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池背板膜有什么作用

太阳能光伏背板/背膜分类、工艺与性能
太阳能电池背板膜表面瑕疵检测系统& &
Sheet for Pv module&
Inspection System
太阳能电池背板膜检测 背板表面瑕疵在线检测 &一流技术
进入国际市场 高品质高质量高起点高精度
&替代人眼低质检测机器换人
表面瑕疵在线检测系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思维倡导领军者
资料总结:太阳能光伏背板/背膜分类、工艺与性能
发布时间:
15:22:35&&&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浏览数:1010&次
背板(Backsheet)是用在太阳能组件背面,直接与外环境大面积接触的光伏封装材料,其应具备卓越的耐长期老化(湿热、干热、紫外)、耐电气绝缘、水蒸气阻隔等性能。因此,背膜要在耐老化、耐绝缘、耐水气等方面满足太阳电池组件25年的环境考验,起到封装组件原辅料、保护太阳能组件、隔绝汇流带的作用。
太阳能组件生产工艺是将钢化玻璃、EVA、电池片、EVA、背板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经过层压粘合在一起,背板与钢化玻璃将电池片和EVA封装在内部,通过铝边框和硅胶密封边缘。作为组件的背部封装材料,对背板的相应性能有较高的要求,比如抗渗水性等。
太阳能组件的使用年限是25年,而且太阳能组件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有的安装在在荒凉的戈壁沙漠,昼夜温差大,飞沙走石;有的组件工作的地方经常有雷雨,冰雹等恶劣天气;有的组件安装在海拔很高的高原,紫外线辐射量非常大。因此,对于组件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不仅要求组件的原辅料要有至少25年的使用年限,作为背面保护材料,背板更要有优异的抗老化,抗紫外线,抗渗水,抗高温高湿,防火绝缘等性能。
背板具有优异的绝缘性,在组件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汇流带短路,经常使用背板作为隔绝填充材料。而且,为了组件美观,背部颜色一致,因此背板是最佳选择。
光伏背板的分类有多种,最常用的有两种,即按制造工艺分为涂布型和复合型;按含氟材料分为双面含氟背板、单面含氟背板、无氟背板三种。
2.1、制造工艺
背板的加工方式有2种:涂布和复合。
涂布相对复合来说成本相对较低,工艺相对简单。两种工艺都是成熟工艺,做出来好产品没什么大问题,关键是背膜表面的氟(F)材料。背板的主要特性是靠氟材料来体现的,一般
来说,氟材料无论是复合膜还是涂料,只要加工得当,氟元素含量足够,背板的耐侯性和阻隔性都不是问题。但是组件厂家先是使用聚氟乙烯(PVF)复合膜,并且也通过20多年的使用验证,所以目前使用PVF等类似的氟膜背板接受程度还是比使用氟涂料涂布形成的背板高。但是从原理上来说,其实是差不多,F涂料在跨海大桥等一些对耐侯性要求高的地方使用年限也有30多年了。
当前,国内背膜产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开发生产企业多分布于中国大陆长三角地区。以台虹、赛伍、乐凯、汇通为代表的背膜企业主要采取以PVF、PVDF或ETFE等氟膜与PET基材通过胶粘剂粘结复合而制备复胶型背膜,其氟膜基本依赖进口,背膜制造成本较高。以苏州中来、哈氟龙、福斯特等为代表的背膜企业通过以四氟树脂(PTFE)或三氟氯乙烯树脂(CTFE)为主体树脂的涂料采取涂覆方式与PET基材复合而开发制备涂覆型背膜,在背膜成本与技术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由于国内复合型背膜制造企业在主要原材料和核心技术方面不具备成本和质量的优势,造成产品整体的核心竞争力与利润空间较低。而苏州中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表面和四氟涂层(FFC)表面分别采取全球首创的等离子体硅钛化处理技术和等离子体氟硅氧烷化处理技术,显著增加了PET和FFC的表面能和活性化学基团数量,使PET与FFC之间、FFC与EVA之间不但具有物理吸附,还产生化学分子的接枝,使得FFC氟涂层与PET结合力超强,与EVA的粘结力大幅度提高,经过85℃*85%RH2000小时老化测试它们之间不分层不脱层。目前,苏州中来四氟型太阳电池背膜已通过了TUV、SGS、UL等国际认证,并在国内外光伏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2.1.1、涂布
