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我中国社会保险体系系

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如何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体制
日09:29 来源:
第1页:关于我国社会养老体制
第2页:社会养老体制的完善
第3页:时机选择
第4页:主要政策建议
  关于我国社会养老体制
  根据199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我国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逐步形成包括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统一起来。“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企业按照工资的20%缴纳费用,进入统筹基金;个人按照基本工资的8%缴纳费用,进入个人账户。统筹基金限于银行协议存款和购买国债,个人账户资金参考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和物价指数确定记账利率。2005年颁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扩大覆盖范围,做实个人账户,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和发展企业年金的政策主张。2009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日开始实施,明确将农民工纳入到城镇企业职工中。养老保险参保人的身份得到了统一,中断就业后的养老保险关系可接续,并异地携带社会统筹(部分资金)和个人账户资金(全部)。至此,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迈出历史性步伐。
  在现行的“统账结合”养老制度中,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代际转移支付”,即在职劳动者将部分收入转移给退休者。从资金供求关系看, 该模式的优点是不必担心由于经济波动、通货膨胀、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灾难,如战争给养老金基金带来损失,缺点是当期财政负担较重。
  在社会养老基金由地方政府混账管理的情况下,个人账户基金往往成为空账,而且规模不断扩大。自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统一以来,据专家测算,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从1997年的140亿元,增长到2008年底的1.4万亿元。那么,这种现收现付的统筹基金和“空转”的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制度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呢?
  我们认为,从中短期看,这种制度安排在财务上仍可持续。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财政收入以及国家社保储备的持续增加和社会养老替代率下降。1994年至2008年,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实现每年超过15%的增长,超过GDP和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4年的10.83%上升到2007年的20.57%,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15.81%下降到2007年的11.32%。财政收入与城镇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从1995年的77.06%上升到2007年的181.71%,国家财政实力大为增强。而且,2000年,国家组建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通过财政划拨和国有股转持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2009年该基金资产总额已经达到7765亿元,为应对老龄化积累了一定的国家养老后备资金。另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从1999年的77.3%下降到2008年的47.67%。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和资金储备在一定时期内仍有能力承担养老保险支出。
  二是覆盖面扩大,缴费人数增加,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结余。从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00》和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的预测数据来看,虽然老龄人口在持续增长,但就业人口也还在增长。2000年以来,每年增加600万至1000万人,到2025年中国的就业人口才达到顶峰。这还是按照现行男性60岁、女性55岁退休统计,如果适当延长工作年限,到65岁至67岁退休,男女一致,那么人口红利的时间还将进一步延长。另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也有一定调整空间,适当增加出生率。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将农村劳动人口转化为城市劳动人口,劳动效率将大幅提高;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中,缴费人数不断增加。2005年至2007年每年城镇缴费人数增加7%左右,到2008年城镇缴费人数增长了9%,养老基金结余从2004年的297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9931亿元。所以,从财政和人口两方面来看,现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支付压力在财政可承受范围之内。
  但从长期来看,在我国这种基本养老制度的可持续性将会遇到严重困难。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占比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0%,并还将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比29.9%,65岁以上老人占比22.7%。如果延续现有的社保统筹现收现付体制和个人账户“空转”,根据专家的预测,2050年我国公共养老金实际隐性债务总额将达到97万亿元,是我国GDP的3倍,是我国当前财政收入的20倍,势必给未来的财政形成巨大的压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外记者会上表示,我国要建成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至少要到本世纪中期;要真正实现现代化,还要上百年的时间以至更长。因此,到本世纪中期,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将会出现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不仅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下降,而且绝对数量也将下降。届时,整个社会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将遇到发达国家不曾遇到的未富先老的困境。1
【作者:王建 来源:】
(责任编辑:和讯银行)
