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这电脑装什么m.2接口固态硬盘安装的固态?有没有好一点推荐。256g就够了。

便宜又好用 6款240G/256G入门级SSD推荐
  【PConline 导购】相比于HDD,SSD拥有革命性的随机访问速度、卓越的多任务处理能力以及杰出的耐用性和可靠性,这就决定了SSD开机速度、打开游戏、加载应用程度等都比HDD要快。如果说SSD有何缺点?价格贵也许算一个。不过,随着TLC闪存技术的成熟,入门级SSD新品的涌现,240G/256G SSD的价格越来越便宜,最便宜仅399元,性价比前所未有。今天的导购文章就给大家推荐6款高性价比240/256G SSD。便宜又好用 6款240G/256G入门级SSD导购&参评产品:英睿达BX100 250G参考售价:559元&&&&&&&&&&&  英睿达作为闪存制造专家的美光旗下品牌,其所采用的闪存颗粒在性能、寿命与耐久度上都更有保障。自从高性价比的MX系列在市场上大获好评,英睿达也走起亲民路线。推出全新入门级BX系列,BX100拥有120G、250G、500G以及1TB四种容量可供选择。  编辑点评:作为一款定位于入门级SSD,英睿达BX100系列配备自家高品质16nm MLC闪存,性能表现突出,稳定性、耐用度俱佳。并且,主控上采用慧荣SM2246EN的成熟主控方案配备搭配,英睿达团队撰写与优化的固件,性能更胜于同等定位的SSD。参评产品:浦科特M6V 256G参考售价:659元&&&&&&&&&&&  在TLC颗粒以超高性价比占领入门级市场的今天,浦科特推出M6V这款全新MLC新品,以15nm的更高制程MLC来控制成本。并且,拥有128、256以及512G三种容量版本,符合其入门级的市场定位。  编辑点评:浦科特M6V采用自家订制固件的慧荣SM2246EN主控,辅以最新的东芝15nm制程高品质MLC闪存,能够在保持高性能表现的前提下,SSD不会因长期使用而影响使用寿命与稳定性。另外,浦科特M6V系列支持独家PlexTurbo快取技术,能够突破SATA接口的高速性能表现,值得关注。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总排行榜我在第100位之后
参考价:¥749
网友评分: 0
DIY硬件图赏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浏览本产品的网友还关注:23:31:52 修改
用实测数据告诉你,650-900元价位的大品牌240-256G&M.2接口固态硬盘如何选(本文作者是什么值得买首席生活家,未经同意请勿转载,谢谢)&&&&&&不久前我发过一篇《拒绝黑片和拆机片——四款大品牌240-256G固态硬盘横向对比详测》的文章,当时本来是想写五个品牌240-256G&M.2接口SSD的对比的,不过当时京东的intel&600P&256G断货,所以没加入对比。最近帮朋友装机时看到他用的居然是intel&600P&256G,果断拿来与之前的几个SSD做对比,目前intel&600P&256G在京东的价格是839元。另外就是浦科特M8Se最近降价,256G带散热片的降到了869元,不带散热片的只需849元,价格已经降到和Intel&600P几乎同价,所以这次顺带也加进来对比一下。看看究竟哪款M.2接口的大品牌240-256G&SSD更值得入手。前面提到的四款240-256G&M.2接口SSD的详细测试数据可以翻翻我之前的文章,文章后面有汇总成绩表。评论  测试本来是想用Z370+8700K的新平台,不过付了定金还没到货,所以只能用旧的Z270平台了。等Z370+8700K到了,我再试试新平台的存储系统性能有无提升,估计也是和前代一样的。★主控、NAND对比★一、Intel&600P评论评论  Intel&600P的外包装风格和intel&CPU是一致的,充满信仰的包装。Intel&600P的盘体PCB为绿色,采用单面PCB设计,主控芯片、NAND颗粒、缓存颗粒全部集中在PCB正面。共一个主控芯片+三个NAND颗粒+一个缓存颗粒。评论评论评论评论评论  主控芯片上有清晰的SMI字样,但是没有标明具体型号,右下角有intel的LOGO,应该是intel定制版,故意去掉SMI的型号。不过现在的互联网是无所不能的,上网一搜就可以得知这是慧荣SMI的SM2260主控,该主控采用40nm制程工艺,支持8通道,支持NVMe1.2协议,自带LDPC&ECC智能纠错机制,原生支持PCIe&3.0x4接口。NAND颗粒采用的是Intel自家的16nm&3D&TLC闪存颗粒,数量有点奇葩,不多不少居然是三个,组成256G总容量。缓存为单个南亚256MB&DDR3-L&1600缓存芯片。