氟碳涂料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建筑、化学工业、电器电子工业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继丙烯酸涂料、聚氨酯涂料、有机硅涂料等高性能涂料之后,综合性能最高的涂料品种。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氟树脂涂料主要有聚偏氟乙烯(PVDF)、三氟氯乙烯树脂(CTFE)、四氟树脂(PTFE)三大类型,我国也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拥有氟碳涂料合成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国家。
以氟树脂跨国企业(如日本旭硝子、大金和法国阿科玛等)开发生产的PVDF、CTFE、PTFE树脂为主体树脂制备的氟碳涂料,广泛应用于桥梁、大厦、铁路、通信设施的表面防护上,并经受了40年以上的户外严酷考验,表现出极佳的耐候性能。
同时,目前包括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辐照改性技术、真空等离子体化学接枝技术在内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已较为成熟。因此,将氟碳涂料、PET表面改性技术、氟涂层表面改性技术等应用于太阳电池背膜的开发,从而实现不使用胶粘剂并具有优异长期耐候性能的低成本高品质涂覆型背膜产品是完全可行的。
涂布背膜包括厚度100~350μm的PET薄膜基体,基体两面涂覆有15~30μm的含氟聚合物涂层,其中一面含氟聚合物涂层上涂覆有0.5~5μm的粘合剂层;所述的含氟聚合物涂层由各原料组分按配比混合后经砂磨处理得到的混合乳液直接涂覆在PET薄膜基体上得到,所述含氟聚合物涂层的原料包括如下质量配比的组分:
含氟涂料30~55%,
溶剂20~40%,
交联剂和固化剂2~6%,
填料15~40%。
2.1.2、复合
复合型太阳电池背膜(TPT、TPE等)多是以欧美一些氟化工企业开发的PVF或PVDF等氟膜通过胶粘剂与PET基材粘结复合而成。复合型背膜由于其内部PET基材两面存在胶粘剂,而胶粘剂的质量水准不一,加之复合工艺良莠不齐,在电池组件户外长期使用过程中复合型背膜受湿度与温度双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易发生粘结胶层水解等损害,最终导致氟膜(PVF或PVDF等)与PET基材的层间剥离,影响电池组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同时,由于制造专利技术制约和氟膜表面的亲水性改性处理技术等原因,目前PVF和PVDF等氟膜产品还没有在中国实现国产化。因此,采用PVF或PVDF等氟膜开发生产双面含氟和单面含氟太阳电池背膜的中国企业长期受制于外国氟膜制造商,其背膜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且适用于氟膜与PET粘结的高品质胶粘剂多为国外极少数厂商技术垄断,很难进口。而国内一些背膜生产企业只能采用一些普通的聚氨酯、环氧或丙烯酸类胶粘剂,这些胶粘剂容易老化,在性能上无法满足25年的耐久性要求。
太阳能电池背板复合膜,由下述三层材料复合而成:
0.035~0.045mm厚的聚氟乙烯膜;
0.18~0.30mm厚的PET膜;
0.025~0.035mm厚的EVA涂层。
上述太阳能电池背板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聚氟乙烯膜与PET膜表面分别涂覆固化剂,热熔粘合而得基膜,然后再在PET膜的另一表面涂布EVA涂层即得太阳能电池背板复合膜。
2.2、含氟材料
如前所述,背板的主要特性是靠氟(F)材料来体现的,背板按照含氟材料可分为双面含氟背板,单面含氟背板,不含氟背板三种。
2.2.1、双面含氟背板
市面上双面含氟背板最常见的是TPT(聚氟乙烯复合膜),TPT采用复合工艺,两面含氟材料为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Tedlar聚氟乙烯聚合物,中间为PET,通过胶黏剂复合在一起。内层氟材料保护PET免受紫外线腐蚀,同时经过特殊处理与EVA更好的粘结,外层氟材料保护组件背面免受湿、热、紫外线侵蚀。
双面含氟背板大同小异,区别只在氟材料的成分和内层氟材料的特殊处理上。比如,伊索TPT背板内层经过特殊处理,以使其更适合与EVA粘结,而凸版TPT则不分正反面;又比如,DDF采用PVDF作为两面含氟薄膜。
从长远来看,如果背膜内层不含氟材料,不能对背膜的PET主体基材进行有效保护,组件安装后背膜无法经受长期的紫外老化考验,在几年之内组件就会出现背膜黄变、脆化老化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组件的长期发电效能,因此,双层氟材料背板是完全必要的。
2.2.2、单面含氟背板
