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没有一起北京租房子多少钱一个月的

扫码后,通过分享活动邀请好友注册蚂蚁短租,双方均可获得100元住宿基金!

2006年,我在北京东北角的望京工作,住在北京西南角的卢沟桥。那时候,北京的地铁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只有三条线。多数时候,出行得靠公交。我每天上班,倒四次公交,单程需要两个半小时。

那一年,我的工资是2500。如果在望京租房,需要1000元。但是,在卢沟桥和同学合租一套两居室,月租只需700元,每人350。那些年,城里还能租到地下室,价格在300-800不等。除了地下室,还可以租隔断房,价格比地下室稍高,好处是能看见天,坏处是能听见叫床声。

像我这样矫情的文艺青年,断不肯屈尊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里;也没有在隔断房里听人叫床的定力。所以,只能去远郊租房。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一起北漂的同学,都在北京买了房。每次聚会,都要唠唠房价,你家房子涨了几百万?他家房子翻了几番?掐指一算,我们那一批80后北漂,都成了身价千万的人。

但这千万身价不过是水中月,雾中花,听得见摸不着。除非卖了房离开北京,否则这千万身价是不可能兑现的。

做房奴的日子,我们小心翼翼。不敢创业,不敢辞职,不敢生病。衣带渐宽,梦想渐远,好在还有一套房子撑着脸面,好在不用再在房东面前低头哈腰,不用再和中介讨价还价。

我们在北京留下了青春,北京也容下了我们的肉身。

70后顺手买房;80后踮脚买房;90后做梦买房。

如果单论“房事”, 70后显然是最幸运的。他们买房时,北京房子均价三五千,如果有份不错的工作,踏踏实实干个两三年,就能攒个首付,顺手把房子给买了。

80后买房时,北京房价已经过万,首付得大几十万。房价虽高,但也并非高不可攀。如果父母能拿出点积蓄,一家人踮踮脚尖,还是可以在北京买套小房子的。

70后,80后相比,眼下的90后们可就没那么幸运了。现在的房价五六万,首付动辄就得二三百万,有几个普通家庭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北漂的90后,大多数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能拿出这么多钱的家庭,也用不着孩子来北漂。

和身边的90后聊天,他们大都不考虑在北京买房。你问他有什么打算?他们会说:走着看呗,大不了就在北京干几年,将来回老家买个房,过安稳日子。

90后北漂的境遇,让我想起了老家的矿工。年轻时,他们去河南、山西等地,挖金矿,下煤窑。都知道风险高,强度大。但禁不住工资高,只要死不了,干个两三年就可以回家盖房子,娶老婆,然后过安稳日子。

生活在北京,归宿在别处。这就是90后北漂需要面对的人生困局。他们来到北京,装点了这个城市的繁华与活力,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与才华,却不敢奢望在这里落地生根。他们像我老家的矿工,像飘落异乡的失足妇女。都想着赚几年钱,待年老色衰,梦想破灭的时候,再回到老家,或是找一个便宜的地方住下。

你问他们:为什么不现在就回去?

他们会说:我喜欢北京!北京机会多!

北京是个好地方。生活在其中,我们时常吐槽。可一旦离开,又会觉得还是北京好。这里有彻夜不眠的灯火,有凌晨两点的外卖,有24小时便利店。更重要的是,这里有资源,有机会。和老家比,这里更容易成功,更能容得下躁动的灵魂。

长安居大不易。同样是怀揣梦想的北漂青年,房价在80后和90后面前划出了一道鸿沟:80后困在房子里出不去,90后浪在房子外面进不来。

有人形容90后北漂,就一个字:浪。因为不用考虑买房,所以无形之中他们多了一些自由。工作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辞。钱,有一分就花一分,反正攒着也买不了房。

买房是无望的,梦想是遥远的,既然不能像70后一样财务自由,也没资格像80后一样,做个苟且的房奴。那么,就做个安静的佛系青年,趁着年轻,先浪他一浪。

房价割不了90后的韭菜,不等于他们与房价无关。这不,房租已经割到他们头上了。

十年前,几百块钱就能在四环附近租个单间,1000块钱就能租个主卧。现在,单间早已涨到了3000往上。一个应届毕业生,如果月薪6000,就得拿出一半的工资来交房租。生活艰辛,可见一斑。

前些天,一篇 中介恶性竞争导致房租暴涨的帖子在网上传开,这篇网文揭开了房租上涨的冰山一角。监管部门迅速出手,约谈房产中介机构,开通了举报热线。监管部门的这一波操作,着实够快。

打击中介的违法违规行为,的确有利于保护租客权益,有助于租房市场的健康发展。但从根本上讲,政府的监管无法抑制北京的房租上涨。因为房租的高低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只要还有年轻人涌进北京,房租就很难下降。

高房价截住了一部分需要买房的年轻人,他们自然会涌向租房市场。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房租呈上涨趋势。

北京房租上涨,微观体验是,租客们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从宏观的角度看,这只是大城市病的表象特点,是资源与人口严重不匹配的后果。

从去年开始,各大城市,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与此同时,北京却在努力地疏解人口,为什么?因为北京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

一方面,北京需要年轻人;另一方面,北京又容不下这么多年轻人。

这些年,北京的城市管理,呈现出“按住葫芦浮起瓢”的尴尬局面。疏解小商户,城市面貌变好了,但生活便利却受损了;限住了车牌,地铁又被挤爆了;房价控住了,房租又上去了……

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大城市病造成的。

当人口与资源严重不匹配,无论政府如何辗转腾挪,最后还是会留下窟窿。前些年,粗放发展的后果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消化。疏解人口,调整定位,又岂是一年两年所能完成的?

我们这些生活在北京的人,注定要与这个城市一起,经历发展调整的阵痛。这阵痛,是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也是高房价、高房租面前的断舍离。

几天没来追都聊到房价问题上啦!不过你是上海人为啥要租房子呢?没跟父母住一起么?\n一线城市房价的确是逼死人啊!我现在是被北京的房价虐的死去活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租房子多少钱一个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