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值最高的十大公司十大TMT企业 谁能挑战BAT

2015年A股市值最高十大TMT企业 _ 东方财富网
2015年A股市值最高十大TMT企业
作者:李红双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随着牛市行情的继续演进,千亿市值个股仍有望扩容。如果不是真实的数据摆在眼前,你可能真不会相信,东方财富网市值居然超过网易,是奇虎360、新浪、搜狐等互联网大佬市值的数倍,乐视网市值更是把优酷土豆甩开几条街,但这样的事情的确发生了。
  2015年这一轮A股大牛市使得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爆炸式增长:市值千亿以上公司近百家,百亿以上公司逾千家。TMT是近几年来公认造富最快、最多的行业,本文将盘点一下目前A股市值最高的十大TMT企业,看看这些千亿市值个股背后是否真有惊人的业绩支撑?
  NO1:资产整合后市值或破2000亿,争夺中国第四极
  截至6月9日,百视通最新股价66.30元,市值是1635亿,最新市盈率204倍。百视通作为传统媒体向转型的样本,目前估值尚未完全体现其互联网属性,仍有巨大上涨空间,市场预测近日将轻松突破2000亿市值。而上海文广集团(SMG)董事长黎瑞刚的目标则是,让百视通成为中国产业链布局最全面、市值规模最大的“新型互联网传媒集团”。
  在吸收并购(旅游)尘埃落定后, 整合尚世影业(影视剧制作与发行)+五岸传播(版权经营)+文广互动(数字付费频道)+东方希杰(电视购物),百视通不单实现了“内容+平台”和“渠道+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还将通过“互联网+”破局,加快电商、视频、游戏、广告等业务的流量变现,已成为争夺中国互联网第四极的中坚力量。据悉,重组后的百视通将更名为“上海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NO2:互联网转型开始进入收获期,张近东直言市值被严重低估
  截至6月9日,苏宁云商最新股价21.24元,市值是1568亿,最新市盈率162倍。追忆一下资本市场的反应,从去年5月份最低6元到现在突破20元/股,苏宁云商在一年时间里大涨了超过两倍。然而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苏宁的股价表现平平,历史最低4元/股。创始人张近东公开表示:我对苏宁的价值非常清楚,依然相信苏宁的价值在今后某个时候能得到体现,苏宁股价最低时,他更想增持。股市走低时,唯一要做的就是对价值进行判断并坚持。
  苏宁近年的“互联网+”转型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张近东在互联网零售上的野心也不可小觑,他曾把苏宁云商的互联网零售模式描绘为鉴于沃尔玛和亚马逊之间的O2O模式。如今苏宁基于“PC+移动+门店+苏宁电器+家庭客厅端”的四端布局已经完成最后拼图,而互联网化的云店和PPTV电视生态系统也已成型,再加上刚刚成立的苏宁消费金融公有限公司和已投入开放运营的物流网络,这预示着苏宁“数据云+金融云+物流云”的三云开放生态系统指日可待。
  NO3:2015年A股牛市的“大标本”,贾跃亭堪称资本运作“高高手”
  截至6月9日,乐视网最新股价69.45元,市值是1285亿,最新市盈率336倍。乐视网无疑是2015年大牛市上众多大牛股中的“佼佼者”,从年初的市值仅百亿,一路左冲右突站上1656亿市值最高峰,堪称A股市场的“标本”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乐视网在资本市场上能有如此辉煌的表现,与上市公司发布的一系列消息与运作关系密切。乐视网在资本市场一直讲的便是“超级生态”这个概念,目前乐视旗下有四大生态,即“互联网大屏生态+手机生态+电动汽车生态+体育生态”,这无疑是其股价爆发的“催化剂”和股价持续上涨的“助推器”。
  贾跃亭是典型的资本运作高手:从公司陷入危机,到实际控制人贾跃亭的回归,再到推出超级汽车、超级手机、乐视体育等一系列大动作,最终实现咸鱼翻身,公司股价从28.2的低谷到179.03的巅峰,出现惊天逆转一路上扬,其实不过才短短5个多月的时间,别管过程是如何的惊心动魄,乐视最终还是成为今年牛市中的一匹“大黑马”。日前,乐视网披露包含“一增一减”在内的多份公告:“一增”是指定增75亿元;“一减”则为其实际控制人贾跃亭欲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1.48亿股,预计套现近100亿。无论定增还是减持,绝对堪称“大手笔”。
(责任编辑:DF154)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比比谁更惨!2015年TMT领域十大市值遭“腰斩”的上市公司大起底
《投资界“十大系列”年终策划》,特盘点下这一年谁比谁更惨?中概股、A股市场上那些市值遭“腰斩”的上市公司你知道几个?拼命以“投资+并购”来扩张生态版图,好像都不如股价暴跌、市值缩水来的快!
2015年,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的上市公司,那都不算知名企业,不管金融危机是否真的要来,反正各种危机言论已满天飞。2014年,中概股蜂拥赴美上市,抱着“最丰满的理想”希望在美国资本市场找到买单者,然而“现实总是很骨感”,不到一年时间,从顶峰到低谷不过就是几个大跌;2015年,不管A股股灾是否能影响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那些被埋的小散都已倾家荡产,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财富“灰飞烟灭”。
《投资界“十大系列”年终策划》,特盘点下这一年谁比谁更惨?中概股、A股市场上那些市值遭“腰斩”的上市公司你知道几个?拼命以“投资+并购”来扩张生态版图,好像都不如股价暴跌、市值缩水来的快!
