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意味着什么空间是什么意思?是指降息意味着什么的可能性吗?

降息降准空间犹在 谨慎防范金融风险 _ 东方财富网
降息降准空间犹在 谨慎防范金融风险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目前仍有降息空间  自去年11月央行两年多以来首次降息之后,就预示着降息通道的开启。从央行历次调息过程看,降息或者加息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连续多次的。因为央行调息的效果需要一定时间,数据反映滞后性,因此仅以一次的调息难以扭转物价的趋势,需要连续的降息或加息才能发挥作用。上一次降息通道是在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刺激经济增长,从2008年10月份至12月,3个月时间内连续降息4次,降息幅度达到1.89个百分点。由于大幅降息和宽松货币政策,带动从2010年开始显著上涨,达到4%以上,面临通胀压力,于是央行从2010年10月开始启动加息通道,以控制通胀,到2011年7月共半年多时间内连续加息5次,加息幅度达到1.25个百分点。那么,此轮降息周期将延续多长时间?降息的底线是多少?  这一轮降息周期自2012年6月启动,目前已经连续降4次,降息幅度1.0个百分点,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为2.5%,比2004年以来最低存款基准高0.25%,这意味着从基准利率绝对值的水平来看,至少还有一次的降息空间。但是,我们不能简单以历史绝对值来判断当前降息空间,而要同时关注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从内部环境看,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此次降息同时央行已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上限扩大至1.3倍,这意味着基准利率的含义已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基准利率为2%,低于前期最低值,但上浮1.3倍后仍达到2.6%,高于前期最低值0.35个百分点。  从外部环境看,发达国家基本维持零甚至负利率水平,美国维持零利率政策长达数年,目前对于加息时点仍犹豫不决,欧洲央行已于去年实行负利率,瑞士央行也开始执行负利率,外部的低利率环境意味着我国利率即使下调,资本外流风险也相对可控。因此,综合历史数据和内外部金融环境看,央行仍然具有一定的降息空间,预计至少会有一次降息,有可能2次降息,如果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也有3次降息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概率较低。从降息时点来看,预计未来一年内还会有一次降息,至于降息终点在什么时候,取决于经济走势和物价水平。  降息目的是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此次降息目的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但能否实现目的,仍有待观察,并且取决于多重因素。  其一,降息主要作用于存量贷款,不能直接影响利率,仍然可以通过提高贷款上浮比例,使新发放贷款的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少于降息幅度。  其二,银行的贷款利率下降空间取决于存款成本下降幅度,虽然央行此次为对称降息,但是由于同步提高存款上浮比例,在存款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预计存款利率将难以有实质性的下降,因此银行新发放贷款的利率下降幅度有限。  其三,在金融脱媒和金融的推动下,商业银行存款的增长将更加乏力,在存贷比和流动性管控下将对银行放贷产生一定限制。  其四,基准利率只是作用于管制项下的存贷款,而当前市场项下业务占比增加,企业通过表外或影子银行体系融资并不受基准利率影响,因此要真正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需要使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同步下降,降低整体的利率水平。此外,目前企业融资难不仅是利率高问题,本质上是结构性问题,因为资金主要流向大型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平台,所以小微企业只能向信贷以外渠道融资。因此,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不仅是价格手段能够解决的,还需要总量和结构手段,包括理顺融资体系,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打破刚性兑付,把影子银行体系纳入良性的监管,建立相对健全的信用体系,把好企业筛选出来,使其能获得合理价格的资金支持,更好地助力经济发展。  此次降息和利率市场化提速对银行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虽然此次为对称降息,但由于贷款利率上浮比例较高,以及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将导致银行息差收窄,盈利能力进一步下降,这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促进银行差异化竞争,从以往以净利息收入为主转向拓展中间业务收入,以服务赢得客户和收益,而不是靠央行保护的利差收入。而且,未来利差水平也不是央行指定的,由于允许存款利率浮动,银行要靠自身的竞争优势去获得低成本存款,例如网点、服务优势,如果没有竞争优势只能吸收高成本存款,势必侵蚀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未来将是银行业的差异化竞争时代,改变过去粗放式扩张的发展路径,以服务和产品取胜的银行将脱颖而出,在利率市场化时代走在前面。  必须前瞻做好风险防范  但是,对于降息带来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也不可忽视,必须前瞻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做好风险防范。此次降息将导致存款脱媒化加速,加上近期外汇占款增速明显放缓甚至下降,银行存款增长将更加乏力;同时由于降息导致银行利差收窄,银行经营压力陡增。当前中国存款远高于其他国家,下一步央行应下调,以对冲存款的增长乏力,为银行放贷释放更多空间,减轻银行的经营压力。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最重要的金融中介,利润压力过大将迫使银行过于追求高风险资产,在经济放缓的形势下可能使不良贷款大幅上升,不利于于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使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  同时,降准能使货币市场保持相对宽松的态势,使金融机构对市场资金面有比较平稳的预期,有利于市场利率水平的下行,真正将降息的效果传导至货币市场,从而带动社会整体融资水平下降,而不仅是贷款利率的下降。毕竟,银行贷款只是企业融资的一部分,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也是企业的重要融资来源,只有整体市场利率下降了,才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责任编辑:DF143)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当前位置:&>&&>&&>&
网评:降息,是饮鸩止渴还是治病救人?
