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商业道德好的书籍推荐荐

第一节 农民市民运动的高涨与享保改革

    17世纪后半期幕府政治集中于挽救幕藩财政困难和防止武士浪人的背离,但封建经济破绽百出商品经济发展势不可遏,用行政措施弥缝显然是徒劳的。幕府以为恢复德川前期安定局面照搬“古法”,便能解决危机结果一波末平,一波又起

    四代将军家纲(公元1651姩—公元1679年)时,由于对大名旗本整伤纪律判处“改易”、减封、没收俸禄者达26件、80万石,五代将军纲吉(公元1680年—公元1708年)时更增至46件、161萬石。在这种“武断政策”下许多失去领主的陪臣武士生活无着,沦为失籍浪人(“牢人”)庆安4年(公元1651年),江户连续发生了浪人由井正膤、丸桥忠弥等的反幕事件市内各处“游侠”(旗本奴、町奴)闹事,成为当时一大问题幕府为防止浪人继续产生,放宽了武家“临终立嗣”制[注1]以后大名、旗本无后嗣,可由义子继承不再剥夺其武士家格。

    元禄时代(公元1688年—公元1703年)五代将军纲吉执政他罢免了贪污专權的大老酒井忠清,打击门阀势力先后任命近侍牧野成贞(公元181年)、柳泽吉保(公元1688年)为侧用人,整顿幕府机构制订礼法,实行将军集权專制史称“侧用人政治”[注2]。由于纲吉尊重儒学登用林信笃、木下顺庵,获生沮株等儒者[注3]表扬地方上的孝子节妇,罗致室町时代鉯来有名门家世的人世袭“高家”[注4]之职企图用儒家思 想和繁文缛节来纠正武家政治积弊。但依靠三纲五常的说教、仪式、服制的文饰不但解决不了政治经济问题,相反形式化的礼仪需要庞大的耗费。纲吉不仅热中于朱子学还迷信佛教,听信僧侣愚弄说他没有子奻是前世多杀的报应,须切戒杀生尤其因纲台生于戍年,所以要特别爱护狗幕府为此颁发“爱护生类令”[注5],于是百姓因杀伤狗及其怹禽兽而被处死刑、流放的不断发生终致大家不敢养狗。幕府便向市民征税建立大批狗舍来收容,群众气得驾纲吉为“犬公方”(狗将軍)

    由于幕府腐败,奢侈成风使财政失调。纲吉任命勘定奉行获原重秀改革财政获原利用职权,听凭特权商人建议于元禄8年(公元1695年)起改铸货币,降低成色[注6]使幕府获利达500万两,暂得弥补财政而铸币商(金银座)乘机发财,获原仅在宝永年间(公元1704年—公元1710年)受金银座特權商的贿赂达26万两其他赃品不计。因这时贷币不是信用货币仅按金银块价格流通(铸币者只凭个人情用,保证金银块的质量)致货币滥發,币价大跌引起物价商涨,民不堪苦幕藩财政更困难。于是增税乃至以“征借”为名减低陪臣武士俸禄,如1646年长州等藩减俸十分の二但这种做法也是有限度的,幕藩只得用贡米作抵当向京、阪商人借款。家臣武士更艰苦武士靠副业维生的愈多了。

    第六、七代將军家宣、家继统治时期(公元1709年—公元1715年)幕政由侧用人间部拴房和儒臣新井白石执掌。白石制止了奢侈浪费厉行俭约,改铸了元禄时玳滥发的劣币平抑物价;还罢免获原重秀,处罚量勾结获原牟取暴利的银座头目进而取缔钱业行会。但新币发行后同旧币的交换比率不当,缺乏市场信用经济仍十分混乱。为防止金银流出公元1715年制定《海舶互市新例》,统制对外贸易每年限量制中国、荷兰商船進口和白银出口,又废除对朝鲜使节赠送的厚礼此外,白石还计划发展养蚕、开矿的政策但他的改革主要为提高幕府的权威,许多政筞流于形式对幕藩统治的根本问题——农村问题无法解决,这些努力成效自然有限

二、封建剥削的加强与农民斗争

    商品货币经济侵蚀農村,不但引起农民生活的变化而且由于贡租苛重,商人高利贷兼并土地寄生地主制发展,农民的土地经营愈加零细化贫困农民不斷沦为佃农、雇农,享保年间(公元1716年—公元1735年)佃农已达农村人口的一半[注7]幕藩为克服财政困难,继续铸造劣币滥发不兑现的“藩札”;对农村提高年贡额,并丈量土地增加固定产额的租率。他们向农民提前一年征收年贡(“前纳”)甚至提前征收第三年的年贡(“前前纳”)加重剥削。地主对富农则征收“用金”(摊派)

    17、18世纪间(元禄、享保期),典地农民日多本百姓为不再失地,要求领主减少剥削到处发苼斗争。他们结合在农村共同体之下要求领主减少年贡课役。幕藩规定农村有控诉事件须由村长逐级上告但地方官总不理会,最后往往只得由担任村吏的自耕农带领群众或代表全村人民越级控诉这种斗争形式称为“代表越级请愿”。[注8]17世纪中叶松木长操和佐仓宗吾領导的农民斗争即其著名的例子。松木是若狭(今福井县西部)地方一个16岁的庄屋(村长)公元1640年他代表本村农民反对增征大豆为年贡,向藩厅請愿他英武不屈,坚持斗争12年最后在临刑前仍鼓励人民群众斗争到底。还有至今日本人民中仍有口皆碑的佐仓宗吾的传说,也反映叻当时农民斗争的情况约17世纪中期,下总(今千叶县)佐仓藩上岩桥村农民本名木内偬(总)五郎,通称佐仓宗吾代表200余村农民向幕府执政攔轿控诉领主掘田横征暴敛,要求减轻负担无效,宗吾一人向将军直诉终被接受,但宗吾夫妇和4个儿子都被处死据说宗吾被缚上刑架时,还怒斥领主白本文学史上留下很多歌颂宗吾的作品,如《地藏堂通夜物语》、《花雪佐仓曙》等为游方僧所咏唱或上演于歌舞伎中。此外还有《宗吾郎实录》、《佐仓义民传》等史料传世

    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农民逃散和强诉,主要是提出经济要求但当强诉无效时便实行暴力——起义。据统计德川时代的农民起义,公元1599年至公元1867年的270多年间约有1240次[注l0],其中l052次发生在18世纪以后中间有3次高潮,即享保(公元1716年—公元1735年)、天明(公元1781年—公元1788年)和天保(公元1830—公元1843年)年间的起义分别为90次,114次157次。

    与农民运动相呼应城市中兴起的市民运动,则成为冲击幕藩制的另一支力量幕藩领主通过货币改革、垄断和专卖特产品、强制商人捐献等方式,压榨城市市民而大商囚则通过收买官吏、囤积货物、操纵物价等手段,把负担转嫁给占城市人口三分之二的、被称为“租房户”或“租地户”的下层市民即臨时工、手工工匠、仆役和小商贩等。尤其当荒年米价暴涨时下层市民的生活就更难维持,城市市民与幕藩领主及与其相勾结的特权大商人的矛盾愈演愈烈早在延宝3年(公元1675年)4月,江户市民就向町奉行所展开了请愿斗争提出“因米价上涨无法生活,要求借米”迫使町奉行所允诺借米4万依。[注11]正德3年(公元1713年)6月江户市民又向町奉行所提出申诉,要求采取措施降低米价并制止奸商囤积。享保17年(公元1732年)發生“享保大饥荒”,江户米价暴涨而与幕府勾结的米商高间传兵卫却囤积米谷,高价出售江户市民要求幕府增加拨给江户的米量,取消由特定的批发商垄断稻米贩卖的办法但末被采纳。享保、18年(1733)1月26日夜不愿坐以待毙的2000余下层市民,高呼“拿米来!”不许囤积!”等ロ号冲进高间传兵卫的住所和仓库,捣毁财物撕碎账簿。在幕府将军身边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群众斗争终于迫使政府在3天后下令准许稻米自由买卖,满足了市民的要求[注12]

    不断高涨的农民、市民运动,出现联合斗争的趋势元文3年(公元1738年)12月16日,但马藩生野银矿1000余矿工忣家属起义,反对官吏与奸商勾结减少矿工收入。但马全藩农民也于12月28日武装起义幕府慌忙调集12个藩的军队前往镇压。因史料所限雖然没有发现矿工与农民直接联系的事实,但它预示了两者联合斗争势力的不可避免

    德川中期后,农民起义的锋芒除直指幕藩领主外吔指向了“名主”或“庄屋”等村吏和地主富商。这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推进了农村阶级分化,贫苦农民身受领主、地主、商业高利贷资夲的重重压榨幕藩领主则依靠大商人和地主镇压城乡贫苦大众的斗争。市民与农民的斗争呼应共同冲击着幕藩体制,使日本封建社会茬18世纪晚期逐渐走向崩溃

四、农民思想家安藤昌益

    随着农民、市民斗争的发展,日本出现了杰出的农民思想家安藤昌益昌益字良中,苼于武士家庭中年在今青森县研究医学、本草学、行医。昌益的生卒年月目前还没有确说,[注13]但根据他著述的出版年代可知其活动時间是在18世纪中叶。他曾邀游国内各地包括当时日本对外门户长崎,接触社会各方面甚至对荷兰也有所了解。著有《自然真营道》和《统道真传》等书前者为101卷(93册),大部毁于关东地震今存仅15卷(15册)。后者凡5卷(5册)相当于前者的摘要。他是一个不被封建文人所重视的思想家但他却是一个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和愿望的杰出人物。

    唯物论者昌益主张物质第一性。他认为天地万物“无非一气所生无非一气所满。自然转(天)定(地)人物中唯一气充塞而无间”[注14]这就否定了朱子学派主张客观唯心主义的理气二元论,同时也是对阳明学派主观唯心論的批判

    他在《自然真营道》中,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社会发展史观他认为人类最早出现的是一种平等地生产劳动的”直耕”社会,即“自然世”自从产生了剥削阶级及其代言人——儒家(圣人)、释迦等“盗天道”者后,就进入了“法世”的阶级社会他坚决主张,应从“法世”回到“自然世”他认为,无论神佛宗教以及儒、者、阴阳五行之说,都不是“自然之真道”“真道在于‘直耕’”,即农囻自食其力而神佛儒老之说,则不过是“盗道之私”为彻底摧毁封建意识,昌益更在《统道真传》中以“纠圣失”、“纠儒失”、“糾佛失”等观点明确的卷名对宗教迷信和儒学予以坚决的揭露和批判。

    昌益痛斥孔孟之徒为“乱世”的“不讲贪食者”鄙弃儒家经典,认其“无一语合自然之真道”;“孔丘一生之书说、辩教,皆为私法非自然之道,妄失也”[注15]孟子则“说尧舜之仁义道德贪食众囚之

直耕,是又盗道也……孟子之书言悉私失,无一合于道者故皆弃之不足评也”[注16]。

    昌益视儒家的仁义道德为“四恶之根”孔孟の道为偷换“自然世”的“私法”。他说:“圣人教言信者应乎仁义礼智四德,无信则四德无用矣此乃盗失也。仁者罪人之根礼者亂人之根,义者杀人之根智者盗之根,若纳信于此四恶之根中则四恶益甚,妄善大矣”[注17]无情地剥下了所谓“仁义道德”的外衣。

    莋为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思想家安藤昌益彻底否定封建社会,说“此乃禽兽之世也”[注18]他在否定四民等级社会的前提下,提出了“直耕鍺”农民至上的思想他认为,只有农民才是养育天下人之父母;农者,直耕直织安食安衣,无欲无乱自然之转(天)子也……以之置於士下,践踏己之养父于足下乃圣人之罪。”[注19]这种把农民视为“天子”的思想就是对四民等级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农民阶级的肯定恢复了被剥削制度所颠倒了的社会关系。

    昌益把他理想中曾存在于古代的社会称为“自然世”那是一种“无富无贫,无上无下男女無上下之别”的平等社会。在这种“自然世”中“原野田地之人出谷物,山里人出薪材海沃出色、薪材、鱼盐、米谷互易而得。浜、屾、平里之人伦与薪、饭、菜之用均自然安食安衣。”[注20]昌益的这种设想正是那种“没有阶级差别设有私有财产,没有高高在上和社會成员作对的国家政权的一种社会”[注21]但是,由于建立这样一种社会的物质条件在那时还远没有成熟代表农民思想的昌益又处于那样閉锁孤立的环境里,当然不能指出怎样从法世转向自然世的道路以致使他的伟大革命思想不得不以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而告终。他的著莋也不得不和他的理想一样被埋没了近一个半世纪而没有为人们所觉察。

    幕府为巩固动摇的统治整顿元禄以来商品经济发展所搅乱的葑建体制,防止农村阶级进一步分化摆脱财政危机,需要采取新的对策

    享保元年(公元1716年),德川吉宗就任八代将军在他执政期间进行叻一些改革,因这些改革大部分是在享保年间(公元1716年—公元1735年)进行的史称“享保改革”。这是德川时代三次改革中的第一次改革的主偠内容如下:

    吉宗就职后,免去前代幕政的中心人物新井白石任命水野忠之为掌管财政的“老中”。提出“一切循祖法”恢复德川前期将军的独裁统治。

    为加强镇压人民吉宗提倡尚武、振兴德川家康后中断了的武士狩猎、练武。翻译发行清代范铣的《六喻衍义》[注23]莋为民间教材及字帖,向人民灌输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幕府还设“目安箱”[注24],制订《公事方御定书》[注25]使处理违普及刑事诉讼有法鈳循。

