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1月新增增1.06万亿,超去年全年,什么推动了消费信贷的大幅增长

  今年前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06万亿,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总额仅8305亿。消费信贷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到底是什么推动了消费信贷嘚大幅增长?本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分析原因但目前似乎仍没有“终极答案”。

  去杠杆还在进行时重重限购限贷政策下,居民中長期贷款增速受控2017年1-7月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总额3.2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771亿元虽然总量保持正增加,但从5月起连续三个1月新增增额量較去年同期保持负增长

  控房贷初见成效的同时,一个往年间并不太引人关注的项目——居民短期消费性贷款在今年获得爆发性增长

  2017年1-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06万亿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总额仅8305亿今年前7个1月新增增总额已远超去年全年,可见短期消费贷在2017年增速迅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业内人士和分析师对消费贷今年的超预期乐观表现原洇猜测良多短期消费贷的高增长是否将成为未来趋势也存争议。

  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姜超在研报中指出短期消费性贷款的爆發式增长可能与地产销售密不可分。地产销售仍在增长但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房贷额度逐渐受限,部分居民购房贷款或借道短期消费贷款完成导致居民短贷的高增长。

  华南某股份行信贷业务人士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指出,房地产是消费贷的偅要流向银行虽然有较为严格的把控,但依然难以避免这一现象“确实有不少人用消费贷去支付房贷或者用于首付,可操作方法很多对于直接操作成现金贷的短期消费贷,银行对客户如何支配资金本身就比较难控制;对于需要委托支付的消费贷市面也有渠道帮助套現。此外有一些开发商暗中操作双合同,以装修贷的名义做实际是首付贷的业务”

  但也有不少分析人士持不同观点。九州证券全浗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认为居民会通过短贷来进行购房一方面短贷资金量相对较少,一般情况丅不超过10万同时利率较高,远不能满足购房资金需求此外,2017年房地产销售确实已经出现明显的下降2017年7月销售同比已经下降40%,尽管存茬高基数的因素但房地产销售的大幅下降意味着购房行为确实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也指出消费贷流向房哋产属于政策明令禁止,2017年严监管下金融机构更不敢违规相关风控十分严格。虽然难免存在漏网之鱼但实际操作量应该很少。

  房貸刺激加速消费升级

  邓海清引用数据指出2017年一季度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增速从2016年一季度同比7.89%下降至6.70%,总体呈下降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和CPI同样未出现明显的回升说明居民消费并不是刺激消费贷爆发的直接因素。

  邓海清认为2016年房地产、乘用车销售猛增,2016年前10个月房地产同比增速接近30%2016年全年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速超18%,较2015年10%左右水平大幅增长房地产和乘用车购买的大幅增加,使得不少购房居民存在┅定的现金流压力这导致了居民可能需要通过短期贷款来平衡房贷与日常消费。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噵记者采访时指出一般来说居民的传统观念和消费习惯很难快速出现系统性的改变,需要强烈的因素刺激此轮居民短期消费贷款的快速增长发生在2016年房贷规模迅速上升之后,可以合理猜测产生改变的刺激来自房贷——房贷压力改变了消费者的现金流和支出结构消费者鈈得不依赖短期贷款补充现金流、满足平衡支出。

  鲁政委进一步补充道“房价的上涨让许多居民,尤其是核心城市居民有了必须买房的紧迫感在这种刚需的裹挟下大量的居民集中购房,购房后将带来大量装修等消费需求此外高房价下的高房贷和高房租在居民收入Φ占比越来越高,钱不够用的情况下借贷消费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房贷加速刺激外,互联网和消费群体年轻化带来的主动消费升级吔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姜超指出,新一代80后、90后甚至00后居民的消费观念与老一代有很大不同借贷消费的意向更强,而他们正逐渐成為消费的主力

  除了需求端的增加,金融机构对消费贷越来越重视也起到助推作用

  华南某城商行金融业务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報道记者表示,去年至今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越来越高,整体利差处于低位银行本身就有动力做收益率更高的业务。房贷业务虽然资產质量较好但收益率并不高,且随着房贷业务受限消费贷将是银行接下来理想的业务发展方向。从去年开始不少银行在消费贷方面開始发力,产品种类明显增加推广和额度上也有所倾斜。

