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云集微店其实就是传销 是不是变相传销

云集微店骗局&是传销窝点
  云集微店的假融资与真内情
  因为前两天写过一篇关于云集品的文章,对云集微店有个初步认识。没想到双12云集微店放了个大招,高调宣布获得2.28亿A轮融资。
  哎呦,厉害了WORD哥!看到这条新闻着实吓了我一跳,从上次搜索的资料看,云集不是类传销的一个平台项目吗?怎么能获得资本的如此认同?难道是我看走眼了?于是,我就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网上评价褒贬不一的、风靡朋友圈却被无数人视为发圈必拉黑的投资项目。
  首先从这则新闻看起。昨天各大门户的新闻齐刷刷地一致发布说云集微店获得A轮融资2.28亿,而今天在网易、凤凰和中国网的新闻里却变成了2.8亿。
  是宣传口径不统一,还是记者的红包费没给够呢?我们知道,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要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这次的高调融资发布,云集方就请来了前央视的郎永淳做主持。但经过搜索发现,12月初在一次互联网大会上郎永淳对云集微店进行过一些简单访问,这次采访中郎永淳对云集微店的运营模式提出过质疑。
  但反过来云集很巧妙地利用资源,把这次对话上升为自己的营销旗帜。
  感觉是不是很会利用资源?而昨天这次新闻发布会的视频很难找到,只在爱奇艺找到一段简陋的现场视频报道,里面并没有看到郎永淳主持的画面。
  至此,融资金额和主持人这两个问题存疑。就算是我多想了吧,但是接下来的一系列发现就耐人寻味了。
  其一,关于A轮融资的疑问。根据新闻内容,这次云集微店是A轮融资,但是我却看到了几个月前的这样一个网页:《云集:仅上线两个月
投资人为什么要投?》
  仔细读来,云集早在上线两个月时已经获得了“钟鼎创投”的投资,怎么现在还在吆喝获得A轮融资呢?而且这个今年10月份的新闻说5月上线7月拿到投资,怎么会在2015年底已经销售突破1亿呢?如果这两次投资属实,看来新闻发布会只不过是在博眼球炒概念吧。
  其二,发布会所说的投资方背景。
  新闻中强调“云集微店宣布完成2.28亿元A轮融资,由凯欣资本领投,钟鼎创投跟投,泰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那我就来看看这些投资方是怎么看上云集微店的。
  首先我们看看“凯欣资本”。新闻里面说“来自新加坡的凯欣资本曾投资丽人丽妆、秀域科技、宝尊电商等”,是不是马上觉得高大上?然而百度搜索凯欣资本,根本查找不到“凯欣资本”的官网,搜索结果都是一些第三方投资网站的介绍。
  从零星的介绍中得知,凯欣资本来自新加坡,它的全名叫做“凯欣亚洲投资集团”。那这个根本没有中文官方网站的资本集团有没有英文网站呢?好,我们搜索这个“凯欣亚洲投资集团”,百度结果显示它的官网应该是/。
  但是打开这个英文网站以后,发现只有四个简单的页面介绍,首页公司介绍里面提到是一个针对中国、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投资机构,中国排在第一竟然没有中文版。
  虽然网站提供了国内上海和成都的办公地址,搜遍网站也找不到该集团的国内联系方式,只在网站最下方留了一个电话+65-和一个邮箱。
  顺着线索,我们输入这个电话百度一下。
  结果显示了香港贸发局2012年的一个新闻,里面提到一个意大利公司被收购,收购方就是这个“新加坡及上海资金组成的
Crescent Hyde Park 基金”。
  由此可知“Crescent Hyde Park”是“凯欣资本”的前身,因为现在它的英文网站显示名称为“Crescent
Point ”。
  再顺着贸发局新闻这个页面留下的上海公司的电话“021-”找下去,百度结果显示是三个上海贸易公司的办公电话。
  还有继续搜索下去的必要吗?对于这个“凯欣资本”我已经无力吐槽,三四年就变化名称,没有固定办公地址和电话,连最基本的官网都是英文的空皮,还能有什么“投资”作为吗?