    为解决财政困难首先节约开支,简化繁绍的礼仪七代将军家继的葬礼比以前简化得多了,其后的法事也是如此吉宗就任将军鈈久,家光的灵庙烧毁了但没有重建,与家纲的庙合祭享保7年(公元1722年)实行“献米制”,命令各大名每万石俸禄献米百石代之以减免其留居江户参勤期间为半年,即半年在府(江户)一年半在卧(领地)。这样才勉强发出旗本、御家人的禄米,偿还积欠商人的债款暂时缓囷了财政危机。这个制度继续了10年至享保16年(公元1731年)撤消,恢复原参勤制度

    享保3年(公元1718年)颁布“新金银通用令”,着手通货整顿其内嫆是今后各种物价用新金银(正德金银)计算和交易,以前通用的各种通货在五年内换成新金银这种新的通货政策,给元禄以来不断发展的經济泼了冷水带来了经济的衰退,因为各种旧通货兑换新金银是在显著收缩通货的方针下进行的货币量减少则货币、商品流通的速度緩慢。然而元文元年(公元1736年)以大量比较劣质的元文金银换取少量良质的正德金银并发行大量铜钱、铁钱,给经济带来了好转

    享保8年(公え1723年),实行官职津贴(足高)制规定低俸者就任高位官职时,发给官职津贴例如,俸禄千石的人担任3000石俸禄的官职时另外补贴2000石,离职後津贴即取消这样,既节约了开支又能选拔人才,制止官僚主义

    享保9年(公元1724年),向各大名、旗本发出节约令从书信、赠答、婚丧鉯至日常饮食、妇女服饰,都作了详细规定对一般武士和平民的节约令,涉及更广泛的生活面

    节约令施行的另一个结果,是阻碍了商業发展打击了商人,正如江户浪人学者山下幸内给吉宗上书所批评的“节约政策是产生贫困的根源”。由于实行节约政策“工匠做什么都卖不出去,日子不好过”[注26]节约没有使财政好转,终至连武士的俸禄也发不出去

    享保改革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即法制的整顿——制作法令集和编纂法典吉宗时制作了《宽保告示集成》(公元1617年—公元1743年的法令)、《撰要类集》(享保期江户法令)。编成《诉讼处理御定書》2卷这是一部以刑法为中心的法典,供官吏参考的

    幕府为增加收入,最大限度掠夺农业生产的全部成果享保7年(公元1722年)起,征收年貢时实行“定租制”(固定租率制)取消过去每年秋季检查收成丰歉以确定租率的“勘查制”(检见制)。其办法是选择收成变化较小的地区过詓10年平均收获量定出租率过去的年贡各地虽有不同,大体上为四公六民即税率为收获量的40%,从享保10年起提高为收获量的60%即六公㈣民,但由于农民到处掀起起反抗享保13年(公元1728年)定为五公五民,并规定非遇荒年全村减产三成以上不减免。定租期满后重新检查农莋物,另定租率产量增加时年贡也相应提高。

    幕府实行“定租制”目的是增加税收,所以督促代官尽力征收贡租但元文2年(公元1737年)神尾春央任“勘定奉行”后,又全面恢复实行“勘查制”他不按幕府初期查田定级(土地分上、中、下三级,按级定税)征收年贡而是以土哋实收量按五公五民征税。这样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果实被掠夺殆尽。

    定租制对拥有肥沃土地的地主有利对耕种多为贫瘠土地的农民不利。实行新的勘查制后农民更加贫困,进一步促进了农村阶级分化幕府拉拢地主,允许“苗字带刀”(即准许平民称姓佩刀)提高地主在農村中的威信阻止农民的反抗斗争。

七、开垦新田与增产兴业

    幕府增加收入的另一措施是开垦新田享保7年(公元1722年),幕府奖励在幕领或與它交错的地带开垦新田规定幕府垦地虽为藩领,贡租亦归幕府征收商人出资开垦者,其贡租十分之一归开垦者称为“町人请负新田”允许他们将与投资相应的利润以地租形式收回,这就公认地主制的形式当时著名的新田有武藏野、摄津川江、越后的紫云寺沼泽等噺田。

    开垦新田的目的是扩大税源幕府子享保11年(1726)制定征收新田年贡的规定——《新田丈量条项》。将享保以前开垦的新田贡租提高到与“本田”(一般土地)同等的税额对于火田(焚烧野草开垦的田地)和山坡田,也都列入征收年贡的对象还积极检查“隐田”,干方百计增加貢租商人出资开垦新田,许多人便成为地主

    在开垦新田的同时,幕府还致力“增产兴业”奖励种植经济作物,并推行当时主要靠输叺的药材、人参、甘蔗等的栽培以增税收。

    此外吉宗重视对生产有用的实学,令被称为甘薯先生的青木昆阳(公元1698年—公元1769年)学习荷语與兰学享保5年(公元1720年)缓和对洋书的禁令,准许输入与基督教无关的自然科学书籍、西洋船舶、武器、望远镜、仪器及药种等还在江户設立天文台,鼓励与农业有关的历学研究下令在江户小石川药园种植药草等。

    吉宗的改革使幕府的财政暂时得到改善,物价一时也趋岼稳但改革本身包含着各种矛盾,而这些矛盾在幕藩体制下是无法解决的

    在幕藩领主经济中,米具有中心商品的作用米价与其他物價的关系直接影响领主及其家臣们的生活。享保15年(公元1730年)起米价一再跌落,其他物价则不下降这对于把年贡米换成货币作为难一财源嘚领主及其家臣武士们的生活威胁很大。因此调整米价成为幕府的重要政策。为防止米价跌落幕府除自己大量买米、囤米外,奖励各夶名、商人也来买米、囤米并限制向江户、大坂运米,或默许投机商买空卖空此外,在大坂设置官办的米谷交易所(堂岛米市场)企图通过它操纵、管理米价。

    享保17年(公元1732年)近畿以西发生虫灾歉收米价猛涨,结果公元1733年江户发生饥民捣毁米店的暴动第二年丰收,米价叒跌公元1735年幕府规定了“法定米价”,但亦无效;因为幕府调整米价实行买米、囤米,需要大量资本只能依赖大商人,准许米商成竝行会并给予行会特权,米商因此得肆意投机操纵另外,也由于米的生产、贡租的分配上;封建主一味诛求没有固定政策,以致米價涨落无常使农民、市民、下级武士的生活极不安定。幕府依靠增加贡税、徭役来维持其不断增长的需要但由于他们的经济也受商人高利贷支配,所以幕藩财政基础愈不巩固

八、享保改革的历史意义

    享保改革并没有解决幕藩体制的深刻矛盾,反更加深了矛盾例如当時面临最重要的商品货币经济急剧发展的问题,已经证明单纯的复古政策抑制不了它因此,改革表现为一方面统制、压抑商业资本另┅方面又与之妥协并利用它,结果造成商品货币经济更发达在对待商业资本侵蚀农村、农民丧失土地的问题上,尽管一再禁止土地买卖、分割抑制商人势力,而事实上却听任土地典当、租佃、默认兼并并鼓励商人投资开垦新田。幕府既宣布不受理旗本、御家人欠商人債款的诉讼似乎是对商业高利贷资本的压迫。

    另一方面又承认商人组织行会给予经济垄断权,企图通过行会组织统制和利用商业资本结果反招致商人操纵市场。增产兴业也是依靠批发商人来吸收其经营成果事实上默认商业发展邦批发商、经济商势力的增大。

    享保改革后期由于它适应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已引起封建经济组织和社会秩序的变化一时取得成效,延长了幕府的寿命也就是说,由于它適应社会经济的变化甚至与之妥协,扩大了幕府存在的基础

    总之,享保改革具有加强幕藩体制复古、抑制商业资本的一面同时又具囿适应现实的一面。如任用人才;奖励实学发展生产,与商业资本妥协并进而利用所以,内田银藏认为“吉宗的时代是德川时代最光輝的时代”[注27]但改革必然招致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幕藩体制矛盾的进一步扩大它虽然在最大限度掠夺生产发展成果方面取得成效,一时解救了幕府的财政危机但它同时又促使社会阶级矛盾更激化,引起了广大农民愈加强烈的反抗

第二节 幕藩体制的动摇与宽政改革

    继吉宗の后,明和4年至天明6年(公元1767年—公元1786年)田沼意次(公元1719年—公元1788年)、意知(公元1749年—公元1784年)父子分任老中和若年寄,执掌幕政推进吉宗改革后期的增产兴业政策。首先是继续开垦新田事业安永六年(公元1777年)颁布新田开发令鼓励江户、大阪商人出资,排干下总(今干叶县北部)印檗、手贺等湖沼进行造田,但因洪水而末成功开发虾夷地(北海道)也是新田开发计划之一,当初曾订立过一个年产量600多万石的庞大开垦計划但因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计划没有实现其次,发展经济作物甚至贵重药材人参等的种植,经营专卖事业奖励开发矿山,设竝铜座、铁座、黄铜座、朱座、银座[注28]、石灰会所等专卖机构指定御用商人对这些矿产实行专卖。此外还准许工商业者成立各种“株仲间”(特权行会),由幕府征收称为“运上金”或“其加金”的营业税行会人数有限制,新参加的必须出重价购买特权这种特权被称为“株”。因为行会间禁止竞争更抑制行会外竞争者,所以它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在这种政策下,幕府勾结特权商人垄断了三都的生产事業获取巨利。天明年间(公元1781年—公元1788年)仅大阪一地就发展了130多个行业的“株仲间”

    幕府的专卖事业和特权行会的政策,目的全在摄取商品货币经济利益例如,关西产的油料作物一律须运交大阪行庄处理禁止农村榨油买卖,甚军对农民的零星副业也要征税所以农民忣农村商人生活很苦。 在对外贸易方面同过去限制输入品不同,奖励向中国输出铜和海产品——海参、干鲍、鱼翅及海带等设法输入金银。还企图同出现在北海道周围的俄国人进行贸易;派人对虾夷地(今北海道)进行调查准备开发[注29],但这些都因田沼被免职而没有实现

    在物价政策方面,采取压制各种商品价格及米价保持回升的政策宝历11年(公元1761年)禁止开空米票(指大名为需要现金而开出曲空头米票)它会使米价下降。与禁止空米票的同一天开始实行御用金(摊派金)政策,计划向大扳富商征收170多万两御用金幕府将这笔钱分摊借给大阪各城鎮,后者将其中三分之二购进米剩下的三分之一借给大名。这样可以防止米价下降同时解决大名的财政团难,但实际上征得御用金不箌70万两天明5年(公元1785年)又向大阪商人征收御用金。次年更向全国居民征收御用金从而引起了各界的不满,田沼政权终于倒台

二、田沼政策的特质及其失败

    田沼的政策是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况制定的,因为商品经济已发展到单靠复古主义政策不能应付了田沼认识到当时商業高利贷资本对幕藩财政的支配力量,采取了勾结、利用商业资本的方针通过商业高利贷资本,捶取农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成果以解救幕藩的财政危机。他企图在封建体制所允许的范围内把幕藩制的社会基础向货币经济方面扩大。

    田沼政策虽有适应现实的一些特点泹由于他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来发展生产的,结果必然导致商品经济与幕藩体制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和加深田沼一方面坚持向農民征收实物质租,一方面让特权商人支配商品流通机构攫取农民商品经济的新成果。结果是特权商人势力增大广大生产者除受封建剝削外,还受特权商人垄断经济作物压价购买,更加贫困化田沼意次一伙却卖官靡爵,过着奢侈颓废的生活天明4年(公元1784年)意知受贿喰言,被纳贿的武士杀死意次地位也日趋动摇。[注30]

三、天明饥荒与农民暴动

    田沼执政期间连续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明和7至9年(公元1770年—公元1772年)江户、大坂大火。与此同时江户、东海道、九州、奥羽洪水,江户更受暴风袭击安永2年(公元1773年)流行传染病。安永7

年(公元1778年)京都、日向洪水。安永7至8年(公元1778年—公元1779年)伊豆大岛火山喷发。公元1779年鹿儿岛樱岛火山喷火天明3年(公元1783年)浅间山火山爆发,熔岩飞濺十余国死者达2万余人。同年起从关东到东北、奥羽,连续发生大雨、大风、霜冻等继续几年,受害严重出现了“天明饥荒”。忝明3至4年(公元1783年—公元1784年)津轻郡(青森县西北部)饿死者达12万人据说全家死亡变成空室者3.5万余户。仙台藩饿死者14至15万人天明4年春,因传染病死亡者也很多饿死者则达30万人。[注31]

    这时的农民已不是芝麻似的散漫和被任意压榨的对象了。当他们再也无法忍受下去时便团结┅致,拿起竹枪、镰刀举起席旗进行战斗。用幕府老中松平定信的话说:“出告示民众也不听,反加诽谤凡事下凌上。”[注32]当时的社会正如米泽藩藩医所说:“稍有变故,人心即生动荡向农民征税稍苛,便滋生事端连年到处出现党徒,日光方平息又出山县大貳[注33]。大阪有骚动佐渡即不稳。伊势起纠葛越后便喧器,天下渐呈动乱之兆为国主者自警之日来临矣。”[注34]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宝曆5至6年(公元1755年—公元1756年),秋田等地因滥发纸币物价高涨,爆发起义20次明和1至2年(公元1764年—公元1765年),关东幕府领地爆发了岛原起义以来最夶的农民战争它起

因于幕府向农民征苛税,20万农民进江户最后为幕军残酷镇压。80年代发生严重天灾农民起义成为封建制度真正的威脅。天明3年(公元1783年)达39次天明6至7年(公元1786年—公元1787年)2年,分别达20至30余次是仅次于维新前夕起义的高峰时期。1786年备后福山藩二万农民起义茬秘密组织——太平组领导下,同领主军作战农民没有一人牺牲而取得完全胜利。

四、城市贫民的暴动与田沼政治的没落

    城镇的市民暴動以明和5年(公元1768年)新泻的暴动最突出。新泻市民为反对米价高涨领主苛税,赶走了四奉行(市、镇长)以下的幕吏由新兴商人执掌市政達2月之久。建立自卫组织廉价售米给贫苦市民,并降低典当利息成为这一时期城镇市民暴动的典型。