  引子:鸩是传说中一种鸟,以毒蛇为食。据说它的羽毛是有剧毒的,拿它的羽毛去泡酒,叫鸩酒,可以制人于死地。
  本月21日,央行宣布:&贷款利率降低0.4%,存款利率降低0.25%&。于此同时,央行还把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对此次降息,各个方面反应不一,毁誉皆呈:有人说,降息有利于经济运行,使市场繁荣,对目前的低迷经济是一个拉动作用,挽摇摇欲坠的房市于危局、救萎靡不振的股市于困境。但对此次降息,人们更多是担忧:担心引发更大的通货膨胀,加剧本来就十分严重的经济泡沫,尤其对中国房地产这一只被吹得几乎要爆炸的气球,就像再吹进去一股气,甚至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不利于产业升级,至于加速大量获利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出逃更是不在话下。在众说纷纭中,我们如何拨开迷雾,找到真相?
  降息原因
  在分析此次降息的原因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央行的说明:&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支降息的&箭&就是要瞄准&引导市场利率和融资成本下行&这个靶心,以&缓解企业融资成本过高&。而&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这句话中的&中性适度&我们应该可理解为: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会加大货币流通,而加大货币流通,必不可少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我们知道,国家调整宏观经济的手段有很多,从金融工具角度而言,调整存贷款利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就是其中之一,当然,还有税收等手段,这里不展开了。现在,笔者就从央行负责人的讲话中,结合其他各方的表述,逐一分析此次降息的原因,供读者朋友参考,以期抛砖引玉。
  一、解中国房市的危局
  有朋友一定会问:&你怎么知道降息是为了救房市?&我这样讲,当然有道理。你看,央行降息消息一公布,马上就有各类专家学者出来解读此次降息。比如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贷款买房的老百姓们首先享受此次降息的好处。&而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更加明白地说:&此次降息使楼市在心理和实际上两重获益。比如,100万20年房贷月供少还234元。从心理层面讲,本次降息力度空前,对于购房者来说,叠加之前的取消限购、限贷政策影响,购房者很可能再次恐慌入市。&像这样带有明显诱导性质的解读,在11月22号更是遍布网络。但是,现实房市则处于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民众对高企的房价望而却步,一二线城市的房市成交量明显萎缩;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房产供应量又处于明显的超饱和状态。所以,就形成了几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一,过大的楼盘供应量与渐趋饱和的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二,过高的房价与较低的老百姓购买力之间的矛盾。但是房地产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银行、各种资本等利益集团的利益焦点,房地产就是他们赖以生蛋的&金鸡&,这只&金鸡&倘若不能生蛋了,这几方面的利益攸关者是难以承受的,光地方政府的债务和银行的贷款就够这些利益集团喝上一壶的。所以,他们的结论就是:房地产不能垮,至少现在不能垮。于是,在各个利益攸关者的推动下,救市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就出现了中央一边出台限制购房的高压政策,而地方政府却一边为限制购房松绑的滑稽局面,到今年上半年后期,连中央对这种为限购松绑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因为,中央财政收入这条大河也是建立在许多条地方财政的小河持续为其供水的基础上。小河里没水,大河里自然也没有水,这道理大家都懂。在这样情况下,包括逐步取消限购、减息在内的房地产救市手段就在各个利益集团的推动下应运而生。
  二、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保障,降低融资成本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建立的是一个出口型经济,对海外市场依存度很高。从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发生起,到2010年开始的欧债危机,出口型企业普遍受到严重影响,加之这些企业长期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产品升级过慢,融资困难、资金链十分脆弱,包括工资在内的各种经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等,中国实体经济正经历一次大的洗牌,沿海地区已经出现较明显的企业倒闭趋势。而担心因企业倒闭而引发的大量失业工人对社会安定局面的影响,是一个本届政府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这是本次降息的主要原因之一。央行的官方表述就是&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讲话听音,就在这里。
  三、为中国股市注入强心剂  
