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操盘手,期货滚ic是什么意思思?

一个职业期货操盘手的成长经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一个职业期货操盘手的成长经历
&&一个职业期货操盘手的成长经历
你可能喜欢一个操盘手对期货的理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一个操盘手对期货的理解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606被浏览376249分享邀请回答122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一位期货交易员的故事:经验积累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财经--人民网
一位期货交易员的故事:经验积累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
&&&&来源:&&&&&
长期从事期货交易的陶  1993年,陶笱П弦岛蠼胫泄猩鹗舨牧献芄鞠率舻纳虾V薪鸸势诨豕荆邮鲁∧诮灰自钡墓ぷ鳎俏夜钤绲钠诨酢昂炻砑住敝弧Mü谑导胁欢匣酆脱埃咏灰自币徊讲匠晌竟芾碚摺O秩挝蹇笃诨醺弊芫淼乃灾饕涸鹌诨踅灰紫喙夭棵拧  我们这一代交易员是没有老师的,主要是根据交易所的气氛和盘面上买卖量的变化,在场内做交易。积累来源于实践,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  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公司让我清理1000张发票,需要经常跑仓库核实,1000张发票我清理了近半年。很多人觉得一个大学生清理发票没有意义,但通过这件事,我和仓库建立了良好关系,也了解了一些基本面的东西,至今都觉得受益匪浅。  我1993年7月份进入公司,稍微学习了一下,到10月份的时候我就已经是交易员了,属于国内最早的一批交易员。记得期货交易所当时有个交易员培训班,但培训很肤浅,准确地说并不是关于期货的培训,而是电脑操作培训。  当时做交易员,没有老师,也没什么与期货相关的书籍。期货是涨或跌,都是凭感觉做交易。  在期货业刚刚发展的时候,大部分人对期货并不熟悉,包括投资者,都比较喜欢打听消息。因为期货不是涨就是跌,很多人把期货市场当成了“赌场”,投机行为比较严重。  记得有位客户,我们一起做铜期货的时候,基本上能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但有一段时间,有色金属没有行情,但是胶合板比较活跃,于是他转战到胶合板产品。这时候发生了胶合板的逼仓,一个公司把本来30多元的价格炒到60多元。之后他得到了一个消息说,价格还会涨,于是3000万元资金全仓进入,结果价格并没有像消息说的那样上涨,而是一路下跌,在一周时间里,3000万元全部亏光了。  市场上很多人寄希望于能一夜暴富。但当时很多非理性的炒作,因为资金永远比货多,如果对期货市场不监管,那么就可以做逼仓,从而垄断期货市场。  消息当时很管用,但实际上市场的力量也在发生作用。因为我们是中国有色金属材料总公司的下属公司,很多人就围着我们转,打听消息。我们感觉良好,以为可以“操控”市场。  1994年,铜的价格从16600元/吨涨到大概到2万多元/吨的时候,公司做了30万吨的空头。因为我们以前从来没见过铜每吨的价格能够到2万元以上,一个比我老一点的交易员告诉我,铜价只要上2万,你就抛。但此后铜价一路上涨,最高到每吨29000元。最多时,整个公司浮亏3个亿。虽然之后铜期货连出5个跌停板,但我们公司还是亏了1亿多元。  市场上,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大”。最初这种认识比较朦胧,这么多年来这种感觉越来越清晰,因为市场的力量太强大了。  一开始期货市场是不规范的,混码交易、透支交易等大量横行。