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四个依赖手机依赖现象

四类手机依赖症 用这些方法一一解决_话题_青网
四类手机依赖症 用这些方法一一解决
你是否已经习惯了与手机相伴的日子?早晨还没睁眼就摸 索床头的手机关掉闹铃 ; 公交车上打开网页查看新闻 ; 随时随地收发短信邮件 ; 工作空隙阅读电子小说 ; 全天候交友聊天,查询股市行情 ; 睡前还要躺着玩玩游戏方能安心合眼&&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越来越成为人们难以 割舍的助手。但是,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
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主要有六个方面 :
●强烈关注短信 ;
●交流多通过手机进行;
●手机随身携带,如果没带就会坐立不安;
●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对劲,并刻意看一下是否有未接来电 ;
●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听成自己的手机在响 ;
●有事没事总会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由于青年白领女性、中年 男性和大学生这三类人群面临的各种压力相对偏重,更容易被手机依赖症所偏爱。
说是&手机依赖症& ,其实并非是多么严重的心理疾病,确切一点说,实际上就是一种手机依赖现象。虽说不是什么严重的心理疾病,但手机依赖症对人特别是对年轻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它会影响年轻人的学业、事业、人际交往,以及身心健康。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手机依赖症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当手机代替了直接的人际沟通时,当手机游戏和手机网络的虚拟世界成了排遣无聊和空虚的归宿时,人们就会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封闭与孤独、退缩与逃避等不健康心态就会在心里滋生,人的现实生活所需要的社会功能就会退化,进而人的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手机依赖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行为习惯导致的手机依赖
现代的社会生活方式让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 的得力助手,手机无形中在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日积月累的手机相伴的生活方式,使用手机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习惯成自然,人们形成了对手机的依赖心理。一旦手机没电或来电频率突然降低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
用心理学的话说,这是因为使用手机形成了稳固的动力定型。一旦这个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人就会体验到某些消极情绪。这是不少人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
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控制。可行的方法是系统脱敏疗法。具体做法就是,除了必不可少的使用手机外,逐渐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增加其他联系方式,如书信、直接见面和交流聚会,逐步脱离对手机的依赖。尽量保持平静心态,多进行户外运动,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也有助于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逐步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必要的时候,可以求助心理医生。
2、性格孤僻导致的手机依赖
封闭孤独的性格特征,也是不少人出现手机依赖的心理 原因。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只能借助手机来排解孤独感。有些人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尤其是换了新的环境后,如换了新的工作和岗位, 一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沟通,希望交流,需要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于是,手机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人际直接沟通,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使自己不被社会遗忘。
这种情况应该从改善性格入手,让自己走出 孤僻。性格的改善离不开生活的改变。因此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多建立面对面的现实的人际交往。就是说,应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接触,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群体活动。
3、心理压力导致的手机依赖
有些人由于工作关系,手机的使用频率十分高。经常处于电话铃声不断的情况下,有时候手机并没有响铃,却存在幻听的现象,这也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是工作压力所产生的副作用,是工作应激所诱发的。偶尔出现,并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但如果频繁发生,并且严重地干扰到正常生活,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强迫症。
现代生活很容易形成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不少人出现手机依赖的根源。如果工作压力让他们内心对手机铃声有一种期待心理,强烈的心理暗示就会诱发幻听。
这种情况的关键对策是主动进行心理减压。 比如可以适当地休息, 外出旅游, 散散心。 如果不是急事大事,索性放下不去管它,过几天再说,或许会有个更清晰的认识,更合理周密的打算。想想开心的事或拿本有趣的书,读几段令人开怀大笑或幽默风趣的章节,唱首优美动听的抒情歌,一曲欢快轻松的舞曲或许会唤起你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引发你对灿烂未来的憧憬。这样心理解压,无形中会淡化对手机的依赖。
4、人际依赖导致的手机依赖
有些人在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依赖现象,在 手机上时刻保持沟通,稍长一段时间收不到消息就内心烦躁不安,这就是人际依赖导致的手机依赖。
心理学上有个自我界限的概念,说的是,在人际关系中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能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有的人的自我界限比较模糊,没有独立的自我,分不清自我和他人,习惯于过度依赖他人,甚至总想把自己和他人融为一体。这种人际依赖心态,也是一些人产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原因。
首先要学会在心理上明确自我界限,正确 理解人我关系。具体说来,关键是在与人友好相处的同时,不对人际交往抱有太多的期待,学会分清人我,学会保持距离, 学会保持独立, 学会在独立的生活中安顿自己的心灵。同时,再配合前面说到的系统脱敏疗法,来逐步淡化对手机的依赖。
你是否有手机依赖症?
