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SoundLink Revolve + 和 sony srs x88x88(主要用在电脑音箱上.其次手机放歌) 哪个音质比较适合

BOSE SoundLink Revolve:硬件很不错,但软件么...
我差一点就打算把这篇关于BOSE SoundLink Revolve蓝牙音响的文章分成上下篇来写了。第一篇我打算夸赞一下SoundLink Revolve的设计与易用性,而第二篇则准备愤怒申讨下BOSE connect软件给我带来的痛苦回忆。是的,之前我那条充满怨念的微博就是针对BOSE Connect的。很难想象,一家如此大牌的企业已经推出了如此优秀的硬件产品却只配备了一个如此难用甚至是反人类的app。好吧,让我平复一下心情,来和你们聊聊BOSE SoundLink Revolve吧。
确切的说,送到我手上的是两款产品:BOSE SoundLink Revolve和BOSE SoundLink Revolve+。和目前手机业流行的做法一样,BOSE给这款保温杯式的圆筒状蓝牙音箱设定了大小两种Size,两者在功能、使用方式方面几乎完全相同,但由于体型差异,所以后者在增加三围以及体重(从660g升到900g)的同时也把电池续航时间从12小时提升到了16小时。当然,由于扬声器单元尺寸以及箱体容积也发生了改变,所以两者在音量上也有相应的不同。
我把BOSE给我送来的这两台产品分别命名为“小白”与“大黑”——实际两者都有黑白两种配色额可选。整个机身的造型正如我前面所说,是个“保温杯”,不同的是“大黑”(SoundLink Revolve+)增加了一个方便移动的提环设计。事实上,我觉得“小白”也应该有这个玩意,因为提着这个会发声的保温杯到处走来走去还是很方便的。顺便说下,这货符合IPX4等级防水,所以防泼溅,理论上在厨房或者浴室里都可以放心使用(潜水不能)。
BOSE在官网上重点宣传BOSE SoundLink Revolve系列的360°全向音效设计。我从官网上找了一张内部结构示意图给大家看,实际上透过音响外壳的网眼向内观察也能够发现呈垂直状态放置的扬声器单元椎体。事实上,早在之前我测试BOSE新旗舰家庭影院Lifestyle650时就已经注意到原来的卫星致宝箱被全新的OmniJewel卫星箱所取代,而OmniJewel的特色就是同样结构的360°发声。
如果说OmniJewel的360°全向发声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反射声以加强家庭影院包围感的话,那么BOSE SoundLink Revolve的设计其实就是为了让声音没有特别的指向性,可以从任意角落扩散到整个房间里去。这种设计或许对于讲究严格摆位的HIFI音响而言是不可想象的,但对于BOSE SoundLink Revolve这种单一箱体,随时随地移动听音乐的蓝牙箱而言非常实用!
是的,我们的BOSE SoundLink Revolve谈不上什么音场构建,它的意义就是让整个空间都洋溢着音乐,让用户沉浸其中。这“很不HIFI”,但的确很容易打动人——就好像我家凯迪拉克XTS铂金版上的BOSE Studio Surround Centerpoint音响系统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车厢内)包围感和沉浸感带来乐趣远比真实准确的音场更诱人。
关于BOSE SoundLink Revolve的使用我不想多说,其实如果撇开BOSE Connect不谈,单纯将手机通过蓝牙与音箱连接是很简单快捷的事情。当然音箱本身也提供了常规的3.5mm AUX口以及可以在电脑系统中作为USB声卡使用的数字连接方式。另外,机身底部还预留了金属触点可以连接另外购买的音响底座以方便充电。当然了,这个玩意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通过机身下方的USB口本身就能完成充电。
和其他BOSE产品一样,将易用性发挥到极致的BOSE SoundLink Revolve机身上没有什么复杂的设定功能,你也不能对于EQ做什么调节。你所要做的就是设法把音源(手机或者电脑或者其他设备)脸上BOSE SoundLink Revolve,然后调整音量开听就行。我通常还是会选择用AUX来连接音响设备,但对于BOSE SoundLink Revolve而言,用蓝牙连接方式听听手机“网易云音乐”里收藏的那些歌曲就已经足够了。
如何评价BOSE SoundLink Revolve的音质?坦率的说,“大黑”BOSE SoundLink Revolve+的表现的确要比“小白”更好一点。从声音风格上来说,还是那种很典型的BOSE声音:首先你想象不到这个小玩意能够传出听起来很“庞大”的音效。其次仔细听一下呢,尽管高低频都在但细节的确是不怎么讲究的,但好在各频段的衔接非常自然,低频还特意有所增强,所以这声音听起来很动感很活泼,让人油然生爱。
有朋友问我其音质比SoundLink Mini如何,我个人觉得音质方面不如Mini细腻,但毕竟体型有一定优势因此气势会明显更足一些。特别是低频部分虽然受单元尺寸限制潜不下去,但量感搞得很大,有挺强的感染力。应该说,BOSE SoundLink Revolve的音质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惊喜,但也发挥了BOSE的一贯水准。最重要的是,它在使用时不需要考虑什么听音位置问题(Mini需要听众正对音响,且还不能放的太低),随便放在房间某个角落里就行——反正它根本不分什么正面反面,前面后面,从四面八方听到的声音都是一样一样的!
