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注册过滴滴,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拒赔会拒赔吗?

互联网约车事故谁来买单:保险公司可拒赔
[摘要]尽管滴滴等多家公司表示约车有保障,但是人保等公司表态没有推出过相关保险。
来源:江苏电视台
谁来为专车、顺风车事故买单?自从专车、顺风车流行起来,一条潜规则悄悄在行业内盛行——私家车保险为运营车辆事故买单。保险公司明显吃了哑巴亏,对此,保监会终于出来发话,“私家车参与运营,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可以拒赔。”昨天,人保、平安等多家保险公司表示,曾经与多家互联网约车公司进行过探讨,但是由于这项业务处于灰色地带,因此,国内大型公司目前没有与互联网公司在这个领域进行合作。互联网约车业务的增加必然导致出险增加,运营车辆的保费费率约为私家车的一半以上,未来在费率、查勘等方面进行风险控制。现实案例:扯皮事故不断实际上,专车、拼车引发的保险事故近年来并不少,但大部分车主向保险公司隐瞒了真相。周先生去年开通了滴滴快车业务,成为了司机。今年春节时,一起事故让他心痛不已。“那天晚上十点多,送一位乘客去浦东的一个小区,小区里车满为患,出来时,不小心车身被蹭伤了。我报警后,由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查勘后,作为单车事故报销了修车费用大概5000元。”周先生说,因为之前已经有两起理赔,再加上这起,新一年的保费增加了不少。“赚了100元车费,亏了1000多元保费,真是不值得。”保险公司更觉得冤枉,很多事故,他们有理由拒赔,一些事故因此进入了法律程序。人保财险相关人士表示,从很多案例可以看到,保险公司是不会对类似的拼车事故中乘客的风险进行理赔的,这部分风险由车主来承担。去年,南京也发生过一起由私家车运营发生的风险,市民韩某看准租车市场火爆,将自家一辆闲置的私家车交给开汽车租赁公司的朋友,由对方将车出租使用,每月可获得5000多元租金。但没想到,这辆车被租出后,上路时发生意外,将一名电动车驾驶员撞成十级伤残。根据交管部门认定,双方负事故同等责任。伤者因此要求对方赔偿六成损失,共计14万元,因为一直索赔未果,伤者将韩某、租车公司及保险公司共同告上法庭。此案中,保险公司称,私家车保险费率比租赁车辆要低不少,韩某投保时宣称车辆只是自家使用,花较少的钱却要求保险公司承担较高风险,保险公司拒绝在商业三责险内进行赔付。一审法院认可了伤者的损失,并判令保险公司承担交强险部分的赔偿,其余损失则由私家车主韩某、租赁公司和肇事司机分担。判决后,韩某提起了上诉。南京中院审理后认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韩某变更车辆用途时并未及时通知保险公司,车辆风险由此增加而产生的事故,保险公司可以拒赔。保险公司:不当冤大头“同样一台车,营运车的费率是非营运车辆费率的一倍,营运车辆在路上的时间长,出险风险的可能性大。”保险公司对于处于灰色地带的私家车运营非常敏感,但是,大部分车主和乘客都不会对保险公司公开约车的情况,保险公司一般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理赔,这导致保险公司近两年亏损增加。尽管滴滴、快的等多家约车公司均表示,约车有保障,但是人保、平安、太保多家主流保险公司表态,没有推出过相关车辆保险产品。“一些互联网约车公司可能通过责任险的方式进行投保,保险公司也可能提供创新方案,控制风险,但这绝不是车险。”业内人士指出,比如互联网公司与保险公司约定,对100台车投保责任险,限额200万元,每台车2万元。这是责任险,而非车险,问题在于若是出了几起事故就把限额用完了,可是很多约车公司还在宣传这个保障等事故发生,理赔时,才发现问题严重,根本就是在“裸跑”。沪上保险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正在酝酿行业甄别模式,将私家车运营导致的风险剔除。“很多地方都已推行车险费率试点,其中对于出险多的车辆将提高保费,未来还可能对参与互联网约车的车辆设置黑名单,拒绝为其提供保险。或者对于私家车运营提供运营车险,这些方式都在行业考量的范围中。”互联网约车公司:自建理赔基金通常,互联网约车业务,发生事故,损失主要在两方面,财产损失和人伤理赔。面对保险公司的态度,一些大型约车公司也在寻求解决之道,有些通过责任险的方式购买了保险,相当于为乘客买了意外险,但车损部分就沾光私家车车险了。就拿嘀嗒拼车来说,该平台明确购买了公众责任险,与中意财产保险有合作,每次事故赔偿限额20万元,每伤限额10万元。嘀嗒创始人李晓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险种只是针对人伤,财产险部分由私家车保险负责。虽然保监会提示风险,但是嘀嗒认为,拼车并非盈利为目的,如果车主购买了车险,在拼车过程中出险了状况,保险公司不应该拒赔。一些约车公司还考虑自己搭建保险共享模式,来解决乘客人伤的赔偿问题。昨天,滴滴快的相关负责人透露,滴滴平台一直与多家保险公司探讨、协商,寻求获得创新的保险产品,为平台用户提供合法有效保障;同时平台参照民间互助保险模式,设立专项资金池,为平台上的专车、快车及顺风车提供服务时发生的每一次交通事故提供赔付保障。