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掌握控制光圈,光圈与快门速度度和感光度的

摄影:如何设置感光度、快门、光圈,控制光线?
如何设置ISO感光度
这张照片使用ISO400度的柯达负片和标准镜头的最大光圈f1.4进行手持拍摄,快门速度估计在1/30s左右。在光线较暗时,拥有一只大光圈的镜头就显得很重要,因为这样可以使你在大多数时候进行手持拍摄。
如何设置快门、光圈和ISO感光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这里我会告诉你一些一般规则,也会告诉你一些必要的知识,当你这样设置时会发生什么?但要记住,当你对摄影越是深入,对某些问题就越是难以给出确定的回答。
这次我先说ISO感光度的设置。因为在我们拿起相机准备拍摄之前,总会首先确定ISO感光度,传统胶片用户更是如此,根据不同的ISO确定用不同的胶卷;而数码用家虽然可以使用自动ISO设置,但那是&傻瓜&拍摄方法,如果你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我不推荐你那样做。
ISO感光度在相机中一般可以这样设置: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等。有些相机还能作1/2或者1/3级的设置。
当ISO设置得越高,胶卷或者感光元件对光线就越敏感。这带给摄影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较暗的光线条件下手持拍摄;我们可以使用更高速的快门来凝结快速移动的物体瞬间,比如体育摄影。在胶卷时代,有时会使用高感光度来得到一种特殊的颗粒艺术效果。而由此带来的不利是:高感光度使底片或者感光元件的颗粒度或者噪点更大更明显。而数码相机高感光度带来的更多噪点尤其对画质起到了致命的破坏作用。
一般规则:
1. 在光线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不要频繁变动ISO感光度设置。这对于胶卷用户是一定的,一旦装入胶卷后一般就无法再更改,而数码用家我也推荐同样的拍摄习惯,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方面,ISO设定后就不要再去想它。
2. 我是一名对画质有一定要求的摄影者,所以我个人推荐ISO感光度的设置范围如下:如果你使用胶卷相机或者专业数码单反相机,ISO设置在100度到800度之间比较保险;如果你使用消费级别的数码单反或者小数码DC,我建议ISO设置在100度到400度之间。当然如果你想要特殊的效果时除外。
3. ISO确定原则:在晴天或者多云光线条件下的室外,使用100度或者200度的ISO感光度;在阴天或者下雨的室外,使用200度或者400度的ISO感光度;在自然光条件下的室内或者傍晚或者夜晚的灯光下,使用400度或者800度的ISO感光度。
4. 在较暗的光线条件下,为了弥补光线的不足,把ISO设置成上面确定原则中的最大值,并且使用镜头的大光圈进行拍摄;如果曝光值中的快门读数已低于手持拍摄的最小值(这在讲快门时会再讨论),请务必使用三角架。
这是很平常的一处风景,我故意等到一辆行驶而过的电动车时按下了快门,快门速度应该在1/125s左右。因为快速的移动,人影有些模糊虚化了,而我要的正是这样的效果。
当你将镜头对准一个物体时,相机一般会自动测光并立即给出合适的快门和光圈值。如果你以前从没注意过这个快门和光圈值,那么从现在起你要时刻注意了。
首先,我要告诉你关于快门的一些基础知识。
1. 你先要搞清楚所使用相机的快门速度范围,比如最高快门速度是多少?据我了解,现在很多相机都备1/2000s的最高快门速度。然后再看一下相机的最慢快门速度,据我了解,现在大部分相机都具备30s的长时间快门。然后再检查一下相机是否有B门,B门就是让你能够长时间曝光的功能。B门的曝光时间是从你按下快门到释放快门的那段时间。比如你可以曝光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
2. 然后请检查一下你相机镜头的焦距,一般都会刻在镜头的前端,如果没有请看说明书。比如,佳能的EF28-70mm镜头,这只镜头的焦距就是28-70mm。好,下面要说很重要的一点。当镜头的焦距越大,快门的速度越慢,拍摄时因手持抖动而使照片影像虚掉的可能性就越大。一般规律是,使用你的镜头焦距的倒数作为你的最低手持快门速度。比如,如果你使用焦距为28-70mm的镜头,你的手持快门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70s(注意,变焦镜头要取长焦端数值)。这时如果你一定要使用象1/8s这样的快门速度来拍摄的话,最终照片因手持抖动而虚掉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3. 现在,你应该已经知道自己相机在手持拍摄时的安全快门速度了吧。比如镜头焦距是28-70mm,最高快门速度是 1/2000s,那么手持拍摄时的安全快门速度范围就是约1/60s&-1/2000s。
一般规则:
1. 在手持摄影时,注意快门值是否在手持拍摄的安全快门速度范围内,尽量不要溢出。溢出有两种,第一种是光线非常亮时,比如曝光值是 f8 + 1/2000s ,这时如果将光圈设定在f4的话,快门实际需要1/8000s(f8 + 1/2000s = f4 + 1/8000s),超出了相机的最高快门速度1/2000s,我把这种情况叫做溢出。第二种是在光线非常弱时,比如曝光值是f2.8 + 1/60s ,如果将光圈设定在f5.6的话,需要1/15s的快门速度(f2.8 + 1/60s = f5.6 + 1/15s)。显然也超出了最慢1/60s的安全值,这也是溢出。如果对这一条中的曝光组合有疑问请参考:相机是怎样控制光线的?