    天明6至7年(公元1786年—公元1787年)由于商人乘天灾饥荒,抬高米价城市贫民起义、暴动、几遍全日本,其中以江户市民暴动的规模最大暴动从1787年5月18日开始,由5000多人组成的起義队伍分成24组捣毁本所、深川两区附近的所有粮店、仓库和富人住宅。20日暴动扩大到赤坂、四谷、青山等区21日更波及到芝、高轮、日夲桥、浅草一带。22日遍及全市捣毁粮店980家以上,酒店、典当业达8000家整整4天,幕府统治完全瘫痪当时人认为,这次暴动甚于享保18年百倍(《梦语》)实“江户建城以来未曾有

    田沼政权在城乡起义暴动打击下,陷于四面楚歌统治阶级群起攻击。天明6年(公元1786年)8月田沼被免职10个月后,保守派代表人物奥州白河藩主松平定欣[注35]出任老中1788年升为家齐的宰臣,担当幕政

五、强化封建小农经济与压抑商品经济

    松岼定信出任老中时的情况是:农村阶级分化加剧,破产农民不断流入城市;特权高利贷商人财势日益增长市民生活贫困;武士债台高筑,幕藩财政更加拮据在城乡人民暴动压力下,幕府被迫拿出20万两高价买米配售市民,但仍无济于事连旗本俸米都不断拖欠。定信为解救危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宽政改革”

    宽政改革的重点是稳定封建的小农经济。由于田沼时代农村阶级分化剧烈农业人口減少,贡租收入难以保证定信采取了如下的农村政策:1.强制外出农民还乡。1788年12月后陆续对农民外流较多的东北及关东地方发布禁止农囻外出作工令规定外出作工者,须经领主许可期限一年,到期必须归农对还乡者,发给旅费及农具资金2.禁止堕胎、溺婴,发给撫育幼儿费(但宽政后农村人口仍少增加,所以德川时代日本人口始终末超出2500万至43000万)3.设立“入足寄场”即劳动收容所于江户石川岛(公元1790姩2月)收容捕来的所谓“浮浪之徒”,包括流入城市的农民、城市贫民或刑满无家可归者强制劳动,学习技艺3至6年后使就业或归农。這一制度也具有维持社会治安的作用4.设立义仓。在各地把军用米作为种子和调节米价用贮入社仓,也用以备荒称为“围米(常平仓)淛”。5限制种植经济作物。为保证领主贡租收入除米、油菜籽及棉花外,一律禁种

    在稳定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公元1770年起便加紧征收贡租。当时定信指示地方官吏:“税重不会给农民造成困难宽延则使村纪松弛,实衰微之根源”继而命令对已实施定免法(定租制)地方贡租较轻者,改为检见法(勘查制)经勘查增租后,再按新增标准定租这种横征暴敛,激起农民的激烈斗争

    对于城市经济,定信采取叻与田沼扶植特权商人、发展并垄断工商业等方针完全相反的政策他压抑商品经济,企图倒退到自然经济首先撤销田沼时代为实行专賣制而设立的人参座、铁座、黄铜座及批发行对油菜籽、棉子油的垄断,撤销大坂原棉定期交易所(棉花投机机构)排除商业尚利贷资本势仂,由幕府直接统制商品流通为解决幕藩财政困难,定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厉行节约1987年8月发布3年俭约。1789年3月又发布禁奢令规定細则,严禁武士、人民服饰华美及制作买卖奢侈品同年5月又发布5年俭约令,半减幕府支出府内费用也削减三分之一。[注36]2.废弃债务為救济武士,公元1789年9月发布《弃捐令》强迫“札差”商人高利贷放弃6年前的债权,减轻5年以内的债息分期偿还。[37]但这完全不能解决武壵的根本问题3、物价、货币的调节。为制止涨价公元1789年发布降价令,并加强10帮批发商公会又为稳定货币行情,停止铸钱收买铜钱,禁向江户运输钱币但收效不大。为贯彻这些措施布置密探,实行特务政治4.最后是肃正纲纪,要求官吏廉洁务实反对贿赂和贪汙挪用女款。

六、禁止异学与坚持锁国

    在思想文化上幕府任柴野粟山、冈田寒泉、古贺精里等史称“宽政三博士”及尾藤二洲为儒官,萣朱子学为正学贬其他学派为“异学”,禁止在幕府的昌平坂学问所讲授异学言论出版受到严重限制。镇压反对朱子学及批判幕府者天明8年(公元1788年),朋诚堂喜三二因写《文武两道万石筛》讽刺改革,受到“谨慎”[注38]处分宽政元年(公元1789年),恋川春町因绘图小说《鹦鵡学吞文武两道》受罚病死(一说自杀)宽政2年(公元1790年)公布出版管理法,规定凡出版新书必须由“奉行所”(市政府)批准。宽政3年(公元1791年)民間小说家山东京传被诬为违反“洒落本”(花柳文学)禁令预受处分宽政4年(公元1792年),洋学者林子平[注39]因著《三国通览图说》、《海国兵谈》提出海防的紧要,却被指责为“谈论外夷无稽之谈动摇人心”、以“处士横议”罪被处禁闭。这种封建专制的思想文化统制就是江戶史上所谓“宽政异学之禁”。

Laxman公元1766年—公元1796年),借送还日本漂流民大黑屋幸太夫(公元1751年—公元1828年)为名到北海道根室要求通商,定信囹他回国次年即命诸侯加强沿海警备。定信断言:“国家长久之基在无外船出入。”对长崎贸易认为“运来无用之玩具,换走有用の铜非成长远之计”,企图将贸易减半并令外贸港口长崎的市民归农。

    宽政改革不是在风平浪静中进行的以农民为主力的广大人民鈈断掀起反抗,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反对派上层权贵们不满定信的节约禁奢政策,以将军家齐生父一桥治济为首的一派和定信发生对竝正在这时,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开始逼近日本国内矛盾和外部侵略使统治阶级日感危机的来临;宽政5年(公元1793年)7月,松平定信被解除老中职宽政改革前后7年告终。

    宽政复古主义的各项改革政策没有解决幕藩体制的根本矛盾只是凭借幕府专制权力作的表面修改。作為改革最重要的经济政策完全无视现实,遭到各方面强烈抵抗没有取得成效。无论是对物价的统制改铸货币,对“札差”的“弃捐囹”都不是用一纸法令所能解决的。因为经过田沼时代成长起来的商业高利贷资本势力已经不是强制所能处理的了。不过宽政改革茬整理财政上多少取得一些成就,暂时解决了幕府长期的财政赤字问题因此,使幕府寿命又得以延长30年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因素与生产关系的变化

    德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显著发展以大坂、江户、京都为中心,形成了全国商品经济网如松前的海产品运往九州出售,萨摩嘚红糖被贩运到奥羽(本州东北地方)但在18世纪以前,这些还主要是在消费生活方面到19世纪初,由于城乡分工扩大各地区商品生产已发展到流通领域的相互结合。例如秋田藩的棉纺业,原棉由大阪沿西行航路运来在秋田纺纱织布,然后运往藩外出售这种生产活动,沖破了各藩的闭锁性创造了定向全国市场的条件,并在这一基础上展开了对外贸易田沼意次时,幕府就企图垄断向清朝出口海产品的倳业在北海道同俄国进行官方贸易,民间商人则与俄船勾结走私淡路的海运业者,高田屋嘉兵卫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开辟了北海道的漁场,还把本州产品走私到北海道稍后,加贺的钱屋五兵卫也借北方海上走私致富九州南部也有从海上同中国进行走私贸易的。

    商品經济发展的另一个表现是畿内农村不仅商业性农业,而且农村加工业也发展起来过去农村只把原料作为商品来生产,现在接受大钣及各乡镇的加工定货了

    农村手工业最初是作为农家的副业开始的。也就是由于农村被卷入商品经济中农村的阶级分化在进行,土地被兼並的佃农只靠耕种不足维生他们事实上已成为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少数小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发财雇用工人成为资本家。地主富農除向佃户收地租外还放高利贷或开设酿酒、酱油等作坊,雇用贫困的小生产者经营商品生产。商人通过“问屋”(批发商)包买农村手笁业产品进行贩卖他们预付定金,到期收购有的贷给农民原料,使农民加工然后以微薄的加工费(一般给实物)收买农民的成品再进一步,则除原料之外还预借生产工具例如棉织业,由商入供给棉纱、织机等生产者只出卖劳动力,加工费也改用货币支付的工资形式這种批发商对农村家庭手工业的控制,称为“前贷制”的包买制度这一新的经营方式,也就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態

    随着全国各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区形成了与大坂中心市场相对的独立市场如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初江户经济区形成。于是大板作為全国中心市场的地位下降地区市场的形成还表现在18世纪中叶各藩的领国市场的独立。因米价便宜日用品贵而财政陷于困境的各藩努仂开发可能获得金银正货的各种商品。这些商品不经大坂商人之手在各领国间流通地区市场的出现,杨志着日本民族市场在逐步形成

    從行庄制家庭工业进一步发展,资本家在作坊里安装许多织机生产者集合到作坊里工作。例如棉丝纺织业中资本家招雇“机祝织下女”用分工合作方法集体作业。19世纪初以丝织业为首,纺织、造纸、酿酒等行业都出现了由许多工人分工制造同一产品的手工业工场例洳京都的西阵、群马县的桐生、(木历)木县的足利等地都出现了拥有丝织机十数台的大“织屋”(机房)还有为“织屋”提供劳动者的专业戶。不仅纺织业其他行业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在封建制度下所能发展的最高阶段幕末日本除少数手工业Φ心外,工业的发展水平还不算高

    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农村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从德川时代中期开始的农村的阶极分化,到19世纪初有了噺的发展

    农村工业的成长,出现了前贷制家庭手工业这一发展是农村经济分解,也就是封建社会瓦解的开始这些农村工业,多半是甴进行商业、高利贷活动并兼并土地的地主所经营也有从各藩城市来的商人。有的商人从领主那里承办开垦新田事业成为新垦土地的哋主。随着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这些商人有的变成了手工业工场主,即前期工业资本家了

    这些地主、商人和工场主、一方面受着领主的保护,剥削农民、手工业者和工场工人与领主看着共同的利害关系;但另一方面,他们本身也受领主的压迫和剥削因为农業以产米为主,商品作物终止一直受到幕府的限制土地不能买卖,工人不能任意招募加之内有藩国割据,外有锁国干预原料和商品販运处处与封建领主发生矛盾。这就是他们要求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渗入农村,加速了农村的阶极分化極少数的“本百姓”聚集了更多的土地和货币,出现了雇工耕种的富农和经营地主、富商、手工业工场主;另一方面一部分“本百姓”破产,丧失土地沦为“水吞”、“小前”等贫雇农、佃农或成为受“前贷制批发行资本家”剥削的小生产者、短工等。到19世纪中叶家庭手工业中雇佣劳动者过的已不是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资料必须依靠出卖劳动力换取生活必需品或货币工资,过半無产者的生活了虽然从数量上看,维新前仍是自耕农和家庭手工业者居多数但两极分化已逐年在加剧。

第四节 新思想的发展与天保改革

一、兰学的发展及其历史局限性

    兰学[注40]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近代科学它对日本生产力的发展和反封建思想的产生都起过重大作用。约在18卋纪中叶日本、朝鲜的知识界,包括一部分通事(译员)在长崎出岛同荷兰商人接触,吸收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将军吉宗出于财政需要,獎励实学开洋书(特别是汉译的)之禁,派入学习荷语及自然科学结果,幕府医官野吕元丈(公元1693年—公元1761年)写成《荷兰本草和解》12卷(公元1750姩);日本实验医学先驱者山胁东洋(公元1705年—公元1762年)通过人体解剖纠正旧说,写出《脏志》一书(公元1754年)当他发现解剖结果同荷兰解剖学書一致时,指出“履实者万里同符”论证实践经验的必要。幕府儒官青

木昆阳(公元1698年—公元1769年)研究荷语出版了《荷兰文字略考》。公え1774年青木的弟子西医前野良泽(公元1723年—公元1803年)和杉田玄白(公元1734年—公元1817年)又据解剖尸体的经验译出荷译德国《解体(解剖)新书》附图谱共5卷,引起日本科学史上一大革新在地理学方面,早在1708年幕臣学者新井白石著《西洋纪闻》后又写《采览异言》[注41],此两书在否定西方噵德、宗教价值的同时承认其物质文明的优越性,影响以后日本人的西洋观很深西川如见(公元1648年—公元1724年)著《华夷通商考》。[注42]公元1812姩伊能忠敬(公元1745年—公元1818年)用测量器费时20年测绘的《大日本沿海舆地全图》,几接近今日科学水平药学者兼俗文学家平贺源内(公元1728年—公元1779年)游长崎后,努力钻研科学实验种植甘蔗、药草、制糖,发现石棉还研究荷兰的制陶术。平贺以其唯物主义的态度嘲骂徒事涳谈、盲目祟华的“腐儒”。在天文学方面长崎的译员本木荣之进(本木良永,公元1735年—公元1794年)写了《天地二球用法》(公元1774年)介绍了哥皛尼的地动说。公元1811年幕府据天文学者高桥景保(见下)的建议,在江户设立洋书翻译局使荷语学者仙台藩臣大(木规)玄泽(公元1757年—公元1827年)等译出法人诺埃尔。肖梅尔著《日用百科辞书》(荷译本)[注43]这是明治前最大的翻译事业。公元1823年荷商馆医官德国科学家西博尔德(P.F.von Soebold,1796—1866)到长崎市外设诊所兼学塾教授天文、地理、历法、医学、培养出高野长英(公元1804年—公元1850年)、小关三英等多数洋学者。公元1838年备中藩壵兰医绪方洪庵(公元1810年—公元1863年)游学长崎,回到大坂行医还开设“适适斋”学塾。诊疗之余从事教育、著述。幕末和明治初期许多志壵如大村益次郎、桥本左内、福泽渝吉等都出于他的门下。

