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征信和大数据在征信中的应用没什么严重问题,却无法贷款??征信7年,贷款信用卡没有逾期一次,大数据在征信中的应用也可以

征信现在和大数据挂钩了,你该怎么办
技术变革对征信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征信最早起源于消费分期,需要对消费者进行信用评估,但当时更多的是通过口碑积累的定性判断,没有定量描述。
进入大数据时代后,数据得到了沉淀和积累,我们开始使用数据统计模型来计算和评估信用,这极大地推动了行业快速向前发展。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数据承载量非常大,任何数据都可以成为信用的一部分,即我们可以利用数据与信用的关联度,深层次挖掘信用数据。
征信领域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个人信贷市场迅速发展,传统金融机构、P2P、电商、小额贷款公司等纷纷将目光投向个人消费领域,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业务互联网化,欺诈手段也层出不穷,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给个人信贷市场带来了大量的多头负债风险和欺诈风险,因此利用大数据征信创新和提高风控能力成为整个金融业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话题。
截至2015年底,我国整体信贷余额达到94.0万亿元,其中,个人信贷占比28.8%,余额达到27万亿元,随着个人信贷市场的快速发展,个人信贷市场的不良贷款率也不断上升。以个人信贷业务的代表性产品信用卡为例,截止到2015年第二季度末,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337.33亿元,信用卡不良率达到了1.21%。从发展趋势来看,2012年以来,信用卡的不良贷款规模持续增长,但目前在趋势上仍不能完全脱离增长的轨道。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个人信贷评估的主要标准为个人信用,我国征信系统目前主要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主,民间借贷机构无须向人民银行上报数据,非银行体系的贷款申请情况、负债情况和逾期情况等信息不清晰、不透明,因此传统征信已经无法满足信贷市场的发展需要。
大数据时代下的征信体系
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兴起,消费金融业务面对人群结构复杂,贷款业务数量多、额度小,进一步降低了线上欺诈行为的成本,同时为了提高用户量及使用体验,个人信贷具有无抵押、无担保、手续简单、审批快速等特点,无疑增加了企业信贷风控成本。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征信体系更加具有覆盖面广、信息维度丰富、数据获取实时动态的优势。数据主要来源于互联网,互联网覆盖人群广泛,通过互联网获取数据,弥补了传统征信体系的不足,能够有效拓展业务。同时从数据维度和种类,传统征信数据主要采集身份信息、信贷信息、非金融负债信息三类,以及部分公共信息,在大数据征信系统中,信用评估的来源更加广泛,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行为中产生的海量数据,都能给用户行为提供侧面支持;大数据挖掘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动态性,能够实时监测到信用主体的信用变化,企业可以及时拿出解决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可以挖掘申请人多维度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电话、身份证件、家庭住址、职业、学历、信贷记录、支出、消费偏好、兴趣爱好、社交行为等信息。大数据征信评估个人信用注重强相关信息,忽略弱相关信息,这样让信用体系显得更加具有可信性。
大数据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大数据在金融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做风险控制,建立风险模型预测还款可能性,从而决定授信额度和定价。从数据源的角度来看,与个人有关的信息从外到里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关于个人的所有信息,第二层是关于个人的所有履约信息,第三层是信贷履约的信息。在之前传统的风控中,我们一般利用最里层的信贷履约信息,加上部分个人基本信息等来预测信贷违(履)约情况。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方便可得的外层信息,对于内层的履约预测慢慢地被证明有一定的效果,例如打车的履约情况对信贷履约的判断是一个依据,因此大数据风控随之逐渐兴起。但对于不同层别数据的跨层使用,特别是外层数据往内层使用的过程中,要特别解决法理约束和本人授权两个问题,这样有利于各种数据在风险评估领域中的可持续使用。
从大数据技术角度来看,任何大数据方法用于信用风险的评估,都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对评分建模的方法论、过程和数据使用上是明确的,对监管、对公众是应该公开的:二是建立的模型要对不同风险状况的人群有区分能力和排序能力;三是数据、方法和模型在人群、时间跨度上是稳定的。从传统的逻辑回归,到决策树,再到机器学习等大数据方法的使用,要始终坚持开发出来的模型“明确、准确和稳定”的三大特点。
