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培训目的企业O2O的最终目的:看小米如何沉淀用户

注册 | 登录
只是想做一些事。。。
从零开始学运营,10年运营老司机带路,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学习,做个优秀的运营人。
课前秀:三个段子
第一个段子:
一个毫无餐饮行业经验的人开了一家餐馆,仅两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所在商场餐厅坪效第一名;VC投资6000万,估值4亿元人民币,这家餐厅是雕爷牛腩。
只有12道菜,花了500万元买断香港食神戴龙牛腩配方;每双筷子都是定制、全新的,吃完饭还可以带回家;老板每天花大量时间盯着针对菜品和服务不满的声音;开业前烧掉1000万搞了半年封测,期间邀请各路明星、达人、微博大号们免费试吃……
雕爷牛腩为什么这样安排?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第二个段子:
这是一个淘品牌,2012年6月在天猫上线,65天后成为中国网络坚果销售第一;2012年“双十一”创造了日销售766万的奇迹,名列中国电商食品类第一名;2013年1月单月销售额超过2200万;至今一年多时间,累计销售过亿,并再次获得IDG公司600万美元投资。这个品牌是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带有品牌卡通形象的包裹、开箱器、快递大哥寄语、坚果包装袋、封口夹、垃圾袋、传递品牌理念的微杂志、卡通钥匙链,还有湿巾。
一个淘品牌,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做这些呢?
第三个段子:
这是一家创业仅三年的企业。2011年销售额5亿元;2012年,销售额达到126亿元;2013上半年销售额达到132.7亿元,预计全年销售可能突破300亿元;在新一轮融资中,估值达100亿美元,位列国内互联网公司第四名。
这家企业是小米。雷军说,参与感是小米成功的最大秘密。怎样理解参与感?
这三个企业虽然分属不同的行业,但又惊人地相似,我们都称之为互联网品牌。
它们背后的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我给互联网思维下了个定义: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独孤九剑”是华山派剑宗风清扬的武林绝学,强调“无招胜有招”,重在剑意,与互联网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意味着互联网思维将像“独孤九剑”破解天下各派武功一样,去重塑及颠覆各类传统行业。
我讲一下我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体系。
1、用户思维
“独孤九剑”第一招是总诀式,第一招学不会,后面的招数就很难领悟。互联网思维也一样。互联网思维,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作为厂商,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
这里面有几个法则:
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
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抓住了“屌丝群体”、“草根一族”的需求。这是一个人人自称“屌丝”而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当你的产品不 能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们连接在一起,你的产品必然是失败的。QQ、百度、淘宝、微信、YY、小米,无一不是携“屌丝”以成霸业。
法则2:兜售参与感。
一种情况是按需定制,厂商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即可,如海尔的定制化冰箱;另一种情况是在用户的参与中去优化产品,如淘品牌“七格格”,每次的 新品上市,都会把设计的款式放到其管理的粉丝群组里,让粉丝投票,这些粉丝决定了最终的潮流趋势,自然也会为这些产品买单。
让用户参与品牌传播,便是粉丝经济。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因为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粉丝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都会消亡。
电影《小时代》豆瓣评分不到5分,但这个电影观影人群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这些粉丝正是郭敬明的富矿。正因为有大量的粉丝“**”,《小时代1》《小时代2》才创造出累计超过7亿的票房神话。
法则3:体验至上
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贯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一直爽。微信新版本对公众账号的折叠处理,就是很典型的“用户体验至上”的选择。
用户思维体系涵盖了最经典的品牌营销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标消费者——“屌丝”;What,消费者需求——兜售参与感;How,怎样实现——全程用户体验至上。
2、简约思维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他!
