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一下自新媒体概念的具体概念,有没有大佬给科普一下?

你知道关于自媒体的十个基本问题吗? : 经理人分享
你知道关于自媒体的十个基本问题吗?
一股强劲的浪潮正席卷整个中国社会,互联网人、媒体人、创意人趋之若鹜,其他人则为之炫目、惊叹。这,便是自媒体。自媒体,就是一切之入口。当然了,其实许多自媒体人都做的很不错。其实任何市场都存在所谓二八法则,那些早期进入者、战略正确坚决+战术执行强悍者享受最大红利。一直以来我都偏爱问答式的表达,因为简洁、有碰撞、直击问题。其实《论语》、《金刚经》、《圣经》许多部分等都是问答式的,这是东、西方文明最高的智慧。在此不自量力,简单说下我就自媒体的10个基本问答,希望抛砖引玉。问:到底是什么是自媒体,是不是以前的博客?答:自媒体绝非博客,而是以个人为核心的一切信息形式。这印证了麦克卢汉“信息即媒介”的深邃,只要你能传递某种受众需要的信息,你就是媒介!这正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故事----个人赋权。前年美国家情报委员会咨文称,未来20年是权力的巨大迁移,政府影响力正让渡给个人,个人赋权的大势将改变社会组织和经济运行的方式!我认为,自媒体、分享经济、NGO集体崛起正是其深刻反映。一句话,信息即媒介,自媒体是信息时代个体赋权的必然结果。问:为什么自媒体突然这么火,Web2.0不是喊了很多年吗?答: 正如张朝阳所说,微博、微信的火爆并非一日之功,乃互联网互动产品十年积累之大成。论坛是集体的、去中心的;邮件是个人的,但却是点对点的、延时的;博客 是以个人为中心兼顾集体的,但却是非即时的;短信是近乎即时的,但只是点对点的。前几年“微博改变一切”,而微信兼具强关系、强到达、强互动的三大基本原 点(除了开放性较差),已经后来居上。诚如所言,PC互联网产品的左冲右突,演化和普及,手机作为信息工具的流行,十年的功底造就了这样一个以个人为中心兼顾 群体关系的随时随地近乎即时的互联网互动产品,这是技术进步和用户行为演化从无数个可能性中选择出来的正果。打个比方,就像猴子终于进化成了人,不容易。 当然,不是说自媒体就到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为止,技术变革从来都超越人类自身的想象。问:为什么自媒体几乎是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崛起的?答:当年以电脑为核心的PC互联网,有一个很显著的概念“在线”,所以大家问“在吗”?你关了电脑便脱离了网络,而手机 是永远在线,足以消耗大量碎片时间,更像是人体的延伸,更接近互联网的本质。因此整个互联网产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迁徙,从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不可逆 转的大迁徙。你的生意如果不和移动互联网结合,就没未来!我曾写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重估一切内容价值》!严格意义上说,自媒体属于移动互联网红利。用户产生内容(UGC)、实时、互动等Web2.0要素虽然喊了很多年,但因为技术发展的历史沿革今天才真正成熟。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春天,也是自媒体的春天。问:为什么大家喜欢看自媒体、自媒体的核心力量是什么?答:要知道,这是一个海量信息时代,同时也意味着是垃圾信息时代。以往人们依靠网站人工编辑、点击率排序或者搜索引擎; 现在则依靠你follow的人的萃取,这本质上是一种人工智能,更接近人的自然需求。同时,新闻分事实和观点,如今事实已经太多,观点更加重要。所谓“事 实不解读,新闻无意义”。大家更容易受一个个具象的人的“导向”影响。那些有态度、有腔调、说人话、接地气的观点更受欢迎,并成为二次传播的源头。但自媒体的真正力量,不是情怀派所说的“人格力量”,也不是成功学所说的“定位的力量”。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技术驱动的产业,所以我认为自媒体真正的力量,是“连接”的力量。