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均匀介质经过介质的x射线吸收率后的吸收率怎么求

&&期刊基本信息
&创刊:1981年 & 月刊&名称:光学学报&英文:Acta Optica Sinica&主管:中国科协&主办: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中国光学学会&协办: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出版单位:中国激光杂志社&主编:曹健林&副主编:许京军 邵建达 胡丽丽 韩申生&ISSN:&刊号:CN 31-1252/O4&电话:021-&邮箱:&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邮编:201800&定价:175元/期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读者服务
&&作者服务
摘要:据国家航天局宣布,厄瓜多尔地震后,厄瓜多尔请求中国提供地震信息,在接到请求后,国家航天局紧急调动高分二号卫星对厄瓜多尔受……
&&最新期刊
已出版(44)
已出版(46)
已出版(45)
已出版(45)
已出版(45)
已出版(45)
&&本期栏目(2017.9)
&选择下列全部论文 将选定结果:保存为一般参考文献格式保存为文本文件保存为XML文件保存为EndNote格式文件 &&&&表面光学
&&&&&&:(浏览:117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24001&&&&&&nbsp
&&&&&&:(浏览:39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24002&&&&&&nbsp
&&&&&&:(浏览:35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31001&&&&&&nbsp
&&&&成像系统
&&&&&&:(浏览:31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1001&&&&&&nbsp
&&&&&&:(浏览:35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1002&&&&&&nbsp
&&&&大气与海洋光学
&&&&&&:(浏览:49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01001&&&&&&nbsp
&&&&光计算
&&&&&&:(浏览:26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20001&&&&&&nbsp
&&&&光谱学
&&&&&&:(浏览:50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30001&&&&&&nbsp
&&&&&&:(浏览:40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30002&&&&&&nbsp
&&&&&&:(浏览:31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30003&&&&&&nbsp
&&&&光纤光学与光通信
&&&&&&:(浏览:34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06001&&&&&&nbsp
&&&&&&:(浏览:222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06002&&&&&&nbsp
&&&&&&:(浏览:26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06003&&&&&&nbsp
&&&&光学器件
&&&&&&:(浏览:114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23001&&&&&&nbsp
&&&&光学设计与制造
&&&&&&:(浏览:41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22001&&&&&&nbsp
&&&&&&:(浏览:35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22002&&&&&&nbsp
&&&&&&:(浏览:71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22003&&&&&&nbsp
&&&&机器视觉
&&&&&&:(浏览:94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5001&&&&&&nbsp
&&&&&&:(浏览:39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5002&&&&&&nbsp
&&&&&&:(浏览:32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5003&&&&&&nbsp
&&&&&&:(浏览:27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5004&&&&&&nbsp
&&&&&&:(浏览:57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5005&&&&&&nbsp
&&&&激光器与激光光学
&&&&&&:(浏览:26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4001&&&&&&nbsp
&&&&&&:(浏览:42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4002&&&&&&nbsp
&&&&&&:(浏览:24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4003&&&&&&nbsp
&&&&&&:(浏览:32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4004&&&&&&nbsp
&&&&&&:(浏览:45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4005&&&&&&nbsp
&&&&&&:(浏览:28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4006&&&&&&nbsp
&&&&&&:(浏览:133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27001&&&&&&nbsp
&&&&集成光学
&&&&&&:(浏览:33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3001&&&&&&nbsp
&&&&几何光学
&&&&&&:(浏览:24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08001&&&&&&nbsp
&&&&&&:(浏览:273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09001&&&&&&nbsp
&&&&&&:(浏览:39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29001&&&&&&nbsp
&&&&&&:(浏览:42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29002&&&&&&nbsp
&&&&视觉与色彩
&&&&&&:(浏览:43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33001&&&&&&nbsp
&&&&探测器
&&&&&&:(浏览:111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04001&&&&&&nbsp
&&&&图像处理
&&&&&&:(浏览:39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0001&&&&&&nbsp
&&&&&&:(浏览:37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0002&&&&&&nbsp
&&&&相干与统计光学
&&&&&&:(浏览:27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03001&&&&&&nbsp
&&&&遥感与传感器
&&&&&&:(浏览:235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28001&&&&&&nbsp
&&&&&&:(浏览:40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28003&&&&&&nbsp
&&&&仪器,测量与计量
&&&&&&:(浏览:43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2001&&&&&&nbsp
&&&&&&:(浏览:31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12002&&&&&&nbsp
&&&&原子与分子物理
&&&&&&:(浏览:50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9期 pp.0902001&&&&&&nbsp
将选定结果:保存为一般参考文献格式保存为文本文件保存为XML文件保存为EndNote格式文件
暂未上传论文 ...