交易员在那个时候权力很大,客户给的指令也很宽泛。比如,“你看着买”,“有多少,卖多少”等。赚钱的头寸,交易员想给谁就给谁,带来很多金融欺诈行为。伴随着规范,后来改为一户一码,资金严格分离。  混码交易被规范以后,客户盈利状况就变得清晰透明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100个客户就意味着100个交易代码,交易变得不方便。从发展模式来说,我觉得应该逐步演化为基金模式,使得众多的散户变成一个机构账户。  经过整顿,期货从业人员和投资者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投资者更加注重风险,也越来越成熟,市场参与者从逃避规矩慢慢到遵守规矩。这些年,我阅读了大量国外关于期货的书籍,通过学习国外的经验,提升了对市场的辨别能力,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期货投资者逐渐有了自己的交易终端。期货“红马甲”的功能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我进入期货领域的时候,上海金属交易所已是电脑交易,但比较落后。当时不是每个客户都有一个交易终端,所有客户都必须打电话到场内,由场内的交易员进行交易。所以,我在场内的时候非常繁忙,行情大的时候,电话多得像雨点一样,听电话铃声你就知道涨还是跌。  以前在上海金属交易所交易,1万吨铜要打100次单,现在500手打一笔就是2000多吨。在2006年11月份的时候,上海期货交所上线了“新一代交易所系统”。这个系统实现了故障发生时的零切换,即发生故障时,核心交易主机内部实现从故障主机向另一台主机的平滑切换,此过程不会对市场交易造成任何影响;并可持续地达到每秒笔报单的处理水平;在容量上,该系统支持1万个以上的合约,500万以上的投资者开户,200万以上的投资者持仓。  随着信息技术的改造和革新,原来互不相通的交易所,已经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城市交易端口的开放也让交易更加智能化,交易的速度和流畅性在不断提升,也更有利于客户迅速捕捉机会。  期货公司还开辟了大户专属的交易室,为了提高几毫秒的交易速度,交易室里的电脑键盘都是大户自己专门配备的、响应极为迅速的高端机械键盘。电子化程度提高让场内交易员的工作变得更轻松了。  期货公司除了通道服务外,还有了增值服务,即通过调研、研究行情和信息,让小客户变成大客户。以前,场内交易员可以代客操盘、下单。但随着规范整顿,场内交易员更多的是执行指令,不再是主角,只能在网络系统出问题或客户不方便进行交易时执行指令。客户到时会把电话打到期货公司的交易部门,然后交易部门把客户的交易指令发布到场内交易。场内交易员已经不需要去分析和思考。  期货品种推出的速度不断加快,投资咨询、期货资管等创新业务也为期货公司打开了更多发展空间  2011年,我离开华泰长城期货准备去另外一家期货公司。恰在那时,碰到了五矿期货的姜总,我给他介绍了自己多年以来总结的期货公司“中央厨房”理念。后来我就选择了五矿期货。  所谓,“中央厨房”理念就是把期货公司的研究所与其他部门进行协同。研究所搜集市场上和期货品种相关的信息,利用期货市场的经验和技巧,把它组合成各种投资策略,然后把这些投资策略“配送”到营业部门,让营业部门的人员在开发客户的时候,推荐相应的投资策略。研究所进行中央集中处理,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研究所并不开发客户。做营销的就专业做营销,做研究的就专业做研究。  原来期货公司开发客户都是单兵作战,研究所也要开发客户,如果一个业务员有了几十个客户,这些客户也没什么专业投资能力,要是他继续开发新客户,已有的老客户就很难维系。所以,要把客户进行分类汇总、集中服务。  这种模式需要期货公司转变对研究所的考核机制,特别是要培养充足的人才。现在,期货业市场上有实战型人才,但缺有理论基础的实战型人才。  这种模式与单纯的通道业务相比,有了一些增值服务的趋势。