2. 查阅一下相机的闪光同步速度,在使用闪光灯时,快门速度不要高于这个值。比如,如果相机闪光同步速度为1/125s,那么在使用闪光灯拍摄时,你设置的快门速度必须在1/125s或者更慢。
3. 对于动态的拍摄对象,如果要获得清晰的照片,要注意提高快门速度。一般至少要在1/125s以上(轻小动作),相对胶片或感光元件移动较快的,要相应提高快门值,比如在前方从左向右行驶的自行车估计需要1/500s或者1/1000s的快门速度。这个可以多试验或者在网上搜索相关文章,我就不展开了。
4. 有时候我们会故意使用慢速度把一些物体拍虚,比如使用1/30s或者1/15s的快门速度把雨点虚化成雨丝效果。或者使用1s 到30s的慢速度(要用三角架)把马路上的车灯虚化成一道道光路,或者使用相机的B门拍闪电。等等。所有这些特殊的技巧我个人觉得都不是最主要的,因为你大多数时候不会涉及这些方面。除非你专门拍诸如闪电之类的东西。 想尽量简单些,但文章字数还是超标了。如果想深入了解快门某方面的问题可以留言提问。我个人觉得一般情况下应该够用了。
关于规则:规则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得到一张漂亮的照片。所以刚开始时请尽量遵从规则,但最终规则是用来打破的,请试着打破你能想到的每条规则,融合它,忘记它,无招胜有招,才能达到摄影的更高境界。
怎样设置光圈?
这张照片使用了佳能标准镜头EF50mm的最大光圈f1.8拍摄,背景的虚化更强调了主体人像。
基本上光圈是我们在摄影时会手动调节最多的一个技术参数,至少对我是这样的。所以有时它也是摄影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谈论光圈免不了要涉及&景深&。何谓景深?简单的说就是&聚焦点前后清晰的范围&,换句话说,景深是&一段距离&, 在这段距离内的物体都应该是清晰的。举个例子,当你用相机对焦一个5米远的物体时,在照片上可能在3-8米的范围内都会保持清晰,这个3-8米就是景深。
上面这个例子我只是随口乱说的,只为了能把景深的概念简单化。事实上,影响景深的要素有镜头焦距、光圈大小和被摄物距离三项。焦距越大,光圈越大,被摄物越近,景深范围就越小,焦外的虚化效果就越强。这里的&焦外&是指焦点附近清晰范围以外的部分。你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就行了,其实运用光圈的大多数技巧都源于此。
有很多摄影新手都对虚化效果强烈的照片感兴趣,也经常迷茫地问我那是如何拍出来的?现在你已经了解到了影响虚化效果的三个因素,要实现虚化的效果就很简单了。
举例说明,我用一只50mm的标准镜头拍摄一片离我1.5米远的树叶,我把光圈调节到f2.0,这时拍到的照片景深范围会很小,是一张有较强虚化效果的照片。其中关键的三个要素是:焦距为50mm的镜头,被摄物距离为1.5米,使用了大光圈f2.0。
这里有一个难点,就是你如何才能知道每只不同焦距的镜头在不同被摄物距离和不同光圈下的虚化效果呢?在这里我告诉你三个方法。
1. 如果你使用的是单反相机,而且有&景深预视&功能,那么只要在拍摄前按一下&景深预视&,就可以知道最终照片上的景深效果,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但需要你的相机支持这一功能。
2. 如果你的相机是单反相机,但没有&景深预视&功能。这里有个技巧,单反相机在取景器中看到的画面总是使用镜头最大光圈时的景深效果。你可以由此想象一下光圈小一级或者小两级时的景深。虽然这种想象的方法听上去有点空泛,但有了一个参考标准总会让事情变得容易些。
3. 如果你的相机不是单反相机,比如旁轴相机或者普通小DC。别怕,方法仍然会有的。那就是用最古老的经验法。你要先做个试验。在最常用的焦段上用不同光圈拍摄不同距离的被摄物,比如,用不同光圈拍摄1米,2米,3米,4米,5米远的被摄物,然后看所拍照片的景深效果,时间长了,你对自己使用镜头的景深和虚化效果就会越来越熟悉。这种方法最麻烦,但掌握了却往往最管用。
怎样设置光圈?其实只要你能把景深弄透,光圈的设置也就掌握了十之八九。
一般规则:
1. 当想在照片上获得虚化效果时,注意靠近被摄物,并使用镜头的大光圈,另外,镜头的焦距越大虚化效果也越强烈。
2. 有时候想要拍一张前后都清晰的照片,方法则与第一条相反。
3. 一般来说,镜头的最佳画质光圈是在最大光圈缩小一到两级时的光圈。比如,我的50mm镜头的最大光圈是f1.4,那么它的最佳画质光圈大约在f2.0或者f2.8。这一条有时候在设置光圈时可能会有用,至少你应该知道。
怎样控制光线?