&&&&&&&&&&&&&&&&&&&&&&&&&&&&&&&&&&&&&&&&&&&&&&&&&&&&&&&&&&&&&&&&&&&&&&&&&&&&&&&&&&&&&&&&&&&&&&&&&&&&&&&&&&&&&&&&&&&&&&&&&&&&&&&&&&&&&&&&&&&&&&&&&&&&&&&&&&&&&&&&&&&&&&&&&&&&&&&&&&&&&&&&&&&&&&&&&&&&&&&&&&&&&&&&&&&&&&&&&&&&&&&&&&&&&&&&&&&&&&&&&&&&&&&&&&&&&&&&&&&&&&&&&&&&&&&&&&&&&&&&&&&&&&&&&&&&&&&&
&&&&&&:(浏览:19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2)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14001&&&&&&nbsp
&&&&&&:(浏览:17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1)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12003&&&&&&nbsp
&&&&&&:(浏览:16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0)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16001&&&&&&nbsp
&&&&&&:(浏览:15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0)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18001&&&&&&nbsp
&&&&&&:(浏览:15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0)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28003&&&&&&nbsp
&&&&&&:(浏览:6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1)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22001&&&&&&nbsp
&&&&&&:(浏览:3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0)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28004&&&&&&nbsp
&&&&&&:(浏览:3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0)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16002&&&&&&nbsp
&&&&&&:(浏览:3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0)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06006&&&&&&nbsp
&&&&&&:(浏览:3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0)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23002&&&&&&nbsp
&&&&&&:(浏览:4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0)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23001&&&&&&nbsp
&&&&&&:(浏览:4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0)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26001&&&&&&nbsp
&&&&&&:(浏览:62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6)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12期 pp.1222003&&&&&&nbsp
&&&&&&:(浏览:74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2) &&&&&& 光学学报 ,2017年第37卷第12期 pp.1215007&&&&&&nbsp
&&&&&&:(浏览:36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2)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06004&&&&&&nbsp
&&&&&&:(浏览:21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2)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05004&&&&&&nbsp