  且慢,找不到官网和联系方式能说明什么?没准它是大企业隐姓埋名专注投资呢?那我们再看看“凯欣资本”的业绩吧。
  在搜索“凯欣资本”的百度结果里面,么远找到新闻里提到的几个科技公司,只有两个电商项目投资和它有关。那就看一看是什么样的情况吧。
  首先我们看看同样获得“凯欣资本”1亿美元A轮融资的“健客网”。
  这个有10多年电商经验的专业医药网站排名不错,但它号称在电商生存最为紧张的寒冬2015年底获得了融资,这个投资时间还真够巧合。
  另一个在2015年上半年获得“凯欣资本”投资5000万美元的“麦乐购”就没那么幸运了。
  尽管打着唯品会跟投,我们看到这个网站的排名和流量也实在太LOW了。想想唯品会都自身难保,还会来掺乎这种热闹吗?看来想在专业电商发力,只用这些融资的噱头是不够的,最重要的仍然是内功。靠一千多人的访问量,就算再发布几轮融资消息,依然逃不过死掉的命运。
  看了刚才搜索的云集微店A轮领投方背景,还会觉得它高大上吗?那么跟投的这家公司又是什么情况?据资料显示,“钟鼎创投”就是上文提到,已经在云集微店上线两月就投资过的一个机构。
  神奇的百度还原了真相啊,看来这个“钟鼎创投”才是一直跟进云集微店的正牌投资商和幕后操盘手吧。至少这个基金公司已经在不同时间两次出现在云集微店的新闻里,云集微店的成长与它脱不了干系。
  如果说“凯欣资本”只是个徒有虚名的空壳融资集团,只是为了给某些“特殊需要”的企业制造卖点,那这个“钟鼎创投”可是实实在在的资本投家了。但是跟投意味着可以投多投少,它可以是象征性的,也可以是实质性的。究竟这次云集微店融资多少,比例怎么样,只要不公布,恐怕谁都不知道。
  好了,我们回到最初的新闻发布会话题。云集微店双12高调宣布获得A轮融资,意在何为?无论背后的真相怎样,我猜想云集方除了要给它的千万店主一个交代,还要给社会一个正面的口碑。
  关于云集微店的讨论从未停止,而从一些真实的案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微店平台的运营思路。
  面对质疑和否定,云集微店并未给出真正让人信服的解释。
  可以断言这种营销模式未来必然要转型,经过真正的资本加入或集团运作,改款洗白在所难免。因为电商企业做大到一定程度,四面八方的机会和信息会不期而至,团队的眼界和智慧也会随之改变。能利用朋友圈卖货又不让受众反感的方法一定能找到。如果云集微店能抓住机遇尽快转型,或许将来会在微信电商领域打下一片稳固江山。
  我们拭目以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云集微店被工商认定“传销”罚没958万 致吴秀波躺枪|吴秀波|云集微店|商业模式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云集微店被工商认定“传销”罚没958万 致吴秀波躺枪
  每经记者 蒋佩芳 每经编辑 杨军
  编者按[近年来,各类披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外衣的传销组织屡禁不止,微商、数字货币、校园贷、资金盘等成为网络传销“重灾区”。其中一家社交零售平台App“云集微店”也被定性为“传销”,其开发企业被合计罚没超958万元。但其CEO向云集店主发出一封公开信,称已就地推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了整改,并得到政府监管部门、法律界人士的认同。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相关律师认为,尽管新的传销模式多被套上不同的商业模式,隐蔽性变强,但它的本质是不变的——通过层层分销机制,不依靠商品盈利,而是通过发展下线和向下压货来赚取利润,而“云集微店”就是这么干的。]
  不到两年时间,以微商和创业为吸引力,发展出超30万“店主”,收到平台费超过1.1亿元,单日销售超过1亿元,获得凯欣资本和钟鼎创投2.28亿元A轮投资,当红明星吴秀波成为代言人,这样一家社交零售平台App——云集微店,令人羡慕。
  然而,真相是,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被定性为“传销”。记者获得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云集微店有组织策划传销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约808.41万元,再罚款150万元,合计罚没超958万元并上缴国库。
  7月16日,云集微店CEO肖尚略向云集店主发出一封公开信,针对上述事件作出了“回应”。他在公开信中表示,上述罚单是针对云集微店两年前的App销售模式,但云集微店当时的经营模式与相关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传销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已就地推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了整改,并得到政府监管部门、法律界人士的认同。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云集微店也做了相应调整,调整后的模式变成了三个层级:经理—主管—店主,但经理还是从下线即主管和店主的缴费计酬,主管从下线店主的缴费中计酬,本质还是差不多。