经常使用手机的你, 是不是也担心自己得了&手 机依赖症&?下面这个小测试可以帮助你做个大致的判断。 如果下列问题有一半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一定要小心对待。可以参照上面的方法来自我调整。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 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一段时间内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5、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6、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7、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8、最近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吗?
责任编辑:pathos不在
&&&Power&Media& 鲁ICP备对抗手机上瘾! 5种方法让你摆脱手机依赖症
phonearena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智能手机是最惊人的高科技产物之一。如今,智能手机不仅是手机,还能够充当相机、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GPS导航,谁也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新功能呢。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么多功能集合到一起,让我们似乎过于依赖智能手机。比如,你在和朋友吃饭时,习惯性地用手机拍照发送到社交网络上,然后不停地刷着微博,一场饭局下来,朋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谈。直到你意识到需要改变这种状况、把手机关掉回归到正常的生活时,又会感到有点失落:作为一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设立一个使用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真正发挥智能手机的作用,而不是让手机主宰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决定实施一系列举措,看看这些办法能否让我们控制住自己,更合理地使用智能手机。经过数周的实验,我们认为可以将范围缩小到五个范围,可以有效地摆脱不必要的分心。一起来看看这五个方法能否帮助你重新找回自我。1. 下载你最需要的应用程序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应用商店都拥有大量丰富的应用程序,这也是iPhone和Android等智能手机的最大魅力。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每天盯着智能手机的软件商店,看看有什么最新的最酷的软件,然后在第一时间购买下载呢?当然不是,我们认为,如果不想被智能手机五花八门的应用分散注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下载你最需要的应用程序,在必要时使用它们。2. “无手机政策”——晚上11点后不要再使用手机智能手机最大的“危害”实际上是影响了我们的作息。事实上,正在看这篇文章的大部分网友们,几乎都会在晚上躺在床上使用手机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吧。其实,在临睡之前,你应该尽量放松,来获得一个良好的睡眠效果,而频繁在睡前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神经更加兴奋,延后入睡时间,导致睡眠质量大幅下降。所以,不妨制定一个“无手机政策”,在睡前比如11点准时关机,最好也不要再使用任何互联网设备,享受一个宁静的夜晚和高质量的睡眠。3. 限制手机应用的推送和通知智能手机上的社交应用和即时通讯软件通常都具有消息推送和通知功能,基本上会确保你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如果并非工作需要,实际上这会大量耗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即便消息不自动弹出,你也可能会经常检查通知栏,看看有没有新的消息,这已经成为一种手机依赖的普遍现象。所以,不妨在手机设置中将这些内容的推送和通知功能关闭,或者是适当启用免打扰模式,都能够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比如现实生活中的社交。4. 使用一个干净的主屏幕如果你将大量的应用程序都堆积在手机主屏幕上,我想你很难真正获得高注意力,因为不经意的一瞥,就会让你去打开某个应用程序把玩一番。俗话说的好:眼不见心不烦,你需要做的就是使用了一个相对干净的主屏幕,不要把那些无法令人抵抗的有趣应用摆放在显眼位置,甚至深埋它们,你就会发现有时候已经忘记它们的存在了。5. 使用各种单一功能的设备来替代智能手机最后一个办法听上去有点荒谬,毕竟你在购买智能手机时,就是希望一台设备能够实现多个设备的功能,这就是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但仔细想想,有时候多功能设备的视野体验并不好,比如手机的彩色屏幕看电子书会很累眼、收听音乐时的音质表现也有限,操作也很复杂,最重要的是,如果功能多了,你就会随时随地想要使用它来干点什么,毕竟你不可能每天同时携带电子书、数码相机、音乐或视频播放器、甚至一台笔记本外出吧。所以,不妨考虑购买一些单一功能的设备,实际上有可能会更省钱,并且帮助你专注在一件事件上,而不是总去想:我要用我的智能手机做点什么好呢?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李力]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如何戒掉“手机依赖症”? - 壹心理
如何戒掉“手机依赖症”?