平台承诺每一次交通事故中乘客和非承担事故主要责任的司机可获得相应赔偿,每次事故的赔偿上限为100万人民币。保监会提示约车出险恐无人理赔从去年开始,滴滴、快的、uber 等互联网约车平台越来越火,有人预约“出租车”、“专车”、有人“拼车”、“代驾”等。一些软件甚至表示,使用其预约服务即“赠送乘客保险”、“与保险公司合作成立赔付基金可先行赔付”等,看上去很美的业务却潜藏法律风险,一旦出险,很可能无人理赔。近日,中国保监会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警告消费者,首先,预约车辆如为非营运车辆,一旦发生事故,乘客和车主均可能面临理赔风险。根据《保险法》第52条,商业车险条款一般约定:因被保险机动车被转让、改装、加装或改变使用性质等,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及时通知保险人,且因转让、改装、加装或改变使用性质等导致被保险机动车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目前,有一定数量的非营运车辆以家用车性质投保,却有偿提供“专车”、“拼车”等营运服务,并未与保险公司就变更车辆使用性质协商一致。其在营运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乘客伤亡、车辆损毁的,保险公司可依法拒赔。其次,赠送保险的保障范围一定要看清。经核实,有手机应用软件公司已与保险公司合作为预约出租车提供“承运人责任险”、为代驾服务提供“代驾人责任险”来保障乘客利益,但也有部分应用软件公司存在虚假、夸大宣传,请广大消费者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对保障范围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zhihuiw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滴滴快车出事故乘客受伤
保险公司拒赔
  一辆私家车为避让另一辆车撞了花坛,车上一名女大学生脖子扭伤。这本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然而,就因为这是一辆滴滴快车,遭到了保险公司的拒赔,女大学生无奈拨打12345求助。  不久前的一天凌晨2点,女大学生李某从江宁区碧水湾小区出来,坐上了陈某的私家车。陈某是一名滴滴车主,平时靠开滴滴快车赚点钱。  车没走多远,为了避让另一辆疾速而来的轿车,陈某猛打了一把方向,结果车辆失控,撞上了路边花坛,车头撞了个瘪塘。李某经历巨大撞击后觉得脖子一阵疼痛,医生诊断为颈椎损伤。  陈某报了保险。一般来说,作为单方事故,保险公司不仅应承担陈某的修车费用,还要担负李某的医药费。但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前来了解情况时,李某坦言自己和陈某是滴滴乘客与车主的关系。  保险公司一听,立刻表示:“这是坐滴滴快车出的事情,我们不赔。”陈某一听急了,赶忙追问:“我保费按时缴纳,也没有酒驾,为什么不赔?”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解释,因为出事时,这辆车处于营运状态,而私家车保的都是非营运险,因此拒赔。   李某医药费花了不少钱,她提出要2000元的赔偿,而陈某表示,保险公司不赔的话,所有费用他都得自己承担,他也没这么多钱,只能出300元。双方谈不拢,李某拨打12345求助。  江宁交警大队东山中队民警接到12345转来的求助电话后,也很头痛:保险公司拒赔理由充分;李某还在念大学,确实经济不充裕,司机陈某家境也很一般;更重要的是,交警只能调解,并没有什么强制权力。  交警只好把双方当事人请到中队来调解,双方谈了5次才达成协议,陈某赔偿李某700元医药费。  随着滴滴顺风车、专车、快车的增多,滴滴车事故与日俱增,理赔难的矛盾日益凸显。   据了解,滴滴车发生事故后,相关多方常常就理赔问题争执不休。滴滴公司认为自己只是个约车平台,不愿意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认为,绝大多数滴滴快车、滴滴顺风车和滴滴专车使用的都是私家车,当初投保时,车主是以非营运车辆的名义购买的保险,但车辆一旦成为滴滴车,性质就成了营运车辆,两类车光保费就相差50%甚至100%,所以保险公司有权拒赔。  对此,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认为,滴滴公司虽然是个网络约车平台,但车主发生交通事故,公司也应承担相应责任;至于保险公司,则需要先明确“营运”的含义,如果是快车或专车等专做载客生意的车辆,有可能定性为“营运”,但顺风车是出于合理分摊成本的角度存在,是否为“营运”还有待商榷。  目前的现状是,滴滴车发生事故,损失往往要车主或乘客承担。交警提醒,滴滴车主驾驶时,一定要小心慢行;乘客在选择滴滴车之前,也要考虑到事故责任这一点。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bushidol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私家车跑“滴滴”出了事故保险公司不赔付律师:赔不赔以合同为准车主一定要看清条款