02/25 10:2702/22 09:1102/05 05:5802/04 07:4901/15 09:2501/06 08:0201/02 10:3012/16 14:35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如何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体制
栏目推荐: 
如何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体制
&&&&中国保险报&&&&王建
  关于我国社会养老体制  根据199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我国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逐步形成包括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统一起来。"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企业按照工资的20%缴纳费用,进入统筹基金;个人按照基本工资的8%缴纳费用,进入个人账户。统筹基金限于银行协议存款和购买国债,个人账户资金参考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和物价指数确定记账利率。2005年颁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扩大覆盖范围,做实个人账户,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和发展企业年金的政策主张。2009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日开始实施,明确将农民工纳入到城镇企业职工中。养老保险参保人的身份得到了统一,中断就业后的养老保险关系可接续,并异地携带社会统筹(部分资金)和个人账户资金(全部)。至此,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迈出历史性步伐。  在现行的"统账结合"养老制度中,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代际转移支付",即在职劳动者将部分收入转移给退休者。从资金供求关系看, 该模式的优点是不必担心由于经济波动、通货膨胀、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灾难,如战争给养老金基金带来损失,缺点是当期财政负担较重。  在社会养老基金由地方政府混账管理的情况下,个人账户基金往往成为空账,而且规模不断扩大。自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统一以来,据专家测算,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从1997年的140亿元,增长到2008年底的1.4万亿元。那么,这种现收现付的统筹基金和"空转"的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制度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呢?  我们认为,从中短期看,这种制度安排在财务上仍可持续。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财政收入以及国家社保储备的持续增加和社会养老替代率下降。1994年至2008年,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实现每年超过15%的增长,超过GDP和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4年的10.83%上升到2007年的20.57%,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15.81%下降到2007年的11.32%。财政收入与城镇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从1995年的77.06%上升到2007年的181.71%,国家财政实力大为增强。而且,2000年,国家组建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通过财政划拨和国有股转持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2009年该基金资产总额已经达到7765亿元,为应对老龄化积累了一定的国家养老后备资金。另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从1999年的77.3%下降到2008年的47.67%。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和资金储备在一定时期内仍有能力承担养老保险支出。  二是覆盖面扩大,缴费人数增加,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结余。从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00》和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的预测数据来看,虽然老龄人口在持续增长,但就业人口也还在增长。2000年以来,每年增加600万至1000万人,到2025年中国的就业人口才达到顶峰。这还是按照现行男性60岁、女性55岁退休统计,如果适当延长工作年限,到65岁至67岁退休,男女一致,那么人口红利的时间还将进一步延长。另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也有一定调整空间,适当增加出生率。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将农村劳动人口转化为城市劳动人口,劳动效率将大幅提高;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中,缴费人数不断增加。2005年至2007年每年城镇缴费人数增加7%左右,到2008年城镇缴费人数增长了9%,养老基金结余从2004年的297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9931亿元。所以,从财政和人口两方面来看,现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支付压力在财政可承受范围之内。  但从长期来看,在我国这种基本养老制度的可持续性将会遇到严重困难。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占比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0%,并还将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比29.9%,65岁以上老人占比22.7%。如果延续现有的社保统筹现收现付体制和个人账户"空转",根据专家的预测,2050年我国公共养老金实际隐性债务总额将达到97万亿元,是我国GDP的3倍,是我国当前财政收入的20倍,势必给未来的财政形成巨大的压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外记者会上表示,我国要建成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至少要到本世纪中期;要真正实现现代化,还要上百年的时间以至更长。因此,到本世纪中期,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将会出现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不仅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下降,而且绝对数量也将下降。届时,整个社会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将遇到发达国家不曾遇到的未富先老的困境。  