但就目前而言,这种中央处理的投资策略,还比较粗线条,不能做到根据客户非常细分的需求开发,只能是让投资者有个大概的方向。因为我提供了策略和信息,但投资者可能不知道怎么操作,只有懂得操作的人这信息才有用。所以,这种模式还不能做到很专业,但至少在逐步朝着专业化方向过渡,市场早晚会发展到这一步。  资管业务放开对期货公司的发展是个机遇,特别是在投资理财业务方面。对企业而言,确实需要套期保值的实际指导,而市场上缺少专业的投资机构帮助他们操作套期保值。期货的投资咨询业务会涉及这些方面,但前提是要取得相关的资格。  同时,随着更多新品种的上市,潜在的客户资源逐渐进入期货市场,那么也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一领域。同时,可能会导致期货公司的两极分化,强者更强,弱者被淘汰。期货公司应对这一挑战,关键还是要大胆创新。(陶谑 本报记者 常艳军整理)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暴赚20亿数次破产跳楼 期货交易员把自己叫做狼
来源:中国经济网
  大作手刘强一跳,惊动了中国。期货市场沉浮数十载,他似乎早已窥探到了交易诡谲的结局:“成功看起来酣畅淋漓,成功者却是凤毛麟角。其实,这种游戏不好玩,它注定是个大多数人都会失败的游戏……”  文 本刊记者 李原  编辑 萧三匝  这一跳,震动了中国。  日,星期二,上证综指以低于上个交易日近50点的3939点跳空低开。下午1点左右,北京天气阴沉。在靠近长安街的华贸中心酒店顶层,36岁的瑞林嘉驰经理刘强一跃而下,决绝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天后,刘强离世的消息才为公众所知。媒体上,到处是“期货传奇人物破产跳楼身亡”的标题,称刘强因同时做多期指和配资买,高位满仓,形成双杀后破产,绝望弃世。  像一个隐喻,7月17日,刘强在最后一条微博里转发了一张华尔街传奇投机客杰西?利弗莫尔的人生曲线。利弗莫尔是刘强多年的精神偶像,他怀揣几美元从贫民窟白手起家,两次引发美股崩盘,那时的利弗莫尔感觉“自己就是国王”。每年,利弗莫尔都要选一天在银行的金库里反思得失,他要坐在几千万美元的现钞上,感受金钱的力量。  刘强曾说:“利弗莫尔的睿智头脑,他的不羁个性,他的挥金似土,等等这些都是我对资本市场的种种幻想。不靠背景,不求关系,自由生活,独自作战,一举成名,财务自由,这些不都是我对股市期货的最终梦想吗?”  在华尔街1929年的股灾中,利弗莫尔做空赚入1亿美元,达到顶峰。接下来,他的人生坐着过山车急转直下。接连三次破产后,利弗莫尔在1940年用手枪自杀身亡,死前财产不足1万美元。  刘强与偶像的人生曲线和终结方式何其相似,对风险的敬畏推己及人,也让围观者不免唏嘘冥冥中的宿命。  刘强生于1979年,毕业于北京物资学院的期货专业。这家学校在远离市中心的通州区,最早隶属于国家物资部。1993年,期货市场正逐步成形,但人才奇缺。王之泰等教授顶着“投机倒把罪”的风险建立了全国的第一个期货专业,第一届学生从大三的在校生中选拔,一年后即毕业上岗。  没到毕业,这些学生就被各大期货公司和金融单位争抢一空。乘时得势,早期的毕业生里,许多做到了当今著名证券和期货公司的高层。除了刘强,近年来期货界的风云人物蒋仕波、林广袤等人也出自此校。  1998年,从物资学院毕业后,刘强先后做过股票私募、财经记者、期货私募。他自创的多点共振操盘系统曾创下在一年中资金账户增长20倍的纪录,在期货圈里有很高的知名度。  2012年,在多年的交易压力下,刘强得了抑郁症,暂时退隐江湖。他在云南大理买下一间客栈,静心休养。纵情山水之余,刘强也开始对慢生活感到百无聊赖。刘强曾感叹:“难道我的后半生就这样吃喝玩乐下去了?”  许多交易高手每日面对市场的腥风血雨,都需要依靠外力平复焦虑和欲望的折磨。刘强学佛多年,佛学启蒙老师建议他不必过于拘泥外物,不妨随心所愿,学习法布施和财布施,帮助有缘人赚取财富。2015年的牛市启动后,在私募圈朋友力劝下,刘强决定返京担任私募瑞林嘉驰4号基金的基金经理。  据公开资料,这只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认购门槛为100万元,初期募集金额3000万元,共16人投资。