&&&&&&:(浏览:22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2)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32001&&&&&&nbsp
&&&&&&:(浏览:23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2)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11003&&&&&&nbsp
&&&&&&:(浏览:19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4)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28002&&&&&&nbsp
&&&&&&:(浏览:14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1)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12002&&&&&&nbsp
&&&&&&:(浏览:19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4)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06002&&&&&&nbsp
&&&&&&:(浏览:12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1)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05001&&&&&&nbsp
&&&&&&:(浏览:14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0)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24001&&&&&&nbsp
&&&&&&:(浏览:16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7)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12001&&&&&&nbsp
&&&&&&:(浏览:18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1)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05002&&&&&&nbsp
&&&&&&:(浏览:13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0)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06005&&&&&&nbsp
&&&&&&:(浏览:15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1)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11002&&&&&&nbsp
&&&&&&:(浏览:16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1)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33001&&&&&&nbsp
&&&&&&:(浏览:15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1)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15002&&&&&&nbsp
&&&&&&:(浏览:25次) | 此论文可免费阅读 (可能需要登录) <a
(下载:5) &&&&&& 光学学报 ,2018年第38卷第1期 pp.0115001&&&&&&nbsp
&&动态信息
&&特别推荐
&&特色专题
&&光学大讲堂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搜索选项
出版年份介于:
&并且符合以下组合条件的论文
我要查找标题:
&&&&&&&&&作者名:
&&&&&&作者单位:
&&&&&&&&&基金号:
&&&&& 指定DOI:
指定专题:
--请选择--
&&&&&&指定栏目:
--请选择--
探测器表面光学遥感与传感器综述全息原子与分子物理机器视觉几何光学傅里叶光学与光信号处理相干与统计光学仪器,测量与计量散射视觉与色彩大气与海洋光学薄膜成像系统光纤光学与光通信激光器与激光光学物理光学非线性光学光电子学光谱学光学器件光学设计与制造X射线光学材料集成光学量子光学显微衍射与光栅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超快光学光计算光数据存储图像处理
指定页码查询:
&期 起始页码:
