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九十个銀元,誰要買?

曝光“袁世凯银元”有三年、八年、九年、十年,每种的价位都不可低估!
曝光“袁世凯银元”有三年、八年、九年、十年,每种的价位都不可低估!
农村小日子
主要区别在于“民”字中间一横不连笔,形成断笔,俗称“断民版”。少见。不少收藏爱好者喜欢收藏袁大头银元,因为其收藏价值比较高,下面携景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2016年袁大头银元最新价格表,同时跟大家详解一下袁大头具备怎样的收藏价值。“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袁大头”银元收藏价值高“袁大头”,是对铸造于民国初年镌有袁世凯侧面头像壹圆银币的一种俗称。因其首铸于民国三年,又有称“民三”者,此类别称由来已久。作为民国军阀银币的领头羊,“大头”系列对钱币收藏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袁大头”银元的诞生,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地位而发行的银元货币,因这些银元铸有他的侧身图像而得名。国际金银价位的涨跌,也刺激了传统的收藏市场,近五年的时间,民国年间的“袁大头”可谓涨跌不停。即使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袁大头”也能保持稳定的价格不跌。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袁大头”的收藏依然有较大的价值空间。据了解,北京2014拍卖会的古钱、银锭、机制币专场上捷报连连,一枚广东七三反版7.3钱银币以92万元高价成交。在目前市场上,即使是普通的“袁大头”,也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百元左右涨到现在的几十倍,升值幅度颇大,一些品相好的更是不用说了。、、“袁大头”代表了中国近代的货币文化,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目前民间留存的“袁大头”数量已经不算太多,而且银属于贵金属,收藏风险较小,非常适合投资和收藏。以上就是对2016年袁大头银元最新价格表的详细介绍,大家对于袁大头银元价格以及收藏价值都应该有了更多的认识,而不少人对于如何分辨袁大头银元价值不是很了解一下。分辨袁大头银元价值方法有哪些?大家对于2016年袁大头银元最新价格比较清晰了,那么,分辨袁大头银元价值方法有哪些?下面携景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1.“O”记版。即在嘉禾图案中有“O”形暗记,在嘉禾结带处呈横“8”字形,左上方的带孔中有一极小的“O”形圆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领未封领,肩章较宽,五星比较凸出。目前市场价值在80~100万左右2.粗发版。袁头发较粗,发型呈波浪。嘉禾结带没有形成纵横交“8”的结花,右边一束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目前市场价值在120~160万左右3.三角圆版。此币背面圆字内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别是“开口”形。目前市场价值在180~230万左右4.开口贝版。此币壹圆的“圆”字内“贝”字最下一横未与竖笔连接,形成“开口贝”。该版袁像肩章条纹明显,袁眼中有一从上至下的直线,俗称“睁眼”,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版别未见的。目前市场价值在120~160万左右5.加铸“甘肃”两字版。此币系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国三年版旧模,在袁像左右。民国三年袁大头背面(三角圆)加铸“甘肃”两字,其余与开口贝版相同,铸量仅数万枚。