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制造时代最大的特征是什么,企业如何升级

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新工业革命时代的信息之路
在“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国制造2025”等国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正在加速转型、发力革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更深度的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快基于CPS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升级,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转型。11月21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联手华为共同举办“第二届信息战略论坛”,帮助企业应势而为,实现转型。本次论坛以“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新工业革命时代的企业信息战略”为主题,力求通过对政策、趋势的解读以及企业成功实践的分享,探求信息化与企业变革的融合之路径。
华为的信息化之ROADS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议题之一。华为公司中国区企业业务总裁马悦在分享中指出,智能制造最终的目标就是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这种转型离不开IT技术的支撑,通过CTS,信息物理系统的技术,将更为庞大的机械群联系起来,让机械之间相互沟通,自己优化智能生产。大量的减少从事经验工作的人的数量,使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华为的观点可总结一个词ROADS。基于ROADS的概念,工业制造将变得更加的灵活,制造业围绕着社会互联,数据互换产业互融。产生的结果就是机器与人,机器与机器交互联接变得前所未有的频繁。由此产生的数据规模也将史无前例。2025年全球联接将达到1000亿,这其中超过55%的物联网的应用都将集中在商业领域。比如说智能制造,智能电商,智慧城市,智能公共服务等等。
数字化新技术对企业战略影响深远
德勤战略与运营咨询总监宋旭军在分析数字化新技术对企业战略和运营影响中指出,“现在我们所讨论的并不是企业的信息战略要不要变革,而是企业以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广度,什么样的深度来迎接这样的变革时代。”数字化将驱动全渠道融合变革,大数据商业分析带来人们消费理念的变革,新技术将带来未来供应链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断的传递给企业的渠道、企业的运营模式、企业的供应链、企业的运营和战略。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信息化、互联网领域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政策讨论的研究平台。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企业亟待迫切实现的命题,是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理论命题,也是宏观战略重点关注的领域。
[责任编辑:“智能制造”时代技能型人才的突围_钱海浪尖_新浪博客
“智能制造”时代技能型人才的突围
“智能制造”时代技能型人才的突围与出路
第一节 “智能制造”对当今技能型人才的冲击
1.人工智能
人类中的精英合作开发一款人工智能软件,然后复制,就能替代很多劳动力,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事。
2.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其最直接的成果是:产生了智能机器,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
等,从而代替人做一些事情,成为新的“劳动力”。
3.机器换人: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
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新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对于技术进步、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地区推进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的步骤:
第一步:推进“机器换人工”。
第二步:推进“自动换机械”。
第三步:推进“成套换单台”。
第四步:推进“智能换数字”。
4.“智能制造”和“机器换人”对技能型人才的冲击
“机器换人”不等于“智能制造”,“机器换人”只是推进“智能制造”的第一个阶段。
“机器换人”不是不需要人了,我们现在缺的恰恰是人,缺的是“优质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型的技工、技术型的工程师”。
&&&&&&&&&&&&&&&&&&&&&&&&&&&&&&&&&&&&&&&&&&&&——“机器换人”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思考:“智能制造”和“机器换人”对劳动者、劳动力、技术人才的影响和冲击是什么?
——具体表现为:
①劳动力需求总量减少,低效的人工劳动将逐渐被高效的机器劳动取代;
②对技能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低层次技能人才面临淘汰或转型;
③高层次人才短缺对从事技能劳动的人提出了“学习提升”的要求和挑战;
④技能人才不仅要懂工艺,今后还要懂机器、懂程序操控;
⑤对技能型人才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提出了新要求。
———————————————“工匠精神”呼之欲出—————————————
第二节 向“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工匠精神”借智慧
在传统文化中,工匠一般是指从事器物制作的人,工匠精神狭义是指凝结在工匠身上、广义是指凝结在所有人身上所具有的,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它在中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均有所体现。
(一)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工匠精神”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文明的始祖黄帝就是一位伟大的工匠,传说他发明创造了房屋、衣裳、车船,阵法、音乐等;
另一位始祖炎帝也据说发明了医药,种五谷,作陶器等。
1.“尚巧”的创造精神
第一,巧是工匠一词的基本内涵。《汉书·食货志》曰:作巧成器曰工。
第二,“巧”构成了工匠区别于其它职业群体的鲜明特征——为工必尚巧,它是工匠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第三,它是工匠努力追求的重要美德,当人们赞美一个工匠时,经常会用巧夺天工、能工巧匠、鬼斧神工、巧同造化之类的词语来表达对工匠的赞美。“巧”既是对工匠的赞美,也是对工艺、能力、作品、工匠身上美德的一种赞美。于是“巧”成为了工匠努力追求的一种最重要的美。
第四,“巧”并不只是一种简单模仿的手工操作技巧,它在本质上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质。
2.“求精”的工作态度
追求技艺的精湛与产品的精致细密是传统工匠精神的第二大特点。《诗经》中讲: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描述了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象牙、骨器时仔细认真、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
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素纱禅衣丝缕极细,用料2.6平方米,而重仅49克,“薄如蝉翼”、“轻若烟雾”,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蝉衣。
中国的丝绸、陶瓷等工艺品以其精湛的技艺远销欧亚,号称“丝绸之国”、“陶器之都”。
民间的许多传统手工艺制作,比如剪纸、年画、雕刻、皮影、泥塑等也以精巧而著称。这些产品的背后都凝聚着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3.“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