每页显示: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冯建忠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X线照片影像得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一、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1.&&&&&& X线照片影像的特性
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射线仁按原方向前进(散射线不形成影像),作用于屏-片体系,经显影加工后,则形成了密度不等的X线照片影像。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是利用了X线具有得穿透、荧光、感光等特性,以及被照体对X线吸收差异的存在。
2.&&&&&& X线相片的影像构成
X线相片影像是X线诊断的依据,医生通过对照片的观察,对构成这幅影像的点、线赋予一定的内容,并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是诊断。对此重要的是,什么样的点和线可以在X线照片上显示出来,并能为人肉眼所识别,这就是医生最关心的影像细节的微小变化。因为它是疾病早期诊断得征象,X线照片影像的质量问题,实质上指的就是微小细节的信息传递问题。
概括的讲,影像细节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构成相片影像得四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及失真度。前三者为构成相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为构成相片的几何因素。
二、X线相片影像的密度
(一)&& 定义
&密度为胶片乳剂膜在光的作用下致黑的程度。已曝光胶片经冲洗后,还原的银颗粒沉积在胶片上,这种银颗粒对光起吸收和阻挡作用。银颗粒越多,阻挡的光线越多,透过的光线就越少,照片越黑。反之,银颗粒越少胶片越透明。因此,密度可以根据透光率和阻光率来测量。密度通常以D表示,入射光强度为I,透射光强度为I。透光率为I / I。,阻光率为透光率的倒数,即 I。/ I。
所谓密度(也称黑化度、浓度),就是阻光率以10为底数的对数。D=IgI。/ I
如透光率为1/10阻光率为10,密度则为1。透光率为1/100,阻光率为100,密度则为2.。
照片密度可以通过光学密度计来测量,一般地说,适合诊断的密度范围在0.25~2.0之间,借助强光灯可以提高识别最高密度得能力。
(二)&& 密度与感光效应的关系
&感光效应是X线对胶片得感光作用,而密度是胶片对感光效应的记录。与感光效应有关的因素如下。
X射线的因素:管电压(Vp)、管电流(A)、照射时间(t)、焦-片距(D。)
照片因素:照片的感光度(S)、增感纸的感光率(V)。
被照体本身因素:厚度(T)、密度(a)及其构成物质的原子序数。
冲洗因素:显影时间、温度等。
以上因素,可归纳为一个公式:感光率E=(Vp)n.A.t.S.V/(D)2.(T)a
在正确曝光下,密度随着感光效应的增加而增加,故此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也可以看作是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但是超过一定限度,感光效应与密度之间不成线性关系,这是由于胶片特性所决定的。
(三)&& 影响密度的因素
1.&&&&&& 管电压
管电压对照片密度有一定效应,这种效应约等于管电压的n次方。N介于2.0~4.5之间,具体应用数值要看管电压、胶片类型和病人厚度而定。如对于增感屏-胶片体系,在16cm厚度,管电压从40~150kV时,n的变化从4降到2.
由于n值随管电压的升高而降低,所以使用低电压技术时,管电压对相片密度的影响要大于高电压技术;由于密度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所以增加管电压比增加电流影响密度的效率要高,但这是在降低照片对比度的条件上,从总的照片质量上讲是不利的。一般的说,管电压控制照片的对比度,照射量(mAs)控制照片密度。
2.&&&&&& 照射量
在考虑对密度的影响时,是以管电流与时间的乘积,即总的照射量来说明的。在正确曝光下,照射量与密度是成正比例变化的。
在实际应用上,要考虑瞬间电压对密度的影响。使用管电流越大,电压降越大,这样实际输出的管电压就达不到预定数值,照片密度因此而减小。所以应将电压数值预先补偿。这种情况在使用没有补偿线路的移动式X线机时,尤其要注意。
3.&&&&&& 焦-片距
X线强度的扩散,遵循反比平方定律。所以作用在胶片上的感光效应与焦-片距离平方成反比。从充分利用X线效能来增加密度的角度讲,应尽力缩短焦-片距,但这势必增加影像模糊度及放大变形。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从不影响机器负荷,又使胶片保持良好锐利度为原则来确定摄影距离。并根据部位的不同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将相应的距离固定下来。
4.&&&&&& 增感屏
X线照射到胶片上时,有98%透过,仅2%被吸收。而增感屏的使用。可将吸收到的更多的X线转化成为可见光线,大大提高了胶片密度,这一作用在厚部位摄影中更加明显。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可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5.&&&&&& 胶片感光度