目前市场价值在260~300万左右6.签字版。此币甚少见,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并未流通。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华外籍铸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签名缩写。目前市场价值在400万左右7.“T”字边、鹰洋边。此两种币均稀见,系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样币。正、背图案与流通的一般“袁大头”相同,仅在边齿上有区别,为“T”字形边或鹰洋币形边。目前市场价值在320万以上一、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1.普通版。该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头像,上端为“中华民国三年”,背面为“壹圆”币值和嘉禾图案,周边为185道线(后铸有170道线),胸前周边设有暗记(即少一短线),边齿。多见。2.鹰洋边。区别在于边形与墨西哥鹰洋的边形相同,俗称“鹰洋边”。该币为试铸币。罕见。3.T字边。区别在于边形为“T”字边形,俗称“T字边”。该币为试铸币。罕见。4.签字版。区别在于正面袁像的右侧有英文“L.Giorgt”字样。罕见。5.开口贝。其主要特征为“圆”字贝开口,俗称“开口贝”。因袁像眼中有一极短直线,好似眼睛睁着,故也称“睁眼币”。胸前周边无暗记。其银币成色较低,嘉禾较粗糙。较多见。6.甘肃加字版,图案与“开口贝”基本相同,主要特征是在袁像两侧镌上“甘肃”字样,俗称“甘肃加字版”。甚少见。7.O版。主要区别在于“华”字为异书体,背面交叉嘉禾的束带中有一个很小的“O”字,俗称“O版”。少见。8.三角版。主要区别在于银币背面“壹圆”二字笔画微肥,“圆”字中员上部像似一个三角形,俗称“三角版”。少见。9.三角O版。图案与“三角版”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银币背面交叉嘉禾的束带中有一个很小的“O”字,俗称“三角。版”。少见。10.断民版。主要区别在于“民”字中间一横不连笔,形成断笔,俗称“断民版”。少见。11.勾点华。主要区别在于繁体“华”字书写的第二笔为勾点,背面嘉禾一禾叶芒带勾,俗称“勾点华”。少见。12.提点华。主要区别在于繁体“华”。少见。13.大扣版。主要区别在于袁像领扣独立,并比一般领扣较大,俗称“大扣版”。少见。14.S版。主要区别在于背面嘉禾左侧有一个“S”字样,俗称“S版”。甚少见。15.厚版币。主要区别在于该银币较厚,达27毫米,普通银币厚度一般不超过26毫米,故称“厚版币”。少见。二、中华民国八年造“袁大头”1.普通版。该银币图案与三年普通版基本一样,其区别之处在于年份不同,有“造”字,且胸前周边没设暗记。较少见。2.连口造。图案与八年普通版一样,主要区别在于“造”字的口上是个“牛”字,且连到口,背面一嘉禾孕珠,结下边道孕五珠,俗称“连口造”。少见。3.半连口造。主要区别在于“牛”头造的“牛”字不连到口,俗称“半连口造”。少见。4.缺口造。主要区别在于“造”字中的口上方缺一横,俗称“缺口造”。少见。5.草头华。主要区别在于繁体“华”字为“一”头华,背面结上出头,俗称“草头华”。少见。6.反7点年。主要区别在于“年”字中的点为反7点,俗称“反7点年”。又称“厂点年”。少见。7.竖点年。主要区别在于“年”字中的点为竖点,俗称“竖点年”。少见。8.T点年。主要区别在于“年”字中的点为“T”点,俗称“T点年”。少见。9.左芒勾。主要区别在于背面嘉禾左侧一禾叶芒带勾,故称“左芒勾”。少见。10.孕六珠。图案与八年“连口造”版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左右禾叶孕珠,结下边道孕六珠,故称“孕六珠”。少见。11.双孕两珠。主要区别在于背面嘉禾右侧一禾叶孕珠,结下边道双孕两珠,故称“双孕两珠”。少见。主要区别在于“民”字中间一横不连笔,形成断笔,俗称“断民版”。