阿里巴巴市值蒸发近1500亿,华尔街做空机构一直虎视眈眈,马云跌下神坛?
市值缩水探因:
1、2015年2月,由工商总局触发的“白皮书”事件,初次触动了潜伏已久的华尔街做空机构,随后《索罗斯清仓阿里巴巴》、《巴伦周刊:阿里巴巴股价可能再跌50%》等一系列做空阿里的声音甚嚣尘上;
2、上市后这一年的马云和阿里没有继续在神话的轨道上继续前行,反而开始跌下神坛。马云的战略视野、阿里巴巴的布局、整体团队建设、业务创新能力等,频频被诟病。
3、阿里一直是拿着投资人的钱,也干着投资人干的事儿。从豪砸近50亿美元战略投资苏宁,到四处撒网投资 “独角兽”类公司,一直忙着弥补电商生态中的发展短板,目前来看产业链联动效应尚未显现。
阿里巴巴自救:
1、阿里的主要股东马云和蔡崇信已公开承诺不会抛售股票,还发布了4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以增强投资者信心。9月21日,阿里有超过15.79亿股的股份解禁(占总股数约63%),但这并未对股价产生影响。
2、电商是新兴的朝阳产业,且有着数亿用户的支撑,在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向上的大背景下,完全不必担心未来的发展空间。作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阿里巴巴被动成为西方看空中国的指标股。
3、阿里在资本市场上纵横捭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9月底,这一年阿里投资并购总额超300亿美元,涉资公司大大小小超百家,积极进行着全球化扩张,长期来看投资价值可无限放大。
IPO就像一把双刃剑,马云的荣光和枷锁都被置于放大镜中。近日阿里的股价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这种情况或许会在阿里年度财报公示后有所改观。
聚美优品上市不久既遭美集体诉讼,转型跨境电商也难挽市值狂降的颓势,陈欧反转不易
市值缩水探因:
1、日,赫赫有名的“JMYP的C公子”粉墨登场。作者以当事人的姿态将陈欧涉嫌虚构“创业门”的故事讲述出来,这篇“黑文”把刚刚从华尔街凯旋的新贵推上了风口浪尖,自此开始股价连跌10天,市值缩水超11亿。
2、不断遭到“假货质疑”和“遭美律所围攻”。截至2014年年底,已有逾10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对聚美优品提起了集体诉讼,诉讼指控均围绕聚美优品的IPO展开,包括违反联邦证券法、涉及披露虚假信息,业务模式剧烈调整造成增速放缓等。
3、2015年上半年,随着中国股市的持续飘红,海外中概股掀起私有化浪潮,聚美优品也位列其中。后来,A股遭遇空前股灾,股市连续下挫,证监会又宣布暂缓IPO,在对聚美优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聚美优品自救:
1、由于一直深陷假货丑闻的困扰,加上第三方平台模式存在最大的风险就是商品质量的不可控,难以杜绝假货、水货,聚美优品在2014年9月份决定转型,“断臂”平台业务转向直营模式,主推海外购业务“极速免税店”,盈利模式也从服务费转向了采销差价。
2、为了刺激股价,12月15日,聚美优品宣布,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回购最高1亿美元的股票。陈欧表示:“公司执行股票回购计划反映了公司管理层对聚美优品增长前景和业务运营基本面的信心。”
3、聚美2015年的战略重点,就是围绕巩固化妆品类方面领先地位,并把优势拓展到整个跨境电商品类――凭借在化妆品的领先地位,继续发展母婴、轻奢品。2015年7月,2.5亿美元跨界投资母婴电商宝宝树,通过“美妆电商+育儿社区”的概念,加码母婴市场。
58同城换股并购赶集网后估值百亿,对手变盟友后市值变现却差强人意,姚劲波信心满满
市值缩水探因:
1、每次财报过后都迎来一次大跌,即便有时营收、净利等的业绩高于华尔街预期,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华尔街对58同城经营模式存在着某些担忧。
2、会员增长放缓,58同城对未来市场预估保守,同时又有来自于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垂直领域如安居客等带来的竞争压力。
3、投资布局杂乱无章,很多未见落地。
58同城自救:
1、先后引入腾讯两轮投资,总金额约8.36亿美元。虽然引入腾讯这个大股东,于股价提升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在未来长远发展中,腾讯入股的战略意义明显大于实际意义的。
2、2015年3月,58同城以现金+换股的方式,2.67亿美元收购安居客;5月,又与赶集网实现换股合并,从此竞争对手、生死仇家摇身一变成为攻守同盟、亲密伙伴,在分类信息整体市场份额仍有高成长空间的情况下,合并后想象空间无限。
3、从58同城上市以来,姚劲波一直都在“买买买,投投投“,在资本市场频繁而活跃,从上门服务、车、房、招聘等各大领域均有涉足,未来还预计投资100家O2O创业公司,形成“58赶集”生态系统。
当当作为中国电商第一股,盈利能力下降并被对手赶超,俞渝创新致胜
市值缩水探因:
1、当当网的成功上市引发了投资电商行业的狂潮,大规模资金涌入导致无序竞争,很多对手负利润经营。当当上市之初估值过高,而之后的市场竞争导致了公司盈利能力严重下降。
2、当当网成立时间早,又是中国电商的第一股,由于应变能力不足,缺乏持续的盈利能力,增速也完全落后于其他上市电商平台,使得其也许会面临市值更低的风险。
3、面临一系列的强大竞争对手的赶超,不仅要面对综合类电商平台如京东、天猫等的高速增长承压,还要面对大批的小而美的垂直类电商如聚美、唯品会等的冲击。
当当自救:
1、当当开始努力摆脱其仅仅作为一个图书电商的标签,扩充服装等品类,在2014年推出尾品汇、新品汇等模式,并初见成效,服装成为仅次于图书的第二大品类。2015年,当当发力移动购物。