同一曝光量下,感光度高的胶片所获得的密度大。但密度的表现能力与胶片的感光特性有关。
6.&&&&&& 被照体厚度、密度
照片密度随被照体的厚度、密度增加而降低。人体除肺脏以为,各脏器的密度大体接近于1。肺脏不能单以厚度来决定其吸收程度,这是因为肺脏的吸气程度不同,从而对照片密度的影响也不同。肺的吸气位与呼气位摄影要获得同一密度影像,X线量差30%~40%
7.&&&&&& 照片冲洗因素
X线照片影像密度的变化,除上述因素之外,与照片的显影加工条件密切关系。如显影液特性、显影温度、冲洗机的显影液、定影液的补充量等等。
三、X线照片影像的对比度
(一)&& 对比度的概念
X线摄影学中对比度的概念十分重要,它是形成X线照片影像的基础。这中间涉及了3个基本概念,即射线对比度,胶片对比度和照片对比度。
1.&&&&&& 射线对比度
&&& X线到达被照体之前不具有任何医学信号,它是强度分布均匀的一束射线。当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射线则形成了强度的不均匀分布,这种强度的差异称为射线对比度。此时即形成了X线信息影像。
2.&&&&&& 胶片对比度
&&& 射线对比度所表示的X线信息影像,是不能为肉眼所识别,只有通过某种介质的转换才能形成可见影像,如X线照片影像,这个转换介质可以是胶片或平片体系。那么,X线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即称为胶片对比度。它取决于胶片的最大斜率(γ值)或平均斜率(G)(G上有上划线)。
3.&&&&&& X线照片对比度
&&& 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称为照片对比度,照片对比度依存于被照体不同组织吸收所产生的射线对比度,以及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结果。
(二)&& 影像影像对比度的因素
&&& 1.& 被照体本身因素
照片对比度是射线对比度被胶片放大的结果,射线对比度又是生物体对X线吸收的结果,而这种差异又取决于物质的吸收能力,即与物质的原子序数Z、密度ρ、厚度X和波长&#1490;& 有关。A=b&#1490;&sup3;.z(4). ρ.X(b为常数)。
所以说照片对比度形成的实质,是组成被照体各层组织对X吸收差异的存在,其中3个因素皆为被照体本身因素。
(1)&& 原子序数& 在诊断放射学中,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主要是光电吸收,特别是使用低管电压线时,光电吸收随物质的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X线摄影的对象是人体。除骨骼外其他的构成物质为水、蛋白质、脂肪、含水氮化物等,它们在人体中都是以化合物存在,而组成这些化合物的分子量(由原子序数得到)无大差别,X线的吸收差异也不大。这就是为什么腹部脏器不能在平片上显示的原因,而仅此一点对比,也大都是因其密度和厚度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如肾脏的阴影,所以肝脏、消化道、泌尿系,就必须借助于高原子序数的造影剂,如钡、碘等。
乳房摄影只有使用低电压技术(30kV以下),充分利用最大的光电效应才能显示其结构,否则将不产生对比度。
人体只有骨骼由含高原子序数的钙、磷、氧组成,所以骨骼比肌肉、脂肪能吸收更多的X线,它们之间就能有更高的对比度。例如,要想发现较小的浸润灶。对照片质量要求很高,而的钙化灶,即便比上述浸润灶小,就是在不太满意的照片上也可以发现,这就是因为构成病灶的物质原子序数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对比度。
(2)&&&&&&&&&&&& 密度& 组织密度愈大,X线吸收愈多。人体除骨骼外,其他组织密度大致相同,肺就其构成组织的密度来讲与其他脏器相似,但肺在具有生命力时,是个充气组织。气体与血液、肌肉的吸收比例为1:1000,因此,肺有很好的对比度。
(3)&&&&&&&&&&&& 厚度& 在被照体密度、原子序数相同时,就其本身的因素来说,照片对比度为厚度所支配,如胸部的前后肋骨阴影与肺部组织形成的对比度不一样,原因是后肋骨厚于前肋,所以后肋骨显示的对比度高。
另外,当组织出现气腔时,也能造成组织厚度的差别,因为空气对X线几乎没有吸收,在组织中出现空腔就等于把厚度减薄。
2.射线因素
(1)线质& 照片对比度的形成实质,是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差异。不取决于X线波长,但被照体本身的因素却不能人为的改变,只好有外界因素去调整。其中物质的吸收能力与波长的立方成正比。
(2)线量& 一般认为X线量对照片没有直接影响。但因为增加了线量就增加了密度,使照片上密度过低的部位对比度好转,也可以反过来,如果照片密度过高,把线量适当减少,也可使对比度增高。
(3)散射线& 由X线管放射出的原发射线,照射到人体及其他物体时,则产生许多方向不同的散射线,它使照片的整体发生灰雾,影响照片对比度。一张好的照片必须对所产生的灰雾尽力预防及消除。
3. 照片因素
(1)增感屏& 使用增感屏可以减少散射线,提高照片对比度。
