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 审核中投了20天,还是审核中,是不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苹果/安卓/wp
积分 87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5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变色卡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签名中使用代码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上火签到天数: 6 天连续签到: 4 天[LV.2]偶尔看看I
本帖最后由 wanghaidong918 于
06:32 编辑
大概十几天前投了《中国工业经济》,今天才查到状态为“审理中”,是不是凶多吉少了?搜了今年大多数月份的发表论文,发现在查稿系统中基本找不到记录!麻烦近期发过的朋友或知情的朋友将经验告知一下,谢谢。
载入中......
才十多天&&等吧
sunpj031 发表于
才十多天&&等吧你今年发过吗?我是看到有人说能查到状态的基本会悲剧 呵呵 而发出来的基本是查不到记录的 很奇怪
自己顶一下 !!
我的现在投了有两周了,一直查不到。但是《中国工业经济》官网上好像说两周后就可以查到的,我在怀疑是不是自己投的稿子他们没收到
你最后的情况如何?我的是1个月前寄的,20天左右让我寄电子版,昨天显示“审理中”,不知是什么状况?
小豆丁198904 发表于
我的现在投了有两周了,一直查不到。但是《中国工业经济》官网上好像说两周后就可以查到的,我在怀疑是不是 ...有消息了吗?我的是1个月前寄的,20天左右让我寄电子版,昨天显示“审理中”,不知是什么状况?
xmyjp 发表于
有消息了吗?我的是1个月前寄的,20天左右让我寄电子版,昨天显示“审理中”,不知是什么状况?初审通过怎么还登记啊
xmyjp 发表于
有消息了吗?我的是1个月前寄的,20天左右让我寄电子版,昨天显示“审理中”,不知是什么状况?这到底是咋回事,初审过了,怎么登记上去了?
xmyjp 发表于
有消息了吗?我的是1个月前寄的,20天左右让我寄电子版,昨天显示“审理中”,不知是什么状况?有了消息,被拒了,悲剧了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苹果/安卓/wp
jjysd 发表于
只网投了,一个月了都要一起投吧。。。。。。。。。
载入中......
转官网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投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于2016年正式启用新的官方网站(www.ciejournal.org),网站开通“在线办公”系统,所有来稿通过“作者投稿”提交电子版。初次投稿需要注册。登陆后,点击“我要投稿”,请认真阅读“投稿前阅读事项”,按照流程完成信息录入和稿件上传。需要注意的是: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下载中心”的《投稿(修改)指南》,按照其中规定的两个“十条”,即“十条”内容范式和“十条”形式范式做个性化修改后进行投稿。目前实行在线投稿和纸质投稿并行,需要先将论文提交“作者投稿”在线系统,记录系统自动生成的唯一稿件编号,务必把该编号标注在纸质稿件首页上方的明显位置,然后将纸质稿件寄送编辑部,进入评审流程。编辑部会根据该编号录入审稿状态,便于作者跟踪稿件处理进程。
编辑部收到标记有“在线投稿”编号的纸质稿后开始送审,作者通过网站“在线办公”系统查询审稿状态。如未按照上述流程投稿,会影响稿件评审和后续查询,特此提示。旧网站的“来稿查询”不再更新自日以后来稿的审稿状态。
CIE 发表于
转官网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投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于2016年正式启用新的官方网站(www.ciejournal.org ...谢谢!!!
楼主有进一步消息吗
巴黎的鸭子 发表于
楼主有进一步消息吗昨天接到杂志社的修改格式通知&&这样是不是初审过了?
是的啊,您从投稿到初审大概多久,两周?要原始数据了吗?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定于日(星期一)上午9:0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主持人 史丹:
尊敬的培林院长,尊敬的郑新立副理事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暨第三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现在开始。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主席台上的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先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研究员郑新立先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高级经济师朱继民先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高级统计师许宪春先生,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贺燕丽女士,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工张伯旭先生,河北省保定市市长马誉峰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群慧先生。
主持人 史丹:
今天参加此次论坛的嘉宾还有:国务院研究综合司司长研究员刘应杰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郭克莎先生,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高级工程师王宇巡先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佐春先生,海南省三亚市科技工业委员会主任詹小光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张冠梓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叔莲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裴长洪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王国刚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车伟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雪松先生,河南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喻新安先生。
主持人 史丹:
北京大学教授张国有先生,北京大学教授平新乔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瑞龙先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首席分析师、教授级高工迟京东先生,中国电子行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龚晓峰先生,中国产业用防止品协会会长、教授级高工李陵申先生,美国驻中国大使经济处二等秘书Mike Quigley(孔格理)先生,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北京代表处所长、首席代表杨平燮先生,韩国产业研究院北京分院院长、现任研究委员李文炯先生,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知识经济与竞争力中心主任杜紫宸先生,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张超群先生,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自民先生,阿里研究院总监游五洋先生,壳牌创新中心总经理邓群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群慧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维民先生,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张世贤先生。
主持人 史丹:
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各媒体的记者,它们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CCTV财经、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参考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导报、经济观察报、中国日报、新京报、中国经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千龙网、社科网、中国网、新浪网财经频道、新华网。欢迎各位嘉宾,我是社科院的党组书记,谢谢大家光临!
主持人 史丹:
今天上午的会议分两个阶段,首先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先生讲话,大家欢迎。
各位来宾,媒体的朋友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经济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发展暨第三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欢迎,对会议的隆重召开表示祝贺!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战略部署,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院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举办“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是我院实施创新工程的重要举措。
工业经济研究所是我院专门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和企业管理研究的研究所,这次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的主题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发展”。这是一个理论性和现实性都很强的问题。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从消费、投资、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作出全面系统阐释。所谓新常态,就是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次会议认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无疑是一个十分重大的主题。要认真研究新常态下的阶段变化特征,现在很多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阶段性变化,这些变化还不仅仅发生在与经济转型相关的领域,也发生在与社会转型相关的领域,如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就业形势的变化。今年我们在做社会形势分析时也发现,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了,还很少出现现在这种经济增长下行但就业还是保持良好状态的局面,一方面说明中国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供求关系及劳动力确实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在这样下行的情况下,沿海一带现在普遍担心的是春节过后这些农民工不再返回了。
另外,在收入分配和消费方面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但是现在我们处在转折时期,2008年基尼系数达到了最高点,最近5年在缓慢下行。这种状态是否能够保持下去,或者出现所谓的倒U型曲线,我们还在观察。职业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今年是第一次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对经济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与此同时,白领劳动者超过了蓝领劳动者,一个新的白领时代正在到来,这对消费和整个的职业结构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也是值得观察的。另外,老龄化的速度正在加快,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谓老人加小孩的社会负担率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现在已经转向开始增长。这些与社会转型、经济转型都相关的趋势,对中国的未来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要认真研究这些变化所意味着的新的发展趋势,对这些趋势的判断会影响我们对未来工业转型的预测和对工业转型挑战的应对。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朋友,有来自政府部门的官员和专家学者,有来自行业协会的学者和企业界的朋友,也有来自高校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大家观察的视角不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业发展发表看法。研讨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倾听各家之言,开拓思路,更加深刻地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的变化规律,为我国未来几年的工业发展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此次会议还有另外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发布《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是中国经济研究所出版的系列报告,截止到今年,已经连续出版了19年,是我国少有的全面介绍当年工业各个行业最新进展的年度报告。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凝聚了工业经济研究所全体人员的力量,为我国工业发展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已经成为工业经济研究所品牌性集体项目,在社会上、学术界都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对跟踪研究中国工业改革和发展十分有意义。