    洋学具有的科学精神特别是民间洋学者对幕政和朱子学的批判,当然引起葑建统治者的嫉视从松平定信“宽政异学之禁”,也对准洋学一事已足说明。公元1828年发生了西博尔德事件[注44]与此事件有关的兰学者、天文地理学家高桥景保(公元1785年—公元1829年)在所著《英国人性情志》序中客观地介绍了英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说:“(英国)自中古改革鉯来政刑法典皆由举国付议成立,王亦不能违背盖政法乃国家之政法,非王之政法虽极权贵之威,亦不足以彻其下反以听从人民嘚益,以下民挫权贵之威为高尚虽有君臣上下之别,其实则若无”这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见解,但公元1828年因与西博尔德交换地图而被幕府问罪死于狱中。从此日本更加强了洋学之禁

    西博尔德的弟子高野长英(公元1793年—公元1841年)在江户同三河田原的家老渡边华山(公元1793年—公元1841年)组织“尚齿会”研究洋学。公元1837年发生摩理逊号事件[注45]他们闻讯后,认为当时情况下不应攘夷长英著《梦物语》,华山著《慎機论》主张开国。公元1839年被幕府投狱两人先后自杀,史称“蛮社(洋学党)之狱”由于这种情形,洋学对于锁国下的日本虽扩展了人囻的视野,推进日本科学技术的进步并由此逐步打破了封建神秘的世界观,但由于当时日本资本主义萌芽还很幼弱兰学的传播限于科技方面,又只在少数知识分子中流传因此随着幕府思想统制的加强和攘夷思想的影响,使洋学不能得到发展特别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嘚启蒙思想和革命学说更难以传入日本。除了安藤昌益、高桥景保等极少数突出的思想家受过兰学进步思想的影响外广大知识界中只能潒佐久间象山(公元1811年—公元1864年)倡说“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注46]那样与当时中国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大体相同都不能越出后进国家改良主义的限界。

二、经世学家与富国强兵思想

    德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发达和兰学的影响,从儒学中分化出一部分注意社会经济企图打开封建危机的学者。早在我国清代后其经世学家魏源(公元1794年—公元1856年)出生百余年前日本就出现了熊泽番山(公元1619年—公え1691年)、太宰春台(公元1680年—公元1747年)那样一些钻研经济问提,提出具体政策的所谓经世论者当时“经济”还只是“经世济民”一词的略语,具有今日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综合意义儒家从来主张重农抑商,熊泽则认为“放行仁政于天下不富有则徒善耳”。(《大学或问》)太宰更主张商品货币流通开垦土地,奖励土特产的生产积极兴利,坚持“以富因为本国富兵亦易强”[注47]的重商主义

    越后浪人出身的经世论鍺本多利明(公元1744年—公元1821年)在兰学影响下,著《经世秘策》、《西域物语》他主张日本应在统一君主下,发展生产进行对外贸易,开發诸岛(北海道、库页岛等)侵占堪察加,建设一个理想的“大日本”国设郡县制,不论身份凡字众望者就任为官吏。他斥责封建剥削政策反对排外,赞美荷兰等亩方国家指出他们所以文明,是由于不是日本那样的“武国”没有身分制和割据势力,全国统一平民議论政治,“对政务非常审慎”他这种观点很接近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他所主张的“大日本”国就是要仿效荷兰这样的国家来建設。

    秋田的经世济民思想家佐藤信渊(公元1769年—公元1851年)青年时代研究兰学,历游长崎、大坂足迹几遍全国。晚年大量著述宣扬空想的社会改革学说:废除诸侯武士割据及身份制,使日本成为统—君主国;土地物产国有农工商业国营6人民分担“草、树、矿、匠、贾、佣、舟、渔”八种职业(“八民”),常备军从“八民”征集;老幼无靠者国家抚养;有才能者免费受各级教育;国务由大学毕业生担任[注48]他認为“封建世禄之士”,身心萎靡;进行近代战争个人武艺更失意义。农民则有勇有力所以应采征兵制。[注49]他劝诸侯学西方军事研究农业技术,殖产兴业他还主张发动侵略世界的战争,“统一字内”“万国君长,皆为臣仆”[注50]

    佐藤与本多两人思想相通,都主张建立统一国家向海外侵略,肯定商业资本批判封建社会,但又不主张推翻它这只是一种企图修正封建制度的改良思想。

    出身丹后宫津藩士家的海保青陵(公元1755年—公元1817年)也是经世学家他游历各地,对诸侯、盯人、富农讲藩财政的商业化武士的町人化,以及繁荣商业嘚术策著有《万屋谈》、《升小谈》、《稽古谈》等书。他强调合理主义说“人间没有理(以)外之事”;重视商品经济,说人生万事都昰商业交易无论诸侯和武士,领主和农民的关系都是一种买卖关系。诸侯武士必须用商人兴利之法使国家富裕,藩营专卖或家庭工業就是营利之法要实行这一经济政策,必须采取“简法严刑”加强诸侯的统治力量。[注51]

    从天保元年(公元1830年)起农业连年歉收,尤以1835、1836姩为严重全国农产品收获量不足常年的40%,东北、奥羽受害最大而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正象大盐平八郎起义檄文说的“达官要人之間,贿赂公行甚至不顾道德仁义,以内室裙带之缘奔走钻营,得瘫重任求一人一家之私肥,课领内百姓以重币多年来百姓于年贡諸役,本已极难应付今再遭搜刮,民用日益枯竭………下民之怨告诉无门,遂相率成乱”[注52]

    据黑正岩《农民起义年表》统计;天保14姩时间,农民起义每年平均为11.21次其中1833年56次,1836年67次规模大者有:天保2年(公元1831年)长州藩农民反对“国产会所”[注53]的暴动;天保4年(公元1833年)姬路藩7000农民反对米价高涨的暴动;天保5年(公元1834年)陆中、陆奥的八户领6000农民要求减轻租税反对重税的斗争(强诉);天保7年(公元1836年)甲州郡内因歉收米价高涨,农民掀起暴动暴动从7月开始,起义农民手持武器捣毁粮店、典当、绸缎庄、布庄等500所,参加起义的农民达1.8万至1.9万人

    天保13年(公元1842年)近江起义规模最大,4万农民反对清丈土地手持竹枪、镰刀进行战斗。幕府勘定(财务官)市野茂三郎最后被迫答应延期清丈当统治者质问农民为什么暴动时,农民答道:“为免遭非命……披星戴月日夜勤耕,还不足以养父母妻子几年来,一再丈地更陷於穷困,今又来清丈若听之任之,只有饿死一途”[注54]可见农民对官府的掠夺,已到无法忍受的地步

    在城镇,市民的斗争也高涨起来其中最重要的是天保8年(公元1837年)大坂大盐平八郎领导的暴动。

    公元1836年饥荒时大坂因粮荒米价飞涨。幕府不仅不采取措施反与奸商勾结,鱼肉人民原为大板东町奉行所“与力”[注55]的大盐平八郎(公元1793年—公元1837年)挺身发动了震撼全国的市民暴动。大盐是当时著名的阳明学者曾设“洗心洞”塾,以知行合一说授徒;天保元年(公元1830年)辞“与力”职著述《古本大学刮目》及《洗心洞记》。

    天保7年(1836)饥荒时大盐鈈忍睹人民痛苦,曾建议大阪东町奉行迹部良粥采取措施救济贫民道拒绝;又劝说富豪鸿池等,都无反应愤慨之余,决心发动起义

    公元1837年2月,为救济贫民大盐尽售藏书,赈济大扳附近33个村1万户贫民每户1朱[注56]。同时要求农民看到天满(大盐住地)起火时立即来援。在這之前大盐还曾在粮荒时给渡边村部落民小头目50两救济金,约他在天满起火时立即率村民来援。

    大盐于1836年底草拟一篇檄文用木版印刷,准备起义时散发、檄文以“四海穷困天禄将终,小人治国灾害并至”开始,揭发幕藩苛敛诛求官吏腐败,人民涂炭特别在天災时,不推坐视不救反而将粮食运往江户,并操纵米价大扳府尹滥捕购米升斗之民,纵容奸商贪官挥霍无度“为天下计,我辈甘冒滅族之祸结集合志,诛殃民之官吏戮骄奢之富商,发其窝藏之金银粮米散于无田少田之人。”并号召各地农民“火速来板起用有財能者入伍,共惩无道减轻租役,重建纪纲”最后号召农民尽毁记录贡役账册,以救穷困檄文末尾是:“致摄(律)、河(内)、(和)泉、播(磨)各村庄屋、年寄、百姓及小前百姓”[注57]等下层村全及贫农们。封皮上写“发至上天降生的各村小前百姓”他们都是受压迫最深的阶层。大盐

要求摄津葱生村和大扳渡边村的部落民(贱民)参加起义充分说明起义是一次下级武士领导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联合的反封建斗争。

    起義原定于天保8年(公元1837年)2月19日下午4时举行;但大盐弟子平山助次郎竟在17日夜半向东町奉行所告密大盐得知,决定立即起义当时形势显然鈈利于发动,如:檄文尚未发出近郊农民不能赶到,但大盐只有这条路可走

    19日清晨,大盐在院内树立“救民”大旗放火烧毁自宅,姠近郊农民发出烽火信号率队冲向街头。这时起义队伍约百余人,大部分是洗心洞塾生和一部分农民当队伍到达大阪繁华区船场时,已增加到五、六百人

    起义者沿途放火,捣毁素为人民痛恨的“与力”、“同心”的家宅和巨商、粮商如鸿池、天王寺屋、平野屋、三囲、岩城升屋等的店宅钱谷散满街道,任贫民取走大火烧到余二天夜晚,毁房3000多家占全市居民区面积的五分之一。午后起义队伍與东町奉行迹部良弼、西町奉行喾利坚率领的镇压军展开巷战。这时近郊农民既无法联系,起义队伍孤军作战到下午4点,终于失败誌士们大部分被捕或自杀。40天后潜伏在大阪商人家的大盐父子也被发现。3月28日在捕吏包围中放火自杀。[注58]

    暴动后各地斗争蜂起,公え1937年4月.备后国(广岛县)三原郡爆发了起义起义者打着大盐弟子的旗号,跟广岛藩军激战同年6月,越后国(新泻县)柏崎又有自称大盐弟子嘚国学者生田万散发檄文,掀起暴动攻打幕府代官的邸宅。7月摄津能势、川边、丰岛三郡2000农民发动起义。这些暴动都对准了幕府官吏和特权商人只是由于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前朗无产者还不成熟,反封建的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没有明确的政治理想和行动纲领,因洏起义仅一天内被镇压但由于事件发生在全国商业中心大坂,下层人民的领导者又是负责维持幕藩体制的原任与力和阳明学者暴动后各地还不断起义响应,所以提高了运动的政治意义它敲响了幕府统治的丧钟。

五、水野忠邦的幕政改革

    以大盐起义为最高潮公元1830年以來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东,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天保12年(公元1841年),浜松藩主水野忠邦任幕府老中首席为挽救危局,于天保12至14年(公元1841年—公元1843年)对

幕政进行了改革——天保改革。天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1.厉行节约禁止奢侈。命令节减经费取缔着用贵重服饰,买卖高级食品虽然也要求大名、旗本和商人,其实主要为对付农民住房三餐也迫令遵守农家古俗。在城市借口矫正风俗审查出版物,处罰文艺作者柳亭种彦、为永春水等对武士奖励武艺,振作士气

    2.控制城市人口,下“归农令”由于饥荒流入江户的农民,几占总人ロ30%为此,规定除经常营业和有妻子者外一律回乡。限制农民充当工人降低雇农工资,其目的在加强自然经济巩固小农经营。农村阶级分化已难抑制法令只在阻止失地贫农转向工资劳动者,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3.解散特权行会(“株仲间”)。各地物产运往江户鈈必通过特权行商,承认村吏、地主等兼营商品生产者的批发行自由买卖把农民的商品经济重新纳入自己的封建统治下。

    4、整顿财政幕府因奢侈浪费,每年财政赤字达50万两只靠铸劣币弥补。同时折半减免大名、旗本欠幕府的债款,或重新借钱给他们还札差的债另┅方面,对町人课重税以挽救政府财政。

    5.上知令天保14年(1843),为加强幕府统治下令大名与旗本在江户四周10里、大板5里方圆的领地(知行哋),收归幕府直辖这一范围内的诸侯,转封他地

    嘉永4年(公元1851年),幕府下令恢复特权行会,这是新兴商人也可加入性质也变化了。他们巳不专靠封建权力保护而根据本身经济要求,改变政治结构由此,为维新的经济准备了条件

    天保改革完全是按照享保、宽政改革,實行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的复古保守政策因而都不能达到目的。反之同一时期采取了现实主义路线的萨、长等西南各藩的改革则获得成功。

六、藩政改革和强藩的兴起

    和幕府的天保改革相反一些经济先进地区的大名,统制并利用领内农村商品生产的收益加强藩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此后活跃于幕末维新时期的强藩,就是以这种改革的成果为背景的

    长州藩。天保2年(公元1831年)长州的防府(山口县东喃部)地方爆发了10万多人的大起义,波及全藩他们反对国产会所,要求生产和经营自由改革农村自治,具有反封建的倾向起义者捣毁富商、材吏的住宅,斗争不断向各地展开公元1837年受大盐暴动影响,又爆发大起义公元1832年藩主起用村田清风(公元1783年—公元1855年),他为补救藩财政亏累公元1840年利用獭户内海活跃的贸易,设“驳船货站”于下关用高利贷给通过的商船作资金,以牟取利润组织特权行会,垄斷藩内生产为救济贫困武士,其债务由藩承担采取37年分期归还的强硬措施。因此村田改革仅2年多,他就在商人强烈反对声中辞职(公え1843年)但长州藩得以脱离困境是由于以后藩政仍继承村田的方针进行之故。[注59]

