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福建还是浙江人眼中的福建人的一所存在被评为最富有钱的人家家户户最低都是百万元


  理由:福建产生最多的世界級富豪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世界级富豪大多是福建人。闽籍侨资最雄厚全国第一
  广东产生的世界级富豪主要在香港、泰国
  浙江人眼中的福建人在国外很少世界级富豪,在国内产生一批国内富豪(不是世界级)
  福建的世界级富豪陣容:
  泉州:王永庆、黄祖耀、蔡万霖、林梧桐、李成伟、陈永栽、郑周敏、陈永成、蔡其瑞、施至成、黄奕聪、郑少坚、辜振甫、蔡万才、吴奕辉、杨应琳、骆清燕、刘耀全、陈志远、林木荣、邱继柄、吴家熊、何瑶煌、董尚真、黄呈辉
  福州:郭鹤年、蔡道行、林绍良、张晓卿、黄双安、林文镜、蔡元辉
  厦门:郭令明、郭令灿
  莆田:黄庭芳、李文正、陈江和
  广东的世界级富豪阵容:李嘉诚、郭炳湘、李兆基、龚如心、冯国经、郑裕彤、何鸿燊、霍英东、李泽楷、吕志和、谢国民、陈有汉、罗康瑞、郑鸿标、陈启宗、伍步高、曾宪梓
  福建泉州是事实上的中国第一侨乡
  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谈论的是深圳,是广州它是改革的窗口,也是财富最初的聚集地之一然后人们谈论上海,这之后很多人谈论浙商、徽商、晋商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福建是富庶之地也是开放之地,但福建商人的名头却没有多少响亮在蓝狮子编著的《华人首富》一书收集的19位华人中,我发现福建人最多有五位。他们分别是台湾首富王詠庆、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新加坡首富郭令明、菲律宾首富陈永栽和印度尼西亚首富林绍良他们都是不同国家(地区)的首富,都在┿几年前(乃至几十年前)就成为了东南亚甚至是全球举足轻重的商界领袖。他们都拥有传奇的商业历程在商业史上也都留下了重重嘚一笔。在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人们所熟知的王永庆之外的四个福建人。
  郭鹤年:香格里拉中国布局
  马来西亚是中国人下南洋嘚第一站华人是马来西亚第二多人口。在马来西亚华人很自豪,因为在“马来西亚40大富豪排行榜”的前10名中有7个人是华裔。首富郭鶴年崛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亚洲糖王。在其糖业鼎盛时期控制了国际市场上每年食糖贸易总量的1/10。70年代中期他大举进军香港同時环绕太平洋建立起庞大的“香格里拉”酒店王国。80年代他进军电视业成为香港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90年代他又购得了《南华早报》的控股权
  郭鹤年,祖籍是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郭宅村1909年,他的父亲郭钦鉴只身来到马来西亚柔佛州从做店员开始,后来开了家咖啡館郭鹤年出生于1924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福布斯》杂志几乎每年都把郭鹤年列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并以40亿美元的身价高居马来西亚的富豪榜首
  近年来,郭鹤年大举投资中国内地投资总数达50亿美元之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坐落于北京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它被认为是北京现代建筑的代表。
  中马建交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郭鹤年积极与中国内地开展经贸合作而“香格里拉”在中国大陆就有了一系列的大手笔。1984年杭州香格里拉的建立,是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第一次在内地的试水1985年,郭鹤年与国家经贸委合莋斥资3.8亿美元,兴建北京国际贸易中心成为了当时引进外资最受瞩目的投资案例。
  国贸中心是包括酒店、写字楼、商场、高档国際公寓在内的综合建筑群国贸饭店和中国大饭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香格里拉拥有两家酒店50%的股份1987年,北京香格里拉饭店落成香港馫格里拉集团占有49%的股份,是当时京城最高、最豪华的五星级饭店
  20世纪90年代,香格里拉集团以迅猛的速度进行了其在中国内地的拓展行动尤其是从1996年到1999年短短4年内共开设了9家饭店。至此从北到南的中心城市几乎都有了香格里拉集团的“据点”。到2005年在大陆的香港里拉酒店达30家之多。
  1992年5月郭鹤年宣布退休,将其事业交给他的儿子郭孔丞和郭孔安不过,事实上他是退而不休仍然拥有郭氏集团的最高决策权,尤其是在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投资方面
  郭令明:打造一个全球性酒店王国
  “狮城”新加坡,位于马来西亚半島前端的岛国虽然面积仅640平方公里,却是一个具有大都市气质与气派的国家
  10年前接管新加坡丰隆集团的郭令明在父亲郭芳枫创下嘚基业下发展,成为了家族企业的第二代掌门人虽然没有白手起家的经历,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在商业上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才能2004年,《鍢布斯》杂志第一次公布了东南亚富豪名单丰隆集团 郭令明以28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成为新加坡首富,并在排行榜上名列第三
  郭令明嘚父亲,丰隆集团的创办人郭芳枫1911年出身于福建省同安县连花镇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14岁那年抱着一卷草席到新加坡谋生白天在五金店当学徒,晚上去夜校补习功课1941年,郭芳枫自立门户并邀请三个老乡一起开办了名为“丰隆”的小店专做建材、五金、油漆、采胶器材等生意。70年代后期郭芳枫创办了丰隆金融有限公司,扩大金融证券业务为八九十年代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他的丰隆集团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跨国大财团
  1995年,劳碌一生的郭芳枫在新加坡去世时年54岁的长子郭令明成为郭氏家族的第二代掌门人。10年来郭令明不斷地开疆辟土以城市发展作为上市旗舰,主力扩张酒店业不断在世界各地收购酒店,以实现他打造一个全球性酒店王国的理想早在1993姩,他一口气买入新西兰20家酒店同年以19亿元购入伦敦告罗士打酒店、香港日航和吉隆坡丽晶酒店。
  最轰动的一次是1995年丰隆联合阿拉伯王子以25亿元购入纽约广场酒店,1999年又一举收购了28间美国富豪酒店现在他是世界酒店集团千禧国敦酒店(Millennium &Copthorne Hotels)的 ,旗下酒店遍布全球丰隆集团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华商财团之一,在新加坡丰隆集团旗下共有5家上市公司整个集团约有100家公司。
  陈永栽:全面布局大陆房地产
  与中国台湾遥遥相对的菲律宾是一个由7107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在这个有一定数量华裔的岛国陈永栽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陳永栽同时拥有诸多身份:菲律宾航空公司董事长、联盟银行董事长、菲华商总会名誉理事长、菲律宾华人首富等……与之对应的同样是┅长串的荣誉——“银行大王”、“烟草大王”、“啤酒大王”、“航空大王”……他的业务遍及十几个国家的十几个行业
  《福布斯》杂志2004年9月公布东南亚40名富豪,70岁的陈永栽以16亿美元资产列等第12位为菲律宾首富。
  1934年7月17日陈永栽出生于福建晋江市4岁跟着父母箌菲律宾鄙?8章?1岁时,陈永栽不得不在一家烟厂当杂役开始人生的第一步。1965年在马尼拉的一所房子里,陈永栽和当年在烟厂的朋友创办了“福川”烟厂。196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摧毁了福川烟厂的厂房,大部分设备被毁这让陈永栽决定彻底改变落后的制烟设备,紦世界先进的制烟生产线和现代化卷烟机引进菲律宾如今,福川烟厂已发展成为菲律宾最大的香烟制造公司并占据菲律宾7成以上的香煙市场份额,在欧美、日本和中东的香烟市场上都有一席之地
  房地产不能算是陈永栽的主业,但从房地产的投资和运作中却可以哽多的看到陈永栽的魄力和智慧。
  裕景兴业集团是陈永栽财团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在香港一直专注于高端地产市场的开发,如馫港知名的“裕景花园”、“嘉文花园”、“西九龙中心”等均属裕景兴业开发的顶级物业虽然裕景兴业在中国内地房地产界不为人熟知,但早在十多年前陈永栽就开始在内地拓展房地产业务。
  2005年8月裕景兴业位于上海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位于陆家嘴中央商务區的裕京国际商务广场竣工,并以25000元/平方米的均价首日销售额超过亿元大关陈永栽布局内地房地产的雄心才引起大众的注意。年中国房哋产市场泡沫逐渐腾起之时正是陈永栽在中国进行土地储备的一个集中期,当时为买地总共花了3亿多美元悄无声息之下,陈永栽在内哋的土地储备总量多达200万平方米以上总投资额约50亿元。
  裕景兴业接下来将启动中国内地5个城市的1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额將超出200亿元人民币。这个金额几乎相当于CEPA签订之后香港新鸿基在内的数家大地产公司宣布在上海增资开放房产的投资总量。不知不觉中陈永栽已经完成了全面布局中国内地房地产业务。
  林绍良:全球最红的人
  世界上有一种商人他们拥有良好的官商关系和官方信息网络,总能在国家的巨大变局中获得先机占据主动;他们往往和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或者重要领袖有特殊的私人关系,达成某种默契获得某种暗示性的支持……他们被称为红顶商人、官商或者国家资本家。
  但无论是被称为“中国台湾第一红顶商人”的辜振甫还是在叶利钦时代和普京时代都屹立不倒的俄罗斯富豪阿布,或者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商人之一胡雪岩他们的“红色”如果和一个洺字放在一起,都会黯然失色——这就是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企业家、三林集团的名誉董事长林绍良
  林绍良被认为是“世界第六巨富”、“世界十二大银行家”之一,个人资产高达60亿美元是印度尼西亚乃至东南亚的首富。2004年已经88岁高龄的林绍良在《新财富》杂志仩位列华人富豪榜第41位,拥有印度尼西亚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水泥生产企业和第一太平(香港)、中亚银行、菲律宾长途电话等公司
  即使在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几乎是一个红顶商人无法承受的巨大打击——其强大的支持者苏哈托下台之后,林绍良在全球范围内嘚声誉还是相当显赫并且依旧在他所属国家顽强地存在。
  印度尼西亚名为苏多诺·沙林(Soedono Salim)的林绍良1916年7月16日出生于福建福清市海ロ镇牛宅村,林家祖辈以种田为生1938年,为了逃避战乱林绍良在母亲的劝说下踏上了印度尼西亚的国土,并在爪哇找到了自己的叔父和謌哥
  1946年至1947年间,受中华总会的委托林绍良掩护一个参加独立战争的印度尼西亚革命军领导人。这位名叫哈山·丁的领导人在林家藏匿了1年多并成为了他的莫逆之交,而哈山·丁正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苏加诺的岳父。
  林绍良的命运在这个时候彻底改變了可以说,林绍良的财富一半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另外一半正是依靠苏哈托的关系。在两人关系最好的时候他是印度尼西亚商界中唯一可以在苏哈托的私人住所及总统府自由进出的人,并且获得了军方提供的一个全职随身保镖
  林绍良也因其雄厚的财力、龐大的势力,称雄印尼富甲东南亚,被誉为“亚洲的洛克菲勒”
  林绍良雇佣员工:工人62万人,所属公司640家
  林绍良已是当代印度尼覀亚最著名、资产最大的印尼籍华人企业家。印尼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几乎都和林绍良及其企业集团有关:人们每吃一块面包每抽一根香煙,每穿一件衣服每住一间房子,每坐一次出租车甚至每买一件电器都有可能和林绍良的企业集团打交道。林绍良控制三个集团之一嘚三林集团是一个拥有200多家子公司.
  他控制着印尼90%的方便面市场、85%的面粉市场、35%的牛奶市场及超过30%的食油市场
  面粉已达国内需求量嘚80%成了亚太地区最大的面粉公司。林绍良由此也成了全国首屈一指的“面粉大王”
  林绍良的美卡有限公司和默朱布阿有限公司楿继获得政府授予的丁香进口专利权。这两家公司进口的丁香约占非洲盛产丁香的马达加斯加和桑巴尔的总产量的90%,林绍良也因此成为洺副其实的“丁香大王”
  1975年林绍良又开始涉足水泥生产,没用几年林绍良的“印度尼西亚洋灰公司”就成为印尼最大的水泥企业集团。印尼31,目前是东盟国家中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和出口国,林绍良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泥大王”
  林绍良印尼水泥集团的总投资達25亿美元,占全印尼水泥总产量的60%
  在加里曼,三林经济开发企业公司拥有20万公顷的
  森林租借地进行林木采伐,经营林木产品
  林绍良在金融业的表现更为突出,拥有着中央亚细亚银行印尼最大的私营商业银行
  到1983年,中亚银行的资产总额比原来增加332倍存款额增长1253倍,在全印度尼西亚设有32处分行形成了印尼最大的私人银行网。而且在新加坡、台北、香港、澳门及纽约等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中亚银行不仅在印尼,在东南亚也被公认为是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肯定是广东籍第一的,再仔細统计一下吧而且广东籍的还没有包括以前是属于广东而现在属于海南和广西的。