今年是《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第三次举行发布会,也是在此基础上举办第三届工业发展论坛。此前两次发布会和论坛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影响。也就是说今天这个会议,实际上是三个会议合一,就是过去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中国工业经济研讨会和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三合一的会议。
此前,随着经济新常态观点的提出以及随着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由于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对于工业各行业的发展、未来走势进行了全面描述和分析,这对于未来我国工业的发展无疑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最后,再次感谢来自美国、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朋友们,感谢来自部委、政府研究机构、相关企业协会、高校、企业以及我院的专家学者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并祝此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主持人 史丹:
培林院长总结了新常态的九个特征,对我们深入研究新常态下的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培林院长对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给予了肯定,是鼓励我们今后要继续做好工作。谢谢培林院长!下面有请郑新立院长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上午好!首先祝贺第三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的召开!我还有一个职务,是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的会长,这个职务过去讲得少,今后我要更多地以这个身份出席一些会议。
我今天主要是围绕着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讲这样一个题目,就是把稳增长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主要讲三个观点。
第一,正确认识适应经济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的特征,从九个方面进行了概括,这是统一我们对新常态认识的一个基础。我们讲的这个新常态,跟国际社会所讲的有明显不同的内容。前几年,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20会议上都提出新常态,是把金融危机之后近两年所出现的低迷的状态叫做新常态。后来,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样的概括不够准确。所以,在今年G20布里斯班会议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做出一个新的概括,叫新金融。用这样一个新的概括来代替原来的新常态,认为这样更能准确地概括出当前全球经济的运行态势。这显然跟我们所说的新常态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我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是习主席提出的新常态,概括地讲,就是增速适度、结构合理、效率提高、民生改善,再加上一句话,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增速适度,就是我们要保持7%-8%的中高速的增长,结构优化,我们要改变第三产业在一、二、三次产业里面明显滞后的局面。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第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局面也要加快改变,通过农业现代化来改变。第二产业主要是实现产业升级,由过去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向国际产业链的高端提升。效率提高,就是财政收入和企业的利润稳步增长;民生改善就是我们的居民收入有个稳步的提高,特别是公共服务不断改善。老百姓现在要求最强烈的要求就是呼吸到干净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我想这些共享性的公共服务产品近期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所有新常态,我自己理解,应该做出这样一个概括。
另外,也不能把当前出现的一些趋势性的问题混淆成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当前我们出现了一些趋势性的问题,一个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三年多逐渐下滑,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止跌回升,现在还看不出来。尽管现在仍然处在合理的区间,但是继续下滑有没有可能失速,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井,现在看还不敢打这个保票。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艰难的爬坡阶段,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人均GDP六七千美元的时候,经济增速上不去了,在这里徘徊了几十年,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跨过这个坎,达到人均GDP一万两千美元这个高收入的台阶。所以对此,我不能把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看作是新常态,而且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另外,也不能把通货紧缩看作是新常态。我们工业生产者出口价格指数已经连续34个月下滑,现在都是负增长了。居民生活价格指数上个月已经降到1.4%,通货紧缩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老是说我们要防止通胀,通胀是主要危险。现在,通货紧缩是主要危险,不能把这种趋势也看作是新常态。还是邓小平说的那句话,经济生活中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正视什么问题。我们不要用一些概念来掩盖我们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我对经济新常态的一些认识。
第二,稳增长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都是围绕着稳增长展开的。第一大任务就是努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里面需要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要为稳增长做出贡献。我想说一个观点:有没有有效的宏观调控?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我们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特别是能不能有效地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间的作用,这是“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的一个明显的区别。现在美国、日本、欧洲都在刺激经济,美国连续实施几年的量化宽松政策,所以美国现在已经率先走出危机的影响,开始复苏了。
我们对我们的政府实行一些刺激经济的政策不要老去反对,把正确的宏观调控、正确的对经济的刺激统统说成是对市场的干预,这是一种不好的趋势,不好的现象。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经历了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前20年,大家都经历过,我们是在周期性的大起大落中度过的,隔几年来一次隔离整顿,来一次通货膨胀。后来到2000年以后,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我们变得聪明了。当经济偏热的时候,我们踩一下刹车,控制货币的发行,控制投资规模;当经济偏冷的时候,我们踩一下油门,增加一些货币供给,增加一些投资,这样就运行了周期。2000年以后,我们摆脱了周期性的大起大落的困扰,这是宏观调控的一个宝贵经验,这个经验对今天我们稳增长仍然有效。
当前我们财政政策有很大的空间。我们中央债务加上地方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不到40%,在全世界是最低的。所以,发点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很大的空间。美国的债务率100%,日本的债务率200%多,我们是40%,发点债有什么危险呢?没什么危险。我们现在面临通货紧缩,多发一点货币,刺激一下经济,有什么危险?没什么危险。现在有些经济学家整天说经济的货币化率,M2是分子,GDP是分母,这样一除,200%了,因为我们M2已经是126万亿了,就在那儿吓唬人,说不能再发货币了,再发货币就通货紧缩了。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光看了经济的货币化率,没有看到经济的证券化率。如果拿股市的市值做分子,拿GDP做分母除一下,不到40%。发达国家都是100%多,美国再加上金融衍生产品,它的货币实际承受效应达到300多万亿。所以我们的经济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在这样的一个架构下,在直接融资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架构下,M2多一点,它是合理的、健康的、必要的。
在中国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候,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的时候,我曾经到美国去,向货币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两次去请教,每次都谈了两个都小时。他告诉过我一个统计数据,他说他研究日本、韩国高速增长时期的经验,在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M2的增长速度保持在GDP的两倍左右是比较合理的,高于两倍就通货膨胀,低于两倍就通货紧缩。咱们看看咱们30来年的改革开放,基本上是这样的情况。弗里德曼统计学的这个规律是正确的。所以现在多发一点货币,利率降低一点,特别是存款准备金率要降低一点,来刺激一下经济,它是稳增长的客观需要,没有什么危险,不要在那儿吓唬人。
对市场经济下过剩这个主要矛盾我们还认识不够,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手段。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讲,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张和广大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危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市场经济这一点来讲,我们同样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规律,看一看我们三十几年的生产能力扩张的情况,看一看广大居民购买力的情况,就清清楚楚。
我今天带来一个PPT,没有时间放了。改革开放到现在35年,我们的投资率从20%几一直上升到48%,我们的居民消费率从八十年代初期的53%一直下降到34%,是这样一条曲线,这两条曲线本来是一个很大的叉口,到2008年两条线交在一起了,这一年我们的投资率提高到49%,居民消费率下降到34%,两条线交到一起了,最终消费率下降到47%,投资率超过了最终消费率,全世界没有这么扭曲的结构。所以,怎么解决这个过剩,我们注意得不够,关注得不够、研究得不够,而且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
发达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经济预测,搞福利社会,这个矛盾大大缓解了。我们搞市场经济才20年,我们对计划经济下的短缺有了有效的对付办法,我们通过发展市场经济,短缺这个矛盾没了。但是新的矛盾——过剩,还没有有效的应对办法,希望我们工经学会、社会院的同志共同努力,来对付市场经济下经常出现的过剩问题。怎么解决这种过剩?现在从生产资料到消费资料全面过剩,需求不足与过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第二个要培育新的增长点,主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个是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使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能够尽快地接近或者达到全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另外调整空间布局,实施三大战略,改善民生等等。这五条讲得非常好,明年紧紧抓住这五条,把稳增长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我们就能够通过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个认识,围绕阻碍发展的体制弊端深化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深化改革,因为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去年开的,今年各个部门在制定方案,现在方案陆续都拿出来了,正在论证,明年就要按照这个方案陆续推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了九个方面的重点改革,比如说下放审批权限就特别重要。我是搞工业经济的,而且我在钢铁行业、冶金行业干了十五六年。我是北京钢铁学院毕业的,后来在冶金企业干了九年。我们钢铁能够搞到世界第一,产量占到世界经济一半,现在尽管有很多问题,但是为什么搞了这么大的数量?再对比一下石化,石化现在一年进口石油两千亿美元,进口石油化工产品两千亿美元,一共进口四千多亿美元,严重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要。为什么这两个原材料行业,一个发展得很快,一个发展得很慢呢?