    萨摩藩全藩武士多达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大部分是直接统治农民的乡士封建势力在西南强藩中最占优势。萨摩(今鹿儿岛县西部)地多火山农产缺乏。调所广乡(公元1776年—公元1848年)进行改革首先将欠三都商人的500万两以每年千两还4两,分250年还清实行和赖债一样的手段。欠藩内富豪的债务则将他们提升为武士,使放弃债权在整理債务的同时,积极增加收入萨摩藩早就强迫琉球、奄美三岛农民种甘蔗,专卖产品中以糖获利最大。琉球贸易构成萨摩藩特殊的财源同时参加以大坂为中心的全国市场,使封建经济有了适应新经济形势的一面

    佐贺藩。藩主锅岛正直(公元1814年—公元1871年)早就加强西式军备登用人才,奖励文武励行俭约,限制商品流通制止豪农与高利贷的中间剥削,加强藩的商业活动为防止农民分化,田租3年问只许收

三分之一藩领则停付佃租债息。

    土佐藩紧缩财政,下令降物价2至5成解散了影响涨价的特权行会13种。禁止农民商人化及商人的地主囮不准商人置地,并征收町人富农的土地分给贫农,实行类似均田的制度显然是维持自耕农的政策。

    综观以上天保年问西南诸藩的妀革凡是成功的,都是提高商品生产加强专卖制,统一藩内市场的而只采取封建守旧、剥削农民政策的水户等藩就失败。当时被迫依赖三都中央市场本藩市场又为三都特权商人所掌握的藩,由于厉行藩的专卖制便能对中央市场采取独立行动,显示领主在幕藩体制Φ的自主性有些藩则实行各藩问的贸易。这些藩国经济的独立是通过应付民族危机进行的军事改革即富国强兵政策、加强政治地位而取嘚的为实现这些改革,上级武士显已不能发挥作用必须起用长于理财和近代军技术的先进人才。由此下级武士和豪农出身、熟谙经济嘚知识分子逐渐参与藩政。藩的封建专制强化成为与幕府独立的新势力幕府的势力削弱。这就是西南强藩在维新运动中日益处于举足輕重的地位的原因

第五节 德川后期的文化

    德川时代以前,学校教育衰落武士只能在家庭或寺院里受教育。如前所述德川中期以后学術思想昌盛,学派林立学校教育也随着发达起来。不用说武士受高水平的教育就是平民识字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德川末期在侽子中有40—50%的人识字,女子中有15%的人识字[注60]

    因身份等级制的关系,武士和平民所受的教育不同学校也异。武士的学校教育可分为幕府直辖的学校和各藩设立的藩校整个德川时代幕府直辖学校有21所,藩校有219所(其中187所是公元1751年—公元1867年设立)幕府直辖学校以昌平簧(也稱昌平板学问所)为代表,前述五代将军纲吉命林罗山之三代孙林凤冈为大学头后由林家世袭主持这所学校。公元1790年幕府在此发布“禁止異学令”从此成为专门传授朱子学的最高学府。该校招生对象是幕府的家臣——旗本(上级武士)和御家人(下级武士)的子弟教学内容有经書、历史、诗文,教科书指定为孝经、四书、五经不过至幕府末年,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昌平板学问所的课程也进行改革,改为经科、中国史科、日本史科、刑政史科学生可以自选。昌平簧除江户本校外幕府直辖领地还设有分校,教育在各地任官的幕臣子弟如長崎的明伦堂、甲府的征典馆、骏府的明新馆、佐渡的修教馆、日光的学问所等。分校也都以儒学教育为主由本校派遣教官授课。

    当初藩校较少而且大部分是利用儒家的私塾和藩主的圣堂(孔庙)改建的。德川中期以后各藩竞相设立藩校为本藩改革培养人才。从而教学内嫆和方法都和幕府直辖的昌平坂学问所有所不同进行了许多改革。如萨摩、长州等西南诸藩重视实学除经、史、诗文外还增设算术、醫学、天文等学科,而且打破身份等级制准许平民子弟入学。

    平民的学校教育可分为寺子屋、乡校和私塾寺于屋是平民子弟的初等学校。镰仓时代由来寺院兼有教育机关的作用吸收武士、平民子弟入学(“入寺”),学生称为“寺子”室町末期寺院多教平民子弟。德川Φ期除寺院外儒家、浪人、医生、神官、僧侣等也设塾,仍沿用旧名“寺子屋”寺子屋的课程主要是习字、读书、珠算,教科书用训蒙读物、“往来物”(尺椟文)等按内容可分为教训、社会、地理、实业等科。寺子屋的开设管理者和教师(师匠)大多数为农、工、商或医苼等平民百姓:农村中大多数为村长(庄屋)、村吏等上层分子。寺子屋普及时全国达1.5万所维新后大部分改为私立学校,成为近代学校的湔身

    乡校是农村里的初等教育机关,它和寺子屋不同的是幕府和诸藩直接计划监督设置或由藩内有权势的人出钱设立,或经幕府藩厅批淮由民间有志之士设立教育对象是平民子弟,不招收武士子弟乡校重视道德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是读、写、算等日常生活必需的知識因乡校是公费开办的,开设不多天保年间(公元1829年—公元1843年)只有13所,寺子屋部有1987所

    私塾大部分是学者出资在私宅开设的高等专门教育设施,因而得名这里不问身份出身,只要自愿都可以入学学生年龄一般较大。德川中期以后私塾非常发达这是由于时人势力兴起,打破了文化教育由领主、豪商垄断的局面私塾里学风自由,不受拘束所以极为昌盛,如伊藤仁斋的古义堂有学生3000名私塾传授的高等专科有儒学、国学、洋学和医学等,按老师的专长和兴趣而设且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如伊藤仁斋在京都开设的古义堂以道德教育为主以培养“圣人”为理想;获生祖株的蒙园塾以文章为主,培养从事实际研究的学者此外三宅石庵和中井(上秋下瓦)庵在大阪开设的懷德堂培养町人学者,绪方洪底在大坂开设的适适斋培养西医和各种洋学家石田梅吉的弟子手岛堵庵在京都开设的明伦舍则培养工商业鍺,吉田松阴在长州开设的松下村塾多出维新志士私塾在日本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明治维新后成立的高等学校许多是在私塾的基礎上发展起来的如福泽渝吉在江户设立的庆应义塾,后来发展为庆应大学

二、德川后期文学艺术的繁荣

    元禄时期文艺以京都(上方)为中惢,以町人为其主角享保(公元1716年—公元1735年)时期起,江户日趋繁荣文艺中心移到江户,市民的享乐气氛吏浓厚起来作品的文学水平不高,多数是庸俗趣味但冲破封建理学的束缚,敢于说出人性和市民的心情甚至把古圣贤和教祖当作讽刺对象[注62],说明时代的转变和历史的进展

    小说方面,前代已见萌芽的风流小说、传奇小说、滑稽小说、言情小说及连环画合订本等到文化、文政年间(公元1804年—公元1829年)ㄖ见繁荣。风流小说[注63]代表作有山东京传(公元1761年—公元1816年)的《倾城买四十八手》(嫖娼四十八着)、《通言总篱》(描写江户吉原名为“总篱”的大妓院街)等,言辞淫秽没有文学价值。传奇小说[注64]代表作有上由秋成(公元1734年—公元1809年)的《雨月物语》(描写鬼怪)。滑稽小说[注65]描寫卑俗,有的也奚落孔孟之道代表作有十返舍一九(公元1765年—公元1831年)的《东海道中膝栗毛》(《东海道上行脚》)、式亭三马(公元1776年—公元1822年)嘚《浮世澡堂》和《浮世理发馆》,都以江户时代平民生活为对象连环画合订本[注6],代表作有柳亭种彦的《邯郸诸国物语》、彦

柴田舍源氏》言情小说[注67],迎合社会淫靡之风格调鄙俗。代表作有为永春水(公元1789年—公元1843年)的《春色梅历》、《风月花情春告鸟》

    诗歌方媔,自松尾芭蕉之后诽谐日趋庸俗。到与谢芜村(公元1716年—公元1283年)时以画家的才能,使徘偕具有诗中有画的风格虽没有恢复芭蕉的朴素情调,却带有幻想空间19世纪初,农民出身的小林一茶(公元1763年—公元1827年)在流浪的生涯中表露了对弱者的同情。

    狂歌[注69]和以前文雅而恏讲理的京都狂歌不同,此时是轻妙洒脱的江户狂歌代表作家有唐衣桔州、四方赤良、朱乐营江等所谓“三大家”。

    戏剧方面室町时玳兴起的能乐,到德川时代已固定化成为武家的一种仪式,与市民生活隔绝德川前期流行的歌舞伎,这时在江户更隆盛著名的伶人囿市川团十郎、泽村宗十郎、尾上菊五郎等;关西则有泽村长十郎、中村歌右卫门、濑川菊之丞等。其中卧十郎及歌右卫门的称号以后荿为世袭,直至今天剧本作者,以这时流行的历史剧作家及伶人鹤屋南北四世(公元1755年—公元1829年)最著名/净琉璃剧本在竹田出云(公元1691年—公元1756年)以后衰落,近松半二(公元1726年—公元1783年)是净琉璃剧本最后的名作家

    绘画方面,有浮世绘(风俗画)、写生画、文入画(南画)几种浮世绘昰德川后期代御用画派(狩野、土佐)而起的,以町人生活为题材的多彩而写实的浮世绘彩色版画(锦绘、江户绘)创始人为铃木春信(公元1725年—公元1770年)。铃木以后有画美人像著名的喜多川歌磨(公元1753年—公元1806年),画名伶像的东洲斋写乐(生卒年不明)兼长画美人、名优,特别是风景畫的葛饰北斋(公元1760年—公元1849年)风景花鸟画的安藤广重(公元1797年—公元1858年)等,都留下不少名作还出现了确立洋画理论的司马江汉(公元1738年—公元1818年),他从荷兰文书上铜版画学习其制作法成功从浮世绘转向西洋画。写生画是运用西洋画的远近法、朗影法而作的写实主义绘画創始人圆山应举(公元1733年—公元1795年),开创圆山派受中国影响的南苹派(见第14章第4节)的花鸟画,也是立足于写生的文人画(南面),一般指非职業画家的画属于中国的南画派(见第14章第4节),1720年由伊字九传到日本文人画不拘一格,清新奔放受到当时社会的欢迎。折衷南北宗的古攵晁(公元1763年—公元1840年)还采取大和绘[注70]和洋画的技法,画出不少风景画和肖像画其弟子渡边华山(公元1797年—公元1841年)兼采中国和西洋的画法,画人物特著名

国学发创于日本古典文学的研究,由本来是外国(儒佛)思想影响下的宫廷歌学逐渐演变为日本民间固有文学的革新运动洳上所述,契冲为国学之祖作为独立的学派始于荷田春满(公元1669年—公元1736年)。荷田的研究方法(必须排除“今人的心”而由“古人的心”來理解)后为贺茂真渊(公元1697年—公元1769年)所发展。贺茂研究古典文学发现了古代人的“直心”(纯情)。在他的《国意考》里指出读万叶调的謌能体现日本古道的天地自然之理,儒佛则是凭借狡智制作的人为之教或伪善的道学装饰起来的所以痛斥两者,力主尊重自然和人性具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本居宣长(公元1730年—公元1801年)集国学之大成把国学发展成为属于日本古代所有的学问,但其重点放在究明古代社会秩序的古道上宣长思想的核心是“情”。他认为儒学从中国传到日本儒家作出种种种烦琐的规范,但那是“汉意”和日本人的心情不哃,在日本人的内心深处有日本人固有的情的世界即使接受儒学也只是表面的,它应以纯粹的形式从昔日末被儒学污染的古代人心情——“大和心”中找出来唯有理解古代人留下来的文章,通过它才能将“大和心”复原于是宣长研究和歌及《源氏物语》。他主张《源氏物语》的本质不是为“悟道”或劝善惩恶,而是为表现真实感情将它的基础置于人性自然发露上。这是真渊学说的发展

    宣长还重視《古事记》,甩30余年岁月写成《古事记传》他相信《古事记》所记载的是事实,对他来说《古事记》所传的“天照大神之道”及“忝皇统治天卞之道”曾是实有其事的世界,要从那里追求人生的理想

    平田驾胤(公元1776年—公元1843年)是宣长的私淑弟子,他发展了宣长的复古主义反对儒者崇拜中国,批判“唐虞禅让”和“汤武放伐”的思想强调日本古史上尊神忠君,爱妻育子之情就是日本胜于万国的“古噵”他又发挥“复古神道”的思想。幕末民族危机和革命浪潮下他这种国家主义的尊王攘夷论在农村中竞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实践思想,对下级武士及豪农阶层影响很大在倒幕维新运动中起了—定的作用。

    2.折衷学和考证学 随着古学营园学派[注71]的停滞不前代之而起的昰既反对狙株古文辞学的烦琐注释,又对抗朱、王性理之学的空疏主张折衷取舍各派优劣,来理解儒家经书本义的折衷学派代表人物昰片山兼山(公元1770年—公元1782年)和井上金峨(公元1732年—公元1784年)。

    他们折衷汉唐训访与宋明义理尊祟中唐、晚唐的诗,韩、柳、欧、苏的文以清新流畅为主,力排古文辞学派当时皆川漠园(公元1734年—公元1807年)也具有这一倾向。三人以后有山本北山(公元1752年—公元1812年)、太田锦城(公元1765姩—公元1825年)、松崎谦堂(公元1771年—公元1894年)、狩谷掖斋(公元1775年—公元1835年)、安井息轩(公元1799年—公元1976年)等。他们学术上缺乏独立思考但在古学和清代乾嘉考证学影响下(见第14章第2节),精于对文献作实证的研究相反地忽视规律的探索。这种治学方法到明治以后与西方实证主义史学結合,构成日本学院派史学的基础直至今日。

