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告知索尼电视剧是最好的吗

曾经全球最牛的索尼电视:走了哪几步弯路?_网易财经
曾经全球最牛的索尼电视:走了哪几步弯路?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写在前面:
提到索尼,不管有没有使用过索尼的数码电子产品、影音产品……特别是大陆的80后一代,肯定知道“随身听”这个曾令人梦寐以求的“潮流玩意”。是的,它就是索尼这家全球十大专利公司的“惊世”发明之一。本期《一国一企》之日本企业,我们没有选如日中天的丰田,也没有做传奇的松下,更是将“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经营的公司排除在外——选择索尼,就是因为最能代表现代日本企业的跨国公司或许还只能是:索尼。这是一家起于二战后的公司,第一创始人为前田多门和井深大,之后盛田昭夫加入,50年代获得蓬勃发展;之后日本经济起飞年代,经历与日本外贸一同走向辉煌;到了80年代,则跟随日本资本横扫欧美,大行置业、收购之举……但“路过”日本失去的30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索尼亦陷入了至今以来的低迷、业绩下滑……甚至不得不出售海外的总部大楼,以抵消更大的亏损获得利润。不得不让人惊呼“以索尼为代表的日企到底怎么了?”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SKSN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SKSN5BN40025.jpg
日本最特别的“非家族领导”的“日式大家族企业”
近日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平井一夫称“仅仅防守是不够的,有趣创新的产品将成为索尼复兴的重要引擎。”——似乎索尼已经远离创新很久了!从Walkman到Trinitron,再从Betamax到PlayStation,索尼的精彩只属于过去……但在外人看来,日本最特别的“非家族领导”的“日式大家族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源创新”是实力和竞争优势,但是“流创新”或许是长久致胜的砝码。苹果、三星做到了这一点,索尼呢?一切未知。那么,迎来平井一夫时代的索尼,未来会有怎样的改变……这家“最不像日本公司”的日本公司又如何被称作“以声音起家的可爱顽皮孩子”?身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的索尼缘何又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公司?本期《商业传奇》为您呈现。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7I.jpg
http://img3./photo/-20/t_9E47I.jpg
索尼,用日语片假名写作“ソニ”,熟悉日语表音符号的人都知道,这是表示该词为“外来词汇”的意思。但“Sony” 并不是外来词汇,而是由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组合”出来的。意指“以声音起家的可爱顽皮孩子”。这是因为索尼在逐渐迈入国际化时,公司全名实在过于冗长,有碍国际化,于是希望能够有像ABC、RCA、GE这样好记又脍炙人口的国际化名称来。当然,你可能是觉得这是创始人的“无聊之举”,甚至故意涉嫌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以为这是一家“非日本公司”,但真就这样,直至今天为止,仍然有较少接触消费性电子的人误以为索尼是美国品牌。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SMC8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SMC85BN40025.jpg
Sony品牌第一次出现,是在1955年上市的TR55晶体管收音机上。但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创立的公司并没有叫“SONY”,直到1958年1月说服强烈反对的公司董事后,才正式更名为SONY。索尼这个新名称念出来完全感觉不出是日本的公司,所以这种令人以为是自己国家又有亲切的感觉,使索尼成功打入美国及海外市场。从营销手段上来说,那个年代已具备这样的战略眼光,井深大和盛田昭夫这样的天才企业家恐怕现在已少之又少……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的名称、LOGO对一家公司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超过公司本身。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SMRE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SMRE5BN40025.jpg
索尼是横跨电子、3C、游戏、金融、娱乐领域的日本电子产品工业世界巨擘,拥有全世界的品牌知名度。该公司前身为“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创立于1946年5月,由前田多门,以及拥有技术研发背景的井深大、擅长公关营销的盛田昭夫共同创办。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SNBE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SNBE5BN40025.jpg
有别的是,台港澳及马新等地,普遍将索尼公司名称译为“新力”。但到日,依据“Sony全球品牌规范”定调全球统一中文名称为中国大陆惯用的“索尼”,以更接近“Sony”的发音,原先采用“新力”为译名的地区,已经由“新力”更名为“索尼”。曾有评论称,这或许是“老气横秋”的日本企业第一次认真对待华人市场的举动。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SNS2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SNS25BN40025.jpg
