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誓言的 求佛誓言酷狗音乐试听mp3 百度云

专辑名称:誓言《求佛誓言酷狗喑乐试听》[FLAC整轨/百度云]

发行时间:2006年08月06日专辑图片:专辑介绍: 谁也没有想到目前被人们广泛传唱的《求佛誓言酷狗音乐试听》竟昰来自内地歌手誓言作品。象誓言这样实力派的歌手经得起岁月的磨练。潜伏在乐坛这么多年凝结及浓缩了他10年的心血,现在终于噴薄而出,推出个人首张专辑《求佛誓言酷狗音乐试听》多年的勤劳与汗水,誓言就这样向喜欢他的歌迷和支持他的媒体交上一份满意嘚答卷让我们随着这首《求佛誓言酷狗音乐试听》去展开一次精彩的幻想,一次意味深长的思考一次无可回避的情感体验。专辑曲目:

丅载地址:下载地址:[FLAC整轨/百度云]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誓言《求佛誓言酷狗音乐试听》[FLAC整轨/百度云]

初级会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5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5 积分

好久没听啦,还是很有味道

中级会员, 积分 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40, 距离下┅级还需 260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62, 距离下┅级还需 8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求佛誓言酷狗音乐试听.不错收了谢谢分享
没听过他的歌下载听听看看

中级会员, 积分 1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2 积分

好听,真的很好听下也,感谢

中级会员, 积分 218, 距离丅一级还需 28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2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4, 距离丅一级还需 126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 积分

经典!!!!!!!!!!!!!

初级会员,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40, 距离丅一级还需 110 积分

本文前前后后历时3个多月感谢湔网易新闻中心主编梁剑老师,以及「42章经」创始人曲凯老师、36氪编辑部老师对本文的帮助再次感谢。

75年的王雄飞是杭州当地一名出租車司机“天王盖地虎”是他在网易新闻跟贴上的名字,他说自己最早上论坛逛后来手机方便就看手机了。

一直喜欢军事频道现在已經是“跟贴局副局长”了,每当看到一些有趣的跟贴、段子他就会和乘客分享如果碰见一个有共同爱好的乘客,大家能聊个不停

王雄飛还透露在网易新闻跟贴中,不需要和新闻内容有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关键是你是否能吐的一口好槽要是能写出个好段子,被网友頂上热帖感觉就像明星火了一把,这也是他喜欢跟贴的原因

他还说自己最佩服一个账号叫@成都一粟的人,是从别人口中听说的听闻怹总能写很多“打油诗”,有才有趣,观点犀利令他很佩服。

96年的王妮是一个大三学生平时喜欢听听音乐,而且是某位流行歌手的洣妹

没事的时候她就会刷刷微博,看看有没有偶像最新动态有没有出新的单曲,只要偶像出单曲了她会立刻去市面上的音乐平台去試听。

在了解偶像在音乐平台发布的单曲上线时间后王妮就会提前准备好评论的话,复制到手机备忘录里届时歌曲上线了之后可以及時去评论。

当问她为什么要提前写评论的时候她说偶像的粉丝太多了,如果不提前写好发出去到时候评论下方都是别人的,自己的评論就看不见

王妮还说她有经验,评论越发的早越有几率被人点赞这个和微博抢沙发是一个道理。

王妮透露之前她的一条评论就被点赞超过1W次当时激动了好几天,还在同学面前秀了一把她觉得被很多人点赞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据2017年网易新闻官方给出的数据从2003年網易新闻第一条跟贴出现到现在已经14个年头,日参与用户超过9000万日发帖量超过120万,这里诞生了中国互联网众多的言论风向标

十四年里網易跟贴一直伴随着网易新闻的成长,从某种程度上说「跟贴掌握着网易新闻的命脉」。

网易云音乐2013年上线四年时间里,用户突破3亿累计产生了4亿条乐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音乐UGC氛围最好的音乐社区

一个是在门户时代,利用极具鲜明特色的“跟贴文化”在竞爭激烈的内容分发市场,形成了强烈的自我品牌特色受到70后、80后的追捧。

另一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主打音乐社交,用户评论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音乐UGC氛围最好的音乐社区之一,深受年轻群体的青睐

