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平:中国的中国 经济衰退退究竟什么时候停止

石齐平:中国市场经济进步大但仍有发展空间
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15年,也是《中国入世议定书》(《议定书》)第15条“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终止期限。但美欧并未如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连日本也高调宣布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一时间,“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再度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议定书》第15条,真的能作为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充分法律依据吗?欧美日等国坚持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态度,对国际经贸活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应采取何种策略予以应对?
栏目推荐列表
视频列表:
节目时间表
近期热点视频石齐平:可凭四大指标判断中国梦是否实现来源:凤凰卫视 10:58
  核心提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我们可以用四大具体指标来衡量。经济力量是否回到了全球第一;军事力量是否能保护中国的利益疆界;制度是否具有自信,成为他国参考对象;文化软实力提高并且实现国际推广。  凤凰卫视2月16日《石评大财经》,以下为文字实录:  全荃:石先生咱们今天平说新语要谈什么呢?  石齐平:刚才实际上结尾的时候提到中国梦,中国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咱们今天谈谈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指标,让我们来判断我们中国梦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中国梦的指标。  姜声扬: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指标。  石齐平:第一个最容易想到的就是GDP,对不对,我们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复兴就是恢复到历史上曾经有过最辉煌的时刻。最辉煌的时刻其实三千年中两千八百年都是最辉煌的,因为GDP永远是第一,从汉朝到唐朝到宋朝甚至于到1840年清朝中间都是第一,现在的一个情况中国GDP已经恢复到第二。  姜声扬:第二。  石齐平:全球第二了嘛,如果照一般正常,如果是PPP的话已经超过美国,我们不算那个。就是说一般的正常的计算方式,再过十到十五年,应该是超过美国了。所以就这个指标来讲,现在已经指日可待。
相关搜索:.
->->->【热点推荐】简版| | ----17-12-04 06:48石齐平:中国南海大战略有攻有守有文有武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赵永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您的位置:>>>正文
石齐平:中国经济改革升级版轮廓已现
  &全球化&大趋势在2008年世纪金融海啸之后出现了很大的逆转,经济发展必须尽快地由外需导向转变为内需导向,这就需要有体制与政策上的巨大变革。
  近来海外一些媒体纷传,中央为进一步推动国内的经济改革计划,已成立了7个高层工作小组,负责起草7大领域改革方案,内容涵盖金融部门、财政体系、土地使用权、生产要素价格、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社会收入不公及户籍制度等领域。改革方案预计将提交于今年秋季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如果审议通过后,这个升级版的中国经改将自2014年起全面展开。
  有必要将这个升级版的改革,放在中国发展与崛起的大时空形势下作一些观察与评估。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自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之前的30年,中国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三个误区:(1)经济上100%计划经济;(2)所有制上100%公有体制;(3)贸易上100%&闭关锁国&。这三个&100%&,束缚了几乎所有的中国生产力。到了1978年,这条路再也走不下去了。因此邓小平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中国国运的转折点,是近代中国崛起复兴的始点,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改革的1.0。
  中国经改1.0,从1979年开始,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告一段落。在这段期间中,&改革开放&中的&开放&相对容易,走在前面,一放就活。但&改革&(包括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公有体制到民营体制)难度高,不但须摸着石头过河,而且免不了折腾,1989年就遭到重大挫折,导致停顿。1992年邓小平南巡,重新启动,并展开真正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了金融、财税、外汇、投资四大体制)。由此开始,可视之为中国经济改革的2.0。
  中国改革2.0,从1993年起始到2012年告一段落,约20年。内容范围从狭义的经济(金融、财税、外汇、投资)向社会改革(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社保)扩延,可以看到,无论对生产力的释放及对广大人民生活的改善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必须同时指出,由于受到了三个制约,改革的进程与结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进一步的思想解放不易,特别是在政府职能与市场机能的分际,及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的争议等方面;(2)固有的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放权)与新生的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放钱)对改革的抗拒与日俱增;(3)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政策欠缺充分的专业知识,例如为了救市或稳增长,往往过度依赖短期性的政策调控,不但影响了调结构,而且产生了许多的政策后遗症。
  与此同时,从1979年到2012年,从改革1.0到改革2.0的30多年,中国面对的外在形势也正在出现巨大的、结构性的调整,&全球化&大趋势在2008年世纪金融海啸之后出现了很大的逆转,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尽快地由外需导向转变为内需导向,这就需要有体制与政策上的巨大变革。2013年,习李接班,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内外形势。
  习近平日前在天津调研时说:&保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下大气力解决体制弊端。&李克强也说过,&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从这里,我们可以初步观察有关报道中的七个改革,也许可以归纳出一些值得注意的线索:
  (一)近来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明显减缓,但从习李改革基本框架看来,似乎更倾向于依靠改革,而不是仰赖短期性的宏调刺激政策。
  (二)就改革而言,习李似乎相当重视政府职能与市场机能的合理分际,该放给市场就放给市场,该政府管的政府就必须好好管好。
  (三)扩大内需的基本战略思路应该是:(1)松绑民间投资;(2)推动收入分配改革;(3)城镇化。至于城镇化,初步重点则置于土地及人口两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四)针对难度较高的国企改革,则似乎倾向于通过迂回途径,即减少政策补贴,进行要素价格改革,及放宽民企投资等方式来推动。
  中国经改的&升级版&轮廓已现,值得期待。(文/石齐平)
责任编辑:李杰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论坛精华::
::征婚·交友::
::图片新闻::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相关新闻
::热点新闻
本网站资源由大众报业集团鲁中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淄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lznews_ 鲁ICP证号&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 经济衰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