来源:生活晨报
私家车通过“滴滴出行”载客,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拒赔,车主为此打官司又败诉。然而,生活晨报记者调查发现,保险公司在宣传环节却称私家车跑“滴滴”出了事故也会赔。
起诉保险公司败诉
近日,在太原市法律援助中心,市民王大妈拿着法院的宣判结果向律师讲述了她女儿的遭遇。今年年初,王大妈的女儿开着私家车通过“滴滴出行”载客,途中发生事故。女儿第一时间通知了母亲,王大妈随即联系了给车上保险的太平洋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赶到事故现场查看后,明确告知王大妈保险公司不能赔付。
双方多次沟通无果后,王大妈最终决定走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王大妈的理由是,“滴滴出行”平台主要服务于私家车。如果“滴滴出行”是合法的,那么私家车通过该平台载客也是合法的,出了事保险公司应该进行赔付。
王大妈在诉状中要求保险公司赔付相应的车辆修理费用,但法院最后的宣判是王大妈败诉。判决理由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为王大妈办理车险时,明确告知“使用‘滴滴出行’载客的私家车辆不在理赔范围内”。同时,保险公司向法院出示了保险合约的“免责条款”内容:运营车辆不在理赔范围内。根据这一条款,保险公司称,如果私家车有运营行为,比如使用“滴滴出行”载客,在运营过程中发生事故,就不会赔付。
王大妈表示不能接受败诉这一结果,她会考虑通过申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险公司声称可获理赔
12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省城亲贤北街佳地花园附近的太平洋保险公司,以客户的身份向接待人员咨询私家车保险的赔付问题,没想到咨询结果与预想的截然相反。
一位姓王的接待人员明确表示,私家车购买了太平洋保险公司的私家车车险,即使是通过“滴滴出行”载客时发生了事故,也会进行赔付。记者又主动提出关于理赔条款中的“免责条款”的问题,王姓接待人员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使用“滴滴出行”不属于免责条款范围,只要私家车发生事故,车主及时联系理赔人员现场查看后,就会进行理赔,大家可以放心购买相关保险。
购买保险要详细了解情况
对此,太原市法律援助中心的郭律师表示,根据宣判结果和理由来看,保险公司是否进行赔付,关键要看当时私家车上保险时,车主是否明确向保险公司了解过涉及“滴滴出行”赔付的相关事项。如果当时保险公司明确告知可以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就应该赔。
郭律师建议市民,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人们往往缺少向卖家咨询确认如果发生某些意外事故是否在赔付范围内的习惯。同时,目前保险公司大都开通了电话、网络办理保险的“一键通”等业务,这些业务很少会对理赔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所以建议市民应稳妥起见,到保险公司当面咨询了解详细情况后,再购买所需保险产品。
此外,郭律师还表示,官司的输赢也与律师进行辩护时所采取的辩护立场、辩护策略等有关。如果败诉方掌握了新的有力证据,在之后的申诉中也有可能胜诉。
太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商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太原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太原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太原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C) 2003-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太原日报社主办 太原新闻网版权所有私车做专车出事 保险公司可拒赔
来源:综合
作者:新快报
  私车载客隐患一箩筐―
  Uber等互联网专车通过提供高效而廉价的出行服务,短时间内改变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格局,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很多私家车纷纷加盟专车,但是,私车载客存在的安全隐患,你知道多少呢?让我们用保险篇、司机篇、车况篇、安全篇等四大隐患篇章,力求让你一目了然。
  专题统筹:辛捷恺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亮 牟晓翼
  保险篇
  梦想:专车出车祸,会有赔付 现实:车非合法租赁车,保险公司可不赔
  虽然从上个月起,很多私家车加盟专车时被要求买至少30万元的乘客座位险,但专车发生交通事故,乘客能否获赔呢?
