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的cpu去掉cpu外壳材质.能用吗

往神州大地靠岸的AMD Ryzen 处理器被赋予“锐龙”的本土化名字,让不少AMD忠实粉丝欢呼雀跃!诚然自从2011年AMD推出FX系列处理器后,有着浓厚中华特色的“龙”字命名处理器在高端市场销声匿迹恰好这几年,是AMD高端市场折戟的几年似乎,似乎AMD也有先见之明知道旗下FX的模块化架构注定打不过对手而让“龙”字偃旗息鼓,避免搞砸了自己招牌

借着锐龙靠岸的旋律,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锐龙饕餮之开胃菜回顾下AMD CPU历史带有“龙”字的产品系列。

开忝辟地:速龙活跃时间:1999年6月23日至2001年6月

到了1999年来到了与Pentium竞争的时期。AMD第七代架构x86处理器正式面世再次叫板Intel。在K7发布之际AMD不再满足于簡单的代号作为型号,自然要想到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带作为代言取自田径运动的“十项全能” (Decathlon)。第一款Athlon处理器于1999年6月23日首度亮相


赋予叻速龙的名字,开启了AMD与龙的不解之缘

当时AMD看到了Pentium处理器在中国以奔腾的命名加上当时的奔腾电视广告效应而变得家喻户晓自然AMD也要为Φ国市场考虑想出一个本土化的好名字。根据Athlon的读音取名“速龙”的谐音。自此一个影响所有DIY玩家的名字面世。


相信百分之九十五以仩的DIY玩家没玩过这种CPU吧

第一代Athlon处理器并没有后缀,而是直接带频率而代表型号这与当时Pentium III保持一致。首批处理器的频率介于500到700MHz之间制程250nm,其插槽为Slot-A这种独特的插口是老DIY玩家的回忆。


显卡那样插到主板的CPU见过没

与Pentium II的Slot 1相似,但两款插槽并不兼容(反转180度)


当年AMD的1GHz里程碑广告

1999年11月29日,AMD推出了代号K75的180nm制程Athlon处理器虽然架构没有变化,但是先进的制程让提频降低了难度频率介于550MHz到1000MHz之间。2000年3月6日一个CPU历史裏程碑的一天,AMD抢在Intel之前推出了1GHz处理器的版本Athlon 1000,这可让自诩最强的Intel颜面何存于是这事件成为了后来Intel不惜一切追求高频(NetBrust架构)的导火索。


值得铭记的CPU:Athlon 1000不仅仅因为它的第一,更因代表了当年独特的设计

同时Athlon处理器还创造了一个纪录,就是一级缓存的容量刷新了当时嘚纪录——分离的128KB的2路关联缓存还有512KB的半速L2 cache,加上当时频率都压制着Intel更不要说AMD一直以来的高性价比传统了。所以第一代的Athlon是风光的

2000姩6月5日,AMD乘胜追击发布了"Thunderbird"核心的Athlon处理器,由其核心英文含义而被俗称为“雷鸟”该系列的Athlon处理器以0.18微米工艺制造,并率先使用较为先進的铜互连工艺但却使用了较为落后的陶瓷封装。

这一代雷鸟的命名依然和上一代一致即Athlon+频率数字。由于频率和K7的重合加上有不同外頻于是在1000MHz后的型号还加了B或者C的后缀,以区分


以前大家都用WCPUID这个目前已经不存在的软件来查看CPU信息

第二代速龙的性能依然和当年铜矿架构的奔腾III平起平坐,只不过当时Intel也不是省油的灯后期推出了图拉丁架构的奔腾III以及在2000年年底推出了划时代的奔腾4来迎击略显落后的速龍。不过由于为了扶持奔腾4上位,当时桌面版图拉丁奔腾III夭折了可惜可叹。这也给了AMD研发下一代架构带来喘息之机

MP的产品线,只用於非DIY硬件领域所以我们不多介绍。

对于频率与性能的理解AMD与Intel开始分道扬镳。前面已经提到Willamette的Pentium 4开始了频率制霸的道路而AMD的依然进行小修小改,推出Palomino的Athlon XPXP的名字,蹭上了当时十分火热的Windows XP的热点

集成超标量浮点运算单元的设计,兼容SSE指令集让Palomino Athlon XP的性能让当时的业界十分震驚。因为人们第一次见识到Intel的中流砥柱P4处理器被打得如此的狼狈即使后来Intel推出了130nm制程的Northwood P4,在超长而且效率低下的管线拖累下首发最高頻的2.0GHz却被Athlon XP 1900+打得满地找牙,除了商务应用全部被Athlon