法则4:专注,少即是多
苹果就是典型的例子,1997年苹果接近破产,乔帮主回归,砍掉了70%产品线,重点开发4款产品,使得苹果扭亏为盈,起死回生。即使到了5S,iPhone也只有5款。
品牌定位也要专注,给消费者一个选择你的理由,一个就足够。
最近很火的一个网络鲜花品牌RoseOnly,它的品牌定位是高端人群,买花者需要与收花者身份证号绑定,且每人只能绑定一次,意味着“一生只爱一人”。2013年2月上线,8月份做到了月销售额近1000万元。
大道至简,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传播,越难做。专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极致。尤其在创业时期,做不到专注,就没有可能生存下去。
法则5:简约即是美
在产品设计方面,要做减法。外观要简洁,内在的操作流程要简化。Google首页永远都是清爽的界面,苹果的外观、特斯拉汽车的外观,都是这样的设计。
3、极致思维
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什么叫极致?极致就是把命都搭上。
法则6: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用极限思维打造极致的产品。方法论有三条:第一,“需求要抓得准”(痛点,痒点或兴奋点);第二,“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第三,“管理要盯得紧”(得产品经理得天下)。一切产业皆媒体,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好产品自然会形成口碑传播。
尖叫,意味着必须把产品做到极致;极致,就是超越用户想象!
法则7:服务即营销
阿芙精油是知名的淘宝品牌,有两个小细节可以看出其对服务体验的极致追求:1)客服24小时轮流上班,使用Thinkpad小红帽笔记本工作,因为使用这种电脑切换窗口更加便捷,可以让消费者少等几秒钟;2)设有“CSO”,即首席惊喜官,每天在用户留言中寻找潜在的推销员或专家,找到之后会给对方寄出包裹,为这个可能的“意见领袖”制造惊喜。
海底捞的服务理念受到很多人推崇,但是在互联网思维席卷整个传统行业的浪潮之下,如果海底捞不能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企业的话,学不会的,可能是海底捞了。
4、迭代思维
“敏捷开发”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
这里面有两个点,一个“微”,一个“快”。
法则8:小处着眼,微创新
“微”,要从细微的用户需求入手,贴近用户心理,在用户参与和反馈中逐步改进。“可能你觉得是一个不起眼的点,但是用户可能觉得很重要”。360安全卫士当年只是一个安全防护产品,后来也成了新兴的互联网巨头。
法则9:精益创业,快速迭代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快速地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应,产品才更容易贴近消费者。Zynga游戏公司每周对游戏进行数次更新,小米MIUI系统坚持每周迭代,就连雕爷牛腩的菜单也是每月更新。
这里的迭代思维,对传统企业而言,更侧重在迭代的意识,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及时乃至实时关注消费者需求,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5、流量思维
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流量的价值不必多言。
法则10: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
互联网产品大多用免费策略极力争取用户、锁定用户。当年的360安全卫士,用免费杀毒入侵杀毒市场,一时间搅的天翻地覆,回头再看看,卡巴斯基、瑞星等杀毒软件,估计没有几台电脑还会装着了。
“免费是最昂贵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选择免费策略,因产品、资源、时机而定。
法则11: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只要用户活跃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产生质变,从而带来商机或价值。QQ若没有当年的坚持,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企业帝国。注意力经济时代,先把流量做上去,才有机会思考后面的问题,否则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6、社会化思维
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公司面对的客户以网的形式存在,这将改变企业生产、销售、营销等整个形态。
法则12:利用好社会化媒体
有一个做智能手表的品牌,通过10条微信,近100个微信群讨论,3千多人转发,11小时预订售出18698只T-Watch智能手表,订单金额900多万元。