  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两种:股市融资、发行债券,而最直接、有效的融资途径就是通过股市融资。多少企业经过股市融资,市值一下子就是上升十倍或者数十倍,在股市里摇身一变,灰姑娘成了白雪公主。本来这是一个双赢的经济环节:企业通过股市直接融资获得发展资金,股民等投资者通过企业发展获得分红和股价上涨的收益。但是中国老百姓对股市的信心严重不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投资者多年来在股市里被虐得遍体鳞伤,&炒股炒成股东&,就是许多中国股民的真实写照。今天中国股市的情形,就好比请客吃饭,菜都摆上来了,客人却不上桌。此时的降息和各种专家的解读,都难免有提振股民信心的嫌疑,&解决企业融资难&不是他们这次的目的吗?对此,我还是要用实际证据来说话,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是这么说的,此次降息&是特大利好,是高层稳定市场最强烈的信号,是对A股走牛最坚实的支撑。&而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则说得露骨到了极点:&降息打响第一枪明年A股或冲3200点&。像这类讲话的指向,那真是:谁讲谁知道,谁信谁傻帽。
  四、通过不对称降息和调整浮动利率空间,推动利率市场化
  一直以来,中国主流经济学家都想以西方金融模式(特别是美国)为榜样,拼命鼓吹利率市场化,让市场决定银行利率,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直接融资,并加速达到股市繁荣和债市的繁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的国务会议上曾经讲过:&金融改革要在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推出新的举措。&而且,此次不对称降息和调整浮动利率空间后,马上就有人如是解读:&一旦利率市场化以后,企业通过股权直接融资,有利于促进我国的股债两牛。&-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姜超。不同国情,不同经济制度,不同经济模式,想用&一招鲜,吃遍天&?天知道结果。
  当然,本届政府任期逾半,若无一份漂亮炫丽的经济成绩单,在任期结束时,如何写这份《政府工作报告》,这将是一个伤脑筋的事情。但是很明显,此次降息的幅度不足以对现行经济宏观层面产生大的影响,故笔者在这里大胆的预测:1.后续降息的空间是存在的,而且可能性极大。因为后面任期只有两年多,要想让降息这剂&药&迅速起作用,就得加大用&药&量。所以说,未来一年内持续降息得可能性是很大的。2.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工具在未来的一年内可能会多次使用。3.货币政策会持续宽松,前面央行的话说得多明白:&将营造一个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一定程度的人民币贬值也是可以预见的。4.剩下的两年多时间,本届政府还可能会加大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型投资,带有土地城镇化特征的&城镇化&建设的会大大加快,这也是李克强总理上任时就提出的口号:&加速城镇化&,他这么聪明的人,当然不会明显地提出&土地城镇化&这个碍眼的字眼。5.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也难以缺席此次宏观调控的&猛药&。所谓&壮士断腕,杀开血路&的豪言壮语,不过是前人撒土,迷迷后人的眼睛而已。你姑妄言之,我姑妄听之。
  盲目有风险,降息需谨慎
  降息,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降息可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消费,而另一方面,降息也可能引发经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加大经济泡沫。降息,是一个中性手段,好与不好要看使用的时机、条件,以及具体落实的情况。
  一、房市该不该救?
  中国房地产历来是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看不懂、参不透的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房地产现象就是经济界的&NP 完全问题(数学界公认的最高难度课题)&。因为:1.谁也找不出有几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把民生工程中最重要的住房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而房地产既不能像生产型企业创造价值,又占用本来就不多的中国耕地。2.谁也没有像中国人一样的强烈投机欲望,明明房价已经高出经济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很多倍,但是人们却热衷于追捧房地产的炒作。就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层面来说,把房地产作为一个国家经济支柱,这种经济上的短视,这种对国家、人民,甚至于对民族未来发展不负责任的态度,试问有几个人能看得懂、参的透?自1998年房地产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以来,正形成一个让政府和开发商获取暴利的巨大循环:政府从百姓手中征地、卖地、开发商卖房,最后百姓买单。一边是占用大量耕地建造房产,一边是大量楼房空置无人问津。最近,北京一间4.4平米的学区房卖到135万。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们该作何感想?我前面说过,中国房市就像一只气球,通过历届政府、各个利益集团不停地吹气,现在已经到了濒临爆炸的节点,本来我们应该利用几年时间慢慢为这只巨大的气球减减压,放放气,使这只危险的气球可以平稳着陆,而此时的降息,恐怕就像给本来就快要爆炸的气球里面再吹一股气,结果会如何呢?也许,子孙后代到时候会骂我们是一帮只顾眼前利益,无视民族未来的甲鱼的儿子。且莫管他,到时候有的人去了海外,有的人下了地狱,有的人上了天堂,一句话:听不见!