    3.史学 由于国学和考证学的发达从事史料学和史学的学者不断涌现。如搞保己一(公元1746年—公元1821年)搜集古书在江户开设“和学讲谈所”,校订编成日本最大的类书或史料集成《群书类丛》正续编共25类1500余卷。[注72]此书网罗了日夲最贵重的文化史料也是日本古今最庞大的一种丛书。又编辑了《武家名目抄》381册[注73]

    伴信友(公元1773年—公元1846年)著书120部。他的《比古婆衣》(根苗)一书就有正续20卷集录了有关日本古代文史的考证。狩谷掖斋精金石文著有《本朝度量衡考》、《笺注倭名类聚抄》等书。广岛藩儒者赖山阳(公元1780年—公元1832年)工汉诗文著《日本外史》。它是一种模仿《史记》列传体的武家时代史[注74]对幕末勤王运动影响很大。又著《日本政记》6卷它是一种史论性的编年体政治史。

原标题:西方视野中的近代日本國民诚信度问题——以“町人根性”为中心

西方视野中的近代日本国民诚信度问题

——以“町人根性”为中心

内容提要近代日本商业诚信喥低下的问题由来已久其原因在于从事商业的“町人”阶层在封建等级体系中地位最为卑下,并由此形成与自身社会存在相适应的卑下社会心理,即“町人根性”由于局限于单一社会阶层,商业诚信问题起初并未对近代日本的国际形象造成严重影响但是,随着明治维新後等级制度的废除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流动整合。日本赴美劳工于20世纪初遭遇的诚信危机说明“町人根性”已不再专属于商人群体,洏是成为近代日本国民性的组成部分之一美国社会对中日移民信用度进行对比,由此生发出对日本国民诚信度的空前质疑契约意识的缺失被视为日本国民的普遍道德弱点,这一认知扩展到政治领域使日本国民诚信度危机逐渐演变为国家信用危机,日本的国家形象不断惡化

关键词西方 日本 国民诚信度 町人根性

在西方文明同日本发生全面接触之前,日本社会呈现层级森严的前现代特征社会价值观念亦形成多元化、断裂化的格局,居于士、农、工、商“四民”顶端的武士阶层与位于最低端的“町人”阶层分别发展出适合自身需要的伦理體系和价值尺度两者的矛盾对立程度或可用戴季陶在《日本论》中的论述一言概括:“武士的性格,是轻死生重然诺;商人的性格,昰轻信义重金钱。”然而近代以来各社会阶层间的分化重组,加速了集团价值观念在国民中的流动整合武士道德的“国民化”给日夲及其邻国留下了创巨痛深的记忆。相比之下原本等而下之的“町人根性”如何悄然扩展至全社会范围,作用于日本近代国民道德形象乃至国家信用度的恶性滑坡则历来为人所忽略。

武士口中的“町人根性”往往被归纳为思想灵活、精于算计、重利轻义、为达目的不择掱段等性格特点但上述评价未必可以说是日本“町人”的特有品性,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商业冒险者同样具备这些特征因此,究竟何为日本独有而他人所无的“町人根性”这一问题只有在同异文明商业社会的碰撞比较中才能得到更全面的回答。日本开国以来西方人士留下了关于日本文化传统、人文性格、社会风貌等方面的丰富记述,完成了对日本国际形象的全方位勾画检视上述史料,可以发現日本的国民诚信度状况始终是西方观察者热议的话题这一话题起初发端于对日本商业信誉的质疑。但到了20世纪初西方舆论质疑的对潒已超出商人阶层的范围,扩大为日本国民全体并最终上升至针对日本国家信誉的追问,而日本舆论界也进行了回应和自我辩护对这┅议题进行梳理,有助于了解“町人根性”被整合进入日本国民性的经过同时亦可还原日本国家信用在近代国际互动中渐次流失的过程,从新的视角揭示远东国际关系发展变化中的文化因素

一、 19世纪西方视野中的日本商业诚信度与国家形象

1633—1639年,德川幕府先后五次颁布“锁国令”不仅关闭了日欧之间的大部分国际贸易渠道,也中止了资本主义商业伦理和市场规约传入日本的进程同时,幕府确立了严格的士、农、工、商“四民”等级制度永久固化了工商业者的卑下政治地位,剥夺了商人接受儒家正统文化教育的权利封闭性与封建性的结合,促使日本商业阶层形成了既与近代西方大相径庭也迥异于中国传统商业伦理的经营理念和处世方式。美国佩里舰队于1853年重新咑开日本国门时被称为“町人”的城市商业阶层虽然在数量上不到日本总人口的1/10,但却拥有雄厚的财力垄断着主要港口城市的工商业經营,成为最先直面西方殖民者的社会群体其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也堪称欧美人士了解认识日本社会的第一扇窗口。

开国后短短十年时間内日本商界留给西方外交官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远较其他民族低下的商业信誉在华任职多年的英国外交官阿礼国(Rutherford Alcock)于1858年调任驻ㄖ总领事,1862年归国后发表《大君之都》一书留下了幕末日本社会风情的详尽记录。作者写道:“如果给日本人的缺点列一个清单那么說谎要排在第一位,由此也必然导致行为上的不诚实东方人中最不诚实、最奸诈者无过于日本商人……一包丝绢只有外面几束的质地是哃样出色的,再往里就掺杂着另一种粗糙的料子以最狡猾的方式和良品混在一起;一罐樟脑上面一层是真货,下面是米粉;一桶油下面┅半全是水”阿礼国并不否认英国亦有制假售假的奸商,但仍然认为“日本人在作伪和欺诈的问题上普遍超过我们”因为在他看来,鈈愿讲真话的做法并不局限于商人而是日本所有阶层的普遍现象,伴随于一切社会交际当中“日本人集体如此热衷于说谎,而无人抱怨谎言带来的不便可见日本人一定能从说谎中找到乐趣。除了利益驱动之外或许还有其他的诱惑导致他们作伪。”原为纽约商人的美國首任驻日总领事汤森德·哈里斯不仅多次谴责日本的商业欺诈行为,而且对充斥着虚饰与托词的东方官场文化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他在185718日的日记中称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子”。

然而整体考察19世纪的西方涉日著述,不难发现一桩耐人寻味的文化悖论即西方观察者尽管普遍注意到并承认日本商业信誉低下的状况,却纷纷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理解因商家失信而拷问全体国民诚信度的思维方式也不能称为主流,路德宗牧师皮瑞认为哈里斯的评价过于苛刻日本商家虽有误时、撒谎、违约等弊病,但公共部门和政务机构至少还昰廉洁可信的由于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日本在19世纪的西方视野中维系着整体正面、局部微瑕的国家形象就内因而言,一方面维新鉯来日本社会的整体西化取向,使日本走上了文明开化的道路对于日本国家形象的提升和改善有着显而易见的功效;另一方面,漫长的鎖国经历使日本暂时仍扮演着“幻象中的世外桃源”角色拥有优美而未经现代文明斧凿的自然风光,保留着中古时代和谐守序的人文特銫困扰于工业文明痼疾的西方众生在日本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与自由。现代趋向和前现代风情虽势同冰炭难以长期共存,但却共同作鼡于国家形象的积极塑造使日本得以在一段时期内左右逢源,同时取悦于物质主义和自然主义两大西方思潮赢得不同角度观察者的正媔评价。外因方面中、日两国在19世纪的形象对比恰好形成强烈反差,作为西方眼中迂腐野蛮、不求上进的老大帝国中国为日本提供了絕佳的黑暗布景,将东方长夜中仅存的一线“文明曙光”映衬得分外亮丽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写道,日本未来紸定将在地球上这片偏远的地区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富于生机活力,迫切希望分享西方文明成果并与之竞争而中国人对西方科技創造的奇迹付诸一笑,并宣称“此物古已有之”的态度令人深感恼火

居留时间短暂的西方游历者来不及对中、日两国进行深入了解,极噫受到上述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他们的笔下从不掩饰对日本的高度偏爱之情。英国历史学家巴林顿在乘舰离开日本海岸时眷恋不已:“海岸的轮廓慢慢淡去直至成为地平线边缘的一片雾霭——我所见到的明媚的日本,这就是最后的印象别了!只不过是几个月之前的事凊,可是那些仙境一样的景象已经多么缥缈而遥远了。”富士山的雪峰、江户的古朴街巷、大名身边光怪陆离的随从仪仗、山茶花影中跪献香茗的少女等诸般胜景都化作亦真亦幻的异国回忆,令人难以割舍不幸的是,巴林顿此次航行的目的地是新败于英法联军而威望掃地的大清国于是,他在大沽口靠岸时所见的景色自然也就不堪入目了“从明艳翠绿的日本海岸,到泥泞不堪的白河岸边简直是对噵德观念的极大冲击……天是污泥的颜色,海是污泥的颜色地也是污泥的颜色。我们的炮舰靠近海岸时隐约可以看见两座污泥颜色的堡垒,拱卫着一条污泥颜色的河流入海口”基于这样的印象对比,巴林顿对日本人的商业欺诈行为大度地予以谅解展现出自我批判的姿态,将一切责任归咎于西方资本肆无忌惮地入侵这个天真美好的国度“开辟商业道路的不是自由开明、知书达礼的商人,而是大胆追逐商业利益的冒险者日本能够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什么呢?无论在道德、教养、宗教方面或是在正直、智慧、勤奋等品质上,还是在社會交往领域他们堪为日本人的表率吗?……我们指责日本人欺诈但当我们用白银交换他们等重的黄金,用欺骗手段榨干日本市场上的硬通货的时候我们教会他们正直诚信了吗?”西方投机商在中国通商口岸的行径其实也不外如此巴林顿不可能一无所知,但对于中国囚的道德水平此君极尽诅咒辱骂之能事,再也没有反躬自省的愿望了

幕末的西方观察者为古意盎然的日本所倾倒,并结合以往的殖民經验习惯性地认为欧美资本一旦入侵不具备近代商业法规制度监督的东方古国,其逐利本性就会不受约束、不择手段地疯狂蔓延成为蝳化当地商业信誉的主要传染源,因此日本商家诚信度低下的原因首先应从外部寻找,其次才是日本社会自身的问题在这种“外源论”思维支配下,西方对“町人根性”的发现和认识是滞后的直至西方对日本国情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后,才逐渐发现日本商界植根于社會传统中的“根性”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在游记中谈道,欧洲封建社会亦有贵农贱商的传统,外商如熟悉西欧历史,对于日本商人的低下地位应当见怪不怪。苏格兰长老会教士迪克逊在1882年写道,日本商人只有在封建体制被废除后方得到尊重而在此之前不管聚积多少财富,都只能屈就社会底层在这种制度下,上智者自然认为商道乃下愚者谋生之道和欺诈不可分割,商人必须行骗才能符合其他阶层的惢理期待但他仍无法摆脱“外源论”的影响,强调外商在日本的所作所为本身即证明贸易和诚信不可兼容将日本“徒弟”引上邪路。覀方人士尤其是传教士惯于以“文明导师”自居在其看来,既然日本的一切文明和进步都拜西方所赐其社会弊病也必然来自欧风美雨嘚熏染。

“外源论”思维模式一旦形成日本商界对欺诈应负的责任就被减轻到最低限度,其信誉虽乏善可陈但并非出自本心,相对古樸优雅的日本国家形象而言只不过白璧微瑕而已日本文明的欧美追随者大多表达出对西方物质生活的强烈厌弃,在他们眼中日本的西囮不啻是一场物质进步、精神迷失的“不明智的交易”。小泉八云预测说由于军事体育训练以及营养的改善,到20世纪末日本人将比西方人还要高大强壮。相比之下道德上的进步反而遥遥无期,谎言、欺诈和严重犯罪的增加都是输入西方文明带来的结果此类立论在今忝看来虽甚为极端,却颇能说明19世纪西方知识界亲日情结的缘由所在

二、 20世纪初美国舆论对中日移民信用度的对比

对于本国的商业信誉狀况,江户时代的日本商家并非毫无自知之明中日之间的国际贸易虽被幕府控制在极为有限的规模,人们仍可从中窥见两国商家操守的高下出身于大阪町人的作家井原西鹤(1642—1693)坦率地承认:“唐人(中国人)讲究信义不食诺言,绸缎匹头表里一色,药材不掺假木昰木,金是金多少年也没个变。贪诈唯日本缝衣针越来越短,布匹面儿越来越窄纸伞不上油,惟偷工减料是务;货一出门不管退換。”考诸西方观察者留下的记录不难发现中日商家的信誉落差直至20世纪初都未发生大的改变。日本学权威贝西尔·张伯伦在1902年写道:“人们喜欢把中国人和日本人放在一起比较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和日本人生活在一起比较开心——他们讲卫生、性情和善、有艺术情趣。泹另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人更值得信任。”华商的商业信誉得到了外商的广泛认可曾任汇丰银行经理的艾文·卡梅伦爵士说:“世界上没有人比中国商人或银行家能够更快地取得我的信任。过去25年间,银行在上海生意做得很大经手过的白银达到几亿两,却从未见過一个拖欠债务的中国客户”渣打银行总裁霍华德·格威瑟则在1900年银行年中会议上称,中国贸易商的信贷记录之优异堪为全球商家楷模而关于日本,张伯伦的评价是“在日欧洲银行家和商人讲述的完全是灾难般的不同故事……日本是环球观光客的乐园,却是埋葬商人發财梦的坟墓”义和团风潮过后的中国国际形象一时晦暗无比,华商的良好信誉是一团晦暗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但对于此时如日中忝的日本而言,恶劣的商业信誉却如同太阳上的黑子令人欲去不能。比较世纪之交的中日国家形象恰似将黑白照片和底版放在一起对仳,产生了相映成趣的“互补效应”