2、2015年,当当发力构建数字业务生态圈,先是电子书事业群独立分拆并单独融资4亿美金,后有收购拇指阅读,布局电子书全消费的链条;
3、2015年,当当还成立跨境电商业务部,发展布局许久的跨境电商并以保税仓模式寻突破。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当当俞渝提出了创新致胜。在精密化程度、顾客体验、移动端和流程方面进行创新,只为提高利润率和扩大市场份额。
迅雷内功不足+外围政策影响,剥离迅雷看看重金布局水晶计划,邹胜龙借势小米
市值缩水探因:
1、2014年底,迅雷受弹窗服务遭关停等利空消息影响股价大跌;迅雷本身作为免费下载工具,与内容相关度较小,在国内市场的变现能力不足,其商业模式主要包括网络广告、付费增值、游戏等。然而,付费会员的功能受到局限,广告与游戏也很难找到升值的空间。
2、由于净网行动以及一系列的影视作品资源管控,迅雷用来将免费用户转化为会员的两把杀手锏
“离线下载” 和 “高速通道” 吸引力已经微乎其微,迅雷会员也显得毫无意义。在视频领域,迅雷看看仍然处于第二梯队,从版权缺乏和市场份额来看,并不乐观。
3、迅雷自认为是家技术设施公司,其最大价值并非是“下载”,而是基于流媒体传输,迅雷可把这个技术更多开放给其他企业合作。不过,从迅雷的股票表现看,资本市场并不接受迅雷这些概念。
迅雷自救:
1、国内开展“净网”活动不停的整顿也让迅雷面临着付费用户流失的问题。为了挽回这些流失会员,迅雷从金融理财与云技术着手,增加用户体验,扩展服务内容,希望重拾其失去的地盘。
2、2015年4月,迅雷将旗下在线视频平台迅雷看看以1.3亿人民币出售给北京响巢国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迅雷认为剥离迅雷看看符合公司的新战略重点――简化现有非核心、未盈利业务,将管理层注意力集中到执行移动战略和“水晶计划”上。
3、迅雷自知自己的短板,也傍上小米(持股31.8%)作为投资人,成为迅雷第一大股东。迅雷与小米围绕“云”展开深度合作,同时出兵硬件领域,参与“客厅争夺战”。迅雷融入小米生态圈后起的作用能有几何,小米效果又能否让迅雷顺利转型,还仍然是个未知数。
百视通与东方明珠完成合并重组,政策影响+竞争对手众多,互联网电视突围难
市值缩水探因:
2015年这场股灾是A股所有公司市值缩水的共同主因,此外,传媒股一直存在被高估的情况,有相当部分的泡沫存在;百视通和东方明珠正式合并,市值第一、第二的整合重组尚未凸显1+1>2的优势互补作用,投资者对此略失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手整顿OTT市场,百视通也收到影响,虽然宣布进军互联网电视,但在版权方面也有弱势,况且市场上虎视眈眈的竞争者众多,想突围并非易事。
东方明珠自救:
在吸收并购东方明珠(旅游)尘埃落定后, 整合尚世影业(影视剧制作与发行)+五岸传播(版权经营)+文广互动(数字付费频道)+东方希杰(电视购物),百视通不单实现了“内容+平台”和“渠道+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还将通过“互联网+”破局,加快电商、视频、游戏、广告等业务的流量变现,已成为争夺中国互联网第四极的中坚力量。百视通、东方明珠正式合并重组后,更名为“上海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乐视网一直难改“妖股”本色,超级生态故事多的讲不完,贾跃亭资本高手
市值缩水探因:
2015年这场股灾是A股所有公司市值缩水的共同主因,此外,一直被视为“妖股”的乐视网一直各种流言困扰,还有股东大额减持也对乐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造成一定打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连续出手整顿OTT市场 ,更点名批评乐视违规,禁止播控平台与乐视合作,“史上最严厉监管风暴”对乐视打击不小;业内一直认为乐视网估值过高,是A股上的“故事大王“,估值存在严重泡沫,所以看空乐视的人不在少数。
乐视网自救:
随着2015年初,贾跃亭从海外归来重掌乐视,乐视的超级生态链布局有了更广的延伸,超级手机、超级汽车、乐视体育等一系列有关投资并购的大动作频频发生,这使得乐视的市值一度获得巅峰的提升。而乐视网在资本市场一直讲的“超级生态”概念也屡试不爽,目前乐视旗下有四大生态,即“互联网大屏生态+手机生态+电动汽车生态+体育生态”,这无疑是其股价爆发的“催化剂”和股价持续上涨的“助推器”。
东方财富被基金游资轮番爆炒,转型金融服务平台也难敌泡沫化,沈军寻机并购
市值缩水探因:
2015年这场股灾是A股所有公司市值缩水的共同主因,而东方财富的市值快速下跌则主要源于创业板估值过高,泡沫较大所致;作为首家上市的财经网站,东方财富上市后由于走势抢眼,基金游资轮番上阵,使其股价走势“一飞冲天”,各路基金和券商纷纷进场豪赌;但作为创业板千亿市值企业,东方财富的季度净利润还不到2亿元,业绩等各方面的增长都与市值严重不符。
东方财富自救:
近年间,东方财富积极谋求转型,频频布局金融领域,当前已手握互联网基金销售牌照、内地和香港的券商牌照以及第三方支付牌照等。凭借强大的网站流量,基金销售已取代互联网资讯业务成为东方财富的主要收入来源。(投黑马www.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转型中的东方财富,也频频祭出并购大旗,尤其在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的牛市期间,并购动作不断。东方财富致力于建立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做国内最大券商,打造互联网企业BAT之外的第四极。
用友网络面临传统软件企业集体下滑窘境,转型“软件+、互联网+”,王文京“老兵新战”
市值缩水探因:
2015年这场股灾是A股所有公司市值缩水的共同主因,此外,用友网络作为曾经辉煌的管理软件的领军者,在全面互联网化冲击下,传统软件企业面临集体下滑的窘境;2014年,用友经历大规模转型,从展开一系列互联网化新业务,到对传统软件业务进行大手笔改造,从技术架构到产品销售模式,都向“软件+”升级。这样大规模的转型成功与否还是未知,投资者都抱着怀疑而审慎的态度。
用友网络自救:
未来10年将是中国企业互联网市场爆发性成长的黄金时代,而用友网络在“互联网+”、“工业4.0”等政策推动下,互联网触角正从颇为完善的C端消费市场,延伸至极为空白的B端企业市场,优先分享数十万亿的实体互联网经济盛宴。目前,用友网络在A股全面具备客户、数据风控、牌照、资金等闭环要素,最有望成为企业互联网市场的BAT。用友未来或收购行业市场中成功的软件企业,如流通、医药、教育等行业市场增长较快,在管理软件中越来越重要,通过并购这些行业中的成功企业,用友可以迅速占领细分行业市场。
暴风科技涨跌背后推手皆为机构投资者,真实价值与过高市值间隐患重重,冯鑫建生态联邦
市值缩水探因:
2015年这场股灾是A股所有公司市值缩水的共同主因,而暴风科技出现断崖式下跌完全是因为此前疯牛般的走势,这场由机构投资者一手“导演”的疯涨在股灾面前被打回原形;即便拥有纯正“互联网”基因、属于拆除VIE架构的新股,但基本面普普通通的情况下,热炒概念之后迎来下跌完全在情理之中。暴风真实价值与过高的市值严重不匹配,而难以摆脱工具定位,导致盈利模式单一,面临多起版权官司,这些或许在未来也会成为重大隐患。
暴风科技自救:
在暴风大涨、大跌的半年时间内,冯鑫表现了自己成熟的资本运作能力,完成了暴风魔镜(将尚未贡献业绩的暴风魔镜从上市公司剥离)、暴风TV(联手海尔旗下日日顺、奥飞动漫和三诺数码成立合资公司进军互联网电视,11月上市)、秀场业务(旗下秀场平台“风秀”将在10月份上线)的布局,从单薄的播放器业务延伸到5个方向,未来还要做互联网教育、医疗甚至金融业务,希望借“生态联邦”带来商业模式上的“乘法效应”。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7家顶级机构投资策略分析:红杉赌赛道,IDG赌选手,DCM只投早期+美元+TMT    赌赛道是红杉的传统。2008年之前红杉投资了高德软件、大众点评、奇虎360、网秦、博纳影业等项目,那时红杉的章法并不明显,处于四处撒网阶段。
  知名合伙人:、、等
  投资特点:赌赛道是的传统。2008年之前投资了、大众点评、奇虎360、、博纳影业等项目,那时红杉的章法并不明显,处于四处撒网阶段。2008年投资乐蜂之后,红杉逐渐看清并在互联网领域中选定电商、旅游出行、O2O和垂直社区、互联网金融等四条赛道(2008年集中投了几个教育项目,后来只零星投了二、三个项目,基本上放弃了这条赛道)。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就是“离钱近”,即便是社区也是专注于某类话题的垂直社区,变现路途比较清晰。而除了抓热点赌赛道,红杉还有深耕赛道、在同一领域“多点占位”的习惯。比如,在化妆品电商领域,它同时投资了和乐蜂网,在在线旅游市场,和途牛网都多次被红杉下注;而在订餐领域,它不仅入股了饿了么,还投资了南京的零号线;在新兴的O2O本地生活领域,红杉同样在寻找多处下注的机会。
  投资观点:
  1.今天移动互联网的投资机会可能就少于两年前,两年以前移动互联网可能占到红杉中国早期基金40%的投资比例。
  2.在移动互联网的方向上,将来细分的垂直领域,尤其跟一些传统的行业相结合的这些方向上面,往后面有更多的创业机会。未必大家都要找这么巨大的量,非要一个应用所有人都用。中国很多行业里面还有很多机会,如何去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征,移动互联网的手段来改造传统的一些行业,这个里面会涌现出很多的创业机会。这也是我们接下来两三年最重点关注的地方。
  3.跟产业上下游进行了解,找到原有的垂直行业原有这些公司他们的软肋在什么地方,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找到对应原有的现有公司的软肋,发现原来它的哪些优势在互联网面前变成了弱势,这样的话,有可能进行弯道超车,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会有很多机会,但这个方向上,创业到成功的时间比较长。
  4.在移动互联网方向上面,接下来持续有机会的还是游戏领域,这个领域无论是从中国过去的发展,从PC到WEB,到原来的Social到移动,每次的变革里面都会发现一些新的公司冒出来,过去一些公司某个领域已经做得很强,但是每次的转型过程中都会有新的机会出现,这里面推陈出新的机会很多。而且接下来随着运营商的优势会在用户收费,接下来三到五年,游戏创业者应该还是说黄金的时间。因为运营商这样的体量比如说数据分析、计费,整个的环节上面,我觉得还会给这个产业能够带来巨大的价值。
  5.像实用工具,基于社交的一些通讯跟娱乐相结合的这种应用,现在好象机会越来越少。而且工具类的领域都被巨头们扫过一遍,后面通用型的工具里再出现新的公司,难度也非常大。
  6.作为投资人需要对大格局有所把握,例如在电商行业中,不见得每一个垂直领域都能成功,但用户使用频率较高,相对线下渠道比较复杂、毛利率比较高的可能会有机会。
  7.微信朋友圈天然把用户进行了切割和细分,你每个一群群的用户,其实就是一个天然的,相对目标明确的用户群,而且这里面的互相之间产生转发、沟通的效率非常高。这里其实有很多好的创业的机会。
  8.目前比较热的就是软硬件的结合,从投资者角度看,我们这方面是相对谨慎的,这里面我们觉得相对风险极高。目前的一些应用并没有特别好的抓到用的核心的痛点。事实上,目前除了小米以外,类似的公司很难出现。