发表于 07:32:30
原题:减少在手机上浪费时间的5个秘诀
译者:ElaineClaire
作者:Amy-Mae Elliott
来源:改变自己(微信号:wechanger)
(图片来源:JIM HUGHES/CORBIS)
目前已有很多新闻报道指出我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我们花在其他重要事物上的时间都要长,是时候该好好想想怎么减少我们的面“屏”时间了。
事实上,在接受调查的英国人中有62%的人说他们很讨厌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如果你也想要治疗你的手机瘾的话,我们或许可以帮帮你。
现在就是开始治疗的最佳时机。从3月6日的黄昏到7日的黄昏这段时间是全国断网断电日( National Day of Unplugging),这一日子是由一个叫做Reboot(“重新启动”之意)的组织发起,Reboot“坚信犹太教传统的价值并且发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做自己的方法”。其实全国断网断电日是Reboot安息日宣言的产物,目的在于鼓励人们远离他们的手机和平板从而更好地与他们身处的世界联系交流。
尽管全国断网断电日源于犹太教传统,但是人人都可以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我们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和一些专家进行了交流、寻找到了一些可以帮助你克服反复查看手机习惯的小建议,请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担忧吗?
德比大学一项关于“智能手机上瘾及其相关心理特点”的研究指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长,手机使用者就越可能上瘾。这项研究参与者平均每天在手机上花3.6个小时,并且其中13%的参与者被界定为“上瘾者”。智能手机上瘾症状的心理特征及其与自恋的关系特别令人担忧。
心理学家迪皮卡·乔普拉(Deepika Chopra)博士在社交媒体与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这两者之间发现了非常强的联系,她指出“在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上花上太多时间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时间方面的损失。研究表明,这么做会偷走你的快乐,阻碍孩子的发展,降低大学生群体的学术与社交潜能。”
其他研究表明人们花在Facebook上的时间更长了(乔普拉认为这是智能手机app的原因),这加深了人们的孤独感。此外,研究表明平板电脑的使用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发展。
“我担心这种现象会扼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互动的能力??我相信我们现在亟需在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使用上与正常的现实交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甚至是划清界限-来提高我们的认知和情感的能力,发展天性并保持与他人的联系。因为只有在现实中交流才会让人与人之间换位思考,产生同理心。
那么,如何划清界限从而在手机上花更少的时间呢?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建议啦。
1.关闭推送通知
(图片来源:FLICKR, SIMON YEO)
你有没有为了查看一条新的推送通知结果往往在手机上花了半个多小时的经历?放轻松,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这么做——仅仅通过一条推送通知就被社交媒体世界吸引住是很容易就发生的事情。
如果所有非必要的推送通知都关闭的话,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而且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也可以将我们从“一旦手机响就要查看手机”的冲动中解放出来。
2.了解自己每天在手机上花多少时间
(图片来源:ZERODESKTOP)
如果你想通过刺激方式减少自己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可能一些冷冰冰的统计数据会管用。
有很多的手机应用都可以监督并统计你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如安卓系统的Qualitytime和iOS系统的Moment,这些应用还可以在你花太多时间在手机上时发消息提醒你。
3.设定每天的无手机时间段
(图片来源:FLICKR, PURPLE PHOENIX)
你在吃饭、洗澡、看电影或者看书时根本不需要手机。
试着在一天之中设置几个无手机的时间段吧。特别是当你忙着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设置这样的时间段,你在间歇时间就能够更好地放松。比如你可以在你下班回到家后的第一个小时内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这样你就可能忙于准备晚餐,或者全身心投入到和家人共处的时间,又或者准备外出等,也就不会有想要不停查看手机的欲望了。
4.别把手机当闹铃
(图片来源:FLICKR, FAROUQ TAJ)
别把手机当闹铃,最好也不要把手机拿到卧室里。想想我们中有多少人因为要用手机设置闹铃,结果在睡前就又开始看手机了呢?我们中又有多少人在闹铃响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手机呢?