  工商认定云集微店为传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云集微店是一个2015年5月正式上线的社交零售平台,由浙江集商优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商优选)开发。
  不过,《行政处罚决定书》(杭高新(滨)市监罚处字[号)公开的内容却显示,从日开始,杭州滨江工商陆续接到多起关于云集微店开展经营活动涉嫌传销的举报,核查发现云集微店存在“入门费”、“拉人头”和“团队计酬”等行为,这些行为涉嫌违反《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的规定,日杭州滨江工商正式立案调查。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描述,云集微店的推广模式为:要成为云集微店的店主,须缴纳一年365元的平台服务费,成为“店主”后,可以邀请其他人员加入成为新店主,“店主”邀请新“店主”满160名(直接邀请30名和间接邀请130名),即可成为“导师”,团队人数达到1000名,即申请成为“合伙人”。至日,云集微店在全国范围内的店主达到了316735人,其中缴纳365元平台使用费的店主310221人,“合伙人”达到167名,“导师”1805名,共收取平台服务费元。扣除各项成本支出以及相应的税费后,企业实际违法所得是元。
  据了解,“店主”只有发展成为“导师”以后,才能拿提成,成为“导师”后,导师所带领的团队每新发展一名“店主”,“导师”能从365元的平台服务费中拿走170元,“导师”的上线“合伙人”能拿走70元。
  监管部门认为,云集微店的行为违反了《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禁止传销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根据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传销及相关行为处罚裁量基准》第七条,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违法所得认定办法》第二条,日,对浙江集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做出了处罚。
  云集微店:已经进行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具罚单的主体是浙江集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正是肖尚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已经挂出对该企业的处罚,案件名称是“浙江集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违反禁止传销条例案”,日前,企业已经自行履行罚款。
  工商资料显示,云集微店App是由集商优选开发,法定代表人是肖尚策,其和浙江集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均是杭州博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博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正是肖尚略。
  对于涉传销的行政处罚,肖尚略为此专门写了一封公开信,称“接到了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张迟来的罚单。”肖尚略表示,2015年下半年,云集微店采用的地推模式引起了一些外界争议,因为存在争议,针对2015年的处罚直到最近才下发。
  上述公开信还称,2016年2月,在有关部门和法学人士的帮助下,云集微店就对地推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了整改,并得到了政府监管部门、法律界人士的认同,已经成为一家阳光下的、合法合规的社交电商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张罚单是我们为探索社交电商发展交出的学费,也是云集微店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转折点,帮助我们及早发现了自身不足,促进我们更健康的成长。从这个公示的另外一面,大家可以看到的恰恰是云集微店的商业模式已经合规上路。”