这就是微信朋友圈社会化营销的魅力。有一点要记住,口碑营销不是自说自话,一定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以用户的方式和用户沟通。
法则13:众包协作
众包是以“蜂群思维”和层级架构为核心的互联网协作模式,维基百科就是典型的众包产品。传统企业要思考如何利用外脑,不用招募,便可“天下贤才入吾彀中”。
InnoCentive网站创立于2001年,已经成为化学和生物领域的重要研发供求网络平台。该公司引入“创新中心”的模式,把公司外部的创新比例从原来的15%提高到50%,研发能力提高了60%。
小米手机在研发中让用户深度参与,实际上也是一种众包模式。
7、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对企业资产、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
法则14: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
用户在网络上一般会产生信息、行为、关系三个层面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沉淀,有助于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一切皆可被数据化,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
法则15:你的用户是每个人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企业的营销策略应该针对个性化用户做精准营销。
银泰网上线后,打通了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的会员账号,在百货和购物中心铺设免费wifi。当一位已注册账号的客人进入实体店,他的手机连接上wifi,他 与银泰的所有互动记录会一一在后台呈现,银泰就能据此判别消费者的购物喜好。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和库存的可视化,并达到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8、平台思维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
法则16: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将来的平台之争,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搜索、电商、社交各自构筑了强大的产业生态,所以后来者如360其实是很难撼动的。
法则17:善用现有平台
当你不具备构建生态型平台实力的时候,那就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平台。
马云说:“假设我是90后重新创业,前面有个阿里巴巴,有个腾讯,我不会跟它挑战,心不能太大。”
法则18: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
互联网巨头的组织变革,都是围绕着如何打造内部“平台型组织”。
包括阿里巴巴25个事业部的分拆、腾讯6大事业群的调整,都旨在发挥内部组织的平台化作用。海尔将8万多人分为2000个自主经营体,让员工成为真正的“创业者”,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
内部平台化就是要变成自组织而不是他组织。他组织永远听命于别人,自组织是自己来创新。
9、跨界思维
(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已无孔不入,(如)零售、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等。
法则19:携“用户”以令诸侯
这些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能够参与乃至赢得跨界竞争?答案就是:用户!
他们掌握着一方面掌握用户数据,另一方面又具备用户思维,自然能够携“用户”以令诸侯。阿里巴巴、腾讯相继申办银行,小米做手机、做电视,都是这样的道理。
未来十年,是中国商业领域大规模打劫的时代,一旦用户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来不及变革的企业,必定遭遇劫数!
所以,最后一个法则:用互联网思维,大胆颠覆式创新。
一个真正牛逼的人一定是一个跨界的人,能够同时在科技和人文的交汇点上找到自己的坐标。一个真正厉害的企业,一定是手握用户和数据资源,敢于跨界创新的组织。
李彦宏指出:“互联网产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去提升、改造线下的传统产业,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
以上便是我总结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才可能真正赢得未来。
美图秀秀蔡文胜说:未来属于那些传统产业里懂互联网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联网但不懂传统产业的人。
金山网络傅盛说:产业机会属于敢于用互联网向传统行业发起进攻的互联网人。