前身“东通工时代”
1945年10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后,首都东京成为了一片废墟。井深大在东京的白木屋百货(现为东急百货日本桥店)仓库成立了索尼前身——“东京通信研究所”。盛田昭夫在井深大的邀请之下加入共同经营,公司并获得盛田酒业19万日圆资金,于1946年正式成立“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并迁址到现在的品川区御殿山。井深大在其公司“成立意旨书”当中期望要“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创建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期待成为“工程师的乐园”。成立初期经营无法稳定成长,直到10年后的1956年发展当时不被看好的晶体管技术,开发出日本第一部晶体管收音机“TR-55”一举成功,公司营运终于渐入佳境。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SOB5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SOB55BN40025.jpg
尝鲜“技术研发”带来的好处
进入50年代,索尼制造的黑白电视开始大卖,为索尼带来了大量的资本积累。但就是一直没有积极设法进入彩色电视的市场。在这之后,井深大坚持以“Chromatron”即“栅控彩色显影管”制造彩色电视,导致单台开发成本高达40万日元,仅卖出一千部左右,差点让公司到达倒闭的边缘。为此,盛田昭夫更特别通过董事们的关系,从日本开发银行取得六亿五万日圆的贷款,来因应公司的危机。1966年秋天,井深大终于宣布,其将亲自领导一个开发小组,希望能够创造出SONY专属的彩色映射管。之后,由工程师吉田进想出、宫冈千里实现单枪三束电子枪架构,配合上大越明男所提案的Aperture Grille栅状遮罩,终于成功于1968年4月,开发出称为“Trinitron”(特丽珑)的独自彩色映射管。经此一役,产自日本的索尼电视在日后一举引爆全球的抢购热潮。盛田昭夫之也将在银行所贷的巨款,3年内迅速还清。这次技术创新取得的效果,直接让索尼成为了日后电视领域技术开发的领导者。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SOOD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SOOD5BN40025.jpg
标准大战:Betamax的创造与落败
1970年,索尼与JVC、松下共同发表了专业领域用的“U-Matic”录影系统,正式为日后的录像带格式战揭开序幕,日,索尼发表了全球第一个针对民用市场开发的录影系统Betamax,同时推出了第一款机型-SL-6300,一举让其成为全球性的消费性电子映射大厂。1976年9月,日本JVC亦推出了VHS规格搭载的HR-3300,让松下幸之助决定要松下放弃其独自的系统VX,转而加入VHS阵营。在录像带格式战中,由于VHS通过牺牲画质达到比Betamax更长的录制时长,以及Betamax在索尼不愿意开放规格授权的情况下,VHS以Betamax三倍的速度迅速扩张市场。最后索尼于1988年开始生产VHS录影机,这一年经常被认为是格式战退出的一年。长达14年的规格主导之争终于在1988年索尼毅然加入VHS阵营,Betamax全面退出市场而结束。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SP54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SP545BN40025.jpg
辉煌时代:风靡全球的随身听-Walkman
1979年3月,在井深大的要求下,音响部门以记者用的小型录音机“新闻人”(Pressman)修改成体积更小的录音机,在得到许多人赞赞其良好的音质评价后,在盛田昭夫的主导下,索尼在1979年7月开始,推出了Walkman(随身听),盛田昭夫将Walkman定位在青少年市场,并且强调年轻活力与时尚,并创造了耳机文化,1980年2月开始在全世界开始做销售,并在1980年11月开始全球统一使用“Walkman”这个不标准的日式英文为品牌,直到1998年为止,“Walkman”已经在全球销售突破2亿5000万部。盛田昭夫在1992年10月受封英国爵士,英国媒体的标题是:《起身,索尼随身听爵士。》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SPL8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SPL85BN40025.jpg
收购哥伦比亚电影
索尼在Betamax与VHS图像纪录竞争中惨败后,盛田昭夫认为有必要将最高档的硬件与最先端的内容结合,才能掌握市场。日,在盛田昭夫的主导下,日本索尼陆续并购了CBS(拥有火炬女神与独角兽象征的哥伦比亚三星制片)的电影与音乐部门,使它成为SPE(索尼影视娱乐,Sony Picture Entertainment)的旗下子公司。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日本经济大幅成长,奠定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而美国的经济却是走下坡般萎靡不振。其中以日本三菱集团买下纽约的地标洛克斐勒大楼以及索尼公司以60亿美元天价买下哥伦比亚三星电影公司,创下了当时日本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购案,被美国人视为日本人入侵美国。但是,这椿日本历史上金额最高的收购案也一度成为日本历史上亏损额度最高的企业。1980年代末期,爆发了日本泡沫经济危机,而索尼电影事业群也因为票房不佳,而从此惨赔数年,成为当时索尼获利的主要障碍。直到1997年,霍华德·斯金格主导改革,逐渐获利,并于2001年拍摄电影《蜘蛛人》卖座后,电影事业群终于翻身成为索尼主要的获利支柱。2004年11月,由时任美国索尼董事长-霍华德·斯金格主导,并购历史悠久的米高梅电影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SQ4L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SQ4L5BN40025.jpg
