电阻值与产品出厂试验值相比应无明显 差别。 11.0.10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应按本标准第 10.0.12 条的有关规定进行。 注:对应于本标准表 10.0.12-5 中的“液压”应为“气压”。 11.0.11 测量断路器的并联电阻值,与产品出厂试验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 11.0.12 断路器电容器的试验,应按本标准第 19 章的有关规定进行。 11.0.13 压力动作阀的动作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压力表指示值的误差及其变差,均应在产品 相应等级的允许误差范围内。12 真空断路器12.0.1 真空断路器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2 3 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 交流耐压试验; 4 5 6 测量断路器主触头的分、合闸时间,测量分、合闸的同蚓性,测量合闸时触头的弹跳时间; 测量分、合闸线圈及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12.0.2 测量绝缘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整体绝缘电阻值测量,应参照制造厂的规定; 绝缘拉杆的绝缘电阻值,在常温下不应低于表 10.O.2 的规定。12.0.3 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值测量,宜采用电流不小于 lOOA 的直流压降法。测试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条 件的规定。 12.0.4 应在断路器合闸及分闸状态下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当合闸状态下进行时,试验电压应符合表 10.0.5 的规定。当在分闸状态下进行时,真空灭弧室断口间的试验电压应按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试验中 不应发生贯穿性放电。 12.O.5 测量断路器主触头的分、合闸时间,测量分、合闸的同性,测量合闸过程中触头接触后的弹跳时 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合闸过程中触头接触后的弹跳时间,40.5kV 以下断路器不应大于 2ms;40.5kV 及以上断路器不应大于 3ms; 2 3 测量应在断路器额定操作电压及液压条件下进行; 实测数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12.0.6 测量分、合闸线圈及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10MΩ;直流电阻值与产品出厂试 验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 12.0.7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应按本标准第 10.0.12 的有关规定进行。13 六氟化硫断路器13.O.1 六氟化硫(SF6)断路器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测量绝缘电阻; 2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交流耐压试验; 断路器均压电容器的试验;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 测量断路器主、辅触头分、合闸的同期性及配合时间; 测量断路器合闸电阻的投入时间及电阻值; 测量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绝缘电阻及直流电阻;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 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的试验; 测量断路器内 sF6 气体的含水量; 密封性试验; 气体密度继电器、压力表和压力动作阀的检查。13.0.2 测量断路器的绝缘电阻值:整体绝缘电阻值测量,应参照制造厂的规定。 13.0.3 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值测量,宜采用电流不小于 100A 的直流压降法。测试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条 件的规定。 13.O.4 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 SF6 气压为额定值时进行。试验电压按出厂试验电压的 80%; 2 110kV 以下电压等级应进行合闸对地和断口间耐压试验; 3 罐式断路器应进行合闸对地和断口间耐压试验;4 500kV 定开距瓷柱式断路器只进行断口耐压试验。 13.0.5 断路器均压电容器的试验,应符合本标准第 19 章的有关规定。罐式断路器的均压电容器试验可按 制造厂的规定进行。 13.0.6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应在断路器的额定操作电压、气压或液压下进行。实测数值应符合 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13.0.7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应在断路器的额定操作电压、气压或液压下进行。实测数值应符合 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现场无条件安装采样装置的断路器,可不进行本试验。 13.0.8 测量断路器主、辅触头三相及同相各断口分、合闸的同期性及配合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 规定。 13.0.9 测量断路器合闸电阻的投入时间及电阻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13.0.10 测量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10MΩ;直流电阻值与产品出厂试验值相比应 无明显差别。 13.0.11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应按本标准第 10.0.12 条的有关规定进行。 