但总体而言,对于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目前,在风险控制中,可以是在遵守一定规则上开放性使用,但是对于征信领域,在数据的来源上应当适当保守些,这主要是由于征信对评分开发模型的明确性要求更高。但是尽管如此,在数据的处理方法上,都可以进行不同的尝试和探索,因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可以将使用的信息,包括传统的信息和现实生活中映射到互联网的各种信息极大的简化为一个分数,供放贷机构高效、便捷的使用。
大数据征信已经在深深地影响着生活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遍化,人们的行为数据逐渐在互联网上沉淀,包括金融、餐饮、零售、旅游、社区、出行、教育、医疗、美容等诸多领域。新兴场景的出现,一方面,让征信走出常规的金融应用场景,扩大了个人征信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用户体验,进而提升了个人征信的使用粘性。从应用范围来看,目前大数据征信除了传统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等场景之外,还能与各类生活化、日常化的场景结合在一起,比如出行的租车免押金、住宿的入住免押金、购物的先试后买等各类日常履约场景相结合。
目前不同机构数据资源共享仍然存在难度,因此不同的大数据征信产品侧重点不同,有的倾向电商信用行为,有的侧重互联网社交行为,有的反映借款人风险等。因此在全面评估个人信用风险时,可以结合多家机构的信用评估报告,从社交、电商、招聘、浏览行为、地理位置等不同角度对用户做出全息用户画像,判断其综合情况。但终究归根一句话“数据改变生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大数据征信:央行开了“半扇门”_网易科技
大数据征信:央行开了“半扇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温泉在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人民银行已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这是日中国征信领域首部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开始施行之后,央行第一次通知企业做个人征信的准备工作,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这无疑在征信市场化方面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国企业在征信业的探索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国内征信行业此前一直没有专门法规,其运行一直处于灰色地带。这同时意味着,今后中国人个人信用记录将不只是银行和政府机构记录的信息,还将包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所有痕迹。意义何在?征信是指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信用是金融的核心,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吴晶妹是中国第一批从事信用管理研究的学者之一,也是中国首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专家组组长,央行的这个消息让她心头一振。她告诉科技,央行的这个动作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她指出:“第一,这证明了监管机构开放的态度。”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曾表达过对征信市场持开放态度,比如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2日就表示,“发展中国的征信市场是中国征信体系发展的重要策略,我国鼓励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进入征信业,对大数据公司开放征信市场,并依法推进征信市场对外开放。”但是,市场一直对此有批评和抱怨,认为央行系统实际上垄断了中国征信市场。因此,“这次这个动作就是事实证明。它很有力地证明了央行的一贯态度,并且切实做到了对市场开放,对市场今后的稳定发展很有利。”吴晶妹认为。她进一步指出:“第二,这次央行的动作,不仅是开放,还是创新。”她解释说:“现在征信体系对互联网企业开放,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的强项在于电子商务和社交,这些企业会把日常生活中的社交数据和电子商务数据开放出来,以后的征信可以从金融拓展到电子商务和社交,征信数据和征信市场的范围一下就扩大了。我个人大胆预计,中国将很快在网络征信领域领先。美国的征信体系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在美国,用大数据做征信的机构很多,但是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社交与电子商务等网络领域的巨头在做相关征信的,国际上此前还没有。”这对传统征信的彻底改革?其实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尝试征信机构的市场化。中国的第一家征信机构“中华征信所”诞生于1932年,从那时起算,中国征信业历史已经超过80年,但是中国征信业真正得到发展,是从改革开放开始。市场化的探索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但是市场化的征信机构的影响一直都不大。根据吴晶妹的梳理,到目前为止,中国征信系统如果按照机构类型划分可以分为三大体系:金融征信体系、社会征信体系、商业征信体系。金融征信体系,是以金融业主管部门为主导进行建设。