我在上研究生的时候,孙冶方给我们讲课,他就提出来,新型原材料,设计一吨的合成材料来代替一吨的金属材料,能源的使用、能源的消耗只是金属材料的1/2。为什么我们这些新型合成材料发展这么慢?现在看来,一个是没有审批,一个是审批,钢铁放开不审批了,民营经济进来了,石化行业审批控制得很严,像刘铁男控制得很严,你给他送两千万他批一个项目,结果把自己批到监狱里去了。如果这次石化行业放开了,石化行业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民营经济进入,就可以改变石化行业供不应求、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老百姓加油成本价格会下降,你们等着看吧。这就是审批和不审批的两个行业的不同效果。所以我们总结,钢铁为什么搞得上?有的同志说,就是因为把冶金部撤了,所以钢铁一下子上来了。哪个行业审批管得严,这个行业就没前途。
第二个是把3P模式尽快推广,这对稳增长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的特许经营权。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融资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我在计委当副秘书长和研究室主任,曾培炎当计委主任的时候,我们提建议,发国债,当时朱镕基当总理,一年发1250亿,引导银行贷款1000亿,连续发了5年,干了6件大事(高速公路、城市基础设施、长江干堤加固、国家粮库建设,大学扩大招生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干了6件大事。后来政府融资平台,以政府财政做担保吸收银行贷款,搞了20万亿了,现在不能再干了。现在进入第三个阶段了,就是3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把社会资金引入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里来。
最近,我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三个单位的下面有关单位,准备干5件事。第一,我们组建一个3P的行业协会;第二,组建一个3P的研究院,我当理事长,贾康当院长;第三,我们设立一个3P基金;第四,我们设立一个3P的信息平台,放在国家信息中心,政府外网;第五,明年3月份深圳开展一个3P的投资洽谈会。让政府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需求,和有设计能力、规划能力、投资能力的这些企业,供需双方见面,把社会资金引入到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来。现在要大力推广这个,这个对明年稳增长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个是民营银行的准入,这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讲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这句话写入到我们三中全会决定了,但是落实很难。现在搞五个试点,我看全国得搞几百个、几千个。美国现在有8000多家银行,我们现在只有几百家,我们的银行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有的说,你搞那么多银行,出现金融风险怎么办?三中全会决定也明明白白讲出了规避风险的办法,一是这些小的银行交给地方监管,只允许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吸收存款和贷款,不允许跨区域存贷款。最近郭树清到山东当省长,率先改革,把他们省里的金融办,地、县、市金融办又加挂了一个牌子,叫金融监管办,把那些小型的金融机构的监管责任交给地方政府,出了问题由他们负责。
二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用市场机制化解风险。这个事搞好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强化竞争,降低资金的价格。现在中国资金价格全世界最高,去年一年期贷款利率6.25%,美国是2.25%,德国是3%,日本只有1%,中国的资金价格凭什么这么高呢?就是垄断的结果,不让民营经济进入的结果。通过民营资本进入,强化竞争,将会降低中国资金的价格。另外我们要围绕着降低企业的债务率,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把现在的企业债务率平均80%降到40-60%的合理水平,这样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了,运营成本下降了,就会增强国际竞争力,实体经济也能发展起来。谢谢。
主持人 史丹:
郑会长是工业经济协会的会长,我们工经所是这个协会的代管单位,从这个意义上讲,郑会长也是我们工经所的领导。郑会长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论述了新常态的本质特征和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这两个区别,尤其指出了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的区别,也对我们工经所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郑会长的讲话高屋建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有请社会社科院工经所所长黄群慧先生发言。
尊敬的郑会长、朱会长,尊敬的各位嘉宾,非常感谢百忙之中参与我们第三届中国工业论坛!有些嘉宾是下午发言,所以刚才介绍的时候,没有来。我简单谈一点——走向工业经济新常态:挑战与动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工业发展报告的一个主题,我简单谈一谈。
我们主要谈三个观点:第一,从去年的工业增长来看,无论是工业增长速度的变化还是工业需求侧的变化,还是工业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变化,以及工业企业的表现,这些迹象表明,中国工业经济已经走向了一个速度趋优、结构趋缓的新常态。这个图是工业增加值的变化趋势,我们预测到2013年年末大概的工业增加值的速度在2.3左右,2014年比2013年降了1.4个百分点,这是速度下降的趋势。
这个图说明一些投资、消费品,包括出口的变化趋势,总体的趋势都在下降。但是结构方面,趋优的情况比较明显,可以看到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相比制造业投资总额增速是最高的,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质都要高,所以即使在工业领域结构里面,也是结构调整的趋优趋势比较明显。
消费结构也是这样,有一些呈现明显加快升级的趋势,农村消费结构快速增长,以及区域消费差距也在缩小,还有一些信息消费等新型的消费形态增长比较快,而且贸易结构也呈现了优化的态势,包括工业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值远远高于全部工业品出口值,加工贸易出口额比重也在不断下降,而且贸易主体也日益多元化,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逐步上升,中西部出口明显增快,包括进口市场份额也在日趋多元。
从结构来看,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比较大的,2013年,首次二产比例低于三产,而且今年的趋势更加明显。在工业方面,整体工业速度在下滑,但是制造业始终高于采矿业,而且高的幅度是比较大的,2014年2月份、2014年10月的数据反映比较明显。2000年到2013恩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工业增速来看,区域发展越来越趋于协调,而且中部、西部发展速度比东部高一些,2013年这个趋势进一步延续。而且工业增速明显下滑的大环境下,工业企业的效益大体还是保持稳定的,尤其是表现在一些重点领域的先进和核心技术在不断取得突破,而且企业正在探索,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在逐步地培育和寻求适应新常态的能力。
第二,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的过程,也正是中国步入工业化后期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个阶段往往是个曲折和极富挑战性的,刚才郑会长也谈到了,这个阶段有很多变化,这种挑战性还是比较强的。我们认为,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是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产能过剩,我们必须适应如何应对产能过剩。另一个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个提了很多年;还有一个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挑战,我们去年谈到工业发展论坛的主题,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尤其是研究一些新常态下的阶段变化的特征,有关新常态的速度为什么下降,有很多理论解释,包括人口红利的一种解释,认为2014年刘易斯转折点,2010年人口红利消失了。结构性减速是另一个观点,认为现在二三产业比例的变化,因为二产的效率要高于三产,但二产占的比重低于三产的比重,这样整个的速度会下降,这是结构性的减速。但是我们的观点认为,最好的解释应该是,2010年“十一五”结束以后,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到了66,这是我们长期评价的结果,已经走完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2011年和2010年人口红利消失的节点是一样的,我们认为,2011年,进入“十二五”,中国工业化进城步入工业化后期,这是健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过程,这种经济率下降到7%、8%,和以前10%的中高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个过程中,挑战性比较强的,我们认为有三个,一个是产能过剩,有一个PPI的统计,PPI的影响很多,但是至少是库存多会影响到PPI。2012年3月份到2014年11月份,连续33个月的负增长,这种情况也很少见,反映了产能过剩涉及的领域和程度。
转型升级,其实转型升级不是新问题,我们提了很多年。但是在工业化后期,产业的转型升级会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我们要从要素流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个挑战性比较大。而且从产业政策角度来说,我们以前政府习以为常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些抓手,传统的产业政策可能操作的空间将相对有限,所以说我们要转变自己的产业政策。
另一方面,正好中国的工业化后期,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叠加,这个是以前别的国家没有过的,我们正好赶上工业化后期,和再工业化叠加在一起。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并不是一般意义的扩大制造业的规模,而是制造业的信息化和制造业的服务化的融合,融合在一起以后,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会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可能会加速弱化我国的比较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也给发达国家重塑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提供了机遇,这对我们工业发展提出了另一方面的挑战。面对三方面挑战,2015年,工业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影响的集中体现期,稳中求进依然是主旋律。如果有建议说,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目标有个增速区间,我们认为最好是设定为7.5%到8.5之间。
最后,在步入工业经济“新常态”中,为了避免工业增长“失速风险”和工业结构“失衡风险”,必须转换经济的增长动力机制,必须从传统的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寻求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新动力,从而实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恰恰构成了我们这本《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的主题,这本书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工业发展,而且我们在导论中专门谈到了,要适应新常态。当然,无论你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最终的原动力还是来自于创新。创新如果分为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话,所以源动力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制度创新,包括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市场秩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包括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教育科研等发展,和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些都会为工业增长未来培养新的动力。
现在产业结构发展的过程中,2013年第三产业比例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现在理论上有一个说法,认为到了后工业化社会,所以服务业是后工业化时代,我们认为,到了工业化后期,并不意味着到了后工业化社会,而是刚刚对于刚刚到了工业化后期的中国来说,没有达到后工业化社会,工业化进程还远没有结束,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并没有改变,尤其是现在环境污染、能源问题,认为工业的罪过比较大。但是我们认为,未来的生态文明只能是在工业文明进一步发展上,不会倒退到农耕文明。而且工业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的变化,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制造地位并没有变,如果是创新的话,工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而是技术创新的使用者和传播者。当前服务业的发展,应该说一个目的是做强工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而不是说我们单纯地为发展服务业而发展服务业。这是我们认为的当前的制造业应该处于重要位置的理由。
以上是我的一些观点,再次感谢大家!