少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农村小日子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每天分享好文章、好段子,生活才会更快乐!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民国时期一个银元等于多少个铜钱?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大洋即是银元.不同时期,银元的含银量不同,发行的银元大小也不同.兑换的数目自然也不一样.民国初期闽省市面流通货币共分银元、台伏(捧番)、小洋、铜元、铜钱五种,而财政厅对于各征收局所收银两,先折合台伏,再折合银元,其互相兑换之市价,通用银元一元得换铜钱一千零二十二文,台伏一元得换铜钱一千文,小洋每毫得换铜钱九十六文,铜元每枚得换铜钱八文. 钱庄货币兑换业务,主要有银元换铜钱,1元银元换文铜钱,最多时换3300文.银元换银毫,1元银元换10个银角,每角值铜钱100~130文.兑换比值 清朝两吊铜钱(2000枚)换银1两.但市面有制钱与杂钱、纹银与次银之分,交易时按商业习惯互有“贴水”.铜元进入市场以后,“当制钱十文”的铜元换铜钱10枚,“当制钱二十文”的铜元换铜钱20枚.银元进入市场以后,每元换辅币10角,换“当十”的铜元300枚,但商店兑换价格不一,市场铜元充斥时,每块银元能换到“当十”的铜元320~360枚.民国28年11月,安徽省政府规定每元法币兑换“当十”的铜元200枚,次年改为兑换100枚.新中国成立后,为保护革命根据地群众利益,制定了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收兑比价,并一再延期兑换.1950年,县人民银行挂牌收兑金银,黄金每两(16进位制,每两等于31.25克)95元,白银每两1.25元,袁世凯头像银元每枚1元(以上均已折成新人民币).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袁世凯三年流通银元基本特征及大版别介绍
此大頭系列共分為四篇此為其一,本篇所述之基本特徵及大版式就是很容易就可以一眼分辨的,或是已經有見過實物及已確定為真品的錢幣,所有錢幣圖片大多都為本人藏品,少數本人所缺少的版式圖片會另外標註轉載,文章有所引用的內容亦會註明出處。
  大頭版式分類資料最早於1954年E.Kann(耿愛德)先生所著的中國幣圖說彙考中出現,書上側面像的大頭(含三,八,九,十年)銀元版式總共計有82種,裡面還不包括現在常見且數量龐大的後鑄版三年三角圓,書上編號645至651z的均為三年版,計有52種,版式差異小部份的在編號後會以英文字母作區分,如簽字版的就包含有三種(
645,645a和645b),另如646為標準版,648為O版, 650a為私版,650k為加蓋蘇維埃,
651a為鷹洋邊等,另八年的僅有9種,九年的也是9種,十年的有12種。
  在我認識的藏家當中,分大頭版式最出名的已分了超過400種以上,以前曾想幫這朋友做資料以利後人,但卻因旁人的流言婓語而作罷,想來實在對喜好大頭版式的同好感到惋惜,會有這個念頭是因為這朋友拿給我看的錢幣在包裝上並無任何的支字片語或編號來對應錢幣,而對方也說要看才知道是何版式,試想,在無任何的資料扶佐下,除了淺顯易見的大版式以外,其他的細部差異有誰可以很輕易的看出?更何況光用死記硬背的腦袋也裝不了吧?改天有機會再找這朋友談談吧,畢竟這對喜好版式的同好來說是一件好事,再說至目前也無此種類繁多的大頭版式資料,現所見的資料最多也僅有1百餘種而已。
  大頭銀元除了簽字版的樣幣以外,其餘各年份加起來的總版式數量至今尚無人能完全知曉,因為鑄造數量高達10億枚以上,至民國四年二月開鑄至1949-50年改朝換代停鑄為止(部份見下文三角圓之解說),大頭銀元鑄造時期就有至少35年以上,雖說原模是在天津造幣總廠由外國技師L.Giorgi所雕刻的,但卻至少頒佈模具給予不下於十家以上的各省造幣廠鑄造,資料如下:
  天津廠,各年份都有鑄造
  南京廠,全數為三年版
  武昌廠,三及九年
  杭州廠,八及十年
  廣東廠,應全數為三年版
  奉天廠,全數為三年版
  安慶廠,全數為八年版
  南昌廠,應全數為九年版
  另福州,成都,重慶,甘肅,康定等廠都有鑄造,另紅軍及剛解放時及軍閥割據時期亦有鑄造大頭銀元(包含怪版)。