评论评论评论二、浦科特M8Se&256G评论评论评论  对于大容量的浦科特M8Se我是非常熟悉的,入手过两个1TB的,256G版本则是第一次玩。我对SSD的购买建议一直是最少240-256G起步,因为这个容量级别的与480-512G容量的性能差距非常小,而120-128G版本的一般来说性能会弱很多。浦科特M8Se&256G与1TB在外观上完全一样,蓝色包装盒,SSD本体上覆盖有蓝黑配色的金属散热片,散热片与SSD几个芯片之间有散热帖辅助加强散热。SSD本体的PCB也是绿色,&PCB正面有一个主控芯片、一个缓存颗粒和两个NAND颗粒,背面空白没有元件。主控采用的是Marvell的原生PCIE&NVMe主控88SS1093芯片,28nm制程,三核心8通道,支持8CH/8CE,每个通道支持8CE/Die,最高支持2TB的容量。这个主控支持NVMe&1.1标准,兼容NVMe&1.2,除了支持MLC&NAND之外,支持NAND&Edge&error-correcting和LDPC技术。缓存采用的是三星的LPDDR3颗粒,频率为1600MHz,延时为CL11。NAND颗粒采用的是东芝原厂的15nm&TLC&NAND,单颗容量为128GB,共两颗组成256G的总容量。评论评论评论评论评论★性能测试★1、Intel&600P&256G评论评论评论评论评论  Intel&600P采用了慧荣SMI的SM2260主控加上&Intel自家的16nm&3D&TLC闪存颗粒,从配置上来看,性能应该是很不错的,但是实测结果有点大失所望。AS&SSD的得分仅有1336分,仅比高端SATA主控的MLC&SSD略高一点点。从具体测试数据来看,单队列随机4K性能比较一般,虽然支持NVMe,但是无法拉开与AHCI产品的距离。Anvil’s&Storage&Utilities的得分为7461.44,这个分数并不低,但是“偏科”比较明显,读取性能和持续写入性能都非常一般,反倒是随机4K写入性能比较出色。不过由于这几项测试的测试数据量都是在1GB以内,所以都是在SLC&Cache空间内完成测试的,因此这几个得分并无法完整反映SSD&的整体性能。PCMARK8的测试数据量达到50GB,远远超过一般TLC&SSD的SLC&Cache空间大小,而Intel&600P的PCMARK8得分仅为5005分。可见在高负载测试中,由于发生了SLC&Cache空间溢出,所以Intel&600P的性能会大打折扣,测试结果也变得非常普通。Intel&600P最终的性能定位,应该是比高端的SATA主控MLC&SSD产品略强一点点,但是基本处于同一性能级别。评论  为了测试一下Intel&600P的SLC&Cache机制,看看SLC&Cache空间究竟有多大,我还是按照惯例测试了HD&Tune的全盘写入。从HD&Tune的全盘写入测试来看,Intel&600P&256G的SLC&Cache空间大小大约为20GB,在TLC&SSD中已经算是非常大的了,但是当持续写入的数据量超过20GB时,写入速度就出现了断层式的下降,从大约550MB/s直接降到了10MB/s以内,下降幅度太大了,虽然Intel&600P的SLC&Cache机制会让主控芯片迅速清理SLC&Cache空间并腾出一定的空间来容纳新数据,但是波动幅度太大,腾出的少量空间迅速被新数据所占领,写入速度又重新跌回到10MB/s以内。这也就是Intel&600P测试PCMARK8得分仅为5005分的最主要原因。2、浦科特M8Se&256G&&&&&&浦科特M8Se&256G的测试成绩略逊于512G和1TB版本。AS&SSD的得分达到1863,除了64队列深度下的随机4K写入性能稍弱之外,其他几项测试成绩都很强大。Anvil's&Storage&Utilities的得分为8487.75。在最能够反映综合实力的PCMARK8测试中,M8Se&256G得分达到了5044分,已经达到了中端PCIE&NVMe&MLC&SSD的水平。评论评论评论评论评论  为了了解M8Se的SLC&Cache机制,同样测试了一下HD&Tune的全盘写入。从HD&Tune的全盘写入测试来看,当持续写入M8Se&256G的数据量超过6GB时,写入速度就出现了断层式的下降,从大约640MB/s降到了275MB/s左右。可见M8Se&256G的SLC&Cache空间大小大约为6GB,这在240-256G容量级别的TLC&SSD中也已经是比较大的,在出现SLC&Cache空间溢出之后,M8Se&256G的持续写入速度稳定在275MB/s左右,没有像Intel&600P那样出现大幅度的过山车式的波动。评论测试成绩汇总:评论评论评论&&&&&&从测试成绩的对比来看,Intel&600P虽然采用的是PCIE&NVMe主控,但是由于搭配了的是TLC&NAND颗粒,还有受累于奇葩的SLC&Cache机制,导致了Intel&600P整体性能的低下。