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想咨询一下关于索尼微单镜头A7M2镜头的问题

准备买索尼a7m2关于镜头搭配想问下大家【单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62,931贴子:
准备买索尼a7m2关于镜头搭配想问下大家收藏
原来是准备买索蔡fe24 70 f4+索蔡fe55 1.8后来觉得2470不值,现在想买28 70+索蔡fe55+索蔡fe16 35
想问下到底怎么买比较值得啊,明天就准备去武汉买
企业采购,企业采购嗨购11天,最高返500元苏宁卡,爆款提前抢!苏宁易购,正品保障,急速物流,售后无忧,多种付款方式任你选,24小时一对一提供优质服务!
后者搭配比较划算。
FE55+1635就够了 2870没必要 你可以多加个35 2.8
5518za+1635za就够创作了,以后看要不要来个70200G
索蔡24 70素质不行
55 1635就可以了 我刚入这一套
转接转接转接官方有a口 实惠好头不少自动环转ef和g也行或者手动环 m yc m42 l39 bqm dkl pb crx arri巴拉巴拉 德味儿之路向你敞开
配了2470和55,实际感觉2470比借朋友的2870好很多,买回来以后的体会就是,55 1.8真的好,因为上班族静物人像居多,不可能天天去看风景…这是我这几天的新人体验
从今天开始,买电子元器件就选它了!!!
2.8足够。需要长焦再说
这个预算,万能方案55+1635,文艺玩法三洋14 2.8+35 2.8+Batis85 1.8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索尼A7II人像拍摄深入使用感受
发表时间: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 优零
责任编辑: 黑眼圈
  首先声明立场,虽然SONY没给我任何好处,但我一直是个索粉,这其中原因从随身听起,一直很喜欢SONY,因为它的创新,因为它的黑科技,因为它带给我们冰冷机械电子传递的温馨。对于SONY的感情,从小就有,第一次玩WALKMAN时珍宝一样的感觉,第一次玩电子狗AIBO时那种高呼&OH MY GOD!&的感动,这些都是珍贵的回忆,一起陪着我长大的伙伴。
  数码相机时代,SONY在短短几年,把美能达收购的东西消化并发扬,联合蔡斯推成出新,那个技术的SONY又回来了,那个激进的家伙又复活了,美能达在相机行业有着和SONY一样的独特个性和创新精神,这也是我所非常喜爱的,或独立特行,或沉浮于世,有资本的高调没什么不好,有争议才有进取的决心。 今年初我买下了SONY最新的微单 A7 M2,在之前,我先后出掉了A900和A7R,身边的朋友问我,你那么喜爱SONY,为什么进了出出了进,我的解释是,我是有SONY情怀,但我追求的是不断的更新和进步,而不是墨守成规的稳定。
  这篇文章可以当软文来看,但不用怀疑我的公正,我不想评测什么画质和高感之类的太专业的东西,我写的更多是从一个普通用户角度来使用的心得,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款机器,也希望SONY公司能倾听用户的意见,把产品做得更好。
  在写心得前说明下我的环境,我是半职业人像摄影师,使用过佳能 6D 5D3 NIKON D800 D810 D750 SONY A900 A7R,A6000,RX100III目前D750作为主力机型,A7II作为辅机。
  作为A7的换代机型,从各方面的改进来讲,更像一个全新的机系,A7II不单把前代的一些缺点进行了改进,还改善了机身质感和更多专业性的融入,应该说,A7II更像A7R同级别的机器,而不是A7的简单升级版。
  之前,我写过关于A7R的使用心得和对比,
  简单分析SONY A7和A7R的区别
  SONY A7/R II人像俱乐部
  SONY A7R在商业应用的一些问题
  那么我们来看看A7II对A7和A7R的一些问题的改进。
从机背来看,A7和A7II基本是一样的,那个奇葩的放大键还在同样的位置,这次SONY总算有点良心,把键位做得高一些,按起来更舒服一点。个人建议还可以更高~ 机身的手柄把持感更好了,让我这大手党感动不已,快门按钮也改进的更宽大,总体机身的操控更加专业化和舒适。