  除了成色以外,各省的造幣廠或許會因機器好壞與否及個人因素而鑄造出良莠不齊的銀元,所以至今大頭的版式在有心人的細分之下也才集得最多只有400版左右,但有一份美國摩根(的美國國幣)銀幣的鑄造資料或許可以供給我們作為參考,官方鑄幣資料如下:
  各年份及廠記共鑄有枚
  模具使用共3549套
  平均模具壽命為160,00枚
  據美國的摩根銀幣專家統計,摩根銀幣包括年份及廠記(S,O,CC及無記)等,目前已被發現的版別在800種以上,也就是說數量在5億餘枚的摩根銀幣裡每70餘萬枚裡就可撿出其他的版別或年號,如照模具數量推理計算的話,摩根銀幣約4,4套模具就可發現一種版別,那大頭模具大約至少有2萬套,依上推論的話就至少可以說有數千種版式,如再加入機器及其他因素的話那版式簡直就上萬種了,如按照23年船洋一套模具的平均鑄造數量208,000枚來計算,10億枚的大頭就至少可以有4,800種的變化,如以各版式平均1枚1千5百元來算的話,那版式集全就要花費台幣7百多萬,所以說呢,分版式喜歡就好,如果錢多的花不完想細分版式的話那我個人是完全沒意見的(以上部份內容轉載自宣和幣鈔)。
  各位一定會覺得奇怪,版式前面為何還加上一個大字稱為大版式,其實這也是個人的主觀意見,因為每一個藏家對於藏家都有一套自己的作法,版式要如何分別也是隨性所至,如同一枚錢幣依未使用的做基準,現在就有精鑄版,鏡面版,平鑄版等三種製作工藝,這是一種分法,那淺版和深版是否又可以分為二版?模具全新所製出的成品與將近報廢製出的是否也可以分為二版,還有模具損壞修復後與未損壞前的是否也可以算是一種分法,還有如銀胚材料有瑕疵(欠料),成色不一,破版,又應該如何分法?所以本系列文章才會稱為大版式,也可以說是各版式模具肯定是不同而所製作出來的成品。
  就如同上述,分版式個人認為完全取決在於藏家消費能力及吹毛求疵的性格而定,依個人收藏習慣,方向及見解的不同,所分出的版式也就不一樣,也因為藏家觀點不一,所以這篇才會定名為三年袁世凱流通銀元之基本特徵及大版式,那為何要加個流通呢?道理也很簡單,因個人所得不多,樣幣也買不起,就算有錢買,也應該分不出什麼所以然的版式吧,而且樣幣與流通幣差別就在L.Giorgi這幾個英文字母而已,與此篇也扯不關係,所以就省略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東西如果不是我的,我不敢也沒立場大放厥詞,萬一真的說成假的,假的卻說成真的那就冤枉了。
  一、正反面部位名稱
  錢幣的正面(陽面)和反面(陰面)應該如何分辨至今也還尚無定論,以前在一些網站上也有過熱烈討論,鬧得不可開交,一說有國號的為正面,另一說為有標註面額的為正面,最後也是不了了之,但在民國四年二月財政部為了新鑄袁大頭國幣而通飭各所屬機關的一紙文書卻可以有所解惑,部份內容如下:
  現在新鑄銀幣,陽面恭摹大總統五分側面像,上列(中華民國三年)六字,陰面嘉禾二本,左右交互,下縈結帶,中鑴(壹圓)二字,已由各造幣廠次第開鑄,酌量發行(見台灣張惠信所著之中國貨幣史話528頁),所以在此就以有國號的為正面,而有面額的則為反面。
  分版式一定要曉得各部位的名稱,因為各版式的特殊之處大部份都在固定的位置,如不把位置搞清楚,或許會因此而失去很多擁有稀少版的機會。
  1.正面部位名稱圖示(如下圖所示)
2.反面部位名稱圖示(如下圖所示)
&二、袁世凱銀元各字體書法的變化
此銀元共鑄有三,八,九,十等四個年號,除了三年版少了一個造字以外,其他各年份及各版的錢幣正面都會鑄有(中華民國X年造)等字,而反面則有(壹圓)二字,現將常見的字體書法差異較大的先略簡述如下,先有個印象再看下幾段的內容會比較有概念。
& & 1,中字(如下圖所示)
無論是哪一版或哪一年份的大頭,中字的筆劃書法差異其實都不大,單純就結構來說是一樣的,但各年份的大頭中字還是有分別的,各位可依圖片自行做比較,各年號版式的不同之處如箭頭所指處,區分如下。
圖A為三年標準版和三角圓版共用;圖B為甘肅版和蘭州版共用;圖C為各O版共用;圖D為八,九,十年共用;圖E為十年專有,又稱缺口中。
現在已知的華字差異較大的共有至少六種(如下圖所示),其中最上一排三種為三年標準版,甘肅版,O版等的標準字型(圖上A,B,C),八年的也有三種(圖下D,E,F),其中有一種字型為九年及十年各版所用(圖F),八年的標準版也有見這一字型。