  9.中国早期的针对企业的应用一直没出现好的公司,但事实上企业的应用,有可能是不是像过去游戏一样。中国游戏随着互联网起来之前,中国是没有游戏行业的,国外有巨大的单机版游戏,中国没有。随着互联网来临,在线游戏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过去针对企业方面的软件,或者是这方面的服务应用,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小数点都不如,但中国到了人口红利消失的阶段,每个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以及企业如何面对粗放式的增长到了尽头,怎么提高自己的效率,这方面IT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觉得随着移动的结合,这方面我觉得会有很多公司冒出来,这方面我觉得中国需要时间,但长期来看,一定会出现,这种需求会同时一直有。
  知名合伙人:、、、李丰等
  投资特点:是赌选手的典范。2005年之前,IDG发现了许多优秀的互联网创业者并在早期就给予投资,包括、、携程、当当、百度、土豆等。2005年之后IDG似乎失去了灵性,不但错过了电商这一块的机会,所投项目中成功上市的也不多。不过前几年他们开始赌赛道,这次他们赌的是移动互联网。
  投资策略:还是看大的市场方向、项目的成长性、团队做大的能力和模式创新性。
  李丰投资观点:
  1. 过去两三年中,淘宝网销售中度个人消费品和轻度家庭消费品,包括化妆品及一些基础食品、用品。目前85后人群到了买房子、生孩子的阶段,因此淘宝网的品类已经覆盖到重度家庭消费品,即将发生、正在发生的增长最快的品类是家居、装修品类以及家庭使用、家庭饮食方面。以此类推,接下来两年应该是重度个人消费品和家庭消费品。当85后成长到32岁成为中坚力量时,他们对品质的要求驱动他们去购买高价、品质好的商品以及重家庭消费品(柴米油盐)或者去给父母买东西。
  2.游戏依旧会很赚钱。80后、90后几乎在同一时间上开始接触游戏,90后培养了更好的付费可能性,并且90后对游戏的持续周期比80后长。八卦和十三年前的门户网站对于当时年代的80后诞生的需求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现在是在移动端。90后对社交的隐私保护更重视,个性化要求更高,更愿意参与娱乐的制造。90后对待工作方式是依次是快乐、学习、物质,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以自己的技能换取生活方式。
  3.用户在经历了第一拨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之后,大家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个显著的趋势。另外一个背景是,我们发现叫做传统媒体当中具有媒体内容制造能力的人,这些人历史上第一次开始离开传统媒体进入了创业状态,这个以前几乎从没发生过。这些人当中有很多具有非常好的生产内容、编辑内容的能力,他们开始第一次系统性的离开了传统媒体,进入到了新的移动互联网环境,来参与内容的制造、编辑、整理和推荐这样的工作。
  4.不管是商品还是服务等行业的变革,都是来自于用户驱动,这个始终还会是个机会,我们叫用户成熟度和消费能力的变化所带来的线下商业模式的不足或者叫做需求的未满足。
  5. 很小众的网站它也有它的价值和被人利用的前景。从互联网上看这一切是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连起来的,你能接触到各种网站。但是在移动上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只靠应用商店来分发的话,它显然只有头部的,大家都用的应用会被重视,而那些小而美的东西会因为什么被人发现、被人记住,从而被人使用,而体现价值,这是再往下来看的一个机会。
  主要合伙人:、
  投资特点:中国坚持七人的小型投资团队,并且只投早期、只投美元、只投TMT,并非广撒网扑向各个热点领域进行投资,而是坚持投资是智力密集型工作,所投必是精品。其投资案例中,成功上市的包括58同城、、、前程无忧、人人网、等,以及高成长性或等。
  投资观点:
  1.硅谷的生态圈只Care产品,团队过几年就散掉,但在中国,要投就投能带领公司上市的创业者。所以DCM在做投资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个团队是否在做一个公司,是否能够和华尔街沟通,是否有品牌意识。
  2.未来的话,在B2C领域主要看好在线教育,2015年还有发展机会可以冲一冲。
  3.国内企业正规化管理的时间点还没到,市场还存在教育的空间,到时候企业服务会往上走。
  4. 我们要投一个项目,之前那个合伙人一定要对那个项目有一定深度了解,不是靠看一些报纸,看一些讲课就懂,应该是说在领域里面有投过,自然就有经验。
  4.经纬创投
  知名合伙人:
  投资特点:2010年之前,经纬成功投资了分,年经纬开始布局移动互联网。目前经纬创投聚焦于移动社交、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O2O以及企业级服务等领域,每个领域有三到五个人员共同负责,在国内已经投资超过190家公司,成为国内投资移动互联网项目最多的基金。众多知名公司中都浮现了经纬创投的身影:移动社交公司如、nice;移动购物应用如口袋购物;手机打车软件如快的;O2O公司如饿了么等。为公司设计了人海战术,目前投资团队有四十多名成员。他希望经纬未来能有30到40个投资团队去找案子。
  张颖投资观点:
  1. 经纬到今天在国内已经投资超过190家公司,任何一个时间点我们都有30家公司在融资、M&A或准备上市。这么多家公司以及背后频繁发生的沟通与交易,使得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一家拥有丰富样本的“大数据”机构。我们对市场上任何一点风向、对所有主流投资机构的策略甚至每一个GP个人倾向的细微变化都极其敏感,也更容易基于此对某种趋势做出预判。
  2.在未来10年内,中国互联网/无线新兴公司占GDP的份额将越来越大、前景也必然越来越。但物极必反,国内的VC行业在2011年有过一个短暂的然后由于窗口期的问题在2012年迅速回冷,由热转冷的变化仅仅发生在几个月之内。
  知名合伙人:、、等