基金投资标的是股票、基金、、股指期货或商品期货,并约定单个品种期货合约占用不超过计划资产净值的30%。  6月3日,刘强在微博上公布,基金净值涨势喜人,已升至1.22元。这意味着不到一个半月,回报率就已达到22%。  6月15日,到达5178的顶点,继而一路跌落。此后,刘强在微博里表现得忧心忡忡。  7月7日,刘强在博客发了一篇《对于这次A股股灾的几点反思》,文章里弥漫着一股压抑和迷茫的情绪。“这次股灾颠覆了我的许多投资原则,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适合这个市场。”这也是他的最后一篇博客。  刘强自杀前夕,他管理的基金净值曾跌到0.82元,逼近业内通行的0.6元到0.8元清盘的警戒线。但基金并未爆仓,且那几日走势正在回暖。  据知情人说:“他的客户不太理解刘强的死,大家觉得赔就赔了,几千万摊到十几个人身上,风险已经被分散了。参与私募基金的也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何况在这样极端的行情里。我想投资失败应该不足以把他压垮,更大可能是压力诱发了他的抑郁症,还有信念的崩溃。”  仿照偶像利弗莫尔的《股票大作手风云录》,刘强写过一本小说《期货大作手风云录》。这本半自传体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期货菜鸟的交易修炼史。在书中,刘强把期货交易人形容为世界上最刺激、最自由的职业:“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生活、工作,可以对日常事务充耳不闻,可以不理任何人。它可以放大我的资金,我不需要很多本金,也不需要八面玲珑的人际关系,我只需要凭借我的聪明才智,就可以实现财富的迅速积累。”  众所周知,与证券相比,期货在机制上最大的不同是保证金制度和浮盈加仓。期货交易只需交纳少量资金作为财力担保,便可参与合约买卖,这实际上类似于股票交易中的杠杆配资。  一个期货交易员用20万元的保证金,就可以操作100万元的账户,且交易中获得的浮盈可以不断加仓,滚动交易。如果判断方向正确,交易员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十几甚至几十倍的利润。当然,杠杆交易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一旦跌破平仓线,保证金也就血本无归了。  期货杠杆放大了资金的倍数,也放大了人性的贪婪、希望和恐惧。在期货界,不缺少年少成名、一夜暴富的故事;也有更多顷刻破产、满盘皆输的悲剧。  但这样的机制对于缺少本金,却渴望一夜暴富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北京物资学院单磊教授说:“许多期货交易人的第一桶金由此而来。年轻气盛,用几万元积蓄到期货市场里拼杀一番,看准了机会,可能能获得百万的利润。输了无非是几万元亏掉,从头再来就是了。”  近年来在期货市场上最受关注的明星―“棉花大鳄”林广袤就是一位这样的赢家。他出生于1981年,自称“浓汤野人”,个性狂放张扬,操作手法大胆激进。在初涉期货市场的几年中,江湖传说他曾经历过四次爆仓破产。  “账户浮亏60%对我而言是一种常态,我的风格是满仓加仓交易,所以我做好归零的心理准备。好比一个人第一次坐过山车会吓得大喊大叫,但如果天天坐,坐十年,还会害怕吗?那时坐在过山车上都能睡着了。”  2010年,棉花期货价格从16600元/吨涨至33690元/吨,2011年又从34000元/吨跌到19880元/吨。林广袤准确捕捉到了棉花的上升时机,坚定做多。他用2.8万元本金在一个月时间滚动至15万元,15万元又用了半年时间达到600万元。  600万元之后,林广袤的交易进入了最为传奇的飞跃阶段。他在博客上公开了操作思路,甚至公开了其持仓和成本。一年时间,林广袤从600万用了一年做到13亿元,接着反手做空棉花,用1亿元赚了7亿元,完成了一笔从2.8万元到20亿,从抄底到逃顶“吃到全段”的传奇交易。  