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店铺挨在一起,我新兵去了会挨打吗2017一个有肠粉和猪杂水饺的店铺里消费了十四元,奇怪了我用完餐出来了隔壁的两个老

-&br&要谈此问题,不会是现在的「满纸荒唐言」,啥时候知乎沦落到这种地步?&br&讨论个历史人物,个个答案,都是一句话的噫语?&br&&br&说说我的看法:&br&&br&一、&br&&br&蒋介石是个有私心的人,权利欲重,不容他人分权,很多时候,他用残暴手段对待敌对人物,下手极狠,不留一丝馀地,最简单的例子,到了台湾,他肃杀最狠的,其实不是台湾异议人仕,而是他带过去的大陆外省人。&br&&br&台湾人说的白色恐怖,其实最早喊出来的,是外省人,不是台湾反对派。&br&&br&这一点上,他有十九世纪末政治人物的局限性,谁也否认不了。&br&&br&二、&br&&br&但是,蒋介石身上,有许多其它人都没有的,高尚品质。这部份,说的最好的,是黄仁宇,他的名著「大历史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为蒋介石的困境,作了很好的梳理,很多论述,是连坚决反蒋到底的李敖之流,都不能全盘否定的。&br&&br&当然,早年日本产经新闻社,取得蒋家同意,在七零年代出过一本「蒋总统秘录」,根据当时仍未公开於世的蒋介石日记,出版了很重要的一套书,也是有理有据。&br&&br&上面两本书,是改变我对蒋介石认知的,主要两个原因。&br&&br&下面,说说我对蒋介石的意见,其中,不乏黄仁宇,还有日本产经新闻的关点,容我不一一举证出处了,全凭的自己个人印象,若有谬误,欢迎纠正。&br&&br&当然,骂娘我是不欢迎的。&br&&br&三、&br&&br&总的来说,评价蒋介石,有几个重点:&br&&br&1、&b&蒋介石在大陆,一直没有资格作个「独裁者」&/b&。&br&&br&所谓「独裁」二字,他根本不够格,这个观点是黄仁宇阐述的重点,黄仁宇认为,一直到溃退台湾前,蒋介石的控制范围,都没办法到达中国全境。&br&&br&抗日战争前,只在江浙一带。抗日战争後,连江浙都不保。&br&&br&所以,用「中国的独裁者」五字来概括蒋介石的说法,完全没有立足之地。&br&&br&2、&b&蒋介石从不作儿皇帝&/b&。&br&&br&背靠外国势力,面向国内内战,袁世凯作过,张作霖作过,毛泽东作过,溥仪作过,汪精卫作过,即便连孙文,都脱离不开关系,当然,蒋介石的手脚也不乾净,但,蒋介石有一种不可理喻的愚蠢,他在处理和「老大哥」关系时,总是时不时要顽抗、反叛。&br&&br&包括北伐时的清党,抗战时和史迪威交恶,抗战後,和马歇尔的严重矛盾,都在在显示了,这是蒋介石不可抑扩的骨气。那骨气,说实话,并不值得尊敬,害惨了中国人。&br&&br&所以,美国的报章杂志,一直形容蒋介石是「顽固的民族主义份子」,而形容毛泽东,叫成「激进的土地改革份子」,两者高下立现。&br&&br&即使是毛泽东,建国後也要忍气吞声,甚至打了一场损耗巨大的韩战,一直要到进入六零年代,才和苏联交恶,开始走自己独立的路。&br&&br&在这一点上,蒋介石根本不够格被称为一个政治家,但,时间拖远来看,事後的人,不能不承认,他还是有脊梁骨的,不愧所谓「民族主义份子」六字。&br&&br&这一点,其实有不少国民党高层,包括李宗仁,包括白崇禧,包括阎锡山,包括龙云等等,都有一样风骨,他们不少人是能作洋人的附庸的,但在民族国家的大是大非上,确实守住了「一些」底限。&br&&br&至少有一部人,没有借仗洋人的势力,荼毒国人。&br&&br&3、&b&蒋介石至少抵抗了日本帝国四年&/b&。&br&&br&虽然众所公认,太平洋战争,包括二次大战整个全球格局,几乎全是仰仗美国人的强悍,才终於打败轴心国。但,在珍珠港事变前,不能否认蒋介石,以十九世纪末的军事组织,低下的装备兵员,抵抗世界级的强国,拥有二十世纪四零年代,整整领先半世纪以上水平技术能力的日本帝国。&br&&br&顽抗,长达四年之久。&br&&br&换作其它人,可能都作不到如是的程度,日本人就有过公平评价,中国历史上,堪称最顽强的人物之二,一是毛泽东,一是蒋介石。&br&&br&正所谓「既生瑜、何生亮」,历史弄人,恰巧让这二号铁石一般造就的人物,偏偏又撞在一起。&br&&br&(言外之意,要是没有蒋介石,中国早亡国矣。)&br&&br&其实,中国的八年抗战说法,现在一般都被认为是有误的,按照外国的历史,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算起),战後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国则是「十七年抗战」,(从皇姑屯炸死张作霖算起)。&br&&br&蒋介石,严格说来,是带领国家,抵抗日本长达十七年。&br&&br&4、&b&蒋介石极重视历史评价&/b&。&br&&br&蒋介石非常在意历史评价,从他年轻时写日记,数十年不断,一直到过世。当能知道他对自己在历史上的最终评价,非常在意。这一点,是我个人认为,蒋介石的最值人尊敬之处。&br&&br&是的,作为一个军阀,一个政客,他的双手不总是乾净的,但也正如前面说的「民族主义」情结一样,蒋介石坚守了一些事物,这些事物,其实有捷径,但蒋介石硬是守住了最重要的道德底限。&br&&br&比如「三七五减租」「人人有其田」,蒋介石采用麦克阿瑟改革「日本土地持有」的方法,加上自己的创见,硬是让台湾的「土地改革」,没有出现流血、残暴、不公不义之事。&br&&br&(其它答案中,有人讥评蒋介石的「土改」没那么伟大,老实说,那是一个偌大的题目,不能三言两言道尽,就说一点好了,当年台湾所谓的大地主,能用土地和政府换股票的,是屈指可数,按数字,全台只有570人左右。大部份的,都是「微型地主」,这些人的土地释放,以及大陆新去的数百万移民安置,不是用 「维基」查些支字片语,就能想像得来。本题答案中,有人连「三七五减租」都不知道,就在那里说解台湾的土改,实在是误导众生。)&br&&br&细节我不说了,就这一点,蒋介石(包括执行者「陈诚」)的功迹,放到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无人可比,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土地改革者。&br&&br&而当时国民政府所处的处境,是那样的危殆,面对的,又是一个庞大的敌对大陆,风雨飘摇的世局下,而当时的台岛居民,不懂中文,不会说国语,几乎全是日本治下养成的日本殖民地国民,带过去的几百万大陆,又全是难民。&br&&br&就这,还在坚持作些「没有近利,只有远功」的施政。&br&&br&在我眼中,王莽、王安石等历史知名改革者,没有一个处境比他艰难,而改革成效,远远不能及其项背。&br&&br&又比如「地方自治」,从小学开始,蒋介石就在学校推行各种「民主选举」教育,同时,不曾阻止过「地方自治」,包括县市长的选举,地方议会,地方警察教育系统的民选政府自治,从学校,到地方。蒋介石努力教育、开化了台湾人至少二十年以上。&br&&br&也是因此,迁台只二十年,在七零年代,台湾就开始了民主改革的种种先行举动,到迁台三十年,八零年代左右,开花成果。&br&&br&这些蒋介石的功迹,无人可以否定。也无从否定。&br&&br&不信?&br&&br&试想那蒋介石,绝对可以学那共产世界的金日成、中东国家的格达费、民主地区的马可仕、苏哈托、皮诺切特一流。台湾屁大的地方,要真正作到独裁到底,想来不会难到哪去。何苦去推行啥劳什仔「三民主义」?整天跟老百姓传授孙文写的「民权初步」,真要独裁,教那玩意儿,不是拿砖头砸自己的脚?&br&&br&四、&b&说结论吧&/b&。&br&&br&正因为在乎历史的评价,作一个被称为「独裁」的统治者,蒋介石忍气吞声,只待时间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无误,他确实无误地覆行了种种「&b&作为统治者,面对国民的承诺&/b&」。&br&&br&这一点,中国太多的历史人物,全是说的一套,作的一套,到後来翻脸不认人,死不认账。&br&&br&包括颁行「宪法」、行使「宪政」,按照国父孙文的遗教,军政、训政、宪政,一路有条不紊地实施下来,活著时候没有全部完成,最终,让儿子继位,继续完成整副蓝图。&br&&br&有人把台湾的民主改革开放,全归功在蒋经国身上,这是不公平的。&br&&br&没有学校的民主教育,没有地方自治数十年的积累,蒋经国哪能一声令下,台湾全岛一夜改变?&br&&br&功劳,当然也有蒋介石一份,他为台湾人的民主意识,打下了厚重的,不可改变的基础。&br&&br&最终,形成为所有台湾人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不会被谎言改变的民主信仰。&br&&br&五、&b&多说两句外话&/b&。&br&&br&要用我母亲的话,用我跟我儿子说的话,我认为蒋介石最伟大的一点,是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老百姓变得有钱」。讲漂亮话,就是「追求人民福祉」,&b&把「富民」的重要性,放在「强国」之前&/b&。&br&&br&这一点,抗战前十年,他向大陆证明了自己,(也导致了日本人的苍惶,提早兴战。)到了台湾,即使备战火热,也没有放弃同样的思路,执政数十年,衷心一意地,致力於「藏富於民」,迁台不过十馀年,台湾人已开始迈入小康,到了八零年代,已经渐露富足社会的先兆。&br&&br&这一点,其实蒋介石是在自掘坟墓。&br&&br&人民经济实力愈强,收入愈稳定,则国民党的威权统治,愈发艰难。这是定论。&br&&br&但蒋介石是对得起台湾百姓的,他明知如此,还是坚决去作,最好的例子,是「人口政策」,他接受蒋梦麟的建议,六零年代就在台湾控制人口,一直到今天,台湾的人口才两千两百多万,没有让人口拖累台岛的经济,他对得起历史,没有为了追求人口红利,让全国老百姓穷到一起。&br&&br&过数十年,我再想起小学课本上,国民党教科书写的,「中华民国,在追求《平均》的社会,而不是《均贫》的社会。」,数十年过去,愈发觉得那是一个伟大的承诺。&br&&br&&b&将「财富」分享人民,包括将「权力」还给人民。&br&&br&平均的社会。&/b&&br&&br&蒋介石,对得起这个世界上,最严苛的历史学家,用最严苛的道德尺度,来审判。&br&&br&历史人物,最怕,也最需要的,不过是「盖棺论定」四字。&br&&br&我相信,一生坚信基督教信仰的蒋介石,现在一定安乐地,在天堂休憩。(孙文想必也在一旁。)&br&&br&中华民族,其中尤其是台湾人,都欠蒋介石,一笔厚厚的债。&br&&br&&img src=&/7bec931f923d1abbd3ea835e8f3fcd6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7bec931f923d1abbd3ea835e8f3fcd65_r.jpg&&&br&&br&-
- 要谈此问题,不会是现在的「满纸荒唐言」,啥时候知乎沦落到这种地步? 讨论个历史人物,个个答案,都是一句话的噫语? 说说我的看法: 一、 蒋介石是个有私心的人,权利欲重,不容他人分权,很多时候,他用残暴手段对待敌对人物,下手极狠,不留一丝馀地…