(2)胶片对比度& 胶片本身具有的特性也影响照片对比度。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称为胶片对比度。胶片对比度大,照片影像对比度高。
(3)冲洗技术& 经X线照射的胶片,只有经过冲洗才能显示出黑白影像来。因此暗室冲洗技术直接影响照片的对比度。
看片灯的亮度、颜色以及照射野,也影响对比度。
我们可以把上述影响对比度的因素归纳为3大因素:射线对比度、胶片对比度和散射线造成的灰雾。
射线对比度与胶片对比度均高,则照片对比度高。前两者任何一方或两方对比度低,照片对比度也低。
了解和有效控制这些因素,对获得一张优秀照片是很必要的。我们体会到在许多因素中,除不能人为改变的因素以外,对照片对比度影响最大的是线质和散射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临床诊断的不同需求,采用相应的线质,设法最大限度消除散射线对照片对比度的危害。
四、X照片影像的锐利度
(一)&& 锐利度
1.&&&&&& 定义
日常我们对影像的观察,附加着对比度的因素。确切地讲,锐利度就是在照片上相邻的两个部分,其密度的转变程度是逐渐的还是明确的程度。
锐利度是建立在对比度的基础上。如果相邻两部分密度转变过程越明确,即密度移行距离越短,锐利度越高。
2.&&&&&& 分辨率
影像转换介质(在这里指胶片、增感屏)分辨被照体细微结构,并把它记录下来的能力叫分辨率,它是以每毫米宽度内能分析出若干平行线来表示。
一张胶片可以有记录锐利边缘的能力,但不一定能分辨物体的细微结构;另一张胶片虽然记录边缘可能不锐利,但任可能有很好的清晰度。
分辨率是胶片(或增感屏)本身具有的性能,分辨率与锐利度两者概念不同,但在主观反映中,它们又有着密切关系,有时难以区分。
(二)&& 影响锐利度的因素
1.&&&&&& 几何模糊
(1)&&&&&&&&&&&& 焦点面积& X线管的焦点不是几何学上的一个点,而是随着球管容量的改变而不同的一个面积。由此产生的X线照片影像必定含有一个半影。半影的出现使影像轮廓模糊,影响照片锐利度。
焦点面积越大,半影越大,锐利度越差。
半影大小随焦点、被照体、胶片三者间的距离而定,即:H=b.aˉ&sup1;.F。
根据公式,要想获得半影小、锐利度高的影像,则要求焦点面积(F)小,被照体与焦片距离(b)小,焦点与胶片距离(a+b)大。
由于X线球管阳极面角度的倾斜,摄影中应用的焦点面积与电子撞击阳极的面积不同,前者有效焦点面积,后者为实际焦点面积,有效焦点面积均比实际焦点面积小。
(2)&&& 阳极效应& 由于阳极面角度的倾斜,从球管窗口射出来的X线强度和有效焦点面积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靠阳极端的X线强度以及有效焦点面积小于阴极端,这种效应称为阳极效应。
(3)&&& 焦-片距& 焦-片距大,半影小,锐利度高。
由于X线是呈锥形放射的,不是平行线束。因此照射到胶片上的影像,必然有一个模糊的半影。如果焦-片距越远,射线就趋向平行,半影自然也就越小。
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焦-片距。因X线强度依反平方定律而减弱。要获得同一密度,就将大大增加摄影条件,这就受到了机器容量的限制。因此在实际摄影技术中,是根据不同部位的摄影要求和所使用的机器容量,规定了几种焦-片距。如胸部摄影距离150~200cm,一般部位焦-片距为75~100cm。
(4)&&& 物-片距& 当焦点面积、胶片距固定不变时,半影随被照体与胶片的距离增加而增加。反之被照体越贴近胶片,半影就越小,放大失真度越小,锐利度高。
然而,我们也可以利用被照体远离胶片而产生的影像放大,开展放大摄影技术。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在摄影技术中要求:①被照体尽可能靠近胶片;②尽可能使用大的焦-片距;③使用最小的焦点。
2.&&&&&& 移动模糊
在X线照射过程中,X线管、被照体及胶片三者均应保持静止,若其中有一个因素发生移动,影像必然产生模糊,产生移动的因素不外乎两个因素:①X线管、台面、暗盒的移动;②被照体移动。
被照体移动分为两类,一种是生理性的,如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痉挛等,一般不受控制,只有呼吸移动可以通过屏息加以解决;一种是意外性的,如体位移动。
3.&&&&&& 物体吸收模糊
物体吸收模糊,是人体组织没有很好的锐利边造成的。也就是说,X线通过物体边缘时,其吸收是逐渐变化的,为了说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假设X线是点光源,有3个物体形态分别为圆锥形、正方形和球体。它们是同一厚度的同一物质,接受摄影距离相等的X线照射。椎体的边缘与X线平行。它的吸收模糊很小,影像边缘的密度变化是突然的,因此它的锐利度最高。显然一个立方体对X线的吸收沿外边而改变,在边上X线吸收的很少,到下角部吸收的较多,圆形体的影像边界模糊不清,因为沿着影像边界,所反应出来的密度变化是逐渐的。
前面提到,锐利度是指密度的转变是明确还是逐渐的程度,明确就是锐利度高,逐渐就是锐利度低,当需要测量一个小圆或椭圆组织时,如测量血管造影中的血管宽度。吸收模糊的影响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4.&&&&&& 照相模糊
包括胶片颗粒的影响和增感屏性能的影响。