OK,其实把我对于BOSE SoundLink Revolve的评价写到这里已经可以打住了。目前这两款产品的售价分别是1898元和2598元,相对于BOSE这样定位“轻奢”的品牌而言的确都是入门产品。虽然在同等价位我们的确可以找到音质更好的蓝牙音箱,但考虑到BOSE SoundLink Revolve的360°发声特性以及BOSE品牌本身的号召力,我个人觉得这两个“保温杯”的确还是很适合推荐给那些希望在家里方便的听听音乐,开开派对的年轻朋友。虽然我更偏爱SoundLink Mini的音质,但很显然不讲究音响摆位的BOSE SoundLink Revolve要比Mini用起来更自由更方便!
问题在于,BOSE那个好死不死的Coonect应用程序真心把我弄毛了。原本这个app就并没有什么卵用,只是负责帮助做点诸如蓝牙自动切换,硬件固件升级之类的工作,没有它照样也能很好的使用BOSE SoundLink Revolve。奈何,由于我手头这两台BOSE SoundLink Revolve的固件版本号比较低,想要实现将两台音响联合起来构成“派对模式”(就是两个喇叭同时一起放同一首曲子)或者“立体声模式”(各自负责重播一个声道,左右加起来构成立体声音场)必须升级到最新固件,结果导致我被它折腾了许久:
1、我一开始是在安卓手机(vivo Xplay6)上连接BOSE SoundLink Revolve的。但BOSE中国官网只给出了Google Play市场的下载连接,不翻墙就根本找不到这个app。在网上其他地方找到的APK不是版本号太低,就是app本身内容可疑。BOSE中国为什么还不赶紧给墙内的用户提供一个独立的最新APK下载链接?
2、尽管已经安装了新版本的Bose Coonect,但两台音响就是无法组成“派对模式”而只能各自为战。换用iPhone版本的BOSE Connect问题依旧,而且还莫名出现app表明无法连接蓝牙,但实际音响已经与iPhone在设置中正确连接的情况。而再换另外一台iPhone,音响却始终顽固的连接上一台手机,即使重置后依然如故;
3、经BOSE公司朋友的紧急技术支持后发现,有必要升级两款BOSE SoundLink Revolve的固件版本。但是BOSE Coonect不但无法自检app更新,而且也没有办法及时检测出音响的版本号。一定要正常连接一段时间后,app才会从“你的音箱已经是最新”变成提示“在XX分钟倒计时后更新”。而这个大约25分钟的倒计时其实就是从远程下载固件的过程,可能是因为服务器在美国,即使我家200mb的电信宽带或者公司里50mb的政企宽带都无法加速这个下载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如果软件关闭或者音响关闭(自动设为20分钟关闭且固件未升级前无法修改)则要重新开始。总之,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各种不顺各种重启各种莫名...