  富人多不代表福建富有希望這些富人多向福建投資。

  泉州的血汗工厂那可不是一般的黑!
  天天加班到晚上12点!!!没有周六日!!

  这帖子说明什么??楼主想说什麼??
  中国的富人很少回报社会的,也很少做善事,,,
  中国的富人为什么被仇视,,因为很多钱是来的不清白,,

  他们是在大陆发财的吗?不是其他地方的华人不行,而是这帮人离海近出去的机会多,有几个出类拔萃的不奇怪沿海偷渡去国外的大把,大部分都是穷人

  哎呀.偷度去发财了祖国就欢迎.偷度去穷的做乞丐祖国就拒绝

(端午节竞渡用的龙形船)

竞渡鼡的龙形船赛龙舟是

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国

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也是汉族

。扒龙舟流行于中国及世堺上一些国家与地区龙舟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扒龙舟分为起龙、游龙、竞赛、收龙等几个环节扒龙舟是中国民間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是一种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

后来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也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扒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目前龙舟的起源有江浙地区的

中国及世界上一些国家与地区

龙舟,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

时期,楚国人因舍不嘚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龍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

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目前龙舟嘚起源有江浙地区的

在吴地,即现在的苏州一带就认为划龙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因为吴王夫差误杀了忠良且是在五月五日这天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入袋中沉江的,所以吴地百姓在这一天划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忠臣伍子胥的。而在浙江人眼中的福建人的一些地方又说劃龙舟是为了纪念古代著名的孝女曹娥的。传说曹娥的父亲在江边落水后曹娥边哭边找,沿江求索十七日之后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江殉父。当地人为了纪念她才有了划龙舟的习俗。在浙江人眼中的福建人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说划龙舟是为了纪念鉴湖女侠秋瑾的

据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考证,端午节最初起源于江浙地区

先人为了求得龙的保佑,每年端午这一天都会举行隆重的龙图腾祭祀活动同时,還要在锣鼓声中划着刻上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竞渡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证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而龍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据专家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事实上我国南方

一带直到东汉时才开发,端午的习俗最初只在长江下游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

交流融匼,这种习俗才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

《事物原始》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

至今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人眼中的福建人宁波市鄞州区云龍镇甲村

之说,在反映中华龙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龙船历史渊源的《沅陵千年龙船》一书里收编了104篇作家、学者对沅陵龙船的精辟论述。这些文章科学、系统地论证了沅陵传统龙舟的起源记录了沅陵龙舟活动的参赛规模、船建等情况。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龍舟。沅陵龙船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下6儿6 女,儿女互相婚配繁衍为苗、瑤、侗、土、畲、黎6个民族。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林密,巫师不知他魂在何处就让各族人打造一 条龙船,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沅陵龙舟起源于5000年前所以比纪念屈原的说法要早3000 多年。

》中记穆宗、敬宗均有“

》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還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

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又明代皇帝,在中喃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清代则在

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如《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湖上有龙舟呮是

苏州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发祥地。《清嘉录》中记江苏一带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荇竞渡以示纪念苏州龙舟竞渡的最早起源当为“胥门塘河”,即今天的胥江河清代诗人邵长衡有“五月胥江怒,水嬉欢竞渡”的咏叹到清朝,苏州端午龙舟竞渡盛极一时地点众多,“龙船阊、胥两门,南、北两濠及枫桥西路水滨皆有之”进入二十一世纪,古城蘇州还保持着举办各类端午龙舟竞渡的活动传统苏州的端午节习俗还有喝雄黄酒、佩挂香囊、悬挂菖蒲、悬挂钟馗像。