一般地说,胶片颗粒越大,乳剂膜越厚,影像锐利度越差,这在不使用增感屏时,影响不显著。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摄影都使用增感屏,这就更严重的影响着影像的锐利度。
(三)密度、对比度、锐利度的关系
密度、对比度、锐利度三者,或单独或互相关联对照片质量产生着影响,三者之间不能决然分开。密度是对比度、锐利度存在的基础,照片对比度可以随着密度的改变而改变,感光不足或感光过度的照片,对比度低下。而锐利度又必须建立在对比度的基础上。
五、X线照片影像的放大与变形(失真度)
(一)&& 定义
X线影像形成的物理条件,构成了一幅有层次的黑白影像,而影像的形态则取决于X线投影过程中的几何条件。
在X线投影中,如果物体影像与实际物体具有同样的几何形态,只有几何尺寸改变是,称为影像的放大。若同时又有形态上的改变,则称为变形。
(二)&& 影响放大于变形的因素
影像的放大与变形,受X线投影过程中几何条件的影响,也就是取决于中心线、被照体、胶片三者间位置的关系。
1.&&&&&& 影像的放大
焦-片距与物-片距,是影响影像放大的两个主要因素,当焦-片距一定时,物体影像放大就决定于物-片距。物-片距越远,影像放大就越大;如果物-片距保持不变,焦-片距越近,影像放大也越大。所以在一般X线摄影中,为使物体影像保持最小的放大率,应遵循两个原则:①物体尽可能接近胶片;②焦点与胶片保持足够远的距离。
前面提到了影像放大的照片质量的影响不如变形严重。但对于需要测量的部位,如心脏测量、眼球异物定位等,影像的放大就成了主要矛盾,这时焦点胶片距离的确定很重要。
2.&&&&&& 影像的改变
影像的变形,是同一物体的不同的部分产生不等量放大的结果。
一般地说,对影像大小的判断是比较容易的,可以通过放大率的计算来得到物体的实际数值,而形态的判断比较困难。因为人体组织的本身形态就是各种各样,而且在不断变化,即便是统一组织也可以因中心线、该组织及胶片三者位置的变化,而显示不同的形态。一般可将变形归纳为3种形式:放大变形、位置变形和形态变形。
为防止影像的严重变形,应遵照以下几个原则:①被照体平行胶片时,放大变形最小;②接近中心线,并尽量靠近胶片时,影像的位置变形最小;③一般地说,中心线射入点应通过被检查部位,并垂直于胶片,此时影像的形状变形最小。
六、散射线及其消除
(一)&& 散射线及其产生
X线影像的形成是利用了X线的直进性,而X线对人体照射时,所产生的散射线只能是一个使X线影像细节模糊不清的因素。散射线对照片对比度的损害,在于使相片出现灰雾。
在X线摄影能量范围内,从X线管发射出的原发射线对人体进行照射,一部分能量穿透人体而去,一部分能量产生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从而减弱了原发射线的强度,经过被照体吸收后的X线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带有被照体信息的减弱的原射线;另一部分为在散射吸收中产生的散射线,这些散射线几乎全部来自康普顿散射。总之,透过被照体作用在胶片上的X线量,是自X线管发出的被人体组织减弱的直进原射线与散射线之和。散射线在作用于胶片上的全部射线量中所占比率。称为散射线含有率。
(二)&& 影响散射线含有率的因素
1.&&& 管电压
散射线含有率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加大。但是,在80~90kV以上时,散射线含有率趋向平稳。例如在照射野20cm*20cm下,模体10cm厚,管电压从50kV升到80kV,散射线含有率从60%升到72%,增加12%;而从80kV升到120kV,散射线含有率只增加20%。
此外,散射线光子能量也因原发射线能量(管电压)增加而增加,而且,原发射线能越大,所产生的散射线光子的散射线角越小,与直进形成影像的原发散射线越靠近,如此散射线对照片对比度产生灰雾的机会也越大。
2.&&& 被照体厚度
在相同管电压及照射野下,散射线含有率则随被照体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如60kV,20cm*20cm照射野下,模体5cm厚度时,散射线含有率为39%,模体15cm厚度时,为82%,增加了近一倍。被照体厚度产生的散射线对照片影像效果的影响,要比管电压产生的影响大的多。
当被照体厚度超过15cm时,虽然散射线含有率任在增加,但因其前层组织中产生的散射光子受其能量限制,背后层组织所吸收不能达到胶片。因此对胶片来说,此时散射线的影响已不再增加。
3.&&& 照射野
照射野是产生散射线的最主要因素,当照射野增大时,散射线含有率大幅度上升。
但达到胶片上的散射线量不大。原因是从照射野边缘产生的散射光子,没有足够的能量通过15cm的组织对胶片产生的影响(普通电压下,散射线含有率大体在40%~60%)。
(三)&& 散射线的消除方法
散射线对胶片的照射,是导致照片对比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X线摄影中必须时刻注意消除或减少散射线的影响。其方法有三种。
1.&& 减少散射线的发生
&&& 利用X线束限制器,再能穿透照射部位的前提下,选择较低管电压的方法,可减小散射线的发生。
2.&& 减少到达胶片的散射线量
&&& 利用加大被照体与胶片距离、使用金属后背盖的暗盒和使用滤线栅等方法,可减少到达胶片的散射线量。
3.&& 相对抵消作用在胶片上的散射线效果
屏-胶片体系下的照片对比度大大高于单纯胶片的照片对比度。因此,使用增感屏可以相对抵消作用在胶片上的散射线效果。