主持人 史丹:
群慧所长用丰富的数据描述了工业发展的新趋势、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群慧所长是工业发展报告的主编,他确定了新常态的主题,同时对工业发展报告的观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同时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
下面有请工业发展报告的出版商张世贤社长发言,大家欢迎!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界的朋友,很高兴,第19部工业发展报告和大家见面了。
19年来,《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始终紧紧把握中国工业发展的脉动,全面准确记录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足迹,不断探索着中国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展示了中国工业的历史性成就。这19年来,中国工业以平均高于国民经济3个多百分点的速度,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引擎,为中国经济的总量增长、结构变化、进出口发展和产业升级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在历年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和见证。
19岁,我家有女初长成!除了工经所这个父亲和经管社这个母亲的呵护之外,在座的各位经济学家、管理大师和企业家们都为这个报告的成长贡献了自己的关心、呵护和支持,我在这里代表经济管理出版社向大家致以真诚的谢意!
今年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最大的特点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新常态,见证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发展的新态势。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工业经济已经走向一个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这个过程也是经过工业化中期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步入工业化后期的阶段。中国工业化还没有真正完成,还没有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但是在工业的总量和增速两个方面都已经不再是“火车头”,而仅仅是动车组之一。
传统的工业化已经接近尾声,新型工业化正在展开,绿色化、精致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构成了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将引导中国经济在增速下台阶的同时,还将推动中国经济质量上台阶,也就是未来的中国经济需要用工业精神塑造国民经济各部门。而服务业比重的提高,本质上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产业链的分解分工而向服务业的延伸,是制造业文明的深度化和扩展。
未来的工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可能主要不是体现为工业直接创造的价值或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是体现为工业所蕴含的生产性知识的复杂性。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虽然工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工业本身所蕴含的生产能力和知识积累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取得长期发展绩效的关键。因此,工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该部门直接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和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更多地是体现在它对于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作用。因此,从物质产品、技术知识到文化以及到工业文明这种形态,工业都仍将是我们真正走向现代化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让我们继续关注中国工业的发展。
大家可以看出,工业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移动互联、智能制造、大数据、云服务、C2B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流程,从而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也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催生传统工业制造范式的再造:公司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企业品牌化、创新众筹化。组织变革的步伐也在加快,科研、开发、设计、生产、信息都在被商业数据重构,组织变革的转轨在加速,接下来的故事可能是商业数据结构产业,流量改写未来,旧思想渐渐消失,逐渐变成数据代码。大数据时代,云服务的发展,一切都在经历着一个推倒重来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眼界决定宽度,观念决定高度,脚步决定速度,思想决定未来。
我的思想是说,在座的都是我们敬重的思想家,再做一点广告。经济管理出版社是集中了一流作者、一流编者、一流读者为一体的出版平台。我们在继续编辑出版好未来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的同时,也愿意为我们的经济思想家、理论大师、管理大师和企业家们的思想和理论成果公开出版提供最为便利的条件!
我们期待着为大家的思想和智慧进行结晶,并且深入系统地推出您的理论成果,在共同繁荣中国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同时,用您的思想推动中国的发展。一旦历史证明您的思想和理论创新具有真理般不朽的特质,我们也就跟着不朽了。期待着给我们一个机会,也会给您带来一份惊喜。谢谢各位。
主持人 史丹:
谢谢张所长带有感情色彩的发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本都在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出版社为此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刚才张社长提出了工业精神,我想这个概括非常好。下面休息一会儿,下一阶段请黄群慧社长主持,谢谢各位领导莅临本会,谢谢各位专家!
主持人 黄群慧: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面第一单元是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的研讨。按照原来的议程,刘树成老师有个发言,但是因为身体不适,表示不发言了。我们对刘树成老师带病来参加我们的会议表示感谢!
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叔莲老师发言,他的题目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很高兴参加这个研讨会。我想讲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工业为主导。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经济建设一直以工业为主导,完成工业化以前,工业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2013年,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的比例甚至超过了第二产业。今年前三季度继续如此,由此有些同志据此提出,工业为主导,应当改变为服务业为主导。这些同志还主张,我国要以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由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转型。根据他们的意见,工业的地位不像以前那样重要了。不少人赞同这个意见,也有人不同意,我对这个意见也有怀疑。我认为,这个争论还是重要的。
2004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总论当中谈到这个问题,报告说,虽然国民生产总值中服务业产值超过了工业,但是工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
报告指出,制造业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虽然制造业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是制造业本身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工业是创新的主要来源,第二、第三产业必须以工业的创新和应用为基础来发展。
报告还介绍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意见,我完全同意这个报告的分析结论。由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转型,这个主张我认为也需要斟酌。我国是存在城市化滞后的问题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互相制约的,从根本上说,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发展而发展的,没有工业发展,城市化难以健康发展。有的同志认为,加快城市化就能促进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但是由城市化来主导工业化,建造一些没有牢靠基础的空城,结果恐怕是适得其反。消费主导的提法也不够周密,我国确实存在投资过高、消费过低的问题,应该逐步改进。但是消费主导的这个主张,不仅涉及投资和消费的问题,还涉及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而生产和消费也是相互制约的,毕竟是先要生产,然后才能消费。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作用就不能低估了。中国确实要努力提高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消费领域有很多复杂的问题,现在的舆论,一味地主张鼓励消费,主张高消费,也许是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了。
第二个观点,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仍很艰巨。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黄群慧同志他们是专门研究工业化的,他们对工业化进程的研究有两本书,我看到了前一本,没有看到后一本,根据他们的报告,中国2005年工业化指数是50,就是进入中期,2010年是66,进入后期。但是,从2005年的报告来看,平均数是50,但是东北是45,中部是34,西部是25,平均是50,但是东北、中部、西部都没有50,所以我认为,即使全国的指数达到了99,但是许多地区仍不能讲实现了工业化。因为这个平均数考虑了很多地方的情况,我们国家太大,太不平衡,根据他们的报告,2005年西藏是0。
我国工业化面临许多困难,比如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扩大等等,我就不讲了,大家都知道。还有,实现工业化还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从经济发展来看,发达国家一般跨越了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等收入国家,很多国家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工业化进程就中断了。我国会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有争论,有一种意见认为不会,也有人认为可能,我认为不能悲观,但是也不能盲目乐观,现在中等收入陷阱的征兆还是有的,这些困难我们还要估计到。
第三个观点,要坚定、正确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就是不要犹豫,不要动摇,比如说工业的地位,不是工业化主导了,把别的放在首要地位,也许会有问题。另外,要正确,工业化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问题,像工业和农业的关系,这是根本问题,基础不稳,工业不可能健康发展。还有经济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等等制度问题,实际上工业发展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制度。我们十六大以来,一直到十八大,我们已经印证了一条科学的、正确的、可行的工业化道路,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明显的问题就是收入差距扩大。我认为这些情况是值得深思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比人家好一点,但是我们做的比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更好,是什么原因?苏联大家知道,是工业发展,我们的问题也很多,农村的问题比城市的问题还要多,这些也是工业化的道路问题。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都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我希望这次会议对工业道路的贯彻和完善进行充分探讨。谢谢大家。
主持人 黄群慧:
谢谢周老师。接下来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老师作关于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演讲。大家欢迎!