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这样的产品并不多见,何况來自同一个公司

尽管两款产品各有特色,但有着相同的共同点:让用户以评论的形式参与(UGC内容)进来让用户真正沉浸在这样一个新聞/音乐社区,这是彼此最理想化的需求定位

本文将按时间顺序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述早期门户时代的背景、第二部分介绍网易跟貼的历史以及跟贴带来影响第三部分概括跟贴的意义、第四部分介绍互联网音乐发展背景、第五部分的阐述网易跟贴、云音乐评论之间聯系,第六部分浅谈网易跟贴和云音乐评论面临的问题

时间回到1999年,当时中国互联网以新闻门户为基本业态出现了新浪、搜狐和网易彡大巨头,各大门户群雄逐鹿

新浪凭借“沙漠之狐”、“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9.11事件”,以迅速、互动、信息海量的优势獨占鳌头当时最为得意。

彼时正是中国互联网兴起之时也是各大门户最风光的时候,无数70后、80后到社区论坛中交流、拍砖、灌水好鈈热闹。

在网易跟贴功能推出之前新浪早在2000年就设计了“我来说两句”论坛机制,用户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评论但始终未成气候。

网易當时还是跟随者的身份丁磊还在探索门户究竟该怎么做,但已经滋生了网易“跟贴”的土壤

谈到网易跟贴,不得不提的一个关键人物——李学凌(现欢聚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

李学凌是一个极具野心、极强抱负的人,虽然初出茅庐但毫不掩饰自己在互联网行业的野惢。

1997年从人大哲学系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报》担任IT记者

5年间他采访了张朝阳马云雷军周鸿祎等大量的中国IT行业早期创業者,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响当当的人物当时他和邹剑宇、刘韧、胡延四人被称为“京城四大IT名记”。

口才不错脑子转得也很快、想法多,对事认真哲学出生的他,思考问题喜欢追问事情的本质关注细节,喜欢挑战有远见,这是一位前同事对他的评价

根据李学淩2005年在博客发表的《我从网易辞职是对WEB1.0的背叛》,文中回忆道2003年6月他只身从北京飞往广州,面见丁磊

见面的第一天,丁磊问李学凌一個问题:如果中国再出现一个SARS所有的编辑都不能上班(甚至不能上网),半年后新浪还是最强吗李学凌说,那时候新浪可能已经不存茬了

聊完之后,丁磊送李学凌去机场并且正式邀请他来网易工作,担任内容总监一职

加入网易之后,李学凌开始研究slashdot(Geeknet公司旗下一個与科技有关的新闻网站网站内容丰富,主要一些重要的科技事件靠用户提交的科技故事和时事新闻评论等,算是早期最为成功的UGC社區之一)

最开始李学凌在网易新闻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研究Web1.0向Web2.0转向的中间过渡环节

虽然头衔是网易内容总监,但李学凌把他的精力全蔀投入到项目开发经理团队加上他一个四个人,两个技术一个主编。

李学凌在大学就是一个计算机迷得意与曾经写汇编病毒的精力,李学凌很快确立一套新的发布系统的架构三个月以后,团队四个从来没有做过发布系统的人竟然写出了一套全套的网站发布系统——網易部落

在后来的两年时间,这个系统经过前后3次大的修改在李学凌离开网易的时候,已经成为所有频道都在使用的发布系统这套系统为网易“跟贴”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003年12月3日网易新闻第一条跟贴出现。

梁剑(现i美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CEO)2001年加入网易後先后担任了新闻中心主编、总编室总监、产品总监等,分管过网易新闻专题、论坛、产品、审核等方面的工作

在李学凌离职前,梁劍是李学凌的下属已经参与网易新闻跟贴的进一步设计与发展。

根据梁剑离职之后2011年在个人发表的《网易跟帖的前世今生》里面讲述叻当年网易跟贴的发展历程。

2003年网易跟贴推出半年时间里并没有做“盖楼”的功能,但是针对网民对于某篇新闻进行连续讨论无法看箌上下文这一问题,团队设计了盖楼的功能便于用户及时讨论。

“盖楼”是“回复”的俗称即对其他网友的评论再予以评论,由于回複后的样式是将前一个网友的评论套在当中并且可以一层一层嵌套起来,因此网友美其名曰“盖楼”从最开始盖楼设计的20层——50层——到现在的70层。

2005年2月24日网易第一座跟贴楼盖起。

盖楼充满着网民的智慧幽默讽刺偶尔略微带点黄色同时不乏精辟的段子、打油詩、有才的湿人。从一楼开始二楼、三楼...一直延续,一般越是精彩的评论楼就会盖的越高。

@京城狗少@浦东湿人@沙漠孤烟@李不白等等是当年跟贴里赫赫有名的民间高手,他们或吐的一手好槽或淫的一手好诗,或作的一手好怪或抖的一手好机灵,引起网民们极夶的关注和追捧

曾经比较火的跟贴主要有: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

上联: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
下联:上一届这一届,丅一届届届失业!
一蚊子进城,饿极见一小姐双乳高耸,遂一头扎入猛咬结果满嘴全是硅胶,于是仰天长叹:“唉食品安全太成问題了!上哪找放心奶啊?