  二、是治病救人吗?
  当今世界的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小型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都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更别说像美国、欧盟这样大的经济体,其经济状况的好坏,势必对世界其它国家产生巨大影响。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一直比较低迷。对我国来说,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道路愈走愈窄,中国大部分出口型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危机,尤其是沿海的民营企业,而下列因素又严重制约着这些企业的生存空间:1.产品升级较差 长期以来中国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在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利润空间非常小;2.对海外市场依存度过高。3.融资困难企业用于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资金链常常面临断裂的危险;4.汇率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飙升(已经由2002年的8.27:1上升到现在的6.25:1);5.企业运作成本逐渐涨高随着国家各项法规的健全,对民营企业的要求逐步提高,企业运作成本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综合所述,中国实体企业必将面临大洗牌,一股生产型企业的倒闭潮是可以预见的。笔者从2010年至今,从北起天津、山东、安徽,沿江苏、浙江、福建,南到广东,对民营企业所做的调查,证实了这一预见。
  但笔者始终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今天,就面临这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选择:
  (一)还走过去的老路:1.以出口型经济为主导,依靠美国和欧洲市场。2.继续呆在低层次的产业链,为发达国家提供廉价的产品。这种道路的前途就是中国永远做发达国家的廉价下游供应商、成为他们的经济附庸,永远看着西方发达国家的脸色,苟延馋喘,而因生产那些层次仅略高于原材料的产品带来的环境污染,将是我们及子孙后代必须承受的代价。
  (二)要么走一条全新的道路:1.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努力扩大内需。中国有13亿以上的人口,这么大的市场,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垄断资本看得到,他们从百姓日常用品到工业机械,从汽车到飞机,在中国进行掠夺式吸金,我们为何不利用自己巨大13亿人口的市场?为何反而热衷于向美国那3个亿人口的市场倒卖些廉价的商品?2.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让企业转向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研制和生产,国家应该从科技、资金、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企业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帮助。3.大力改善民生。这其实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个国家的老百姓一辈子都在为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等环节发愁的话,他们怎么会有闲钱去扩大消费呢?&扩大内需&也会是一句空话。把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的情形是必须改变的。4.把大飞机和高铁两个大型战略运输工具的发展为支柱产业。一旦大飞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中国的大型运输机再也不用过那种仰人鼻息的日子了,就中国国内巨大的需求,可以为中国大飞机产业链提供足够的市场,更别说成功拓展海外市场后。中国大飞机项目成功后,至少可以为中国提供1000万个就业机会。而中国高铁,那更是中国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产业。发展高铁,可以为中国发展强大陆权提供重要的产业基础,使中国避开海洋强国的包围,以高铁为重要工具,发展与欧亚非国家的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并夯实与相关国家的政治纽带和战略合作。一旦中国高铁海外市场拓展成功后,完整的高铁产业链将为中国带来的就业机会不会低于3000万。当然,还有其他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链的开发和发展。总之,照这样的道路走下去,我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完成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战略目标,综合国力也将达到世界前列。这两条道路和前途我们要怎么选择呢?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
  目前,中国的实体企业的确面临了困境,甚至可能出现的企业倒闭潮,但这是完成产业升级必须付出的代价,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应该忍受的阵痛,也是凤凰涅槃前所必需经历的磨练。我们应该给予企业包括融资方面在内的帮助,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帮助的目的不是为了延续他们原有的落后的生产模式和继续从事低级产品生产的加工层次,而是为了帮助我们的企业完成产品转型、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使之在国内市场中和海外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治病救人有两种:前一种是假救,而后一种真救。
  三、继续割股民的羊毛?
  中国股市,历来是也让人们最看不懂的地方之一:号称经济腾飞三十几年的中国,其股市却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像一个要死不活的病人,股市状况与政府宣称的华丽丽的经济形势极不匹配。我不是随便讲的,这是有充分依据的。以中国股市上海大盘指数为例,请各位读者朋友请看一组数据:2009年大盘指数最高3651点,到日为止,大盘指数最高2627点,在中国经济保持连续5年超过7%的增长情况下,上海大盘指数却下降了1024点。我们再来看看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美国,它的股市则是什么情况呢?2009年道琼斯指数最高8219点,到日为止,大盘指数是17810点,在5年间竟然上涨了几9500多点,足足翻了一番。如果对照美国的经济状况和股市状况,中国的投资者应该买一块大大的水豆腐来,一边撞,一边唱着:&中国股市,想说爱你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方面,金融领域的黑幕重重,国际垄断资本、买办资本、各种机构、企业都把股市当作割取股民这些&羊&的绝好平台;而另一方面,力量弱小的中国股民希望通过股市获取一些红利。在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谁最后被割得干干净净那是用脚趾头都能猜得出来的事情。如果,中国股市还像过去那样:继续成为国际垄断资本和买办资本割取中国股民的&羊毛&的绝好平台,进行再多的降息也无济于事。
  四、利率市场化是万能的吗?