社会养老体制的完善  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养老保险体系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4个方面:公平性、安全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在公平性方面,可以通过社会统筹机制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储备方式来解决。在安全性方面,需要通过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基金监督与基金管理运作相分离、相互制约的公开透明的管理运营机制来确保养老基金安全。在效率性方面,需要通过运营机制改革,实现专家理财,专业化机构运作,引进竞争机制,扩大参与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范围,提高投资运作效率,维护委托人的权益。最后,在可持续性方面,一是通过基金缴费、投资收益积累,做到当代人养当代人;二是随着积累资金的扩大和财政现收现付比例相对减少,确保财政具有长期支付能力。   在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由财政兜底,设立全国社保基金,确保最低养老金的支付,有助于消除老年贫困,保证养老体制的公平性,这符合国际上政府提供最低养老保障的趋势。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引入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的模式,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在个人缴费和未来待遇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引入个人责任的机制;二是账户资金实行市场化投资,以获取较高收益,提高退休待遇水平。但由于目前账户基金与统筹基金"混在一起"实行相同的投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初衷远未实现。分析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政府监督职责和资金的管理运用混同,存在系统性风险。当前个人账户的投资与管理采用"个人缴费、地方管理、中央负责"的模式。这种模式显然存在激励扭曲、利益冲突的问题:个人缴费,却无法参与对其账户的监督管理;地方管理,却无持续保持个人账户资产完整性的硬约束责任;中央负责,却不能有效控制地方借混账经营而导致扩大的资金缺口,(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补贴数额越来越大,1997年50多亿元,多亿元,多亿元,多亿元,多亿元,亿元。2003年各级财政补贴530亿元,中央财政补贴474.3亿元;2004年各级财政补贴614亿元,中央财政补贴522亿元;2006年各级财政补贴971亿元,中央财政补贴774亿元,2007年、2008年各级财政补贴分别为1157亿元、1437亿元。数据来源于各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积累资金投资所蕴含的种种风险,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一些制度外矛盾。在"统账结合、混账经营"模式下,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同属于一个机构管理,企业缴费和职工个人缴费计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同一个"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并一起转入到财政部门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而在地方一级的管理中,个人账户制度的行政管理权、基金运营权和监督权集中在社保部门,为个人账户基金的滥用、挪用、违规投资等行为提供了便利,不利于保证个人账户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另一方面,投资收益率低,影响职工权益和制度可持续发展。个人账户的管理和基金投资运作是基本养老个人账户制度中的两个核心环节,关系到个人账户制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基金积累之下的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大于通货膨胀率和工资增长率之和时,基金积累制在同等缴费水平下提供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才高于现收现付制。也就是说,个人账户投资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战胜通货膨胀。其次,在此基础上实现尽可能多的收益。长期以来,我国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局限在银行存款和国债上,投资收益率不容乐观。  如果选取一年期银行存款、三年期银行存款和三年期国债作为投资参考工具,在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1994年至2008年的平均利率水平分别为-0.11%、0.73%和1.25%。如果将1994年至1995年这两个通货膨胀特别严重的年份提出,1996年至2008年的平均实际利率有所提高,分别为1.35%、2.13%和2.46%。这样的利率只是起到保值功能,投资增值的能力十分有限。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0年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让人人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中指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实际收益率不足2%。这与2005年以来的加权通货膨胀率2.22%相比,明显处于负收益状态,无法实现保值增值的制度初衷,并产生了逆向激励。如果收益率,尤其是个人账户收益率过低,会侵害职工权益,影响职工参保和缴费的积极性,加大财政"兜底"的压力,影响基金的可持续性,只有具备持续、安全而显著的投资收益才能保障较长时期内养老基金获得相对稳定而持续的增长。  从历年的数据分析来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从1999年的77.3%下降到2008年的47.67%。这是因为在此期间,职工平均工资持续增长,从1999年的8346元增长到2008年的29229元,增长了3.5倍;而人均基本养老水平只是从1999年的6542元增长到2008年的13933元,只增长了2.1倍,使得目标替代率(我国目标替代率的确定以养老基金收益率等于工资增长率为假设前提)无法实现。如果个人账户资金无法保值增值,又没有其他的养老资金来源,个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将受到影响,特别是退休较早的企业职工。所以,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迫切的改革要求。  时机选择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是公共选择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统账结合"的混合模式下,统筹基金采取现收现付的方式,个人账户采取完全积累的方式,从而在保障公平、提高效率以及保障社会平稳运行和防范老年贫困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这个制度实现了企业与职工共同缴费、国家进行财政补助的筹资策略,减轻了企业负担,为一定数量的居民提供了保障,初步形成了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国已经确立"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成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这一制度在运作过程中,存在明显缺陷。