  投资特点:在内部,投资主要围绕TMT及消费健康两大主题。成立初始定位于关注成长型企业的投资,集中在B轮到C轮阶段,但这样的思路在近几年悄然发生了改变。他们表示,之前的4—5年一直在深化对行业的认识,接下来会深化垂直领域,每个合伙人都会往垂直领域扎根。比如合伙人更多地关注旅游、汽车、房产等在线垂直领域,另一位合伙人则会在金融、游戏、可穿戴方面聚焦。
  李宏玮表示,他们目前比较关注三个方向:第一就是物联网,这是一个跨界的商业模式,是软件、硬件和数据结合的一个点。同时它也是跨中美的链条:美国有带动新事物的精神跟欲
  望;而中国则有全球第一的供应链跟厂家,大部分产品会在中国制造。在中美两地加起来投了十家企业,其中中国八家,美国两家。第二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市场,还没有巨头,所以给了创业者新的机会。纪源资本关心的另一个趋势,就是跨境的活动。而其中,跨境电商是在中美观察到的最明显的点,而且这个趋势是双向的。
  符绩勋观点:
  1.几个趋势是大家值得关注的:一个是经济模式的变化。我觉得移动化导致Sharing
  Economy“分享经济”。第二个趋势是围绕智能化的开发,包括智能家具和智能终端。现在看到的可穿戴只是一方面,未来它可能会变得更重一些,因为后面你要做的东西——智能家居,过程就是一个大数据(累积的过程),通过硬件的方式来累积对用户消费,用户习惯的了解,最后做出不同的推荐。第三个我觉得是围绕企业和企业端的服务。企业现在通过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其实是没有被服务到的,他们现在用的软件,用的都是非常简单,之前的发展规律,都是通过投资,通过家人来运作,但是现在效率越来越重要了,所以企业的软件还有想象的空间。
  2.有时候你花了大量的钱去教育这个市场,之后怎么把钱花好,也是很重要的。只有算出经济效益、经济模型的时候,你的钱才花得到位。但是当你算不清楚的时候,你发现你很容易花出去,但是后面的收入,并不一定可以长出来。
  3.移动端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它必须牵扯到交易,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如果我点击网页还要跳转到另一个地方,是没有很好的价值的。移动端拥有了服务的性质,如果仅仅是一个入口,它的价值也是有限的。你要把用户更好的抓住,就肯定要把交易这个环节做起来。
  李宏玮观点:
  1.现阶段,从投资的角度,看的更多是针对C端的模式,关注围绕用户消费数据这样的公司。但这里的数据是源头,而不是单单是一个商业模式,不是卖一个产品的问题,更多是积累用户的消费行为。从数据里面开始来做事。GGV在投互联网的时候,其实我们还是更多的围绕着我们到底面向的用户是谁?围绕这个用户去考虑这个事更重要。你要理解用户才能理解最能够使用的商业模式。比如众筹平台是一种平台,可是它面向的用户现阶段更多是一类企业。当然我们的问题更多的是能不能做大,那个领域是多大?每个领域都会接触,但是更多的还是说以C端为出发点,我们先考虑最大的市场,之后再来看考虑后续有没有细分的市场可以延伸出来。
  2.移动电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起来,还没有看到千万级市值的公司,但我相信两三年之后一定会有,不是三到五年,是两到三年。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可以分析用户移动购物的习惯,其实频率是越来越高的。我们在投资的公司,包括最近在国内也有几家在布局的公司,我看到他的移动电商的量往上走得比较快,一个月内可以翻五到十倍的。
  3.移动金融这一块从真正敢于去理财,需要一定的培育。中国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可以做长线的领域,但是现阶段是要慢慢经营的市场,所以要先把这个C端做好。在今天的新互联网时代,你要真正作出平台性的公司,不会是一跳进去,就出来了,如果已经是存在的市场,其实大佬都在做,但如果说两到三年还有机会的领域,必须是今天要培育出来的,但这个培育需要从产品的设计、从流程的优化做出来。
  4.投游戏的有两种不一样的商业模式:一种是投内容,比如工作室。这就是赌它一款产品能成名,跟拍电影一样,你要有大作才能有利润。从这个角度来说,退出的途径更多的是现金流很好可以分红或者被收购。第二种就是找平台。像发行,拥有了渠道跟用户,可以找不一样的内容,分散掉所谓单一产品集中度的问题。发行模式的好处是收入会相对比较稳定,从预测的角度会比单一产品好一些。
  5.其实游戏的玩法在很多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品里面,是可以带动出来的。就说我们的移动应用,新手的导入,其实可以借鉴很多游戏新手的玩法,把它变成更人性化。第二方面,所谓社交跟虚拟货币的生态链。其实在移动应用里面,如果可以把它设计好的话,实际上也是一种提高黏度的做法。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可用的一些交界的方式,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如果你只想单点的打法,你是永远赢不了,但是如果你可以多方位去考虑,你的商业模式跟产品怎么去优化的时候,其实你就可以带动很多这方面的产品的独特性。
  观点:
  1.在过去的8年里,中国互联网公司通过广告赚取的收入与美国互联网公司相比是非常少的。因此中国互联网公司不得不去思考如何通过用户流量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借此,两个创新性事物产生了,一个是电子商务,另外一个是虚拟物品。