5.用“科技间歇”训练自己
如果之前的办法对你都不起作用的话,你不妨试试这个升级版的方法。
我们请教了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拉里·D·罗森博士(著有《i紊乱(iDisorder):了解并戒除我们的科技瘾》)的建议。
罗森Mashable(一个互联网新闻博客)中建议,“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慢慢训练自己,让自己习惯‘科技间歇’:在一分钟之内查看手机中各种形式的交流信息,包括短信、电话和社交媒体等;看完之后,设置一个15分钟的闹铃,然后将手机屏幕朝下放在水平面上。屏幕朝下的手机会提醒你的大脑不需要释放传导压力和焦虑的神经递质。”
下一次手机再响的时候,只用一分钟查看手机,以此反复,直到你觉得不查看手机也可以安然处之,那时候你会明白其实你根本什么都没有错过。
“每周将你的“科技间歇”时长延长5分钟,不久你就可以做到就算一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不去看手机也不会担心你是否错过些什么了,”罗森建议道,“同时这样也可以训练你的朋友、家人和同事不要期待你能够给出巴甫洛夫式(即条件反射性)的即刻回复了!”
(图片来源:MASHABLE, MJ FRANKLIN)
原文:5 simple tips to spend less time on your phone
原文链接://spend-less-time-on-your-phone/
北京蓝紅心理艺术工作室创始人
You will when you believe.
1000.00元/50分钟
游侠5491164
我们用手机杀死了时间
“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岛,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手机依赖症的十大症状 你中招了吗
手机依赖症的十大症状 你中招了吗
编辑:3533
来源:手机世界
笔者最近看到不少刺激性言论,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是一段外国小伙子花了16个月逃离的自述,他列举了四大理由来证明在离开的16个月里,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试图从这繁华世界里,唤醒人们对传统沟通和交流方式的重视,每一句话都极富哲理性,令人拍案叫绝。
其实对于低头一族而言,生活早已离不开了。与其说是用户自发地频繁使用,还不如说是在奴役着它的主人,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人都会被智能的光环所笼罩。借此机会,揭露一些患有依赖症的临床症状和灵异现象,来判别你的身体和灵魂是否已经被所控制,一共十条,快来测试你到底符合几条吧!
一、成为唯一信息源
马航失联、鲁甸地震、郭美美又在微博炫富,天啊,真不敢相信这些骇人听闻的新闻都是通过在疯狂传播,自然而然,成为用户获取最新消息的最佳手段。于是,有了,新闻联播也不看了,南都日报也不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不听了,传什么,我就看什么,所有用户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念都被某些网媒所操纵。
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从电脑网民演变为网民,沟通界限进一步被打破,已经可以实现许多只有在电脑上完成的事情。越是这样,就意味着信息越容易被粗制滥造,任何掌握一丝丝证据的网民都可以自封为专家。通常你要是只通过一款应用获取信息,意味着你的新闻观通常都被这一个团体所主宰,久而久之,就成了所谓的粉丝。国人的信仰太廉价了,什么粉丝都有死忠,界难道还少吗?
二、整天被消息通知打扰
笔者为什么称某些用户正在被奴役,很大的一个特征就在于他无时不刻都要准备接受来自的通知。只要铃声一响,有时甚至响都没响,你都会时不时地乖乖拿起来查看。安装的应用程序越多,收到通知的频率就越高,如果你没有关闭推送,程序的提供商就可以随时向你点对点发送消息通知,而用户却只有接受的份,这难道不是在吩咐你做事情了吗?
根据笔者的经验,这种通知在社交应用里体现得最为明显,当你的微信好友向你发送一条内容时,响了,关键是,一天到晚无法确定到底有多少人发来信息,莫非一天到晚收发微信消息?看来真的要感谢腾讯为我们提供了如此成本低廉的沟通方式,看上去貌似拉近了你与朋友们的距离。事实上,距离真的拉近了吗?