  据保监部门负责人介绍,无论什么专车品牌,只要车源是合法的租赁车,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都必须赔付,赔付额度则根据各家专车公司投保的类型和保费额度确定。但只要是私家车挂靠的(行驶证为非运营车辆),无论购买了什么类型的保险,保险公司仍可以拒赔,最终估计要靠法院裁决。据记者了解,此前南京发生过专车交通事故案例,法院判决支持保险公司不赔偿。
  记者从几家保险公司了解到,目前保险行业也在积极创新,但并无针对私家车做专车的险种(涉嫌违法营运)。按去年“车险信息平台数据报表”数据对比,营运客车的保费较非营运客车高3800元/辆,目前国内营运客车的车均赔付高于非营运客车2900元/辆。所以,私家车以非营运车辆保险来获得专车运营的赔付,是损害保险公司利益的。
  部分专车公司如滴滴快的专车和易到用车等,都直接和保险公司合作,购买了多险种保险,包括要求提供车辆的租赁公司按座位数量,给每个座位购买最高30万元的乘客座位险。滴滴快的还专门成立了理赔基金,声称一旦发生事故,先从理赔基金赔付,再由租车公司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但记者就此采访了不少专车司机,发现这些保险仅涉及租赁车,针对私家车并无明确保险保障。Uber司机卢师傅表示:“我们(私家车)出了事,公司目前是不管的,要自己按本车的保险申请赔付。我现在第三方都买了50万元以上。”
  按交通部门的说法,如果是私家车挂靠在打车软件平台上载客,即使车主购买了各种责任险,但由于属非法运营,保险公司仍可以车主擅自改变车辆使用性质,增加保险风险为由拒赔。但在实际过程中,可能出现乘客为了获得保险,配合司机隐瞒非法营运的情况。刘师傅说:“其实乘客也明白,如不隐瞒可能就只有找司机和车主索赔,搞不好一分钱都拿不到。”
  司机篇
  梦想:司机熟车熟路,素质高
  现实:新手也能开专车,岗前培训非强制
  受专车高薪宣传蛊惑,很多出租车司机转行当专车司机,连很多不熟车不熟路的司机,甚至刚拿驾照的实习司机也能注册专车司机。专车司机陈先生告诉记者:“我全职做Uber之后,每个月都能过万,有时一周能做到5000元。我身边就有朋友经我介绍加入Uber,刚拿驾照也通过了。目前专车竞争很激烈,都在抢司机抢车,尤其是全职的,只要有车有驾照,基本都能通过。”
  据记者调查,最近两个月,由于专车司机队伍极速膨胀,司机素质相比过去已明显下降,不熟车不熟路的情况比比皆是,已成为乘客投诉司机的首要原因。上个月才注册的张师傅就表示,自己本身是外地人,但听说做Uber有钱赚,就兼职早晚高峰试试,结果因为不熟路搞了两单4.0的评分,后来导航坏了还被投诉3.0。他说:“一个3.0可以让我这两周白干了,我当即就下线去修导航。等本期结算完之后,再上线跑。”
  此外,记者采访部分专车乘客时,还有部分乘客表示有专车司机是“新手”,甚至是“路怒族”,轧实线、冲黄灯、别车等行为让乘客心惊肉跳。而在印度和美国发生的Uber司机强奸女乘客事件,也让不少乘客对专车司机素质参差不齐产生担忧。
  此外,根据在优步从业已经半年的兼职司机小李介绍,在优步注册成功,并上传资料后,会要求观看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主要包括Uber司机端软件使用要点、司机仪容整洁、车辆外观无损伤和经常清洁、与乘客交流技巧等。其中与乘客交流技巧包含了主动询问路径等要点。但没有包含安全驾驶方面,尤其是营运车辆注意事项的内容。
  其后便是至少五天的背景调查审核期,司机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根据优步的授权书内容,涉及背景信息“可能包括但不局限于:基本身份信息、信用记录、驾驶历史、诉讼仲裁、犯罪记录”。审核通过后,优步会通知司机前往接受培训,但并非强制性。但据小李介绍,培训内容与此前的视频内容基本一致,很多司机并不会接受此培训,而是直接上岗开工。
  车况篇
  梦想:豪车随叫即来,有面子
  现实:不按标准保养年检,二手车能注册
  除了保险和司机的隐患,很多乘客并不了解私家车做专车的车况也有隐患。乘客钟小姐说:“我坐过宝马、路虎、凯迪拉克的专车,也都是私家车,难道这些车的车况不比出租车好?不比出租车安全?”记者调查发现,持这种观点的受访乘客占了多数。
  记者近期调查发现,目前新加入的司机,10万-20万元的车型已成为主流,其中10万元的车型最为赚钱也最多,不少专车司机为求高额利润降低风险,纷纷购买10万元以下的二手车加入专车。据专车司机反映,豪车做专车其实是亏本的,有的豪车司机目的不在赚钱,而是在交友上,但多数都不是全职,一般是晚高峰之后才会上线。而路上做得最勤快的,往往是买二手车的外地司机。