&p&(多图,注意流量)&/p&&br&&p&日语中有非常多优美的词汇。&/p&&br&&p&为什么人们会在一个日语词上感知到美?&b&那是因为在日语中,有很多词虽然它只是由简单的几个单字or假名构成,但传达、描述的却是一种场景、状态。&/b&人们一看到这个词,脑海中即能马上勾勒出别致的画面。比如——&/p&&br&&p&&b&せせらぎ&/b&&/p&&p&形容那种小溪潺潺的流水声。&/p&&br&&img src=&/v2-52bd37d3b537dddfeae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52bd37d3b537dddfeae0_r.jpg&&&br&&p&&b&仄か(ほのか)&/b&&/p&&p&微弱,隐隐约约的感觉。&/p&&br&&img src=&/v2-a36dba7a257dbabdc327fd26fe7aba0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a36dba7a257dbabdc327fd26fe7aba00_r.jpg&&&br&&p&&b&翠雨(すいう)&/b&&/p&&p&意为打落在绿叶上的雨水。&/p&&br&&img src=&/v2-eb81eed157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eb81eed1576_r.jpg&&&br&&p&&b&玉響(たまゆら)&/b&&/p&&p&短暂,一刹那的瞬间。&/p&&br&&img src=&/v2-3a58e3e427315ffe65ac82a29b1768b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3a58e3e427315ffe65ac82a29b1768b6_r.jpg&&&br&&p&&b&東雲(しののめ)&/b&&/p&&p&日出时分,被染成茜色的天空。&/p&&br&&img src=&/v2-23e89623cdf1a73ca5a36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23e89623cdf1a73ca5a36d_r.jpg&&&br&&p&&b&木漏れ日(こもれび)&/b&&/p&&p&从树叶缝隙透出的点点阳光。&/p&&br&&img src=&/v2-ebbccf4a40d74b64d6a9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ebbccf4a40d74b64d6a9f_r.jpg&&&br&&p&&b&朝凪(あさなぎ)&/b&&/p&&p&早晨,在海边或者湖边的那种无风静止状态。&/p&&br&&img src=&/v2-c9cf215d97c29f6acc8e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c9cf215d97c29f6acc8ee_r.jpg&&&br&&p&&b&泡沫(うたかた)&/b&&/p&&p&短暂,瞬间即逝的意思,多用来形容烟花或者短暂的恋爱。&/p&&br&&img src=&/v2-bf5e6012fdc55ccdd66703eeb7542b7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bf5e6012fdc55ccdd66703eeb7542b70_r.jpg&&&br&&p&&b&静寂(しじま)&/b&&/p&&p&能让人听到自己呼吸的寂静。&/p&&br&&img src=&/v2-bbf3bd8e71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bbf3bd8e71_r.jpg&&&br&&p&&b&桜吹雪(さくらふぶき)&/b&&/p&&p&樱花纷纷飘落,如下雪一般的景象。&/p&&br&&img src=&/v2-54bfeb5fcbf6e7007ce13aeb72ad5c1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54bfeb5fcbf6e7007ce13aeb72ad5c15_r.jpg&&&br&&p&&b&侘び·寂び(わび·さび)&/b&&/p&&p&日本美意识的一种,侘び是古老、朴素的感觉;而寂び是动词的錆び(生锈)名词型,意为经时间流逝劣化的样子。现在一般这两个词一起用,指看上去古老简朴且十分安静的东西。&/p&&br&&img src=&/v2-12e040ead39bd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12e040ead39bdc_r.jpg&&&br&&p&&b&月の雫(つきのしずく)&/b&&/p&&p&露水的别称。&/p&&br&&img src=&/v2-28b7cf912dbb53a0aeafd909a0417cd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28b7cf912dbb53a0aeafd909a0417cd3_r.jpg&&&br&&p&从这里你可以看出,日语中很多很美的词汇&b&都与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有关系&/b&,那么下面再单独为大家介绍一些基于自然衍生出的优美词汇。&/p&&br&&h2&【風】&/h2&&img src=&/v2-694eb00b7a5c575ac245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694eb00b7a5c575ac2458_r.jpg&&&br&&p&&b&風落ち(かざおち)&/b&&/p&&p&果实随风飘落,也指掉下来的东西。&/p&&br&&p&&b&風切り羽(かざきりばね)&/b&&/p&&p&长在鸟翅膀后缘,长且结实的羽毛。用于飞行,从骨头长出。&/p&&br&&p&&b&風口の蝋燭(かざくちのろうそく)&/b&&/p&&p&风中残烛。比喻容易消失的、缥缈的东西。&/p&&br&&p&&b&風標(かざじるし)&/b&&/p&&p&放置在房顶,用于知晓风向的道具。旧时会在前端装饰鸟兽的形状或纹饰。也叫作风向计。&/p&&br&&p&&b&風薫る(かぜかおる)&/b&&/p&&p&初夏风穿过嫩叶,清爽地吹拂。&/p&&br&&p&&b&風冴ゆ(かぜさゆ)&/b&&/p&&p&冷风吹得像是要渗透到身体里似的。&/p&&br&&p&&b&柳に風(やなぎにかぜ)&/b&&/p&&p&逆来顺受。柳树随风摇曳,不违抗并温柔配合。&/p&&br&&p&&b&風待月(かぜまちづき)&/b&&/p&&p&阴历六月的别称。也叫作等风月。&/p&&br&&p&&b&風通絣(ふうつうがすり)&/b&&/p&&p&用双重异色的手法织出碎花纹的织物。用于和服料子或者坐垫等。&/p&&br&&p&&b&風紋(ふうもん)&/b&&/p&&p&风吹过沙地表面出现的纹路。&/p&&br&&h2&【花】&/h2&&img src=&/v2-fdd9975bc3f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fdd9975bc3fd_r.jpg&&&br&&p&&b&花香(はなが)&/b&&/p&&p&花的香气。指诱人的美丽。&/p&&br&&p&&b&花色衣(はないろころも)&/b&&/p&&p&指代盛开的花如同衣服。也指该花颜色的衣服。&/p&&br&&p&&b&徒花(あだばな)&/b&&/p&&p&开过后不结果就凋零的花。也指盛开后很快凋谢的脆弱的花。&/p&&br&&p&&b&常花(とこはな)&/b&&/p&&p&不凋谢,始终保持盛开的花。&/p&&br&&p&&b&花吹雪(はなふぶき)&/b&&/p&&p&指花瓣如同雪花般飘落。&/p&&br&&p&&b&風媒花(ふうばいか)&/b&&/p&&p&指以风为媒介授粉的花。通常花瓣不发达,不好看。&/p&&br&&p&&b&花残月(はなのこりづき)&/b&&/p&&p&阴历4月的别称。也叫“花残し月”。&/p&&br&&p&&b&花氷(はなごおり)&/b&&/p&&p&把花放里面冻成冰柱。&/p&&br&&p&&b&花の宴(はなのえん)&/b&&/p&&p&边赏花边举办的酒宴。尤指赏樱的宴席。&/p&&br&&p&&b&花の父母(はなのふぼ)&/b&&/p&&p&从滋润养育草木这点而用于指代雨露。&/p&&br&&p&&b&咲匂う(さきにおう)&/b&&/p&&p&指绚丽盛开、花开烂漫。&/p&&br&&p&&b&花衣(はなごろも)&/b&&/p&&p&表示表面是白色,反面却还是粉红或紫色的樱花。&/p&&br&&p&&b&花尽し(はなづくし)&/b&&/p&&p&指各种各样的花形纹样。也用于泛指各种各样花的名称。&/p&&br&&p&&b&花浅葱(はなあさぎ)&/b&&/p&&p&指用紫露草染成的浅葱色。略带绿的青色。&/p&&br&&p&&b&花狭間(はなざま)&/b&&/p&&p&指拉门、格窗等细木条上浮雕出的花形纹样。&/p&&br&&p&&b&花紅葉(はなもみじ)&/b&&/p&&p&春之樱与秋之红叶。指春秋季的自然美景。&/p&&br&&p&&b&花の雫(はなのしずく)&/b&&/p&&p&指从花朵上滴落的水滴。&/p&&br&&p&&b&花篝(はなかがり)&/b&&/p&&p&为了赏夜樱而燃起的篝火。京都祇园的花篝很出名。&/p&&br&&p&&b&花明かり(はなあかり)&/b&&/p&&p&樱花傲然盛开,在夜里能隐约照亮周围。&/p&&br&&h2&【雪】&/h2&&img src=&/v2-8de6d9d904be1c3c52e595a4108dcbf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8de6d9d904be1c3c52e595a4108dcbf3_r.jpg&&&br&&p&&b&風花(かざはな)&/b&&/p&&p&(晴天的)小飞雪。&/p&&br&&p&&b&雪明かり(ゆきあかり)&/b&&/p&&p&雪光&/p&&br&&p&&b&友待つ雪(ともまつゆき)&/b&&/p&&p&上场雪未融化而第二场雪已至。&/p&&br&&p&&b&垂り雪(しずりゆき)&/b&&/p&&p&屋头或枝头垂落的雪。也叫做「しずれ」。&/p&&br&&p&&b&粉雪(こなゆき)&/b&&/p&&p&细雪,粉末状的雪。最小的雪。&/p&&br&&p&&b&細雪(ささめゆき)&/b&&/p&&p&微雪,细雪。&/p&&br&&p&&b&綿雪(わたゆき)&/b&&/p&&p&鹅毛大雪&/p&&br&&p&&b&牡丹雪(ぼたんゆき)&/b&&/p&&p&鹅毛大雪,大雪片。比わたゆき大。&/p&&br&&p&&b&霙(みぞれ)&/b&&/p&&p&雨夹雪&/p&&br&&p&&b&雪時雨(ゆきしぐれ)&/b&&/p&&p&阵雪;夹雪的晚秋阵雨&/p&&br&&p&&b&雪化粧(ゆきげしょう)&/b&&/p&&p&银装素裹&/p&&br&&p&&b&雪解け(ゆきどけ)&/b&&/p&&p&积雪融化&/p&&br&&p&&b&雪代(ゆきしろ)&/b&&/p&&p&雪融化之后的水&/p&&br&&p&&b&名残り雪(なごりゆき)&/b&&/p&&p&春天到来后却还没有完全化去的残雪。&/p&&br&&h2&【月】&/h2&&img src=&/v2-ebbdb5adb817eedafc749f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ebbdb5adb817eedafc749ff_r.jpg&&&br&&p&&b&朧月(おぼろづき)&/b&&/p&&p&(春夜里)朦胧的月色。&/p&&br&&p&&b&寒月(かんげつ)&/b&&/p&&p&(冬夜里)冷清皎洁的月亮。&/p&&br&&p&&b&雨月(うげつ)&/b&&/p&&p&雨夜的月亮。也指月圆之夜因下雨而看不见明月的时候。&/p&&br&&p&&b&無月(むげつ)&/b&&/p&&p&指月圆之夜因天阴有云而看不见明月的时候。&/p&&br&&p&&b&薄月(うすづき)&/b&&/p&&p&有薄云覆盖的月亮。&/p&&br&&p&&b&孤月(こげつ)&/b&&/p&&p&看起来孤单冷清的月亮。&/p&&br&&p&&b&淡月(たんげつ)&/b&&/p&&p&光芒暗淡的月亮。&/p&&br&&p&&b&青月(せいげつ)&/b& 光辉皎洁的月亮。&/p&&br&&p&&b&明月(めいげつ)、朗月(ろうげつ)、皓月(こうげつ)、素月(そげ&/b& &b&つ)&/b&&/p&&p&清澈光亮的月亮。&/p&&br&&p&&b&夕月(ゆうづき)&/b&&/p&&p&傍晚时看到的月亮。&/p&&br&&p&&b&黄昏月(たそがれづき)&/b&&/p&&p&黄昏时的月亮。&/p&&br&&p&&b&残月(ざんげつ)&/b&&/p&&p&天亮时还残留(在天空)的月亮。&/p&&br&&h2&【雨】&/h2&&img src=&/v2-4dc9d9b68e40cd1b93d6da9f08cc9c3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4dc9d9b68e40cd1b93d6da9f08cc9c3e_r.jpg&&&br&&p&&b&時雨(しぐれ)&/b&&/p&&p&主要是指秋季到冬季之间,一会下,一会停的雨、雪。有的地方将时雨低温时变成的雪花或飞雪叫做雪时雨。