谢谢主持人请我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跟大家交流一些看法。时间有限,我就通过几个图,汇报一下我怎么理解最近从政治局会议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传递出来的消息第一条都是要增长。
(图)这是美国经济预测的一些值,这是2014年、2015年、2016年,它的趋势是向上走的。这边是欧洲,虽然在过去的一两年里经济很糟糕,但是它采取一些调控措施以后,在、2016年,也是向上走的趋势。日本比较糟糕,要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搞对冲,这个对冲的日本经济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我们记住,美国要向上走、欧洲要向上走。
再看整个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非洲向上走,东亚主要是中国和日本大块头,趋势不大明显。南亚、印度这些地方向上走,西亚也在向上走,拉丁美洲也在向上走,趋势都是这样的。
(图)美国是在向上走,欧元去向上走,日本不明确。金砖国家,巴西是向上走的趋势,南非、印度向上走,中国虽然绝对值很高,但是趋势是一个向下走的趋势。我们或者不叫趋势,叫做短期波动,因为你要做经济分析的话,要分析它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新常态讲的是长期趋势,或者中长期的趋势,但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常态的趋势下,你还要关注它的短期波动。我们不说长期是怎么样,短期我们刚才看到了,如果从波动来看,美国要向上波,欧元区向上波,南亚要向上波,非洲要向上波,金砖国家里巴西、南非、印度向上波,唯独中国是向下波。中国是全球化经济的一个重要成员,但是它毕竟是全球化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的趋势是什么样的,这就使人想起来,在2000年前后,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上面这个绿线是中国经济的趋势,下面的红线是世界经济的趋势,如果我们粗粗一看,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的趋势和世界经济差不多,都是受到影响,向下然后慢慢恢复起来向上。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那时候的问题,年是一样的,1998年到1999年,那时候世界经济已经开始有所抬头,从2.5到3.1,但是中国经济从7.8下降到了7.1,到了2000年,世界经济开始恢复,到4.7,已经超过了危机之初4.2的水平,而中国经济虽然2000年也开始恢复了,但是仍然低于1997年危机之前的8.8。所以,2000年前后,十六大的时候,我们两任总书记江泽民和胡锦涛都提出来要抓住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很响亮的口号。但是这个口号的背后,实际上是这张图,就是说中国经济的波动趋势落后于世界了,我们的领导人很着急,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实际上所谓的抓住战略机遇期,是世界经济那时候比我们要好,我们要抓住战略机遇期,把中国的事搞上去。现在的趋势,我刚才给大家看的图,也有点这个味道,就是人家都是要向上波动的,中国是向下的一个趋势,而且明年多数媒体包括社科院很多政策建议也是定在7了,有的人看得再远一点,到2016年比7还要低。
所以这样一个情况下,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传达出来的信息,政治局会议说稳增长和调结构要平衡,然后经济工作会上更明确地把增长的问题作为下一年经济工作的第一条,定了五个任务,第一条就是这个。所以我介绍这样几个图,是不是能够更深入地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这样的原因。
主持人 黄群慧:
感谢汪老师,接下来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裴长洪老师作关于未来外需对工业增长影响的报告,大家欢迎。
谢谢主持人。首先祝贺《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出来,对我们的研究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我上午的简短发言,想讲两个问题,一是讲讲外需对中国经济和工业的影响,谈一点个人看法。二是讲一讲中国工业怎么新常态。
外需的话,经济工作会议讲全球总需求不振,这个话是准确的。当然从世界贸易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说,今年世界贸易增长3.8,货币基金组织从来都是高估的,实际上WTO今年公布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世界货物出口也好、进口也好,增长速度都没有超过2%,我预计世界货物贸易2014年增长最高也就是2%左右,甚至有可能达不到,因为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起不来。因此,今年是第三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低于世界经济GDP的增长,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怎么解释这个现象?今天没有时间讲了,还要进一步做研究,这是世界的贸易情况。
中国的外贸,今年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量价齐跌,所以11月份中国进口贸易是负增长。因为这个量价齐跌,使得2014年对外贸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叫做低速度下的正贡献。按照海关数据,今年出口贸易的数据也不好看,1-11月是5.2,大大低于原来商务部制定计划的预期,但实际上这个数字有点虚,因为去年有水分没有剔除,按照工业出口缴获值,1-10月份是增长6.6,所以5.2这个数字是偏低的。我预计,今年准确的数字出口增长是7%,但是名义数字不会这么高。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在低速度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很大,今年我预计,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能够达到亿美元,但是今年服务贸易逆差也很大,今年服务贸易增长很快,进出口增长12%,商品服务的进出口大概会出现2000亿美元的顺差。按照GDP支出法的计算,今年的商品服务进出口要比去年多,大概要多出五六百亿美元,也就是外需能提供将近3000多亿人民币的增加值,因此今年会出现外贸低速度下的正贡献,如果今年增长幅度是7.4的话,大概能提供0.65个百分点的正贡献,这跟过去的负贡献就有区别了。因此,这种情况下,能够容忍的投资增速下降稍微有所弥补。
明年的情况,我估计2015年石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还是启稳,在这样的形势下,石油已经跌到60美元一桶,美国、欧佩克、俄罗斯几家石油出口国正在争斗,对能源版图的争夺很激烈,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明年世界经济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明年我估计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仍然是起不来,如果做这样的一种判断,我做一个保守的预测,明年大概出口增长6.5左右;进口的话,我做了一个比较积极的判断,增长3%,我估计3%可能也达不到。明年货物贸易顺差要比今年还要大,达到4500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也要进一步扩大,按照2000亿计算,商品服务进出口今年也要多四五百亿元,所以明年可能是正贡献,比今年要略少,明年假定说增长7%,外需大概能提供0.5的正贡献,也就是说,明年外需还能够容忍我们投资的速度再回落一点,从外需的角度对经济增长有点策应。
关于中国工业,因为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工业,中国工业怎样适应新常态?当然,我们现在口号喊得都很好,首先要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这些话都对。但是我个人觉得,除了这些以外,明年能不能适应新常态,还要看第三产业增长幅度有多快。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决定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能提供多少回旋空间。我简单算了一下,今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没有2013年高,2013年是8.3%,今年我估计到8%就不错了,这样对工业就有压力,如果工业没有一定的速度,达不到7.4%,明年假定是7%,第一产业一般增加值是4%左右,这都是正常情况,姑且明年还是4%,明年第三产业就有两种可能,因为今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能不能达到8%,前三季度是7.9%,不到8%,假定明年第三产业争取到8%,二产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二产要达到6.9%。二产是最大概念,接下来是工业概念,工业概念小一点,恐怕得七点几,规模以上的工业恐怕要7.5%以上了,压力还是很大。假定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能够达到2013年的水平,结构变化力度更大一点,达到8.3%,那么整个工业增长的速度可以容忍它更低一些,也就是说工业转型升级,怎么化解产能过剩的回旋空间要大一些。所以,你说中国工业怎么适应新常态,我个人理解,用无数个转型升级的案例,再加上化解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这个百分比的下降,再加上一定能实现7%的增速,这就是适应新常态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 黄群慧:
非常感谢裴长洪所长的精彩演讲!接下来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环境研究所李佐军副所长作关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的演讲。
大家好!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我认为,新常态一定对应旧常态,从旧常态到新常态过渡,中间还有个过渡阶段。旧常态时期有两个划分,一个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到2002年,第二个是2002年到2012年。旧常态时期主要特征是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粗放发展,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然后是经济体制是政企主导型的经济体制。过渡时期是从2012年到2016年或者2017年,是过渡态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不新不旧,或者新旧参半,还有不稳定、不可持续,还有它要存在着结构的阵痛。目前我们是过渡态时期,将进入新常态时期,就是2016年或者2017以后的五年或者十年,或者更长时间。我们现在处于过渡时期,真正新常态是我们期望出现未来的比较好的理想状态。过渡态过得好,可以进入好的新常态,如果过渡态过得不好,可能还不一定进入我们期望的好的新常态。
我们下面看一下新常态时期究竟应该有什么样的特点。新常态应该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新常态,由原来的9.8%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到今后可能是6-8%的总高速增长。2020年以后,有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到4-6%,甚至2030年以后还有更低的增长速度,因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是经济结构的新常态。包括四个阶段:产业结构由原来低端的产业到今后更多高端的产业;由原来主要是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到今后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由原来高碳的产业,将来更多是绿色低碳的产业。还有区域结构的新常态。区域结构主要表现为城乡区域差距缩小,推进新型城镇化等。还有消费结构的新常态,由原来的模仿型的排放式的消费,今后是革新化、多样化的消费。原来我们排放更多的是“三废”、二氧化碳,今后可能更多是好的排放,氧气、水蒸气等等。
三是经济质量的新常态,更主要的表现在经济效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要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常态,还有经济的竞争力要提高。