  2.对比中国、美国创投,美国是精英创业,中国是屌丝创业。三种中国模式在海外是有成功机会的:(1)做工具。典型如3G门户、猎豹、UCWEB等,这三家都是从海外逆袭取得成功。他们共同的做法是从工具变成平台,工具可以获得流量,之后再引导消费者做其他消费,比如用浏览器、娱乐、电商等。这种从工具切入,单点突破的思维方式是美国、欧洲公司所不具备的;(2)做跨境的电子商务。全球的屌丝用户市场大概就是中国的三四倍,如果懂国际化的话,其实中国的模式在海外是有市场的。(3)做虚拟产品。道具、娱乐方面的货币模式在海外很少,只有韩国、日本、中国有,而Zynga已证明这模式在美国市场也有机会。
  6.晨兴
  知名合伙人:
  投资特点:晨兴资本投资了、YY、多玩、UC、、、雪球财经、等。其合伙人之一与关系紧密。
  刘芹投资观点:
  1.互联网技术的核心就是超级链接,每个链接之间信息的流动就是流量。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节点和连接,一个是数据信息。信息的采集和传播发生变化,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
  的节点,每个人都是信息的采集器,每个人又都是信息的接收器和广播器,而且facebook这种社交网络,都用社交关系把信息流动变得更为有序,所以效率上带来变化。
  2. 当信息不对称打破,信息流动开始简单容易,原有的暗箱消失,很多产业链里面的价值会消融。原本的组织行为、管理学里面,特别是在商业价值链上下游的关系里面,所有依托于传统的信息不对称方式所存在的“合理性结构和流程”,都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所以原来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做生意的企业都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3.信息的发生和流动的方式影响了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影响了产品营销的若干问题,怎么做产品,怎么找市场需求。参与感本质上就是把营销的事情颠覆了,以前是B2C,互联网行业是反过来做,一般的传统营销方式是做不到的,因为不知道消费者在哪里,但凡离消费者太远的行业都没有对互联网有更深的理解。
  4.互联网只是手段和工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挖掘和认识消费者,认识你的目标人群,但商业的本质没有变!其实真正的变化是他把很多成本结构、效率给变了。商业的本质就是你离消费者近,0距离,你能知道他要什么,而且你能给他极致的体验和极致的差异化。以往你要给消费者极致的差异化意味着很贵的成本,但是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人人都是服务提供商,大大降低了商业成本。前端的用户要极致的差异化,后端的成本结构要极致的高效化。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来管理,就算没有互联网,也活得会很好。
  5.中国现在不光面临全球化和科技互联网化带来的变革挑战,我们现在还面临着社会结构的深层次变化。消费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具有很宽广的容量。每过几年具体的投资热点会变,但消费与科技创新的大方向还会有很长的演进路径,也依然会有极大的投资机会。
  6.有一些方向资本并不会有那么大帮助,而有些行业资本会在里面起到关键性要素的作用。社交方向就特别符合这个趋势,而且社交性的产品方向,我作为70后都开始面临判断困难,这说明资本在这里面其实很难扮演关键性角色,因为这个东西是你对消费者的理解,消费偏好就变成了关键因素,比如最近大家都知道“二次元”,二次元是年轻的消费者,90后特别敏感的一些消费行为,像这样的东西,我觉得单纯的资本很难在里面产生像刚才说的O2O那个方向上那么大的叠加效应。
  7.我相信单点突破,不像传统行业需要以阵地战摆开正面战场。其实UC,YY都只解决了一个很小的问题,其实每个杀手级的产品背后,用户对那个产品的认知是极清晰的。当你把战略想明白,方向想明白,就忘了吧,你剩下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把你所有的宏大叙事收载在一个极小的点上,单点突破。其实小米整个这么庞大的叙事,第一个真正核心的产品就是MIUI。小米是用精益求精的聚焦,用公司最擅长的操作系统来打动目标人群,解决安卓机器里面中国人的痛点问题。
  8.游戏行业实际是个电影行业,做内容非常难持续,内容产业很难预测。早期我发现那时候很多人玩儿战队,打CS的战队,有公会,我意识到可能游戏行业的价值会逐步从内容向用户端迁移。游戏产业一年差不多两百亿到四百亿的成长,抓住用户,就抓住了未来的价值入口。
  9.下载的背后其实是搜索技术,加上一个P2P分布式计算技术,这两个技术都有极强的网络效应,有网络效应就都有做大的可能,而且又切的是下载,是杀手应用。它的挑战和困惑是商业模式的摸索,它又赶上了2008年视频这一仗。视频这一仗偏偏是媒体、内容、销售,是他们不擅长的,又把他们整个战略方向拖到那个里面去。这个公司在商业模式摸索中有一些波动,但是它技术上的门槛还是有的。
  知名合伙人:李开复、汪华
  投资特点:的投资思路,从大方向上分,一条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善整个行业效率的,另一条是提供精神消费品,尤其是针对95后的精神消费品。注重产业链式的投资,这点在当初的安卓生态体系的布局上可以很好地观察到。
  当时中国处于移动互联网的早期,工场安卓产业链的布局是从底层ROM/OS(点心OS),到中间层分发:应用商店(应用汇)和PC-移动连接软件(),再到应用层较活跃的场景化应用,(移动拍照强需求)、布丁优惠券(O2O)、涂鸦移动(移动游戏)。这是一个一条枝干上开三朵花的结构。这种思路延续到了其在数字内容娱乐产业链的布局。他们将这条产业链分成3个部分:内容的创作 Content Provider/Content Platform)、内容渠道(ContentChannel/User