三、把当作正式闹钟
笔者曾经听过一个天才吧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用户跑到天才吧抱怨没有关机闹钟的功能,总是错过最佳起床时间。天才吧的工程师听完抱怨之后,反而问顾客:“你花了600美元买一个,为什么不愿意花20美元买一个闹钟呢?是不是闹钟哦!”顾客豁然开朗。
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似乎都把看得太重要。它既是MP3播放器,又希望媲美卡片数码相机,还有可能是掌上游戏机、GPS导航仪、便携计算器,甚至闹钟、日历等等。很多时候我们几乎忘了的基础通讯功能,笔者并不反对具备越来越多的功能,而是当有专业的需求时,你不应该太依靠去实现。正如得病了之后,需要用指定的药物治疗,这个世界上哪有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水呢?
四、无法接受没有信号或WiFi
有人说依赖症是一种病,得治,其实这种强迫症还体现在:若是没有信号,或者在外面找不到WiFi,同样会进入流量恐慌状态。玩家总是无法接受网络断线,甚至于计较是否是4G还是3G的速度,2G用户在这群患者面前根本抬不起头。好吧,笔者也符合这一条。
五、找不到时心急如焚
人们总是不喜欢丢失东西的感觉,这很普遍,而资深的依赖症患者,却经常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比如,明明在裤兜里,却总是在寻思放到哪里了。对于一些不懂经常备份的同志,这种焦躁会更强烈。怎么可能不见了呢?里面有我所有的联系人,短信还有照片啊!出现这种状况,一是因为平时真的不重视数据备份的价值,二是真的太依赖以至于根本离不开。心中对默念,我对你可是赤裸裸的真爱啊!
六、总是期待朋友圈互动
笔者在想,我们如此依赖,其实并不是喜欢本身,而是所承载的东西。拿到一款新,第一件事肯定是马上安装QQ、微信和微博,时刻关注朋友又在发了什么好玩的东西。每个人都希望别人都在关注自己,试图在一片点赞声中获取内心的满足感和虚荣感,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生活吧!
七、用精确定位地图
驴友最爱的事情,莫过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凭什么说走就走,难道天生就知道路吗?嗯,事实上只要带着一部靠谱的和足够的钱就行了。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只要精确输入想去的地方,地图就会帮你计算最快捷省钱的交通方式,再也不怕迷路了,任何地方只要你想去,都可以在地图上规划好路线。只是,这样的旅行似乎缺少了什么,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错过了一个与当地人交流沟通的机会,这样的旅行真的完美吗?
八、总爱把拿在手上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摸,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放下;等车时拿玩游戏、走路时用聊微信、聚餐时用刷微博,上厕所用看新闻,上网、逛街购物电话不停歇……现代人最离不开什么,很多人会说,有些人甚至感叹:离开了简直就成了“聋子、瞎子、哑子”,拿在手上的,才是真实的。还是大妈那句话说得好,你们和过活去吧。
九、过度沉迷于游戏
用电脑玩游戏的习惯,现在已经慢慢转移到游戏这块巨大的蛋糕上了。游戏用户都知道,虽然游戏明显是一场骗局,但还是愿意从中获取快乐,有时甚至需要付出很多代价,比如时间和金钱。愿意花钱的用户,依然会像当年玩电脑游戏一样疯狂砸钱,但是不花钱玩游戏的用户,当然要花上巨大时间来追上人民币玩家。如果既花钱又花时间,那是真的叫做沉迷了。
十、把视为个人品味的象征
这一点略显牵强,可能不至于达到判断依赖症的标准之一,所以笔者放在了最后。不过,促成最终购买哪款的最主要驱动力,无非就是用户的个人品味。有人觉得拥有才配得上进入大学深造,或许觉得只有三星才能体现老板的身份,甚至觉得那些明星们用诺基亚都觉得特别有范儿,这一切都是个人品味在作祟,难道这不算依赖吗?有钱人用名车名表来吸引视线,我等中产阶级看来只能用凑合凑合了,就这样吧。
最后,没什么好说的,只想告诉读者那位外国小伙子的结局,16个月没用的他,自称感觉很棒之后,最终还是用回了,哈哈哈哈哈,真棒。·[] ·[] ·[] ·[] ·[] ·[] ·[]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