最后,我还是搞定了BOSE Connect,也实现了“派对模式”和“立体声模式”——奇怪的是安卓版本UI上看不到立体声模式选项,我是通过长按机身上的“蓝牙+音量加”组合键才实现的。在立体声模式下两台音箱会各自宣布自己是“左”还是“右”声道,用户只需要按照提示正确摆放即可。虽然是360°全向发声,但立体声模式依然能够建立起正确的声场,且中间人声的结像比我想象中要更扎实更立体一些,也算是BOSE SoundLink Revolve给我的一个意外之喜。当然,对于只有一款BOSE SoundLink Revolve的用户而言,其实根本不用受那么多折磨,反正不用BOSE Connect你照样可以正常使用BOSE硬件。而之前我在使用QC35/30降噪耳机时,我就觉得这个折腾人的app真的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ZEALER 科技生活第一站
便携新宠,索尼蓝牙音箱 SRS-X77 对比 Bose SoundLink III 简评
SONY SRS-X88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蓝牙音箱,但是他是一个有源蓝牙音箱,意思就是你必须要使用电源适配器来供电,而作为蓝牙音箱,便携性是拥有较高的权重,真正摆脱线材的束缚还是要通过内置电池来接解决。 在解决完电视的音频输出问题之后,着手研究了一段时间的蓝牙音箱趁热打铁,把自己的电脑也弄一个好了,尤其是现在的一体机的扬声器的表现的确不是太给力。电脑作为娱乐设备和工作设备的主力选手,声音的表现是我比较看重的,当然不能破坏一体机在桌面的整体美感,无线还是这次的主题。所以在极端的情况不考虑下,结合一些烧友的意见,试听了Bose SoundLink III和SONY SRS-X77。两者都是属于便携蓝牙音箱,虽然体型不小,两者都是属于蓝牙音箱中定位较为尴尬的产品,Bose SoundLink III技术规格和功能缺乏亮点,SONY SRS-X77比我之前所用的SONY SRS-X88来看少了Hi-Res小黄标认证,逼格瞬间低了不少。但是都内置电池,为桌面上的彻底纯净和便携性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先说说这台iMac的扬声器声音问题,其实单纯论声音而言,iMac的扬声器的声音比其他国产的一体机还是有不错的表现。尤其是细腻清脆的高频并不刺耳,声音的细节丰富,可惜人声纤细,低频单薄,结象松散等问题在此类产品中没有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外接一个2.0的音箱又要搞声卡解码放大器这套东西,桌面上是否凌乱不堪不说,预算问题是最大的限制。再者,电脑作为娱乐设备不仅仅是用来音乐欣赏的,其他的场景比如说游戏和电影,拥有更加强烈的环绕效果和低频氛围能制造紧张气氛,从而体验也会进一步提升。 其实严格来说Bose SoundLink III和SONY SRS-X77在售价上不是一个等级的,但是他们的产品定位类似,其中SRS-X77的产品亮点更加多一些,而在一些果粉的口碑中Bose SoundLink III的名号会更加响亮一些。 箱子不开了,简单的看一下配件,Bose SoundLink III除了必须该有卡片(说明书,保修卡,合格证等)以外,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个电源适配器了,他能组合连接不同国家标准的插口使用,数了数总共有六个不同的插口,心思的确足够细腻。但是对于不外出旅行或者是行货用户来说,这些能体现Bose SoundLink III产品细腻的地方真心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配合多种标准的插口,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电压也是全球通的,该电源适配器的输出功率是17W,再跟以往所测试的蓝牙音箱中这个数值算是比较小的了。背面的各种认证信息也是看的头晕目眩,因为字体比较小的关系。Bose SoundLink III的电源适配器较小,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的话的确占用了插座的很多面积从而影响其他插头的使用,至于索尼的SRS-X77也好不了多少,SRS-X77是使用了电源适配器加电源线的组合。 