索尼最成功产品之一:PlayStation 系列
因之前日本电子游戏巨头任天堂公司推出红白任天堂主机获得巨大成功,促使索尼在1988年宣布与任天堂合作,共同开发新主机。但好景不长,任天堂单方面中止合作计划,随即负责合作项目的久多良木健向当时最高经营决策者大贺典雄全力争取开发新一代游戏机计划,大贺典雄在众多的反对声浪中,强力为久多良木健的游戏机开发计划背书,1993年开始,索尼旗下的“日本索尼音乐”成立索尼电脑娱乐(SCE),并计划代号“PS-X”开发新一代的CD-ROM游戏主机,全力对抗任天堂所主导的游戏市场。日起,SCE推出了PlayStation(PS)系列机型。截至日止,PS系列电视游戏机销售量超过4亿2300万台,成为继Walkman后,全球最为成功的产品。在2001年4月公布的2000年财报,索尼靠着PlayStation 2的热卖,使它获得成立以来的最高25亿美元的获利。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SQKO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SQKO5BN40025.jpg
无名之辈出任社长:开启数字梦想时代
在大贺典雄的钦定下,跃过十四位资深董监事与资深元老,索尼在日宣布由默默无闻的出井伸之出任社长,激起媒体记者一片“出井是谁?”的疑问,日上任,也打开了10年的出井伸之数字梦想时代。日,出井伸之在年度管理会议上提出了“精神再生”、“数字、梦想、小孩”两个公司经营方向的愿景与主轴以迎接“数字浪潮”的来临,出井伸之认为索尼卖的是个人体验,我们存在的理由是创造人们的欲望,提供一种梦想。他的结论是:索尼卖的是个人体验,电影、VAIO、PlayStation、Walkman等等。它们不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需品,我们存在的理由是创造人们的欲望,进入他们的生活,提供一种梦想,为了达到这目地,我们得保持充满好奇和欢乐的赤子之心,给予人们一种像孩子般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如果不发展出一个崭新的业务模式,索尼将沦为网络操作者零部件供应商。新的索尼产品就应是娱乐、电子和情感的融合。”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SR7P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SR7P5BN40025.jpg
重拳改革董事制度:多元化进军美国
在公司的内部改革中,1997年6月,出井伸之导入美国运行董事制度,将原38位董事削减至10人,并提高外部董事,同时定义董事会的功能是“决定索尼集团经营方针及重要事项,并监督各项事业单位所运行的业务。”以电子、游戏、娱乐、金融四大领域,带进数字化、网络化。1996年后索尼陆续推出了CyberShot数码相机、VAIO笔记本电脑、Clie PDA(个人数码助理,已停产)等数字化的产品,并在市场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而在原本收益极差的电影事业部,找来了媒体人霍华德·斯金格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其改革下营运逐渐好转,而后推出《卧虎藏龙》等热门电影,娱乐事业部成为索尼的重要获利来源。日,日本索尼董事会让外界震撼地任命美国索尼董事长霍华德·斯金格出任索尼集团会长兼CEO,并于日正式经由股东大会通过最终投票,成为索尼史上第一位外籍领导人,而备受瞩目的PS开发者-久多良木健不但意外出局,同时也与出井伸之、安腾国威退出董事会,也意味着索尼的出井伸之时代退出。霍华德·斯金格出生在英国的威尔士,曾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新闻记者,他在负责美国索尼公司营运,任内成功重振电影与音乐事业部门,他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协调旗下各自为政的部门,改革僵化的传统管理制度,并且改善无法获利的电子部门。由大贺典雄钦定的出井伸之,原本计划要在2006年索尼60周年时退休,却因为无法挽救索尼的财务状况而提前退出,而“转型60”计划也似乎声明无法完成。对于索尼这家日本企业,任命外国人出任会长,是该公司前所未见的巨变。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SRMK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SRMK5BN40025.jpg
陷入空前危机:战略错估技术缺失
PS游戏机打败了劲敌任天堂、逼走了世嘉、数码相机领先传统相机品牌、图像接收芯片独占市场、VAIO系列个人电脑热卖。但自2001全球经济衰退、网络泡沫化;至从1994年推出PS之后已有10年未再发表独创性的产品;这时候的索尼如同一头伤痕累累的“斗牛”。本身在电子领域中因为Walkman不支持MP3格式造成苹果电脑的iPod数字随身听在全球热卖,取代了Walkman原有地位;拥有自傲特丽珑(Trinitron)技术的WEGA映射管电视而错估液晶电视的发展,使得拥有液晶技术的Sharp(夏普)取得电视图像的领导地位……一连串的决策错误以及电子产品价格不断压缩等因素,使得索尼在2000年得到的空前成功,到了2002年严重受挫。而另一方面在权力斗争中,资深员工常表示“出井先生的思想太超前了,我们常常跟不上他。”并表达对于出井伸之的不满,而无实质权力的荣誉会长-大贺典雄在其影响力下,出井伸之的并购Palm、苹果公司计划一一遭到封杀。2002年,董事会所通过的人寿保险事业出售美国奇异(GE)金融的50亿美元交易上,在金融事业群的管理层次结构与员工联合抗争并得到大贺典雄的支持下,交易被草率地终止。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SS7K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SS7K5BN40025.jpg
陨石坠落!索尼震撼!