JPEG算法有改进,高感的涂抹变少了,但RAW有压缩,这个不如NIKON的D810/750,其实拉断色阶这档子事,我个人觉得是相机宽容度问题,当然,无损的RAW给喜欢后期的人更多的空间,所以希望SONY固件开放无损RAW,扣去像素,整体画质和A7R差不多。S味十足。
由于使用了最新BIONZ X图像处理引擎,高感更好了,比A7R要好上那么一档,可用ISO达到12800,从画质来说,SONY无论高低感都有个共同的毛病,就是有点黏,这可能和算法有关系,算是个特色吧。
随机不再带难用的IDC软件了,换成了更麻烦的飞思了,其实,SONY为什么不能像CANON一样,能够简单快捷的解RAW呢,这里不是说飞思不好,在功能上的确更强大了,可是,对一些只需要RAW转码再转入PS后制的人来说,飞思是不是太大了些。
机身更结实更有质感了,这点很好,非常好,全金属一直是大爱,退步的是,前后转盘由金属变成了塑料,尺寸还变窄了,手感很不好,硬伤!漆面更换成类NIKON的皱纹漆,更耐指纹了,左肩有点空,期待下一代机器能再加一个转盘,必竟再多的快捷键也不如转盘来得好用。
卡口更换成金属的,以前A7/R的卡口是金属圈+塑料圈的接构,用手按会高低不平,在接驳重量镜头后,卡口的耐用性堪忧,这次A7II做了很好的改进,全金属一体化的结构让人放心。
5轴防抖,没想到在这么小的机身能塞进这个功能,不论是用手动镜头,还是拍摄视频,都有稳定的效果,而且SONY很厚道的支持了手动设定焦距,转接党大爱,长焦党大爱,在用户体验上做得很实在,也是这次A7II最大的升级点。
绿帽子问题,在A7R上我没有遇到过,这次A7II据说增加了一层抗眩光镀膜,改善了这个问题,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不取消低通,也许是为了拉开产品档次吧。
侧面的接口盖板建议改用橡胶材质,像所有的NIKON专业机那样,一方面可以更好的防水,另一方面,相对比那片薄薄的塑料片,橡胶更加的耐用。
A7R最大最大的问题,对焦点的移动,也就是我一直纠结的,在A7R上面,圆盘功能键设定成对焦模式后,那个转盘会误碰,会改变对焦模式,难用还不能自定义,在拍摄过程中非常烦心,这次A7II我最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的改进,谢天谢地,它改进了,可以自定义了,对焦点的移动像单反一样好用了,其实A7II的自定义键这么多,完全可以设定成关闭转盘的四个功能键,直接移动焦点就更快捷了,不明白意思的小伙伴可以参考D810/5D3的对焦点移动摇杆。
相比较A7,改进了对焦弱光性能,0到-1ev,相位对焦算法改进,对焦更接近单反了,当然动态还是不行,主要原因在相位对焦点太过集中,也不是很灵敏,其实前期我也用过A6000,虽然他的追焦蛮牛的,但要是和中端以上单反比,速度和准确度均还是不如,在这点上,SONY还有一段路要走。
  一直在追SONY的微单系统,到了这一代,感觉微单的很多优势在淡化,和单反相比,不论是佳能的6D还是NIKON 的750都向轻量小型化发展,而现在的微单则越来越笨重,新出的镜头一个比一个重,和单反的差不多了,所以我觉得微单今后的方向应该是走全电子化的路线,比如EVF和无声快门等,SONY在828上牛比的激光对焦也还没用上。就体积而言,我更推崇奥林巴斯的M4/3,机身和镜头平衡的很不错。
  全幅微单就现阶段来说,还是比较适合以辅机为主,如果职业人员拿来干活主力,会容易捉急的~
而对业余玩家来说,我实在看不出它的优势,如果你不转接的话,一个A7II的套机并不会比6D的套机更便携和好用。这就是SONY为什么一直刷机身的原因,因为很难有固定的群体去忠诚某款机型。要干活,用单反,要便携,那么黑卡或M4/3更好用。在这方面,我觉得其定位是需要好好去思考的,我不否认我非常喜欢这个小钢炮,但对于很多不懂相机的爱好者来说,是否有吸引力就值得商榷了。
  原帖链接:
周关注度:8241
周关注度:6989
周关注度:6326
周关注度:6241
周关注度:6879
周关注度:6573
周关注度:6541
周关注度:6357推荐到广播
13901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focus vision)
(番茄番茄)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24 240镜头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