按PUSH来拔掉替换的插头,实际上在国内的话这个基本上用不到了,除非是还有那种老的大万用插座的环境下才可能会用到。经常带着这个外出旅行的情况也不是太现实,Bose SoundLink III机身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的。这个设计还真是对我来说没啥用处。 Bose SoundLink III是一个长方体的造型,正面和背部都有扬声器孔,但是不是全方位放音,背面的声音以低频为主。在设计上有种欧美的粗犷风格,对产品的细节的地方用粗狂的线条去一笔带过,比如说中间扬声器体部分与上面的操作设置部分以及下面的电池部分的衔接都是比较粗的。整体的外形设计上没有什么亮点,由于是第一次接触Bose的蓝牙音箱产品,也看不出来有什么产品设计语言上的继承,不过颜色的搭配深灰色配银色和苹果的银白色系产品使用起来会更加舒服。作为美国最大的音箱厂家之一的Bose,我们这边之前很多山寨的苹果店里都有Bose的产品出售,价格也是高高在上,对于我这样的穷人来说更是高攀不起啦。 Bose SoundLink III的机身整体材质以金属为主,塑料为辅,金属部分的扬声器滤网清新提神,塑料部分的机身底座和上部的设计让产品更加稳重,尤其是深颜色部分不会像纯金属材质一样掉漆。Bose SoundLink III的输入方式只有两种,一种就是使用蓝牙连接传输,另外一种就是使用AUX IN的形式。这两种方式是最简单粗暴的音箱使用方式,但是正因为太简单了,让作为今天对手的SONY SRS-X77看上去功能丰富,个性十足。Bose SoundLink III作为一款纯粹的美系蓝牙便携音箱,将简单易用发挥到了极致,作为一款蓝牙音箱甚至都不支持apt-X这样用来解决蓝牙音频带宽不足的技术。在听高品质蓝牙音频的音质上自然没有什么保障了。 Bose SoundLink III的操作按键非常大,按键材质是橡胶材质,柔软舒适,按键反馈偏软,材质的优点很明显,缺点同样令人头疼,那就是不耐脏也不耐长期使用。电源和蓝牙还有AUX按键在一起,方便开机后即时切换输入模式,开机键按键反应灵敏,基本上是瞬间就能开机,如果已经配对好了的话,开机配对,这个过程大约是使用3至5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从易用性和便捷性的角度来说的确很方便。 蓝牙的按键有一个凸点,这个凸点的意思是长按可以进入配对模式,配对中的时候正面的蓝牙符号会变成蓝色的灯光显示,完成配对的时候正面的蓝色灯光会变成白色灯光。当使用AUX-IN的时候,按下AUX按键,正面的AUX会显示为白色灯光,同时会关闭蓝牙模块。 在Bose SoundLink III音箱的另外一头分别是静音,音量减少,音量增加三个按键。大家可以从图片看出来音量减少按键已经被我的脏手弄脏了,清理也比较容易,拿一个毛巾沾水擦擦就行,不过会留下一些毛,用那种质软不掉毛的毛巾擦拭会好一些。可能Bose SoundLink III是为了产品对称设计的考虑,在毫无意义的音量减少按键上也做了凸点,难道是为了保护听力么? Bose SoundLink III有独立的音量静音灯,作为带电池的蓝牙便携音箱,最右边的就是电池电量指示灯了。是的,Bose SoundLink III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的一款蓝牙音箱,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多余的指示灯和其他的功能按键了。 Bose SoundLink III的整体外观保持了美系厂商大气粗犷的造型,其中也不乏粗中有细的设计,Bose SoundLink III的塑料部分摸上去质地细腻,坚硬可靠,从很多的角度看上去甚至还带有一丝金属感。Bose作为音箱类产品的知名品牌也是有一定的忠实粉丝的。 SoundLink III的机身中包含了4个细小的钕铁磁体单元,并且采用了“双重被动双膜共振”技术,而被动扬声器是扬声器产品中尤其是蓝牙音箱和小型音箱中较为常见的。并不是Bose独有,而Bose拿出来独立宣传的。被动振膜又叫被动辐射器、空纸盆。它也是一个发声器,但它本身不具备主动驱动力,它不包含驱动系统,它依赖主动扬声器工作时,压缩声学腔体内的空气,被驱动而发声。而被动振膜的最大优势就是在较小的单元实现较为出色的低频表现以及更小的谐振带来对声音的影响。