这篇文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快门、光圈和ISO感光度。估计有许多摄影新手和习惯于依赖相机的自动曝光进行拍照的爱好者对快门和光圈都不是很熟悉,或者会感到很神秘。其实,只要理解了相机控制光线的原理,这些概念都是很简单的。
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相机是通过快门和光圈来控制光线的。打个比方,假设有一扇门,当打开这扇门时光线就会进来,而快门可以想象成是打开这扇门的时间,光圈可以想象成是这扇门的大小。当打开这扇门的时间越长,这扇门的大小越大时,通过的光线就越多。这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下面来看看相机的快门和光圈是如何来表示的:
快门(秒):更长时间& (30) (15) (8) (4) (2) (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更短时间。
光圈(一般用 f 表示):更大光圈& (1.4) (2) (2.8) (4) (5.6) (8) (11) (16) &更小光圈。当快门释放的时间越长,光圈越大时,通过的光线越多。同样,当快门释放的时间越短,光圈越小时,通过的光线越少。
以上快门和光圈的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代表一级光量。例如:1/15秒的快门比1/30秒的快门多一倍光量,而光圈2.8也要比光圈4多一倍光量。OK!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两个曝光组合:
1/125s + f4 = 1/500s + f2
这个等式代表两边的通光量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曝光组合却有着不同的成像效果,当然这是题外话了,以后我们再单独讨论。
最后,我还想再讲一下ISO感光度。因为在我们决定光圈和快门的曝光组合时,ISO感光度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ISO感光度我们可以理解成是底片或者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等)对光线的敏感程度。ISO感光度越高代表对光线越敏感,比如,ISO感光度为400时只需要ISO感光度为200时通光量的一半就可以得到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
再看一下这样一个等式:
1/125s + f8 + ISO200 = 1/250s + f8 + ISO400
可以看出,当ISO为400度时,需要的通光量仅为ISO为200度时的一半。 (heming_fang )
镜头的选择
 1 、 手动、自动光圈镜头的选用
  手动、自动光圈镜头的选用取决于使用环境的照度是否恒定。
  对于在环境照度恒定的情况下,如电梯轿箱内、封闭走廊里、无阳光直射的房间内,均可选用手动光圈镜头,这样可在系统初装调试中根据环境的实际照度,一次性整定镜头光圈大小,获得满意亮度画面即可。
  对于环境照度处于经常变化的情况,如随日照时间而照度变化较大的门厅、窗口及大堂内等,均需选用自动光圈镜头 ( 必须配以带有自动光圈镜头插座的摄像机 ) ,这样便可以实现画面亮度的自动调节,获得良好的较为恒定亮度的监视画面。
  对于自动光圈镜头的控制信号又可分为 dc 及 video 控制两种,即直流电压控制及视频信号控制。这在自动光圈镜头的类型选用上,摄像机自动光圈镜头插座的连接方式上,以及选择自动光圈镜头的驱动方式开关上,三者注意协调配合好即可。
  2 、定焦、变焦镜头的选用
  定焦、变焦镜头的选用取决于被监视场景范围的大小,以及所要求被监视场景画面的清晰程度。
  镜头规格 ( 镜头规格一般分为 1/3&P 、 1/2&P 和 2/3&P 等 ) 一定的情况下,镜头焦距与镜头视场角的关系为:镜头焦距越长,其镜头的视场角就越小 ( 见图 1 所示 ) ;在镜头焦距一定的情况下,镜头规格与镜头视场角的关系为:镜头规格越大,其镜头的视场角也越大。所以由以上关系可知:在镜头物距一定的情况下,随着镜头焦距的变大,在系统末端监视器上所看到的被监视场景的画面范围就越小,但画面细节越来越清晰;而随着镜头规格的增大,在系统末端监视器上所看到的被监视场景的画面范围就增大,但其画面细节越来越模糊。在镜头规格及镜头焦距一定的前提下, cs 型接口镜头的视场角将大于 c 型接口镜头的视场角。
  镜头视场角可分为图像水平视场角以及图像垂直视场角,且图像水平视场角大于图像垂直视场角,通常我们所讲的视场角一般是指镜头的图像水平视场角。