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金融征信体系的数据核心,从2006年开始全国联网运行,其数据来源是全国各商业银行向央行报送的信贷信息。社会征信体系,也称行政管理征信体系,它是以各地方政府及其职能管理部门为主导进行建设,收集的信息一般为工商、税务、海关等各职能部门日常运行积累的数据。商业征信体系,是由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民营机构构成并按市场方式运作。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有民营的征信机构诞生。此次接到央行通知的8家机构之一——鹏元征信有限公司,其个人征信系统自2002年即已开始投入运行。这三类征信体系当中,都既包含企业的征信信息、也包含个人的征信信息。吴晶妹估算,在商业征信体系中,目前从事企业征信的企业大概有2000家,从事个人征信的企业大概有几十家。从事个人征信的企业相对较少,是因为此前个人征信的成本比较高,需求又相对较少,同时个人征信还涉及个人隐私权保护等问题。吴晶妹告诉网易科技,这次之所以单独通知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的准备工作,是因为《征信业管理条例》中规定,设立经营企业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需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办理备案,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则必须有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做企业征信只要备案就可以了,个人征信还需要取得牌照。”她说。吴晶妹向网易科技解释:“过去商业征信体系影响力比较弱,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民营机构没有独立、稳定的数据来源,其数据主要是从前两个体系挖取,商业征信企业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将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未来互联网公司的加入极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吴晶妹指出,阿里、腾讯一类的互联网企业本身就可以产生数据,而且与传统征信体系主要收集财务数据不同、互联网企业可以搜集电子商务、社交等信息,数据来源广泛,可以从更多角度对征信对象进行分析。吴晶妹曾于去年10月专门撰文《2015展望:网络征信发展元年》,她在这篇文章中写道:“网上的一切数据皆信用,网络征信是一个完全的‘大数据’概念。网络征信以海量数据刻画信用轨迹,描述综合信用度,主要表达信用行为状况,主要用途是判断可信程度、开展社交往来、授予机会以及预测信用交易风险和偿还能力。一切皆信用,信用是资本。网络征信的内容、技术手段、数据特征和分析判断的评估方式、评估模型、主要内容与方向甚至主要结论都会发展根本改变。”同时,她断言:“网络征信是传统征信的业态升级,是对传统征信的彻底改革。”另一面:央行只开半扇门&切莫太激进但是,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则对网易科技表示,对“大数据征信”这件事不能太激进。他提醒,央行只是通知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的准备工作,并不是颁发个人征信牌照。“央行给了6个月的准备时间,之后这些机构能否获得个人征信牌照,还要看准备情况。现在只相当于开了‘半扇门’。”他强调。这位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的“大数据征信”,宣传效果大于其所能起到的实际作用,国内的大数据征信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他指出:其一,现在网络平台上积累的数据虽然多,但是“碎”,有价值的并不多;其二,目前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入理解、并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的数据分析人才并不多,据他了解,掌握较高数据分析技术的主要是从欧美回来的一些海归人才);其三,利用大数据进行信用评估,目前只对特定人群、特定服务有效,比如对年轻人进行小额消费贷款。他告诉网易科技,国外、特别是美国对大数据征信的研究目前比较领先。要做好大数据征信,首先要把数据收集好。传统的征信系统,其数据来源比较单一,但是这些系统当中记录的都是关于个人和企业比较核心的金融数据,如信贷、保险、税收等,都是“真金白银”,与个人信用关联度比较强。国外的大数据征信,也是把传统的征信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结合起来,做相关性分析。许多国外的征信机构,做到一定规模之后,金融机构的信息可以在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他们使用,美国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此外,商业征信市场要真正发展起来也尚需时日。吴晶妹坦言,中国目前商业征信需求没有真正释放,商业征信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三线城市的商业信用需求就比较弱了。她告诉网易科技,目前网上对信用信息的需求已经比较充分、清晰,但是线下的大部分商业信用交易需求还没开发出来。比如在美国,很多超市、加油站都可以发信用卡,信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国内商业信用交易的市场尚未形成。