  肖尚略表示,一年多来云集微店发展迅速,顺丰、、民生银行、德运等知名企业都已经跟云集达成了深度合作关系。
  云集微店市场总监杨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来以为这个处罚是不会有的,因为时间已经拖了十几个月了,然而5月份这个处罚还是下来了,公司也是非常震惊。后来想想还是需要出来和用户解释清楚,不然用户可能会觉得是不是平台的模式在政府那里依然存有争议,比如是不是还会涉及不合规的东西,涉及传销,由此对平台存有疑虑。
  既然云集微店并不认可传销的定性,为何不提起行政复议,而是选择认罚呢?杨伟对此显得有些无奈,“如果提行政复议会不会让用户觉得公司和政府关系不太好,还在和政府进行纠纷,是不是还没有整改清楚等。我们其实只是想让这个事情就这么平静地过去。”
  吴秀波经纪人:跟云集沟通过
  打开云集微店的网站,就能看到云集微店代言人当红影星吴秀波的形象广告。
  在得知云集微店因两年前的“地推模式”与《禁止传销条例》冲突遭到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出的超过958万元的罚单后,吴秀波的经纪人杨女士于日前独家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表示之前完全不了解前述情况。“吴秀波是今年才开始代言的,广告片也是前两天刚刚拍完。”
  “合作很可能会受影响,给这种商业模式有重大问题或争议的企业代言,明星一是要考虑自身的法律风险;二是要顾及自己的公众形象。”赵占领表示。
  杨伟称,公司于今年4月份和吴秀波签的合约,未曾想到这个行政处罚会下来,事情出来后公司就去找吴秀波(团队)做了沟通,目前他们(吴秀波团队)对这件事情还是包容和理解的。
  杨女士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公司法务确实已经和云集微店进行过沟通,云集微店方面给公司法务的说法是(他们遭到监管部门)被罚的时间好像是2016年。“我们完全不知情,但也不能平白无故因为一个消息就如何,也要去了解清楚情况。我们目前还在了解情况,而这需要一个周期。”
  杨女士表示,法务正在收集相关数据信息,等收集完再和他们(云集微商)交涉相关的内容。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麻策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告代言人是否需要和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其核心判断在于广告代言人是否依据事实,使用过商品或接受过服务,特别是在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服务之中。吴秀波代言云集公司,其代言的是云集的公司形象品牌还是特定商品或服务,以及云集三级分销模式是否属于一种直接针对消费者的‘商品或服务’,均不甚明确,故仍存争议。”
  在麻策看来,双方解约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但具体的原因到底是吴秀波因(云集微店被罚)案子本身遭受到牵连至损害赔偿(而解约),还是因其形象受到损害而导致解约,这个尚难判断。
或许谁都不希望看到这样一个景象,不久的将来搭载Helio X30的某某...
腾讯在资本市场受此影响依然很是明显,7月4日,腾讯控股跌幅达4....
近日一款名为“全能车”软件受到人们关注,只要缴纳一份押金,便...一个朋友叫我加入云集微店,碍于关系不得已加入了,可我觉得就是传销啊,但他已深深地陷进去了 - 110网免费法律咨询
您的位置:
&& 查看咨询        今日活跃律师: &&&&&&&&&&
该问题已关闭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一个朋友叫我加入云集微店,碍于关系不得已加入了,可我觉得就是传销啊,但他已深深地陷进去了
四川-成都&08-16 08:02&&悬赏 0&&发布者:ask201…… & 回答:(3)
一个朋友叫我加入云集微店,碍于关系不得已加入了,可我觉得就是传销啊,但他已深深地陷进去了。我从未买过如此坑的产品,真的气不过,想问云集它合法吗?到哪里可以举报?
您也有法律问题? 您可以 发布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四川-成都]
498307积分
回复时间:
您好,报警解决
[四川-成都]
472325积分
回复时间:
不了解,被骗了建议及时报警
[四川-成都]
594183积分
回复时间:
你好!如果被骗,建议尽快报警,报警后,公安机关破案有可能追回损失。
问题答案可能在这里 →
无锡推荐律师
最佳律师解答
(徐卫东)()&
(邵贤南)()&
(郎海华)()&
(年遇春)()&
(年遇春)()&
最新回复律师
北京 朝阳区
人气:25116
人气:33782
人气:106118
北京 朝阳区
人气:133851
黑龙江 哈尔滨
人气:4983077天内自动登陆
没有账号?