2003年4月,索尼公布2002年财政年度报表,公司巨额亏损的消息披露后,索尼危机开始浮现台面,引发了索尼震撼(Sony Shock),索尼股票连续2天跌停25%,并诱发日本股市的高科技股纷纷跳水,带动日经指数大幅下跌,震撼了日本股市,高科技公司的股票纷纷遭到抛售。出井伸之遭受批判“作梦做太久”、“不务正业”声音也不断出现,从过去被评选为“最成功的CEO”沦落成“最差劲的CEO”。2003年12月,出井伸之在《非连续时代》一书中,认为网络的力量就像陨石坠落一样,恐龙因此惨遭灭绝,现在的索尼正有如此的危机存在。当月也发布了期望三年内电子部门盈余可以达到10%的“转型60”改革计划。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SSM9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SSM95BN40025.jpg
关闭制造工厂 再裁员1万人
日,在霍华德·斯金格以及中鉢良治的主导下,索尼公布了代号“日本计划”(Project Nippon)的“中期企业策略(会计年度)振兴电子事业 强化集团表现”改革政策,2007年度底预定裁减日本国内4千、国外6千名员工,共将裁员1万人,产品种类也将减少20%,制造工厂拟关闭11家,从65家减少到54家,在整体的财政评估调整之后,期望在2007年度末减少2千亿日元(约17亿8千600万美元)成本,营业额约可达8兆日元。接着索尼将电子、游戏、娱乐产业被索尼列为重点产业,并首度将东亚市场放在与北美和欧洲同样重要地位,全面进军中国这个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并于2006年开始正式废止公司长久以来的资深退休员工转任顾问制度。 直接向大多日企职位“世袭”的制度缺陷说不。除此之外,新领导层还调整了索尼电子业务负责人,以加强中长期发展策略,进一步支持核心业务,并重点加强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领域。2006年,索尼公布娱乐业务的未来发展相关的战略:重点发展四大支柱业务,即高清領域、数字影院、游戏和电子娱乐,以强化其作为一家全方位娱乐服务公司的地位。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STFK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STFK5BN40025.jpg
出售美国总部大楼:“瘦身自救”的一个缩影?
由于一连串的大规模改革政策成功,日发布2007年会计年度(2007年4月-2008年3月)财报,索尼不仅摆脱过去几年的困境,并创下索尼史上最高营业额、利润。但再写下索尼史上最高营业额、利润不久后,2008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索尼又遭受严重的获利衰退;除经济低迷外,最大因素莫过于与日元升值强势,拖累多数日本公司获利。日索尼同意以11亿美元(约85亿港元),把楼高37层的美国纽约总部,出售予由纽约房地产公司Chetrit Group为首的财团。在此情形之下,不仅索尼等陷入巨亏泥潭的日本电子企业都在“瘦身”。松下拟出售其东京总部大厦,夏普已将其在东京的大楼进行了质押。松下还将转让三洋电机数码相机业务,夏普拟出售墨西哥等地的彩电组装工厂。索尼出售美国总部大楼,也是日本电子企业“瘦身自救”的一个缩影。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SK94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SK945BN40025.jpg
品牌的索尼:不断下滑的品牌价值
“SONY”四个字母的品牌价值,近几年在电子业务上呈现弱势,依据2005年美国Interbrand公布“2005品牌价值排行”中,“SONY”价值105亿美元,比2004年的131.5亿美元衰退了14%,由20名滑落到28名。而福布斯在日公布的“2005全球2000大企业排行”中,索尼排名由2004年的82名滑落至第123名。虽然公司业绩下滑,但索尼过去所创造品牌魅力,仍然没有因为消费性电子业务低迷而失去消费者的青睐,在“2005亚洲1000名最佳品牌”中,连续2年蝉联第一品牌。哈里斯于日所发布的调查中显示,索尼第7年蝉联美国第一最佳知名品牌。此外,索尼在专业视听领域一直是全球领先地位,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拍摄、制作、后期也离不开索尼的产品,如《阿凡达》《变形金刚》等电影的拍摄设备等等,几乎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独特的垄断。如有媒体人士称,没有索尼的世界,地球真的会停转。索尼,在某种意义上,虽受经济下滑的影响,但仍是日本企业在世界的创新代表。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SUUM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SUUM5BN40025.jpg
战略的索尼:一个索尼
2012年平井一夫上台之后,快速剥离了索尼化学等一些非核心业务,重组业务集团,并且把复兴电子业务作为主要工作。在索尼内部,他还推行了“一个索尼”的战略,让以往各自为政的部门联合起来,把优势资源用于核心产品。实际上,平井一夫一直被寄寓了扭亏的希望。日平井一夫出任索尼集团总裁兼CEO,开始了扭亏改革,并迅速收窄亏损额。2008财年索尼亏损989亿日元,以及2011财年,亏损数额分别为408亿、2596亿以及4567亿日元。在刚刚结束2013财年第二季度(截至9月30日),索尼集团净亏损193亿日元。受此财报影响,索尼下调了2013财年的盈利预期,从500亿日元下调至300亿日元。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T0D0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T0D05BN40025.jpg
“源创新”的索尼:缺乏苹果式的产品和创新