我认为,在现有制度框架内,通过操作层面的改革、完善,可以大大提高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运作效率和安全性。从改革的时机来看,现阶段是最理想的选择。  一是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制度完善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中国人口结构来看,15岁至64岁人口从1999年以来占总人口比例一直稳定在65%至70%之间,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口红利,也是解决未来人口老龄化以后给社会带来严重养老资金压力的黄金时间窗口期。从2010年到2050年还有三四十年的时间,根据国际经验,以8%至11%的比例提取资金并实际运转,三四十年后基本能够做到当代人养当代人。另外,中国隐性养老金债务(IPD)在GDP中的比重为63%,为现收现付制转向个人账户制提供了财政可能性。只有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有利时机,鼓励和推动养老基金的积累,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实现养老基金的安全、透明、方便和长期的最大效益化,才能应对未来老龄化的挑战。  二是企业年金多年的成功运作为个人账户的做实积累和社会化运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企业年金制度经过2004年至2007年的"制度年"、"机构年"、"企业年"和"移交年"的发展,市场化管理运作的基本框架得到确定,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安全可靠的信托模式。委托人和受托人形成信托关系,受托人建立严格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资产隔离制度;受托人(企业年金理事会或法人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各司其职,保证了雇主个人资产和企业年金计划资产相分离,有助于减少雇主和政府对企业年金计划的任意干涉,能够有效地抵制政治风险和道德风险。二是专业化的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对基金投资比例的相关规定确保了投资的安全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基金财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化管理。各投资管理人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收益率,维护委托人权益。三是建立了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投资管理人从当期管理费收入中提取20%作为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托管银行专户储蓄,专项用于弥补基金投资亏损。而且各基金管理人需按照规定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基金管理情况,并对所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确保了委托人的资产安全和知情权,促进投资管理人的公平竞争。  从国外企业养老金的投资运作来看,1993年至2007年,瑞典、美国和英国的年均名义收益率分别为11.8%、10.6%和9.2%;1981年至2006年,智利养老基金累计平均每年的投资回报率达到10.5%(平均实际回报率达到9.25%),香港强基金在2001年至2007年平均收益率为7.4%。国际经验表明,个人账户按工资总额的8%至11%提取,经过二三十年的投资运作,足以保证自己养自己。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我国企业年金自2005年市场化投资运作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4.26%。这是在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取得的业绩,充分表明了养老资产的市场化、专业化投资运作能够获得超越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收益。而收益率的差异,将会极大地影响账户最后的累计金额,影响账户所有人的权益。如果以2008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29229元为基数,按照工资的8%划入个人账户,分别按照2009年的一年期存款利率2.25%,三年期存款利率3.33%,三年期国债利率3.73%和假定投资收益率分别为8%、10%、12%计算,累计期30年后,账户余额分别达到:100886元、121298元、130060元、286084元、423104元、632031元。可以看出,同样的缴费金额按照不同的投资收益率滚存计算,30年后差额能达到3倍、4倍或6倍。养老基金是长期资金,投资收益率的细微差别经过二三十年的复利滚存计算,将产生巨大差别,足以颠覆整个制度设计。所以,个人账户做实和实行专业化账户投资管理两项措施,看似简单却意义重大。  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都认识到,养老金特别是基本养老保险部分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把这笔基金的安全性作为政府监管和相关立法的主要内容。但在对养老基金运作安全性方面,不少管理者陷入误区,往往把养老基金运用的范围作为主要控制手段,如严格限制权益类投资比例、限制基金进入房地产等市场。殊不知,养老基金是一项长期基金,账户管理才是安全的核心,甚至是最重要的问题。只有在制度上将基本养老的个人账户交给专业机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基金被侵占、挪用的风险。  主要政策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是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国际上个人账户制度发展的趋势。为了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制度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增强制度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通过立法对养老保障体系进行规范和确认。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是通过一系列国务院下发的通知,地方政府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起来的。这样就导致养老保险制度在缴费比例、税收优惠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不利于社会统筹基金层次的提高,不利于确保养老基金的收支调配和安全。所以,有必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的关系进行明确定位;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管理运营的原则作出明确规定;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建立条件、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领取条件等进行明确和规范,使得基本养老保险真正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职工的利益和方便劳动者迁移。  二是做实个人账户。账户的做实能使基金积累落到实处,实现"当代人养当代人"的目标。