(四)X线束限制器类型与作用
开孔遮线板& 这是一块中间开孔的铅板,安装在X线管窗口处,其开孔大小和形状也就决定了X线束的大小和形状。
遮线筒& 40年代~50年代,X线机均采用直径大小不等的直筒形或圆锥形遮线筒。它比开孔遮线板散射线的效果好一些,特别是直筒形可以缩小半影。
多叶遮线器& 在3种X线束限制器中,以多叶遮线器(或称准直器)减少散射线发生效率最高。现代X线机普遍应用这种装置来控制照射野大小,以减少散射线。
它的特点是:①可以根据摄影部位的需要,调整成各种适合胶片大小的照射野;②带有照射野和中心指示灯;③由两组遮线铅片组成,以控制X线束的大小,而且可利用第二遮线片消除第一组的半影。
X线限制器的作用,是减少散射线和防护被检查者。
人们对X线束限制器作用的理解,更多的是减少散射线提高照片质量,并不注意小剂量X线的损害作用。现代X线装置已具备了各种提高影像质量和防护条件。所以,多叶遮线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被检查者的防护。
(1)被检查者的防护& 在X线摄影中,被检查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与照射野成正比。例如照射野从20cm*20cm缩小到10cm*10cm时,被检查者受照面积从400cm&sup2;减小到100cm&sup2;,相差四倍之多。
(2)减少散射线& 由于到达胶片的散射线量与照射野越大,散射线含有率越高,所以,使用多叶遮线器最大限度地控制照射野,可大大提高照片对比度。而且,由于多叶遮线器装置有两组遮线板,可消除半影提高影像锐利度。
(五)滤线栅的结构与作用
滤线栅是由许多薄的铅条和易透过X线的低密度物质(木、铝或有机化合物等)作为充填物,交替排列组成的一块栅板。
在X线照射中,原射线投射方向与滤线栅的铅条排列间隙是在同一轴线上,它能通过铅条间隙而直达胶片产生影像。由于被照体产生的散射线是多中心、多方向的,其中大部分(特别向前方散射的)散射线被铅条所吸收,只有一小部分通过。滤线栅铅条间隙的充填物,是为了把非常薄而又软的铅条排列加以固定造型。目前多采用铝做充填物的滤线栅,它比有机化合物做充填物的滤线栅更精确坚固,而且本身也能吸收一部分散射线。
由于滤线栅铅条在吸收散射线的同时,也吸收一部分原发射线。因此,使用滤线栅摄影时,应相应的增加一定的照射量。
(六)有关滤线栅的几个概念
1.& 栅比(γ)
滤线栅铅条高度与充填物幅度的壁纸,称为栅比。栅比表示一个滤线栅清除散射线的能力,比值越高其散射线消除作用也越好。栅比值范围一般在4~16。
2.& 栅密度(N)
栅密度为单位距离内,铅条与其间距形成的线对数。常用线/厘米(LP/cm)表示。
滤线栅中铅条纵轴排列的方位,即为栅形。它分为线形栅和格形栅。若按几何分类,滤线栅分为平行栅和聚焦栅;若按结构分类,滤线栅又分静止栅和活动栅。
(1) 线形栅& 此种栅铅条纵轴排列的方位是相互平行的。大多数X线机检查床都采用此种线形栅,其铅条排列方向与床的长轴平行。以便允许沿栅栅的纵轴改变X线管的倾斜角度,不致使原发射线被栅的铅条吸收。
(2)格栅& 它是由2个山焦距相等的线形栅交叉而成的滤线栅。格栅的栅比是两个线形栅栅比之和。如由两个栅比为5:1的线形栅组成的格栅,其栅比为10:1。它的散射线消除作用也与栅比10:1的线形栅一致。这种格栅的最大缺点是不能用于X线倾斜摄影,多用于胸部高电压摄影。
(3)聚焦栅& 这种栅的铅条均呈倾斜排列,半径相同,并聚集于空间。聚焦栅可以是线形栅,也可以是格栅。现在使用的聚焦栅绝大多数是线形聚焦栅。线形聚焦栅在空间汇合成一条直线,称为聚焦栅。
(七)滤线栅的切割效应
所谓的切割效应,即滤线栅铅条对X线原射线的吸收作用。诚然,在滤线栅正确使用下,原射线透过度也不是100%,主要为铅条间的充填物所吸收,切割效应的含义只是针对原射线束与栅条几何位置不对时,栅条对原射线的吸收作用。栅切割效应的产生有以下4种情况。
(1)&&&&&& 聚焦栅正反面颠倒使用。
(2)&&&&&& 侧向倾斜(或偏离)栅焦距。
(3)&&&&&& 上下偏离栅焦距& 当X线管焦点对准栅中心,但其位置位于栅聚集线上或下时,也会产生切割效应。
(4)&&&&&& 双重偏离& 侧向偏离及上、下偏离栅焦距同时发生。
(八)滤线栅的选择
选择滤线栅时,既要考虑照片的影像质量,又要把被检者的照射剂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在只需要较低管电压的穿透能力下,使用高比值滤线栅是没有意义的,只能增加被检者的损害。
散射线消除效率随栅比值增大而提高。但栅比值超过8:1以后,其效率的提高幅度逐减,栅比12:1与16:1之间几乎无多大差别。一般来说,管电压在90kV以下时,可选用栅比值8:1的滤线栅;90kV以上可选用栅比值10:1或12:1的栅。格栅不能在倾斜摄影中使用,只在垂直或水平摄影下有大量散射线产生的胸部高电压摄影及双向血管造影时选用。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21:26
冯建忠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冯建忠大夫
冯建忠的咨询范围:
放射科好评科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介质对x射线的吸收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