索尼的随身听曾是一种典型的“源创新”。它使得随身音乐变成现实,并使之成为了一种时髦的休闲方式;夏普1992年发明的ViewCam家用摄影机和松下电器也都曾经是流行的品位之选。但自从苹果问世之后,全球电子领域的源创新便开始远离日本企业。不仅不能做源创新者,索尼、夏普和松下甚至没能跟上苹果系列所引发的功能全面的电子产品潮流趋势。在其2012年改革方案中,索尼将数码影像、游戏、移动业务列为重点发展的核心业务。但索尼中国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暂时没有听说公司有研发如i-Phone一般全能型产品的计划。对此,一位曾经的日企粉丝在《东方经济报告》杂志网页上写道:“日本(公司)似乎从未学会研发和推广好的软件产品,而这正是如今电子产业最为蒸蒸日上的业务。”他将现阶段日本电子公司在技术上的短板称为“非日本发明”综合征。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有一句名言:“你不能只问顾客要什么,然后想法子给他们做什么。等你做出来,他们已经另有新欢了。”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T1U9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T1U95BN40025.jpg
PSN&Qriocity黑客攻击事件
2011年4月,Sony公布旗下PSN&Qriocity网络服务遭黑客攻击,导致将近7700万用户个人数据外泄,成为网络史上最严重的个资外泄事件,索尼被迫关闭网络。索尼CEO霍华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首次就PlayStation网络入侵事件向公众道歉。这也是索尼CEO斯金格首次公开向用户道歉。索尼也因此公司市值也蒸发了6%。一些分析师估计,要安抚和保护用户,索尼的损失可能超过10亿美元。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T2Q8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T2Q85BN40025.jpg
电池涉质量问题批量召回
2005年底,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戴尔(DELL)公司,连续传出笔记型电脑爆炸意外,并引起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与日本经济产业省官方的调查。召回范围包含约410万颗由索尼公司(Sony)制造的戴尔锂离子电池,在此之后,苹果电脑(Apple)、东芝(Toshiba)的Dynabook、联想(Lenovo)的IBM-ThinkPad、富士通(Fujitsu)、日立(Hitachi)、夏普(Sharp)、捷威(Gatway)陆续宣布召回笔记型电脑电池。全球共召回960万颗Sony制笔记型电脑电池,带来大约510亿日元的损失,远高于此前预计的200亿至300亿日元。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T3EP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T3EP5BN40025.jpg
CCD不良争议 陷入双重标准对待中国用户
自2004年后,开始索尼所生产的Cyber-Shot数码相机,年之间推出的机型持续发生CCD感光元件自动故障问题,日索尼发布了因为一个关键的制程错误导致了除了索尼自身外,甚至采用Sony CCD感光元件的尼康(Nikon)、佳能(Canon)、富士(Fujifilm)、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理光(Ricoh)、奥林巴斯(Olympus),需要回收上百种不同的数位影像商品。2005年10月,索尼提供的CCD摄像元件质量缺陷导致七大日系数码相机厂商出现质量问题,索尼需要为100多款产品提供免费维修的,并遭到合作厂商的集体索赔。当年12月,索尼6个型号数码相机因质量问题被浙江省工商局责令停止销售并立案调查。索尼就相机质量先后发表三次声明,虽然委婉地公开承认了产品不合格的事实,并向中国消费者道歉,但却以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为理由拒绝召回问题数码相机,只表示“如果用户希望退货,索尼(中国)也将给予办理”。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T4B3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T4B35BN40025.jpg
1978年索尼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
索尼于1978年开始开展中国业务,先后在北上广等地设立代表办事处。1982年开始在北京和上海授权生产专业磁带录像机。80年代中期在厦门和江西省的OEM工厂开始生产电视机。1993年9月与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索广电子有限公司。与三星在中国的扩张不同,索尼全面重视中国市场是近些年的事,或许由于中国庞大的市场基础,索尼看到了潜在的中国年轻人的购买能力,就像日,索尼集团总裁兼CEO平井一夫在Sony Expo 2013上表示,在过去18个月索尼将复兴电子作为首要任务,2013年将是索尼电子业务复兴的转折点。索尼已经推出了首款支持中国移动4G的手机,中国已经与美国、日本一起跻身索尼三大市场,并且索尼在中国建立起了从研发、生产、物流到市场销售及售后服务的高质量运营体系。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T4SK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T4SK5BN40025.jpg
提升中国区本地化运营水平