也被叫做“はこびあめ”“通り雨”等。&/p&&br&&p&&b&冷雨(れいう)&/b&&/p&&p&冬季里下的冰冷的雨。也称作冬时雨。&/p&&br&&p&&b&喜雨(きう)&/b&&/p&&p&在久旱后下的雨。也叫做慈雨。&/p&&br&&p&&b&米糠雨(こめぬかう)&/b&&/p&&p&非常细小的雨。也称为糠雨或细雨。&/p&&br&&p&&b&宿雨(しゅくう)&/b&&/p&&p&能促使谷物们生长的甘露。&/p&&br&&p&&b&雨あがり(あめあがり)&/b&&/p&&p&表示雨刚停时候的用语,语感上有一种“雨停后,空气湿润,一切恢复平静”的余韵,颇具美感。&/p&&br&&p&&b&雨足(あまあし)&/b&&/p&&p&指雨势。常用说法有「雨足が早い」(雨来得快去得快)和「雨足が強い」(雨下的猛)。&/p&&br&&p&&b&雨だれ(あまだれ)&/b&&/p&&p&表示从房檐流下的雨水。雨后顺着房檐一滴滴雨珠的声音,别有一番风情。&/p&&br&&p&&b&雨模様(あまもよう)&/b&&/p&&p&表示要下雨的天空。不是指正在下雨的天空,而是快要下雨的天空。&/p&&br&&p&&b&狐の嫁入り雨(きつねのよめいりあめ)&/b&&/p&&p&太阳雨。露着太阳下雨。&/p&&br&&p&很多优美的日语词还有个很大的特点,&b&那就是非常突出季节感&/b&。那么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这样的词汇,一起从中去体味各个季节的风物诗吧。&/p&&br&&h2&【春】&/h2&&img src=&/v2-e4e8b4ff1521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e4e8b4ff1521_r.jpg&&&br&&p&&b&霞(かすみ)&/b&&/p&&p&霞(かすみ)是春天的季语。&/p&&br&&p&&b&初音(はつね)&/b&&/p&&p&春天的季语。七十二候中,黄莺初啼正值立春时节。&/p&&br&&p&&b&ひかる&/b&&/p&&p&光。源自春天的季语“沐浴春风”。&/p&&br&&p&&b&のどか&/b&&/p&&p&长闲。春天的季语。&/p&&br&&p&&b&弥生(やよい)&/b&&/p&&p&三月的旧称。&/p&&br&&p&&b&さほ&/b&&/p&&p&佐保。“佐保姬”是春天的女神。&/p&&br&&h2&【夏】&/h2&&img src=&/v2-75ddf89b2be9aad47cf830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75ddf89b2be9aad47cf830f_r.jpg&&&br&&p&&b&水無(みな)&/b&&/p&&p&源自六月的旧称&水无月&。&/p&&br&&p&&b&早降り(さおり)&/b&&/p&&p&在种田之初向田神祈祷平安丰收。“さおり”源自&さ(田神)&&おりてくる(降临)”。&/p&&br&&p&&b&早苗(さなえ)&/b&&/p&&p&刚移植到田里的稻苗。&/p&&br&&p&&b&皐月(さつき)&/b&&/p&&p&五月的旧称。是&早苗月”的简略说法,如字面意思是“插秧时节的月亮”的意思。&/p&&br&&p&&b&若葉(わかば)&/b&&/p&&p&若叶。夏天的季语。&/p&&br&&p&&b&葉月(はづき)&/b&&/p&&p&叶月。八月的旧称。&/p&&br&&p&&b&薫(かおる)&/b&&/p&&p&源自“熏风送香”。表现了初夏清爽的风的意象。&/p&&br&&p&&b&沙羅(さら)&/b&&/p&&p&紫茎的别名。&/p&&br&&p&&b&绫目(あやめ)&/b&&/p&&p&五月开放的花。&/p&&br&&h2&【秋】&/h2&&img src=&/v2-6efe4c58deb85a6fc58e1c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6efe4c58deb85a6fc58e1cf_r.jpg&&&br&&p&&b&みのり、みのる、ゆたか&/b&&/p&&p&表现收获的词语。&/p&&br&&p&&b&穂波(ほなみ)&/b&&/p&&p&指一整片成熟的稻穂在风中摇曳的样子。&/p&&br&&p&&b&椿(つばき)&/b&&/p&&p&11月开放的花。同椿也是春天的季语。&/p&&br&&p&&b&小春(こはる)&/b&&/p&&p&旧历10月的别称。&/p&&br&&p&&b&小春日和(こはるびより)&/b&&/p&&p&秋末至初冬,跟春天一样阳光明媚,温暖的季节现象。&/p&&br&&h2&&b&【冬】&/b&&/h2&&img src=&/v2-fb98b37f59d6215079dfb69dffb863f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fb98b37f59d6215079dfb69dffb863f3_r.jpg&&&br&&p&&b&風花(ふうか)&/b&&/p&&p&表现飘落的细雪的词语。&/p&&br&&p&&b&三冬(みふゆ)&/b&&/p&&p&“三冬”指冬天的三个月。严格来说是旧历的十月到十二月。“三冬月”是旧历十二月的别称。&/p&&br&&p&&b&冬凪(ふゆなぎ)&/b&&/p&&p&形容冬天狂吹的季节风暂时停歇,大海风平浪静的样子。&/p&&br&&p&&b&冬靄(ふゆもや)&/b&&/p&&p&冬天雾气希薄的景象。&/p&
(多图,注意流量) 日语中有非常多优美的词汇。 为什么人们会在一个日语词上感知到美?那是因为在日语中,有很多词虽然它只是由简单的几个单字or假名构成,但传达、描述的却是一种场景、状态。人们一看到这个词,脑海中即能马上勾勒出别致的画面。比如—— …
本人在廣州西關已經生活了18年了。可以說,廣州沒有什麽地道小吃是我沒有吃過的。這幾天想了一下,還是把這個答案再重新修改一下,加上地圖,把推薦過的或者一些沒寫到但是也值得去的地方標記出來,方便各位全國各地吃貨來廣州尋寶。&br&&br&除了小吃以外,還有一些有特色的飯店。將會集中在這裡介紹:&br&本吃貨攻略主要分為兩個部份:&b&早茶、小吃&/b&&br&&br&&b&先說早茶類的。&/b&&br&&ul&&li&都說廣州人早晨最喜歡的事情必定是 上茶樓(我們一般叫茶居),買份報紙,嘆一下(享受一下)“一盅兩件”;或和親朋戚友,三五知己,早上約個時間一起上茶樓,喝杯好茶,相聚暢談,人生快活之事不過如此。&br&&/li&&li&早茶除了喝茶,點心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份。早茶的點心多數是廣州的一些特色小吃。像&b& 生滾粥(牛肉粥、粉腸粥、艇仔粥、及第粥、生菜魚球粥、皮蛋瘦肉粥等)、布拉腸(牛肉腸、豬肉腸、鴛鴦腸、蝦仁腸、炸面腸等)、蘿蔔牛雜、啫啫牛腩珍珠腸、蛋撻、(餛飩、牛腩、豬手、牛三星、魚蛋、牛肉丸、排骨)湯粉麵、清蒸 / 豉汁排骨、清蒸 / 白雲鳳爪、牛百葉、幹蒸、燒賣、蝦餃、水晶餃、灌汤包、粉果、黑椒牛仔骨、糯米鸡、牛肉球、馬蹄糕(馬蹄是「泮塘五秀」之一,五秀是指莲藕、茨菇、马蹄、茭笋、菱角,其中泮塘出產的馬蹄糕粉和蓮藕粉是非常出名的)、蘿蔔糕、香芋糕、叉燒包、流沙奶黃包、香菇滑鸡、生肉包、叉烧酥、榴莲酥、腊肠卷、马拉糕、油炸鬼(油条)、伦教糕、煎堆、咸水角、春卷、凉粉、龟苓膏&/b&等等。看到這個數量級的點心、我覺得應該不用再介紹了..&/li&&li&茶居方面,上下九步行街的&b&陶陶居&/b&最有廣州傳統茶居的味道,沙面島的&b&勝利賓館&/b&的環境和裝潢最為精美,東風中路的和苑酒家的點心最好吃,這三家是個人極度推薦的。其他比較著名的還有地處上下九步行街的廣州酒家和蓮香樓、流花湖中的唐苑酒家、園林式的泮溪酒家、歷史悠久的北園酒家、珠江江畔的白天鵝賓館等等各有各特色。可以在網上自己搜索一下相關的信息和評價。 &/li&&/ul&&br&&b&然後就是街頭小吃類的。&/b&&br&&ul&&li&我個人認為,西關的小吃主要集中在兩條路線上。&b&一條是多寶路——长寿路——寶華路——上下九,還有一條是西華路——北京路——文明路。 &/b&&/li&&li&先說第一條吧。從多寶路路口哪裡走過去,在廣醫附三醫院(以前的市二醫院)斜對面,&b&有一家早上才開的新联腸粉店&/b&,裏面的布拉腸和生滾粥可以說是最正宗的,附近的街坊都會來這裡吃早餐。 &/li&&li&繼續往前走,到逢源路口可以轉進去走四五百米,有一家同樣&b&沒有店名的麵店&/b&,裏面有像拳頭一樣大的手打牛肉丸,只做早市和午市,下午就關門開始打第二天的牛肉丸。 &/li&&li&回來多寶路,繼續往前走會看到&b&開記糖水店&/b&,裏面的香草綠豆沙很不錯。對面還有一家&b&潮汕風味館&/b&,有正宗手打的牛筋丸和牛肉丸,還有魚皮角也值得一試。 &/li&&li&走到多寶路盡頭就可以轉進長壽路,在分岔路口附近有一家&b&生麵店&/b&,那裡賣的蝦子面和全蛋面絕對是貨真價實,可以買點回去煮或者手信;旁邊還有一家&b&美美炸物&/b&的,賣一些炸釀青椒之類的油炸食品,推薦去試試。&/li&&li&走上去长寿东路,&b&同記&/b&的雞粥還算不錯,旁邊的老字號——&b&堅記麵店&/b&,簡直就是我童年時候的最深印象的回憶之一,那裡的牛腩撈伊麺,十塊錢就有一碗(現在的價格),而且牛腩還很大塊,伊麺也很滑很夠味。&/li&&li&寶華路上最出名的就是寶華麵店、順記冰室和陳添記魚皮了。&b&寶華麵店&/b&,湯底用豬骨、大地魚、河蝦子等食材老火熬制,湯底十分鮮味,加上鴨蛋做的全蛋面,爽滑又有彈性,真的是不可不嘗。&b&順記冰室&/b&的椰子雪糕、香芒雪糕和榴槤雪糕,是用水果做原料手工打製的雪糕,吃下去跟那些在外面調味料做出來的雪糕完全不同感覺,口感細膩,水果味很新鮮。&b&陳添記&/b&的撈魚皮也是老字號了,陳添記的老伯跟我爺爺還是老朋友,不過近幾年過世了,小時候經常聽到他非常宏厚的笑聲... 陳添記只賣三樣東西,撈鱼皮,豉油皇蒸猪肠粉和艇仔粥,建議三樣都嘗試一下,特別是撈魚皮,爽滑有勁,風味十足,吃完了保證你還想吃。&/li&&li&到了上下九,真正有名的小吃已經沒多少了,但是&b&南信&/b&的雙皮奶和薑撞奶,&b&銀記&/b&的布拉腸還是很必須要去的。另外&b&蓮香樓&/b&的各種餅和各種酥可以買點回去當手信。荔灣名食家裏面的&b&歐成記&/b&本來也是很出名的麵店來的,但是已經沒有以前的味道了。&/li&&/ul&附上地圖一份:&br&&img src=&/c144e0d28a1bf4ac1024f5e_b.jpg& data-rawwidth=&1700& data-rawheight=&9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0& data-original=&/c144e0d28a1bf4ac1024f5e_r.jpg&&&br&&br&&ul&&li&到西華路這邊了。首先是與荔灣路交界以西的&b&珍珍美食店&/b&的牛腩珍珠粉和牛三星湯麵必須一試,每到吃飯時間,這裡都很快就坐滿了人。以前在附近住過,每天回來如果家裡沒人煮飯就會到這裡吃個飽。附近&b&才福麵店&/b&的蟹子餛飩比較有特色,而且價錢很平民,性價比很高,不過相對寶華麵店來說就差一點了。&br&&/li&&li&然後就是金花直街金花廟後街三號,爲什麽我要說這麼詳細呢?是因為這個店也是沒名字的,而且在巷子裏面很難找。但是裏面的&b&牛羊雜湯&/b&,我可以肯定的說,廣州我還沒有找到第二家能和這個一樣好吃的,更別說比他好吃的了。下午三四點才會開店,店裏面有一條金毛大狗,很乖很溫馴很粘人。