2005年,原劳动保障部测算出空账运行规模已经达到了7400亿元,并每年以1000亿元的速度增长。因此,2005年末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36号文),首次明确提出要做实个人账户。2006年,天津、上海、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新疆等8个省区市开始试点做实个人账户。截至2008年底,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13个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的省市区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11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13亿元。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指出,要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可见做实个人账户的重要性。在具体操作方法上,我们建议,可以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即以某一确定日期起,提取的个人账户基金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实行实转,与已经实转的积累基金一并运行。空转期间形成的空账基金由政府财政接管,计算收益方法,在一定时间内逐步补齐。  三是完善个人账户的运营监督管理体制。目前,对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形成两种体制,中央财政补助部分交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地方财政负担部分交由省级部门管理。这种分散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将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分割,不利于个人账户基金的统一管理。全国社保基金是国家建立的储备基金,通过从财政划拨和国有股转持的方式筹备资金,在资金性质上与个人账户基金完全不同。全国社保基金负责运营个人账户基金不符合全国社保基金设立初衷,在投资管理方式上也有很大区别,如个人账户的投资收益,应及时(甚至每天)划入个人账户,这需要专门管理系统,社保基金似乎不适合做这项工作。如果由社保机构来负责具体的投资运作,必须投入新的人力物力搭建一套完整的人员架构和受托和账户管理系统,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  当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治理结构,应该借鉴企业年金的成功经验,由企业作为委托人,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择基金受托管理人,由受托人选择托管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将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管理权和托管权分别委托给外部投资机构和托管机构,引入外部竞争机制,鼓励多元化投资,提高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社保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市场准入标准、服务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负责对受托机构、托管机构和投资管理机构在从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服务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对侵害委托人利益或侵占、挪用资金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履行对委托人缴费义务进行监督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个人账户基金的行政事务管理、投资管理、监督管理相分离,确保职工"养命钱"的安全;减少和避免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对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的不合理干预,实现保值增值,确保职工在退休后能够获得预期的养老保障水平。  四是制定政策,鼓励发展企业年金。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看,企业年金的建立和发展一是可以有效降低政府公共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减轻政府在筹资、管理和给付方面的负担,同时有利于转轨成本的消化和新旧制度转轨的顺利进行。二是可以促进金融服务业和资本市场发展,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三是有利于企业吸引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所以,为了构建可持续性的养老保障体制,降低政治风险和财政负担,国家应该在完善"统账结合"的现收现付制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推进完全积累制企业年金的共同发展。一是完善资金运用渠道,增大参与资本市场的比例,特别是与企业年金长期性和稳健性相匹配的资产品种,通过长期性来消除资本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引入外部投资管理的评估咨询机构,促进市场的规范化运作。二是尽快推出集合计划的规范化文件,鼓励和引导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推出产品化的企业年金计划,提高股份公司、民营和外资公司以及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三是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给予个人缴费一定额度的个人所得税免税,鼓励中人多缴费,解决中人补偿的问题。四是逐步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推行职业年金,逐步合并社会养老体系,解决双轨制制遗留的问题。  养老保险是两会召开之际,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议题之一。在人民网举行的"2010年两会热词排行"调查中,"养老保险"以高票位居榜首。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网友认为企业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不合理;而在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中,近半数网友关心养老保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4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如何?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加以改进?本文将进一步探讨。   (作者系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领导和管理
Tel:029- Fax:029- E_mail:
ICP:陕B2-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儿养老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