我们认为,未来一定是属于既能深刻理解传统商业的本质,也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不管你是来自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领域。未来一定属于这种O2O“两栖人才”。
打赏也是一种认可
赞赏1人打赏
收藏已收藏 | 37赞已赞 | 95
只是想做一些事。。。
产品经理群运营交流群营销交流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PM要学点技术
关注微信公众号
24个回答26人关注
5个回答8人关注
39个回答37人关注
8个回答9人关注
2个回答2人关注
13个回答57人关注青龙老贼:传统企业布局O2O 挥刀自宫未必成功
WeMedia新媒体集团CEO青龙老贼接受大湘网采访腾讯·大湘网6月19日讯 今天上午,中国首届O2O产业峰会长沙站在在长沙万达文华酒店开幕,现场上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众多知名学者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分享大家对O2O的解读,解读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O2O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下为WeMedia新媒体集团CEO青龙老贼先生发言实录:青龙老贼:大家好,我是青龙老贼。一位自媒体人,今天因为大会的主题是O2O,所以作为一个自媒体,作为一个在移动互联网这块还算有一点自己心得的这么一个学习者,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传统企业在O2O布局的有关问题。今天我们来看,前面很多嘉宾都讲得不错,传统企业现在对于O2O的认识也好或者尝试也好都是非常的热衷。但是很多企业都是雾里看花,因为O2O这个名字不是传统企业发明的而是我们互联网人发明的,所以玩法都是我们互联网人定的规则。我有时候跟企业的一些领导人聊天时,强调一个关键:如果你在别人定下的规则下玩,永远玩不过别人。比如卖手机这个事,小米定下“饥饿营销”这么一个规则,不管是华为,还是中国任何一个手机厂商,哪怕你卖的手机比小米两年加起来很多,你也想玩粉丝,做让人尖叫发烧的产品,则可能比不过制定规则的小米。传统企业要做O2O的话要想清楚,O2O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跟企业进行结合?制定出与自己企业和行业结合的规则,而不是互联网人来帮你定。首先你先问一下自己到底什么是O2O?O2O从字面上来说,就是Online to offline,或者是反过来。这里面两个关健词,一个是传统企业,还有一个是电子商务。这两个是两个圈,至于中间的这个“2”,怎么样更“2”一点,要结合自己的模式。本质上来说,其实O2O就是帮助你把线上跟线下从商品,用户,服务包括你整个企业,甚至供应链,甚至你的资金流全线打通,贯通的模式。以前很多传统企业还是有点奇葩的,宁波有一个太平鸟服饰,他们淘宝天猫有一个公司,然后线下有一个公司,两套班子,割裂而且还是竞争的状态。这种条件下,如果说他要去做O2O是不靠谱的事,很多传统企业,电商归电商,线下归线下这种不打通的玩法注定失败。第二个我要不要做O2O?现在很多传统企业在观望。其实像小米以前是只做直销的。在线下设点,从线上走到线下,这也是一种反向的O2O模式。现在连街道卖水果的都在做社群了。挑一些高大上的社区,通过朋友圈服务里面的住户。采用会员定制的方式进行每日或每月的配送。还有卖快餐的,每天采用微信做快餐的定餐,服务周边的白领客户非常有效果。所以你会发现O2O这个事情看起来也没有那么难。大家都在玩,把自己的产品在互联网端进行连续的服务和售卖。第三个问题来了,决定做O2O,怎么做?所谓的O2O,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你要做什么样的O2O,要挥刀自宫才能成功,但是现在看来即使挥刀也不一定成功。10秒钟销售1.5亿的手机?这只是一个故事。做O2O更多的是自己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前两天,娃哈哈向我“问诊”,咨询娃哈哈的微信帐号到底怎么玩?一方面是推送一些娃哈哈自身品牌资讯,活动优惠。第二个方面也就是说能不能通过这个来做产品?娃哈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企业,他们不会直接面向客户。所有面向的用户都是一些比如说夫妻店,甚至是书报亭等等,这些是他们最终面向消费者的一个终端。不一定非要直接面向用户,在不改变以前的渠道商,经销商,分销商的模式上,通过互联网的工具和手段解决企业原来在整个流程当中,资金流、供应链,一些基础的信息设施服务的问题,也能够区别实现O2O。换种方式来玩O2O,比如说做定制。哇哈哈在超市是一瓶瓶的卖,但是O2O以后,可以按月定制。举例一家四口人一个月要买多少的水,多少的果汁,这样可以做一个套餐式的服务,物流配送根据你就近送货上门,这种玩法可能对于像娃哈哈这种集团,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是产品的一些革新和创新,同时可以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很多传统企业在做O2O的时候先想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商业模式。