&/li&&li&四中正門往東邊走,附近有一家叫&b&八面玲瓏&/b&的麵店,裏面有個很多料(八面嘛,就是八種材料了)的餛飩,可以嘗試一下。 &/li&&li&再往前走就是第一津街的&b&瀨粉王&/b&,對於瀨粉,相信在西關長大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很正宗的瀨粉,真的讓我找回童年時候的味道。再走進去一點就是沙灣甜品店,鳳凰炒奶糊、杏仁奶糊和各式糖水必須試一試。 附近還有一家&b&沙灣甜品店&/b&,鳳凰奶糊和杏仁奶糊都很正點,吃完正餐可以去試試這裡的糖水。&/li&&li&西華路走完了,出來轉入中六,中六附近是港式茶餐廳的聚集地之一。但是我去的比較少就不介紹了。&/li&&br&&li&再到北京路,北京路是廣州最出名的商業步行街,走到惠福路一帶有著名的美食街,其中&b&富临食府&/b&的猪肉值得一试。大佛寺後面有一家&b&牛骨湯粉&/b&,湯底用牛骨、扁豆、眉豆熬制,由於湯底鮮味,粉麵也不錯,吸引了附近不少的上班族來解決吃飯問題,旁邊還有一家銀記。&/li&&li&穿過北京路就是文明路了。文明路口上有&b&榮成潮汕風味&/b&店,跟多寶路上的有點類似,廣州有幾家分店,雜錦粉可以一試;往上走,&b&達楊燉品&/b&必須要嘗試,人很多,比較擠,但絕對是廣州燉品中的第一;&b&百花甜品店&/b&,各式奶糊非常有名,也是必須一試的。&/li&&/ul&這邊的點實在分得很散,很難整合到一張地圖中。只好放棄了。&br&&br&&br&小吃類的就講到這裡了。&br&說是說已經吃遍了廣州。但是這些年來還是經常發現到一些新的吃貨好去處。&br&所以「食在廣州」確實是名不虛傳的。&br&在廣州的大街小巷內多轉轉,說不定會有意外的發現。&br&如果這麼好運氣碰上了的話,記得和我分享~
本人在廣州西關已經生活了18年了。可以說,廣州沒有什麽地道小吃是我沒有吃過的。這幾天想了一下,還是把這個答案再重新修改一下,加上地圖,把推薦過的或者一些沒寫到但是也值得去的地方標記出來,方便各位全國各地吃貨來廣州尋寶。 除了小吃以外,還有一…
&p&学python&/p&&p&学csharp&/p&&p&学matlab&/p&&p&学maple&/p&&p&学labview&/p&&p&学multisim&/p&&p&学protel&/p&&p&学solidworks&/p&&p&学creo&/p&&p&学catia&/p&&p&学comsol&/p&&p&学ansys&/p&&p&学adams&/p&&p&学zemax&/p&&p&学codev&/p&&p&学数学建模 &/p&&p&学设计实验 &/p&&p&学调整光路&/p&&p&学写论文&/p&&p&学写报告&/p&&p&学写专利&/p&&p&学写基金&/p&&br&&p&比学吉他学钢琴要有用多了,相信我()&/p&
学python学csharp学matlab学maple学labview学multisim学protel学solidworks学creo学catia学comsol学ansys学adams学zemax学codev学数学建模 学设计实验 学调整光路学写论文学写报告学写专利学写基金 比学吉他学钢琴要有用多了,相信我()
&img src=&/50/v2-fda1bc1dfa4b9_b.jpg& data-rawwidth=&1618&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18& data-original=&/50/v2-fda1bc1dfa4b9_r.jpg&&&p&题图拍摄于摩洛哥拉巴特&/p&&p&本文知乎首发于我的专栏:&a href=&/wukongphoto& class=&internal&&西游&/a& 和专栏:&a href=&/travelguide& class=&internal&&对世界上瘾&/a&,未经许可严禁盗用。&/p&&br&&p&这绝对是一份带有强烈个人偏好的书单,偏到有些确实非常难买到,不过别担心,只要出版过的书,想办法总能买得到。不同的是,这些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和我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关联,有些甚至对我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书,以及他们的故事。&br&&/p&&h2&&strong&只要你热爱旅行&br&&/strong&&strong&我相信以下每一本书都会让你热血沸腾&/strong&&/h2&&br&&h2&&strong&《Himalaya》&/strong&&/h2&&p&Eric Valli & Debra Kellner&/p&&p&&img src=&/v2-956f7a6bb3bf88a2fc7e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956f7a6bb3bf88a2fc7e_r.jpg&&凡是看过电影《喜马拉雅》的朋友们,你们没有看错,这是一本记录了这部电影拍摄过程的书,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揭开了我喜欢的这部片子背后的很多拍摄故事。我从没那么强烈的感觉,我就该作镜头背后的那个角色。&/p&&p&&img src=&/v2-61d96d8e044c09772aa8efa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61d96d8e044c09772aa8efa_r.jpg&&&img src=&/v2-0b07bae2aba691d0a5ad163c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0b07bae2aba691d0a5ad163c_r.jpg&&&img src=&/v2-7bc1aca642ccdd06b8912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7bc1aca642ccdd06b8912_r.jpg&&&img src=&/v2-fcbd2f814de33de42972d0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fcbd2f814de33de42972d0_r.jpg&&然后这部影片的拍摄地——Dolpo,同样击中了我。参与这次联合打击的还有另外一本书——《雪豹》,同样讲的是Dolpo地区,这本书开启了Eric Valli的喜马拉雅之旅,也直接开启了我对喜马拉雅无限追逐的梦。&/p&&br&&br&&h2&&b&《雪豹》&/b&/ The Snow Leopard&/h2&&p&Peter Matthiessen / 宋碧云(译)&br&&/p&&p&&img src=&/v2-3e942fd518_b.jpg& data-rawwidth=&2182& data-rawheight=&21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82& data-original=&/v2-3e942fd518_r.jpg&&《雪豹》讲述了1973年,彼得·马修森和著名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前往尼泊尔Dolpo地区研究喜马拉雅蓝羊,同时希望有机会一窥神秘的雪豹。书中除了描述他们艰深困顿的跋涉,以及细致的动物观察外,也充满他在灵性上的探索所悟出的警言智语。这场旅程对任何旅者的人生都是一场试炼,这一回尤其重要。&br&&/p&&br&&br&&h2&&strong&《在漫长的旅途中》&/strong&&/h2&&p&星野道夫&img src=&/v2-ebfc3d3d24c05a2cfb42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ebfc3d3d24c05a2cfb42_r.jpg&&&/p&&p&是星野道夫引领我来到堪察加半岛,他的一生献给了阿拉斯加,最后却长眠在了堪察加半岛。如今已无法回报这一切,唯有将他的书带回堪察加半岛留作纪念。还有那句对旅行终极奥义的释义:&strong&“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中。”&/strong&&/p&&p&可恨的是我那些损友们啊,经常给我带各种星野道夫的礼物,我甚至有一本星野道夫同款笔记本... 这样的礼物我喜欢,多多益善!&img src=&/v2-5787aeacdae07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v2-5787aeacdae07_r.jpg&&&img src=&/v2-eed1b558daa17f219ae533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v2-eed1b558daa17f219ae533_r.jpg&&&/p&&br&&br&&h2&&strong&《Where Heaven and Mountains Meet》&/strong&&/h2&&p&Olivier F?llomi&br&&/p&&p&&img src=&/v2-bf87affb4d6ccde39f02e_b.jpg& data-rawwidth=&1679&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79& data-original=&/v2-bf87affb4d6ccde39f02e_r.jpg&&&img src=&/v2-81edbd7b36c9d773e140e85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81edbd7b36c9d773e140e85_r.jpg&&在印控拉达克的首府列城,我走进一家小画廊,画廊里展示的是法国摄影师Olivier F?llomi的作品,这张孩子的照片很多年前我就在别处看到过,看了一会,突然背后有个声音跟我说:“这是我。” 我当时惊讶的合不拢嘴...(后来发现书上照片镜像过...)&/p&&p&&img src=&/v2-a6ca4ee6ddc2a00d5b4ec28d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a6ca4ee6ddc2a00d5b4ec28d_r.jpg&&因为这个孩子,我知道了赞斯卡山谷。然后,我走进了赞斯卡山谷,在神秘的寺庙Phugtal,我亲眼看到了Olivier在上世纪70年代看到的那一幕,在同一角度拍下了这张照片。&img src=&/v2-aa8d8cc29aadba08c92b60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aa8d8cc29aadba08c92b60_r.jpg&&&/p&&img src=&/v2-8c0b13a2dea6a0be862a600c16de381e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8c0b13a2dea6a0be862a600c16de381e_r.jpg&&&p&关于赞斯卡的故事:可以看我专栏上一篇文章:&a href=&/p/& class=&internal&&喜马拉雅的另一边 -- 印控拉达克 - 知乎专栏&/a&&/p&&p&&b&这本书剧毒,慎入,看完不去会死。&br&&/b&&/p&&br&&br&&h2&&strong&《BUDDHIST HIMALAYAS》&/strong&&/h2&&p&Olivier & Danielle F?llomi and Matthieu Ricard&/p&&p&&img src=&/v2-701e88f1a74f934e366e71a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701e88f1a74f934e366e71a_r.jpg&&&img src=&/v2-6eadc5f138f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6eadc5f138f_r.jpg&&Olivier & Danielle F?llomi(夫妻) and Matthieu Ricard 三人合著的这本《佛国喜马拉雅》同样令人澎湃。不过这本书慎入,网购进不来,随身带被查会没收,原因自己意会。&br&&/p&&br&&br&&h2&&strong&《当我们旅行》&/strong&&/h2&&p&Tony Wheeler & Maureen Wheeler / 杨桦(译)&/p&&p&&img src=&/v2-bc7e4db4b70d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bc7e4db4b70d_r.jpg&&&img src=&/v2-8a1c5e3b5d422f6863af70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8a1c5e3b5d422f6863af70_r.jpg&&Tony & Maureen 签名的第一版《当我们旅行》&br&&/p&&p&Lonely Planet 创始人夫妇这本自传为我开启了一扇新大门,无论对于旅行者还是旅游行业从业者,这都是值得推荐的一本自传。