同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也指出,个人征信市场放开之后,有一些法律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比如,征信信息到底属于谁,这些信息可以在多大范围内转让、出售,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如何区分,目前都没有清晰的法律规定。2013年,央行发布的《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中,专门用一整段的内容总结这个问题:行业发展与规范始终是一对矛盾。现实中,也常存在“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征信行业有其自身特点,征信机构的主要业务是采集、加工、整理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服务。出于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的角度,征信机构往往希望采集和提供的信息更加丰富。虽然这可以迅速发展业务,但容易侵害信息主体的权益,引发违规行为。而对于监管者来说,又往往存在着为避免而过度监管的倾向,这将影响整个行业的活力与发展动力,如何使征信业发展与规范并重,更好地处理二者间的关系,已成为监管者面临的重大问题。附:首批接到央行通知,进行个人征信准备工作的八家机构基本情况:(来源:综合官网信息、媒体报道)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阿里蚂蚁金服旗下的子品牌,目前还未正式上线,也未发布任何产品。根据之前阿里相关负责人对媒体的介绍,“芝麻信用”主要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例如通过在阿里旗下、、等购物和理财平台来反映一个人的资产、信用状况等,“‘芝麻信用’主要面向的是个人业务。不过,虽然芝麻信用还未上线,但是阿里利用自身平台上积累的数据进行信用评价的实践从2002年就开始了。腾讯征信有限公司:隶属于腾讯集团,征信业务目前由腾讯财付通团队在推进和负责。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两块,一是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互联网征信服务来帮助其降低风险,其次是服务普通用户,用便捷的方式帮忙他们建立信用记录,这些信用记录能反过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在征信体系的搭建上,主要是利用腾讯的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主要运用社交网络上海量信息,比如在线、财产、消费、社交等情况,为用户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征信报告。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日成立,据之前媒体报道,是平安集团旗下的公司。作为一家全牌照金融企业,平安集团下设保险、银行、信托、投资等各种业务条线,积累了大量数据。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是国内最大的P2P网贷平台。鹏元征信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商业征信机构之一,其最早建设的“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系统”从2002年8月开始运行,目前所能提供的个人和企业征信服务已经覆盖全国。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的征信与商账事业部,于日在北京市工商局正式注册,目前是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从事信用评级、金融证券咨询和信息服务、征信服务、市场调研等业务的股份制非银行金融机构。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民营第三方征信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由前华泰证券董事长盛希泰发起。官网显示,该公司创始人及团队投身中国征信行业十年之久。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筹备当中,其大股东是联想控股的拉卡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拉卡拉集团是首批获得央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据拉卡拉官网数据,至今为止拉卡拉累计用户超过8000万,累计服务用户超过8亿人次,在全国超过300个城市运营超过50万商户,覆盖80%以上社区,每月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拉卡拉与中国银联以及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在内的上百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国主要银行的信用卡用户平均约有15%主要通过拉卡拉平台还款,个别银行甚至超过40%。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第一期注册资本5000万元,目标定位于发展个人征信业务。银之杰、北京创恒鼎盛、清控三联、新奥资本分别持有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40%、30%、15%、15%的股权。银之杰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服务于中国金融信息化行业的企业,主要为银行提供支付结算和操作风险防控领域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公司产品和服务已经应用在国内300多家商业银行或分行的超过6万个营业网点。