在索尼的全球战略中,以中国为领头羊的新兴市场业务占据非常独特的位置。“我们计划在2014财年实现新兴市场销售收入比2011财年增长40%。我们在中国对于每个重要业务如电子、移动和娱乐都制定了明确的计划,索尼将致力于在中国实现业务成长。”平井一夫说。未来,在年的中期战略中,中国市场将继续成为索尼集团业绩增长和利润贡献的重要引擎,并将提升本地化运营水平。因为中国市场不仅是索尼,也早已经成为三星、LG、松下、苹果、诺基亚等等,甚至是本土的联想、华为、海尔、TCL等众多电子企业的重要战略市场。“如何让大家感受到索尼在中国的勃勃雄心,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当然索尼还需要在产品营销战略、新产品战略上都加把劲,而不仅仅是将产品带到中国。当产品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也要有良好的解决态度。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T5H2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T5H25BN40025.jpg
索尼等日企有哪些问题存在?
1.创新匮乏,守着品牌老本过活很多年2.管理古板,典型的日本企业管理之疾3.战略误判,错失多个重要的产品战略转折点4.技术封闭,技术不交流如同房梁无燕尾5.领袖过错,每个企业都有的问题但在更优秀的跨国公司便更无知无觉6.轻视敌人,特别是无视三星这样的对手,会死得更惨7.大企业病:在“绩效”体系上陷入两难8.外部因素,经营环境、货币、营销短板等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T.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T.jpg
有人称索尼的没落是“贵族的没落”,这或许一点不假不夸张。日本经济一直萎靡不振,受经济衰退、日元因素影响,索尼的复兴之路会更长。也许这就是高晓松口中的“国运不济”,日本走不出经济困境,以索尼为首的日本企业自然不会昌隆,毕竟国家之经济由单个企业细胞组成。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T6TT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T6TT5BN40025.jpg
所以有研究人士将索尼自2003年以来的经营颓势归结为“激情集团”、“挑战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消失,这即是将矛头直指索尼实行的“绩效主义”考核体系。不过可喜的是经过更换领导人,执行改革之后,加之安倍上台经济趋向好转,索尼走向复苏走向曾经辉煌的索尼,似乎也有可能……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T7EK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T7EK5BN40025.jpg
不过还有另一种声音,即本国《日本经济新闻》则分析指出,日本不良的经济体制、企业内混乱的管理才是最根本原因。最让人担心的是,这种“日本病”并非电子行业独有,各行各业都广泛存在。现在的日本政界和经济界都已经积弊丛生,而日企的衰落只不过是“迷失日本”的新注脚。在“失去30年”后,现在的日本已经没有了方向,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推倒重来。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T8CE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T8CE5BN40025.jpg
盛田昭夫日生于爱知县。大阪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毕业。大学毕业后的盛田昭夫没有继承拥有40年历史的家族产业“盛田酒业”,而是应好友井深大之邀,和他一起于1946年在一家百货公司的废墟当中成立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盛田昭夫被誉为‘经营之圣”,是日本“四大经营之神”之一。那时的日本的各种产品在西方人眼中只是便宜货的象征。他不希望和日本的其他公司一样给别人做产品的代加工,于是他立志要生产出自己的品牌产品。带着这种信念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索尼公司不断地推出了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T8S2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t_9E42T8S25BN40025.jpg
井深大(日-日),索尼公司的创办人之一,日本著名企业家、教育家。作为一名重视创造力、独特性的技术人员和企业家,井深大在公司“成立意旨书”当中期望此公司工程师是为理想而工作而不是为营利而工作,期待成为“工程师的乐园”。而专于技术研发的井深大与他的伙伴擅长公关的盛田昭夫的犹如兄弟般的友谊也被誉为美谈。SONY诞生60年来,依旧秉承著井深—盛田式的经营理念,即通过独特的产品研发,为顾客创造新的娱乐生活方式。
http://img3./photo/-20/600x450_9E42T9OV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T9OV5BN40025.jpg
平井一夫(Kazuo Hirai) ,日出生,毕业于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索尼公司执行副总裁。日,索尼公司(Sony Corp.)表示其副总裁平井一夫将于日正式上任索尼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平井一夫51岁(2012年),拥有唱片和游戏行业的从业背景,他将执掌索尼这家日本最大的消费电子厂商。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TAAF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TAAF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20/600x450_9E42SU9A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0/t_9E42SU9A5BN40025.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相关图集】商业传奇 No.17 索尼:没落的日本贵族
曾经最牛的电视,走了哪几步弯路?