现在很多传统企业觉得微信时代来了,微营销是很火的东西。在微信上开一个公共帐号就是O2O了?现在自媒体在微信上做电商门槛越来越低了,哪怕微信官方做的微店铺,门槛抬高了一点,但只要符合资质就可以开店卖货。很多商家觉得这个就是O2O了。当然微信确实是O2O中帮助传统企业转型的一个很好工具。但是微信不是一个营销工具。微信只是帮助,只是一个渠道。第二个其实微信确实能够帮你积累很多的用户,但是我在说的是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你的用户群体不一样。比如小米手机的营销渠道是放到QQ空间当中,因为微信的人可能高大上一些,QQ空间里面的人群可能年龄层次年轻一些,这个时候如果你的产品更符合哪一类人群,就要选择这个。微信不是万能的,他相当于移动互联网用户,但是不同的群体在上面的使用习惯不一样。我经常问一些90后的妹子,你们打开手机以后第一时间看的东西是什么?她们的答案不一定都是微信,而是QQ空间。另外O2O就是做直销就是颠覆线下?虽然离用户最近肯定最能够赚钱,但是我说如果你做O2O绝对不仅仅是卖货,如果指望能够通过线上的渠道卖更多的货,赚更多的钱,基于这个来做O2O必死无疑。前段时间我们去台湾的时候,他有70%的份额都是我们大陆的互联网公司在占有,整个互联网个人产业上70%是我们大陆的。台湾的商人做生意跟我们江浙这边做生意的人很像,我做一个生意必须要赚钱,他们有一个5%毛利的现象,达到这样的利益才做。互联网公司就是觉得我不赚钱,我赔钱也做,这种做法被带到台湾,就把台湾很多本地企业干掉了。我接触过很多的传统企业,对于卖货不赚钱这个事还是无法接受。最后我想说,穿鞋的不要去学光脚的,每个企业的本质上都有自己特色的商业模式。很多传统企业说我要学小米,你是雷军吗?不是。雷军是小米模式成功的很核心的关键,他有很多年的积累。传统企业有线下渠道,有品牌积累,有行业经验,这些其实互联网公司都没有。如何去使用O2O的这种理念,结合我们自己现有的模式去研究制定出一个新的规则才是解决之道。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O2O这个模式也是互联网人想出来,他要合理,有人跟你玩,是传统企业反向来颠覆互联网公司的模式。围绕O2O需要解决的是:第一提高自己客户体验;第二降低服务成本;第三个减少交互环节;第四最终产生价值。将O2O与原有的商业模式流程结合才有可能成功。另外要注意的几个点,包括商业模式的改变,包括客户的沉淀管理,应用软件的整合,有些企业信息化弱,有些强,但是原有的都是整合的。最后关键是从业人员的执行,包括人员配制。90%以上的传统企业,叫嚷着我要做O2O,但在公司从业的架构里面,懂这个的人员可能寥寥无几,这样做O2O是不靠谱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leeju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O2O的最终目的:沉淀用户! | 互联网数据中心-199IT | 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199IT
199IT高端交流群现有2100+资深数据用户,最专业的讨论、最有价值的分享。
扫描微信二维码,数据随身查添加微信公共帐号: i199it欢迎关注:欢迎关注:雷军:小米社区如何5步沉淀用户?
小米成功的精髓,就是通过创造独具特色的&粉丝文化&,走进用户的需求链,进而契合他们的生活方式,持续在用户身上进行粉丝流量的变现。这是和传统品牌最大的不同。
互联网时代,人和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管身处世界何地的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联系与交互。对所有企业而言,在互联网上可以直接面对你的用户。
营销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构建企业和用户之间的联系。
我们看到,小米的一个开创性做法就是,搭建起企业和用户紧密联系的虚拟社区,构建一种企业和用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态关系,让用户成为社区的一员或者朋友。在这个虚拟社区里,用户可以借此得到某一方面的满足,并彰显自己的生活方式。
所以,小米社区聚集了大量的粉丝群,他们十分狂热地追捧小米。
构建虚拟社区的核心,是要站在用户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将他们视为朋友。对传统企业而言,经营思路要由产品思维转变为用户思维。
第一步:留存用户
留存,顾名思义,就是想方设法让用户&留下来&。
关键要把握这两点:一是梳理自己的原有用户来源;二是找到用户和企业相结合的利益点,以此来让用户进入并沉淀在企业创建的生态系统中。
小米手机圈定的原点人群是非常清楚的,就是手机发烧友。这类人群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追求时髦,但又对智能手机的价格比较敏感。小米手机的横空出世,恰好满足了他们的内心需求。大多数人对小米手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配置,低价格&,因此性价比高。