民字僅有二種(如下圖所示),一為三年各版所用的民字加點(圖左),另一種為八,九,十等三個年份所用的標準民(圖右)。
& & 國字各年份差異都不大,在此不述,
& & 5,年字
現在已知的年字差異較大的共有至少七種(如下圖所示),如三年標準版(含三角圓),甘肅版(含蘭州版)及O版(含O版三角圓)的年字都各有差異(圖上A,B,C),這也是三年各版的標準字型,與八,九,十年的字型完全不同系統,九年的僅見普通年及丁年二種(圖中D及圖下G),八年及十年的年字變化最多,至少各有四種字型,如普通年,丁年,直年及豎年等(圖中D,E,F,G)。
6,造字(如下圖所示)
造字僅存在於八,九,十等三個年份而已,現所見字型差異較大的至少就有五種(如下圖所示),以八年的造字變化最多,共有普通造,牛造,連口造,缺口造等至少四種(圖A,B,C,D),九年常見的造字與八年的相同(圖A),十年的造字與八,九年的完全不一樣,常見的僅一種(圖E),從圖片上就應該可以看的很清楚其不同之處。
所有的大頭銀元壹字的字型除了字體的粗細或大小以外,其餘的都差不多,最多就是壹字的土部有時會比其他的往右傾一些,但三年甘肅版的壹字就與其他各年份的字型不同,感覺書法比較粗獷一點(如下圖所示,左為標準版,右為甘肅版)。
圓字變化也很少,除甘肅版感覺書法不一樣以外,其他就只有二種比較常見的,如普通圓及三角圓二種而已,而三角圓僅見於三年而已(如下圖所示,左為普通版,右為三角圓版)。
三、基本版式統稱
& & 1,標準版(天津版)
& & 2,三角圓版
& & 3,甘肅蘭州版(以下文章均稱為蘭州版)
& & 4,加字甘肅版(下稱甘肅版)
& & 6,O版三角圓
& & 7,怪版(含四川版,新疆版,紅軍版及其他版等)
如果僅是想集藏上述版式作代表的話,那就按名稱各集一枚就行,下面有各大版式的正反面圖片可以參考,但記得品相要選好一點的,除了怪版以外(怪版從未見到品相好的),因為僅全部7枚而已,而且都是便宜的大頭,寧缺勿濫,就算貴一些些也是沒關係的,當然,這僅代表我個人的觀念,
& & 肆,共同特徵
& & 1,胸前勳章處缺一內小齒(如下圖所示)
除了甘肅及蘭州版以外,三年大頭無論是什麼版,胸前勳章處一定會缺一內小齒,不曉得是雕模技師計算錯誤還是特意預留的特徵,因為簽字版的樣幣並無缺齒(如下圖1,2所示,圖片轉載自中國歷代金銀貨幣通覽)。
2,民加點(如下圖所示)
大頭銀元共鑄有三,八,九,十等四個年份,其他年份的民字書法就是一般的正楷民字,唯獨三年的民字就是不一樣,而且字體旁還多加個一點,就連簽字版的也一樣有加一點,真是怪哉。
這是所有三年大頭銀元的特別之處,就連簽字版的也是一樣(見上述簽字版圖片),
& & 4,肩章不明顯(如下圖所示)
這點也是所有三年大頭銀元的特別之處(O版除外),不是星星不明顯就是槓線模糊,簽字版的就有稍微明顯一些,
&5,年字不同(如下圖所示)
無論是什麼版,只要是三年的大頭銀元,年字的第二橫一定比第三橫長很多,這與其他年份的書法完全不同,
&五、細部解說
&&&1,標準版(如下圖所示)
除了共同的特徵及品相以外,標準版幾乎找不到有較大差異的版式(真不愧為標準版),一般所見都差不多一模一樣,除了一般未使用版以外就是略帶鏡面版(如下圖1,2所示),此版應為初鑄,也就是模具幾近全新的時候鑄造的,整體看來,無論是內齒,字體,人像還是嘉禾圖案都比一般的標準版還要清晰,
&從下圖的傾斜角度就可以看出未使用版和鏡面版的差異之處,圖左為未使用,有車輪光,圖右為鏡面,但無車輪光,但版底卻呈現如鏡子一般的平整及光滑,
日本曾於90年代末期拍賣出一枚精鑄Proof版的,當時的成交價高達日幣18萬,不然就是字體或圖案的清晰度不一這樣子而已,另有錢商告知在2005年左右於上海有私下成交一枚標準版的大頭,價格約合台幣10萬,
&&&三年版大頭銀元據World
Coins世界錢幣目錄記載,此版連續製造至1929年,後在1950年又被中國製造於西藏行使(此版不同於標準版,為三角圓版,見下一段三角圓之敘述),
&&&三年還有一枚奇怪的版式,正面人像類似一般的三角圓版(見下一段版式解說),因為正面的人像較模糊,字體也大一些,但反面卻又類似O版,但沒O記,還有一個此版最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在嘉禾近內齒處四點鐘方向的穀穗尖端有一很明顯的粗線條(見下圖放大圖片),這也是普遍O版常見的特徵,所以此版稱為O版無O(與下述O版無O記不同),個人認為應該是後鑄版三角圓正面和O版無記反面的混配版,
