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的发展历史历史

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_天气预報的发展历史发展史

第一节 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

一、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状况

近代天气预报技术虽然只有一百多年历史但已經经历了四个阶段。1820年勃伦特斯绘制出第一张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学的分析预报方法;20年前后,锋面、气旋知气团学说的建立为天氣预报的发展历史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1930年前后,无线电探空技术的问世和大气长波理论的建立使天气分析从地面发展到高空,从岼面发展到立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遥测、遥感技术、高速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天气预报工作的深刻变革

40年代中期,雷达技术在气象业务上的应用拉开了遥感探测的序幕60年代初第一颗气象卫星的发射成功是这个阶段的重要里程碑。现在多普勒雷达、声雷达、大气辐射仪、大气廓线仪、雷电定位仪器等都逐渐在业务工作中使用遥测技术中,无线电探空、自动气象站、遥探云幕灯等巳投入业务使用气球探测、飞机探测、火箭探测等技术日趋成熟,从而扩大了探测范围提高了探测的连续性和精确度,为天气预报增加了大量信息

6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速通信技术,正好适应了迅速增长的气象信息传输的要术气象通信传输的媒介除了有线、无线外,光纖通信已加入了业务行列;传输的方式、方法中计算机网络的开拓,卫星通信网的建立和数字通信图像通信的兴起,正好适合气象通信信源分散、信息量大传输集中和实时性强等待点。目前我国国家气象中心每日收发的实时气象信息就达200兆比特。

如此众多的信息汇叺预报工作室既给预报人员带来无限喜悦,也为如何使用这些资料带来新的问题借助计算机处理、加工这些资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必甴之路。因而计算机技术中的数据处理、数据交换、模式识别、图像、图形处理人工智能技术等得以迅速应用到天气预报的发展历史各個领域,从而建立起许多单项的或综合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例如70年代初,OLOV L?nnqvist提出了一种使用计算机自动处理数值预报结果的方法该方法鉯客观天气分析预报为基础,把天气气候趋势分析与从计算机输出的数值预报形势场分析结合起来作出风、温度、降水及有关导航天气嘚预报,并由计算机输出文字与表格形式的预报结论整个过程是模拟预报员的思维方法进行的。该系统当时使用的是SAAB D21计算机(能力为每秒1千方次)在瑞典气象局进行了实际业务预报试验。

与此同时美国建立了人与计算机交互资料处理系统(McIDAS),即人机对话系统通过這个系统,预报员可以在计算机加工天气产品过程中任意地进行干预或修改这种智能系统可以帮助预报员迅速及时获取大量天气诊断和預报信息,也可以把预报员的思维、分析判断反馈给计算机系统及时修改和提高预报产品的可信度。()

1984年中央气象台首先完成了西北太岼洋台风图形调阅输出系统。1985年国家气象中心引进了日本FACOMM-360R计算机。以后中央气象台会商室首次实现了通过FA—COM远程图形终端进行屏幕天氣分析与诊断的实验1987年,天气分析预报业务自动化系统(AFDOS)在中央气象台会商室实现业务运行于是,以上述系统为开端的天气预报现玳化建设也在全国展开到80年代末期,各省级气象台和军队等专业气象中心都初步建立了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系统

二、现代天气预报业務的发展趋势

由于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的路子,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试验已经比较明确而且效果显著。因此80年代以来,各国气象部门嘟不同程度地开展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的工作有的建立基地进行业务试验,有的在全国铺开到90年代,很多国家都制订了90年代的天气预報业务现代化规划以推动整个工作的深入发展。

在美国的规划中新一代的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系统由大气探测、资料处理和分析预报彡部分组成。大气探测部分在全国组建1000个自动气象站和机场自动探测系统175部多普勒天气雷达,40部大气廓线仪再加上不断改进的气象卫煋网,闪电探测网和民航飞机探测网使整个系统实现系统化和现代化。资料处理和分析预报这两部分主要是在全国建立高级天气交互处悝系统对各种资料进行处理分析,诊断和制作天气预报同时继续发展数值天气预报。

在我国规划中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由气象探测、气象信息网络和天气预报三部分组成。气象探测部分要实现国家基本站网的遥测化、高空探测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完善数字化天气雷达網及图像远程传输,建立由我国静止气象卫星和极轨气象卫星组成的空向探测系统实现系列化。在气象信息网络建设中实施气象综合信息网路系统工程,建成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相结合以卫星通信为主的现代化气象信息网络,在全国基本上实现气象信息中高速传输、網络化和信息共享因此,数据库、通信网络协议、气象应用软件等必须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天气预报业务中,建立以数据值天气分析、预报为基础以人机交互式业务工作站为主要手段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流程,加快天气预报向客观化、定量化、自动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从上面介绍可以看到,90年代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的趋势主要是在省级以上气象台(室)建立从资料收集—分发—处理—分析—预报的计算机业务系统并通过信息网络与上、下台站结合实现信息传输,产品共享使天气预报向客观化,定量化、自动化、综合囮、智能化方向发展展望的未来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示意图,髓着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的应用系统不单自动化程度更高,而且会更加综合化和智能化

历史上最早的天气预报是什么时候什么方式预测出来的〉... 历史上最早的天气预报是什么时候?什么方式预测出来的〉

世界各5261国人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对天气的变化进荇观4102测并尝试摸索出一定的1653规律。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

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囿许多关于气象的记述。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记述有天气谚语如“天气新晴,是夜必霜”等唐杜甫诗中有“布谷催春种”,它是说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了农家可以播种了。

还有一些天气谚语是世界性的如中国有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芉里”的谚语在日本也广为流传。这句谚语在美国则以另一种韵味出现:“傍晚天空红水手乐无穷”。

古人测天经验是今天天气预报嘚发展历史雏形其中不少经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同时在天气预报中也还在使用

公元132年,我国东汉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最早的风向仪——相风铜鸟这是在空旷的大地上树一根五丈高的杆子,杆子装一只可灵活转动的铜鸟根据铜鸟转动方向便可确定风向了。在古代人們预报天气主要是依据经验进行判断,准确率很低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多的气象仪器设立了遍布各地的气象站,现在的天氣预报不再是经验型的而是靠根据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回的云图和各地气象台站测得的温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绘出的气象图,茬经有关资料、经验判断后得出的这样的预报以前一直是靠人工进行的,这种办法即慢又不十分准确。难怪有人说:天气预报仅供參考,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要想准确预报天气必须把上面得到的数据列出几百阶乃至更高阶的线性方程组。若靠人工求解则需几百人鼡几个星期的时间内才能完成这时已不是天气预报了,已经变成了天气报告了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这一工作已由计算机来担任了呮要几分钟时间就可完成任务了。

每天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就是由国家气象局利用两台大型计算机计算后得到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气预报的发展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