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2018年怎样选电纸书书怎么选?

阅读与表达(一)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传统的读书方式——移动阅读 《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 显示, 过去的一年中, 国人共进行了 9 亿分钟(相当于 17 个世纪)、 6 亿次移动阅读。

上班路上成为移动阅读的高峰期, 其次人们也喜欢在床上、 沙发上、洗手间、 下班路上阅读。

移动阅读是什么?移动阅读是指人们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如手机、电纸书、平板 电脑等进行阅读。

阅读的内容包括数字化的书籍、报刊杂志,也包括博客微博、视频等。

谈到移动阅读,不得不提手机报,自从 2004 年 7 月中国首份手机报诞生以来,手机作为“装在 口袋里的媒体”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

它的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贴身性等优势,满足了 信息时代受众在“碎片化时间”中阅读的习惯,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得到认可和追捧。

但是,基于 2.5G 网络的手机报只能看做是移动阅读的“前世”。

随着 3G 无线互联网时代来 临,阅读必将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人们不再满足于阅读内容单一的手机报,在 电纸书、智能平板、PSP 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上阅读成为潮流所向。

这些基于移动工联 网的平台,使得随时随地可读、海量信息聚集、声像图文并茂成为可能。

移动阅读时代到来 了。

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目前,移动阅读可以分为电子阅 读器(电纸书)和阅读客户端两大类。

电纸书可以阅读 PDF、TXT 等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一些 电子阅读器的电子墨水技术使得辐射能耗低、不伤眼睛、效果逼真,阅读时好像玻璃下压着 一本纸质书一样。

而阅读客户端是通过阅读应用软件向读者推送电子书,用户可以下载或在 线阅读。

历史上,人们常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藏书多,存放时可堆砌至屋顶,运书时让牛也出汗。

然而在移动阅读时代,书房将不再“汗牛充栋”,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 书籍,并把他们放入口袋中随身携带,这种方式使得阅读“飘”了起来。

同时,阅读器或阅读软件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

读到精彩 处,兴起时,轻点按钮,用微博等移动社交工具和他人分享阅读心得。

这样,通过小小的阅 读终端,便能以书会友。

《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市记协副陈保平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演讲时说:“移动阅 读将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

”CNNIC 统计显示,截至 2012 年 6 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 模已达到 3.88 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另据易观国际报告,手机阅读 已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频率使用的应用之一, 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 45%。

摩 尔定律预示着移动阅读将汇入这样的科技潮流: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阅读体验更好, 阅读量更大。

可见,未来移动阅读将在手机上大有作为,“飘”起来阅读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海量信息是把双刃剑,带来丰富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移动阅读让人 们买的书越来越务,加上阅读器上从一本书切换到另一本书的功能很方便;使得读者更难从头 到尾读完一本书。

并且,在公交、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中阅读;知识的吸收难免会大打折扣。

因 此陈保平也提出: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是否会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有负面影响,这也 是人类每次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值得警醒的地方。

1.下列关于“移动阅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动阅读”是相对于传统阅读而言的新兴阅读方式, 这里面既有阅读方式、方法的变化, 也有读物内容的变化。

B.“移动阅读”将随着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的趋势给人们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更大 的阅读量,并将替代传统阅读。

C.“移动阅读”时代到来的标志是 3G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EP 上阅读 成为潮流。

D.“移动阅读”是人们利用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的方式,而用手机进行移动 阅读最早得到认可和追捧。

2.下列表述不能支持“移动阅读被称为‘碎片化阅读’”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 A.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业余时间呈“碎片化”形态,在这样的时间里很难长时间 地连续阅读。

B.人们通过移动阅读很难从头到尾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甚至难以读完一篇并不长的文章。

C.人们通过这种阅读所接受的信息完全是零碎的,而零碎的信息给人的教益是断章取义的、 不完整的,有害无益。

D.这种阅读是浅阅读,阅读的结果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正所谓 开“卷”未必有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 3G 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技术的移动阅读可能会朝着丰 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B.人们可以使用阅读终端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通过“微博”等社交工具与他人分享阅 读心得,随时随地以书会友。

C.一些电子阅读器因为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使这类移动阅读没有辐射,不伤眼晴,效果逼 真而被广泛应用。

D.传统阅读时代的书房藏书“汗牛充栋”,而移动阅读时代,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 装下成千上万本书,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

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 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后公府辟举方正,皆不就。

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 守。

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

郡人周璆,高洁 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

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

军梁冀 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

蕃上疏 驳之曰: “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

致令 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 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

岂烦‘一切’之 诏,以长请属之路乎!”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

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

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复征 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

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

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

况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哉!田野空, 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 。

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岂宜扬旗耀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

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 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选自《后汉书? 陈王列传》 ,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坐左转修武令 左转:左迁, B.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赤子:婴儿,小孩 C.而群贼弭息矣 弭 :更加 D.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 典:掌管,主持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蕃“直言犯谏”的一组是(3 分) ①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 ②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 ③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④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⑤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⑥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 A.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下属郡县的官员听说他的威严都自行离职而去,唯独陈蕃因廉洁清明 的治绩。

B. 陈蕃为周璆下榻,把用欺诈的办法得以拜见的使者鞭打至死,都体现了陈蕃鲜明的个性。

C. 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为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D.陈蕃反对皇帝围猎,他认为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现在“三空”时期, 皇帝不能贪图逸乐。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

(5 分) (2)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8.“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功力,请分析。

9.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白《蜀道难》 ) 。

(李 (2) (3)临溪而渔,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

(欧阳修《醉翁亭记》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 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来新夏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的 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等等惊天动地的。

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这个 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日益加深其忧惠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 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混迹 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 耻恶习,实为官场所罕见。

从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 活。

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 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 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

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 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

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 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

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绝非 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

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 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亡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

当时,“实业救国”、“教 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

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

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 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

就在他思考酝酿过程中,辛亥革 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 蔡东藩在这种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 的为靶的,笔伐“洪宪帝制”。

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之 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

”《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办帝制甚嚣 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

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

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和所在。

而自序中的词 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

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之际, 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进一步地投枪于军阀的黑暗现状。

他历数民元以来的动乱不宁, 更明确表达其正直的史德说:“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 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

”史家应有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 军阀武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丈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著述虽以“演义”为名,但并不是相沿 所谓的“演义体”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等。

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 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曾有所评论说:“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 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

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

寿虽晋臣, 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

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 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

”蔡氏就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的写作而自成一“新 演义”体.“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间入 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

他还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 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

这一“新演义”体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

顾便于以国史回归国人, 鼓呼民气, 尽史家之职责, 所以, 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 而 当誉之为通俗史学,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

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 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l 部 600 余万字.其 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十大数据是企业品牌信用指数(见会员等级和服务)以及几十项数据统计计算真实呈现的结果,无需企业申请申报,不存在评定评选的过程,企业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无偿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 本页面内容不代表十大品牌网观点或支持购买,仅提供参考使用 | 查询数据是为了消费者选购到市面上最好的品牌(品牌消费),不是认定认证,不是竞价排名,不是表彰评选,不是评奖评比 | R/TM/C图形文字为公司或相关单位商标版权,受法律保护 请勿转载 | 复制请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本站名单(数据),认准唯一正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怎样选电纸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