  在狭小的被监视环境中如电梯轿箱内,狭小房间均应采用短焦距广角或超广角定焦镜头,如选用镜头规格为 1/2&P , cs 型接口,镜头焦距为 3.6mm 或 2.6mm 镜头,这些镜头视场角均不小于 99& 或 127& ,这对于摄像机在狭小空间里一般标高为 2.5m 左右时,其镜头的视场角范围足以覆盖整个近距离狭小被监视空间。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手动变焦镜头如日产 computar t2z2814cs - 2 镜头,这种镜头为 1/3&Pcs 型接口手动光圈镜头,其焦距 2 倍可调 ( 手动调焦 ) 。调焦范围为 2.8 ~ 6 .0mm ,视场角变化范围为 96& ~ 47.2& ,这种镜头非常适合在狭小的被监视环境中使用,在使用时可方便地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对被监视场景的 & 点 & 或 & 面 & 的监视效果。
  对于一般变焦 ( 倍 ) 镜头而言,由于其最小焦距通常为 6.0mm 左右,故其变焦 ( 倍 ) 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为 45& 左右,如将此种镜头用于这种狭小的被监视环境中,其监视死角必然增大,虽然可通过对前端云台进行操作控制,以减少这种监视死角,但这样必将会增加系统的工程造价 ( 系统需增加前端解码器、云台、防护罩等 ) ,以及系统操控的复杂性,所以在这种环境中,不宜采用变焦 ( 倍 ) 镜头。
  在开阔的被监视环境中,首先应根据被监视环境的开阔程度,用户要求在系统末端监视器上所看到的被监视场景画面的清晰程度,以及被监视场景的中心点到摄像机镜头之间的直线距离为参考依据,在直线距离一定且满足覆盖整个被监视场景画面的前提下,应尽量考虑选用长焦距镜头,这样可以在系统末端监视器上获得一幅具有较清晰细节的被监视场景画面。在这种环境中也可考虑选用变焦 ( 倍 ) 镜头 ( 电动三可变镜头 ) ,这可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以及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决定,在选用时也应考虑两点: (1) 在调节至最短焦距时 ( 看全景 ) 应能满足覆盖主要被监视场景画面的要求; (2) 在调节至最长焦距时 ( 看细节 ) 应能满足观察被监视场景画面细节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在室内的仓库、车间、厂房等环境中一般选用 6 倍或者 10 倍镜头即可满足要求,而在室外的库区、码头、广场、车站等环境中,可根据实际要求选用 10 倍、 16 倍或 20 倍镜头即可 ( 一般情况下,镜头倍数越大,价格越高,可在综合考虑系统造价允许的前提下,适当选用高倍数变焦镜头 ) 。
  3 、正确选用镜头焦距的理论计算
  摄取景物的镜头视场角是极为重要的参数,镜头视场角随镜头焦距及摄像机规格大小而变化 ( 其变化关系如前所述 ) ,覆盖景物镜头的焦距可用下述公式计算:
  (1)f=u&d/u
  (2)f=h&d/h
  f :镜头焦距、 u :景物实际高度、 h :景物实际宽度、 d :镜头至景物实测距离、 u :图像高度、 h :图像宽度
  举例说明:
  当选用 1/2&P 镜头时,图像尺寸为 u= 4.8mm , h= 6.4mm 。镜头至景物距离 d= 3500mm ,景物的实际高度为 u= 2500mm ( 景物的实际宽度可由下式算出 h=1.333&u ,这种关系由摄像机取景器 ccd 片决定 ) 。
  将以上参数代入公式 (1) 中,可得 f=4.8&= 6.72mm ,故选用 6mm 定焦镜头即可
对摄影来说,焦点清晰是基本的要求,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求每张照片都能焦点清晰有一定的难度。影响焦点清晰的因素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就很难获得好的效果。
  以下是几个保持焦点清晰的好办法,供初学者参考。
  1.防止震动。震动会使照片中的影像晃动模糊,即使对焦十分准确,也会因此而影响结像的清晰度。产生震动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照相机震动,即在按下快门时,照相机由于把持不稳而产生晃动。二是主体移动,也就是在镜头快门开启的瞬间,被摄主体自身处于运动状态,而快门时间不够短,没有凝固住动态,因此出现影像模糊的情况。
  要防止震动 ,必须对症下药,可以从三方面采取措施:
  (1)将照相机装在三脚架上。如果受拍摄条件的限制,无法支撑三脚架,也可改用独脚架。