SoundLink III在技术与听感上作了高度的统一,可以说是我目前所听的低频表现最刺激的蓝牙音箱。实际上后面的SONY SRS-X77也是用类似的双被动振膜技术。关于被动振膜技术我也不是了解的非常详细,大家有兴趣可以参考其他评测或者技术资料说明。 Bose SoundLink III的设计整体感稍差,碎片化的迹象处处可见,尤其是金属衔接的部分缝隙感人。金属网罩的部分手感致密,做工细腻。这个金属扬声器网罩是不可拆卸的,换句话说,想要拆卸的话就必须要使用螺丝刀了。 这里是Bose SoundLink III的背面,上面金属网罩的部分应该是低音单元的部分。下面AUX IN是音频输入接口,适合简单纯粹的播放器直接播放输出音频。Service是方便Bose SoundLink III固件升级使用的接口,Power是电源适配器接口,没错背面也是如此的简单。目前尚未找到有人对Bose SoundLink III进行拆解所以不大好说Bose SoundLink III的单元组成是如何的。 这台行货的Bose SoundLink III产地是马来西亚,输入是17V-20V,1A。输出功率也在这个范围左右17W-20W,实际表现上感觉应该会更大一些,声音比较洪亮。 底座部分的各种信息认证,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看看就罢了。 Bose SoundLink III这里应该是为了预留底座使用的,搭配配件可以进行更多的功能或者充电的可能。然而下面的胶垫是为了防止音箱在较大音量下的震动对声音产生的影响设计的。 另外一方面,SONY SRS-X77整体体积要比Bose SoundLink III大上一圈。同时SRS-X77的外观设计跟SRS-X88几乎一致。在SRS-X77里的外观设计像是一个长条,从这个角度看来有点像小时候玩过的魔方一样,不过SRS-X77的设计是长方体条状的,与正方体的魔方看上去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SRS-X77的音箱顶面采用了平滑的丙烯酸树脂,这是一种树脂材质,不耐磨损,然而正面使用了金属材质的扬声器罩,侧面是金属拉丝,设计风格零碎,但是比Bose SoundLink III整体感要强不少。同时SRS-X77的颜值摆在桌面上来说也要比Bose SoundLink III高出不少。 SRS-X77继承了索尼以往的传统,那就是各种认证信息都在卡片上,各种说明各种警告,包括如何废弃本机等信息都有说明,由于之前做过SRS-X88的开箱配件,这里就不重复做了。SRS-X77没有SRS-X88的那个拆面板的棒棒,不过我个人猜测这个面板应该是也可以拆卸的。SRS-X77的扬声器系统组成不如SRS-X88豪华,没有通过Hi-Res认证的SRS-X77没有了高清晰解析单元的组成。其中前置单元、磁流体扬声器分别配置了数字放大器,各单元都发挥各自的特性。另外,无需使用电容器及线圈等容易对音频产生不良影响的部件,不仅节省了设备空间,还切实提升了音质,一举两得。另外,共享1个放大器来驱动62mm的低音炮,实现了具速度感的强劲低频播放。各单元之间的播放频段可精细设定,确保了低频到高频的音频再现,以及不同频段之间的有效衔接。播放中高频音质采用了索尼特有技术的磁流体悬浮构造的单元,而非传统扬声器的构成部件阻尼器。采用了独特构造,淘汰了驱动振膜(该振膜根据输入信号上下振动)的阻尼器,与传统的扬声器相比,更加轻量化。这种构造的灵敏度更高,减少了从音圈向振膜传递的驱动力的机械性损耗及口口振导致的失真,提升了扬声器单元的响应速度。在有清晰感的高频、声乐气息等,特别是中高频表现上性能强大。为了准确驱动小型系统很难表现的低频部分,搭载了冲程更长、强力磁性回路专用设计的低音炮。通过与大型被动振膜组合使用,从重低音到中低频,实现了清脆、有重量感的低频播放。振动系统采用了可承受大冲程的切边,振膜采用了将纸和玻璃纤维粘合在一起的混合式振膜,能切实转换成强劲振幅。磁性回路采用了二倍于常规口径的较大单元使用的高驱动力,通过准确地对长冲程振动系统产生振幅,实现气势强劲的低频表现。在扬声器的前部配置了2个可抑制风噪等干扰、实现清脆音质的低音增强振膜单元"被动振膜"。为有效提升无源振膜的振动效果,索尼开发了专用的高驱动音箱组件。新开发组件构成2.1ch系统,使低音喇叭及全音域分别实现了特有的低音、高音效果,拓宽了播放音域。低音更加深沉,高音更加宽广,声乐效果愈加清晰,因而可轻松再现各流派的音乐效果。 