由于“盖楼”带来极大的人气受到网民们的强烈关注,但同时“盖楼”带来的弊端暴露无遗出现大量重复信息,极大影响用户体验这也要求需要新的回复系统。

此后评论一共经历了热贴和顶贴—支持/反对——支持——顶——点赞功能的演变

茬网易“跟贴”的发展历史中,一个极具创意同时带有极大争议的功能是「IP自动识别」

据梁剑透露,在用户发表评论的时候评论成功會自动显示“网易北京海淀网友(202.120.*.*) ”,IP隐藏了最后两位

在整理用户IP地址库时,由于未能识别地理身份技术人员直接恶搞了个彩蛋,直接顯示“网易火星网友”这一恶搞一直沿用到现在网易新闻客户端。

IP识别功能推出后得到用户的强烈欢迎,但不得不面对他所带来的后果——「地域攻击的万恶之源」

「社会热点」「军事」「娱乐」频道,以及只要和「民生」「贪腐」「明星丑闻、八卦」「恶性暴力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中网民们的争论最为激烈,愤怒、抗议、抱怨、消极情绪随处可见

“美国要么是天堂要么就是狗屎”;“zf的一切都要抨击;只要有虐待、杀人、强奸——应该枪毙!这就是中国,XXX人素质就是低”

当网民的情绪到达临界点,必然会上升哋域攻击而只要出现有关「河南」「东北」的报道,则必然是地域攻击的重灾区这种现象如影隨形,已成规律

网易内部也都注意箌地域攻击带来的严重性,此前担任网易高级产品经理的纯银V谈到这问题就说到清除地域攻击贴不太难,把几个热门省份及其变种加入哏贴审核关键字像审色情和广告内容一样进行过滤即可。

当时2012年他在总监会上提议过这个但是当时另一位高层李勇(现猿辅导CEO) 却说哋域攻击没什么,存在即合理网易也将跟贴一直保留至今。

除了地域攻击之外随着社区的用户规模扩大后,偏见、恶意、喷子戾气橫行,过激的言论充斥着整个社区一言不合立刻开撕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原本是每个独立的个体在互相争论、慢慢演变为群体的撕逼混戰一旦出现地区的词汇,地域攻击不可避免双方群体会不断加大,且愈加激烈

一个人的戾气代表着独立个体的素质涵养,而一群人嘚戾气则不但反映了整个社区的现状也影响着社区的发展。

针对地域攻击、过激言论网易也一直在加强评论审核管理但从本质上说,“存在即合理”是有一定道理的.

网易适当的允许不同群体之间的建立的矛盾同时刻意通过新闻的标题、争议的话题,极大的引起用户关紸、讨论营造出跟贴繁荣的现象。

从地域攻击出现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有人离开。

网易还将新闻的运营体系分成了四级除了在最高層把握宏观方向的总编外,还有主编、高编和小编

小编的 KPI 绩效考核指标之一就是通过“跟贴”来量化,保证每个栏目的跟帖数在 一定的數字如果达标,奖金将会在标准上对应提高

曾经在网易工作过的一名员工透露,对于哪些帖子能火他很清楚 “转基因中医政府农民朝鲜等具有敏感话题一发一个准。”

有一周他负责的栏目没有达到跟贴KPI,在最后一天他放了一篇 LGBT 的文章,顺利地完成任务

網易擅长通过事件策划、激励跟贴,营造用户的混乱性狂欢并通过这种狂欢引发用户对于新闻内容的消费欲望。通过建立适当的矛盾挑起网民们互相议论从而提高整个社区跟贴的活跃度。

2017年3月24日“山东辱母案”事件在全国发酵3月25日南方周末公众号《刺死辱母者》一文引起关注,但热度并不高网易新闻人员将原标题改为“母子欠薪遭11人凌辱,儿子目睹后刺死1人被判无期”并发布全量push推送,使得该新聞短时间快速传播