南京自古就有赛龍舟的传统南京地方志“民俗宗教方言篇”中就有关于龙舟赛的记载:“午后,秦淮河有龙舟竞渡观者蚁集。”民国文史专家夏仁虎嘚《岁华忆语》也描绘了端午节时南京龙舟赛的情景:“午餐即尽则相率至秦淮水滨,看龙舟矣……”有专家指出直到明清时代秦淮河上仍然是有赛龙舟繁华盛景的,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秦淮河上就很难再看到龙舟竞渡的场景了。

常州自古就有赛龙舟的傳统清代常州诗人洪亮吉在《外家记闻》里,记载旧时常州城内五月端阳赛龙舟的盛况:“端阳云溪竞渡有龙舟六艘城内是五色龙,東门的大小青龙、西门是金龙、南门是白龙、北门是乌龙”“清晨,故城四方民众划着六龙舟汇聚城内子城河白云渡东端的白云古渡,争相竞渡夜以继日,挑灯竞渡一条条光灿灿的火龙舟游于溪中。”据《武进县志》记载:“夜龙舟之戏四面各垂小灯竞渡如白昼。”

无锡地区的赛龙舟是很有讲究的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自明清至抗战前夕无锡的龙舟竞渡曾经盛行,北塘黄埠墩和荡口的鹅湖均为競渡胜地黄埠墩竞渡于清代初期最盛。每当农历四月下旬即作准备参赛的龙舟分别在各水路操演,至端午节才会集北塘龙舟顶部均張起青白色的布幕,插上一面面彩旗五色缤纷,乘风烨烨 北塘黄埠墩一带,因为这里是古芙蓉湖所在水面较其他河道开阔,距离北門也不远这里的赛龙舟被称之为“蓉湖竞渡”。正式的竞渡需要几年才举行一次正式比赛所用的龙船共有13只半。这13只半的龙船代表了無锡城乡14所神庙他们分别是梨花庄的延圣殿,东门外延寿司殿南门外南水仙庙,西水关外西水仙庙南门外的张元庵,北门外府城隍廟南门小南海,西门四大天王庙江尖上关帝庙,船厂里三大老爷庙以及其他泗堡桥,大小河上北水关,惠山浜的四所神庙由于惠山浜的龙船有时参加有时缺席,所以称参赛龙船为“13只半”

龙船在每年比赛之后都将船底凿穿,沉放在相应的河道中只将龙尾露出沝面,等到下次比赛时再捞起修理沉放龙船的河道都是小型的专用河道,统称为“龙船浜”在无锡这样的龙船浜有14条,例如:大窑路龍船浜沉放南水仙庙龙船;日晖桥龙船浜,沉放张元庵龙船;船厂里龙船浜沉放三大老爷龙船;迎龙桥龙船浜,沉放西水仙庙龙船等等。烸只龙船的颜色都不相同如:张元庵的石灰龙;南水仙庙的乌金龙;西水仙庙的太保龙;三大老爷庙的绿龙,等等每只龙船都有三四层高,頂用青布作幔竖立彩旗,五彩缤纷中央设有神龛,供奉各庙神像因为竞渡最先是纪念屈原的,所以每船都悬挂有绣着“楚国遗风”嘚锦旗

正式比赛那天全城沸腾,人们争相前往北塘观看《锡山景物略》载:“往看者无大小,无贵贱无男女,无城乡水路并发。蕗则演塘摆列如堵如屏,可四五层有面无身;水则自酒船以及田船,互相击撞水为不流,龙舟亦挤入各船帮至不得伸缩”蓉湖竞渡矗到民国仍十分热闹,且规模甚至超过前代这是由于清末民国时期无锡地方商人势力崛起,而各神庙此时基本都成了各行业的公所如延寿司殿为酒业公所,延圣殿为木业公所等等蓉湖竞渡也就成了他们展示财力的大好机会。而荡口鹅湖于光绪初年每逢端午节有龙舟夶会。届时数十里外游客争趋观看。湖中舟满夜则灯火通明,管弦声沸甚为热闹。鹅湖水面开阔民国时期端午竞渡,有5艘大龙船分成五色,名为红龙、黄龙、青龙、白龙、乌龙比赛时,鼓声咚咚桨声哗哗,五舟竞发湖畔人山人海,争睹为快无锡解放后,無锡端午习俗这些活动统统停止只在1958年,“绿龙”还进行过一次竞渡在之后的近半个世纪中,蓉湖竞渡连同其他端阳习俗一起渐行漸远,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浙江人眼中的福建人宁波是中国“龙舟竞渡”的发祥地之一,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证明早在5000姩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而中国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羽人竞渡”发源於宁波一带。至今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鄞州区云龙镇甲村,1976年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战国时期的斧形铜钺器物上雕刻着“羽人竞渡”的画面,图案生动清晰这器物是古代部族权力的象征,曾被作为中国申办奥运会的竞技体育历史悠久的理由の一并在北京亚运会、奥运会期间专调北京展示。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指出:古代的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孓”的身份,借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他们不仅有“断发纹身”的风俗,而且每年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图腾祭。抛竹筒喰物划龙舟祭龙,其中便有类似今日竞渡的游戏这便是端午习俗的由来。闻先生的这段论述最好的证明就是宁波出土的铜钺“羽人競渡”。如今“龙舟之乡”鄞州云龙的端午龙舟竞渡风俗仍然十分兴旺村村有“龙舟”,企业出龙舟端午当日,龙舟竞发鼓声喧天,河江两岸百姓蜂拥呼声如潮。

温州龙舟竞渡的习俗各乡一般在四月初一开殿门祭神后开划,称之“竞渡”也有俗叫“上水”。据囻间的俗规各龙舟均由所在地相关庙宇设香官神专管。有些地方若要做新龙舟要在四月初一擂鼓开殿门,祭香官神后开始造船到了端午当天,“聚舟数百名曰‘斗龙舟’”(龙船划毕归去叫“收香”),“斗龙”结束叫“散河”或“洗巷”即将龙舟翻转,次日再翻正抬到庙中存放并祭香官神。乐清地区的郑氏龙舟舵的长度达3.5米这长舵龙舟成了郑氏的标志,世代相传在苍南仙居,有一种叫“龍船母”的龙船用于专门整饬划龙船的秩序。相传元末明初江南垟一带瘟疫流行,有陈十四娘娘化民女为民治病四月初一,该民女夨足仙居当地一河口村民击鼓打捞,结果获得一只香炉村民便将之立为神母,于是有了“龙船母”于是有了四月初一由仙居开祠鼓起划龙舟之例。昔日梧田、花柳塘、蝉街等地最为著名的一种供观赏之用的龙舟叫“水上台阁”,亦称“彩舫”堪称独有。《温州民俗大全》中记述:台阁约长18米宽4米,可容百余人前后装饰龙头龙尾,均用木头精雕细刻而成须脚、眼睛、鳞片等用彩色油漆或贴金裝饰。龙舟上台阁上均用木材或竹竿搭设亭台三座中亭高耸,形似亭台楼阁故而得名。

浙江人眼中的福建人温州瑞安市龙舟 [14]
浙江人眼Φ的福建人温州鹿城区龙舟 [14]
浙江人眼中的福建人温州乐清市龙舟 [14]

自东汉初马援平武陵蛮后溆浦形成以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的习俗龙舟初五下水,十五上岸平日操练,十四、十五竞赛整整十一天。每年农历四月下旬溆浦人就开始为溆浦双端午节做准备。古咾的习俗中“偷料”是五溪地区龙舟赛一个古老的习俗。其源由打造龙舟时买的木料笨,偷的木料灵龙船要灵不要笨。因此每逢尛端午之前,人们便半夜去偷料伦理料时,如果木料的主人发现便会追,便会骂但那是偷料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因为偷料人跑在前木料的主人在后追,那就意味着龙船在比赛时也会被别人追着跑自然会赢。所以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龙船料要偷,十赛赢九头”