对技艺和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并不是那些高明工匠们的真正目的。娴熟的技巧对于他们而言,只不过是通往“道”的一种途径。他们希望通过手中的技艺领悟到“道”的真谛,从而实现人生意义的超越。
庖丁解牛就是这一典型例子,《庄子·养生主》曰: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梁惠王赞叹他精湛的技艺,而庖丁则回答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通过技艺理解生活世界,最终可以使我们从“游于艺”的状态,到达“心合于道”的境界。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视域下的工匠精神将“巧”,即理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造精神,作为工匠所应当具备的职业基本要求与美德;在工作过程中,特别注重严谨细致的态度,力求做到技艺与制作品的精益求精;从而达到一种“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状态。
(二)西方“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和普通人的区别
1.非利唯艺、服务客户的纯粹精神
在柏拉图看来,工匠制作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物质性报酬,而是为了追求作品自身的完美。“挣钱之术”并不同于技艺,“医术产生健康,而挣钱之术产生了报酬,其他各行各业莫不如此,——每种技艺尽其本职,要使受照管的对象得到利益。
&2.至善尽美的目的追求
工匠会对自己制作的产品的由衷地热爱,做到至善至美。所以工匠精神也体现了对永恒存在与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这样为工匠的制作活动予以了极大的精神力量,塑造了典型的工匠精神。
第三节 工匠精神:“智能制造”时代技能型人才的突围与出路
“智能制造”
和“机器换人”的影响和冲击,传统视域下高质量的“工匠精神”的启发,这一切告诉我们,习得“工匠精神”是当今技能型人才冲出突围的关键。
不仅如此,习得“工匠精神”
的“着力点”还应该要往“创造力”方面倾斜,创造、设计、开发是机器永远替代不了的。
(一)他山之石
德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强国之一,其产品以精密优良而著称于世界,产生了保时捷、奔驰、宝马、西门子、阿迪达斯、麦德龙等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其制造业的发达与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密切相关。
德国的经济与产业中“没有淘汰人”的现象,因为他们从事技术技能的人才首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以技术改变世界的工程师。在他们眼中,技术、工作本身的意义高于经济利益,他们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为极大的荣耀。
李工真在《德意志道路》一书中总结说:“近两百年来的德国现代化道路,从外部看,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
从内部看,支撑这一道路的是“工匠精神”———对技术工艺宗教般的狂热追求远远超越了对利润的角逐。”
“工匠精神”让个人和民族生命力旺盛、走得长远。
日本制造的强大也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日本人将产品的好坏与个人的荣辱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身上具有强烈的自尊感,认为制作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极大荣耀,如果由于自己的疏漏而导致产品残缺,即便在市场上销量不错,也不以为荣,反以为耻。
正是在这种“荣誉法则”的推动下,他们对产品质量严格要求,对技艺精致的追求达到了神经质般的狂热程度。
在许多日本人看来,将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是一个人的成功,生命的全部意义所在。因此,日本的很多中小型企业数十年如一日只生产一种产品,专攻一门技艺,其产品也就日趋完美。
日本“技术立国”的精神实质是崇尚“工匠精神”。
在当代社会,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就属“苹果”产品。“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就是工匠精神的坚守者,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工匠”。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接近苛刻的程度,被称之为“残酷的完美主义者。”
在iphone4的整个设计过程中,他不断反复雕琢,始终在致力于追求完美与极致,甚至不惜付出高昂的成本。比如,他要求电脑内部的所有螺丝要用昂贵的镀层。不惜浪费,将本来已经接近完美的iphone
的设计方案,不断否定。正是因为对细节的这种“锱铢必较”贯穿于整个苹果设计团队之中,而造就了一代精品。
正如有人这样评价:“苹果就像一间艺术家的工作室,而乔布斯则是一名熟练的工匠。”
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有着超强的产品开发能力。
(二)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急需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支持,而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才能在这一波转型升级中突出重围。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广泛运用,世界工业格局面临着重大调整的历史机遇。德国首先提出“工业4.0”
计划,希望能够在未来社会保持工业强国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计划,力争在未来十年实现由一个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型。
工匠精神不仅涉及到中国制造及其产品质量,更是人们普遍的职业和工作伦理的“敬业”
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不仅是工作者的优良品质,而且是一个民族对待工作的优良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的要求。
同时也要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体系和过程中设置“工匠精神”专门课程。
第四节 用“工匠精神”夯实广东制造之基
“工匠精神”与“广东制造”
精益求精、持续创新、崇尚技术、立足原创、用户体验。
工匠精神—深圳大疆创新科技公司创造卓越品质、领先全球的秘诀
&&&大疆无人机入选《时代》年度十大创新工具
&&&美国《时代》杂志发布了2014年度十大科技产品,其中,深圳大疆创新的大疆精灵Phantom
2 Vision+入选,位列第三。
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聚焦使命、稳健创新、社会责任。
——早在1998年,华为就历时两年,八易其稿,制定了《华为基本法》,用这个基本法打造了一套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其中,华为的核心理念和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中,处处闪烁着“工匠精神”的光芒。
专注、专一、创新做音乐手机,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产品高技术含量,提升服务质量。
——OPPO、VIVO(步步高)依靠“工匠精神”成功转型
1.引领品牌、生命力旺盛的品牌、存在时间长的品牌其共同点:“工匠精神”;
2.“工匠精神”已经托起了一大批“广东制造”的明星产品;
3.这更加证明“广东制造”的未来还会更加依赖“工匠精神”。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2,372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当前位置:
制造业动态
& 400-600-8030
&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
华润大冲商务中心A栋2602
