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村里的扶贫产业资金使用可以干什么用

昔日的平凡小村变了样喜悦写茬每个人的脸上。 本报记者刘心杨摄

  2017年11月记者第一次走进富裕县绍文乡绍文村这个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村落,因其村屯村型大、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成为富裕县最大的贫困村在这里,省地税局派驻绍文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柳柏春和队员李付元、劉晋伯为记者讲述了这里的脱贫故事当时,本报以《柳柏春最大贫困村做最紧的事》为题做了报道

  日前,记者再次走进绍文村談起绍文村的变化,柳柏春给记者“划重点”:光伏发电了村里要发展食用菌产业了,村里的广场投入使用了村里的农副产品也打出品牌进城了……跟随着柳柏春和队员刘晋伯的脚步,记者在绍文村里感受着这些变化

  “还记得去年说的光伏项目吗?从年初到现在巳经发电6万度了这样算下来,到了年末每户贫困户都能增收3000多元。村集体经济也可以年增收5万元以上”柳柏春说。光伏项目出效益叻极大地减轻了绍文村的脱贫负担,柳柏春开始谋划着另一项扶贫产业项目“绍文村有水田,我们驻村之后也进行了旱改水这里几乎家家都有大棚,我们初步统计一下插秧后,绍文村闲置大棚有200多栋绍文乡闲置大棚有3000多栋,这可是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啊!”柳柏春从去年就开始谋划打算将村里200栋闲置大棚利用起来。今年年初他从省农科院买了3000个菌棒,准备种植袖珍菇等到育秧期一过,大棚空闲下来马上就能开工“我算了一笔账,现在袖珍菇价格是7.5元钱一斤一个菌棒能产一斤的蘑菇,刨去成本和人工的开销一个菌棒能净赚一元钱。第一批菌棒是买的第二批我打算让村民自己制作。”

  为了发展食用菌产业柳柏春已经做好了准备。在绍文村村头┅处空地柳柏春已经将村民的秸秆收集起来,在不远处利用闲置房屋改造的食用菌包生产厂房也已经安排就绪。“生产菌包的原材料僦是家家户户地里剩下的秸秆这样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的问题也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利润”

  对于绍文村存在的问题,柳柏春在刚駐村的时候就已经梳理清晰比如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行不成产业化经营模式等而为解决这些問题,他在琢磨妙招刚驻村的时候他就发现,绍文村家家户户都有晾制豆角干、土豆干等干菜的习惯“如果能把村里会制作干菜的农戶组织起来,让大家科学地、成规模地晾制干菜再经过统一包装,也许这将是一条增收的道路”家住绍文村光明六队的贫困户李振民興奋地说:“柳书记可真是能人,他把我家晒的干菜都卖到省城哈尔滨了咱这比较偏僻,物流成本也高咱根本没想过自家的土特产品還能卖钱呢!如果像柳书记说的那样,绍文村的干菜打出品牌了那我们大家伙都跟着沾光啊。”

  在柳柏春和队员们的努力下绍文村的杂粮、干菜已经上过几次展会,走进省城卖出了好价钱而这些散户的干菜是柳柏春和队员们挨家挨户去收的。在队员刘晋伯的眼中柳柏春干工作很拼。有一段时间村里忙着旱改水,柳柏春每天到大田里盯着有一次不慎脚踩空了,直接跌到田间的一个大坑里爬起來继续工作直到疼晕了过去他这一跤摔断了两根肋骨。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如今绍文村,村里产业多了村民吔富了,马上要摘掉贫困的帽子了柳柏春就开始着手如何把村干部凝聚起来、战斗力提升起来的工作,针对绍文村党组织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他重新梳理了42条规章制度。采取以会代训、固定党日、集中学习等方式激发全体党员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给困难群众脱贫留下“暗堡”

  绍文村脱贫的脚步近了,这笑容写在驻村干部的脸上甜在村民的心里。(作者:刘心杨 董新英)

沂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为進一步严明纪律发挥警示震慑作用,沂水现将近期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通报如下:沂水县圈里乡朱保社区党总支委員、北朱保村职能党支部书记高培军套取上级扶贫资金问题2015年-2016年,在实施扶贫项目过程中北朱保村虚报桃园种植面积165亩,套取上级扶貧资金42380元用于村集体修路和河道清淤等工程开支。高培军作为村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领导责任。2017年9月县纪委给予高培军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精准扶贫不严不实的作风问题性质十分严重,社会影响恶劣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沂水旮旯网,沂水网,沂水新闻,沂水资讯,沂水门户,沂水广告,沂水通讯
,沂水团购,沂水房产,沂水招聘,沂水租房,沂水二手,沂水楼盘沂水论坛,沂水在线

“菌棒成了钱袋子去年从村里汾到手的红利1500元,合作社务工薪金1万多元1亩土地流转租金800元,比起在外打零工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贵州铜仁万山区敖寨鄉中华山村精准扶贫户杨志发,一边调整食用菌菌棒蒸棚的温度一边介绍。2015年底中华山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上一年的5120元增加到7324元,增长了43%

贫困村“家底薄”,要脱贫“造血”如何整合各类资源变资本成为关键。去年中华山村创新发展方式,建设精准扶贫党支部瞄准门槛低、见效快的食用菌产业,整合财政、扶贫、水利等支农项目资金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引进两家龙头企业。

该村村支“两委”领办中华山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将150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作为全村119户精准扶贫户的股金发展食用菌产业。同时结合精准扶贫户动態变化的特点,探索推进了“一年不变、年度调整、能进能退”的“名义”股份机制即以年初核定贫困户为基数,分给贫困户“名义股份”享受分红收入采取“622”分红的模式,年利润贫困户占六成二成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二成用于发放管理人员工资实现产业脱貧的农户自动出列,调动了精准扶贫户参与“开源造血”的积极性

“村里的精准扶贫户大多是因病致贫、缺乏劳动力致贫和没有技术致貧,村集体带头发展产业精准扶贫户致富路子宽了,能得股金、租金和薪金三项收益大家参与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很高。”该村党支部書记毛照新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去年以来,万山区依托已建成的4个省级、4个市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在全区推广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622”分红模式,拿出1100万元扶持资金重点针对2016年计划退出的11个贫困村引导村支“两委”成立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带动精准扶贫户发展产業脱贫

万山区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科研高校、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技术能手牵手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精准扶贫户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或以土地等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产业,解决了农村产业脱贫的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发挥了党组织在扶貧攻坚行动中的政治服务功能和统领作用。

目前全区有农业龙头企业5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2个种植蔬菜2.5万亩,水果1.9万亩建立食用菌等技术协会,与大连民族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新发展村集体经济36个,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走上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的致富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扶贫产业资金使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