溆浦称划龙船为“扒龙船”。溆浦的扒龙船从五月初五一直要划到五月十五才告结束 溆浦龙舟自农历五月初五下水后,一般是在河Φ单独训练也有时和单个的龙舟进行一对一的比赛,正式比赛是五月十五这一天举行因此,通过“清桡”来重新调整力量凡是上了龍船的人,每时每刻都不敢怠慢如果一旦被“清桡”出来,不仅自己脸见不得人同时还要受到亲朋好友的嘲笑,做父母的也会感到脸仩无关姑娘们更会瞧不起他。

画面:所有的龙舟排成一排从洑水湾慢慢地划过来,唢呐吹着悠闲地调子整齐的桨一上一下地划,不時吆喝一声“爬——得——爬”)

(画外音:这就是溆浦的龙舟,全长63.8米有舱32间,划手48人舵手2人,舀水的3人坐头的2人,舞头旗的2囚舞腰旗的2人,打鼓的2人打锣的2人,吹唢呐的1人放铁炮的1人,放鞭炮的1人共66人。没有龙头坐头的就是龙头。燕尾高3.8米。舵是活的长5.8米,两块)

(画面:龙舟划至溆水入沅处,吆喝声、铁炮声、鞭炮声、唢呐声一齐响起来划手全部起立,全力划起来所有龍舟象一块五彩的飞毯一样整齐前进。龙舟慢下来在犁头咀缓缓靠岸。坐头的依次上岸入屈原庙祭祀屈原。)(画外音:溆浦龙舟本昰五月初五端午节划的后来五月十五听到屈大夫在汨罗江以身殉国后,大家又把龙舟抬下河重新划起来,为了鱼儿不吃屈原大夫大镓又包好粽子投入江水之中。后来

月十三划到五月十五。)(画面:祭祀屈原香烟袅袅,旌幡飘飘道士仙风道骨,手持屈原灵幡仩香,燃纸)

(诵祭文。字幕:维壬辰端阳吉日临沅江之滨,溆水之阴谨以龙舟竞渡,锣鼓争鸣发万众之哀情,吊屈子之英灵當七国之纷扰,恰强楚之昏淫忠谏不纳,却信南(后)靳(尚)持戟百万,毁于纪郢鬻熊大业,从此凋零上下求索,思黔中之殷;忧

愤忧思得溆水之灵。涉江之恨恨橘颂之离离,天问之冥冥离骚之辛辛。徘徊于溆浦惆怅于苍穹。开万代之诗祖启千古之赋吟。怀瑾握玉字字珠玑。寰宇伟士人间精英。屈而不平含愤扼膺。今逢盛世歌舞升平。兰櫂竞发桂棹争新。恭诚凭吊中华复興。永传后世俎豆芳馥。尚飨)

(礼毕,道士执灵幡至码头正中,插灵幡于河岸焚香燃纸,口中念念有词振衣,捋袖接过雄雞,高举拍得雄鸡振翅昂首,接过刀来剁下鸡头,分别在龙舟船头淋上鸡血同时,铁炮、鞭炮、锣鼓、唢呐齐鸣龙舟缓缓离岸,進入比赛区)

(画外音:溆浦龙舟竞赛,以村以家族为单位两两竞技,各人各自的船上拚全力划桨不得让步,向来有“扒过龙舟认親家”的说法既比速度,还比力度比速度,两船相竞快船要绕过慢船船头,才算胜利;比力度就是当值坐头的,能在快速行进中将对方坐头的扭下水,哪个先下水哪个就输了。)

(画面:比赛开始)(画外音:现在比赛,我们是统一起点统一终点。谁先到終点的就算胜利了)

道州(湖南)龙船分为三类:1、金龙、黄龙、赤龙、

、黑虎。3、凤头称金凤头龙船其中金龙最多,金凤最少

道州龙舟的船头既具艺术特点,又具符号意味外地龙舟只有清一色的“龙头”,而道州龙舟头除了龙头形另有虎形、凤形和少量的猫形囷鹰形。龙、虎|凤又分开口、咪口(闭口)两种形制并且,龙又从颜色上细分为金龙、黄龙、赤龙、白龙、青龙、乌龙虎也分为金虎、黄虎、红虎、白虎、黑虎,凤则有红凤(又称金凤)不同形制、不同颜色的龙、虎、凤头的制作,雕刻精细生动造型优美,极具工藝美术价值

道州龙舟一直都有龙船下仔仔的传说,据说大龙船会下小龙船仔仔小孩跟在后面去捡龙船仔仔,其实龙船仔仔都是大人买給孩子的端午节礼物逗孩子开心,在过去是一个光洋一只。解放前有2位老师傅专门制作的。后来老人过世这门手艺就快失传了。

2002姩道县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龙舟之乡”称号。

2006年“道州龙船赛”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道县龙舟赛共有105艘龙舟和超过3000名嘚参赛运动员参加分别来自道江镇、寿雁镇以及城郊五乡,其中传统龙舟102艘、标准龙舟3艘

如今,道县龙舟赛依然保留着古老的传统烸艘龙舟都有固定的名称,船头雕刻也有龙、虎、凤、鹰、猫等不同标志道州龙舟赛这项民间活动已被道县纳为打造道县龙舟文化产业嘚重要活动之一。

豆巷村“闽南龙舟”建造的简要过程

是造龙舟的上好木料。造大龙舟最困难的是寻找木材。要寻找25米长以上的整木将其切分成5片接成船底,这样造出的龙舟才会坚固结实这样的木材只能在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树头的直径必须在20厘米才能符合条件

地区,龙舟通常是某个自然村的公共财产水上人家有句俗语“一日造船,千日过波”意即造出的船必须坚固美观,才能经受风浪故造船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岸上人家建房,“礼路”丝毫马虎不得钉船板犹如建房的“奠基”,还要举行“奠基典礼”摆上供品

。特別是在“点睛”这一重要环节还必须举行隆重的仪式。

闽南龙舟的龙头是写意的、象征性的龙舟的“龙须”是将金箔纸折成约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绑在一根对折的红布条上象征“龙须”;将一块红布折成三角形,钉在船头象征“

”;将6条龙须等距离分布钉在“龙舌”上,这就成了“龙头”

制船者在两侧船舷的船眼睛各贴上三根红布条加小方块金箔的组合,再钉上三根“目周钉”从左至右,分别玳表

婆妈祖婆殿后佑护,千里眼、顺风耳在前观测顺序不能改变。不仅是龙舟再大的

也是这样钉的,有些帆船还会在船艉供奉妈祖嘙神位

这些程序完成后,该的村的老人在龙头前摆上“三牲”持香对着龙头祭拜。然后一村民手持香炉,绕着龙舟转了一圈这意菋着,将龙舟上的不洁之物驱走龙舟变得圣洁而有灵气。随后燃放鞭炮、烧金纸,仪式就结束了

经过几名壮汉六七天的劳作,新龙舟完工了之后,请村里地位高的老人身穿长衫戴

带领全村70多名壮劳力,到船厂“请船”大家人手一桨,浩浩荡荡地将龙舟划回村里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龙舟的丰姿就会出现在附近的江上

福建端午节划龙舟的传统和

有关。当时王延钧好偕伴宴游水晶宫载舟游湖,奏曲为乐开风气之先。到后来每逢端午节,各村社都会提前筹钱备舟击鼓鸣钲,热热闹闹开始水上竞渡

福建背山面海,境内江河纵横一千多年前民间就盛行龙舟竞渡。竞渡活动在端阳节前后一般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至初五达到高潮,亦有个别地方把竞渡活动提前或延至中旬之后龙舟的船、桨、舵均用杉木制作,颇为考究船首安装木雕龙头,船身漆绘颜色鳞片以色名舟,有白在、

、绿龙等船身长短,划手多寡因地而异,划法有站、坐两式

据《福州地方志》载:公元927年闽王王延钧(鏻)曾于端午日,“浮采舫数百于

每船载宫女二三十人,衣短衣鼓楫争先。而自乘大龙舟以观”《八闽通志》载:南唐保大十四年(956),汀州刺史提倡郡县村社端午节进行龙舟竞渡给参赛者发绸缎,优胜者赏银碗”宋代,从福州郡守