SONY SRS-X77同样支持NFC,在于有NFC功能的机器连接配对的便捷性是Bose SoundLink III无法比拟的,同时,SRS-X77作为颜值担当的黑色镜面部分非常容易磨损受伤,这样的情况在SRS-X88上已经有了先例了,表面的材质类似亚克力板一样,其实是丙烯酸树脂,树脂是非常不耐磨的,但是好在丙烯酸树脂的硬度强于玻璃。并且丙烯酸树脂材质更轻,有利于音箱产品的音质回放,因为降低了不必要的震动发出的声音影响音箱的声音。 SONY SRS-X77的按键设计与SRS-X88几乎一致。音量,开关,网络连接,蓝牙,audio in等功能一应俱全。多了充电和连接的指示灯。SRS-X77内置电池,而SRS-X88并没有。但是SRS-X77的体积还要比SRS-X88瘦一圈,里面的扬声器单元和内部的放大解码电路设计都会有一定得影响。 其中开关键不是触摸式的,这点与SRS-X88不同,也比较不难以理解,作为一款内置电池的蓝牙音箱而言,独立的开关对内置电池的电量有一定影响的。不过实际上开机和关机只是多了一个按下去回来的反馈,并没有其他的意义告诉你现在是开机还是关机,好在跟SRS-X88一样的是有开关指示灯可以看出来。这个按键跟上一代的SRS-X3系列一样。 SRS-X77与SRS-X88的功能差不多,总体来看SRS-X88有的SRS-X77也有,SRS-X77还能通过内置的电池来工作,SRS-X88则不可以,SRS-X77同样不支持apt-X技术,这证明他要实现高品质蓝牙音频的传输就要使用索尼自家的支持LDAC的设备比如说Xperia Z3以上的手机,或者NW-ZX2,NW-ZX100这样的旗舰级WALKMAN播放器,好像最近新出的NW-A25也支持LDAC。目前支持LDAC的设备极少,没法跟apt-X相提并论。但是LDAC相比传统的蓝牙音频输出技术而言,拥有更宽的带宽和更高的速度,相比apt-X技术而言LDAC支持高清晰音频的无线蓝牙传输,也就是Hi-Res音频的支持。SRS-X77内置了索尼的S-master数字放大芯片,并且支持DSEE音频补偿引擎(这个需要通过songpal app来实现和是否默认开启)。对USB解码来说是非常方便的,支持的格式也比较多SRS-X77支持的有WAV,FLAC,ALAC,AIFF,MP3,AAC,WMA主流音频格式。SRS-X77支持CleraAudio 技术,这是一种音效技术,类似索尼Xperia手机和WALKMAN播放器上的CleraAudio ,一键完成对音效的设置,这个需要通过songpal app来实现开启设置。值得注意的是,SRS-X88使用的都是带HX的级别的芯片比如说S-master HX和DSEE HX音频补偿引擎,由于SRS-X77没有Hi-Res小黄标认证,所以回放能力被局限在了CD级别。 其他传输方式还有DLNA和AirPlay也是SRS-X77所支持的,AirPlay是苹果公司制定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是针对音乐和视频文件的播放。这两种无线传输的方式主要是基于WIFI而言的。 SRS-X77的电源适配器是独立的,使用电源线连接,但是没有像Bose SoundLink III一样标配那么多插头,最大输出功率是40W。比Bose SoundLink II高很多。SRS-X77的电源适配器是台达代工的。好像索尼的低端音箱产品的电源适配器都是台达代工的。我之前买过的SRS-D5也是台达代工的。 SRS-X77的背面设计类似SRS-X88,其他的部分像是RESET按钮,NETWORK开关键都是SRS-X88没有的。这些设计也是出于对使用电池供电的SRS-X77考虑的。WIFI天线是按下去自己弹出来,可以90°进行调节。在WIFI信号较强的地方可以不使用,对声音没什么影响。LAN口同样是为了网络连接电脑使用的,在SRS-X77的面板上操作切换至LINK模式,连接上电脑后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输入169.254.1.1就可以设置SRS-X88的SSID和无线连接密码等设置了。 但是USB解码的部分相对缩水了一些,解码芯片应该就是传说中的S-master芯片,这是一颗索尼较早使用的芯片,向Cirrus Logic公司定制的芯片,目前已知资料看来看这是一颗相对优秀的解码放大集成芯片,同时较低,能让SRS-X77的续航延长。