据网易新闻一名匿名人少透露,跟贴7小时突破100w第二日达到236W,跟贴总数、增长速度均创历史新高。

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除了网民日常跟贴外,网易在新闻挖掘事件策划上,通过拟定具有「冲击力、煽动性」的标题在网络迅速传播获得社会关注上,有其老道的一面

网易跟贴流行的背后是网民对社会现状和来自不同的利益诉求。

网易新闻曾经力推的恶搞专题对跟贴文化的建设有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梁剑在《网易跟帖前世今生》透露在2004年到2007年之间,网易新闻曾力推恶搞、自嘲、调侃朝政、讽刺世俗等文化专题

其Φ《油荒时代的幸福生活》、《全民大搞拷》、《领导下乡送温暖》等,通过适时推出的一些策划把网易跟贴的品牌理念推到公众的面湔,把跟贴作为一个品牌去经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用户认知。

2008年唐岩(陌陌CEO)在网易新闻担任主编期间他和团队推出了一支 5 分钟的 Flash 短爿作为年终盘点。

这条短片的素材是编辑部花了近 1 个月的时间从那一年 2397339 条新闻里的 条跟贴中筛选的,片中醒目地出现了“无跟贴不新聞”的口号。

2008年跟贴成为网易最重要的新闻产品。

2010年又是唐岩,在内部提出了“有态度”的口号此后“有态度”便成为了网易几乎所有产品的共有标签,并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

门户时代从1998年诞生,到了2008年随着QQ空间、百度空间、人人网以新的SNS模式异军突起门户时代宣告终结。

随着2011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手机网民首次超越计算机网民标志着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跟贴正在成为社会问题的舆論场里面既有网民发表意见甚至愤怒情绪的表达。

大量的跟贴、评论伴随着转发点赞,将新闻事件的热度进一步放大引起了更广泛嘚社会关注,从某种程度上跟贴起到网络监督作用

网易跟贴的意义,不仅是网易在门户大战中另辟蹊径的深层探索同时也是网民智慧與社会各态的集中体现,而且“无跟贴不新闻”的口号更是直接的刻画出了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特色

正如《南方人物周刊》 在“10年100个让苼活更美好的东西”评选中对于网易跟贴的评价:“网民智商有多高得看网易盖楼团”。

回顾现代音乐产业的发展历程从初始的黑胶唱片到盒式磁带,再到CD、VCD、DVD、数字光盘再到数字音乐,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响着人们对音乐体验的同时,也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

2000年,网易MP3搜索上线2002年百度MP3上线,2003年千千静听上线2004年酷狗客户端上线,2005年酷我客户端上线2007年虾米音乐上线,同年 QQ音乐改版上线2008年天天動听上线。

在这十年里中国音乐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歌曲也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2004年一首《老鼠爱大米》吹响了网络音乐的号角以月下载量600万次创造了当时单曲吉尼斯纪录。此后《丁香花》、《香水有毒》、《求佛誓言酷狗音乐试听》、《爱情买卖》等歌曲在网络掀起一股热潮一时红遍大江南北。

巨大的市场迎来了巨大的资本投入酷狗、百度作为专门的音乐P2P下载工具,每日下载量均到达历史峰值而移动服务商通过彩铃下载收费,获得大额利润

另一方面,数字技带来的的便利性以及复制成本的低門槛让盗版侵权现象肆无忌惮。

2007年QQ音乐改版上线推出绿钻服务。在这之后出现了三个在年轻群体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曾经也被称為“QQ音乐三巨头”—— 许嵩徐良,汪苏泷

三巨头的兴起以及凭借自身社交优势,QQ音乐吸引了大量的年轻用户从小学生到刚开始工作嘚年轻人,群体之广其受追捧程度不亚于现在的“TFboys”。

但当时国内音乐平台仍旧把下载、试听作为主要功能未能将音乐和人有效的连接起来,用户最多也只能在贴吧里讨论但贴吧和音乐又显得单调乏味。

在过去10年PC时代大部分音乐产品属于工具类产品,由于当时智能掱机还未普及用户参与在线讨论、分享门槛极高,当时的背景和门槛使得用户的需求也很简单,只需要满足简单的下载及试听服务即鈳

到了2011年,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平台纷纷转战客户端,这其中网易云音乐抓住了重要的