慧荣SMI的SM2260主控搭配MLC&NAND颗粒的不少SSD的性能都是很不错的,而Intel&600P的SLC&Cache机制在SLC&Cache空间用完之后,写入性能的下降幅度实在是太大了,虽然主控清理SLC&Cache空间之后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性能恢复,但是很快就又跌回谷底,整个写入曲线几乎是过山车式的,造成了SSD整体性能的不理想,实际性能仅仅比高端SATA&MLC&SSD略高。而浦科特M8Se的表现则依旧的稳健,虽然和西数Black一样都是采用Marvell&88SS1093主控芯片,但是两者在性能上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看来东芝的15nm&TLC&NAND还是强于闪迪的TLC&NAND。M8Se采用的虽然是TLC&NAND,但是实际性能已经能够和中低端的PCIE&NVMe&MLC&SSD看齐。  总结:1、在整体性能上:浦科特M8Se&256G&&&西数Black&256G&&&建兴睿速T11&240G&&&Intel&600P&256G&&&三星850EVO&250G&&&金士顿G2&240G2、在价格上:西数Black&256G&&&浦科特M8Se&256G&&&Intel&600P&256G&&&金士顿G2&240G&&&建兴睿速T11&240G&&三星850EVO&240G3、选购建议:以前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MLC&SSD的性能就一定强于TLC&SSD。其实这是错误的。SSD的性能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控芯片,其次才是NAND颗粒。目前PCIE&NVMe主控+TLC&NAND的很多款SSD在性能上已经超过甚至抛离SATA主控+MLC&NAND的SSD。而如果都是PCIE&NVMe主控+TLC&NAND颗粒的产品,在性能上的差别也是很大的。金士顿G2虽然是采用MLC&NAND的产品,但是主控却是老迈的SATA主控,所以性能却是最差的,甚至落后于部分采用SATA主控+TLC&NAND的SSD,可以说毫无性价比。选购要点第一:不要盲目追捧MLC&SSD。西数Black&256G虽然性能还算不错,但是价格太高,性价比太低,而Intel&600P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个产品虽然在用户装机时点名率很高,但是实际性能实在是对不起支持PCIE&NVMe的慧荣SM2260主控啊,仅比SATA主控的高端产品略高一丢丢。买这两个的话绝对不如购买性能起码高一个档次而价格只要849-869元的浦科特M8Se。三星850&EVO是上市好几年的经典款了,虽然也是采用SATA主控的“伪M.2”SSD,但是性能不弱,目前价格也不高,六百多元的价格比较实惠,性价比其实是很高的,老机器升级或者预算比较有限的朋友可以考虑。建兴T11的特点鲜明,在测试数据量不大的测试中性能表现优异,但是如果测试数据量超过SLC&Cache空间大小之后,性能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例如PCMARK8),不过价格只需要700出头,而且同时兼容PCIE和SATA,也是可以考虑的。选购要点第二:SATA接口的SSD中其实也有很多的好产品。&&&&&&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是新装机的用户,尤其是主板能上有支持原生PCIE&NVMe的M.2接口的,我更建议购买支持PCIE&NVMe的浦科特M8Se,虽然256G的价格要八百多元,但是在性能上已经能够达到中端PCIE&NVMe&MLC&SSD的水平。&&&&&&在性价比上:浦科特M8Se&256G&&&建兴睿速T11&240G&&&三星850EVO&250G&&&西数Black&256G&&&Intel&600P&256G&&&金士顿G2&240G
我的微博:
/enoch2012lyn
... ... 看帖回帖好习惯!纯手工灌水,只在论坛买东西,看上的会主动联系,没需要就当 帮顶.
路过... ...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2接口固态硬盘装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