中、日两国在19世纪后半期先后出现了以北美为目的地的移民流动,为西方民众提供了近距离审视两國国民性的机会也使“互补效应”进一步得到强化。一生致力于向美国介绍日本文化的威廉·格里菲斯牧师于1876年开列出了包括坦率、诚實、守信、善良、温和、礼让、可靠、多情、孝顺、忠诚等众多优点在内的日本民族美德清单但却不得不尴尬地承认“商人的心智和道德水准都很低下,这方面不如中国人”时值美国排华酝酿时期,美国政客正在处心积虑整理证明华人“道德败坏”的黑材料为通过排華法案做舆论准备。然而遍寻加州议会的听证记录,可以发现作证者虽千方百计丑化中国劳工的道德形象却竟无一人敢于质疑华人的商业信誉。传教士吉尔森在证词中称在华美国商人普遍认为华商的信誉绝不低于其他国家,旧金山的华商口碑同样良好律师拜德拉姆聳人听闻地声称,旧金山三万华人中十之七八从事卖淫、偷盗、赌博等犯罪行业华人整体上邪恶而不可信任,唯独华商不能与其他华人楿提并论和他交易过的华商都是高尚、公正、诚实的人物。商人艾特金称中国商人的商业信誉无须置疑,华商有自己的圈子与其他華人不相来往。

旅美华商的杰出信誉至少从两个方面促使美国舆论界重新评估日本的国民道德形象问题第一,中国商家在竞争格外激烈嘚西方商业环境中仍然不改其诚信经营理念证明“外源论”夸大了西方物质文明给东方社会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亚洲人信用度高低与覀方是否介入其实并无必然联系更多地要从其母国历史积淀而成的国民根性中去寻找原因。第二中国移民潮先于日本移民潮出现,其噵德水准亦成为衡量后来者的标杆美国公众惯于以中国移民尤其是华商为参照系对日本新移民进行诚信度评判,这使得后者很快就陷入叻备受责难的境地

19世纪90年代,进入美国的日本移民开始显著增加在加州,继19世纪的排华风波后又掀起了排日浪潮美国传教士西德尼·古里克证实,舆论对日本移民群体最严厉而持久的谴责集中在道德领域,“几乎尽人皆知的批评是,日本人从不信守诺言,他们在立下誓約后会毫不犹豫地毁约”果园主雇用来自日本的农场工人采摘果实,而工人签约后一旦听闻其他雇主可以开出更高的价钱就会集体扬長而去,丝毫不考虑雇主的损失做家政服务的日本少年经常毫无先兆地不辞而别,让雇主不胜恼火而更令古里克惊讶的是,所有此类譴责都伴随着对中国移民的称赞舆论认为,与日本人相比中国人不轻易许诺,但却已诺必诚从不因工资待遇问题而中途反悔。

客观洏言美国公众舆论关于日本移民“不守信用”的评价需要结合具体事例具体分析。日本劳工习惯于集体居住接受统一管理指挥,其团結程度和组织性为中国移民所不及他们有能力、有胆量集体反抗不公正的劳动合同。对于媒体经常报道的日本保姆不告而别事件当事囚之一于1905年在《独立报》上发文进行“忏悔”,将主要原因归结为日本民族自尊心强但内向而不善交流的弱点耻于向雇主承认自己不胜任工作,又无体面的告退借口只得一逃了之。但更多的事例说明日本移民的毁约行为不能完全推给道德素质以外的原因,不负责任、損人利己的自私行径并不鲜见加州威洛斯(Willows)和玛丽斯维尔(Marysville)两地盛产稻米。但由于大量日本稻农涌入这一地区投入农业生产米价迅速下落到每磅3?5美分,低于生产成本日本稻农见状不愿收割稻子,连夜收拾家当集体逃离两地贷款给他们买稻种农具的当地银行因此蒙受重大损失,几乎破产更重要的是,即使日本劳工以合同不公正为借口毁约美国公众也不予谅解,因为中国移民明知吃亏上当亦鈈背约的君子之风已在他们心目中先入为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美国基督教联合公会牵头撰写的调查报告指出由于中国人的守信精鉮达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用中国劳工留下的标准去衡量日本劳工未免过于苛刻但作者哈里·米利斯也不得不承认,日本人的守约意识“远未达到其他民族的水准”,即使朝鲜人和菲律宾人也比日本人更受好评。

米利斯把加州排日运动解释成排华运动的延续,认为日本移民潮在中国移民潮之后出现华人的不良形象易使加州民众对一切黄种人产生负面印象,连累日本移民遭受歧视此类论调影响深远,直至20卋纪后半期仍见于美国史学家的著述中事实上,米利斯的调查报告问世不久后即遭到有力的批驳。蒙塔维尔·弗劳尔斯列举了“华人连累日人论”的三大不合逻辑之处:一是1882年《排华法案》通过后华人被大量驱离美国,而日本移民群体在20世纪初才形成规模其间有明显嘚时间差,不存在延续之说;二是由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连续胜利西方绝无将日本人视为弱国公民之理,不可能将其与华人等量齐觀;三是太平洋地带在1900年至1910年间的人口规模结构已与19世纪大相径庭仅洛杉矶市的人口在此期间就增长了310%,新增人口大部分来自东部诸州并未参与多年前的排华运动,因此排华记忆此时已非加州民众普遍拥有的“集体记忆”,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中日移民声望此消彼长的原因必须从双方的道德表现中去寻找。仅仅数十年前诬蔑华工“撒谎成性”的谩骂还不绝于耳,但中国移民重义守信的人文性格并未在恶意诽谤与利益诱惑中迷失而是以数十年如一日的诚实劳动驳斥了辱华谬论。日本此前的国家形象远远优于中国国力蒸蒸日仩,美国人对遥远神秘的日本颇具好感但日本移民抵美后,其形象反而一落千丈完全不符合美国人的心理预期。

日本移民群体的道德形象问题从侧面印证了维新以来日本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的变化研究者注意到,早在17世纪后半叶到18世纪初期的元禄时代发生于货币经濟的逐利意识和商业手段已在社会各阶层中造成了广泛的渗透手段和辐射效应,町人的观念和行为反向波及农民连武士亦受到了极大的感染。明治维新后“四民平等”的政策导向无疑使这一反向辐射效应不受限制地扩散开来“町人根性”已非商人的独有属性,而是广泛擴展到社会各阶层当中1900年,在美的日本移民已达22,606人其中8,534人从事家政服务业,6,277人为劳工5,102人为农场工人,仅有304人以经营企业或店铺为生占总数的1%左右。但即使如此日本移民群体的诚信度仍受到严重质疑。在前述日本稻农事件之后美国本土的观察者起初惊异地发问,ㄖ本农民抛弃纯朴的劳动者本色效仿社会底层商贩的背信弃义行为,是否与美国的商业环境有关然而,中国移民在美国环境下保持高信用度的事实使“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外源论”思维不攻自破,难以成为日本移民失信行为的辩护借口由于美国公众习于以移民为樣本,对异国国民进行整体印象建构日本国民的传媒形象出现了显著的恶化趋势,言而无信的恶名迅速在西方世界扩散开来

三、 日本輿论界反击“失信”指控的自我辩护

维新以来,日本对于自身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这一问题十分敏感对于西方的舆情评价以忣自身国际形象的细微变化始终给予高度关注。20世纪最初十年内国际上针对日本的负面言论显著增加,在“黄祸论”甚嚣尘上的大背景丅日本的国民信誉也呈现严重恶化之势。一位英国外交官指出“日本人都是不诚实的”已经和“日语源自中国”一样,成为常见于西方大众话语中的习惯性认知对此,日本在充分搜集分析西方舆情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了回应发动了一场反击“失信”指控、重塑国民清皛形象的战役。

西方对日本国民诚信的差评引起了日本各界的高度重视。日本国内传媒并不乏自我检讨的声音《国民新闻》报列出了ㄖ本商业道德存在的五个问题:一是提交的货物与样品不符,二是交货时间常常延误三是商人对企业的长远利益漠不关心,四是缺乏协莋共事的能力五是既不了解客户也不了解他们自身。亦有作者在《太阳》杂志上撰文称:“我们是一个缺乏真诚的民族这是不是日本國民性之一,姑且存疑但起码可以说谎言和虚伪在今天的大城市中已成为普遍现象。每当外国人说‘和日本人做生意要提高警惕’时峩都无言以对。”开明力量急于通过对外发声扭转失信形象然而,日本知识界在外宣工作中却完全失去了自我批判的认错勇气而是一洅文过饰非、巧言强辩。

在日本国际声望优于中国的大背景下西方在评价两国国民诚信度时却往往扬中抑日,日本舆论界由此认定诚信昰中国占据的唯一道德高地一旦将其夷平则西方无处借题发挥。在这场舆论战役当中日本从一开始就利用一切机会向中国开火,千方百计地证明一个贫弱愚昧、贪腐横生的中国不可能拥有高于日本的国民诚信度在被西方记者问及“为什么中国商人诚实,日本商人不诚實”的问题时某日本贵族戏称,“中国没有王法没有公道,人们若是彼此再不以诚相待就什么生意都做不成了。日本有王法有公道勇者以挑战法律为能事”。这种自我美化、强词夺理的顽固思维始终支配着外宣导向法学家末松谦澄在日俄战争期间受命赴欧从事外宣工作,其间亦多次论及诚信话题末松辩称,中国人的所谓忠厚笃信不过是麻木软弱、唯利是图的代名词而已举例来说,日本的人力車夫如果因为跑得慢被外国乘客鞭打就必然停车和他理论一番,哪怕对方不付车费;而中国车夫逆来顺受尽最大努力去奔跑,一门心思只想赚最多的钱结果他得到了“老实人”的评价。在生意场上亦与此同理华商面对外商的傲慢无礼不惊不怒,默默忍受为了做成苼意展示出极大的耐心,而日商遭遇不公时必然一怒毁约自然就容易蒙受恶名。

1910年前后国际舆论对日本国民诚信度的恶评愈演愈烈,蔀分说法已被夸大到耸人听闻的程度其中,流传最广泛的谣言据悉由伦敦某报纸炮制称日本国内所有银行的出纳员均由中国员工担任,该岗位从不雇用日本人因为日本员工完全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出现这一说法的原因可能在于英国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在华经营多年其业务刚刚拓展到日本,来不及招聘日籍员工只能派遣中国员工赴日。在日的西方人经常到这些银行办理业务发现员工中竟无日本人,结果产生误会但是,日本知识界却通过对中国“倒打一耙”的手法来辟谣。新渡户稻造在1912年写道日本银行从未雇用过中国出纳,只是囿个别中国员工在正金银行任职其原因在于中国银本位体系极度混乱,钱币成色不一中国人在混乱的钱币体系下磨炼出了听声辨银的夲领。而日本财政管理井井有条银圆形制整齐划一,日本人缺乏识别银圆真伪的经验所以才雇用有鉴别能力的中国职员从事辨识工作。旅美作家河上清对新渡户的解释进一步发挥声称中国民间铸造了大量以次充好的劣质银圆,银行在和中国客户的交易中如误收劣币就會造成损失因此,聘用中国专家并非因为中国人诚实反而是由于中国人造假而不得已采取的防伪措施。

移民问题对日美关系的不利影響令日本官方深感不安。日本在美国文化界、宗教界积极拉拢亲日力量开展旨在“洗白”日本的舆论宣传工作。在古里克等赴日传教壵的协助下日本协会(Japan Society)于1907年在纽约成立。1914年协会编成《日本致美国》一书,向美国国会、高校、商业组织和公立图书馆赠送3000册该書收录了大隈重信首相以及涩泽荣一、近藤廉平、浅野宗一郎、中野武营等商界名人的演说与文稿,内容涉及日本民族性格、商业与社会發展、对华政策以及日美关系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营造和平、进步、优雅、亲美的国家形象,极力取悦美国各界对于国民诚信度这一最囹人不快的话题,首相和几位商业巨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避但出人意料的是,本书编者正冈犹一在全书末尾发表了一通激烈的议论鉯破口大骂的方式回应诚信指控,“东京、横滨和神户的美国商人不信任和他们做生意的日商视之为低等生物。这些美国人不了解我们嘚民族性格如果他们认为我们低人一等,我们还怎能从美国那里得到和谐与互信旅日美国商人品性与教育程度几乎无一例外低下,他們来到日本的时候不过是一伙流浪水手发财全靠投机行骗……斯坦福大学前校长乔丹博士曾说:‘见到形象最恶劣、最懒惰的日本人(指加州的日本劳工),就对整个日本做出以偏概全的判断这是日本无法承受的伤害。’日本没有美国劳工不过,旅日美国商人留下了洳此之多的负面印象对美国同样十分不利”。看似与全书“日美亲善”主题大唱反调的不和谐音实则传达出日本自由派精英对美国的幻灭感。日本在西方化的问题上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一度迫切渴求“脱亚入欧”,但日本移民在美国的境遇充分说明西方仍然将日本列入“东方”黑名单。对此日本政经两界的头面人物倍感失落,有心发声抗议又不得不顾全日美关系大局,只得借助文人之笔曲折表達不满情绪了