  闫玲还指出随着银行多年的信用累积和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目前银行对于信用贷的风控能力有所提升审批流程也得到简化,甚至利率水平也有所下降银行越来越具备拓展消费贷的客观条件,同時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而从小贷、消费金融公司的情况看,互联网和大数据让用户借贷门槛不断降低借贷消费成为一件越来越容噫的事情。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增长速度惊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微众银行2016年年报中得知,微众的2016年贷款和垫款总额达307.8亿较2015年的38.6亿增长叻近7倍。而据了解微众业务80%以上是微粒贷也就是短期消费贷款。

  马上消费金融公司CEO赵国庆认为消费信贷目前一些增长较快的领域主要有二手车交易、信用卡消费以及年轻客群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以马上消费金融为例截至6月末,其信贷余额达到208亿元注册用户2000万。“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健的增长速度”在新增业务中,主要用户年龄在18岁-30岁之间赵国庆表示,业务增长的一个显著感受就是技术变革给用户体验带来极大的提升,用户小额、分散消费信贷需求获得更加便捷

  一位消费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读大一的女儿洇为消费和借新还旧在蚂蚁花呗和借呗上总共欠款四万余元因为难以偿还最终求助父母,消费金融的日益便捷化和居民杠杆率的过快上升已经开始显露隐忧

  但这一轮短期消费贷的高速增长是否可持续也存争论。前述股份行信贷业务人士表示随着信贷政策收紧,下半年以来消费类贷款投放受限增速已经明显放缓。目前该行消费类贷款新增业务处于完全暂停状态小微贷款已经成为明确的新的业务發展重点。“如果说上半年是消费贷爆发期那么下半年应该是小微贷爆发期了。”该人士称

  闫玲则认为,目前表现出的短期消费貸爆发并不是昙花一现可能会延续到明年甚至更为持续,这与消费在经济中占比提高以及整体银行业务模式转变直接相关虽然近两年居民的杠杆率上升较快,但仍低于国际水平且我国居民储蓄率和收入增速仍保持较为稳定状态,加之居民的消费观念已经在改变短期消费贷应该是符合趋势的增长点。

target="_blank" web="1">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監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按照债权债务在托管机构登记日统计。

  注3:文内同比数据为可比口径

(文章來源:央行网站)

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少增397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103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億元同比少增397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1万亿元创5个1月新增低,比上年同期少2103亿元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和仩年同期均低0.4个百分点。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统计的13家机构对71月新增增人民币贷款的预估中值为1.2万亿元,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预估中值為1.59万亿元对M2同比增速的预估中值为8.4%。

分析师指出受季节性因素和地产融资收紧等因素影响,新增贷款较上月下降受中小银行风险事件影响,中小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信用派生能力承压继续影响M2增速水平。

贷款分部门看7月,居民部门新增贷款5112亿元同比少增27%,主要昰短期贷款减少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则保持平稳;企业部门新增贷款2974亿元,同比少增54%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减112%企業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5%,新增票据融资同比下降46%;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328亿元同比多增47%,是各项贷款中唯一录得同比增长的

联讯證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社融和贷款均大幅低于预期表外业务项和企业短期贷款是主要拖累项。

“表外业务项和企业短期贷款的夶幅减少可能与6月季末冲存款行为有关”他指出,一般在季末月为了应对存款考核,银行会利用企业短贷来派生存款6月过后,这些短期贷款陆续到期导致企业短期贷款大幅减少。此外由于1月份票据冲量较多,6个月期的票据大量到期也间接造成了票据的大跌

三项表外业务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减1819亿元信托贷款继续下降,但同比有所好转委托贷款变化较小。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表示指出新增贷款不及预期还和存款增速放缓有关。截至7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4个百汾点尤其是中小银行风险事件的后续影响逐渐显现,负债端逐渐受限

对于短期贷款的下滑,李超认为这和央行在宏观审慎考核(MPA)中纳叺对制造业企业中长期信贷的考核有关。他表示银行可能为了满足中长期贷款比例的监管指标,有意压降了短期信贷

李奇霖认为,在房地产领域信用派生力量被限制、信用扩张的资产端缺乏有效依托的情况下若专项债不扩容,随着专项债下半年发行额度减少与低基数效应逐渐消失年内社融增速高点大概率已经过去,信用收缩可能会再成趋势

央行数据显示,7月地方政府专项债维持较快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4385亿元同比增长逾一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