四是经济动力的新常态。这涉及到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由原来主要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今后更多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大发动机拉动经济责任,这是我一直强调的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就是改革,结构优化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等。要素升级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增加、信息化等。这三大发动机对应着新一届领导强调的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转够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简单说就是改革、创新、转型。从需求结构内部来看,要由原来主要依靠外需向主要依靠内需转型,由原来主要依靠投资向主要依靠消费转型,由原来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向主要依靠社会投资转型。按照这些经济工作会议的说法,消费和投资内部也有一些新的形态,比如投资现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新的机会也在增加,出口是走出去,我们的产品要卖出去,投资还要走出去,同步发展。
五是财富分配结构的新常态。原来主要实现国富,今后实现民富;原来少部分垄断行业暴富,今后是所有行业共同富裕;由原来少数人暴富,向所有民众共同富裕来转变。
六是经济制度环境的新常态。今后更多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正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由人治转向法治。还有我们产业的组织,也要向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等方面发展。制度的形态很多了,包括竞争的新的态势,向差异化质量型的竞争转变等等。
第二,工业发展的新常态。根据前面的分析逻辑,工业发展也是对应六个方面:
一是工业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大家说,过去多年来,工业的增长20%以上,最近一两年开始变为一位数了。工业增加值2012年增长10%,2013年只有9.7%,2014年更低了,今年1-2月份我们工业增加值只有8.6%,3月份是8.8%,4月份8.75%,5月份8.8%,6月份9.2%,7月份9%,8月份只有6.9%,9月份8%,10月份7.7%,11月份7.2%,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工业发展速度只有1位数了,下一步经过几年之后进入真正的新常态之后,工业数有可能会回升。
二是工业内部结构的新常态。工业内部结构可能表现在工业今后更多是高附加值的工业比重提高,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比重要提高,绿色低碳的工业比重要提高,还有品牌工业的比重要提高,工业的贸易结构,高新技术工业产品出口的比重要提高了,加工贸易的比重要下降了等等等等,这都是工业结构的表现。
三是工业质量的新常态。也包括工业效率提高、效益提高和竞争力的提高。
四是工业动力的新常态。原来主要依靠要素投资驱动,今后主要依靠制度创新动力、技术创新动力、模式创新动力、管理创新新动力转变。
五是工业布局的新常态。由原来比较分散的布局,今后应该是集群的布局。由原来在东中西部各个地方不太均衡的布局,今后要更加均衡的布局,由原来每个地方都变得发达布局,今后是相互协作的布局转变。
六是工业制度或者工业组织的新常态。工业组织原来是大型化,今后可能是小型化;原来强调智能化,现在强调网络化。工业组织呈现一系列的新常态,包括工业治理方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还有与行业组织的关系,都要呈现新常态。
第三,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一是工业高端化;二是工业信息化,工业一定要互联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三是工业融合化,工业要与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交叉发展;四是工业特省;五是工业集群化;六是工业品牌化;七是工业绿色低碳化;八是工业国际化。
谢谢大家。
主持人 黄群慧:
接下来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作做关于当前宏观形势与政策着力点的报告。
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各位专家学者都谈了,我这里为了节省时间,不再讲了,我重点讲一下对2015年经济政策的取向和宏观经济的着力点。
刚刚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释放出很多信息,我觉得在当前的背景下,2015年宏观调控还是要把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稳增长和促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这个宏观调控,我们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当前我们虽然劳动年龄人口在下降,就业形势比较好,但是就业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工业发展论坛,产能过剩行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就比较突出。另外一点,中国很多非正规就业,他们的就业质量不是很好,要提高就业质量。同时,在大城市,有一些就业人口,因为他不能融入这个城市,可能50岁就返乡了。所以一方面你看到农村还有一些剩余劳动者,另外城市里又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突出就业优先,需要稳增长,需要适当加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率,另外发展民营企业,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和税外负担,给他们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另外如果产业转移了或者产能过剩,下岗职工的就业培训工作。
关于具体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方面,要进一步挖掘新动力,促进内需与外需平稳均衡发展。在投资方面,我们的工业产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2010年的时候,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设备利用率在78%左右,现在持续三年都在72%多,而2010年有刺激计划,产销旺盛,有78%,所以现在产能过剩持续的时间比我们预期的更长。这样一种状态下,传统的制造业,即使你放松审批,打破垄断,民营企业也不会来投资,因为已经过剩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放开对高端制造业的垄断,放开高端制造业的审批。今天郑新立副理事长提到的石化、石油变质,这样一些高端制造业垄断,让民营企业更多的进入,是能够释放增长潜力的。
同时,在一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我们的垄断地位和审批的状况急需打破,来释放投资的潜力和增长潜力。所以,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很多是供不应求的,是短缺的,要尽快落实一些改革的举措,增加他们的投资,优化投资结构。
在消费方面,除了现在房地产的刚性需求的释放之外,还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要加快推进并且逐步调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占比偏低的问题,基本工资在整个工资成本中初步提高来增加收入,优化工资结构来促进消费。
在外需方面,我们要利用当前国际油价在比较低的情况下,增加石油战略储备,积极引进技术装备和人才,同时要面向全球,构建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战略。我们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释放了全球化的红利,贸易增长比较快,但是最近几年,因为我们的空间比较小,所以要更多地与发达国家建立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截止到目前,我们跟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或者说签订还比较少,这样自由贸易区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来扩展对外发展的空间。这是关于三驾马车方面的,来发掘投资消费进出口中的新动力。
在积极财政政策方面,2015年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做,特别是要使得积极财政政策真正地积极起来。我们现在财政的存量资金很大,这些资金是因为我们财政宏观调控效果受到制约,因为我们财政宏观调控是比较分散的,我们有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的基金收入,地方政府的基金收入、公共财政的收入,支出一般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这里面专项转移支付一直强调要降低,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我们怎么样使得财政存量资金、使得财政的宏观调控效果进一步加强,这里面的空间非常大。
同时,同时要适当增加国债和省政府的发债规模。加强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的营改增。营改增的步伐要加快,使得我们财政存量资金能够用于增加减税的力度,怎么样盘活它,使它用于大幅度减税,或者增加民生投资,怎么把资金用好,怎么调整这里面的利益关系,使得资金能够转移到另外的更需要的地方去。另外,抓紧落实今年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来调整财政支出结果,配合户籍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货币政策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在增强,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基础货币外汇占款渠道明显减弱,今年外汇占款明显减少,明年可能进一步减少,这种情况下,定向降准或者全面降准,再贷款、抵押不动贷款将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因此,根据外汇贷款增幅减少的情况,要更灵活地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并实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市场的流动性一个适度的水平。
另外,由于今年以来央行在构建短期利率市场和中期政策利率,来引导中长期贷款利率下行。最近来看,利率有所下行,包括融资成本有所下降,在年终之前,融资成本还是比较高,因为短期利率已经下行,中期利率也有所下行。但是,这样一些手段,如果还不足以提振市场信心的情况下,今年一次降息,我们利率市场化时间还不长,所以2015年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进一步采取降息的操作,提振市场信心,增加投资,降低信贷资金的成本。
除此之外,宏观经济的着力点,我们说要把这些稳增长的措施和促改革的措施更好地结合起来。在促改革方面,要纠正一些不合理的激励机制。当前特别要利用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比较低的时机,来推出水电油气用等资源型产品和基础产品的价格改革。另外要抓紧出台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方案,这一项改革涉及到利益主体比较多,也是争议比较大,但是对于发展直接融资,对于我们降低融资成本,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对于我们发展中国的其他债券市场,共同来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创造一些条件,也为我们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做出必要的努力,就是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市场。我想,这些方面都是我们2015年可以由很大作为的,在这样一些政策的作用下,使得2015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在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上。
主持人 黄群慧: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单元,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产业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首先请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处二等秘书Mike Quigley(孔格理)先生作关于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几点看法的报告。
Mike Quigley(孔格理):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邀请我来参加此次会议,祝贺《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的发行。今天我首先要介绍一下我在美国的家乡,然后介绍一下我在中国所看到的中国经济发展,最后介绍一下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