13.0.12 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的试验,应按本标准第 9 章的有关规定进行。 13.0.13 测量断路器内 SF6 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应小于 150?L/L; 不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应小于 250?L/L;3 SF6 气体含水量的测定应在断路器充气 48h 后进行。 13.0.14 密封试验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 1 采用灵敏度不低于 150?L/L (体积比)的检漏仪对断路器各密封部位、管道接头等处进行检测时,检漏仪不应报警; 2 1%; 3 泄漏值的测量应在断路器充气 24h 后进行。 必要时可采用局部包扎法进行气体泄漏测量。以 24h 的漏气量换算,每一个气室年漏气率不应大于 13.0.15 在充气过程中检查气体密度继电器及压力动作阀的作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对单独运 到现场的设备,应行校验。 14 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14.0.1 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2 3 4 5 6 7 测量主回路的导电电阻: 主回路的交流耐压试验: 密封性试验: 测量六氟化硫气体含水量; 封闭式组合电器内各元件的试验; 组合电器的操动试验; 气体密度继电器、压力表和压力动作阀的检查。14.0.2 测量主回路的导电电阻值,宜采用电流不小于 100A 的直流压降法。测试结果,不应超过产品技术 条件规定值的 1.2 倍。 14.0.3 主回路的交流耐压试验程序和方法,应按产品技术条件或国家现行标准《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 现场耐压试验导则》DL/T 555 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电压值为出厂试验电压的 80%。 14.0.4 14.0.4 密封性试验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61采用灵敏度不低于 1×10 (体积比)的检漏仪对各气室密封部位、管道接头等处进行检测时,检漏仪不应报警; 2 1%; 3 泄漏值的测量应在封闭式组合电器充气 24h 后进行。 必要时可采用局部包扎法进行气体泄漏测量。以 24h 的漏气量换算,每一个气室年漏气率不应大于14.0.5 测量六氟化硫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电弧分解的隔室,应小于 150?L/L 2 3 无电弧分解的隔室,应小于 250?L/L; 气体含水量的测量应在封闭式组合电器充气 48h 后进行。14.0.6 封闭式组合电器内各元件的试验,应按本标准相应章的有关规定进行,但对无法分开的设备可不 单独进行。 注:本条中的“元件”是指装在封闭式组合电器内的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接地开关、避雷器、 互感器、套管、母线等。 14.0.7 当进行组合电器的操动试验时,联锁与闭锁装置动作准确可靠。电动、气动或液压装置的操动试 验,应按产品技术祭的规定进行。 14.0.8 在充气过程中检查气体密度继电器及压力动作阀的动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对单独运 到现场的设备,进行校验。隔离开关、 15 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及高压熔断器15.0.1 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及高压熔断器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内容: 1 2 3 4 5 6 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高压限流熔丝管熔丝的直流电阻; 测量负荷开关导电回路的电阻; 交流耐压试验; 检查操动机构线圈的最低动作电压; 操动机构的试验。 15.0.2 隔离开关与负荷开关的有机材料传动杆的绝缘电阻值,小应低于本标准表 10.0.2 的规定。 15.0.3 15.0.3 测量高压限流熔丝管熔丝的直流电阻值,与同型号产品相比不应有明显差别。 15.O.4 测量负荷开关导电回路的电阻值,宜采用电流不小于 lOOA 的直流压降法。测试结果,不应超过产 品技术条件规定。 15.O.5 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述规定:三相同一箱体的负荷开关,应按相间及相对地进行耐压试验, 其余均按相对地或外壳进行。试验电压应符合表 10.0.5 的规定。对负荷开关还应按产品技术条件规定进行 每个断口的交流耐压试验。 15.0.6 检查操动机构线圈的最低动作电压,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15.0.7 操动机构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动力式操动机构的分、合闸操作,当其电压或气压在下列范围时,应保证隔离开关的主闸刀或接地闸刀可靠地分闸和合闸。 1) 电动机操动机构:当电动机接线端子的电压在其额定电压的 80 %~110%范围内时; 2) 3) 2 压缩空气操动机构:当气压在其额定气压的 85%~110%范围内时; 二次控制线圈和电磁闭锁装置:当其线圈接线端子削压在其额定电压的 80%~110%范围内时。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的机械或电气闭锁装置应准确可靠。注:1 本条第 1 款第 2 项所规定的气压范围为操动机构的储气筒的气压数值; 2 具有可调电源时,可进行高于或低于额定电压的操动试验。16 套 管16.0.1 套管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测量绝缘电阻; 2 3 4 测量 20kV 及以上非纯瓷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δ 和电容值; 交流耐压试验 绝缘油的试验(有机复合绝缘套管除外);5 SF6 套管气体试验。 注:整体组装于 35kV 油断路器上的套管,可不单独进行 tanδ 的试验。 