Copyright © 2016 深圳市仁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00-600-8030网址:;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一、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阶段;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不过,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意味着夯实发展基础的必要;(一)制造强国战略出台并实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下的攻坚阶段,制造强国战略开;以《中国制造2025》为总纲,各地方陆续出台智能;(
网址: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阶段 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年收入小于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于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不过,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意味着夯实发展基础的必要性,同样也意味着后续发展潜力的巨大。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都在谋划智能制造发展,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安徽、重庆、河南、辽宁、四川、青岛、北京、广东、黑龙江等省市都在摩拳擦掌,或成立机器人、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联盟,或出台具体产业规划。 二、智能制造行业运行特征 (一)制造强国战略出台并实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地区规划政策落实 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下的攻坚阶段,制造强国战略开始推进实施。经过多年迅猛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和结构调整阵痛的关键节点,制造业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新动力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日,国务院出台制造强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以《中国制造2025》为总纲,各地方陆续出台智能制造领域的扶持政策。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陆续出台相关行动计划,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江苏、广东、福建、四川、安徽等省份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点,分别出台了《江苏行动纲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福建省实施行动计划》、《四川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以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制造强省的建设步伐。佛山、南京等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以及省级行动计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产业特色,陆续制定与《中国制造2025》相衔接的制造业发展计划,找准转型升级基础,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理念加快渗透,制造企业着手推动商业模式、组织方式等多方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位转型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广普及,推动企业组织流程、商业模式创新。一是互联网技术激发了用户被搁置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企业传统商业模式、组织架构难以维系,需要以用户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进行组织形式和经营策略变革。二是网络化、扁平化、同步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将促进市场参与主体搜索、获取、分享、沟通信息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充分发挥其自主经营、决策、分配等权利。三是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快速迭代的特点,在其加速渗透的过程中,企业趋向于在短时间内以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促进用户深度参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度协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要,传统制造企业开始着手推动商业模式、组织形式等变革。在商业模式变革方面,海尔、美的等传统家电制造企业积极改变行业传统的以出售硬件终端赚取成本差价的商业模式,通过构建智能云平台,发挥数据、交互、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而获得收益。新时达(002527)、武汉奋进等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工业机器人领域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将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服务成为一种独立的商品形态。在组织形态创新方面,海尔、华为、美的等企业已率先通过建立开放型小微经营体、协同化自决策机制股权激励型合伙制等方式,推进企业组织模式去中心化变革,以充分调动各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深度合作和迭代式创新,以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三)面对智能制造发展的迫切需求及市场空间,国内各领域企业纷纷进军系统解决方案领域 国内智能制造改造需求迫切,系统解决方案市场需求广阔。一是随着国内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企业迫切需要实施机器换人战略,就工业机器人来看,201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同比增长了56%。二是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日趋多样化、定制化,企业订单呈现出小型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引进与应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企业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重要着力点。硬件――中间件――软件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明匠智能,营业收入呈逐年大幅提升趋势,2013年营业收入仅为1412万元,2014年达到4034万元,同比增长185.7%。 国内各领域企业纷纷投身行业系统解决方案领域,以提升智能制造安全可控程度。如沈阳新松机器人依托装配型搬运机器人领域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立体仓库建设方案;鼎捷软件(300378)凭借多年ERP服务经验,将管理软件与物联网硬件融合,为大型或超大型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汽车行业零部件研发制造商无锡贝斯特已经能够向市场提供汽车行业智能工厂建设系统解决方案等;深圳雷柏科技(002577)从2013年起将自身成熟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作为独立业务对外提供,已在手机、导航仪、遥控器等领域发展数十家客户;阿里通过线下工厂数据化、工厂产能商品化的模式,从提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演进为提供用户深度参与、供应链高度协同、迭代式创新的制造智能化、柔性化、定制化解决方案。 