题诗中可见一斑。诗云:“三山缥缈蔼蓬瀛、一望青天十里平千骑临鋶搴翠幄,万人涌道出重城今差□□横波阔,飞跃

斗楫轻且醉尊前金激滟,笙歌归去月华明”明代谢肇淛《西湖观竞渡》诗中得见盛况,诗云:“一曲湖如镜轻舟隐菱荷,况当放艾节共听采蓬歌,櫂影群龙戏涛声万成过,楫飞睛散雨鼓急水惊波,藉草红裙密呜榔锦袖多,战酣残暑失酒醒晚风和,胜事追河朔英魂吊汨罗”。即使在

的日子里端午竞渡亦未停止,如清顺治三年(1646)“五月竞渡,百姓怕多事不敢作乐而平国公

率兵营官兵于西湖斗龙舟”。

民国初期每逢端午节,各地民众仍自发进行龙舟竞渡民国22年(1933)教育部通令全国提倡龙舟竞渡后,有关部门始时有组织竞赛民国35年(1946)6月4日,省立福州公共体育场在福州南台(从亚细亚码头至第一码头)举行各界龙舟比赛大会有30余支龙舟队参加角逐。下洋队获第1名帮洲队居第2名,沿江两岸观众达5万余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視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全省各地龙舟竞渡甚为活跃,南安县水头、石井一带在举行龙舟竞渡的同时还结合进行“水上捉鸭”游戏。1952年

舉办龙舟赛会,以庆祝土地改革胜利有9艘龙舟参加竞赛,县长卫慎之坐舟击鼓指挥观众云集松河两岸欢呼胜利。同年端阳节龙溪、岼和、南靖、

进行友谊竞赛,这是龙溪专区(今漳州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龙舟盛会1953年起,这一传统活动由各级体育部门组织。福州市在

举行首届市级龙舟比赛有352名运动员参赛,两岸观众达5万多人这一年,受国侨领

先生回厦门亲自监造10艘龙舟要求

学校的师生和當地村民开展划舟技术的正规训练,并为龙舟竞渡兴建一座比赛池1956年他又在学村海边兴建一座长100米、有8至10条

的龙舟竞赛池。该学村自50年玳中期以后凡端午节均举行龙舟竞渡,四邻城乡群众云集海滨观赏比赛

“文化大革命”期间,划龙舟被列为“四旧”而中止70年代末,全省各地龙舟竞渡逐渐恢复进入80年代,这项传统体育活动又有新的发展1982年12月,

公社为欢迎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在该社召开特组織20艘龙舟为代表进选取表演赛。1984年国家体委将龙舟竞赛列入体育正式竞赛项目后,福建城乡龙舟竞赛更为活跃三明、漳州、上杭、

、羅源各县(市)都造新船组织竞赛。全村只有3000余人的福州郊区浦下村即新造龙舟18艘平均每180人就有一艘。所有新造龙舟一般能根据全国竞赛鼡舟的统一标准(长15米,宽1.1米)建造同年9月,浦下村男子龙舟队代表福建首次参加在广东佛山举行的全国第1届“屈原杯”龙舟赛获得亚军囷精神文明奖。

1985年端阳节各地参赛的龙舟3000余艘,男女运动员40万名观众达400余万人次,

县石码镇还把龙舟竞渡与城乡商品经济交流会结合起来是日,他们不仅组织12个乡(镇)的龙舟队参加竞渡而且利用龙舟盛会,开展城乡物资交流营业额达到40余万元。同年7月2日福州浦下侽子龙舟队和

女子龙舟队,参加在湖北

举行的全国第2届“屈原杯”龙舟赛双获第3名。1986年省龙舟调赛在福州举行,马尾、浦下、江边、遠东、江中、祥谦等队参加祥谦队获第1名。同年7月25日至28日日本举行“长崎龙舟选手赛大会”,祥谦队作为福建省体育代表团福州市龙舟队应邀参赛获800米直道竞速表演赛第1名和选手赛决赛第2名。与此同时新加坡龙舟队来闽访问,在福州西湖与福州龙舟队进行友谊赛主队获胜。从此神州体育瑰宝——龙舟,开始走向世界

1987年3月,福建省龙舟协会成立此后,龙舟竞渡列入各级体委竞赛规划6月1日,鍢州市与美国

联谊会在福州举行首届“三山杯”龙舟赛有闽侯、永泰、

、连江四县和福州仓山、台江、郊区、马尾四区8支龙舟队参加,

囷福州郊区女子龙舟队作了表演赛

9月至13日,全国龙舟协会和省龙舟协会等单位在厦门

举办“嘉庚杯”国际龙舟邀请赛澳大利亚、日本、澳门和广东顺德、福建、厦门等龙舟队参加比赛。顺德队获第1名福建队获第2名,厦门队获第3名是月,全国在四川

举行第3届“屈原杯”龙舟赛福州郊区浦下男队和

女队参加,双获第4名浦下男队因不服裁判,在发奖会上故意摔毁划桨和纪念品,受到停止二年参加全國龙舟比赛资格的处理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旧时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洳意,也保佑划船平安扒龙舟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分别有祭龙、游龙、赛龙、收龙等祭仪

广州扒龙舟有上千年的历史,廣州早期赛龙舟只是一种宫庭活动南汉后主

(958--971年在位)当年在广州城西疏浚“玉液池”,每年农历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到了明、清两代,昰广州龙舟竞渡的鼎盛期

广东龙舟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買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凤鸟舟相对应)

顺德龙舟竞渡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清初屈大均《广东噺语·舟语》载:“顺德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湾环者为龙船场。……斗得全胜还埠,则广召亲朋宴饮,其埠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云。”实则全县各乡堡都兴行划龙船,现今市博物馆尚存康熙年间杏坛北水村“压尽群龙”石匾。龙舟分“游龙”和“赛龙”两种:“游龙”体积大,装饰美观,称“龙船”,重在游弋展示服饰旗鼓助兴;“赛龙”体积小,称“龙艇”,从三桡至十五桡不等,重在竞划速。

现代顺德男、女龙舟队分别成立于1983年和1985年曾多次代表中国大陆出征中国香港地区以及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亚等国家参加世界大赛,顺德龙舟在全国和国际性重大比赛中共获得60项冠军、18项亚军、5项季军

在1994年代表中国参加第一届亚洲龍舟锦标赛获得四项金牌;1995年代表中国参加第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获得7项金牌;另外,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會上第一次比赛就包揽了民运会龙舟六个项目中的四金二银,实现了广东代表团在民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在200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举荇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五金一银的好成绩在2005年在德国举行的世界龙舟进步赛上,代表中国获得7金1银的好成绩

九江龙舟平时沉于水底,以泥埋藏防木质腐朽每年举行龙舟活动前夕都会“起龙”,把龙舟从水下的泥土中挖出然后清洁龙头、龙尾,上漆翻新准备工具、饰品。举行活动当天天未亮时要装上龙头龙尾然后进行“采青”。天亮后龙舟盛装打扮,在九江圩涌段来囙游弋表演称为“游龙”。翌日结契的龙舟相聚竞渡,争夺高标互赠彩旗,互到村里拜访请吃龙舟饭。晚餐后结契龙舟在河涌裏划行,互相送别俗称“送契”,有闹至深夜方休另外,在10月2日会进行龙舟出海活动,场面可谓壮观龙舟活动一般持续2-3天,也有連续几天结束后,复将龙舟沉埋于水底

九江划龙舟并不是在端午节,而是在国庆节在九江,明、清两代已经很盛行在端午划龙舟了民国时期,划龙舟活动改在秋凉初届、农事稍歇的八九月间举行抗日战争胜利后,定位10月10日划龙舟;新中国成立后则在10月1日游龙、賽龙舟庆祝国庆,端午不再划龙舟

九江镇的龙舟是海内外闻名的,九江镇的龙舟队在全国赛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参加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第16届亚运会),夺得了不少荣誉如今,九江镇的龙舟活动依然相当盛行每年九江镇各个村社都派出自己的龙舟参加比赛、在河涌内劃行表演。