第三方登陆
云集微店7月销量近9亿:社交电商黑马还是涉嫌传销
就在最近,社交电商领域涌出一匹黑马――云集微店,这家企业3月的月销售额2亿多元,到6月份销售额突破7亿元,到7月份更是突破8.6亿元。
按照这样的趋势,云集微店今年的销售额可能突破100亿,俨然成为社交电商领域的黑马。
不过,最近杭州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云集微店处罚958万,原因是涉嫌传销。
云集微店刚被罚没958万
云集微店成立有2年,早在2016年1月,杭州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接到多起举报,称云集微店开展活动过程中存在“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等行为。
杭州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了《禁止传销条款》第七条规定,因此,被批准立案调查。
当事人组织策划设定,要成云集微店店主,需缴纳一年365元的平台服务费,成为店主后,可以邀请新“店主”满160名(直接邀请30名,间接邀请130名),即可成“导师”。
“导师”再组成团队邀请新店主,团队总人数达1000人,即可向当事人申请成为“合伙人”。
“合伙人”和“导师”的作用是通过微信群建群的方式对店主进行教店主如何消费,介绍公司情况,讲解招募、晋升规则及利益分配等。
截至日,云集微店有“合伙人”167人,“导师”1805人,店主316735名。
杭州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经研究决定,对当事人组织策划传销行为如下行政处罚:
1,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
2,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元,上缴国库;
3,对当事人罚款人民币1500000元,上缴国库;
合计罚没款元。
对此,云集微店CEO肖尚略说,因存有争议,这份针对2015年的处罚直到最近才正式下发,金额为958万元。
不过,肖尚略认为,云集微店当时经营模式与相关法律法规所禁止传销活动有本质区别。云集微店在2015年亏损3265万,2016年亏损311万,平台并没有在过去的经营活动中牟利。
社交电商传销层出不穷
行业有观点认为,云集微店与传销有着本质的差别,后者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基于下游代理拿货模式,货并没有卖给消费者,而是囤积在下一级代理手中。
上述观点称,随着2016年以来持续的打击,2017年以来微信传销业务已经迅速下滑。云集不需要开店人拿货,云集采购商品,并负责仓储物流售后,店主只需要分享商品链接就好了。
这个业务逻辑,更像“客”,只不过这个淘宝客是需要付费注册认证的。
关于传销,微信平台一直以来只允许两级(包括发展人员本身)分销模式,三级以上分销,会停止支付功能和封停账号。微信官方的态度就是要坚决打击三级及以上分销商城。
不过,云集微店的风险一直存在,而且不小。无独有偶,最近另一家与云集微店类似的企业环球捕手账号被封号,原因是涉嫌多级分销。
环球捕手账号被封号(雷帝网配图)
环球捕手由食品电商平台格格家研发,其2016年10月刚宣布完成A+轮1亿元人民币融资。
环球捕手平台聚拢人手段主要靠会员模式,会员模式呈金字塔式的晋升架构。
首先成为永久会员的资格是必须缴纳299元技术服务费,其中会匹配给会员各种返利、优惠以及分享的权益。
其次,推荐人数等达到资格后将逐步晋升,晋升通道分阶上升,有分享达人、经理、总监等,根据层级提升给予相应的权益匹配也更为优厚。
据电商行业知情人士透露,环球捕手账号被封前,已有多大3亿的营业额。
不久前,咸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还公示广州云在指尖有限公司涉嫌传销一案结果,判定云在指尖违法行为类型为传销,没收违法所得39,500,040.10元,处1,500,000元罚款。
处罚决定书显示,云在指尖返佣规则有明显“层级关系”、“入门费”、“团队计酬”等特征。
这与“善心汇”类似,人民日报称,其同其他传销模式没本质不同,都是“上线”获利多、又安全,“下线”获利少、风险大,一旦系统崩盘意味着最广大‘下线会员’的投入打水漂。
一位业内人士点评说,类似云在指尖、“善心汇”这一类骗局,可怕的不是很多人不知道是传销,而是明知道是传销,还往里面钻,总以为接盘的不是自己,到最后总损失惨重。
(来源:雷帝网 雷建平)
你可能会喜欢:
新闻24小时关注榜
浙公网安备 82号浙B2- 版权所有 & 浙江易合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集微店是传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