  (2)缩短快门时间(一般采用1/250秒),能减小照相机震动产生的影像晃动。
  (3)采用正确的持机方式。在不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持机的姿势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照相机的稳定。
  要克服被摄主体自身的动态模糊,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缩短快门时间。只要条件允许,快门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2.不要片面追求小光圈。初学者认为小光圈会增加景深,一定会使影像清晰,因此,他们往往不分场合,把光圈收得很小,特别是在对焦没有把握时,更会相信小光圈能助其一臂之力。但是这样做的最后结果常常不理想,因为采用小光圈会导致快门时间的延长,并因此使照相机的震动产生足够的负面影响。所以,片面追求小光圈不是上策,正确的做法应是使用短时间快门和三脚架。
  3.正确了解镜头的特性。不少人认为镜头的光圈用得越小,结像的清晰度就越大。这个看法并不正确。其实,镜头成像的最佳状态,在于将其最大光圈缩小2-3挡后。如一只最大光圈为F2.8的镜头,当其光圈收至F5.6-F8时,结像最佳。
  4.注意衬景与主体的关系。主体与衬景之间的色彩反差大小,会影响人们的视觉,在焦点不变的情况下,主体与衬景之间的反差大,影像看上去显得清晰度高;若色彩反差小,影像看上去清晰度低。因此,要想使主体在画面中显得格外清晰,有意识地选择高反差衬景是很有效的。
本文已收录于以下专栏:
相关文章推荐
在摄影中,光圈、快门和感光度,他们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而且共同掌握着控制照片亮度的秘密。那到底有啥秘密呢?今天蚂蚁就为大家解开这个秘密。
光圈、快门和感光度的简介
光圈:擅长虚化,并通...
我刚买一款单反相机,可是研究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研究出来快门速度如何设置,我想请各位摄影大师们能告诉我,单反相机的快门设置怎么设置?
单反相机的快门设置这个要根据相机的具体型号来说,不知道...
卡马克在光线追踪,id tech6上面的研究
科技6,射线跟踪,控制台,物理学等等的John Carmack
作者:Ryan Shrout
主题:显卡...
小白欢迎评论,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上帝之光”之Sun Shafts
首先导入标准资源包。
先来上一张效果图。
红框处即为效果。可能不...
相比大家都看到过美国迪斯尼或者梦工厂制作的一些动画片,其中很多都是使用3D图像技术laishi...
曝光补偿就是增加拍摄时的曝光量,当然图片的亮度就增加了;增大ISO,是增加了感光器件对光的灵敏度,即便曝光量没有增加,感光器件的灵敏度增加了,就相当于增加了曝光量。照片也会变亮。
ISO是感光度的意思,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的缩写,也正是这个组织对感光度做了量化规定。
ISO感光度是衡量传统相机所使用胶片...
他的最新文章
讲师:李江龙
讲师:司徒正美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 入门级单反使用经验 彻底弄清光圈快门iso
入门级单反使用经验 彻底弄清光圈快门iso
06:22:00 蜂鸟网
&&作者:陈杰一
  这是一篇写给买相机或者开始玩相机10个月之内的摄影爱好者的经验分享日志。简单点说这是篇“相机说明书的扩展版”,是教你如何“使用相机”,而不是“教你摄影”。
  如果你是相机刚刚到手说明书还没怎么翻的话,那么我建议你首先把随相机附带的那本说明书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看至少一遍,然后再来看此篇文章!而且前者较后者而言更为重要!
怎样用好手中的相机
&&& 在正式开始之前,请先看这样一句话:
  “摄影是入门最简单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容易被赞美的形式,也是最容易毁了一个人心态的艺术形式。入手个单反,大光圈了几个妹子,底下留言一顿赞美,想不把自己当都不行。然后呢? 拍一辈子大光圈吗?其实你跟摄影师几个字没啥关系。”
  这是来自一位摄影师的文字,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所以放在开篇分享给大家。
相机的各个功能你都清楚了吗?