那次跨越大洲的同时也改变了世界的旅行,换到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重来一次,但Wheeler夫妇带给我们的启发却是一次又一次——这本书我读了不下十次,每次读都会有新的启发。我甚至买了好几箱送人...&/p&&p&还有,这本书的译者——和我同住一栋楼的邻居毛毛姐(杨桦)和其先生蔡景晖,在2004年一同将Lonely Planet引入中国。这本书能够在中国出版没有人知道背后经历了多少心血,仅仅因为Tony在印度拜见了一位高僧这一句(原文大家懂的),险些导致这本书不能出版,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是中国旅行者的一大损失。无论如何,这本书都值得你一读。&/p&&br&&br&&h2&&strong&《夜航西飞》&/strong&&/h2&&p&Beryl Markham / 陶立夏(译)&img src=&/v2-d4cfdb6fedc58af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d4cfdb6fedc58af_r.jpg&&&img src=&/v2-ddb6c4dbf55ce9f2de43d3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ddb6c4dbf55ce9f2de43d3_r.jpg&&&/p&&p&最佳乘机读物?陶子姐姐我能这么说么?开个玩笑,不过在乘坐夜间航班时读这本书,你一定会有不同的体会。&em&“山丘、树林、岩石,还有平原都在黑暗中合为一体,而这黑暗无穷无尽。地球不再是你生活的星球,而是一颗遥远的星星,只不过星星会发光。飞机就是你的星球,而你是上面唯一的居民。”&/em&&br&&/p&&p&其实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在我刚刚离开上海,卖掉上一家创业公司股份,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下一段旅程的时候。当时我发了两条微博,便是引用了柏瑞尔·马卡姆在《夜航西飞》中的两段话:&/p&&p&&em&“如果你必须离开一个地方,一个你曾经住过、爱过、深埋着你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离开,都不要慢慢离开,要尽你所能决绝地离开,永远不要回头,也永远不要相信过去的时光才是最好的,因为它们已经消亡。”&/em&&/p&&p&&em&“过去的岁月看来安全无害,被轻易跨越,而未来藏在迷雾之中,隔着距离,叫人看来胆怯。但当你踏足其中,就会云开雾散。”&/em&&/p&&p&最后谢谢陶子姐姐,我的祥云没有丢,好着呢。&/p&&br&&br&&h2&&strong&《EXPLORERS HOUSE》&/strong&&/h2&&p&National Geographic&/p&&p&&img src=&/v2-dcc8a0a10ac0b9a6d958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dcc8a0a10ac0b9a6d958_r.jpg&&这本书讲述了早期美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师和探险家们的故事,非常有价值。2007年我曾打算谋求一份杂志图片编辑的工作,推荐给我这本书的人,是时任《华夏地理》主编的李永适先生。&br&&/p&&p&他推荐给我这本书的时候给我讲了里面一个故事,大概就是讲在美国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去美国国家地理总部应聘,面试官问他你有什么能耐,当时年少的他并拿不出什么成绩,这个年轻人走了,几年后这个年轻人又来应聘,面试官问他这些年你都做了什么?他说我骑自行车围着地球绕了一圈。当然,这并不是加入国家地理的必要条件,但对当时的我很有启发(就是太嫩),所以后来我不再执着于这件事情了。这本书,推荐给有此梦想的年轻人。&/p&&br&&br&&h2&&strong&《不丹调频》&/strong&&/h2&&p&Lisa Napoli&/p&&p&&img src=&/v2-6bdd636cfb2a49eeee4a90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6bdd636cfb2a49eeee4a90_r.jpg&&&img src=&/v2-ab325bc3353efb1d0f6db2d87ac8c0fb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ab325bc3353efb1d0f6db2d87ac8c0fb_r.jpg&&这本书的英文原名《Radio Shangri-La》(香格里拉调频)。书的大概内容是作者莉萨正面临职业和生活的危机,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去了不丹,从而踏上了一段出乎意料的生命旅程。在当地新开办的电台“库佐调频”做志愿者,跟不丹青年们一起工作、生活,每天被各种新鲜的东西充塞着眼睛。而她凭借记者特有的敏感,对不丹的文化和民主、过去和未来的观察,更让我们看到一个层次丰富的变化着的不丹。我非常不喜欢中文译本封面上用的“我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句话,其实这本书作者要表达的也不是这个意思。&br&&/p&&p&也因为这本书,我来到了不丹,来到了廷布,来到了库佐调频。&img src=&/v2-4c7b19c7f736aac35e10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9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4c7b19c7f736aac35e10e_r.jpg&&&img src=&/v2-55b968a4a1f3e660f0c982b65f45634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55b968a4a1f3e660f0c982b65f456344_r.jpg&&&img src=&/v2-46b13fb92fc011df84fb21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46b13fb92fc011df84fb21b_r.jpg&&&/p&&br&&br&&h2&&strong&《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strong&&/h2&&p&Apsley Cherry-Garrard&/p&&p&&img src=&/v2-747cccca0b76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747cccca0b76_r.jpg&&大家都知道,现在在南极点设立的科考站的名字是“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年,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开始了南极探险之旅,并先后登上南极点,这是20世纪科学探险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日当阿蒙森一行到达南极点时,斯科特一行还在风雪冰原上艰苦跋涉。日,斯科特等五人到达南极点,比阿蒙森探险队晚了一个多月。然而更加糟糕的是,当他们返回基地时,由于恶劣的天气,加上队员体力不支和食品匮乏,最终五人相继死去,为南极考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br&&/p&&p&这本书的作者阿普斯利o彻里-加勒德不仅参与了斯科特南极探险的全过程,而且参与了最后对失踪的极点分队五名队员的搜寻。1922年,他完成了这本南极探险的回忆录——《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这本书不仅介绍了斯科特探险队远征南极的详细过程,还引述了作者本人和许多队员的日记、书信,具有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在整个人类的探险史上,斯科特和他的伙伴是当之无愧的英雄。&/p&&br&&br&&h2&&strong&《斯坦因中国探险手记》&/strong&&/h2&&p&Marc Aurel Stein / 巫新华 伏霄汉(译)&/p&&p&&img src=&/v2-dd5c54b1ffb7_b.jpg& data-rawwidth=&901&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1& data-original=&/v2-dd5c54b1ffb7_r.jpg&&&img src=&/v2-abbbf0c408d5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abbbf0c408d5_r.jpg&&关于斯坦因这个人我就不多介绍了,大家都知道他以玄奘之名,从王道士手中,将敦煌藏经洞无数的宝藏骗到了大英博物馆。当年这个人拿着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走遍了从印度到新疆整个中亚腹地,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千古的谜团。也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我对“公主堡”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最终靠着他在一百多年前绘制的那张地图,找到了真正的公主堡。时隔一百多年,我站了斯坦因当时同一角度为公主堡拍下了这张照片。&/p&&p&&b&关于这段旅程可以看我的文章:&a href=&/p/& class=&internal&&没有公主的公主堡 - 知乎专栏&/a&&br&&/b&&/p&&br&&br&&h2&&strong&《亚洲腹地旅行记》&/strong&&/h2&&p&斯文·赫定&/p&&p&&img src=&/v2-9c8d0f5e137ce20ba1d5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9c8d0f5e137ce20ba1d5_r.jpg&&这几位伟大的探险家,论文笔,还是斯文·赫定比较好。给大家个建议,看这些人的游记,比看旅游网红们的有趣多了。伟大的旅行,总能带来更多的思考。同时建议斯坦因、斯文赫定、金敦沃德这些人的书要找原版,至少要和中译本对照着看。因为某些神奇的原因,中译本都是把地图全部删掉了的……&/p&&br&&br&&h2&&strong&《TENZING》&/strong&&/h2&&p&Ed Douglas&img src=&/v2-3db0b1fc587c2f0f316f3ec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3db0b1fc587c2f0f316f3ec_r.jpg&&&/p&&p&都知道1953年首登珠峰的人是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但很少有人知道和他同时登顶珠峰的向导——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Tenzing Norgay)的故事,他才是那位应该被铭记的人。