单面含氟背板代表产品为美国3M背板,为三层结构复合而成,成分为:外层THV氟塑料(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偏氟乙烯共聚物),中间PET基体,内层EVA。单面含氟背板厂家虽不同,但结构大同小异,内层EVA与中间基体基本不变,不同之处可能在于外层氟材料成分不同,比如TedlarPVF,PVDF等。
由于目前背膜开发生产企业考虑到双面含氟材料给整个背膜生产造成的成本压力,厂商采用了EVA材料(或其他烯烃聚合物)替代双面含氟的TPT结构背膜中EVA粘结面(光照面)的氟材料,从而出现了单面含氟的TPE结构的背膜。此类TPE结构的背膜在与组件封装用EVA胶膜粘结后,由于其光照面无含氟材料,不能对背膜的PET主体基材进行有效保护,组件安装后背膜无法经受长期的紫外老化考验,在几年之内组件就会出现背膜黄变、脆化老化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组件的长期发电效能,因此单面含氟的TPE结构的背膜是不适用于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的封装使用的。
2.2.3、不含氟背板
不含氟背板是通过胶粘剂将多层PET胶粘复合而成,主要品种有PE,DNP等。
不含氟背膜从材料本身特性上无法满足商用晶硅太阳电池组件25年的湿热、干热、紫外等环境考验与使用要求,也就很难适合用于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的封装。但是它适合中短期使用年限的组件,如5~10年期限。
各厂家的背板虽然其成分各有不同,但核心部分不会变,即PET基体和含氟材料,PET提供力学性能和绝缘性能,氟材料提供阻隔性和耐候性。背板的主要特性靠氟材料来体现,一般
来说氟材料无论是复合膜还是涂料,只要加工得当,F元素含量足够,背板的耐侯性和阻隔性都不是问题。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化学式为-[OCH2-CH2OCOC6H4CO]-,英文名: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ET,俗称聚酯薄膜,为高聚合物,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所得。
属结晶型饱和聚酯,平均分子量(2-3)&104,重均与数均分子量之比为1.5-1.8。
相对密度1.368,熔点225℃,流动温度243℃,玻璃化温度80℃,马丁耐热80℃,热变形温度98&#MPa),分解温度353℃。
溶于甲酚、浓硫酸、硝基苯、三氯醋酸、氯苯酚,不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烷烃。使用温度-100~120℃。弯曲强度148-310MPa。
吸水性0.06%-0.129%,冲击强度64.1-128J/m,洛氏硬度M90-95,伸长率1.8%-2.7%。
PET是颜色为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表面平滑有光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但耐电晕性较差,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
研究表明,PET分子主链中含有大量的酯基,与水具有很好的亲和性,容易产生水增塑,同时即使微量的水分也会导致分子主链的降解。
PET在湿热老化过程中,老化性能的变化受三个因素影响:结晶度、水增塑、水解,各因素自始至终都在起作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阶段内各种不同因素起主导作用。
老化初期,结晶为主导因素,它增加杨氏模量[1]、最大拉伸应力,但使材料变脆,降低冲击强度;然后水增塑成为主要因素,它使材料韧性增加,但是很快水解反应上升为主要因素,
它引起PET大分子链断裂,分子量下降,从而引起机械性能的破坏。而温度的升高则会使上述过程明显加快,因此水和热是导致PET物理机械性能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紫外辐射也会使PET的分子量、强伸度大幅度下降,结晶度有所提高,从而使材料脆化。
通过胶粘剂将多层PET胶粘复合而成的不含氟背膜从材料本身特性上就无法满足商用晶硅太阳电池组件25年的湿热、干热、紫外等环境考验与使用要求,也就很难适合用于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的封装。
注:[1]杨氏模量:杨氏模量(Young'smodulus)是表征在弹性限度内物质材料抗拉或抗压的物理量,它是沿纵向的弹性模量,也是材料力学中的名词。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值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杨氏模量越大,越不容易发生形变。