USB同样可以解码数字输出的iPod播放器和iPhone等其他苹果智能设备,同时能为智能设备充电,这里跟之前的SRS-X88是一样的。SRS-X77与SoundLink III不同,他追求的是功能的完整体验以及声音上事无巨细的表现,如果根据功能实用性来看的话SRS-X77会比SoundLink III强不少。 SRS-X77的侧面跟SRS-X88的设计一样,金属拉丝,SRS-X77的音箱顶面采用了平滑的丙烯酸树脂,网罩采用金属,侧面施以热烫印, 都考虑到了与装饰材质的协调性,与空间融为一体。此外,圆角处理过的音箱框架通过平滑面将棱线相连,减少了角部音波反射所产生的衍射现象,防止杂音干扰等,从而有助于提升音质。通过对棱线平滑处理过的面连接在一起,减少了角部音波反射所产生的衍射现象,防止杂音干扰。拥有特别设计的低音单元和双被动振膜,支持高清晰音频音源的同时也让SRS-X77更加紧凑。边框和金属拉丝的侧面都是SRS-X77的颜值担当,从图片可以看出来这里碰撞会裂开,同时金属拉丝的部分跟其他金属拉丝材质处理的设备一样磨损后会流出很难看的痕迹。不过这都不是你拒绝SRS-X77的理由,因为它的重量确不是很适合天天带出去玩,即便是它拥有不错的续航能力。 上面说到USB接口,这里提到了SRS-X77它的输出功率是7.5W,比SRS-X88的10.5W少了一些,毕竟是内置电池的产品。产品下的防震胶垫也比SRS-X88设计的更加便携。 顺便说一下SRS-X77的产地是中国,生产日期是2015年的7月份。 接下来对比一下两个产品的声音,主要是对比蓝牙音频的表现效果,其中SONY SRS-X77支持WIFI,可以通过AirPlay和iMac进行连接,有权重加成以外(iMac无法使用NFC功能,不过索尼VAIO F系列笔记本好像支持NFC),其他的方面都是基于蓝牙音频表现对比的,以SRS-X88作为参考,对比SRS-X77和SoundLink III。 对两个音箱进行简单的配对,SoundLink III的配对的反应速度明显会快一些,SRS-X77并不是慢,而是有一定几率配对失败,不过在配对的过程中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完全不影响以后的使用体验,由于机器较早,不确定是否是固件等影响因素导致的。 SRS-X77还可以通过WIFI连接的方式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连接,而其对比对象SoundLink III在无线连接的方式上只支持蓝牙,这里不做主要介绍了。 SRS-X77的声音整体不错,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突出的中频和清晰的高频,低频清淡,而SoundLink III的声音属于拥有比较浓郁的美系音箱味道的声音,在中频的厚重感和低频的量感上拥有非常出色的表现。SoundLink III在风格上与其他的蓝牙音箱有非常明显的不同,而SRS-X77的声音整体风格会更加清晰明亮一些,这两个蓝牙音箱的声音风格表现相差还是较大的。SRS-X77高频的声音相比SoundLink III听感的影响较大,适合听一些细节表现丰富的音乐,SRS-X77解析非常不错,SoundLink III声音整体更为大气,SoundLink III更符合那种纯正味浓的音箱听感,但单纯只论高频而言SoundLink III的体验甚至不如iMac自带的扬声器来的干脆爽朗。与很多其他蓝牙音箱的风格不同,SRS-X77的高频非常耐听,没有粗糙的毛刺感,瞬态相对温和,没有给人感觉很突兀的一面,而SoundLink III高频相对暗一些。中频部分的SRS-X77的人声的位置能真实还原,人声的密度比较高,清晰而又真实而SoundLink III显得厚重,人声氛围不错。SoundLink III的中频听上去有种肥厚的代入感,与高频衔接有着较为明显的缺陷。SRS-X77由于解析方面带来的优势,SRS-X77的中频清晰不肥厚,非常清澈,有较为明显的调音痕迹,三频衔接做相对顺滑,耐听。SoundLink III的声音低频的部分表现与其他频段的表现对比而言较为浑厚,量感较多,层次差,属于量大厚重的低频,SRS-X77的低频表现与SRS-X88相当。SRS-X77和SoundLink III的声场表现相对耳机而言自然宽松,比其他的一些蓝牙音箱来得更加真实,但是相对于音箱产品而言,SRS-X77和SoundLink III的声场表现都属于较为正常的水平,与SRS-X88相比都要有问题,其中SRS-X77听上去会更为收窄。