它的产品决策,反映出对技术敏感、对市场与需求漠视的总体特征
手机,庞蒂克汽车和胶卷有什么共通性?如果你的答案是“这些产品都消失了”的话,那我会恭喜你:“答对了!”,不过还有件悲哀的事情:同时这也是个年龄暴露贴,熟悉这三个品牌的网友们,建议你们先把这篇文章放下,从椅上站起来活动一下,善待一下自己的椎间盘吧,上了岁数的人只有腰好才能她好你也好啊。#情人节小提示#
以下正文开始:如果有一天,这个名单上要增加的是索尼电视,你又会是怎么样的反应呢?
在2月6日收到索尼即将分拆电视业务的消息后,微信朋友圈里面如丧考妣,纷纷表达对于特丽珑、贵翔和Bravia等索尼电视品牌的缅怀之情,其情真意切的程度,似乎就差去丰联广场献花圈了……在这些“沉痛悼念”“寄托哀思”之中,还有一位索尼的“脑残粉”是这样记录自己心情的:
“从Walkman、CD、MP3、笔记本、微单、手机、摄像机,一路下来不知道自己算不算索粉,但对SONY这个牌子确实是情有独钟。
最看中的是SONY的外观。它不是的商务、不是游戏类产品的炫酷,我感觉“时尚”这个词应该是对他最好的诠释。每一处线条、每一个几何图案、每一个色块综合起来好似当季T台秀场的压轴盛衣。
另外SONY使人津津乐道的应该是其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外观上每一处的拉丝、美工缝、喷漆,甚至极细小的出孔都体现着设计“用心”、工艺“精湛”。由于工作的原因拆过很多的台产及大陆产笔记本,其中硬盘一般都是直接固定在整体的支架上,有的甚至不固定,直接用后盖卡位。但SONY的笔记本却是专门制作了一个金属支架,并加聚酯材料缓冲。这款笔记本我整整用了6年,最终因为配置问题才终被淘汰。
有人说讲外观讲工艺应该当属,坊间大把与苹果的故事。但我觉得SONY与我之感受在于那份溪水绵长,胜在那份恰到好处。
数了数,下面一共32个“赞”,似乎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这更让我们不得不去发问:这么优秀的索尼,缘何走到今天的这个地步,要把自己赖以成名的电视业务剥离出去呢?既然本文谈的是电视,那就不妨以电视这个产品作为视角,一起看看索尼电视发展之路中,几个需要商榷的地方吧。总的来说,它反映出索尼对技术的敏感、却对市场与需求有那么一些漠视……回过头来,能看到索尼在一些时候对技术的激进投入,另一些时候却显得很保守、反应迟钝。
其一:过于看重CRT年代的辉煌,造成切入平板电视产品线过晚
CRT(阴极摄像管)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好像专门为索尼的特丽珑而生的一样,从68年推出第一代使用特丽珑技术的CRT电视机以来,特丽珑就成为了一个传奇,更在本世纪初的那几年内,如果你买的电脑显示器或者电视上没有特丽珑专属的那两条阻尼线,就如同今天不用苹果不用小米也不用魅族一样不够潮不够Geek,身份立刻由土豪直线下跌成了土鳖。
特丽珑伴随着CRT一直走过了30多年的美好时光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其优异的市场表现也慢慢变成了产品创新发展的阻碍:市场上的采用液晶或等离子技术的平板电视份额越来越高,而索尼的CRT由于在显示方面依然具有很强的优势,于是技术进步不得不向销量提升做出了让步,使得索尼错过了平板电视发展的最好时期。
索尼特丽珑电视,当时买得起这个的人,都是纯高富帅啊
其二:步子太大最终扯到蛋的日本演绎(1):那些年索尼曾经用过的OLED技术:
如果把索尼在液晶方面的卓越努力一棍子打死,我相信对于广大的索尼工程师们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毕竟他们从1994年开始在OLED这个就算是20年后的今天也绝对算得上超前的技术上开始持续工作,并且在2004年的时候已经可以量产小尺寸的OLED面板。
可悲的是当时的索尼领导者们,把CRT失败的惨痛教训做了过度解读,直接采用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参加到越野长跑的运动中来。就以价格这个最重要的参数而言,现如今的OLED电视上市时的价格,约莫等同于同尺寸的LCD电视价格后面直接加上一个0,那么在10年以前,这个差距对于市场而言,可想而知就更难以接受。这一步,跳得虽然远,但是也非常准确的跳到了坑里……扭了脚不说,还扯到了蛋:OLED宣告失败,巨额的研发投入使得索尼从这个时候就开始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泥潭里面。
11寸的索尼OLED电视,屏幕比现在的iPad大点有限……
其三:步子太大最终扯到蛋的日本演绎(2):Google TV
我们必须肯定的是索尼对于新技术的敏感性以及未来科技生活的关注;2010年10月,索尼和Google联合发布了首款Google TV,给全世界一个非常美妙的憧憬:搭载Google TV平台,涵盖了Android系统、Chrome浏览器、搜索、Google地图等多项应用;硬件上则内置Intel的Atom处理器,为互联网和电视内容的搜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看起来是如此的美好……为了实现这些,Sony再次进行了巨大的投入,但与其投入不相称的是回报,报表上惨淡的销量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也是消费者对于Google TV的质疑:使用上的体验暂且不谈,单是一只如此复杂的的遥控器,已经成为了业界的笑柄。