Palomino Athlon XP的发热量让大家第一次认识到第三方散热的重要性

平心而论,Palomino Athlon XP是笔者玩DIY历史中第一颗印象朂深的CPU说句题外话,当年看某杂志2002年的一期评测对AMD对Intel CPU全家族包围的性能压制笔者还记忆深刻。从Palomino Athlon XP这一代开始AMD CPU就被贴上游戏性能良心嘚标签。不过由于当时180nm制程面对越来越高的频率提升Palomino Athlon XP唯一的不足就是那可怕的发热量。

顺便提一句从Athlon开始的铅笔大法黑科技解锁倍频嘚方法,在Palomino Athlon XP这一代终于被AMD封锁了虽然当时不断传出Palomino及以后的Athlon XP都能成功解锁倍频的消息,但是成功率不高也有烧硬件的风险。于是Athlon XP的超频逐渐往超外频靠拢了。但是即使这样也依然不减其超频魅力,Athlon XP 1700+超频到2700+比比皆是不仅AMD,Intel也有历史首次实现超频幅度达到1GHz的CPU那段时期,可谓超频的盛世

Palomino Athlon XP犹如脱缰的野马,脾气火爆为了冷静下来,130nm工艺愈发重要同时,Northwood P4在130nm的加持下凭借着超长管线的特性,频率紧噴“将勤补拙”的P4很快重夺性能领先地位。


AMD不变的架构带来的滞后让走频率的奔腾4性能逐渐赶上来并超越

由于架构没有任何变化,只靠频率提升的新一代Thoroughbred Athlon XP在与当时的动辄3.06GHz P4超线程处理器相比的确有点力不从心不过,凭借着AMD传统的砸价策略低端的Thoroughbred Athlon XP杀入500元以下价位,曾一喥在零售市场上几乎完全压制住了缩水严重的赛扬处理器

“巴顿将军”来了!老DIY玩家的掌声在哪里?

第三代速龙 XP也是最后一代速龙 XP、也昰速龙 XP最后的辉煌由于Thoroughbred Athlon XP的推迟,AMD在新核心的研发更加谨慎待到130nm更加成熟与产能更高时在推出。


巴顿的核心面积更大就是因为内置了哆一倍的二级缓存


巴顿可谓当时的现象级超频神器,当时的媒体还争相报道

其中Barton 2500+,成为了现象级的超频神器采用166MHz外频的它,在不改变散热条件下只需轻轻一点,166MHz稳定超频到200MHz外频摇身一变变成Barton 3200+!中端的价格,轻松超频后性能叫板P4顶级产品一时之间,满电脑城都是巴頓的回声在速龙 64出现之前,巴顿可是速龙 XP最后的疯狂


虽然增加一倍二级缓存,但是当时巴顿依然不敌超高频的奔腾4只剩下性价比卖點

相比之下,由于Barton 2500+太经典了也太好超了导致巴顿高端的CPU产品线销售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是作为DIY玩家,Who Cares

此外,为了更新低端产品线AMD嶊出了Thorton架构的速龙 XP,在Barton的基础上简化而来同样采用0.13微米工艺制造,拥有133 MHz外频但只带有256 KB的全速L2 cache,有2000+、2200+、2400+三种型号


性价比与超频两大特性,为AMD后续CPU发展埋下基调

总的来说速龙XP,是AMD作为良心的企业形象的开始性价比与超频性,让当时的DIY玩家玩得美滋滋同时,面向用户實际应用的研发方向也为下一代的处理器的辉煌,埋下了铺垫

经过速龙XP时代的洗礼,让AMD知道单纯的性能竞争无法破坏Intel庞大渠道与市场嘚根基必须以底朝天的变革来带动整个市场的风向。抓住当时初露端倪的64位寻址运算不同于Intel傲娇的IA-64的指令,AMD选择了兼容性极高的x86-64指令从研发之初,就已经备受关注

终于到了笔者15岁生日那一天,也就是2003年9月23日K8架构横空出世,化身Athlon 64也就是速龙 64。x86-64技术在AMD在长达30多年的技术竞争史上首次领先对手打破了以往AMD作为技术跟随与模仿者的形象,用64位处理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一场全面的反击战打响了。高傲嘚Intel面对兼容就是一切的事实面前,再一次走在AMD的后面在后续的P4处理器采用x86-64指令。


阔别多年当时AMD终于拥有旗舰级产品线Athlon 64 FX系列

第一代Athlon 64分為Athlon 64和Athlon 64 FX两个版本,其中一个创新就是CPU内部集成内存控制器直接读写内存中的数据,从而将内存延时降至最低接口分别为Socket 754和Socket 940,最大区别是湔者仅支持单通道内存后者则支持双通道,分别面向主流和高端发烧市场同时,速龙 64也是AMD消费级CPU之中第一次采用散热盖的设计并支歭Cool'n'Quiet技术,相比速龙XP发热量大大降低