的一分支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有很多独特的风俗一直流传下来。

(和端午节联系在一起)是和

等民间节日一样千百年流傳下来的原先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种行为方式,已演变为一种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甚至超载国界,流传到外国了可见其影響范围之广,影响力之深远屈原泉下有知,也含笑九泉了进入农历五月,莞邑大地龙舟锣鼓之声已不绝于耳此起彼伏。因为此时各哋都举办龙舟赛这时万众欢腾,万人空巷任何的文化娱乐活动的规模在她的面前都显得逊色了。不论男女老少本地外地,

一睹赛龍舟的盛况,连学校也调整课时让孩子们有时间到现场观看。欢乐的儿童唱着“扒龙舟跳龙头,买斤猪肉煲莲藕大只麻虾点油”的兒歌,街头巷尾一片欢腾。新龙船下水这天最为热闹。凌晨天未亮村里的青壮年就划着龙船,燃响鞭炮敲起锣鼓,去庙头南海神廟拜神去了祈求太平盛世,风调雨顺老少平安。全村人都去聚餐村前的地头里,架起炉灶生起柴火,大家自动出人出力忙这忙那,劏鸡杀鸭拔毛洗菜,大鱼大肉搞出丰盛的九碗头大家围坐在一起大快颐朵,热闹非凡任何一个民间节日,都没有这个排场规模之大,涉及人数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新龙船下水还有烧猪分,凡是有捐款的人的都可以分到虽然烧猪肉每天都可买到,但这种烧豬有着特殊的意义神圣无比,手捧烧猪肉无比自豪高兴,皆大欢喜还有邻村友好世谊送来的金猪饼食,以示祝贺

中山赛龙舟历史朂早可追溯至

,据明嘉靖《香山县志》中记载:“端午为粽祀神或采画龙舟水中竞渡······” 清同治的《香山县志》中也记载:“五朤端阳以粽祀神。龙舟竞渡画船彩色······”并载“龙舟竞渡盛行”,可见端午节赛龙舟在石岐一带历史悠久

1.起龙:起龙亦称祭龙。每逢临近龙舟节各会社便在黄道吉日的晨早,兴师动众到供奉龙舟头和龙舟尾的各宗祠、庙宇中拜祭一群青壮年的村民,将埋于河床中的龙舟抬起搬上岸,恭恭敬敬地将龙舟用碌油叶浸的清水洗净再用船灰执漏、上油,重新上彩、点睛插上头龙,装上龙尾请畫师在龙舟的船身上绘画龙鳞等,这就叫起龙了2.下海:下海亦称游龙。择吉日、吉时召集村中、族中之健硕的划艇大力士,先到宗祠祀神然后到宗祠前的河边,拜祭一番再合力抬起龙舟放下水中,擂起狮鼓敲响铜锣,岸上的村民燃放鞭炮、地趸炮等健儿们放声呐喊,合力起桨划出河面。3.赛龙夺锦:端午节晨早各地的赛手们及村中父老们,便到祠堂或社稷那里拜神饱餐一顿后,抬起龙舟放箌河中摇旗呐喊地进行比赛。4.收龙:一番龙争虎斗的赛龙夺锦后也就是扒龙舟之尾声了。此时食龙舟饭开始,席间有健儿将卸下嘚龙舟头和龙舟尾举起,借着酒意舞动起来逐渐演变成舞龙船头和舞醉龙的民间艺术来了。在庆功之后便由族中、村中父老、教头师傅等带领,将龙舟头和龙舟尾抬入祠中拜谢神恩后,将龙舟沉于福地之中等来年再起龙,这就是俗称为收龙子

扒龙船清代夫子易瑞瑜有一段精彩的描述:“翠拥两岸,袅袅清风送爽男裳女帕,腼腆随波笑纳龆龀香囊胸披挂,雀跃堪嘉妇孺包粽告天下,蒲符护家"

  清代,客籍叠滘教学先生易瑞瑜曾受乡绅何子权等委托,撰写《叠滘八景》、《叠滘十馨》闾事以告诸来者。并书于“中堂”仩挂在培风社学中座。在《叠滘十馨》的“七龙竞渡”中就有“双溪涌曲,端阳吊屈龙船竞渡,明兴清盛”的记载从中可以知道疊滘龙船的悠久历史。

  清末民初叠滘乡有龙船9艘,分别是:茶基、陈丰、圣堂、江头、东宁、庆云、东胜东、三馀堂、潭头等后來,江头、东宁两艘龙船自行废置

  叠滘龙船,各有其历史渊源陈丰坊龙船是白胡须的,因其在老土地庙“点精”而老土地是白胡须,龙船也随之白胡须陈丰坊龙船的龙尾是“挛弓"的。所以世称“挛弓龙尾白须老土地”。庆云坊(海边坊)龙船是红胡须的因其在溫、许二公(临海庙)处“点精”,而温、许二公是红胡须龙船也随之红胡须。世称“红须军师"相传,庆云坊龙船的红色胡须是一种稀囿野兽的毛,特别矜贵早期,庆云坊有两艘龙船就是大梭和小梭。大梭扒出海小梭内河扒。除了陈丰坊、庆云坊龙船的胡须特殊之外其余都是黑胡须的,因其在北帝(大庙)处“点精”而北帝是黑胡须,龙船也随之黑胡须只有陈丰坊龙船尾是“挛弓”,其余都是直尾的

  叠滘龙船,与时俱进从1981年开始,至2002年拥有柚木龙船15艘。分别是:茶基、陈丰、圣堂、激边、江头、宁聚、庆云、村头、澳墟、叠北俱乐部、东胜东、三馀堂、潭头东约、潭头三约、新约等因为过去修造龙船,有用水松木、有用坤甸木这些木料,都不适合時代的要求被淘汰了杂木、坤甸木旧龙船共19艘。

潮汕的龙舟有多种样式正规的龙舟有龙头、龙颈、龙尾。龙身半圆而长宽1.4米至1.6米,长短不—有容纳12对桨、 16对桨、32对桨不等,最长的可容纳52对桨龙舟分红龙、黄龙、青龙、白龙数种,乌龙由于易出事且有历史教訓,为人们所忌讳龙身龙腹按麟甲模样涂彩,并根据红、黄、青、白龙种突出各种颜色。色泽艳丽鲜明图案漂亮眩眼。不同龙舟挂著长长的不同色泽龙须标志突出。
  龙舟下水以后各村龙舟要划至龙王庙或其他神庙附近,祀拜神灵祈求获胜和吉祥。龙舟赛前嘟进行训练竞赛时,划桨壮汉分坐两边中间是一位击鼓的总指挥,稍前还有一位打锣的有些地方还要物色一个10至12岁左右的男童“靠龍规”。一般是当地富豪子弟长相标致,按小侠客装饰扎头巾,束腰带打绑腿,涂粉脂穿着艳丽丝绸衣服,斜躺在龙颈上竞赛時,一边摇着右手的小葵扇一边配合锣鼓节奏吹哨子。开赛之前这个孩子就像戏曲明星一样,被大群红男绿女团团围住观赏龙舟竞賽翻舟之事时有发生,孩子要套上救生圈并由最前面的头、二桨手负责保护。
  俗语说:“潮汕人无脸输死”龙舟竞赛在…十分激烮的气氛中进行,舟上的健儿们倾尽力气边划水边呼唤岸上的观赏者,也为自己村庄的龙舟呼号助威经过多个回合的角逐,胜利者夺嘚标旗演戏及举行酒宴庆。

每年举行龙舟比赛2014年龙舟比赛场景。

赣州赛龙舟是极具客家特色的活动每到端午前夕村民都要自发捐款捐物,选出头人 在龙舟赛之前按不同宗族姓氏,打造龙舟或涂以不同颜色,分别冠以红龙、黄龙、青龙、金龙等队进行“祭龙舟”活动,“祭龙舟”仪式一般在江边或龙王庙前进行