  我个人是这样看“菜鸟”和“初学者”之间的区别的:“菜鸟”是刚接触相机完全不懂,而“初学者”则是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但还未了解和熟悉它的全部。我自认为我已经脱离菜鸟级别了,但我依然是一个初学者,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彻头彻尾的初学者。这篇文章要做的,只是希望能帮助大家早日脱离菜鸟级别。但我们要时刻怀着一颗谦逊的心,去学习摄影,去热爱生活。
用好手中的相机
  下边我就开始讲了:
&&& 曝光的核心――三个参数:快门、光圈、感光度(这三者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推荐给纯菜鸟。但请保证都明白并且熟悉这些内容!)一、曝光的核心――三个参数:快门、光圈、感光度
1.曝光和摄影之间的关系
  你应该听过“摄影是用光的艺术”这句话。这句话在我看来讲的非常到位。摄影,或者说拍照,无非就是你拿着个相机,当你按快门按钮的时候,快门(镜头外的世界和机身内部感光元件之间的门)会打开,过一段时间再关上。就在这一小段时间之内,光线会从镜头钻进来,照在长方形的感光元件上边,感光元件上几千万的感光点就会记录照到它上边的光的色彩。于是,你就得到一张照片了。
  那么什么才是摄影最基本要做到的呢?那就是曝光正常!不过曝(拍的画面很亮),也不欠曝(拍的画面很暗)。(这是“最基本”的要点,若是你需要达到一定的艺术感,而故意要控制相机来过曝或者欠曝,请参照第三章的曝光补偿部分。)
不同的曝光形式
  从左到右,分别是――欠曝(你给相机的光线不够多)、曝光正常、过曝(你给相机的光线太多了)。
  那么,如何使得我们拍的照片“曝光正常”呢?这个貌似挺简单:你让光进来多,自然画面就亮了,让光进来少,画面自然就暗了。有个很好的比喻就是接满一桶水,水放的多了就溢出了,水放的少了则不够满!那我们如何控制进入的光线的“量”呢?(这里所说的“曝光正常”的概念也被我简化了,意思是指我们拍摄的画面中的主体明暗适中即可)。
  “曝光正常应该有一个量化的标准,看直方图是最简单的,如果左右不溢出就OK。”这个其实是要自己对照片做一个评判,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
2.拿什么来控制光
  接上边的问句,我们如何控制进入的光线的“量”呢?答案包括了三个最最基本的参数,那就是――
  快门速度、光圈(值)大小、感光度(ISO)
快门速度、光圈、感光度
  上图中1/200是快门速度,F2.8是光圈数值,ISO200是感光度
  这是三个摄影里边最基本也是最常碰到的参数,下边我要分两步了解这三个参数。第一步:
&&& 你要理解这三个参数各自都是如何控制进入的光线量的。
  快门速度――其实也就是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这个想想就知道:快门速度数值小,快门打开着的时间少,那么进来的光的量自然就少,被感光元件读取的光量也自然很少;相反,快门速度数值大,则被感光元件读取的光量也多。快门速度一般的表示方法是1/100s、1/30s、2s。
  光圈(值)――我们知道镜头里边有很多镜片,光线是可以贯通到底的,而藏在镜头某个位置的多片金属叶片(收拢之后)则能在镜头上就控制光线进入的量。光圈的样子如下图所示。这样我们也能知道,光圈(可以认为是光圈叶片围出来的这个光线能进去的圆孔大小)开的大,进光量就多;相反,光圈小,进光量则少。
光圈的样子
  上图为光圈的样子。不过平时我们看不到光圈叶片,因为操作的时候相机是把光圈开到最大的,只有在拍摄的一瞬间会把光圈收到你设置好的那个值。如果大家想看自己的光圈长啥样,可以把相机设置为AV模式,然后把光圈设为F5.6左右,然后按住相机上的景深预览按钮(如图,佳能不同的机子位置大致都差不多,具体位置可以查询一下说明书),你就可以看到镜头里边的光圈叶片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光圈数值和光圈大小是刚好相反的,也就是说:小的“光圈数值”代表了大光圈,而大的“光圈数值”代表了小光圈。比如f/1.2、f/1.8、f/2.8这三组数值都表示大光圈(注意一般f/+一个数值特指光圈数值),其中f/1.2的光圈最大(f/1.2的光圈是很大的,可以想象那么大的光圈孔,光线灰常容易就进来了!晚上光线不好的时候拍就更容易了);而f/18、f/22、f/32则表示小光圈,其中f/32最小(可以想象光圈孔很小,就只有一丁点光线能进来)。
  之所以相反,是因为“f/数字”表示的是光圈直径等于焦距f除以2.8,因此在焦距一定的情况下,该数字就和光圈直径(代表了光圈大小)成负比例。
  感光度――感光度也称ISO,通常感光度值是直接在ISO后边加数值表示的,比如ISO100就算是低感光度,ISO6400算高感光度。所谓感光度,其实就是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高的,对光敏感,你只要给它一点点光线,它也能感受到并且曝光充足;感光度低的,对光线不敏感,也许你给的光线完全不够曝光。
  所谓的“感光元件”,在胶片时代它就是胶片本身,胶片感光然后产生化学变化,使得底片上留有物体的影像;而数码时代的感光元件则是cmos或者ccd,总之就是一块用电子技术模拟胶片的可以成像的。