其实我一直对希拉里没有把珠峰首登荣誉让给本地夏尔巴人这件事有看法。丹增·诺尔盖,他才是喜马拉雅山的子民。&/p&&br&&br&&h2&&strong&《島嶼書》&/strong&&/h2&&p&Schalansky Judith&br&&/p&&p&&img src=&/v2-730d912a0c29225dfdf02558bde36218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730d912a0c29225dfdf02558bde36218_r.jpg&&&img src=&/v2-0cce52a69da93cd6618aad01513b56df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0cce52a69da93cd6618aad01513b56df_r.jpg&&作者是德国人朱迪斯·莎兰斯基,她开启了旅行书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她创造了自己的地图册,以手绘地图和精心文字,描述了50座位于世界边缘的岛屿。50座岛屿演绎50个孤独而疯狂的世界:被放逐的奴隶在岛上寻找求生的一线希望;暴动的船员开始瓜分死去的老鼠;亚当和夏娃在岛上和不速之客互相追杀;海牛和红蟹,它们是岛上的国王和难民……真实与想象、疯癫与文明并无区别。&br&&/p&&p&&b&天堂是岛,地狱也是。&/b&&/p&&br&&br&&h2&&b&《焦点之外》&/b&&/h2&&p&Eric Lafforgue&img src=&/v2-674dbd8df95eef4f63d6a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674dbd8df95eef4f63d6a_r.jpg&&&img src=&/v2-b3b28a6cacbcefa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b3b28a6cacbcefa_r.jpg&&&img src=&/v2-8d6ed37fde18c3d6a0faed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8d6ed37fde18c3d6a0faed_r.jpg&&&img src=&/v2-1c381a74c45e0fb9622635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1c381a74c45e0fb9622635_r.jpg&&&img src=&/v2-8a523ddcbec8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8a523ddcbec8_r.jpg&&&/p&&p&最早认识Eric,是因为我俩在Flickr上互相关注,后来我们通了一些私信,主要是聊中国图片市场的事情。Eric的照片深深吸引了我,他拍摄的每张照片后都藏着一则鲜活的小故事。在这些照片里他想讨论更多的则是开放与融合;在他的照片中,你可以看到朝鲜人带着手套吃汉堡,非洲偏远部落的女孩用捡来的啤酒瓶盖做极其漂亮的头饰,也能看到非洲土地因大量售卖给外国公司而导致本地居民们的大规模冲突与流亡,有些外国人甚至用一张废弃的电话卡,一根塑料吸管来换土著们赖以生存的牛群。Eric的照片和故事记录下全球化席卷一些地域时罩下的阴影。&/p&&p&后续大家可以关注知乎专栏:&a href=&/travelguide& class=&internal&&对世界上瘾 - 知乎专栏&/a& ,将会持续看到Eric的故事,第一期朝鲜的故事已上线:&a href=&/p/& class=&internal&&在朝鲜,看到美国 - 知乎专栏&/a&&/p&&p&&strong&&em&“你所不知的,忽略的,遗忘的,却是他想要告诉你的。希望你能跟随Eric的镜头,感动于原始部落里的深情,拥有公正而圆融的世界观,更愿你带着好奇心启程,勇敢而真诚的触摸“偏见”这堵墙,毕竟,当大同之风席卷过后,这些曾被我们忽略的,将终被遗忘。”&/em&&/strong&&/p&&br&&br&&h2&&strong&《THE JOURNEY》&/strong&&/h2&&p&gestalten&img src=&/v2-a4c55c45b_b.jpg& data-rawwidth=&1679&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79& data-original=&/v2-a4c55c45b_r.jpg&&&img src=&/v2-c058d1a4c2d84c4add67f2d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c058d1a4c2d84c4add67f2d_r.jpg&&&img src=&/v2-2c5fd5d9b94cc38e97f3af7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2c5fd5d9b94cc38e97f3af7_r.jpg&&&/p&&p&gestalten这家公司总能出一些让人热血沸腾的书,《The Journey》看名字就知道了,这本书中所展现的是全世界最最经典的那些火车之旅。我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之旅虽不算起源于这本书,但回来后再看到这本书简直杀伤力更大!因为此时已经对火车之旅深深上瘾且无法自拔… 剩下的,只有排日程了。&/p&&p&&b&我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之旅见这:&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乘坐西伯利亚铁路旅行是怎样的体验? - 知乎&/a&&/b&&/p&&br&&br&&h2&&strong&《Off the Road》&/strong&&/h2&&p&gestalten&img src=&/v2-5ac6c85d3d69b235dfbad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5ac6c85d3d69b235dfbad_r.jpg&&&img src=&/v2-17b090ccdcc17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17b090ccdcc17_r.jpg&&&img src=&/v2-c5da4f68c7b20dd58ba249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c5da4f68c7b20dd58ba249_r.jpg&&&/p&&p&最后这本,是终极读物,错了,是&strong&终极毒物。&/strong&这本书暂时对我来说,属于“有朝一日”系列。你若是中了这些书的毒,放弃抵抗吧… 因为,&/p&&p&&strong&它们是无药可救的&/strong&&/p&&p&&strong&让你永久性的&/strong&&/p&&h2&&strong&对世界上瘾&/strong&&/h2&&br&&p&——————————&/p&&p&本文知乎首发于我的专栏:&a href=&/wukongphoto& class=&internal&&西游&/a& 和专栏:&a href=&/travelguide& class=&internal&&对世界上瘾&/a&,未经许可严禁盗用。&br&&/p&&h2&&b&欢迎关注:&/b&&/h2&&p&&b&知乎专栏:&a href=&/wukongphoto& class=&internal&&西游 - 知乎专栏&/a&&br&&/b&&/p&&p&&b&知乎专栏:&a href=&/travelguide& class=&internal&&对世界上瘾 - 知乎专栏&/a&&/b&&/p&&p&&b&我的公众号:悟空(wukongphoto)&/b&&/p&
题图拍摄于摩洛哥拉巴特本文知乎首发于我的专栏: 和专栏:,未经许可严禁盗用。 这绝对是一份带有强烈个人偏好的书单,偏到有些确实非常难买到,不过别担心,只要出版过的书,想办法总能买得到。不同的是,这些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和我的现实生…
更深入内容见 &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03&/span&&span class=&invisible&&641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很多人按字面意思将“可证伪性“[1]&b&误解&/b&为一个理论可以被证明是错误的。按这样的理解,物理等自然科学都是不可证伪的了。错,&b&自然科学是可证伪的(除数学)。&/b&&b&&br&&/b&&br&可证伪性是逻辑概念,&b&只需在逻辑上有可能&/b&假设一个使理论错误的&b&可验证的&/b&情况即可。&br&一个理论,如果是可证伪的,并不等于要有过一次违背他的经验。&br&一个理论,就算没有经验证明他错,这个理论也可能是可证伪的。&br&一个可证伪的理论,完全有可能无法被证明是错误的,甚至可以是完全正确的。&br&&b&可证伪的,&/b&&b&不等于一定会被证伪&/b&&b&。&/b&(这好像不能怪翻译,英語也有歧义)&br&&br&比如@许世泽的乌鸦的例子。“乌鸦都是黑的”这句话一直都是可证伪的。&br&就算你从来没见过白乌鸦,你可以在逻辑上假设有一只白乌鸦存在,从而得出可证伪性。&br&就算你研究了DNA,我们也可以假设一个违反我们已有生物知识的情况,得出可证伪性。&br&白乌鸦&b&不需要真的存在&/b&。&br&&br&可证伪性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重要标准之一。&br&物理是可证伪的,因为可以假设某天苹果向上运动,那大部分物理就是错的了。&br&宗教是不可证伪的,因为无论你假设什么情况,我们都可以说这是上帝的意思。&br&&br&[1]&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Falsifiability&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n.wikipedia.org/wiki/F&/span&&span class=&invisible&&alsifiability&/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更深入内容见
很多人按字面意思将“可证伪性“[1]误解为一个理论可以被证明是错误的。按这样的理解,物理等自然科学都是不可证伪的了。错,自然科学是可证伪的(除数学)。
可证伪性是逻辑概念,只需在逻辑上有可能假设一个使理论错…
推荐一本书&br&&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一直以来,多数人都认为在对大脑奥秘的探索中,科学无疑是最精确的,是站在第一线的先导者,但是实际上,艺术时常超越科学而捷足先登。
推荐一本书
一直以来,多数人都认为在对大脑奥秘的探索中,科学无疑是最精确的,是站在第一线的先导者,但是实际上,艺术时常超越科学而捷足先登。