&&&2,三角圓版(如下圖所示)
這版有明確的資料顯示為後鑄版,另有一說為1949年鑄造,在幾年前曾有數量龐大的三角圓大頭銀元出現,據傳是在蘇聯某銀行的倉庫裡發現的,而且本來要溶作它用,但卻有人得知消息而從半路攔截購買回來的,
&&&關於此版最早的資料由英國史賓克公司1975年出版的月刊上記載,簡述如下:
&&&在1950年末紅軍剛進入西藏時,為了給予藏族農民印象良好,所取物品及徵集勞工皆付現,但藏人不收紙鈔,故以銀元發放,爾後在1959年西藏爆發衝突,大批藏人逃往印度及尼泊爾,銀元也隨之留入當地,此作者在印度北部與尼泊爾時,檢視了好幾批的銀元,幾乎全數是袁大頭銀元,內有一版特別多,其特徵為版底表面較不光滑,品相接近全新,但圓字的字體卻與一般的不同,因為這圓字的ㄙ部為三角型,就是俗稱的三角圓大頭,這是其中的一份證據資料,
&&&另一份資料為奧地利中國錢幣收藏家E.Kann耿愛德於1953年完稿的錢幣圖錄(中國幣圖說彙考)中也無記載此一版式,因為耿愛德在1950年以前就離開大陸了,所以才未收入或遺漏了這數量頗多的版式,由此可見三角圓大頭就是後鑄版無疑,或許也可稱為剛解放的紅軍國幣(部份敘述轉載自宣和幣鈔第41期第47頁),
&&&這版與上述的標準版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反面圓字上,一般圓的口部為ㄙ,這版的口部卻是一個三角型(如下圖所示),此版的字體人像圖案均與標準版不同,大都模糊了一些,尤其以正面人像的鬍子及背面嘉禾的圖案最為明顯(如下圖所示),就算是全新BU品相,原鑄光也比標準版近未使用AU的還差,
&&&此版我個人曾依正面字體,人像,反面字體及嘉禾圖案大小分出至少5個版式,除了這些就再也分不出其他版了,這版大頭我個人倒是建議可以收集不同的版式,因為又便宜又漂亮,
上圖的字體略有差異,
由上圖可以比較字體的粗細大小不同,
由上圖可以看出肩章星星的不同之處,
&3,蘭州版(如下圖所示)
正確的名稱應該是甘肅版,因為此版鑄造年代比加字甘肅版還來的早,是為民國十七年底開鑄,而加字甘肅版為民國十九至二十年間鑄造,二版都是蘭州分廠所鑄,只不過為了避免與加字甘肅版混淆所以才稱為蘭州版,真是有點小委屈它了,此版與加字甘肅版無太大的差異,就差不多只是少了甘肅二字而已,
&&&此版雖說仿自天津造幣總廠之標準版三年大頭銀元,但整體來看卻與標準版差異甚多,無論是字體(見下圖1所示)或者是人像及嘉禾圖案都獨樹一格(見下圖2所示),以前個人稱這版為哈巴狗版,也因此可以斷定蘭州版大頭為甘肅省自行雕模鑄造的無疑,而且只要是三年就會在錢幣人像的右下方勳章處缺一內小齒,但在甘肅版及蘭州版上卻完全都見不到(如下圖3所示),真不該說是甘肅這地方有注意到這不合理的細節還是該說標新立異,
上圖依序為標準版,蘭州版,O版,
上圖左起為標準版,蘭州版,O版,
此版據個人現有及曾見過的實幣來看,此幣並無其他特殊版式可言,就算是有也差異不大,但個人手上有一年字缺點版(如下圖所示),因隱約有看見那一點殘留的緣故,所以個人認為應該是模具阻塞的因素所導致的缺筆,與其他版式應該並無不同,
此版數量雖不少,但品相好的實比其他年份還來的難求,加字甘肅版就更不用說了,據個人目前手上現有的資料來說,無論是蘭州版還是加字甘肅版,品相看起來確實有達到未使用等級的,二種加起來還不到5枚,經鑑定為MS級的最多也僅見一枚無字的MS-63而已,
&關於這品相不好的問題或許可以依蘭州造幣廠的造幣設備老舊來作解釋,因為甘肅省直到民國九年才設立造幣廠,並從天津,上海等地購入造幣設備開始鑄幣,也因購入的機器設備老舊,所鑄成品銀元的品質也良莠不齊,最重要的因素可能就是壓力不足,因為壓力不足所製出的錢幣一定會圖字不清晰,而且會缺少機製幣最重要的原鑄光,而一枚錢幣要達到未使用的等級,原鑄光就至少佔了判斷標準的6成以上,其他才是圖字清晰度,色澤及劃傷等,由此看來甘肅及蘭州版未使用的一幣難求是有其道理的,
&&&4,甘肅版(如下圖所示,此圖片為後仿製的參考品)
&此版字體人像及圖案與蘭州版幾乎一模一樣,最大的特徵就僅是在人像的左右兩側加上甘肅二字而已,另此版鑄造數量比上述的蘭州版少很多,約1:10以上,據原始資料記載僅鑄幾萬枚,一般完整VF品相的在1994年以前就已要價台幣1萬5了,