  话说回来,如何用ISO控制光量?其实这时候它不能说“控制的进光量”而是“控制感受到的光量”,那么ISO高则控制得到的光量多,ISO低则控制的光量少。
第二步:&&&& &&& 在第一步了解这三个参数各自是如何控制进入的光量之后,我们还要了解一下这三个参数各自对照片效果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突然要说对照片效果的影响呢?好的,让我们回到最开始说的那句话:
  “什么才是摄影最基本要做到的呢?那就是曝光正常”――而我们现在知道,要控制光线使得一张照片曝光正常,我们只需控制3个参数就可以了。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假设我们身处一个花园拍一片阳光下的百合,我们需要设置3个数字来拍出一个曝光正常的照片,也就是说我们要同时设置3个未知量!这听起来像是一件非常让人纠结的事情,因为感觉无从下手!为什么无从下手?因为按逻辑来说,似乎有无数种组合使得曝光正常(而且是曝光程度一模一样,也就是进光量一样的多),就假设我们把ISO规定为200,只调整快门和光圈,那也有很多种组合啊!因为你完全可以把快门数值调大一点(进光量少了),而光圈调大一点(进光量又大了),那你得到的光量和原来的是一样的!而且现在ISO还是确定的,要是ISO也是自己随意定的,这样来看就确实是有无数种组合啊!怎么办?
  好的,你得知道那些牛逼的摄影师的牛逼之处就在于,他们知道在这么多(看似无数种)曝光参数的组合之中,哪一个组合才是他们想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明明是进光量都相同的各种组合为什么会有区别呢?那是因为这三个参数都有各自的特性,都有各自对照片效果的独特影响。
  下边便是这三个参数的特性,请牢记!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对照片的影响是非常直观的,快门值大,你拍到的运动物体(假设是飞在空中的鸟)是它和它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而快门值小,它的运动轨迹很小你看不出,得到的照片就像是它凝固在空中一样。
  左图是快门速度快(1/250s),即使风在吹也能定格;而右图快门速度慢(1/20s),把被风吹起来的轨迹都拍下来了。
  很多人说自己拍的照片还不如卡片机清晰的原因之一,就是你使用单反的时候可能不小心把快门速度弄的太慢了,画面有抖动,自然就模糊了。而卡片机是半智能的,它打死也不愿意把快门搞的很慢,所以拍出来基本都清晰。那么我们就要了解手持(无三脚架情况下)的最低快门速度(称为安全快门),这个看你自己手持相机的稳重程度,像我的话一般1/80s还可以,到了1/50以上就不行了。而且你自己的安全快门也并不是固定的,如果你要拍的东西正在快速移动而你要时刻跟着它,你得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比如1/1000s来保证画面的质量。
  光圈值――光圈大小最直观的影响是景深,通俗地说就是背景虚化程度(“景深”和“背景虚化”在最后一章会细说)。简单点说就是光圈大(注意是光圈大,也就是光圈值小,是反的,这点要时刻牢记),背景虚化能力强;光圈小,背景虚化能力小。
不同的光圈不同的效果
  左图可以看到小光圈下(F16)的背景也挺清晰的;而右图是大光圈(F2.8),背景明显模糊掉。
  光圈大小另一个影响不太直观,但是大家也要注意下,那就是光圈大小对画质的影响。记住: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时的画质是最差的,而中间某个光圈值拍出来的画质是最好的,至于是哪个值最好,每个镜头不一样,但通常认为它是f8左右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小痰盂(EF 50 1.8mm镜头)最大光圈为f1.8,背景虚化能力相比套头当然好了不知多少倍,但你要知道在f1.8下拍的片子画质很不好(通常称这样的画质叫“很肉”),但如果我们把光圈收一点点,收小点,比如f2.8,则画质会明显提高很多!收到f4则画质更好!而你要是收到f22去拍东西,则画质又会下降。  感光度――这个简单,只要记住,感光度小的(比如ISO100)画质细腻噪点少;感光度大的(比如ISO6400、ISO12800)画质非常差,噪点很多。正常光线下建议入门机的ISO尽量设置在800及以下;光线充足就用ISO100或者200;如果晚上光线实在太差了,你又想拍到东西,那也没办法ISO必须开的很高。
感光度的不同表现
  左图是ISO100下的图,在相机上放大到最大的细节(拍的小玩偶本来就有点脏,见谅);右图是ISO12800下的图,看得出有很多蓝蓝绿绿的杂点(称为噪点)
  好了,知道了这三个参数各自有什么特性,你就知道该如何在无数种组合里边挑选最适合的那一组了!就比如刚开始提到的在花园里拍花,那么如果是下午,又是在室外,光线充足,你就先把ISO给调到100,然后你没带,那快门速度必须控制在1/100或者更小的数值,而剩下的光圈大小就需要靠相机测光来决定。
3.三种曝光模式
  为什么会有曝光模式呢?好的,接上一节最后的思路,你是否会发现上边举的例子里边有点蹊跷:ISO是可以自己定个100,那快门速度和光圈之间到底怎么定呢?因为定了这两个,那这张照片的曝光程度就尘埃落定了!下边就剩按快门了!那我胡乱定的快门和光圈心里没谱啊!OK,解决这个纠结的答案就是:相机是智能的!