3.2、有机氟材料
有机氟材料是指含有氟元素的碳氢化合物,归属一种特殊质料,具有卓然的耐化学性和热稳定性,还具有优良的耐侯性、耐腐蚀性、耐热性、防污性、斥水斥油性、介电性、不燃性和不粘性,磨擦系数极小,为很多其他合成质料所不及,广泛用于于兵工、电子、电器、机械、化工、纺织等各个领域。
含氟背膜表面的氟材料由于氟原子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碳氟键键能极强(高达485KJ/mol),而且由于相邻氟原子的相互排斥,使氟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主链中C—C—C键角
由112°变为107°,氟原子沿碳链作螺旋分布,故碳链四周被一系列性质稳定的氟原子所包围。
由于氟原子是对称分布,整个分子呈非极性;又因氟原子极化率低,碳氟化合物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均很小,所以其聚合物是高度绝缘的,在化学上突出的表现是高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表一阐述了氟碳键特征和含氟聚合物特性。
另外,通常太阳能中对有机物起破坏作用的是紫外光部分,即波长为700~200nm之间的光子,而全氟有机化合物的共价键能达544KJ/mol,接近220nm光子所具有的能量。由于太阳光中能量大于220nm的光子所占比重极微,所以氟系涂料耐候性极好。
全氟碳链中,两个氟原子的范德华半径之和为0.27nm。基本上将C—C—C键包围填充。这种几乎无空隙的空间屏障使任何原子或基团都不能进入而破坏C—C键。因此,其耐化学性极好。
3.2.1、PVF
分子式:-[CH2-CHF]-
学名:聚氟乙烯。
白色粉末状,部分结晶性聚合物。
氟碳比(F/C):0.5/1。
含氟量:41.3%。
可燃性:慢燃到自熄。
密度1.39g/cm。
熔点190-200℃,分解温度21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70-110℃。
软化点约200℃。但在200℃下,15~20分钟就开始热分解,若在235℃经5分钟则激烈分解而最后碳化。PVF是氟乙烯均聚物,分子量6万~18万,是氟塑料中含氟量最低、比重最小、价格也最便宜的一种。由于分解温度接近于加工温度,不宜用热塑性成型方法加工,大多加工成薄膜和涂料。具有一般含氟树脂的特性,并以独特的耐候性著称。根据加工条件及制品厚度,有不同透明度,能透过可见光和紫外线,强烈吸收红外线。正常室外气候条件下使用期可达25年以上,是一种低介电常数(8.5)、高介电损耗(0.016)的材料。收缩小而稳定。
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耐挠曲性能好,反复折叠不易开裂。聚氟乙烯薄膜可不受油脂、有机溶剂、碱类、酸类和盐雾的侵蚀,电绝缘性能良好,还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耐磨件和气体阻透性。聚氟乙烯涂料也具有良好的耐候件,对化学药品只有良好的抗腐蚀性,但不耐浓盐酸、浓硫酸、硝酸和氨水。
3.2.2、PVDF
分子式:[-CH2-CF2-]-
学名:聚偏二氟乙烯
Polyvinylidenefluoride简称PVDF
白色粉末状结晶性聚合物。
氟碳比;1/1
含氟量:59%。
密度1.75-1.78g/cm3。
玻璃化温度-39℃,脆化温度-62℃,熔点170℃,热分解温度316℃以上,长期使用温度-40~150℃。
可用一般热塑性塑料加工方法成型。其突出特点是机械强度高,耐辐照性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室温下不被酸、碱、强氧化剂和卤素所腐蚀,发烟硫酸、强碱、酮、醚绵少数化学药品能使其溶胀或部分溶解,二甲基乙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等强极性有机溶剂能使其溶解成胶体状溶液。
3.2.3、THV
中文名称为:四氟乙烯(TFE)、六氟丙烯(HFP)与偏氟乙烯(VDF)的共聚物。
氟碳比(F/C):1.8/1。
含氟量:72.7%。
阻燃等级:V-0(由低到高分别为:V-3,V-2,V-1,V-0)
THV为上述成分首字母缩写,是美国泰良(Dyneon)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的性能优异的氟塑料,除具有氟塑料耐候性、不燃性、不粘性外,还可以象常见聚合物一样容易加工,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氟塑料。