&&&剛開始收集錢幣的時候就見過以標準版改刻加字的甘肅版,熟不知甘肅版與標準版的人像根本不同,字體及圖案也完全不一樣,但還是有少數人上當,各位不要覺得不可能,因為以前就曾經出現一枚有裝鑑定盒的加字甘肅版,過了不久又出現以蘭州版改刻的,這版就有比較多人上當了,因為錢幣本來就是真品,只不過再另加上甘肅二個字而已,稍做一下舊化處理的話就看不出來了,反正加字甘肅版本來就沒見過品相好的,最後又出現了全新雕模鑄造的仿品,而且做工非常精良(就是上圖那一枚),只要作舊或作個氧化色,那就幾乎與真品一樣了,但唯一的缺點就是版底太平整太漂亮了,完全沒有一般甘肅版的粗獷感,這也是這枚仿品的一大敗筆,但是這枚仿品至今對於涉足錢幣界不深的藏家來說,殺傷力還是很強,購買時記得仔細比對一下,
&&&5,O版(如下圖所示)
&此版的的正面字體及人像圖案均與天津標準版不同,字體尤以華字及年字差異最大,字體也很明顯的比較粗大,人像亦較有粗肥感,耳垂特肥厚,但右眼睫毛卻稍模糊些甚至沒看到(如下圖所示),眼睛似乎還瞇成一線,
肩章的雕工也比三年標準版或其他年份來的精細,尤其是槓線就多了好幾條而且也很清楚(如下圖所示),
&背面的字體就與標準版的差不多,但嘉禾圖案有稍模糊了些,這版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反面四點鐘位置的穀穗大都會多一線條(圖片見上述),
O版的O記常見的都在於蝴蝶結的左上位置(如下圖1所示),一般都以O記的粗細大小及位置的高低左右來分別,如果藏家要求不高,那這版可只買一枚品相較好收藏的就行了,逢人也可說O版大頭我也有,但如果要求稍微高一些,那10版以上一定跑不了,以蝴蝶結內的位置計算,共有上下左右四個位置,每一位置如果各集一枚,那就有4版,如果再分個細O或粗O版的話就有8版了,到最後再加個半O(如下圖2所示,)或雙O或O記在別的地方的(如下圖3所示,此圖轉載自網路,目前僅見一枚)那該有多少版?甚至還有一種O版無O的版式,也就是字體及人像圖案都有O版的特徵,但卻無O記的版式(此版亦有因淺打或模具堵塞而導致無O記的情況發生),
&&此版還有一凹口中的版式(如下圖所示),圖A為一般O版的中字,圖B為凹口中,因中字那一束尾端有類似複打的痕跡,所以不排除是修模再鑄的成品,
&O版另有一種反面的嘉禾枝節精雕版(如下圖所示),圖上為一般的枝節,圖下則為精雕版,
&&&6,O版三角圓(如下圖所示)
&這版與上述的O版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反面的圓字上,一般圓的口部為ㄙ,這版的口部卻是一個三角型,此版的的正面字體及人像圖案亦與天津標準版不同,現所見實幣的版底差不多都略帶鏡面,也就是地章較平整,人像線條亦非常清晰,字體與圖案都與一般的O版差不多,正面人像圖案與一般的O版有差異的,差別就在於眼睛不一樣(如下圖1所示),隱約可見眼珠子,亦稱睜眼版,部份眼睫毛模糊會沒有,胸前的勳章線條一般都特別清晰,甚至還比標準版的更清楚,肩章比上述的O版更精細,嘉禾圖案也與標準版的一樣清晰,此版還有一特別之處,那就是O記的線條大多很細,只有一般O版的二分之一,甚至更細(如下圖2所示),
&此版個人還有一版較奇怪的版式,正面人像圖案較模糊些,這倒與一般O版很類似,版底未帶鏡面狀,眼睛部份與一般O版三角圓不同,倒與上述的O版差不多,有同好稱為閉眼版,鬍子也稍模糊些(如下圖1所示),還有背面壹字的土部比一般的稍彎一些,圓字的三角型上方明顯有缺口,圓字的貝部最後一劃也比較尖(見下圖2所示),
&&&&(上圖左為閉眼版,右為睜眼版)
&(上圖左為開口三角圓,右為一般三角圓)
&&&还有一种三角圆的肩章是無槓線凹肩章(見下圖所示)
7,怪版(圖片後補)
&&&這版花樣甚多,各年份也都有,名稱也很混亂,有稱四川版,新疆版,紅軍版,蘇維埃版,軍閥版,雲南版,還有什麼山東大扣版之類的,如果僅稱是紅軍版或是蘇維埃版那我個人是比較相信的,因為確實有這些鑄幣資料的發現,連鑄幣緣由,過程及發行也都有記載(詳情請見中國錢幣1991年第1期李清蘭所述之川陜根據地貨幣概論或台灣張惠信所著之中國貨幣史話),
&&&此版因版式眾多,而且原始資料稀少且不易取得,真假並無定論,個人不鼓勵大量收藏,有提到認識有這一版式就行,