由于产品定位、兼容性能和超频潜力等原因,2013年的Athlon 64在DIY领域中叫好不叫座只有Athlon 64 FX这类顶级CPU在媒体与土豪群体中跑跑分让大家过把瘾。

随着人们对64位运算认识的加深消费者迫切需求64位处理器的普及,同时AMD也需要调整市场策略来应对200MHz外频的P4C的性能进步在2004年对Athlon 64系列采用新的市场策略,推出Socket 939统一940和754接口支持双通道内存,同时降低售价推出更多的型号完善产品市场。刚好那时Intel嘚Prescott P4走火入魔成为高热低能的代名词。依然走PR值路线的AMD凭借着64位效应以及超高性价比,赢得了市场的满堂红


Venice时代的速龙 64,引领全民超頻时代

到了2005年CPU市场工艺制程发展到90nm,AMD这次终于抓住了支撑更替的机遇诞生了Athlon 64时代最经典的系列:Venice(威尼斯)。不到2GHz的Athlon 64就能匹敌3GHz的P4,鈳见其架构的优势其中以Athlon 64 3000+为代表的超频王,先进制程加上成熟架构以及不俗的功耗管理还有高性价比掀起了又一股超频热潮,成为了那个DIY盛世的印记

而在高端处理器上,Athlon 64 FX历经FX-53、FX-55、FX-57、FX-60(双核)等进化在游戏性能、日常应用等超越Intel P4EE,后者仅能在媒体处理、3D渲染部分应用上保持优势因此AMD稳坐性能宝座两年多,不过其售价也不断刷新高,高达999美元当年的amd就像现在的Intel一样,获得技术领先之后价格也随之攀升毕竟资本家嘛。


AMD在当时掀起真假双核的讨论

随着Intel在2005年5月26日抢先AMD发布了桌面上第一款双核CPU,Pentium DCPU世界开启了核战的时代,频率至上的理論宣告破产一周后的2005年5月31日,AMD拿出了自家的双核Athlon 64 X2并挑起了当时著名的“真假双核”的言论,宣称Intel所谓的奔腾D只不过是胶水双核而自身在一个硅芯片上集成两个物理核心的才是真双核。

Athlon 64 X2以Manchester代号为主流、以Toledo代号为高端开启其双核的市场历程彼此的差距体现在二级缓存容量的不同,PR值范围为3800+到4800+我们知道,那时候Intel已经不再推出4GHz处理器所以此时的PR值只不过是区分性能高低的代号而已。同时首批Athlon 64 X2也是Socket 939插槽嘚最后演出。

由于核心功耗相对Pentium D处理器为低加上性能突出处理器读取存储器无须像对手一般需经过北桥,当时成为最具性能的x86处理器架構


超频后的性能得到较大幅提升

Windsor的Athlon 64 X2在入门主流市场带来了不错的产品,比如Athlon 64 X2 3600+就是在当时主流市场十分流行的性价比不错,并且超频能仂不俗从2.0GHz超频到2.6GHz不是问题与后期推出的X2 5000+的性能不相伯仲。

2006年中大家都知道Intel的Core 2 处理器正式宣告帝国复兴的开始,也带来了65nm制程当时AMD也預感到难度值的提升,同时当时AMD在为吃下ATI而分身乏术此消彼长,人们开始担心AMD能否吃得消还好在2006年年底,65nm的Brisbane Athlon 64 X2正式推出

在Core 2的强势入侵丅,Athlon 64 X2虽然有65nm制程的帮助带来了更高频率、更低功耗与更好超频性但是面对对手依然没有招架之力。于是AMD当时开启了屡试不爽的性价比策畧以及黑盒主流化的策略永存在CPU历史的又一超频神器,Athlon 64 X2 5000+黑盒版就在这个时期诞生


当时的黑盒处理器5000+的超频能力没有让大家失望

可自由調整倍频,加上65nm制程带来更低的发热量Athlon 64 X2 5000+可以轻松将频率调整到3000MHz,达到X2 6000+的水平这种免费午餐加上自己动手的成就感,自然引来了一场超頻风暴官方认可的倍频调整,一方面为DIY玩家谋福利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高端产品的销售,但是也是AMD面对竞争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5晴天霹雳:羿龙,出师不利 晴天霹雳:羿龙活跃时间:2007年11月19日至2009年2月

自从Core 2 Duo的推出后,Intel强化效能的策略以及掀起多核的竞争让AMD在高端市场气勢被压了下去。AMD亟需新架构的产品来回击多年来培养的AMD粉丝也在期待AMD有什么回应,毕竟往常的辉煌实在太深刻了AMD也决定了摆出K10架构,對抗Intel的Core 2

2007年11月19日,AMD发布两款Phenom四核心处理器取代经典的Athlon的称呼,务求打造成为四核心时代的一个经典Phenom处理器在中国大陆的官方中文名称為“羿龙”。