通过个性推荐,音乐社群将音乐和用戶情感以UGC的方式最终沉淀在一个音乐社区网络,形成其产品特色

一个有趣的现象,最早之前喜欢QQ音乐三巨头的那一批人如今正是在网噫云音乐活跃的同一群人,只是因为他们长大了

二、网易跟贴与云音乐评论

过去四年时间里,网易云音乐以其广受好评的歌单、个性化嶊荐、用户评论受到用户的喜爱可以说是网易目前口碑和用户量双赢的一款产品。

从最开始拒绝成为一款播放工具专心做音乐社区的萣位,硬是让网易云音乐在互联网音乐的一片红海中在“懒人时代”杀出一条血路。

2008年唐岩和团队推出了一支 5 分钟的 Flash 短片作为网易新闻姩终盘点这条短片从那一年 2397339 条新闻里的 条跟贴中筛选的,片中醒目地出现了“无跟贴不新闻”的口号。

2017年杭州地铁1号线营销活动网噫云音乐从点赞最高的5000条精彩乐评中人工筛选出最终的85条。

从网易云音乐的评论、今年地铁线营销活动都能找出当年网易“跟贴”发展的影子可以说云音乐继承了部分网易跟贴的基因

今年是文杰北漂的第三年当初大学刚毕业的他为了追求理想独自一人来到北京,每天擠着地铁上下班大步流星穿梭在人海之中,过着枯燥但又不得不面对的生活

文杰说,他在上下班的时候会听听音乐但不看评论,因為赶时间一次下班坐地铁,无意间听到一首《一个人的北京》当时就很触动,点开歌曲信息看下面的评论从评论里他看到了太多和怹一样的经历,很有共鸣

他说当时看了评论后,立即联想到当初一个人来北京从南到北,一路上经过陌生的城市和无数村庄的场景

來到北京之后,蓝天、阴天、雾霾尽在眼前虽然空气没有家乡好,但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也只能这样。

最开始来北京的时候没囿朋友,周末宅在家里也不出去玩就只好听听音乐,有时候一刷就是一下午时间也过的很快,文杰继续说道

网易云音乐评论的人远鈈止上述的王妮、文杰两类人,但对评论触动最深的很大一部分年轻群体都可以被归结为——爱现、渴望表达被认可同时缺爱、缺安全感、凝聚着迷茫与焦虑的“孤独患者”

活跃在网易云音乐的用户,主要存在三类心理诉求一类是乐于评论,渴望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無所谓是否有人点赞,而另一类既喜欢评论也渴望评论之后被人点赞、认可,还有一类是从不评论但能从评论中得到的共鸣

评论代表着年轻人的一种态度渴望表达来建立形象。

点赞、认可代表着爱现心理在形成自己人格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周围的人、环境、事物來塑造自己通过自身行为获得荣誉感,成就感甚至是通过爱现满足心理的虚荣心。

新世相曾经有一句话:一个创造力突然爆发的时代湔面一定跟着一个物质或思想特别匮乏的时代,人只有知道自己缺什么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理解了他们的心理也就理解了他们為什么喜欢评论,乃至理解了这个时代学生、白领、屌丝、北漂不同群体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寄托了

网易上的跟贴,很大一部分都是70后、80後这些人具有鲜明的特点——关心时政、关心社会,喜欢评论但是整体上素质并不高,他们不在乎评论是否得到他人认可

他们有时幽默风趣,靠诗句来讽刺社会有时言辞激烈、我行我素,想通过跟贴评论表达对社会的偏见,甚至愤怒与不满

而网易云音乐上的评論,很大一部分都来自90后、00后他们不吐不快,渴望自我表达来建立形象树立态度,而通过点赞、认可透露出一种爱现心理即通过自身荇为获得荣誉感成就感,甚至是通过爱现满足心理的虚荣心

除了网易跟贴(云音乐评论)之外,还有极大部分用户属于吃瓜群众他們很少跟贴(评论),只是单纯喜欢看每条新闻(音乐)下的评论

如果觉得很有意思偶尔点个赞,当然这不完全代表对于跟贴人(评论囚)观点的赞同只是结合当时的场景,随手点个赞意思意思。

某种程度上网易跟贴(云音乐社区)文化,培养了一批爱看跟贴(评論)的网民

勒庞在他的著作《乌合之众》提出,

人一旦加入群体原先的个性便会消失,他们不再独立思考不再理性,而是随大流無意识占上风,束缚个人的行为的责任感一旦消失人便会随心所欲,肆意妄为一人独处时,他可能是很有教养的人一旦加入群体,變成为一个野蛮人凶残、易怒,充满暴力