而SoundLink III也好不了太多,主要表现在结象方面不如SRS-X88清晰。作为音响产品声场的表现个人推测的原因是SRS-X77和SoundLink III一体化紧凑的箱体设计所导致的。SRS-X77更适合作为音乐欣赏的产品,对声音细节把握比SoundLink III到位很多,而SoundLink III则是一个多面手,无论是音乐表现还是电影,游戏方面的表现都会比SRS-X77带来的声音氛围更能让人有代入感。其实单纯从声音来说SRS-X77与SoundLink III相比几乎全是优点,如果硬要我说SRS-X77的声音缺点,那就是SRS-X77的声音略显单薄,与SoundLink III相比味道和耐听度都要差一些。 SRS-X77的声音表现出的风格与SRS-X88相接近,但是与SoundLink III相比反差较大,SoundLink III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拥有更加纯粹的音箱味道,而SRS-X77和SRS-X88的适应面更加适合对音乐的欣赏,声音的细节体现会更加好一些。 最后就是选择的问题,如果按照之前所说的,作为一台综合应用较杂的电脑来说Bose SoundLink III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如果单纯追求音质的话,有钱买Bose SoundLink III的话就有能力购买一台SRS-X88了。况且SRS-X88通过了Hi-Res小黄标认证,让信仰和逼格瞬间爆棚。Bose SoundLink III对复杂的应用环境来说有较强的适应性,SRS-X77则更适合听音乐。 SRS-X77有着SRS-X88所有问题,但是内置电池能让SRS-X77的应用环境比SRS-X88更多,SRS-X77支持S-master数字放大芯片,同时支持DSEE技术能让音乐体验有极大的提升,他的推荐使用环境跟上篇SRS-X88一样,不过是预算不足的另一种解决方案而已,SRS-X77在这个价位作为音乐欣赏的无线蓝牙音箱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尤其是还有多功能支持的加成,NFC,WIFI等让其如虎添翼。SRS-X77的价格是三个箱子中最便宜的,实际通过最近的各种促销活动上大约不到1800就能买到。另外,现在索尼产品的假货也越来越少,很少有人去做(难道是因为黑科技使用的越来越多会增加做假成本么),所以购买时几乎可以放心的去买。 话说回Bose SoundLink III,即便是金属的外壳Bose SoundLink III也非常容易因为碰撞掉漆,毕竟作为体积较大的便携金属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不过Bose SoundLink III没有为了颜值做过多的设计语言修饰,在功能方面也是做得比较保守,就是一个纯粹的输入和较为广泛的蓝牙功能。而Bose SoundLink III的声音是三者中最有味道而且是最粗糙的。Bose SoundLink III的价格大约与SRS-X88持平。Bose SoundLink III在市面上存在假货,这无疑增加了购买难度,不过只要不贪小便宜的话一般都没啥问题。 Bose SoundLink III与SRS-X77的重量差不多,SRS-X77会更重一些,但是三者都不是SRS-X88的级别。可以说如果这个作为便携蓝牙音箱带出门旅行什么的真不是一个什么好的体验。暂时我也想不出什么场景带一个这样的蓝牙音箱就可以解决的。音箱产品的无线化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事情,无线蓝牙音箱的使用体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现在已经不是只听一个响的时代了,更多的声音细节和丰富的应用环境让这类产品面对的用户也越来越广泛。
点击查看所有点赞用户
打开微信,点击顶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
需要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ony srs x8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