袁大头”壹圆银币的主要版别&&袁大头壹圆银币版别纷繁,现择要述之。&&第一,民国三年版中的主要版别&&民国三年版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年”字后没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后面有一“造”字。三年版“民”字中有一“点”,而其他年版民字无“点”。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两种模具,老模具为185道边齿,新模具为170道边齿,铸量都较多,属普通流通版。另外有数种铸造量较少的版别:&&1.“O”记版。即在嘉禾图案中有“O”形暗记,在嘉禾结带处呈横“8”字形,左上方的带孔中有一极小的“O”形圆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领未封领,肩章较宽,五星比较凸出。&&2.粗发版。袁头发较粗,发型呈波浪。嘉禾结带没有形成纵横交叉“8”的结花,右边一束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3.三角圆版。此币背面圆字内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别是“厶”形。&&4.开口贝版。此币壹圆的“圆”字内“贝”字最下一横未与竖笔连接,形成“开口贝”。该版袁像肩章条纹明显,袁眼中有一从上至下的直线,俗称“睁眼”,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版别未见的。&&5.加铸“甘肃”两字版。此币系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国三年版旧模,在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两字,其余与开口贝版相同,铸量仅数万枚。&&6.签字版。此为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并未流通。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华外籍铸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签名缩写。&&7.“T”字边、鹰洋边。此两种币均为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样币。正、背图案与流通的一般袁大头相同,仅在边齿上为“T”字形边或为鹰洋币形边。第二,民国八年版袁大头主要版别&&八年版中的普通版流通量较多,钢模由外国代制,文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字形没有变异,嘉禾规范有序。有一特征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饰前内边齿多一细齿,而无一空挡(其他年号版有一空挡)。另外有几种铸量较少的版别,主要在“造”字的书写上有几种不同:&&1.“造”字的第三笔一竖从第四笔的一横向下伸出,形成了“牛”字,但与下面的“口”字不相连,故称“牛”字版。&&2.有的“牛”字与“口”字相连,故称连口版。&&3.“造”字中的“口”字少了上横一笔,形成缺口,称为缺口版。&&4.“造”字中的“口”字很扁,“口”字中看不见中孔,称为无口心版。第三,民国九年版中的主要版别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领版和大耳版两种,前者为普通版,铸量较多,后者铸量较少。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领全为封领。第四,民国十年版中的主要版别&&十年版中的普通版,其图案文字与一般袁大头无大差别,铸量较大。另外有一些在“年”字中的一点写成一竖或“7”字形,但铸量较少。“袁大头”壹圆银币除上述版别外,还有许多大同小异的版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网买银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