连接,同时包含了魅力人格、利益定位、产品渠道。为什么自媒体们纷纷做起社群?社群和自组织有什么区别?答:赛斯高丁说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依附于各种组织。一群人要形成社群,只需要两个条件:共同兴趣和沟通方式。人们期待 着关联,发展和新事物,他们期待着变化,人之本性就是要有归属感。大到政治运动,小到明星粉丝,道理类似。当人群聚集成社群,而且有了领袖。领袖向社群注 入了信仰,这种信仰又被社群高度接受。这时,社群就有了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将无坚不摧!伟大的互联网,给建立社群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狂野力量。其实,自媒体—自商业—自组织的这条大脉络是十分清晰的。社群其实就是自组织,只不过在中国语境下讲“组织”有风险。某 体制内的人亲口跟我说:在我国只能有一个党组织,你们不要瞎叫自找麻烦!所有自媒体、自商业,到了自组织大家就心照不宣地叫“社群”了。。。本质上看,互 联网思维就是先做用户,有了用户一切接踵而至,做社群就是做忠诚用户。问:自媒体怎么赚钱?许多人做了半天发现不赚钱就不做了。答:确实很多人最苦恼的就是,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之前很多优秀的内容生产者现在已经不写了,就是因为无法带来 对等的商业回报,自己用心写出来的却只有很少阅读量,同时还面临被抄袭的问题。在中国,版权无法受到保护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PC时代“劣币驱逐良币”的 现象已经开始在移动互联网上出现,这导致用心做原创的人不再创造更多的内容,也就意味着内容无法成为多数人的变现方式。如果只靠内容吃饭其实是很难的,草根号就是走渠道模型,做流量;专业号就是走公关模型,做影响力。长远看必须向上升级, 升级到魅力人格体、社群或者其它形式。我现在就是通过自媒体做早期投资,成长非常快,找到感觉了。总之,一个成功的自媒体必须具备强品牌、强渠道、强内 容,缺一不可。从基本面看红利期已经过去,江山格局已基本划定。问:你把自媒体说的那么好,它就没缺点吗?答:套用古罗马一句著名谚语,“我是媒体,媒体所具备的一切我都具备,包括缺点。”因为自媒体的内容与生产者的水平直接 相关,质量参差不齐。同时自媒体们大多是兼职玩票,无法像传统媒体那样专职做,资源、精力都有限。而且,自媒体缺乏采、编、审、校的传统流程,一步到位, 在深度和细节上都有所欠缺。然而,让一个刚出生的小孩与大人比力气,不但不公平而且荒谬。当年互联网诞生时谁又能想到今天呢?我们都是时间的孩子,人要跟着趋势走、向前看。问:既然自媒体发展这么迅速,对传统媒体冲击大吗?答:既然是媒体形态,天然就与信息制造者地位有关。无论微博、微信、客户端,屌丝们已经赫然发现,那里不是天堂,那里依然等级森严,话语权与社会能量基本成正比。明星、名人、优秀记者、意见领袖仍是核心群体----这些人在报刊、电视、网站甚至博客时代一样混得很好!自媒体是新媒体的一个分支,它的冲击不会比微博带来的伤害更大。况且如果没有清晰商业利润支撑的产业力量是有限的。自媒体是传统媒体一个必要的、有益的、起补充作用、并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问:自媒体对营销有哪些挑战?为什么企业喜欢找自媒体做营销?答:这就是意见领袖的价值。搞定已经不再重要,摆平总编却摆不平自媒体,也就摆不平网民。当年,以航天员牛奶、超级女 声、文化营销一系列杰出营销起家的蒙牛,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在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行业危机中,蒙牛公关的表现是较差的。在新媒体上几乎一面倒,譬如 对网友@王小山发起的消费者鄙视运动基本束手无策。为什么?这是一个信任极度稀缺的时代(从政府到媒体,你懂的),而网民将Ta们宝贵的信任赋予了意见领袖。所谓自媒体,就是信任代理!