1995年从业以来,银河期货总经理姚广已经在期货市场滚打了二十年。他穿着浅蓝色的衬衫,坐在精致阔朗的上海北外滩中心办公室里,温和而稳重。他希望公司文化学习国际标准,让下属不要叫他“姚总”,而是“Gavin”。  “我不算成功,差得远了。”20年来,姚广与许多传奇人物交错相会,也称自己是当代传奇的服务者。姚广的第一个工作offer来自深圳发展银行,面试他的是时任行长贺云。回忆起那个金融规则的混沌时代,姚广不无感慨:“那几年深发展的股票巨爆增长。如果我选择了深发展,可能会比现在拥有更多的财富。”1997年,贺云涉嫌操纵资本市场,被处以禁入证券市场5年的处罚。  第二个offer来自中国人保投资公司期货部。当年姚广22岁,面试他的是一位27岁的年轻人,现任中德证券的CEO姜培兴。1993年,公司给了姜培兴10万元,他和团队用一个月时间赚了30万。1994年底,姜便被提成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面试中,姜培兴与姚广一见如故,姜后来也成为姚广20年的导师和伯乐。  20年来,姚广见惯了期货市场上的鲜衣怒马和风流云散。1996年,在苏州商品交易所的大酒店旁边,两三百个交易员经常在这里聚会。有人探听大户的消息,做“外围的马仔”,跟着大户投单,赚了两百多万,请所有人去喝大酒。没过几天,行情变盘,“马仔”赚的钱一夜间还给市场,只好回头重新做起。  交易员里不时听到有蹿红的新星,赚的钱从一两百万到两三千万,也有人找当时浙江活跃的地下钱庄融资,做亏后跑路,再无音讯。  像葛卫东、蒋仕波、林广袤这些在期货圈内呼风唤雨的顶尖高手几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极少在公开活动中露面。但作为圈内人,姚广能够不定期地与他们见面交流。“他们代表的是市场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我们把他们称为狼。”  这种对市场交易群体的划分源于高盛的分类法:资产规模巨大的实体企业叫做熊,大型金融财团叫做虎,对冲基金等交易机构叫做狼,散户则是待宰的羊。  “狼要时刻捕捉市场中的‘无效’,通过无效到有效的回归获取利润。市场中的无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个群体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实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有时又要像狼群一样迅速聚集,是市场里最敏捷的组织。”  人们通常认为“狼”们嗜血好赌,姚广认为这有失偏颇。  “狼”们固然能够承担高风险和高压力,但他们也是最严苛的纪律执行者和风险厌恶者。“这些人非常执着,可以为了追求α(超额收益)不吃不睡。可以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跟我打三四个小时的电话,直到我说到崩溃。”  顶尖高手们即使在放松的娱乐中,也更偏好那些脑力激荡的项目。姚广认识一位做对冲基金的人打麻将,抓起牌从来不看,拿手摸一遍就知道是什么。他把所有的牌不按顺序摆放,扣着出。等胡牌时再给人解释自己是什么打法。“这些人打斗地主,大概在第一二轮就能知道所有人手里都有什么牌,再去博弈。”“他们打牌不是为了赢钱,他们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体现为游戏。”  姚广认识的另一位做对冲基金的人定期会去赌场。进场前,他把所有的信用卡和现金锁在酒店,只带一千个筹码进赌场。“他从来不会不知道风险和收益就下手去赌,先会在旁边观察,心算规律和玩法,总结出一套投资方法后再下场。每次都会赚很多钱。”  有意思的是,赢钱后,这位高手并不会带着赢来的筹码出场,最后一定会违反规律,胡来几把,把钱全部输掉后走人。姚广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对我来说,如果把期货市场当作赌场来做,我一定做不赢。