时至今日,虽然在Sony以后还是有一些电视厂商前仆后继的投入Google TV的开发当中,但Google正在将GoogleTV更名为Android TV,也在某种意义上承认了GoogleTV的失败。
见过比这个键更多的遥控器嘛?逻辑的哈玛尼不算 咕~~(╯﹏╰)b
其四:液晶面板之伤:最好的显示技术,但却没有自己的面板支持
恐怕很多人不会相信这个事实:目前索尼自己已经没有液晶面板的生产线了,这也就是说,在CRT时代大杀四方的索尼显示技术,现在基本上基于别人的面板来展示自己优秀的显示能力,这在研发角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而从成本这个角度来看,没有自身的屏厂所带来的,是无法以最经济的成本组合获取电视最核心的面板部件,在整机价格上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同时,等索尼醒悟过来时,根本没有勇气与能力去拥有屏厂,运营屏厂所需要的巨大投入,对于孱弱的索尼资金流而言更是一剂见血封喉的毒药,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可真是“无屏厂,索尼死电视;有屏厂,索尼死全家”……
其五:智能电视浪潮下索尼的保守决策
自从2011年的CES上,三星展示了其设计的首款智能电视以后,智能电视就成为了电视领域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先不说中国国内的这些企业对于拥抱智能电视概念的热情,国际品牌中三星和LG在此方面持续进行了大量投入,从功能定义,交互设计以及内容运营商都做足了功夫。
这些努力的实质,是试图改变传统电视机作为内容展示终端的尴尬地位,进一步成为能够主动获取内容的智能终端,从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订户中分一杯羹,并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
而在此方面,索尼则是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在电视端强调与自有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多屏互动,靠手机与电脑的内容,作为电视机端内容的主要来源,我们能够理解这种做法将电视与手机、平板电脑的品牌效应沉淀并发挥其最大价值,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样做是否也更加把电视推向一个“单纯显示工具”的位置上去?保持并发挥现有显示技术优势固然重要,但是对于顾客需求的变化方向,也应该有足够的敏感度才好。
思考:索尼电视未来之路
坦率的说,在这个时候将电视从索尼剥离出来独立运营,目的其实非常的单纯:平井一夫需要在2014财年结束的时候交出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如果不能继续靠出售非核心业务开源的话,至少也能够将亏损的大头剥离出来进行节流;而对于即将成为独立子公司的索尼电视而言,如果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还是有机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的:
1.借助4K普及的东风
2014年将会成为4K产品及4K内容普及的开始,索尼现有的4KX-Reality PRO技术已经在其旗舰产品X9000A上实现,这项技术能够利用索尼长期积累下来的在图像显示优化方面的数据库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显示效果;另外4K之争实际上还是内容之争,索尼已经开始同Netflix进行合作,将《纸牌屋》第二季的4K版本同步到索尼Bravia电视上进行播放,虽然区区一部纸牌屋对于索尼电视内容的充实起不到太大的效果,但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加之Netflix自有的其他4K内容,在一定范围之内还是能够形成领先优势。
2.搭上One Sony的顺风车
之前索尼所为人诟病的另外一点,就是公司内部沟通不畅,资源协调存在众多问题(这个事儿在国内俗称大公司病,基本上大家都有),而平井一夫的One Sony思路,也正是本着治病救人的目的而来;XperiaZ1已经成为了这个计划落地的最成功的一个产品,虽然说现在来看电视已经不在平井一夫的核心业务群当中,但是依然有机会去争取其他业务部门的资源,真正能够使索尼电视成为索尼消费电子设备群中参与多屏互动的成员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显示设备。另外在内容方面,索尼基于索尼影业所具有的全球三分之一的影片版权,也完全有机会成为索尼电视的杀手锏,与其他品牌建立差异化的竞争点。
本文来源:虎嗅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索尼电视维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