而这种信任代理因为互联网产品的发达、连接的无限变得空前强大。问:能否预测一下中国自媒体未来几年的发展?答:最近,柴静以一己之力,掀起了从国家领导人到街头巷尾、整个中国社会对雾霾的关注,这可能是中国自媒体史上最大的广 告。现在已经兴起一大批垂直账号为主的自媒体并且出现了短期繁荣。预测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但自媒体的力量和商业想象力非常大,比如社群电商。谁敢轻易断言 其未来?那些鄙视“自媒体不就写手混饭嘛”(某大佬亲口语)的人,一定会经历不懂、不解、不服到不得不服的过程。对所有自媒体来说,你产生的“连接”越强、价值越大。互联网对人的价值,是自由人和自由人的连接。作为连接的枢纽,接口的可能性越多,就越有价值。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是幸福的,我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每一个爱我的和我爱的人。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王冠雄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在售车款--2014款----2013款--
科普一下你们可能不知道的宝马自行车
最优先的,来个目前最简单直观的判断宝马自己车真假的方法一:只要车架上,出现了BMW三个英文LOGO的,必为假货。很多人会说,我的车是宝马4S店买的,怎么可能是假的那我继续来科普这句话,其实这也是只有中国才会出现的情况宝马的产品,是隶属于BMW Lifestyle这个系列下的,而且这个系列是有专门的门面店的,其实宝马的自行车是只能官网和BMW Lifestyle里销售的。目前中国没有销售渠道,台湾地区有一家BMW总代理泛德公司,也没有引进全系列的BMW自行车。推荐关注骑行村微信公众号:qixingc。所以此下文的参考价格大多是新台币NTD,少量我换算了人民币的价格。二:宝马目前在售自行车只有5种型号(车系),而且都是己经存在了相当相当长的时间的款式了,超出以下型号,比如太过明显的什么”BMW king“啦,什么X6 X5 X3啦,恩,应该不用我多说了。1:城市休闲车:Cruise NTD14600=¥3093.00(铝架基本款XC车)2:旅行车:Touring NTD101,690 =¥21500.00(在基本款XC基础上加了后车架的铝架旅行车)3:定位轻巧的山地车:Cross Country NTD46800=¥9915(轻巧的铝架软尾)4:登山车:Enduro NTD 239,930=¥50832.00(Y型结构的铝架重型软尾)5:公路车:M 售价和Cross Country差不多,大概在RMB10000左右。(基本款炭架公路车,只有一个M的车系标示,连BMW的基本蓝白标都没有。基本款重量子7.9KG左右,重量逐年又下降,最新的据说不到6KG。)6:儿童车: 种类和型号就比较多了,只在官网和BMW Lifestyle里销售,大概售价是 NTD5000=¥1059.00因为BMW一向都为自己研发,是在所有汽车品牌做自行车产品中,也是唯一一个自己研发的生产的厂商(不要和代工搞混)相当有研发精神。而非其它汽车品牌都是和其它自行车大牌厂商一同定制,事实上只是在车上贴了个他的logo而已,比较典型的比如法拉利找梅花,蓝博基尼找BMC,悍马找蒙太奇等。而宝马自行车目前的尴尬场景,当然也是和他们本身产品定位有问题,还有竞争力不敌专业的自行车厂商所导致,并且产品线太少(毕竟又不是专门卖自行车的)。但是,宝马自行车确实是目前所有汽车品牌自行车中,做得最良心的一个。下面,正式开始bmw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生产自行车了,直到2002年才正式引入号称数量全球第一的自行车大国的中国。追溯自1946年起,BMW便开始制造脚踏车。BMW不采用大量生产的车架,完全自行研发设计,以提供更高品质、更加安全和更精美设计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最高期望。BMW单车部门的工程师们除了运用与汽车制造相同的焊接技术,来强化脚踏车的车体强度及韧性外,其车架皆运用最新的轻铝合金液压成型技术,并应用几何学原理,打造出兼具轻量化与高强度的一体成型车架。 