&p&日更新:&/p&&p&大家好。要破解艺术家,只能靠和艺术家一样的思维。写完这篇如何解读梵高后,感到从艺术家来解读艺术家的角度,有更多工作可以做。因此,我正在知乎live上开第一期艺术解读live。&/p&&p&具体请看:被称为史上最好的摄影画册深濑昌久的《鸦》到底包含了什么秘密?&br&&br&&a href=&/lives/822976& class=&internal&&深濑昌久1986版《鸦》的解读:灰的秘密。&/a&&br&&br&&a href=&/lives/491712& class=&internal&&深濑昌久1986版《鸦》的解读:人的阴影。&/a&&br&&/p&&p&------------------------------------------------------------------------------------------------------&/p&&p&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太大了。梳理艺术史的话,大家就不要看了。我们就分散地讲吧。&/p&&br&&p&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吧。认知语言学、语义学、美学与哲学出身,基本上是在科学家、哲学家的领域读了一些皮毛。最后出来做艺术创作了。现在是作家,摄影家。2012年在柏林举行了第一次个展,已经出版了一部摄影作品集《在人间》。目前正在筹备《幻想集》、《再见,巴黎》、《那个炸弹,迪米里奇》三部作品。&/p&&br&&p&这篇&b&不是严肃的论文&/b&,它只是一个具有哲学与认知科学背景的艺术家的一些随想。所以这篇文章里,有时用的是科学术语,有时用的是哲学理念和方法,有时又是一些新概念。&/p&&br&&p&因为艺术、科学、哲学,不仅不交叉,而且都在渐行渐远。我们今天聊的,实际上是在认知科学、脑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艺术哲学该怎么写。这个,要出一个确定的成果,其实应该是至少百年之后的事。&br&&/p&&br&&p&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今天就先聊聊了。&/p&&br&&p&---------------------------------------------------------------------------------------&/p&&br&&p&艺术是什么,从认知科学视角下说起&/p&&br&&p&&u&引子&/u&&/p&&br&&p&很多人以为,一个人专精做什么,那他就一定是行业专家,能头头是道地能讲出来他做的是什么。但其实这个判断,放到艺术上,不成立。&/p&&br&&p&因为艺术家们自己都不知道艺术是什么。&/p&&br&&p&比如说,国内大众以前从不知道安塞尔·基佛是谁。但最近,因为央美展览争议刷爆了朋友圈,搞得基佛突然很火。(中国离世界太远啊。&/p&&br&&p&其实这位安塞尔·基佛早已是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了。2011年,他在法兰西学会讲了一年的课,第一节课上就讲艺术是什么。&/p&&br&&p&他的回答是:“艺术是什么?谁都不知道。而且你想用语言去限定它的时候,它就消失了。”他是面对一大群的艺术专家、哲学家、文学家讲这些的。&/p&&br&&p&这是一个特别诚实的回答。因为从真正客观、唯物的角度看,以至于从今天认知科学、脑科学的角度看,我们只能认定一些基本的事实。那就是:&/p&&br&&p&1,从唯物的角度看,艺术并不存在。真正存在的只有艺术家本人,以及经过他手堆砌而成的一部“作品”,或曰“艺术品”。(oh yeah&/p&&br&&p&给一只蚂蚁解释罗斯科的绘画,跟对它解释大桥是什么是一样的。从蚂蚁来看,没有意义。&br&&/p&&br&&p&&img src=&/v2-43d93f4fbce3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43d93f4fbce35_r.jpg&&(Rothko的绘画。)&/p&&br&&p&2,世界是否存在,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我们自己的意识存在,这就是笛卡尔说的“我思”。&/p&&br&&p&其实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跑得很远了。知乎上有大神讲量子物理、科学哲学,从哲学更基本的角度来看,以上两点是否存在都是问题……不过没关系,我们在谈艺术嘛。&/p&&br&&p&那么根据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其实三段论是否成立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因为每个概念都存在内涵和外延问题。自然语言辩证法是个很诡异的东西,很容易变成诡辩。但是这里我们姑且假设它成立),那就等于得出了一个结论:&/p&&br&&p&艺术并不存在,艺术只存在于“我思”当中。假如我们贸然地,假设我们不是生活在《黑客帝国》里的话,假设精神并不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的话,我们就得下这样一个判断:&/p&&br&&p&我们假设量子物理层级的所有坑都不存在,我们只从认知和脑科学上说,我们最多也走到一步上去:&b&艺术存在于我们的脑中。&/b&&/p&&br&&p&&u&“我思”的谜团&/u&&/p&&br&&br&但是我们的脑中存在着什么呢?&br&&br&&p&三个字:不知道。&/p&&br&&p&人脑巨神奇。我们至今不了解人脑是怎么回事,智能是怎么回事。&/p&&br&&p&谷歌大狗刚刚面世的时候,我曾经专门采访了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杨强老师。杨强老师带的队目前是大数据亚洲最强。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p&&br&&p&杨强老师写了一篇科普文章来解释这件事:科学家们只是用算法来模拟了一下生命体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说,谷歌大狗,最多是个人的腿部控制机能的一点模仿。它第一不能思考,第二是靠算法来应对一切的。无论是谷歌大狗,还是alpha go击败人类围棋冠军,这些其实都不能证明人脑被打败了。&/p&&br&&p&为什么呢?&/p&&br&&p&因为人脑是个黑盒子。我们只能从外部现象,它表现出来的特征,来推断它是怎么工作的,来逆向工程它。逆向工程出来的是否靠谱,我们根本不知道。所以就得一次次试。而且,就算我们深入到里面每一个神经元是如何联结的,我们也只是观察到了这个现象,但仍然搞不懂为什么。(顺便说一句,这就是哲学史上的重要分支,现象学所研究的,如何从现象当中得出真理。)&/p&&br&&p&到最后你怎么知道你成功了没呢?&/p&&br&&p&实际上,连人都无法判断另外一个人的想法。所以西方谚语说:“如果看起来像个鸭子,走起来像个鸭子,叫起来像个鸭子,那它tmd就是个鸭子!”&/p&&br&&p&就像图灵说的:“只要你认不出来,它tmd就是智能!”&/p&&br&&p&这就是人面对无限未知的时候,所采取的不得已而为止的策略。但其实它到底是不是鸭子,我们真的不知道。你怎么知道天底下没有黑天鹅呢。最近玩债市的朋友应该都知道。&/p&&br&&p&&img src=&/v2-1d50ca08a1a30ff6b39f82d094abe63e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5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v2-1d50ca08a1a30ff6b39f82d094abe63e_r.jpg&&&br&(摆在金融街的黑天鹅。迅速被撤掉了。)&/p&&br&&br&在人类中心主义下,人是自然而然地以为其他人、其他生命体,都是和自己一个等级的。我们互相用目光限制了彼此。生活在自己的共同的想象中。&br&&br&比如说,我们能感受到事件的先后顺序,我们规定了时间,并且能感受到时间;我们规定了国家、意识形态,并且&b&切身地感受到它&/b&。就像我们能&b&感受到&/b&“一百块钱很诱人”一样。&br&&br&但是实际上,剥离你所有的想象、感受、预期、体验,人面对的,永远都是未知。&br&&br&在这个自然里,只有适者生存。适应者是谁呢?就是“总是能摸着石头过河活下来”的生命体。&br&&br&&p&所以这么多年来,进化出的智能生命体,有一个神奇的能力,就是它会从局部来认识全局,从部分关系来建立整体的概念。这种模糊的,从简单认识复杂,模糊地建立模型,然后“看着办”的能力,是无法被破解的。&/p&&br&&p&我们“人”,是最能摸着石头过河的生命体。而且凭着想象,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协作方法,席卷地球。&br&&/p&&br&&p&但其实,所有我们想象中的东西,全都不存在。&/p&&br&&p&真正存在于世间的是什么呢?我贸然说一句,很可能,只存在因果(科学哲学家又该砸我了。因果关系是否在量子层面上存在,我们仍然不知道。)&/p&&br&&p&昨天,看到一篇《时间和空间是一种幻觉吗》(&a href=&/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p/24&/span&&span class=&invisible&&49424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介绍了时空在物理学上的真实可能性。&br&&/p&&br&是的!我的妈啊,时间和空间只是我们这个尺度上的幻觉罢了。但是,没有这个幻觉,我们就活不下去。而且不光我们活不下去,回到我们这个宏观的物质世界,连猫都懂因果,而且,能用时间、空间去思维。&br&&br&&p&但是回到我们这个宏观的物质世界,连猫都懂因果,而且,能用时间、空间去思维。&/p&&br&&p&“京都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猫理解因果律和某些物理学原理。论文(全文)发表在《Animal Cognition》期刊上。研究人员在30只猫前摇动盒子,摇动过程中会产生声音或不产生声音,部分盒子会掉下物体,另一些不会。这里有四种组合,其中两种组合符合物理学——产生声音的盒子会掉下物体,没有声音的盒子不会掉下物体;另外两种组合违背了物理学——不产生声音的盒子却掉下了物体,而产生声音的盒子没有掉下物体。研究人员观察到,猫对产生声音的盒子凝视的时间较长,暗示它们预计会有物体出现;当一只产生声音的盒子发生了出乎意料的结果——与物理学原理不一致,猫也会凝视更长时间。研究人员认为,猫利用了因果逻辑预测看不见物体的出现。”&/p&&br&&br&&p&人并不特殊。&/p&&br&&p&脱离人类中心主义,我们来看人类,其实和别的生命体比起来,我们只是已经具有了因果律认识、五感、更高等认知能力的生命体。&/p&&br&&p&我们的智能发展到了一个阶段,什么阶段?就是我们能够想到,而且用语言去提出这个”我思“。&/p&&br&&p&“我思”的基础,是我们的感知器官与脑。而我们的感知器官与脑,只能应对一点点的、直接的、与我们切身相关的现实,而且这个现实,是在我们的代际的知识、美、感受的传递之下的。我们因此被塑造,塑造成了以某种特定方式,去感知的人。&/p&&br&&p&(具体请参考皮亚杰的人的智能的发展阶段。)&/p&&br&&p&再大、再深的东西,我们看不到,或者在时间和空间的尺度下逐渐消失了,自然也就不当回事。&/p&&br&&p&所以说,每个人的“我思”,其实是有问题的。它是一个主观视点,它在客观上来说,是属于更宏大的背景的,是受限于你的存在的空间和时间,而不是跨越时间、空间的。但是“我思”是感受不到这一点的!&/p&&br&&p&举一个宏观现实和微观现实的例子。比如今天央妈又放水了,你手里的人民币顿时价值又下跌了。你看得到吗?它并不直接传导到你的微观现实里。也传达不到你的感受上。&/p&&br&&p&比如说,对一张一百块钱,“你思”是觉得100块钱很有吸引力的。突然,它只能买一个馒头了,你自然就把它当做五毛来对待了。你对它的感情也会发生变化。&/p&&br&&p&顿时一百块钱就不那么诱人了!&/p&&br&&p&&img src=&/v2-93c1b2adfed5d9532744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v2-93c1b2adfed5d9532744_r.jpg&&&br&(这是一张津巴布韦币,2009年津巴布韦改革,宣布不再流通。