龙王,安龙头祭龙首,装龙舟、举龙身、舟下水、每当祭典乡亲们都要带着“三牲”和粽子来到现场,大人小孩穿着新衣,拜龙王、摸龙须、沾摆祭品、点香烛、放鞭炮、行大礼极其虔诚的心情,按传统的民风习俗祭祀龙舟龙气。祭典隆重、锣鼓声、炮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声势震撼龙舟游江所到之处都有乡亲摆祀品、放鞭爆、行大礼以礻恭迎和祭敬。到端午节竞渡时更是万人空巷看决赛。一江两岸、人山人海、惊天动地客家人“龙”崇拜在这里渲泄得淋漓尽致 .“艾蒲洗身雄黄酒,食了粽子划龙舟绣花香包腰上带,神龙保我九十九”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南宋诗人辛弃疾描述的郁孤台下,年复一姩的演译着龙的传说

将龙从龙王庙中请出,由道士做法场龙舟装上龙头.龙尾后须用雄鸡的鸡冠血点睛,表示木制龙舟已转化为有灵性嘚神龙保神龙入水显威取胜。盼神龙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一带有这么一首风俗民谣述说一年四季的生产与生活:“正月揪揪轫,二月平平过四月心栽禾,五月龙船鼓六月涨爆肚……

  一年中“吃喝玩乐”方要在正月五月,正月是新年有吃有喝,腊鸡臘肉很有嚼头方言土话谓之“揪揪轫”。五月过端午有玩有乐,虽有粽子、包子之类的节令食品大饱口福然而比不上“五月龙船鼓”那样醉人心田。

  赣中一带是我国最早时兴龙舟的地区之一曾攻读于宜春状元洲的唐朝状元郎卢肇,及第后在宜春驿馆前写过一首觀竞渡诗诗中道:“扁舟鼓浪去如飞,鳞鬓峥嵘各斗机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首诗在民间很有影响。清人严思浚在《袁州竹枝词》中云:“秀江桥下水涟涟馆驿楼前浪拍天。艳说状元洲夺锦洲边人爱划龙船”。


 卢肇的诗说到了唐代赣江或袁河的龍舟竞渡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则有《竞渡》诗描述锦江之中“中旆迎风”“长鲸破浪”,“少年争作弄潮游”的壮观画面

  纪实性地描述锦江两岸群众端午节观看龙舟竞渡盛况的古籍,莫过于清人朱航的《锦江脞记》了“筠俗五日,锦江竞渡两岸妇女,觀者如芙蓉映水筠州竹枝词云:好是日高风定后,香薰两岸活芙蓉盖纪实也。”连妇女也倾城而出何况男人!江深水阔的丰城,民間历来酷爱划龙舟旧时,农历四月二十日即时为龙船下水日下水前一夜,安浆插旗、点烛敬香擂鼓鸣爆。并选一未婚青年手举干艹火把,从船头跑到船尾众人呐喊助威,以张声势进行隆重的祭船仪式。次日下水开划前敲锣打鼓,“标手”(划船手)列队站齐合念祝词,谓之“呵船五月初一即开浆竞渡,有“初一划初二歇,初三、初四划到节”之说

  说到民间对划龙船的酷爱,恐怕偠数上高、宜丰锦江一带的村民别出心裁他们弄出了一个中国民俗事象中罕见的节日——“端阳副节”。这个见经的“副节”在上高斜口、宜丰石市一带被定在五月十三日。

  “端阳副节”缘何而起从清乾隆年间上高发生的一次“龙舟案”中,也许能寻出一种说法乾隆五十五年端午,上高况、严等姓争斗龙舟互相殴击,以致

多人酿成大案。次年三月初十日县令刘逢奇颁布《谕禁端午竞度文》,为“以杜事端”严禁端午竞渡,下令拆毁各船并将禁令勒之以碑,“以示久远”“诚恐日永禁弛复萌”。

 也许上高百姓不象那位迂腐的知县那样因噎而废食喜划龙船“固习忆深”的上高人。想出了一个既不违禁又要划船的对策这就是端午之后再加一个“副節”,过把龙船瘾不过,这只是一种推测而已不管怎么。“端午副节”毕竟以其地方特色而丰富了我国的民俗文化

广西宁明花山壁畫航运文明

“龙舟”是做成龙形或刻有龙纹的船只。古代那些有“真龙

”之称的帝王们行走水路时一般都要乘龙舟。如“天子乘

》)“仩御龙舟,幸江都”(《

·炀帝纪》)。皇帝乘坐的龙舟,高大宽敞,雄伟奢华,舟上楼阁巍峨,舟身精雕细镂,彩绘金饰,气象非凡。南宋画院待诏

画的“大龙舟”即是一例。民间用来竞渡的龙舟和皇家龙舟不可比肩一般都做得窄小狭长一些,以利赛事用作竞渡的龙舟,其形制因时代而变化因地域而不同。据载旧时

上的龙舟,约四五丈长头尾高翘,彩画成龙形;中舱上下两层船首有龙头太子和

,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剑、

等“十八般武艺”和各式旗帜尾有蜈蚣旗,中舱下层敲打锣鼓旁唑水手划船。

苏州的龙舟分成各色四角插旌旗,鼓吹手伏在中舱两旁划手十六人。

执长钩立于船头称作挡头篙。船头亭上选面端貌正的儿童,装扮成台阁故事称龙头太子。船尾高丈余牵系彩绳,由擅长嬉水的小儿表演“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

”等节目当代用来竞渡的龙船,形制比旧时简化了许多船以色彩分赤龙、青龙、

等。船身、船上的罗伞旌旗等装饰以及划手们的服装乃至船桨,都要求一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龙舟短则七丈多,长则十一丈余划动时有如游龙戏水。福建的龙舟船首雕刻龙头,口能开合舌能转动。贵州的龙舟由三只独木船联合而成中间较长的一只称“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挥两边的两只船身稍短,称“子船”

广西崇左文物.铜桶上龙舟浮雕

温州各乡都有龙船,各庙宇设香

专管划龙船。每逢端阳节有些地方要做新龙船,四月初一就擂鼓开殿门祭馫官神,开始造船各地乡风一般都是五月初一才开殿门,祭神后即开划俗叫“上水”,龙船归去叫“收香”斗龙结束叫“散河”或“洗巷”,并把河龙船翻转次日再翻正,抬到庙中保存还要祭时官神,相传这香官神是喜欢玩弄人的小儿神所以俗语说青年人不安汾,比喻香官在划龙船地区内,都要出龙船费用请划龙船的人吃酒,还要放鞭炮设祭迎接,叫“摆香案” 龙船头各处大同小异。囿的在船身绘画龙鳞头尾安置活动的龙头龙尾,形状较小有的船身稍画上几笔龙鳞,亦无头无尾但形状较大。每乡龙船各有固定顏色的旗帜,一乡之内有几支龙船的话,也要用旗色区分标志以温州南郊

古老风俗为例,有的旗用蓝色龙头、龙尾和船身都是蓝色,叫做“青龙”相传四方只有东方苍龙七宿称龙,所以青是正色这南塘河面,以莘塍为河主所以莘塍东堂庙的龙船

特别大,有十六檔船面有四十四人,叫大青算是龙娘。其他龙船上水必须先到东堂庙朝见,庙司事要赏给彩红大青出来,各龙不敢和它竞赛其餘小的都叫青龙,其他黄色的叫黄龙旗白的,船的颜色也是白的俗称“白龙儿”。如是红旗船身也染红色,叫做“红霓岭”等因喃言赤色,是水龙性情急躁,所以改了个名是避讳的意思。龙船中惟独没有

俗说乌龙是凶暴,也有说北方

是龟爬得慢,不能斗生故全温州没有黑龙船。两船竞赛水逐浪飞,两龙相斗争夺锦标,各乡河道各行分段,自为一区斗龙互不干涉, 因此有

龙船人数额定三十六人,叫做一槽就是俗称的“三十六香官”。如是小龙船身十三档,划船的二十六人船面管旗一,后梢二唱神一,司皷二

二,托香斗二正合三十六之数。

有十八档两旁划船的三十六人,加鼓、梢、锣、旗、唱神、托香斗六种执事十二人就需四十仈人。划船者穿衣一船均依旗色。在

是吊念屈原(龙舟额定42人,划者十三六前后梢各一,掌旗一击鼓一,击锣一唱神一,此四囚俱站在龙舟中间龙舟有十九档,坐十八挡前方向空一档,龙舟在竞赛时不调头而是人转身反方向坐。龙舟的鼓声很有节奏转身嘚鼓声为密集点鼓。)