BMW独家设计的高刚性车架,车架立体稜线构成角度各异的曲面,皆是运用力学原理精密计算而成,能有效分散车身震荡,稳定性远高於一般脚踏车;而车架外观的防护涂装,则同样运用BMW汽车工业相同的粉体涂装技术,烤漆色泽格外均匀、明亮。不仅在制程中运用尖端科技,更采用最优质的零件与组装技术,BMW单车皆通过德国最严格的DIN Plus超高品质认证标准测试。1、先从最便宜的开始Cruise,目前这车台湾售价14600,是目前宝马最便宜的自行车,单从配置来分析的话,这车只相当于市面上其它目前左右档次的自行车,当然,这是表面。其实这货的车架强度,单论强度还真不赖的说,曾经看过一个贴子,就是宝马自己的特技表演车队,就是以这个车架去改装成攀爬一类的车子,并且用的还是对车架强度要求及高的油推刹车。Cruise休闲单车无论是海边兜风或穿梭市区,Cruise休闲单车重新设计的车架看起来皆比前一代更时尚、更吸引人。Cruise休闲单车仍配备有24速Shimano Alivio变速系统,尽管是坡地,也能愉快地骑乘。Cruise休闲单车无懈可击的优势即是它的多用途性,不管海边或森林都能展现最佳使用状态,Suntour NRX-6000避震前叉可轻易应付崎岖不平的路面,而且强力的煞车系统让您免於担心,Shimano V-Brakes煞车系统则能快速煞车,而后轮煞车线隐藏在车架里面,彰显Cruise休闲单车的乾净俐落,且散发了时尚高雅的气息。真车单看图片,确实还是很多人会以为是山寨的,但这确实就是这个型号的特征,比较明显的就是轮组的编法,还有可调把立,这个可调把立在宝马的很多其它车款的也都有,算是比较明显的特征,还有,同样印着我主题的说法,你在车身上并看不到BMW字样,非常的整洁、大气。曾荣膺2007年德国联邦设计大奖、2006 iF产品设计大奖以及2006国际红点Reddot设计大奖,证明Cruise休间单车独特的高品质设计以及优质的安全细节。不论是下管或头管的独特款式,都加以整合变速器的线轴,强调出BMW单车的简捷线条。此外,休闲单车的设计仍保留一贯的简洁,手把和坐垫的弧线与功能都已最佳化,坐垫夹亦具高度的可见度。结合简约优雅风格及动态独特,惬意地穿梭城市之中,再也没有比骑乘Cruise休闲单车更时尚的方式。车架细节图,其实这个图是Touring的,但因为其实两款车的车架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就拿过来充数了。发这个细节图是想说明正品宝马车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坐管4通处左右两边的小小的宝马蓝白LOGO,稍微远点就看不出来,很低调。2、然后是贵一点的Touring,其实贵了大好几千,这车在我们看来,其实就是楼上的Cruise加装了个货架而已。Touring旅行单车 BMW使用两种独特的漆工,产生两款Touring旅行单车风貌:珍珠白色结合齿轮及钛金属色结合鍊轮,尽管看两者看起似乎很相似,但风格却是完全不同。一样还是可以看出,车架上依然没有BMW字样,还是典型的轮组编法,典型的可调把立,典型的在4通处有图形LOGOTouring钛金属色旅行单车重16.3公斤,较珍珠白色款轻了1 公斤左右,由於27段变速系统的使用,使得钛金属色款适合在柏油路面上骑乘。大范围的鍊轮传动以及结合Shimano Deore变速系统加强了活泼动感,更增添许多骑乘乐趣。另一款容易操控的珍珠白色单车,绝佳的操控性和附属的后踩煞车功能增加了珍珠白**MW Touring的特色。值得信赖的齿轮轴不需要经常维护,而精准的变速及紧实的传动使的此珍珠白色款单车成为最理想的市区交通工具。&3、之后,就开始是真正的山地车范畴了这里说明下,楼上两款车Cruise和Touring,都不算真正的山地车!!!!!!而是我们常说的XC车,宝马认为的山地车其实是我们常说的软尾。而最多的仿制他们的山寨货,都把自己说成的宝马山地,这也是区分山寨和正品的区别之一。Cross Country,宝马最便宜的山地车的型号,目前台湾售价是NTD 46800左右。没错,这个价就是目前宝马最便宜的山地车。2008年BMW推出的顶级单车系列,包含轻巧快速的Cross Country越野登山单车、性能卓越的Enduro登山单车、极致舒适的Touring旅行单车,以及优雅时尚的通勤新选择—Cruise休闲单车,正是将汽车工艺中车体设计与机械原理的领先实力全面应用、臻至完美的代表之作。