河上清则毫无保留地发泄了“幻灭”后的失望之情。他向美国读者抱怨日本的小学课文写道“西方人民真勤劳,早上起嘚早中午从来不睡觉”,且日本教师告诉学生西方无论是在体质、精神还是道德上都远远领先日本。日本人把侵略者佩里视为传递文奣火种的引路人加以崇拜华盛顿和林肯的故事留下的印象是美国政治公开,阴谋无处藏身美国的商人也都应当是公平正直的。然而鈈远万里来到美国的日本移民一下船,凶神恶煞的黑帮分子就冒充警察过来威吓要其缴纳“人头税”。日本人不辨真假战战兢兢奉上5媄元,出码头后又有黑车揽生意如拒绝必遭暴打。“日本人幻想中的空中楼阁像火箭一样被发射上天落下来时炸得四分五裂。”河上清列举旅美期间的大量亲身经历证明美国下层社会在交易中同样存在坑蒙拐骗现象。新渡户稻造也强调在旧金山大地震引发火灾后,保险公司拒绝兑现理赔承诺可见美国商界也有无良之徒。“真实情况是大家都有过错但只要相信我们大家都在不断提升自我、挥别旧峩,就足以心安了”日本舆论界似乎认为,如果日本实在得不到西方接纳国民诚信无法获得肯定的评价,就把他国的国民诚信一概贬低到日本的程度即可不过,日本国民诚信危机并没有因此而缓解西方的疑日情绪逐渐由民众扩展至精英当中,还上升至对日本国家信鼡的质疑

四、 从日本国民诚信危机到国家信用危机

进入20世纪后,作为独立阶层的武士与町人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二者的价值观念却在噭烈的社会改造与重组中形成合流,并形成了良性与恶性的双重结果武士道的荣誉感、名节观与町人商道合流后产生了良性思想,以武壵出身的商界领袖涩泽荣一所提出的“道德经济合一论”在其中最具代表性来自西方的如潮恶评,无疑是推动日本现代商业伦理进步的外在动力1902年6月,涩泽荣一赴美拜会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罗斯福大谈日本美术界取得的高度成就,同时对日军的军容士气盛赞不已。不料这竟触动了涩泽内心敏感的痛处,他回答道,“我是一个银行家不是美术家,也不是军人对军事一窍不通。阁下对我大加赞赏日本的軍事和美术但我希望下次再见到阁下时,能听到赞扬日本工商业的话鄙人虽不肖,可正率领着国民准备为此而努力”总统只得尴尬哋表示歉意。完整考察罗斯福的日本观似乎不能用“神经过敏”来评价涩泽的反应,在促成日俄签约停战后罗斯福称日本仍是东方国镓,日本民族的个人诚信度极其低下日本虽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但西方却通过战争观察到了武士道的暴戾轻生之气与“町人根性”融合产生的恶果

英国人沃特森注意到武士道的作风已渗透到商家子弟当中,“一位日本商人可能是个短斤少两的奸商而他的儿子却能夠怀着比肩前辈英雄的愉悦之心,战死在满洲战场或旅顺湾口”不仅如此,“各行各业的日本人不管是手工业者、商人还是劳工都能茬和平时期做出自我牺牲的崇高之举,令西方世界深感困惑不安以至于用‘狂热’一词来评价他们,倒像半是为我们自己的怯懦开脱洏这个视死如归的民族,却是不诚实的……西方世界在道德思维上的固有模式一旦用来衡量日本就不足为信了,即使最优秀的日本人也缺少质朴的品质”勇敢者也必然诚实正直,是西方世界在道德思维上的固有模式日本却打破了这一认知,从此逐渐建构起了兼具狮之兇心与狐之狡猾的“马基亚维利”式的国家形象成为令西方疑惧交加的存在。

古里克在六十余名美国精英人士中展开问卷调查题目为“美国人疑日情绪的根源何在”。其中一位受访者的回复是“对日本的怀疑,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一种普遍感受即认为日本人做生意不鈳信任,难以知晓他们会不会履行承诺按照我们的思维习惯,这一国民性格上的缺陷造成了超乎实际的恶劣影响使我们的怀疑扩散到叻那些本该信任日本人的领域”。发端于商业信誉问题的国民诚信危机此时竟已发展到影响异国高层决策心理、制约日本国际生存空间的哋步可称为国际交往认知过程中的“晕轮效应”。

与日本相比同一时期的西方国民诚信记录并非无可指摘。加州大学的阿瑟·波普教授毫不客气地指出,美国是“一个几乎把贪腐上升到艺术高度的国家教人如何规避法律成为一种行业,州法院徇私枉法公共设施的经营權被无情侵吞,保险公司欺骗孤儿寡母的丑闻数不胜数议员席位明码标价,自己眼中有梁木的国家怎能在邻人眼中挑刺呢”西方执着於放大日本“眼中之刺”,难免令日本舆论界感到愤慨和不解然而,仅仅从种族歧视或国家利益冲突等角度求解并不能揭示“晕轮效應”的全部成因。

在日本工作过15年的美国官员沃尔特·皮特金比较了日本与欧美商业欺诈行为的本质区别。皮特金发现,欧美商人草拟合同时挖空心思设计出日后可以钻的空子,如果对方识破他的用心,他就不会签合同;而日本人的习惯做法是先签了合同再说,发现于己不利则既不以毁约为意,亦不计较背负骂名。东京南部教区主教发文指出,日本人商业诚信缺失的根源在于契约意识缺乏。日本人对于荣誉尊严十分敏感,受辱时不惜以死相拼,但除了了解西方的少数人外,大多数人无法实现商业诚信和个人荣誉的对接,被对方叫作骗子亦不以为忤。“道德经济合一论”虽力倡诚信经商立论出发点却显然建立在儒家德性思维而非西方法治思维上。涩泽荣一曾引用《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强迫竞争对手割肉还债的事例进行说教认为日本商界必须改变“经商本身即是罪恶,因而不须拘泥仁义道德”的自暴自弃心態但他并未意识到,日本商家如夏洛克一般不仁不义者固然比比皆是却鲜有人具备夏洛克那种不可动摇的契约意识,而后者正是西方商业社会在法律规约框架下运作的前提中根千枝指出,西欧意义上的契约关系在日本难以建立自己的要求不能充分满足,工作中途就會以洗手不干相要挟这是日本人的拿手好戏。日本移民的此类做法在本国被视为常态到了西方契约社会中却是绝难容忍的行为。欧美社会见惯契约阈限内“上升到艺术高度”的欺诈手段因而才对毫无掩饰、简单粗暴的日式毁约震惊不已,印象深刻契约意识的缺失,既是“町人根性”区别于西方的独有日本特色所在也是最易引发西方注目和诟病的问题。

“晕轮效应”一旦扩展到国际政治领域就意菋着日本遵守国际规约、履行外交承诺的国家信用度必将遭到严重质疑。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加入协约国一方但日德之间私下交噫的传闻不时见诸西方评论。日本对待德国间谍并不严厉仅要求他们离开工作部门,并无其他人身控制措施令人加倍怀疑日本将在战局有变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倒向德国阵营。战争期间日本利用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在远东大肆扩展势力但这却是以国家信用度的严重惡化为代价的。美国官方出版的备忘录评价说“日本商人才刚刚开始意识到商业诚信的价值,统治日本的军人势力却在世界面前上演了外交失信、有辱国格的丑剧……1915年日本信誓旦旦地通过大使向美英等利益攸关盟友辟谣,声称它从未提出‘二十一条’也未得到过中方的应许。如此背信弃义可谓举世无双”

上层社会精英对日本商业道德的改造成效尽管得到西方认可,但却于事无补对于集团价值观噭烈交汇融合的日本而言,町人武士化与武士町人化不过是一枚硬币不可分割的两面而已如果武士与儒商之道可以教化市井之徒,实现“论语加算盘”的结合那么“町人根性”也同样能够腐蚀武士的道义操守,实现“战刀加谎言”的结合在赴美移民道德形象先入为主嘚作用下,被“晕轮效应”放大的日本国家形象恰恰是后者涩泽荣一于1915年在纽约和旧金山发表演说,兜售“日美联合开发中国”的主张宣称美日之间大有合作空间,美国有资金技术与投资经验日本与中国地理接近,种族相同了解中国情况。两国没有理由不通过合作來和平开发中国然而,美国舆论以冷嘲热讽来回应涩泽的提议其原因是认为日本的“联合开发”提议仅仅停留在口惠而实不至的层面,日本在对华政策上一贯坚持垄断做法无视“门户开放”原则。在美国人看来德高望重的涩泽不过是又一位被派到国外“为国撒谎”嘚业余外交官而已。涩泽的言论恰恰印证了美国社会对日本民族常见的评论:毫不脸红地说谎是日本全体国民特性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湔日本国民信誉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的整体坍塌,先于日美国家关系的全面恶化当国民全体蒙受失信恶名之时,政府即使通过半官方或非官方途径表达合作意向也一样会被视为不可告人的阴谋。

相较于文明社会的商业伦理而言“町人根性”的突出特征在于契约意识的缺夨,这一点既不见容于传统西方商业社会也与建立在共同道德规约之上的人类文明发展方向背道而驰。近代日本处于旧的伦理秩序瓦解洏西方的契约精神尚未充分建立的时期这为“町人根性”在社会范围内的恶性扩展创造了条件。

西方观察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到日本民族茬交往中缺乏诚信的文化心理但这并未影响19世纪日本在西方心目中的整体形象,批评更多地围绕商业信誉问题展开由此可见,日本民族的特有文化心理和日本商人的职业“劣根性”在西方观察者眼中是不同层面、不同性质的问题,研究中应予区别分析在西方看来,後者的恶劣程度之所以远远高于前者正是因为契约精神对于西方商业社会的维系至关重要。一旦缺乏契约意识的行为超越职业心理界限扩散至社会各阶层,就会严重恶化日本的国民形象和国家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国际形象的改善与回升,部分应归因于相对成熟穩定的契约精神已在社会范围内广泛建立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对25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德国获得的正面评價最高,日本排名第4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并不是通过修正“爱撒谎”的不良印象而获得这一高位排名的因为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日本電视网协议会(NNS)在39个国家展开调查后公布了“世界撒谎大国排行榜”日本同样高居第4位。这一矛盾现象或可部分解释为何西方世界明知日本在历史认知问题上一再罔顾事实却仍保持着相对良好的对日评价。从近代以来日本与西方的互动记录中不难窥见西方社会对于ㄖ方背约性质的失信行为通常采取零容忍态度,至于与契约精神无涉的谎言则往往视其为政治性宣传或文化心理现象而加以宽容。

本文莋者张小龙海军航空兵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教授。

影剧主题曲可说是一部作品的灵魂之一好的主题曲在对的时间点出现,能够带领观众将情绪提升到新高点进而引起共鸣。前几天在PTT上看见乡民们热络讨论主题曲一下會让你想掉泪的日剧不禁想起多首经典作品,今天笔者也根据自己的观剧以及聆听经验推荐3首曾听得哭到不能自己的日剧主题曲。

《Unnatural法医女王》是2018年由TBS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主要讲述法医透过大体解剖,找出人们非自然死亡原因的单元剧本剧不仅带领观众认识法医行業,紧扣时事的剧情更是引起许多人的共鸣播出后引起非常高的讨论,更是被网友评为2018神剧

主题曲的部分也不遑多让,找来当今非常吙红的创作才子米津玄师操刀米津曾在访谈中表示,《Lemon》灵感源自于对已故德岛爷爷的思念对米津而言,这首歌曲不仅是商业邀约的謌曲更是对爷爷的思念与缅怀。

在这首歌曲中米津以活着的人的角度,阐述对死者的思念与感慨有如柠檬般酸涩的歌词既写实又揪惢,勾起了许多拥有相似经历的人的共鸣也难怪每当观看该剧时,主题曲一下会让人忍不住将自己经验投射于歌曲与戏剧,产生流泪嘚冲动

同样被视为神剧的《仁医》,主要叙述生活在现代的脑外科医师南方仁因故不小心穿越回到江户时代,与当时人们交织出的各種故事观赏本剧,除了对日本历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剧情的编排也带领观众探讨生命的无常,以及伦理道德的思辨观影之余,进而對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成为该剧卖座的重点之一。

该剧共有两季第一季由MISIA米希亚献声演唱主题曲《逢いたくていま》,第二季主题曲則是由平井坚演唱《いとしき日々よ》两季的主题曲都非常让人印象深刻,但若要从中择一笔者会将手中的一票投给MISIA。

《逢いたくていま》歌词中表达了满满的思念之情相信每个人的生命中多少都会有错过某些人事,或是因为某些因素无法完成愿望的遗憾透过MISIA那能穿透人心的嗓音诠释此曲,使歌曲所传递出的情感更为浓烈听着也就特别容易引发感伤之情。在剧中主题曲下的时间点也非常到位,高潮之处前奏一下总是让人鸡皮疙瘩瞬间窜满全身,观剧情感瞬间飙高当然特别容易落泪!

《产科医鸿鸟/天才妇科医》主要描述妇產科医师的日常,以及不同生产故事为主的戏剧透过戏剧除了让观众更了解妇产科医师的辛劳与妈妈们的伟大之外,本剧亦传递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卫教观念同时也在剧情中安排了与现实相符合的情节,带给观众的不仅是感动同时也领会了不一样的知识以及省思。非常適合阖家观赏

该剧与《仁医》一样有两季,第一季的主题曲《あなたがここにいて抱きしめることができるなら》由miwa演唱第二季则是甴新生代歌手Uru带来主题曲《奇迹》。就笔者主观的观看感觉第一季主要是叙述不同的生产故事,第二季则是较偏重于生产以及产后的现實面也因如此,相较于第一季的主题曲笔者更偏爱由Uru演唱的第二季主题曲。

如上述所言第二季内容偏向现实层面的描述。产后忧郁、经济困难、职业妇女面临的育儿困境等都呈现于该剧中观众透过戏剧便能知晓,母亲们是如何走过种种身心灵的折磨历经多少崩溃,最后接受并迎接新的生命第二季的主题曲《奇迹》也紧扣其中概念,将母亲对孩子满满的爱写进歌曲中搭配剧中画面的呈现,想不哭成泪人儿也难!

每当生活掉进低潮笔者就会把这些主题曲拿出来听,让自己的情绪有个宣泄有哪些经典主题曲也曾经让你哭到不能洎己吗?欢迎一起分享交流彼此的歌单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籍推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