我的家乡匹兹堡在美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是三条河流汇聚的地方。在20世纪的时候,向匹兹堡运送煤炭非常容易,而且也很容易从匹兹堡将废弃的钢铁运送到其它地方。七十年代钢铁都是匹兹堡经济的核心。七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匹兹堡经历了自己的新常态。对于当地的钢铁产业公司来说,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高消费的行业了。所以在当时,匹兹堡的钢铁公司、美国的联邦政府、地方政府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都坐在一起,要重新建立匹兹堡的钢铁行业。所以我现在非常骄傲地说,在今天的美国,匹兹堡已经成为医疗产业和生物科技产业的领导。这种变革的一个原因,就是找到了低效率的原因,并且找到了新的转型方法。
Mike Quigley(孔格理):
接下来我谈一谈我在中国的一些经历。我第一次到中国来,是在1987年春天。我当时坐火车从广州到乌鲁木齐,又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回到了广州。当时我们也访问了西安、嘉峪关这样一些城市,来了解这个具有4000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从火车的车窗玻璃,我看到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汽车、一些电力设备和一些非常老旧的设施。今天,我再从火车车窗看到的情景,已经与当时完全不同了,中国有非常漂亮的机场,有高效率的火车,有很多的汽车,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水泥和钢铁之上的。前面的发言人当中有一位提到中国现在的钢铁产量是全球的一半,中国这种产能过剩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的钢铁市场,因此我对在座的各位提出一个关于产能过剩方面的请求。
Mike Quigley(孔格理):
我知道,就在这一周,在芝加哥,中美商贸联委会正在召开一个会议,讨论关于产能过剩的问题,我非常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政策决策者、各位公司独立的决策人能够坐在一起,来讨论全球化解产能过剩的方法,将中国的设备利用率提高到85%。我祝贺大家一切顺利,再次感谢邀请我,也祝贺报告的成功发行。
主持人 黄群慧:
非常感谢孔格理先生。接下来有请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贺燕丽先生作关于对我国工业布局和转移基本思路的考虑的报告,大家欢迎。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五大任务中,一项是优化经济比较的空间格局,完善区域产业政策,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各地区要找准功能区定位和自身的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
今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经报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动员产业布局和转移的指导意见,下面我就谈谈对这个意见的分析和考虑。
第一,我国工业布局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重点产业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五”时期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156个钟点项目的建设拉开了工业布局的序幕。第二个阶段,“三五”期间,为加快三线建设,国家在内陆集中布局了一些工业项目,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沿海地区现行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产业发展开始融入了国际产业分工利息。第四阶段,进入新世纪,西部大开笔,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全国范围内产业布局调整的进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征的产业格局。东部地区在发展外向型产业方面优势明显,以利用进口资源为主的炼油、乙烯等石化产业主要布局在沿海地区,70%甚至80%以上的轻工纺织产业产能也分布在这一地区;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的后发优势正在显现,正逐步发展成为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的供应地,煤炭产量占全国85%,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的60%。
二是建成一批有具有规模效应的重要产业基地。煤炭产业已初步形成神东、晋北、蒙东、云贵等14个项目基地,钢铁产业逐步向交通便利地区和消费集中地区布局,已建成宝钢、上海、首钢、曹妃甸、鞍钢、鲅鱼圈等沿海钢铁制品基地和鞍钢、武钢等10多个千万吨级内陆钢铁生产基地。石化产业逐步向消费中心和原油接卸条件好的地区集中,形成了19个千万吨级炼油、11个百万吨级乙烯的生产基地。上海、东风、一汽、长安四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已经超过1100万辆,全国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这些综合配套能力强,对区域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功能的重大生产基地已成为代表我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是市场机制在产业布局和调整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主要是一些资源依赖性不是很强的产业,他们集聚发展、产业转移,不断进行。
四是走出去取得重要进展。随着走出去战略实施,一批骨干企业通过加快境外资源开发,建设境外生产基地,以及并购国外具有核心技术的优势产业,加快了跨国经营步伐,在资源方面,我国企业已获得了境外煤炭权益资源量20多亿吨,铁矿石权益产能不到2亿吨。钢铁企业在意大利、美国等多个国家投资建厂,汽车企业在新兴经济体国家和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地区建立了整车生产企业。并购重组方面,装备制造、石化化工、轻工纺织等行业并购了一批国际知名企业,走出去不仅使我国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和资源保障,也积累了全球产业布局的经验。
第二,我国重点产业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战略新要求不适应。当前东部地区钢铁、石化、建材、装备、汽车、轻纺等产业的产值占全国比重均在50%以上,有的在70%-80%以上,人均工业增加值分别约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2倍、2.3倍和1.4倍,产业发展差距仍然很大,成为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重要因素。东部城镇化率接近60%,高出中西部地区约15、18个百分点,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产业布局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由于我国产业布局向东开放,起步早、力度大,向西开放程度不高,与东亚、西亚相关国家投资和贸易往来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缘关联度较高的东西部产业的发展。
二是产业布局与生态文明不协调。部分沿海地区产业分布过度集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特别是一些老工业基地的矛盾更加突出,全国40%的钢铁产能位于大中城市,大部分石化、有色冶炼企业也位于城市周边,有的厂区与城市已经连成一片,甚至处于城市中心,防护距离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环境安全压力大,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新问题。
三是产业布局资源能源配置不匹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长期以来靠近国内资源地形成的产业布局,已不适应形势的变化,生产加工能力和资源市场脱节,如我国炼油工业,不仅存在着北油南运、东油西输现,且大量进口油往返运输加工,大幅度增加了生产和物流成本,中西部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的85%,东部地区却集中了大量的钢铁、石化、建材等高耗能产业,不得不进行长距离的能源输送。
四是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对产业布局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体经济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再工业化,针对我国重点产业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也明显增多,我国以低成本参与国际分工的优势逐步减弱,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明显制约。因此,随着我国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我国也逐步进入到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推动产业布局调整,为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第三,今后布局调整的一些思考。考虑工业布局,要紧扣布局和调整的实际,坚持布局调整和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与产业优化升级相结合;坚持布局调整与城镇化相结合,与两型社会建设相结合,与提升全球产业分工地位相结合。在这个指导意见中,我们提出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尊重规律、分类推进、环保优先、结构优化、创新机制、营造环境四项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到产业布局必须结合产业经济技术特性,实行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布局的优化和升级,促进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像煤炭、电力、钢铁、石化、有色金属这些是资源农业依赖程度高的产业,生态环境影响大,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而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等,受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的约束比较小,主要应该我市场竞争,促进要素的资源合理流动。通过一些政策,来引导这些产业的合理布局。
所以,重点考虑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推动重大产业基地的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在沿海和资源富集地区建设一批重大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产业基地。再比如,在减少钢铁产能总量的前提下,要调整和优化当前的产业布局,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同时,加快沿海和西部的优质钢铁基地的建设,建设矾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以改建扩建现也石化企业为主,启动建设一批大型的石化项目,着力打造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亿吨级炼化一体化产业集聚区。推动化工原料基地建设,以大型煤炭集团为主体,加快建立大型煤炭基地和现代化煤矿。这里面主要是资源类的,建设一些大型的产业基地。有一些,像化工企业,园区化、集聚化发展。
二是有序实施安全、环保搬迁。下一阶段,这个事就要进行了,坚持科学规划论证,区分不同类型的实际情况和搬迁的可行性,结合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和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要有序实施城市的钢厂和化工企业,有色金属企业的搬迁。
三是推进产业间的循环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推进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产业之间的循环式整合,通过联合选址实现资源能源梯级利用和循环使用,选择部分钢铁企业利用富余的煤气资源直送发电企业用做原料。发电企业直接向钢铁企业供电,实行共同火力,推进大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利用大型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处理城市污泥、生产垃圾和有毒有害废弃物等等。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较好的煤炭产区开展现代煤化工现代收集试点。
四是提高国内重量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消费需求呈现刚性上升态势,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作为资源消费大国,在基础利用境外资源的同时,必须加强国内资源的勘探开发、实施铁矿石、有色金属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保障工程,提升重要短缺资源的保障能力,为此在资源富集地区,加强地质赵匡,加强大型矿山建设。另外要积极利用沿边的境外资源。