兼具舒适、安全与卓越品质的顶级BMW单车,不仅是BMW数十年来溢注於造车工艺的成果,更是BMW品牌精神的延伸与发扬。 Cross Country越野登山车 BMW Cross Country搭载德国Schwalbe Racing Ralph超轻量化车胎,使BMW Cross Country在落地转动时仅产生非常低的摩擦力。而Manitou R-7 避震前叉的配备也加强了避震系统的调节与骑乘的平衡,不论是骑乘在山区、田野或草地等各种路面上,BMW Cross Country越野登山车都能提供骑士们越野冒险般的操控乐趣。你们可以看到,一样是没有BMW字样的。图形的LOGO改在了避震连杆上。此外,BMW Cross Country越野登山车搭载了专业竞赛脚踏车中经常使用的SRAM X.0 系列的旋握式变把,对於追求机动轻巧的骑士们又是另一难以抗拒的魅力,其他配备如: Shimano XTR前变速器、Shimano PD-M 540卡式踏板、FSA Carbon Team Issue碳纤维曲柄及重量在350公克以下的Magura液压式碟煞,皆是BMW Cross Country越野登山车拥有高度骑乘品质的保证。4、然后,就是应对更加复杂地形的山地Enduro,关于这款车我想说的是,这种Y型车架避震,是宝马的发明,也是宝马的专利,这个你们应该没有想到吧,早期国内千元以下的无牌或小品牌有后避震的车,大多都是沿用这个设计。Enduro登山车对於热爱挑战自我极限的骑士们,更快速、更兴奋以及更有力的Enduro登山车,不论是在性能表现或是外观设计上,皆是登山车热好者最佳首选。BMW Enduro登山车所搭载的Manitou Minute Elite IT前叉和Manitou Radium RL后避震器,令骑士享受最佳的地面接触感和骑乘经验,而不论面临的路况环境有多艰困,Hayes Stroker Ryde碟煞也提供了最高的安全性保障。轻巧敏捷的全新Continental Mountain King Supersonic轮胎可确保良好的骑乘感受,凹凸外观的设计让品牌的动态优势在此款Enduro登山单车上展露无遗,前后避震系统更带来无限的运动乐趣。你们一样还是可以看到,车上看不到BMW字样。4通附近,一样有图形Logo,并且再次看到了可调把立。外观设计上,BMW长期以来的造车经验完全展现在这款坚固的铝合金车架,车架特别使用深度蚀刻加工技术处理,这种技术能够使得特别的设计因子完全整合,产生令人注目的流畅线条。此外,后轮Platform Plus的尖端的科技功能,有效控制踩踏行进时所造成的摆动;避震器亦具有锁定功能,经锁定可转变为硬尾登山车,不会产生震荡情形;前叉无段数的行程调整技术 (Travel Adjust, IT) ,可经由一个按钮任意调整行程,使BMW Enduro几何车架能够适应各种不同斜度路面,上下坡度的快速变换也不成问题;新型 Shimano XT 27段变速则确保了最佳、最精确的变速功能。BMW Enduro登山单车绝对是兼具舒适性与速度乐趣的最佳选择。5、最后,就是宝马在售的唯一一款公路车,名字也极其的简单,单独的一个字母“M”BMW M,注意,这也是宝马自行车中,目前唯一采用碳纤维车架的,如果你们有遇到碳架的宝马山地,也可以判断为是假的。自1950年开始,BMW便致力於单车的研发制造,也是首家注册轻量化单车车架专利权与全球第一台摺叠式全避震越野登山单车的制造商。近年来为响应节能减碳,BMW台湾总代理泛德公司除了陆续引进Cruise Bike、Touring Bike、Cross Country、Enduro四大车系之外,也预计於2011年九月在台引进BMW M款碳纤维公路单车,将带领车迷朋友亲身体验BMW结合速度魅力与精湛工艺的表现。由碳纤维材质打造的车架具有高硬度、轻量化与零腐蚀等优点,外观设计则以展现碳纤维原色与质感为主,搭配车架上的三色「M」厂徽,点缀出BMW独到美感与性能的完美结合。而结合Astro RCCFK028全碳纤维前叉、Shimano Ultegra系列变速系统和fi'zi:k Tundra 2 MG坐垫,BMW M款碳纤维公路单车也成功创造出仅有7.4公斤重的整车重量。这车上,是甚至连宝的图形logo都没有出现,只有一个熟悉的常出现在宝马M系车上出现的M标志。