  Platform)、内容的最终变现方式(E-Commerce/O2O/Game)。目前在这条产业链里已经布局了近10家公司。最起码在二次元领域,创新工场可能已成为国内产业链布局最深入最多最完整的VC。内容变现端,创新工场有自己的移动游戏产业链,覆盖从游戏制作、游戏发行、游戏渠道的全部环节,当内容公司做出了IP和粉丝社区之后会很容易就能变现。
  汪华投资观点:
  1.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波是工具类型的应用,解决安卓手机不好用的问题(例如豌豆荚),第二波是娱乐类型的应用,例如游戏、社交,第三波是商务类型的应用。
  2.如果一款针对年轻人的产品想做得持久,除了要好玩,它最好还能跟人的一些基本需求挂上钩。就算90后在很多方面都变了,但人的基本需求不太会变,它只会放大或者缩小,比如你要吃饭,要表达,要交友。另外一点,这个产品本身是属于年轻人作为先导用户群,但最后这个需求是能够被社会主流人群所接受的,它必须是可以完成人群扩张的一款产品。有的产品从出生的第一天不需要产品转型就符合上述两个特点,但也有的产品会先打下一个非常大的用户群,然后再做产品转型,Facebook就是很好地完成了这个转型,相反人人网就没有完成这件事。
  3.其实好多词,比如O2O、物联网、工业再造……说来说去都是一回事儿。这相当于是以软件为基础的一场工业革命。这场新的工业革命,第一步是完成互联网流程的再造,介入所有领域,拼命提高效率。第二步,当效率被提高,量变到质变,又会产生新的一轮消费革命——有大量全新的消费产品,是我们现在已经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再往后,也就是第三步、也是更恐怖的——大量的劳动人口会被甩出传统制造服务领域,那就需要制造新的消费和生产的门类来吸纳这些人。我就想未来大量的人口会去做更新的产业,就是在全虚拟世界中的审核虚拟产品的生产和分发,其实这个苗头也已经产生了。
  4.有些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其整体商业模式的根基都变了,比如媒体。这样的公司,最好别忙着自杀进行互联网化了。不如投资新的行业,维持现有现金流。尤其是那些传统的大企业,完成互联网化的正确的方式,不应该是自我阉割,不应该是把自己的现金流一刀自己捅死,而可以通过投资给自己找个全新的产业,在新的投资项目里面,只注入资源而不放入原有的团队去做。如果是基本商业模式没有发生变化的领域,企业可顺应形势进行互联网化,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一些痛苦,但最终带来的是提升而不是下降。此外,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线下零售这样的,原来提供的最核心的价值不核心了,但你需要寻找新的价值,比如展示啊、体验啊。
  5.我们第一阶段对于新闻化、新内容领域的投资,大致是三个点:新人群、新渠道、新内容。新人群其实就是媒体上常说的90后。新渠道是人人都能生产,既得利益将被颠覆。最后是90后要参与内容建构。内容的表现形式、媒体,以及内容本身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无论是到了什么年代,永远都需要有深度,高质量的专业内容,而且这些专业内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产生的,真正高质量的专业内容实际上必须要有垂直领域真正的专业人士来创建,或者是说哪怕从草根里边冒出来的好的作者或者是说内容创建者也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
  6.怎么用移动互联网的方法做媒体?首先用做产品的态度去做内容,然后用运营社区的态度去运营读者和作者,最后用做流量的方法去做发行。移动时代媒体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广告和付费订阅,粉丝经济,以及高端深度服务。
  7.人的根本需求实际上是不变的,但人实现需求的方式经常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人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错把实现需求的方式当作人的根本性需求。这样的例子很多。把电子杂志搬到网上就是错误地把人实现需求的手段置换成人的根本性需求。用户在网上购物,从不习惯到很习惯。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发生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一直在改变,而不仅仅是技术或者别的什么。因为有了技术,人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所有的这些可能性里面,造成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东西就有投资的价值。
TOPS16662゜110598゜210293゜310113゜410039゜59909゜69660゜77967゜86061゜91506゜1064872゜162206゜235396゜335145゜434196゜533401゜629816゜728936゜825663゜922485゜10
Pre-A 金额未透露 融资天使 10000万人民币 融资B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战略投资 金额未透露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李小姐010 37.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值最高的十大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