  我们知道,银行存贷款利率不但是银行盈利的核心产品,更是一个国家维护金融秩序、实现宏观经济控制的极其重要的工具,一旦完全市场化,各个银行间为了揽储和放贷业务,势必做出许多挑战和突破金融底线的事情来,其后果不难想象的,金融秩序和宏观经济的安全,或将成为最令人忧心的地方。我们可以看一看昨天各个地方的商业银行,在第一天就把央行的&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政策全部做到位,各家银行已经把存款利率全部调整到上限的120%,其目的就是为了揽储。这还只是个开始,一旦发展下去,银行为了揽储和放贷进行无序的竞争,银行倒闭潮绝非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结构上的天然差异,必将导致银行倒闭时社会承受力的差异,回想起美国2008年时银行倒闭时的痛苦状况,更何况从来没有经历过银行倒闭的社会主义中国?读者朋友还记得农村合作基金会吗?当时农村合作基金会因大量不良资产而关闭时所引发的大量社会问题,在今天看来也是令人不寒而栗的。资本主义金融制度中利率市场化在其资本主义国家内有一定的适用性,但绝不代表它能够对所有的国家都适用。春秋时期有一个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晏子对楚王说:&淮南的橘子到了淮北就变成酸枳了,为什么?土壤不同的原因。&今天,把本来适合生长在资本主义土壤里的那一套金融制度的种子,硬要种植在社会主义土壤里,最终的出来的果实还会是资本主义经济环境里那个味道吗?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宪政最终没有能够在中国这片历时2000年封建统治的国土上扎根,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有什么国情,走什么道路。资本主义宪政不适合中国,资本主义金融制度也是一样不适合中国。
  五、降息引发的人民币贬值,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来看看看两则消息,人民日报11月25日发布的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意外宣布降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一改往日坚挺,出现直线下跌,收盘时大幅暴跌近200个点,创2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美联储10月29日发布消息:&9月以来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继续温和扩张,就业市场进一步改善&& 在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之后,仍有必要把联邦基金利率接近于零的水平保持相当一段时间。如果美国就业目标以及通胀目标的实现快于美联储预期,那么美联储启动加息的时间可能会早于现在的预期。&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一方面,中国央行宣布降息,引发了人民币大幅贬值;而另一方面,美国宣布明年可能加息,退出美元的量化宽松,停止美元贬值。我们知道,中国降息,会引发人民币贬值,继而引发外资(特别是大量在中国获利的国际垄断金融资本)从中国市场的退出;而那厢,美国退出QE,这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绝对不是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贴砖加瓦,那不过是为了给在外国获利的金融垄断资本回归美国创造条件而已。在这一进一出之间,中国人民多年以来辛辛苦苦的发展成果,就变成了人家轻松摘取的经济果实。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更怕进入队伍的内鬼。
  降息手段,不排除其它特殊时候用到,但一般情况是通货紧缩的时候才会用到。我们的经济状况现在是通货紧缩吗?显然不是!中国经济从1998年开始,一直以大投资、高消费、高增长、低效率的模式走了16年,这种模式带来的经济泡沫到今天已经到了必须处理的时候了,现在不是害怕通货紧缩的问题,而是必须面对如何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不从根本上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继续走一条靠大投资、高消费、高增长、低效率的老路,我们的物价还要继续上涨到哪座高山上去?烦请告诉我们一声,我们这些没有车的人也好先准备准备,否则没有跑到那座高物价的山顶,半路上就累得趴下去了。
  《南宋&范晔&后汉书》这样讲:&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讲的是饮鸩止渴的故事。今天,进行转型时的经济放缓看起来像&渴&了,但盲目施救却像饮&鸩毒&,恐怕到时候&渴&没有解到,经济却死翘翘了。
  【昆仑策研究院简介】昆仑策研究院是由部分军地老同志、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发起成立的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这是一个自主独立的研究机构,它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这是一方群英荟萃、报国献策的热土,它在中国改革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和考验的时候应运而生,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它向社会各界具有爱国情怀、客观精神和慧眼卓识的仁人志士、专家学者们敞开大门,欢迎加盟。
  电子邮箱:&
网站QQ: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还不是会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指交感染艾滋的可能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