  那私家车做专车对比出租车有何区别呢?以广州出租车为例,每年年检4次,5年报废(退出运营),而且满负荷运营的出租车几乎每10天都会做保养,有的是出租车公司包了的。反观私家车当专车运营,就算是全职的,别说10天,一个月一次保养的都很少。更不要说每年多达4次的车况检验、8年报废(出租车5年)等这些营运车辆本身的标准要求,私家车做专车根本不达标。相对来说,租赁车由于有第三方租赁公司管理,情况相对好些,但由于保养会影响成本,依然比不上出租车。
  值得一提的是,私家车自日起,6年以内的则无需到检验机构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可以免检,且无强制报废年限规定。也就是说,可能存在行驶里程相当但出租车5年内至少检验20次,私家车却一次未检的情况。由于私家车检验周期长,导致车辆故障不易及时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同时,广州市出租车按规定配备了车载智能终端,市交通部门可以实时监控或回放车辆轨迹,掌握车辆营运情况,发生司乘纠纷时,可有效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安全篇
  梦想:人好车好,安全没问题 现实:专车公司做无本生意,司机风险高
  谈起私家车做专车,不少专车司机都向记者强调,风险最高、最没有保障的,其实是专车司机本身。实际上,专车公司主要是一个软件公司,在司机眼中就是一个拥有平台和四方协议的"空壳公司",做的是不出车、不出人、不承担责任的无本生意。陈师傅就表示:"其实就是利用大数据平台,让我们出车、出人、出保险、出保养、出停车费,为他们上市来刷业绩。如果不是对司机补贴,可能会有一半人不做这行。"
  据介绍,私家车的加盟司机,公司不会为其买五险一金,也不会为其购买车险,而保养优惠,则有个别公司会奖励部分金牌司机,但目前基本没有了。目前专车公司都已明确表示,如果私家车被查,不会帮司机赎回车辆,迫使司机做乘客工作,隐瞒非法营运的情况。也就说,专车司机不但要买车,养车,买车险,买养老保险,自行保养,更重要的是要自担被查的风险和交通事故意外险。专车司机王先生说:"如果司机自带辆豪车做专车,并出了交通事故致乘客死亡,以及其他伤亡。一旦被查证是非法营运,不但车辆要被扣押,保险公司也很可能拒赔。这种情况下,死者家属有可能会将专车司机车主告上法庭,甚至导致其倾家荡产。"
  此外,部分专车司机尤其是女司机不敢做深夜生意,就是担心自身安全。专车司机卢先生说:"虽然司机车辆的证件会相对比较齐全,但乘客则不好说。遇上喝醉酒的或者情绪非常激动的乘客,就会非常棘手。也有同行反映被醉酒乘客打,却因私家车而不敢报案的情况,专车司机其实最没有保障。"
  ●链接
  这些国家地区对Uber"Say no"
  据国外媒体报道,Uber的估值正逼近甚至超过500亿美元,与此同时,这家极具争议的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面临法律挑战。不查不知道,原来在全球范围内Uber受到了德国、印度、西班牙、韩国、泰国和巴西等十几个国家的禁令,甚至连美国德克萨斯州、迈阿密、奥兰多、奥斯汀和弗吉尼亚等地区也对其封杀。而在印度和美国休斯敦发生的Uber司机强奸女乘客事件,还间接导致联合国妇女署取消了和Uber达成的100万女司机合作计划。
  其中,因为牌照、官司、不正当竞争和保险等问题,Uber在德国、西班牙、荷兰、韩国、瑞士、泰国和中国台湾省被封杀,在美国本土也遭地方政府抵制。而"强奸事件"、"交通事故赔付"等安全问题使得Uber在印度和美国本土遭封杀抵制。
  此外,韩国的做法与广州有相似之处,都提出会推出自己的专车平台。去年7月首尔市政府表示,韩国法律禁止未注册的私人或租用汽车提供收费的运输服务,因此Uber是非法的,首尔市政府还表示,将推出一款应用,为合法出租车提供与Uber类似服务,如附近出租车的地理位置数据等。去年12月,韩国检察官还对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及其在韩国的合作伙伴提起诉讼,称他们违反了韩国的公共交通法。Uber于3月份暂停了在韩国的UberX服务。
(责任编辑:UN652)
原标题:私车做专车出事 保险公司可拒赔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