THV具有极好的耐化学介质性能和电性能。是最柔软的氟塑料,其电性能不适于作高速数据通讯网(即5类电缆)中的首选绝缘,但在那些要求柔软性的地方,有其独特的优势。另外,THV还可用于那些要求与其他材料粘合的场合。由于THV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所以还可以用于光纤包覆层。THV的卓越性能体现在:可低温加工,可与橡胶及塑料制品进行有效粘接,弹性佳且透光性好。出众的综合性能使其在复合软管、管道、薄膜、薄片及器皿的加工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THV加工温度低、加工温度区间宽、加工温度远低于分解温度,可以适应于挤出、共挤出、注射模塑和吹塑模塑、层压薄膜、浸渍、涂覆和共混等多种加工方式,可生产出膜、管、容器、异型材料和模塑材料。THV氟塑料是目前商品化最柔软氟塑料,利用其特性与其他塑料或弹性体制备多层次结构制品时,柔韧性优异。THV氟塑料耐化学性能优越,对许多腐蚀性化学品有极好的防渗透功能。THV氟塑料具有极好的光透明性和低折射率,可以允许从紫外线到红外线所有频率光的穿透,由于其低折射率和高柔韧性是塑料光导纤维包覆的理想材料。THV氟塑料自身容易粘接,也容易与其他材料粘接,无需表面处理就能与其他材料很好粘合。THV比其他氟塑料更容易用辐射交联提高其高温性能,THV是典型的对电子束敏感材料,用一定辐射量,可以明显提高材料拉伸强度。THV树脂具有良好的混合性能,可以与聚乙烯的通用技术混合,交联剂很容易加入THV,同样其他类型添加剂,如染料和有机颜料,也很容易加入THV中去。另外THV氟塑料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通过加入化学试剂方法可以实现化学发泡等特性。
作为组建保护材料,要求背板有各种优异性能,比如要有优异的绝缘性能,抗渗水性能,经受恶劣环境的耐候性以及自身优良的剥离强度等。
4.1、绝缘性
组件生产出来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见雷雨天气,雷电击在组件上会将组件击穿,导致组件内部互联条和汇流带瞬间电流极为巨大,会造成电厂内大量组件被烧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组件在出厂前都要进行耐压测试,作为重要辅料的背板,对绝缘性有很高的要求。
背板的绝缘性主要体现在PET和含氟材料上。PET有着优良的绝缘性能,但是因为在结构上处在两层材料中间,所以背板的绝缘性能更多的体现在内外两层材料上。
含氟材料有非常优异的绝缘性能,因为氟原子核对其核外电子及成键电子云的束缚作用较强,氟原子极化率低,分布比较对称,整个分子是非极性的,碳氟化合物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均较小,所以其聚合物是高度绝缘的。
背板击穿电压强度一般要达到50KV/mm以上。
4.2、抗渗水性
上文已经阐述过,PET分子主链中含有大量的酯基,与水具有很好的亲和性,容易产生水增塑,同时即使微量的水分也会导致分子主链的降解。所以背板的背面材料要有非常好的抗渗水性,以免渗进水蒸气使PET分解老化,进而腐蚀EVA和电池片,影响组件使用年限。
背板抗渗水性的衡量参数是水蒸气透过率,测试原理是在在一定的温度下,
使试样的两侧形成一特定的湿度差,水蒸气透过试样进入相对干燥的一侧,通过测定透湿杯重量随时间的变化量,从而求出试样的水蒸气透过率。
背板的水蒸气透过率一般要求小于1.5g/m2.d。
4.3、耐候性
耐候性是指:材料如涂料、塑料、橡胶制品等,应用于室外经受气候的考验,如光照、冷热、风雨、细菌等造成的综合破坏,其耐受能力叫耐候性。
背板的含氟材料有优良的耐候性,因为由于C-F键的键能比C-H键的强,氟原子的电子云对C-C键的屏蔽作用较氢原子强,因而氟原子可以保护C-C键免受紫外线和化学物品的危害,使得含氟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久性和抗化学品性能。
4.3.1、耐高、低温
如前所述,组件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有的工作温度非常高,如热带地区;有的非常低,如高海拔地区;有的昼夜温差非常大,如沙漠地区。组件各原辅料对温度都比较敏感,比如EVA,温度高会变软膨胀,甚至老化黄变;温度高还会加速PET的分解老化。因此要求背板要有优良的耐高温,耐低温性能。
背板耐候性测试如下所示:
实验条件(2000h)
85°C,85%RH
85°Cto&40°C
85°Cto&40°Cw/RH&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有色交易网(原有色金属商机在线,旗下网站)。—— ————
背板“技术帝”揭秘光伏背板这些年的进阶之路