五是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这个不展开了,大家也都清楚。
六是拓展重点产业,发展国际发展的空间,要在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分工,这既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有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产业结构深层调整大格局带来的发展机遇,因此要积极谋划对全球资源的配置,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地位,我们的布局不仅在中国境内,已经到了工业向跨国公司发展的阶段,而且世界很多国家希望中国去投资,所以我们应该拓宽视野,在全球的角度和高度,来布局中国的工业产业。
有一些宏观调控,以前的产能过剩肯定要在布局中体现,但是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并不是说中央的宏观调控太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要加强,而不是削弱。以前造成的产能过剩,很大的一个因素是由于地方对经济的干预,唯GDP论英雄,过去几年造成的这种东西,各地都在争这个东西,而且越争,领导升官、政绩高,没有人追究他的责任。
这届政府狠抓这个问题,我觉得抓的是对的,就是考核干部,考核地方的政绩到底要考核什么,一定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到主线上来,这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杜绝粗放发展、数量增长的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的势头。所以在这点上,从国家来讲,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宏观调控,加强质量效率、水平品牌方面的宏观调控。从总体上,抑制重复建设、粗放发展的省和地区或者这样的企业,不能让它活下去,应该有这样一个主导的思想。这是我的一些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 黄群慧:
接下来有请河北省保定市市长马誉峰市长作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端发展的精彩的报告。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保定市政府和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是战略合作单位,我们有个战略合作的协议。保定作为社科院工经所的时间及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发展理论的支撑。
作为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到社科院这样一个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来聆听报告,对地方工作的指导作用非常好,启发我们在地方政府决策当中吸收一些新的理论和思想。
我重点给大家汇报一下在工业转型当中保定市的一些做法。虽然保定离北京很近,北京有很多同志可能没有到保定去过,保定离北京只有140公里,保定和北京市的接壤180公里。从北京西客站到保定坐高铁只有40分钟的时间。保定是一个人口大市,在全国超千万人地级市里面,保定是其中之一,有21个县,有3个城市区,有一个白沟,还有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所以我们一般说有26个县市区,总人口超过1000万。
保定是经济重地,文化名城,是老工业基地,原来是省会,1958年搬到天津,66年又从天津搬到保定,68年搬到石家庄。在“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项目,保定有8个,很多企业现在发展得不错。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保定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历史上就有创新的基因,改革开放进程中也呈现出很多创新的亮点。我作为一个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在当前这样一种形势下,必须是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特别是保定,靠近北京,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协同发展当中,保定走什么道路,就是创新的道路,就是高端引领的道路,不管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发展上,还是生态建设上,都要高端引领。
近年来,我们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全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来追求创新、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全力打造创新之城,活跃了发展全局。省政府对保定的创新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今年我们9月份和中国科协、和河北省政府共同在全国第一个把保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城市。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
一是培育创新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们这些年不断加大对创新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突出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创新,带动大批科技型企业迅速崛起。一个是抓龙头,围绕培育壮大汽车和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北京传统主导产业有五个,第一个是汽车,汽车里的龙头企业是长城汽车,是我们国家自主品牌当中比较大的,去年销售是75万辆,纳税67个亿,是河北省第一名。因为它的自主品牌利润率是最高的,销售量是全国十的汽车集团的第八名。长城汽车的特点是自主创新,口号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专注、专业、专家,每年搞一次长城汽车科技奖,申请专利2800多项,整车、零部件、发动机研发水平达到国际一流,销售量在国内自主品牌中是第一名。他们在保定投资50亿元建立一个新技术中心,还要投资50亿,再建立汽车研发基地。长城汽车是民营企业,特别注重学习,特别注重创新。
我们还有一个新能源企业,像英利集团,是世界出货量第一的太阳能汽车,也是本土企业,87年创业,通过创新,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供货商,也是唯一连续赞助两届世界杯的中国企业。还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裂变发展的同时,也快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做大做强。汽车和新能源产业已经占据保定工业的半壁江山。
二是抓平台,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企业蓄势发力的“跳板”,全市建成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英利有太阳能重点实验室,还有国家联合动力风电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6个省级技术中心,73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还有30多个院士工作站。
研发的领域涵盖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电网。保定有个中国电谷,重点围绕和电有关的产业发展,有六大产业,一个是光伏,一个是风电,一个是输变电,一个是蓄电池,还有电力自动化,还有节点、智能电网,六大产业,都是和电有关的。
第三是抓孵化。我们大学科技园也是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保定大学特别多,在全国地级市中,大学数量可能是第一的,有18所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电力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都在保定,有25万大学生。
保定大学科技园从2012年建园,7家初创型企业,发展到现在的165家高成长、科技型企业。
现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54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多家,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第二,建设园区。刚才有一位领导讲了,工业聚集,把优势产业集聚,科技创新要素融合,打造出一个具有强大发展活力、创新型的增长极。我们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谋划推进一城两园。一个是白洋淀科技城,在保定主城区和白洋淀之间,借鉴台湾新竹科技园的模式。二是白石山中美科技创新园,引进美国北卡三角园区管理模式,主要建设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生物医药、现代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研发园,被评为国际创新园。三个是高碑店,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有个奥润顺达创业集团,是顶级门窗的制造,在建筑节能领域,在节能能耗里,建筑能耗占43%,建筑能耗里门窗能耗占55%,所以门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能领域。
第三,创新城市。我们每年开一次全市的科技创新大会,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人才强市、地校合作。保定也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五省八市”低碳城市试点城市,我们2006年开始低碳型城市探索,实施了太行山光伏示范带建设、地热资源开发、建筑节能推广、农村沼气利用四项低碳示范工程,让科技创新走进百姓生活,使创新创业成为社会主流风尚。
参加这样一次会议,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激励,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更多更好的举措。保定也是国家旅游名城,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和学者多到保定看一看、走一走,谢谢大家。
主持人 黄群慧:
感谢马市长介绍保定市的经验。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老师作经济新常态下的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精彩报告。
我今天做一个简短的发言,只提问题,不做结论。
提一个什么问题呢?中国走上经济的新常态,有个关键词叫做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当然是工业化过程中间的一个常态,工业化整个过程都是创新的,只不过创新的方向是不同的。各个国家完成工业化之后,每个国家都不一样,在工业化的路径,很多国家大同小异,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等等,但是完成了工业化,到工业化后期,每个国家都不一样。为什么每个国家都不一样呢?是这个国家在工业文明的过程中间,它的文化是不同的,所以它的创新趋向是不同的。工业文明的过程,这是大的概念,因为创新,都是人类行为,工业活动也是人类行为,人类受自己意识的指挥的,所以工业文明的过程,不仅是简单的物质和技术的过程。工业文明中间,我把它分开,为什么各个国家会不一样呢?是工业文明里面有很多,我把它叫做“子文明”,“子文明”里面有很多种类,我说至少有六种“子文明”。第一种“子文明”叫做采掘文明,是挖出来的钱,这种文明是直接连到农业文明,农业文明也是采集地球上现有的有用的东西,农业文明延伸到采掘文明比较容易,中国古代也有炼铁、盐业。工业化以后,就是挖煤、挖矿、挖铁等等。这个文明的基本逻辑是挖出来的钱。
第二个文明叫商业文明,或者叫贸易文明,做买卖,贱买贵卖,过去我们反对贱买贵卖,叫做投机倒把,其实是工业文明的一个形态。这个文明在中国也很发达。这个文明最简单的一个逻辑是价廉物美,这也是工业文明的一种形态,这个形态在中国也很强盛。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贸易特别强呢?完全契合了中国人买便宜货的心理,它可以做得很大,这也不错,价廉物美是中国人一般的心态。
第三个“子文明”是地产文明。做地产文明,是全世界华人企业家最擅长的事情,从李嘉诚开始,地产文明也不错,在工业化过程中间,我们也看到地产的作用。
第四个“子文明”是制造文明。制造文明的逻辑是什么呢?是你要把没有用的东西加工制造成有用的东西,你才挣钱。这是它的逻辑,这是转换物质的形态的过程。大家都知道,一般西方国家讲工业革命,实际上主要是指制造业的革命,制造业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形成了更快的经济成长。
第五个“子文明”是资本金融文明。工业品和农业品不一样,它可以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工业经济杂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