雷军认为,手机最为核心的就是品质,同时还要注重降低用户的购买成本。比如:采取网上预售的方式,降低了用户的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等。
这样,小米既明确了自己的用户来源,又通过高性价比产品的推出,使得这部分用户转化为企业的粉丝并沉淀在社区中。
第二步:激发用户活跃度
对于留存下来的用户,企业要通过一系列有吸引力的活动,让这部分用户转化成粉丝。
小米最为成功的一点,就是形成并塑造了自己别具特色的&粉丝文化&。小米的粉丝成为小米手机最为忠实的代言人,并不断宣传小米的品牌,成为小米产品的推广者。因此,雷军经常说一句话:&因为米粉,所以小米。&
除了传统的借助微博、微信、论坛等线上手段与用户互动以外,小米还充分重视和发动线下的互动。事实上,只有线下活动才能真正提升用户的&参与感&,更容易让用户转变成粉丝。这一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爆米花&活动&&用户的见面会。&爆米花&活动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包括小米官方组织的几十场粉丝见面会、用户自发组织的同城会,以及一年一度的&爆米花年度盛典&。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还效仿车友会的模式,搭建起一个让手机发烧友能够在一起相互交流的平台。&爆米花&活动并不是小米手机的路演,而是为了让大家在一起&high&,给广大用户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认识朋友的舞台。
&爆米花&活动全程都让用户参与。包括:在论坛里投票决定在哪个城市举办;现场会有用户表演节目,表演者是提前在论坛海选出来的;布置会场会有米粉志愿者参与;每一次&爆米花&结束的晚上,当地资深米粉还会和小米的团队一起聚餐交流。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场欢乐的聚会中,小米还铺上了红地毯,设计了T型舞台,通过社区数百万米粉选出几十位在各个领域非常有代表性的资深米粉,为他们制作专门的VCR,请他们走上红地毯,领取一份属于他们的&金米兔&奖杯。米粉们发现,在米粉的群体中,开始有了属于米粉自己的&大明星&。这些大明星平时就和他们一样在小米论坛里,在新浪微博上,在米粉们自己的微信群中。这种参与感在&爆米花&活动中被推向了顶峰。此外,小米还办《爆米花》杂志,让米粉成为时尚封面的主角。
这也是小米和很多传统品牌最大的不同:和用户一起玩,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什么时候,小米都会让用户参与进来,成为产品改进、品牌传播的&大明星&。
第三步:创造&真粉丝&
留存用户、活跃用户的目的,一是为了提升用户的忠诚度,二是让这些忠实粉丝能够不断创造用户,不断促进&真粉丝&的加入。
很多用户买小米手机,其实是靠口碑推荐做出的购买决策。很多米粉会把小米手机推荐给办公室同事和家人、朋友,结果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一家人都在用。比如:红米手机中,有30%的用户都是买来送给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用的。
而且,米粉买手机与买车的过程很像,他们会货比三家,既看配置,也看口碑。他们会把所有的参数都拆开来比较:屏幕有多大?CPU到底是双核还是四核的?甚至还会追求主频是15GHZ还是1.7GHZ,功耗怎样。他们对参数的了解远超很多人想象。
正是这群发烧友级别的粉丝,在相互比较和&炫耀&的过程中不断&拉新&,进而创造&真粉丝&。
第四步:走进用户的需求链
不仅如此,小米还走进了用户的需求链,进而契合他们的生活方式。
细数一下小米的商品品类,除了有围绕手机的保护壳、移动电源等配件,还有其他很多冠以&小米&两字的小物件。比如:1元一袋的&小米礼品袋&。小米的官网有各种&MI&主题的T恤,也是为了给米粉们营造一种归属感。
小米将来要干什么事呢?小米已经在卖家庭路由器,因为手机是终端控制器,它可以连接用户家里的其他设备。再往后还干什么?商业的潜力往往无限大,什么跨界生意都有可能。因为小米已经走进了用户的生活方式,知道用户在想什么,粉丝有什么需求和诉求。
第五步:搭建虚拟社区
小米最厉害之处,就是实现了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形成一个高黏性的虚拟社区。
在这个社区里,米粉充分展示了购买力。每次小米发布新品,米粉们都是购买的主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小米的生意经就是围绕粉丝所产生的巨大生意,不断促进粉丝量的增加,并持续在他们身上变现。
事实上,虚拟社区就是一个粉丝社群,追求的是粉丝流量的变现。为此,小米尽可能地占据米粉们的时间,持续地影响他们的生活。
所以,传统企业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互联网时代,光卖产品已经不灵了,而是怎么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一个高黏性的粉丝社区,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创造用户想要的生活方式。
延伸阅读: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