新闻导读:  太阳能电池背板也称为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光伏背板、光伏背板膜、太阳能背板。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对电池片起保护和支撑作用,具有可靠的绝缘性、阻水性、耐老化性。
  太阳能电池背板也称为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光伏背板、光伏背板膜、太阳能背板。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对电池片起保护和支撑作用,具有可靠的绝缘性、阻水性、耐老化性。  背板用于组件的背面,是主要封装材料之一。组件背面的关键特征是它必须具有很低的热阻,并且必须有效阻止水蒸汽进入组件内部,对电池起保护和支撑作用,具有可靠的绝缘性、阻水性、耐老化性。一般具有三层结构,外层保护层,具有良好的抗环境侵蚀能力,中间层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内层和EVA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背板是光伏组件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用来抵御恶劣环境对组件造成伤害,确保组件使用寿命。    光伏背板的分类  按背板膜分类,可分为三种:一种为涂胶复合式背板膜,在PET聚酯薄膜两面复合氟膜或者EVA胶膜,三层结构。一种为涂覆背板膜,在PET聚酯薄膜两面涂覆氟树脂,经干燥固化成膜。还有少数厂家采用交联反应法,在PET两面通过交联剂反应制作复合膜或EVA膜。  按材料不同分类,背板可分为FPF(以TPT为代表)、KPK、FPE(以TPE为代表)、KPE及多层PET背板、TAPE(T层和P层之间加入铝层)、TFB(PVF/PET/含氟粘结层)、KFB(PVDF/PET/含氟粘结层)、BBF(THV/PET/EVA)、FFC(PET双面涂改良PTFE)、KPC(PVDF/特殊处理PET)、KPF(苏州塞伍发明,氟皮膜技术,结构是PVDF/PET/氟皮膜)、PPC(特殊处理PET/耐候PET)等。  最早的光伏电池背板采用TPT结构,即Tedlar/PET/Tedlar结构,其中Tedlar为杜邦公司所生产的PVF(聚氟乙烯)薄膜,以杜邦公司的Tedlar为基材的背板主导了大部分的光伏背板市场,第一款进入光伏市场的产品为PVF2001,目前杜邦公司的Tedlar产品已经开发出第三代。按照光伏电池背板所采用的薄膜材质区分,可以将背板划分为Tedlar背板、含氟背板、PET背板与其他一些采用如PE材质的背板产品。    光伏背板中所用的主要化学材料  PVF,学名聚氟乙烯,由氟和氟碳分子的共聚体挤压而成的共聚物。做PVF薄膜最有名的是美国杜邦公司,杜邦的注册商标TEDLAR就是现在光伏行业用的最多的PVF薄膜。TPT或TPE中的T就是指TEDLAR。  PVDF,学名聚偏氟乙烯,是目前含氟材料中产量排名第二的大产品。PVDF的密度是PVF的1.3~1.4倍,分子结构上多一个F,所以比PVF耐候性、阻隔性更好,但是PVDF成型困难,需要加20~30%左右的亚克力增塑剂(如PMMA等丙烯酸类材料),容易造成局部老化,横向断裂伸长率低,且热老化和湿热老化后进一步下降变脆,长期户外应力老化下有开裂风险。  PET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又称聚酯薄膜,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短期使用可耐150℃高温,可耐-70℃低温。但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水解,在紫外光下容易发生光降解反应。  PE即聚乙烯,由乙烯聚合而成,是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化学稳定性好,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优良。  EVA即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它的化学稳定性好,吸水性小,高透明,与各种界面均有高粘着力,熔点低、易流动,适用于各种玻璃的夹胶工艺。    背板核心技术  我国光伏产业经过前几年调整,正逐步回暖;光伏产业市场发展前景仍值得期待。&增加组件发电效率&、&延长组件使用寿命&是光伏行业永恒不变的话题,光伏技术的未来发展以这两个方面为核心,以&降低度电成本&为终极目标。  作为国内光伏背板行业的&技术帝&&&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对《光能》记者表示,在光伏组件的各个构成部件中,背板材料主要应用于光伏组件的封装环节,起到隔绝外界侵蚀、保护电池片的作用,一直被认为是组件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材料。