玩不下去了大家砍号重来啊。)&/p&&br&&p&人的认知,是在时刻流动、变化的。而这个流动,是被更宏大的东西控制的。&/p&&br&&p&从脱离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你思”其实并不属于你,而很可能是你的脑对外界的应对的方式、你的感受的方式,种种的总和。它也许构成你,而不属于你。&/p&&br&&p&&b&而且,深究下去,你会发现“我思”在感受中运作,在本能中运作。&/b&在一个唯物主义的现实里,只存在物质和“我思”,只存在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而“我思”是一个谜团,所有的认知都包容在里面,它构成你。&/p&&br&&p&&u&艺术与脑神经&/u&&/p&&br&&p&从这个基础上,第一,我们剥离了人类中心主义,第二,我们剥离了“我思”的特殊性,我们再来谈什么是艺术,就也许可以开始谈了。&/p&&br&&p&在我们上一次对罗斯科的推送中,有一部罗斯科的纪录片。&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4ODM0MTcwM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06e96fceef9bfd8chksm%3D8b988ab9bcef03afebb05bc914daecc8c4de5d16ff7d2228%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向艺术的精神污染致敬&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其中提到,罗斯科所绘画的,是人类的基本情感。当人们看到他的绘画时,可能崩溃,或者感到被黑洞吸入,或者感到深邃的震撼。&/p&&br&&p&为什么呢?&/p&&br&&p&我们再回到唯物世界观里看。现实中存在的是什么?还是拿蚂蚁举例。如果一只蚂蚁看到罗斯科的绘画,它连绘画的全貌都看不到,更遑论认识到“我擦这是一幅牛逼大画。”这幅画对它的智能来说,不构成意义。&/p&&br&&p&这幅画对什么样的人来说构成具有艺术震撼力的意义?是20、21世纪的现代人。经历过一战、二战,整个现代化过程中,文明之间血淋漓的互相倾轧、战争,经历过深渊一样的恐惧、战栗,也曾体会过近现代哲学思潮的人。&/p&&br&&p&换言之,作品都是人的精神的产物,而且这个精神是有时代特点的。下面,仍然是罗斯科的画。&/p&&br&&img src=&/7aa5cac6cbfcc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7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7aa5cac6cbfcc_r.jpg&&&br&&br&&img src=&/1796092ccee08f9a425dbde099f3b98f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1796092ccee08f9a425dbde099f3b98f_r.jpg&&&br&&p&商朝还处在杀人祭天的时代,你给一个商朝人看这幅画,可能他感到的是畅快兴奋,杀人杀得更痛快了也说不定。&/p&&br&&p&但是21世纪的人,有人看到他的画会崩溃,有人会哭。我看到的时候,感觉像掉进了黑洞,根根毛发直树。&br&&/p&&br&为什么呢??&br&&br&&p&我们可以先来看这么一个小游戏。这是由认知科学家开发出的,一个脑神经元的触发,如何链接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演示。&/p&&br&&p&&a href=&///?target=http%3A//ncase.me/neuron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eurotic Neurons&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这实际上是一种叫做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的原理图示。它是认知科学家们开发出来,用于心理治疗的。比如说,焦虑、恐惧等等负面情绪,其实是有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的。CBT就是致力于让你的脑神经之间的联系不要那么夸张,从而进行心理治疗。&/p&&br&&p&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这个链接,有很多文献。&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Cognitive_behavioral_therapy%23Philosophical_root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i class=&icon-external&&&/i&&/a&&/p&&br&也许,很有可能啊:&br&&br&1,“我思”其实是脑神经的一切联系,是我们在与未知交锋的过程中,我们的脑所逐渐学到的一切联系!(这其实是一个相当结构主义的看法,我不否认受结构主义影响很深。&br&&br&2,而且,这些链接是可以改变的!(链接变了,顿时,你的感受方式、生化反应都不一样了!&br&&br&20世纪是个什么世纪?是两次大战的世纪,是人类的存在焦虑、暴力、创伤集中爆发的时刻。&br&&br&罗斯科的绘画就是这样的背景。而且他干得非常好,好到什么地步呢?你看到罗斯科的画的时候,你的脑神经都被他污染了。你原有对色彩的认识不一样了,突然之间,色彩相关联的感情也开始混乱,互相冲击。&br&&br&&p&罗斯科的艺术作品,直接作用在你的认知上,摧毁你,打破你,把你已有的稳定的精神状态打破了!&/p&&br&&p&艺术是直接作用你的认知的。当我们被干倒在地时,不由得产生了灵魂被深深触动、泪流满面、焕然一新的感觉。&/p&&br&&p&脱离出人类中心主义,回到完全唯物的观点来看,我们今天正在逐渐逼近的,但仍然未能确定的一件事,关于艺术是什么,一个我个人的推断是:&br&&/p&&br&&p&艺术,也许,仅仅是也许,是一些人类在他们时代下,其最高的智慧程度下的“我思”,是他们所能达到的顶点级的智慧与美。&/p&&br&&p&而艺术作品,则是艺术家的精神,智力、美感、智慧的总的集合,而产生的具体实物样貌。是艺术家的“我思”的直接产物。他们的脑神经的链接深深地挖掘出了你意想不到的东西,给你展现了新的、直接的冲击。&br&&/p&&br&&p&&b&而当你看到一部优秀的作品,产生的“灵魂战栗”,实际上是你的脑,对于事物的认识的重新组合。最高的那些艺术作品,&/b&通过感官直接作用于你的脑神经,打破了你原有的稳定状态。通俗地说,经过了激烈的感官、思想斗争,“你思”在感官和脑神经层面上,被艺术家的“我思”给干倒了!&/p&&br&&p&桑德尔在《论正义》的课程开始时,就说过这样的话:“哲学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学到哲学以后,你就不可能再退回去了,你不可能“unknow”你学到的知识”。因为哲学同样挑战你的已有本能,已有认知,已有脑神经链接。(所以苏格拉底讨人嫌啊,老是挑战别人已有的稳定精神状态。&/p&&br&&p&严肃的艺术,是一样危险的!你和看到这部作品之前的你已经不一样了。你的脑神经的链接,你的生化反应,甚至生理反应,都不一样了。你不可能再回到一个原始的、“假装不知道”的境地!&/p&&br&&p&人就是这样传递和学习的。你从出生起的蒙昧状态下,文明就开始塑造你。靠语言的艺术、绘画的艺术、食物的艺术,生活中塑造你的美的感受方式,直接塑造了你整个人。&/p&&br&&p&就是因为有这些,所以历经多少变化。你还是个中国人。&/p&&br&&p&你就是被艺术塑造出来的,同时,好的艺术也在不断地重新塑造你。(所以希特勒打下欧洲,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掌握艺术。掌握了欧洲的艺术,就掌握了欧洲的灵魂啊。&/p&&br&&p&所以,从经典哲学的层面总结,假设“我思”这个东西不是胡说八道的话:&/p&&br&&p&那么,艺术也很可能是“我思”在这个物质世界上的无限的可能性;它也很可能是脑的无限的链接方式下,那种最高度的智慧的总和。&/p&&br&安塞尔·基佛所说的:“当我们企图用语言限定艺术是什么的时候,它就消失了”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可能性是无限的,而且一旦企图定义它,它就没了。&br&&br&&p&而艺术家,就是不断地用他的新的世界,去干翻我们旧世界的人。你在脑神经层级被干翻了,如果你没被干翻,可能是因为你们还不在一个世界里。一只蚂蚁看不懂罗斯科是正常的!蚂蚁也有蚂蚁的幸福,每个智力、智慧层级,都有自己的人生乐趣嘛!&/p&&br&&p&但是,只要你是一个现代人,你就一定在承受着现代艺术家们的恩泽。&/p&&br&&p&为什么?接下来就要继续讲了。&/p&&br&&p&&u&艺术是纯靠感受的吗&/u&&/p&&br&&p&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理解为什么不能限定艺术了。&/p&&br&&p&因为一旦我们限定“艺术只能是什么”,实际上就等于限定了我们的精神的可能性。&/p&&br&&p&我们中国,一般来说家里孩子学习不好的话,家长可能就会说:“学艺术去吧!”&/p&&br&&p&学艺术去吧……&/p&&br&&p&really?你确定学不好语数外理化就能学好艺术?&/p&&br&&p&很多人以为艺术是靠感受来做的,其实不是,感受是受到智性的影响的。智性是佛教用语,说的是认识事物的规律,其实它是理性,是超越了硬智商的。因为理性地构建起假说、模型,再去验证,发现其规律,然后应用到对自己与世界的改造上,是人的智能的终极表现。&/p&&br&&p&很多艺术家,一开始可能是靠感性工作的。最后其实全都是靠理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梵高传说里是疯了。可你看他的笔触,他疯吗?他简直太理智了。&/p&&br&&p&在之前,我写过一篇梵高的文章,解释《星空》。这篇文章在这里&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4ODM0MTcwMA%3D%3D%26mid%3Didx%3D1%26sn%3Df3c4dff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别再被人骗了,这才是梵高的真面目&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各位读者,以下是我拍摄的梵高的细节图。&/p&&br&&img src=&/v2-66d17d5d6a4ec4fabbef98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66d17d5d6a4ec4fabbef986_r.jpg&&&br&&p&&img src=&/v2-5e910bc51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5e910bc519_r.jpg&&(梵高画作细节,王晶摄于纽约。)&/p&&br&&p&看这笔触所形成的肌理与色彩搭配,每一笔下的艺术控制力,你手抖一下看看,肌理就不对,而肌理不对的话光照就不对;同时,注意他的造型力。&/p&&br&&p&这不是光凭感受就能干的事。没有高度理智的控制力的话,是无法完成的。&/p&&br&&p&学艺术,要求和其他事一样,没有优秀的头脑是学不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个去叠在一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