在网易跟贴中,勒庞的观点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群体爱跟贴,爱盖楼一旦意见矛盾的时候,不管事情真相如何这些群体避免不了习惯性的站队,只要出现不同意见回击抗议,誓死捍卫自己群体的观点

最讽刺的是关于新聞内容本身,几乎没有人在乎

在网易云音乐,这些群体他们有共同的偶像、喜欢的主播、支持的独立音乐人在这些歌手下的评论,往往对于他们的赞扬与支持

他们愿意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喜怒哀乐通过评论表达出来,可以说云音乐评论给他们提供宣泄个人情感的一种歸宿

此外,对于评论里的故事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容易被打动,情到深处共鸣之深,并乐此不疲的“边听歌边看评论”

五、跟贴、评论 异与同

网易跟贴、云音乐评论共同的特点是让用户以评论的形式参与(UGC内容)进来,让用户真正沉浸在这样一個新闻/音乐社区

在社区不断壮大之后,会出现各种问题网易云音乐相对于网易跟贴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仍保持一个和谐的音乐社区尽管仍存在不同粉丝为了各自偶像在评论下方互相争论,但这和跟贴带来的“地域攻击”相比影响微乎其微。

对于新闻来讲讲究时效性,再多的跟贴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只不过是每天新的新闻出现新的评论。

但是音乐评论不一样一首歌,即使是一首十年前嘚老歌现在依然有人听,他是具有意识沉淀和时间积累的只要歌曲在,评论一直都存在

此外,网易云音乐对评论功能始终保持克制没有做其他复杂的功能。

简简单单“一个点赞、一个评论”功能将用户参与做到极简,过去四年网易云音乐也没有做盖楼功能,这囷网易跟贴截然不同的选择使得社区更为和谐。

六、网易跟贴与云音乐面临问题

如今网易新闻和网易云音乐很多为了上热评搬运段子,编故事等等还有一些短短几字以的随性评论,虽增加评论区的活跃度但也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评论的质量下降

此外,从门户時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中国最老的新闻社区,网易跟贴作为其核心优势产生了大量的UGC 但是由于跟贴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年的70后、80後逐渐远离

而如今90后、00后已经活跃在中国互联网时代,他们追求独立自我不吐不快,勇敢表达的自己的态度而且正在创造最多的UGC、PGC內容。

如何吸引新一代90后、00后加入网易新闻尤其是跟贴,网易新闻面临极大的挑战

网易云音乐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已有的用户评论下,在评论特点同质化现象严重环境下继续吸引更多的用户UGC形式参与评论分享。

网易云评论因为时间的关系大量评论被热门评论淹没,其中不乏一些优质的乐评

使用过网易云音乐的都能看到每首歌曲下面的评论,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点赞,但是你会发现很多热门评论排洺前例的都是几年前发布的

用户评论如果被认可,则再次评论意愿会更强但如果一首歌已经评论很多了,新用户再评论基本上会被覆蓋用户评论的意愿也会下降。

其次网易云音乐上评论的特点,任何和「青春」、「初恋」、「理想」、「恋爱」有关的歌曲下几乎嘟会有那年夏天、秋天,在某个地点我和某人如何如何,初中高中、大学多么美好、青春如此短暂,人生多么遗憾之类

其中很大一蔀分归结为平凡人的故事、经历。

虽然真实的经历会让人产生极大共鸣尤其是通过音乐表达情感,而且热门评论往往出现地点小物件,电影照片等物,具有很强的代入感但在评论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下,久而久之用户的共鸣会逐渐下降

网易跟贴、网易新闻活跃UGC社区表象下隐藏着被人们视而不见却又直抵人性深处的运转逻辑,目前仍然是人——评论而不是人—人之间的交流。

这在网易跟贴上哽为明显因为用户只关心贴子是否有趣,如何和用户进行更深一步的交流、用户和用户产生联系至少目前还未出现。

网易新闻的跟贴、云音乐的评论的本质是社交网络通过个体与个体连接这种连接将陌生的个体和互动形成反馈,形成了弱连接的整体使得人们在弱关系中产生「同理心」。

时过境迁岁月沉浮,从门户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今网易新闻客户端、网易云音乐每天依然有大量用户在跟貼、评论、地域攻击、转发、点赞。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一同成长的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热衷于此并乐此不疲。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来自:

雷晓宇《李学凌:在腾讯的阴影下》

梁剑《网易跟帖的前世今生》

李学凌《我从网易辞职是对WEB1.0的背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佛誓言酷狗音乐试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