随着光伏行业的飞速进步,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对背板材料和组件需求的深入了解,背板所起到的作用在业界越来越明朗化。背板生产工艺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  以乐凯为例,通过基材表面改性技术,解决了氟树脂材料以及不同类型胶黏剂在基材上附着力低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层间粘结可靠性;通过含氟涂层/EVA化学作用增强技术,大幅提升了含氟涂层与EVA间的粘结力,保证了背板良好的封装性及封装稳定性;通过溶剂挥发梯度设计技术,实现了涂层干燥零缺陷,保证了成膜致密性,从而提高了背板的绝缘性和耐候性;通过高含氟量涂料超细分散技术,开发了含氟量高、相容性好的新型氟树脂涂料配方体系,提高了涂料的耐侯性能;通过胶黏剂固化交联技术,设计胶黏剂的交联密度及交联速度,保证了层间粘结力长期应用可靠性。  此外,乐凯太阳能电池背板通过优化含氟聚合物配方和改性树脂,达到不使用底层或粘合剂就能与基材粘结的效果,提高了含氟聚合物层与基材的附着力,同时成膜具有较高的致密性、水汽阻隔性以及耐候性。通过应用独创的产品配方和50多年积累的&精密涂布&技术,乐凯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涂布型太阳能电池背板,解决了太阳能电池背板耐老化、电气绝缘、水汽阻隔等技术问题。  据《光能》记者了解,乐凯T系列背板包含单面复合Tedlar背板、综合型双氟背板、双面复合Tedlar双氟背板,作为新一代产品,无论在耐湿热性能、耐紫外性能、耐腐蚀方面均有了革命性的提升,这无疑会为乐凯背板在市场竞争中带来较大的优势。  乐凯在光伏背板方面的新举措  高耐候背板:背板耐候性是影响电池组件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需研究提升背板耐湿热、紫外性能,为组件25年寿命保驾护航。  高绝缘背板:光伏1500V系统通过提升电压,可降低线损;同时可以串联更多组件,减少逆变器的直流线缆用量和汇流箱数量,节约整体的BOS成本,是光伏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保证电站安全性,对背板绝缘性要求也会相应提高。  高阻燃背板:在未来光伏发展规划中,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电站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对组件、背板的防火性能要求逐步提高,因此更高阻燃等级的背板将会受市场青睐。  高阻隔背板:高阻隔背板可以减少组件PID效应、蜗牛纹等对功率衰减的影响,是滩涂池塘、沿海地区高湿环境分布式电站的最佳选择。据了解,乐凯目前正在与组件厂商共同研究不同阻隔性背板对PID 、蜗牛纹的影响,为后期高阻隔背板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指标提供依据,同时还在研究不同阻隔技术在背板中的应用。  增效型背板:通过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和降低组件工作温度,可实现组件功率增效。采用表面接枝技术对导热粒子进行处理,改善界面结合情况,降低界面热阻;改进加工工艺在背板表面形成特殊结构,使热量能够快速散出,从而增强背板的散热能力。  环境友好型背板: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收紧,企业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日益增强,环境友好型材料日益成为主流。环境友好型耐候涂层技术通过开发应用水性耐侯树脂及水性涂料交联固化技术,应用于背板的生产,降低VOC的排放量,实现环境友好;环境友好型胶黏剂技术通过研究开发水性胶黏剂和无溶剂胶黏剂交联固化技术,应用于复合型背板的生产,降低VOC排放,实现环境友好。  &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包括电池技术、制造工艺等也将不断进步,导致对相关配套材料要求的不断提高,乐凯将密切关注与跟踪光伏行业的发展进步,不断开发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满足市场持续提高的各项需求。&乐凯技术人员如是说。
责任编辑:周大伟
您可能对以下相关新闻同样感兴趣>>
热门资讯TOP 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能电池背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