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进展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按照《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经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推荐、专家评审,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已经确定。 46个试点示范项目覆盖了38个行业,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个类别,体现了广泛的行业、区域覆盖面和较强的示范性。试点示范项目目标是要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13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等内容。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分析报告_纺织/轻工业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2016 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2016 年 08 月】 精品行业...  2016 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现状调查与 未来发展趋势趋势报告 报告编号:1819039 中国产业调研网
智能制造装备 2016 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现状调查与...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分析报告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分析报告 ...  2016 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现状研究分 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822785 中国产业调研网
智能制造装备 2016 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现状研究分析...  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规模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前景评估报告_公共/行政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 2016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将主题锁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  2016年智能制造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_解决方案_计划/解决方案_实用文档。2016 年版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现状调研 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29622 中国产业调研...  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预测(目录)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年智能制造...  2016年版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分析报告_纺织/轻工业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2016 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2016 年 08 月】 精品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 谈智能...智能制造时代,高校迎来什么发展风口?
智能制造时代,高校迎来什么发展风口?
交汇点讯 12月6日,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现场,国内外参展企业带来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机器人、智能化解决方案等世界智能制造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而特殊的参展人员——高校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智能制造时代,他们将迎来什么发展机遇?
在南京理工大学的展厅里,3D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一项项前沿技术从校园里走了出来。“这些技术原先分散在各个学院,国家层面大力提倡智能制造以来,学校开始进行了整合打包。”南京理工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处科员郑思雪说,学校将智能制造每个领域都挑选一位带头人,从各个学院吸收相关人才组成团队,以团队为核心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学研转化。
交汇点记者注意到,高校越发重视与社会对接,与企业合作,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譬如,南京理工大学参与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制定,共同发起成立了“南京机器人联盟”,与南京麒麟科创园合作成立了南京机器人研究院。郑思雪说,学校与德国工业4.0核心成员菲尼克斯电气、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KUKA、国内3D打印领军企业煜宸激光等一批掌握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的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实现智能制造国际优势资源的整合与协同。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展区,不少新的智能制造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一台颅内压监护仪,在开颅手术的时候,能够用微创探头时刻监控病人的颅内状况。而这一仪器,原先完全依靠国外进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赵金哲说,这一套设备已经研发定型并进行小规模试生产,准备进行注册临床检验,“未来推广以后,将比目前国外进口的同类产品价格降低一半。”
“高校之间的国际交流很多,视野更为宽广一些,能够比企业更好地看到国内外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差距,并利用自己的科研能力去拉近差距。” 赵金哲认为,依托于高校的课题研究与实验能力,能够将最尖端的技术不断优化和完善,推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而高校在各地落地研究院,也成为支持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新方向。“和高校相比,我们更接近地气,直接和市场对接。和一般企业相比,我们则背靠大树。”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副院长李进仪告诉记者,研究院在2012年落地无锡,运行四年时间,已经承接了国内多个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尤其是是风电叶片等领域,具有了“国家队”的实力。
李进仪说,有着高校背景的研究院具有强大的基础研发能力,有着人才和科研团队优势,更重要的是拥有领先的技术视野和技术整合能力,譬如联合中车株洲所合资创立的“无锡中车时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将以风电叶片、动车组车体机器人打磨装备研发作为切入点进入智能制造领域,产品一举突破行业内关键核心技术,进入产业化应用与推广阶段。
今年2月,由两院院士卢秉恒、蒋庄德、徐宗本、谭建荣、杨华勇、林忠钦、丁文江、李培根、丁汉、雒建斌、高金吉、蔡鹤皋、郭东明、王立鼎、王华明等科学家领衔发起的“中国高校智能制造创新网络”宣告成立。本届大会,高校也纷纷来“赶集”,意味着他们也将在智能制造时代,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时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