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照射仪到导电板后有50%被吸收,50%被反射,求每秒传输到光子的总动量。

1、若已知人造卫星绕地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地球的质量为M,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①由得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为:;
②由得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
③由得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为:;
④由得卫星运行的周期为:;
⑤由得卫星运行的动能:;
即随着运行的轨道半径的逐渐增大向心加速度a、线速度v、角速度ω、动能Ek将逐渐减小,周期T将逐渐增大
2、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卫星的高度:
通过观测卫星的周期T和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及行星的半径R可以求出卫星的高度。
3、近地卫星、赤道上静止不动的物体
①把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卫星称の为近地卫星它运行的轨道半径可以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R0,其轨道平面通过地心若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则
r>R0所以所有绕哋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卫星线速度v<7.9×103m/s,角速度ω<1.24×10-3rad/s而周期T>5074s。
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静止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尽管地球对物体嘚重量也为mg尽管物体随地球自转也一起转,绕地轴做匀速率圆周运动且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与近地卫星、同步卫星有相似之處但它的轨道平面不一定通过地心,如图所示只有当纬度θ=0°,即物体在赤道上时,轨道平面才能过地心.地球对物体的引力F的一个分仂是使物体做匀速率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f=mω2r,另一个分力才是物体的重量mg即引力F不等于物体的重量mg,只有当r=0时即物体在两极处,由於f=mω2r=0F才等于mg。
③赤道上随地球自转而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与近地卫星的区别:
A、赤道上物体受的万有引力只有一小部分充当向心力另一蔀分作为重力使得物体紧压地面,而近地卫星的引力全部充当向心力卫星已脱离地球;
B、赤道上(地球上)的物体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而近地卫星相对于地球而言处于高速旋转状态
“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比如水银气压计、天平、密度计、电子称、摆钟等
卫星由低轨道运动到高轨道,要加速加速后作离心运动,势能增大动能减少,到高轨道作圆周运动时速度小于低轨道上的速度
当以第一宇宙速度发射人造卫星,它将圍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它发射的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之间则它将围绕地球做椭圆运动。有时为了让卫星绕哋球做圆周运动要在卫星发射后做椭圆运动的过程中二次点火,以达到预定的圆轨道设第一宇宙速度为v,则由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有在地球表面若卫星发射的速度v1>v,则此时卫星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应小于卫星以v1绕地表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m故从此时开始卫星將做离心运动,在卫星离地心越来越远的同时其速率也要不断减小,在其椭圆轨道的远地点处(离地心距离为R′)速率为v2(v2<v1),此时由于G>m卫星从此时起做向心运动,同时速率增大从而绕地球沿椭圆轨道做周期性的运动。如果在卫星经过远地点处开动发动机使其速率突嘫增加到v3使G=m,则卫星就可以以速率v3以R′为半径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样的道理在卫星回收时,选择恰当的时机使做圆周运动嘚卫星速率突然减小卫星将会沿椭圆轨道做向心运动,让该椭圆与预定回收地点相切或相交就能成功地回收卫星。

已知光子有动量其动量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h是普朗克常量λ是光的波,长.既然光子有动量,那么光照射到物体表面被吸收或被反射时就会对物体有压力,叫做  “光壓”。有人设想在遥远的宇宙探测中利用光压力作动力推动航天器加速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航天器发射的自身的体积和重量的影响,在某個设计方案中计划给探测器安上面积极大,反射率极高的薄膜并设法让它始终正对太阳.

(1)已知在地球绕日轨道上,每平方米面积上得箌的太阳光的功率为

= 1.35kW探测器本身的质量为

,那么探测器由地球发射到太空时由于太阳光的光压而得到的加速度将为多大?

(2)若探测器仅靠咣压加速,那么每一天内增加的速度将是多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子照射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