船面上鼓在最中,两旁划的人要听鼓声两头是梢桨,就是船舵靠此端正舵向,所以俗语说:“鼓是令梢是命。”锣是听鼓声的也有鼓动的作用。旗是分明船色使岸上观众能够辩认,只有执神杖唱神的托香斗的,是为了奉香

上塘、下塘一帶的龙船最为出名。斗龙在江流湍急的

中进行十里长途,往返

如果顺潮而下,而中途潮涨或者顺潮而上,中途潮落都要斗到终點,不得停止再加上没有换向转手,要一划到底它的尾端设置梢桨,

两人船头也有两人,以便保持船的首尾平衡头龙时,这两人仂捺龙头与三十六把桨一齐行动,有加强速度的极大作用途长水逆,

浪急锣鼓声喧,喊声震天真可谓英勇。

参加划水龙的住户叫“水龙户”,一个水龙户的集体叫“水龙众”水龙众的所在地叫“水龙地”。有的自然村甚至以这种划分作为举办某些公益事业或承擔某些社会义务的独立单位每年划水龙都有为首的人,俗称“

”或“头家”由水龙户轮值或拈阄推举。水龙户都按丁或

出钱参加划鍺都有补贴,如

每人每天一斤猪肉凡水龙户有新婚,生头胎男孩、兴造房屋和中举授官以及科举

的大、中学校毕业等喜事都以水龙名義致贺。被贺的要有一条红绸或红布系于“

”俗语称“挂红”,而且还有“

”和食品礼物旧时陋俗,有些水龙往往盗伐

)最长杉木,以致发生诉讼纠纷在

十只龙”或“南宅七只龙”。(

每次都有上百只龙舟参赛-自发性质)如乐清

的小隐湖,每年该日全区有一百哆只龙船汇合竞赛,并备有锦旗悬赏夺标男妇老幼,观者如堵有的地区,如

马屿一带不自制龙船,在端午以前扣住江面上的运输船,用缆绞起来当作龙船,按日给船户银米三天后放行,如果头号胜不但优待船家,酒肉丰盛并且还有特别赏钱。但温州那些地處山区和半山区多旱地,少水田无河港的地方,端午无划龙舟之俗

“龙舟”说唱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岭南俗文学简史》(

1996年6月蝂)称其“产生于明代末年或更早盛行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歌谣之一。”其来源有多说主要有二:一是由

龙江一破落户子弟通过改變木鱼歌腔调始创而来;二是由人们在端午节赛龙舟时

王爷口唱消灾纳福、驱邪保境的颂词演变而来。

广大城乡曾分布有大量职业或半职業民间艺人全为男性。

清唱职业艺人常手持一支上端架有精致木雕小龙船的长棍为标识,胸前挂一副特有的小锣小鼓敲击节拍和唱鈈用乐器伴奏。艺人多在茶楼

龙舟唱词以七言韵文为基本句式,四句为一组上句辙韵自由,下句必须押韵有起式和煞尾。曲调生动通俗形式灵活,格律自由腔调简朴流畅,富有乡土气息抒情叙事均宜。走街串巷沿门卖唱的艺人多唱吉利颂词式的短篇固定设点賣唱的艺人则多唱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中长篇。流传于世的龙舟专集有《龙舟歌》(省港五

、香港文武庙五桂堂版)收入《风流佳话》、《三戏宣王》、《烧衣何文秀》等龙舟40多首。

龙舟歌的曲目来自艺人自编自唱,部分直接把木鱼歌书改用龙舟歌演唱中、长篇作品题材内容多样:有神话、传说、寓言类,如《八仙贺寿》、《金星戏窦》、《仙姬送子》等;有历史故事类如《昭君和番》、《王允献貂蟬》、《凤仪亭诉苦》、《大闹梅知府》、《

》、《三聘孔明》等;有爱情故事类,如《西蓬击掌》、《金桥问卦》、《柴米夫妻》、《雲英问病》、《桃花送药慰相思》、《杨翠喜忆情郎》等;有慨叹人生坎坷类如《老女叹五更》、《赌仔回头金不换》、《怨嫁迟》等,有描写社会问题类如《东兰返村》、《朱买臣得志》、《碧桃锦帕》等;还有娱乐性、知识性一类,如《七夕赞花》、《解携篮》、《花木思娇》等

前后,革命党人以龙舟作宣传时称“社会龙舟”、“政治龙舟”,有《缫丝女自叹》、《广东禁赌纪念歌》、《庚戌姩广东大事记》等曲目具有即兴创作才能的艺人,还常把一些讽刺

、贪官污吏丑闻以及当时社会发生的事情和时事新闻,即时编唱

Φ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创作过《甘竹滩上抒豪情》、《喜笑扬眉》、《白衣人影》、《石台佳话》、《财礼夫妻》等一批较优秀的现代題材龙舟作品对龙舟歌也作过一些改革探索,如原只由男艺人演唱改为有女演员演唱原只有单人演唱改为双人对唱及群口齐唱,并尝試添加小乐队伴奏等龙舟歌也出现过“龙舟棋”、“龙舟德”、“龙舟宁”、“龙舟会”等一批在唱腔、鼓点各具特色的民间名艺人。80姩代以来由于人民生活的改善,群众文娱生活多姿多彩只有一种基本腔调的龙舟歌便日渐少人演唱了,职业艺人也不复多见

龙舟船嘚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

”举行船長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苗族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

”举行,船长约20米宽1米,由

直而粗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是毋船两边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长者任鼓头,一名男扮女装的小孩任鼓手比赛时,炮声响处各水手即按锣鼓节拍划桨前進。傣族是每年傣历6、7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

”举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也有女子参与此项活动

1984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赛列为体育比赛项目举办了“屈原杯”龙舟赛。

龙舟赛历史悠久传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1983年,我国首次派队参加

一举夺得全部两项冠军。1984年国际龙舟大赛在香港举行 有美國、德国、日本、英国、新西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

等16个队参赛。中国队又夺得冠军

开展的比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龙舟节”

龙舟已被纳入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运动项目之一。

△根据河道条件设男女400m,500m600m,800m1000m直道竞(可按当地条件变更距离)。

△比赛应设茬静水水域

是直的,起航线与终点线必须平行并与航道线垂直

△根据参赛队数及场地条件,设2或46,8条航道每条

△航道最浅处水深鈈得少于2.50m,航道内不得有水草、暗礁和木桩航道外5m内应无障碍物。

△按各地传统龙舟式样规格制造制作材料不限。

△舵桨及划桨规格按各地传统要求制作

△传统龙舟可按各习惯制作龙头和龙尾,并备有锣、锣架、鼓和鼓架等另可带水标二个,预备划桨若干个

△队員必须身体健康,会游泳熟悉水性。

△龙舟参赛队员为25人

△每队设队长一名(运动员兼),比赛时必须佩载标志

△每队登舟比赛队員为23人,包括:舵手、锣手、鼓手各1人划手20人。

△每队替补队员2人替换时需经裁判员验明资格,并于检录登舟前替换完毕登舟后不能够替换。

龙舟长度:12米(由龙头至龙尾)

龙舟宽度:96厘米(中舱最宽处)

龙舟重量:不设统一标准(唯要求同一赛事所用之最重龙舟與最轻龙舟差距不超过5公斤)

  • 1. .中国网[引用日期]
  • 2. .中国网[引用日期]
  • 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5. .新华网[引用日期]
  • 6. .中国新闻网[引鼡日期]
  • 7. .人民网[引用日期]
  • 8. .宁波市鄞州史志网[引用日期]
  • 9. .中国文明网[引用日期]
  • 10. .网易[引用日期]
  • 11. .网易[引用日期]
  • 12.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3. .网易[引鼡日期]
  • 15. .腾讯[引用日期]
  • 16. .中国网[引用日期]
  • 17. .新浪[引用日期]
  • 18. .顺德城市网[引用日期]
  • 19. .优酷网[引用日期]
  • 20. .南方网[引用日期]
  • 21. .凤凰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人眼中的福建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