16.0.2 测量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套管主绝缘的绝缘电阻;2 66kV 及以上的电容型套管,应测量“抽压小套管”对法兰或“测量小套管”对法兰的绝缘电阻。 采用 25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1000MΩ。 16.0.3 测量 20kV 及以上非纯瓷套管的主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δ 和电容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在室温不低于 10℃的条件下,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δ 不应大于表 16.0.3 的规定; 电容型套管的实测电容量值与产品铭牌数值或出厂试验值相比,其差值应在±5%范围内。16.0.3 表 16.0.3 套管主绝缘类型tanδ(%)的标准 套管主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anδ(%)的标准 tanδ(%)最大值 O.7油浸纸①(500kV 套管 0.5) 电容式②胶浸纸 胶粘纸 浇铸树脂 电容式 气体 有机复合绝缘O.7 0①②1.0(66kV 及以下电压等级套管 1.5) 1.5 1.5 0.7 浇注树脂 非电容式 复合物绝缘 其他套管 注:1 2 3 所有的电压为系统标称电压。2.0 由供需双方商定 由供需双方商定对 20kV 及以上电容式充胶或胶纸套管的老产品,其 tanδ(%)值可为 2 或 2.5。 有机复合物绝缘套管的介损试验,宜在干燥环境下进行。16.0.4 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电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 2 试验。 16.O.5 绝缘油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套管中的绝缘油应有出厂试验报告,现场可不进行试验,但当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取油样进行水 穿墙套管、断路器套管、变压器套管、电抗器及消弧线圈管,均可随母线或设备一起进行交流耐压分、击穿电压、色谱试验。 1) 套管主绝缘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超过表 16.O.3 中的定值; 2) 套管密封损坏,抽压或测量小套管的绝缘电阻不符合求; 3) 套管由于渗漏等原因需要重新补油时。 2 套管绝缘油的补充或更换时进行的试验,应符合下列定:1) 换油时应按本标准表 20.0.1 的规定进行; 2) 电压等级为 500kV 的套管绝缘油,宜进行油中溶解气的色谱分析;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L/L) 不宜超过下列任一值,总烃:10,H2:150,C2H2:O; 3) 补充绝缘油时,除按上述规定外,尚应按本标准第 20.0.3 条的规定进行; 4) 充电缆油的套管需进行油的试验时,可按本标准表 18.O.8 的规定进行。 16.0.6 SF6 套管气体试验,应符合本标准第 9.0.6 和第 9.O.13 条的有关规定 17 悬式绝缘子和支柱绝缘子17.0.1 悬式绝缘子和支柱绝缘子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2 测量绝缘电阻; 交流耐压试验。17.0.2 绝缘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 33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悬式绝缘子的绝缘电值,不应低于 300MΩ;用于 500kV 电压等级的悬式绝缘子,不低于 500MΩ; 2 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支柱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 500MΩ; 3 4 5 采用 25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子绝缘电阻值,可按同批品数量的 10%抽查; 棒式绝缘子不进行此项试验; 半导体釉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17.0.3 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支柱绝缘子,可在母线安装完毕后一起进行,试验电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 2 35kV 多元件支柱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两个胶合元件者,每元件 50kV; 2) 三个胶合元件者,每元件 34kV。 3 悬式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均取 60kV。 18电力电缆线路18.0.1 电力电缆线路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测量绝缘电阻: 2 3 4 5 6 7 注:1 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 交流耐压试验; 测量金属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 检查电缆线路两端的相位: 充油电缆的绝缘油试验; 交叉互联系统试验。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试验项目应按本条第 1、3、4、5 和 7 款进行。当不具备条件时,额定电压 U0/U为 18/30kV 及以下电缆,允许用直流耐压试验及泄露电流测量代替交流耐压试验; 2 绝缘电缆试验项目应按本条第 1、2 和 5 款进行; 3 自容式充油电缆试验项目应按本条第 1、2、5、6 和 7 款进行。18.0.2 电力电缆线路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电缆的主绝缘做耐压试验或测量绝缘电阻时,应分别在每一相上进行。对一相进行试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压器励磁特性曲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