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清控三联依托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设立,主要专注于第三方支付平台、P2P小额贷款公司、众筹融资平台、大数据挖掘公司、金融搜索服务平台、民营银行等新兴金融领域的投资,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管理咨询业务。新奥资本是新奥集团旗下从事股权投资和投资管理的平台公司,旗下新奥能源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40位(2013),在中国共有134个燃气运营项目(城市)覆盖城市人口超过6100万人,拥有住宅用户920万户,工商用户3.89万户。创恒鼎盛则是国内有影响力的金融投资集团。相关阅读:
1月5日,央行官网消息称,已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名单上的机构股东背景多元,既有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亦有大型金控中国平安,“三马”再度聚首;鹏元、中诚信等老牌征信公司亦入列。未来,当民营机构正式开展个人征信业务时,我们最有可能看到的场景是:该往央行跑的人还会接着跑,拿到通信证的八家企业玩着左手倒右手的游戏,白条和虚拟信用卡的申请条件可能会加上“请先到后台开具一份信用报告”。1月4日,李克强总理来到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考察。作为去年7月银监会正式批复筹建的5家民营银行之一,微众银行是国内第一家开业的互联网民营银行。和传统银行不同,微众银行无营业网点,无营业柜台,依托互联网为目标客户群提供服务。腾讯的进入,不仅能促进市场发展,还有可能从技术和大数据上尝试解决小微金融业务的毛利问题,“但是能否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时间验证”。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现在的位置:
【达人解析】央行征信和大数据征信分析
  【达人解析】央行征信和大数据征信分析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下两套征信系统,央行征信及大数据征信,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标准;当然,央行征信肯定是最权威的,其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也是被用的最广泛的。
  在国内,征信的普及率还是很低的,有征信的人也是很少的,可能有的朋友开始有疑问的,难道有的人没征信?
  是的,答案确实如此。
  在这里,我们简单阐述一个简单概念,纯白户和非白户的概念。再跟大家讲一个养征信的概念。
  如果你名下没有任何贷款,或者没有任何信用卡,这就是说你的征信是空白的,那么你就是一个白户,纯白户一般申卡是比较难的,因为银行查你的征信的时候完全是空白的,只能从你填写的资料来判断你,所以秒拒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有信用卡或贷款,申卡就很好判断你了,至少有个历史记录。
  再简单谈下养征信。如果你没进入金融这个圈子,可能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是很鄙视信用卡的,觉得这个东西是万恶之源, 觉得自己所有的过度消费,或者说产生的逾期,都是因为这个东西造成的。咱们姑且不说这个观念的对与错,就说一点,如果你以后会缺钱,如果你以后想跟银行打交道,那么就要在你征信上面加点什么,至少不看起来是空白的,这样以后也许那一天缺钱了,至少有点记录。而这个途径最简单的就是办张卡了,偶尔消费消费,及时还款都是有帮助的,贷款也一样。如果形成逾期或过度消费,请先从自身找原因,关于信用卡,至少在你缺钱的时候,不会低三下四的找朋友看脸色。这只阿虎个人观点,当然,你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关于央行征信,数据主要来自银行、证券、保险、社保等体系里构成一个数据循环,权威性高,数据基本完整,主要用于资产评估、银行放贷、信用卡额度等。
  而大数据征信,数据主要来自互联网各大平台,使用互联网技术抓取或接口合作获取征信数据,权威性不如央行征信。 如芝麻信用,同盾科技的数据等等。
  资质再好一点的金融企业可以申请接入央行征信,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越来越重要,数据完整性各大数据征信平台不同,主要用于互联网金融,例如P2P,如果P2P拿到央行征信数据会比较靠谱。
  而我们操作网贷的时候,有查征信上征信的,也有无视黑白,不查不上征信的网贷,一般无视黑白的,额度都是很低的,几百块或几千块,当然其利息较高,催收系统也很厉害。而查征信或上征信的口子,要么是平台很大的,要么是银行合作的口子,一般额度都较高。
  大数据征信其权威性虽不如央行征信,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越来越重要,数据完整性各大数据征信平台不同,主要用于互联网金融。 所以说,大家保护好央行征信之外,大数据征信也很重要,不要觉得你只要没逾期就万事大吉了。有的朋友撸网贷把大数据都搞黑了,这就是你为什么申请网贷秒拒的原因。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信用卡专区
48小时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数据征信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