这基本只有宝马的忠实粉丝才能判断出来了吧。以上就是宝马目前在售的除了儿童车之外的所有车型,没有例外(只是目前)。一个品牌,一般都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规律和气息,使你一眼就可以看出:“哦,这辆车是XXX品牌的”宝马也不例外,从上面几那些车型不难看出,宝马在做自行车方面还是比较低调的,统一没有BMW字样的LOGO,比较爱用可调把立等。在我收集的这么多资料中,找到的唯一带BMW字样的正品宝马自行车仅仅只有这一部,而且这一部是宝马上个世纪相当早的时候做的参展用的概念车,既然是参展的,不做LOGO怎么知道这车是宝马的,shimano参展的时候还要拿个厦门碳车架上面印上大大的shimano呢对了,再来说个事关于买宝马送马宝马自行车的正常情况下,宝马卖的很多车,确实都有送自行车,比如X6什么的。但是,目前国内的实情,奸商很多大家是知道的,极其大多数情况下,在买了官方本身没有配送自行车的车种的时候,4S店为了讨好顾客,大多都是送一部就几百元的山寨车给你,并且美言其是正品,毕竟有做4S店销售的就知道,在除了官方配送的东西之外,再送的东西,其实都是掏销售自己的抽成去送的,销售怎么可能那么好心,掏自己的钱去给顾客送那么好的东西?再来,我不知道这个现象有没有,就是4S店自行把本来官方明确会送的正品车扣下来,转而送顾客一部山寨车子。来源: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微信:)文章来源:
已有人参与,
经销商推荐
经销商名称销售热线商家资讯
360021-028-3
更多关于的资讯
更多关于的促销信息
微信号:qixingc
扫一扫,关注他!
报价:暂无报价
467张图片&63篇文章
DYNAMITE图片
同厂商车型排行
暂无报价10
周排行总排行热门文章
12345678910
热门车型热门品牌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行车之家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c44-ua98).有钱有想法,你就敢做自媒体吗?
​​
作者 | 张依莱
&版面编辑 | 谢小招
&图文编辑 | 于秋茳、徐温佳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锋开始于21世纪,至今这场战争的直接和纯粹、残忍和搏杀都表现得淋漓极致,吃瓜群众和商界大佬都被互联网所洗脑。
一心一意地投靠在新媒体这杆大旗之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结果显而易见——以新媒体的胜利而告终。自媒体作为新媒体中的主力军更是呼风唤雨,好像这年头没有公众号的都是少数群体了。但是,现在自媒体的发展又怎么样?风起云涌的网络视频PGC在各平台分的一杯羹都到手了吗?断粮是不是一定会死?
带着种种疑问,娱影网络视界特邀一位曾在央视和自媒体公司摸爬滚打的资深业界人士——莱哥,为大家畅谈一二。
自媒体的前景光明,也要走上一段曲折的路
随着早期QQ、校内网(人人网)、微信、微博的飞速发展,大家在刷网时看到有意思的视频链接就会点开。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点击率让大家纷纷感觉到这个太有意思了。于是大家将挤地铁、等公交、等电梯、朋友迟到等这些零散的时间,在手机上看短视频,这样来打发无聊的时光这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多么脱离低级趣味的事儿啊!随着需求的增加,成千上万的公众号如雨后春笋一般横空出世,准备杀出一条血路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喜闻乐见的事物都会受到吃瓜群众的青睐,他们纷纷支持,这也让很多比狼还精明的投资商和视频编导也都盯上了这一咬上一口一定出油的肥肉,资本纷纷开始介入——大家一定有钱赚,一起来干吧。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过各位别忘了,还有下一句,道路是曲折的。
吃瓜群众的关注度与生存到底有大关系?