那是一个纪律性、自律性、风险管理要求特别严格的市场。我来赌场就是想知道如果我做错了会怎么样,人总想放纵一下,随心情去做点事。但我不能在真实的投资市场放纵,只能在赌场里释放一下内心的郁积。”  东兴期货副总裁颜毅的办公室正对着黄浦江,视野绝佳。他边用肩膀夹着手机与人讨论最近利好的证券市场板块,边不忘周到地泡了一壶正山小种的功夫茶。  作为第一代交易员,颜毅称自己为“老马甲”。谈到中国期货市场的反复无常,他说了四五次“纠结”、“坎坷”。他心中有一个放不下的“期货梦”,但身边还在做期货的“老马甲”已经凤毛麟角。偶尔望望窗外的江水,他感慨自己有点“被耽误了”。“哈哈,老天爷肯定是恨我,才让我做这个东西。”  1992年底,苏州商品交易所成立,在苏州物资局工作的颜毅被派去做交易员,给颜毅培训的是中国期货市场的创始人之一常清。当时供交易的标的物是6.5线材(, 0.00%),大家不理解没有现货,期货要如何卖出。所有人只知道填买单,不知道填空单,市场始终无法成交。颜毅当时瞒着单位,填下了第一张空单,也促成了苏州商品交易所的第一笔交易,“那时凭的就是年轻人的胆气。”  期货市场短暂发展了3年,1995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3.27国债事件”。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入狱,魏东、袁宝Z、周正毅、刘汉成为著名的“四大赢家”,完成了巨额的财富积累。20年后,纵然因果轮回,“四大赢家”三人身亡,一人身陷囹圄,但“3.27国债事件”也直接让国家给期货市场打上了投机烙印。  此后中国期货的发展始终束手束脚,更直接影响了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的上市交易。1998年8月,期货交易所由最高峰时的50多家撤销为只保留上海、郑州和大连3家,期货品种由30多个压缩为只剩6个。中国的期货很难实现企业的套期保值、对冲风险,而是单纯沦为政府调控价格的工具。  颜毅说:“国外的期货市场由下至上,大家一起确定一个远期的价格目标。中国的市场由上至下,这个‘上’又不是国家,而是省市一级。上得不到政策支持,下又无法独立发行,注定中国的期货走得非常坎坷。一下子关掉,一下子又泛滥。交易人也被看做是赌徒。”  “走得越久的人走得越累。”前几年,颜毅与老马甲们聚会,有人提议为中国的期货事业干杯!一两年后,大家再聚在一起,有人问:我们做的还是个事业吗?  “改革开放30多年,各行各业都是普遍增长的。但是做期货的人喜欢做空,因为我们总是先考虑风险。但实际上改革开放对中国而言就是一个‘多’,比如买了就赚,老想着做空发不了财。”  期货市场的收缩让期货交易人的空间越来越窄,葛卫东、叶成均、林广袤等人在期货市场成名后,都纷纷转向了更繁荣的证券市场。  但证券市场中,国家的干预也在增加交易的不确定性。从6月中旬股灾爆发以来,增加了国家的救市因素,许多交易人反而发现,自己的交易系统已经完全失灵。  身陷漩涡的刘强也在股灾中不断试图做出经验总结,他信奉价值投资,却屡次失去止损的有效时机,盈利不断减少。直到7月7日,他在博客上承认心态已经完全失衡。  姚广说:每一个交易高手都会遇到类似挣扎、纠结、痛苦的时刻。如果他没有办法判断错误的原因,就会停下来止损不做,而不是着急去复仇。  然而在期货交易中,比起战胜市场,战胜自己内心的贪婪、恐惧、侥幸或许要困难得多。刘强曾写道:“做投资就像跑一场马拉松,当你感觉到特别难受的时候,其实别人也在难受,坚持一下,跑到终点就是成功,无论名次。”这句话应该更多是他对自己的告诫和勉励,奈何长期的紧张和盈亏压力最终还是压垮了他心中的稻草。  与恶龙缠斗过久,将成为恶龙。在《期货大作手风云录》里,刘强早就预见过交易诡谲的结局:“成功看起来酣畅淋漓,成功者却是凤毛麟角。其实,这种游戏不好玩,它注定是个大多数人都会失败的游戏……”
(责任编辑:廖廖)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期货滚ic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