  怎么叫智能的?好的,如果你现在拍百合,你已经设定好了ISO100,快门速度1/100秒,那你现在不知道的是“究竟要定多大的光圈才能使得我这整个三参数曝光组合拍出来的画面,不暗也不亮,刚好曝光正常?”――呐,如果你现在用的是快门优先模式(TV),你就不用担心这个咯,相机会自动帮你设置好光圈值大小!而且拍出来的照片基本曝光正常!那是因为现在的所有相机(甚至包括手机)都自带测光装置,它能知道现在的光线是个啥情况,它知道该设置多大的光圈值来使得曝光正常。
  相机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我们半按快门去对焦,但是相机的测光却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
  因此我们当一开始我把相机对准室内的时候,相机觉得光太弱了,它给出了个F2.8的大光圈;当我把相机对准窗台的时候,光线比室内强了,于是它觉得光圈不用开的那么大了,给了个F7.1左右的光圈;
  当我直接把相机对着天空的时候,光线更强了,于是它觉得光线太多了必须关小一点光圈,给了个F14的光圈。
  ――这就是相机的测光和自动曝光表现。
  好的,下边就来介绍一下:
  任何单反的曝光模式都会包含最基本的三种曝光模式,他们分别是快门优先(TV)、光圈优先(AV)和手动曝光(M)。
  我们刚见识了快门优先(TV)的工作情况,无非就是我们来规定ISO(定个尽量小的)和快门速度(所以才叫快门优先!光圈要跟着它来定的!),然后相机帮我们设置个光圈值。
  那光圈优先(AV)的工作情况也类似,无非就是我们来规定ISO和光圈大小,然后相机(它也会根据现场光线情况)帮我们设置个快门速度。
  以上两种模式非常适合刚接触单反的人们!只要在TV的时候把快门固定成1/100s,或者在AV的时候把光圈开到最大,那你们就尽情去拍吧!基本不会遇到太大问题!(注意:这两种模式很适合初学者的原因是它很好控制,但好控制不代表它低级!!玩N年的大师也同样经常用这两种模式拍摄,只不过他们会对曝光有更深刻的理解。)  剩下的手动曝光模式(M)解释起来灰常简单,就是,三个参数都自己去定吧!相机不会帮你设置任何一个数值的!那也许有人会问,这样M模式和另外两种模式相比有什么优势呢?好的,你是否觉得,在AV和TV模式下,虽然只有一个数值交给相机去设置,但其实最终曝光成啥样也是由相机决定了。那么,如果你想拍个曝光程度独特的(或过暗,或过亮),M模式就是你的好选择!而且虽然在M模式里相机不会帮你设置任何数值,但是它还是在测量现场的光线强度的!并且在屏幕上指示给你看:(看得出指示点在中心的左边)
手动曝光模式
  你可以设置M模式试试,会发现曝光补偿下边的那个点左右跳动,它是指示你调整参数的,如果你调的参数合适,它会在中点来回跳;假使你设置的参数会导致过曝,它会指示在中点右侧(正向),表示过曝,那你就需要收小光圈,或者提高快门速度(降低快门数值)来使得它往左移,直到它稳定在中点。此时你按下快门拍出来的照片便基本曝光正常了。
本文版权归蜂鸟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陈杰一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24小时热文12345678910
24小时热帖110227次25652次32796次42610次52512次62068次71640次81521次91425次101277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圈与快门速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