何为吃瓜群众?本质上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主——他们的观影概念是一边吃瓜一边看,手里没瓜绝不看。商业概念好比游泳过河,会游泳你就浮着慢慢过;不会游泳,遇见大浪那就是死路一条。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内容形式和播放平台确实有很大不同,但是养活他们的“爹妈”是相同的——还是广告商。所有的视频平台和公众账号也都是要进行招商和融资的,所有的投资人和广告商唯一认识的“死理”就是,一定要看好项目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但是让他们明确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现实就是,视频公众号要有巨大的粉丝数量和惊天动地的影响力。
吃瓜群众确实喜欢看,但是他们也不愿意掏钱来看,支持就转发一下、点个赞,留几句愤世嫉俗与不着边际的话。可怜的小编还要笑脸相迎的回复几句好话,“大爷,您说的太对了,感谢关注哦”。吃瓜群众的爱好是多元的,有的就是直男,就喜欢军事历史;有的就是愤青,就喜欢社会负面新闻;有的就是小公举,脱离时尚和情感话题就不看。他们的重口难调让公众号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
吃瓜群众不好伺候,更可畏的客观条件就是视频的时效性太短:每天在微信、微博、头条、
优酷、爱奇艺、乐视,各大视频平台都有新的公众号进行注册,更新换代的速度十分惊人。同一类型的视频公众账号不计其数,与吃瓜群众大脑通上电的,他们动动手指,看一下。几天没有更新,同一内容没有其他账号做得好的马上就被换掉,这种喜新厌旧的通病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就是残酷的竞争。
所以血淋淋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想建立一个能吸大量粉丝、确实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就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投入,还有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和优秀的运行机制。少一样都很难存活,更别提真的可以盈利了。
没有很多年基础的业内专业人士想经营好一个自媒体是有很多困难的。还有就是“网生”概念,这是一个年轻人时代的产物,对于网络发展的敏感度和认知度也需要培养的。此外,对于工作的持久性和职业选择的不定性都可能成为自媒体发展的阻碍。
大老板们真的就喜欢砸钱吗?
投资人对于项目的把握,主要关注的是发展周期和盈利周期。投资100万,一年回来200万,这是比较理想的投资回报比。可投资100万,2年回来120万,相当于投资两年,一年赚10万,投资人会高兴吗?
不过被拉下水的投资人,一直看不到回报的,我们就另当别论了。这就跟电影投资被叫做风险投资的概念是一样的,投资金额大、回报时间长,票房在滚雪球。滚起来了,回报如潮水;滚不起来,下线了,很可能血本无归!而自媒体的发展也是如此,一切都需要时间。在我看来,如果经营得当,一个好的自媒体在1年之内就可以盈利;但是经营不好的,那就是一个“请君入瓮”的大坑了。
我曾经在一家自媒体影视公司担当导演,老板是原央视10套的编导,制作经验丰富。当时公司的短视频以军事、历史为主,因为视频资料珍贵、题材独特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很快就在“头条”那分了一杯。
但是我作为导演,每天看到老板的脸上都是没啥笑容的。因为每月在头条大概能分到8000元,可是我们当时是2个导演、4个后期、1个制片、1个摄像,我们这些人每个月的工资就要小7万人民币,这还不算房租和水电。每月收入不到1万,对于整个公司的运营来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而且老板自己也认为至少要坚持一年,有成效了才能融到资。现在公司已经坚持了8个月,至少投入80多万了,但还是没融到资。资金回收慢和前景不看好是很多投资商望而却步的原因。
新兴事物的新鲜感是所有投资人都喜欢的,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也不好当。投资人一定要有勇气和实力来踏踏实实的,秉承着放长线钓大鱼的心理坚持干。但是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可能更关注内容如何变现、IP什么时候能升值。
新媒体的运营和盈利很多处于探索阶段,大家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精心设计的计划很容易就变成一场泡影,在看不到实际发展轨迹的情况下,还是很难说服投资人的。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好的自媒体平台对于广告宣传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所以我认为整个行业的融资空间还是大大的有的,发展前景也是光明的。
就当前形势来说,微信、爱奇艺、优酷、梨视频、今日头条、乐视、搜狐、网易、一点号、凤凰视频、秒拍等等数十个网络平台都有自媒体频道,如果视频数量和质量不错,都可以获得各个网站平台的利益分成。所以自媒体市场,虽是江湖乱道、群雄逐鹿,但只要视频质量过硬,内容与形势相符,应该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如果真有敢做和想做的同志,确实可以尝试一下,虽然过程痛苦而漫长,但如果能坚持下来,或许你就是下一个马云也说不定。
【本文为“娱影智库”原创独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有需要开通白名单转载的公号请后台留言联系,本文禁止未经授权二改发布,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娱影智库(yuyingzhiku)
1、娱影智库资讯分享群,可申请加入;
2、转载请联系微信:yuyingzhiku001;
3、关注官方微博:娱影智库。
4、大家对网大电影数据有什么需求,可以留言告知我们,我们会尽快整理答复。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娱影网络视界】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