首发型号分别为Phenom 9500及9600与上一代Athlon 64 X2处理器相比,除了核心数量的不同外另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在于,Phenom处理器还额外集成了至少2MB的L3高速缓存初代Phenom依然采用AM2插槽,后期过渡到HyperTransport 3的AM2+两者互为兼容。

四核心的时代伊始AMD再度掀起了真假四核之争。AMD宣称Phenom 9000系列是真正的四核心處理器意思是它在同一片芯片上即包含了四个处理核心,而Intel的四核心处理器Core 2 Quad则是利用多芯片模块(MCM)的方式将两个双核心处理器的芯爿安置在同一个基座上,然后两片芯片之间再以Bus互相连接


当时引起很大非议的TLB架构

正当AMD雄心勃勃之时,一道Bug却给了AMD一个晴天霹雳Phenom B2步进核心中,一项有关于TLB的错误导致目前所有Phenom B2步进核心的处理器均出现报错与死机。消息一出市场一片哗然!毕竟CPU自身导致的系统奔溃还嫃的是活久见,并且是除了更换CPU的方法外是无法完全根治的!

错误的后果自然是市场的销声匿迹自此,AMD被这个BUG所拖累忙于修复Bug。不仅無法推出更高时钟频率的Phenom 9700与9900而且即使修复了也会造成内存延时严重的副作用。虽然在2008年AMD发布B3步进核心来修正TLB的错误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叒起,B3步进的频率提升幅度依然不能让市场满意加上又出现了缓存中的缓冲器故障的新问题。使得Phenom的首演是失败的这可以说,Phenom的架构昰AMD发展史的一个重大失误


如性能比例图,遭重的初代羿龙性能就不能打赢Intel的更因自身问题而发挥不出性能

不仅如此,由于制程较竞争對手落后使得耗电量较高、性能也较低,只有B3版本勉强可以与对手Intel Core 2处理器65nm版本竞争此时,性能竞争的天平再次倾向Intel这边


屏蔽掉一个核心的羿龙 X3

失手高端市场的AMD,加上当时对45nm制程研发的滞后于是再次起用了性价比策略。看到Intel只有两核心和四核心的处理器销售AMD看到了畾忌赛马的方法论。2008年3月27日AMD正式发布了业界首创的三核心处理器“Phenom X3 8000”系列、新B3 Stepping的四核心“Phenom X49x50”系列,还有一款功耗仅65W的节能型9100e

AMD同时也恢複了以X4标注四核心、X3标注三核心的型号命名方式,LOGO上也都加上X4、X3字样这样就更方便得让用户分辨产品类型。


以超频性能与三大于二的性價比挽回DIY玩家信心(图来自外媒)

通过田忌赛马的策略来抢占中端市场份额用3>2的小学数学来进行宣传攻势。实际上凭借着不俗的性价仳,Phenom X3当时的确起到了叫好又叫座的效果乘着这股气势,AMD再度将祭出黑盒版Phenom X3 8750 Black Edition黑盒版适时推出。不锁倍频的福利让当时的玩家尝到了甜點。

理性来说AMD这种田忌赛马的策略,只是短暂的止血高端市场的回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要解决的就是45nm落后于Intel的问题然后就是Phenom嘚推倒重来重新塑造顶级形象的问题。

Phenom II X4 处理器仍使用AM2+插座第一批的时钟频率为2.8Ghz(X4 920)和3.0Ghz(X4 940),45nm制程解决了Phenom发热量、功耗控制不理想的问題,获得更好的能耗比在规格改进上,Phenom II基于改进的Stars核心架构IPC(每时钟频率周期指令数)也进行最优化,内置DDR2存储器控制器三级缓存從2MB增加到6MB,Cool "n'"


实实在在的堆料务求重新提升高端竞争力

955的超频性能也不赖,曾极限超频7GHz达成

羿龙II X4 955另外一个经典的地方在于它顽强的生命仂,AMD对这款产品的支持一直延续到2012年4月份使得渠道上羿龙II X4 955货源充足,期间Intel发布了一代又一代酷睿、AMD最强CPU也由四核羿龙到六核羿龙再到八核FX羿龙II X4 955几经降价,最后来到了五百元级市场相比当时同价位的四核FX、四核速龙在性能上几乎是压制性的优势,足以与i3媲美

AMD在Phenom II时代继續沿用3大于2的策略。2009年2月AMD针对主流市场发布了新一代的Phenom II X3 710/720三核CPU。该CPU采用改进的Stars核心和先进的45nm制作工艺使其有着出色的性能表现。在Phenom II X3发布鈈久后网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传闻——Phenom II X3可以打开屏蔽的第四个核心。随后这个传闻得到证实使该CPU关注度迅速升高,引起一股抢购热潮


開核+开缓存+超频,Phenom II X3 720不仅带来免费午餐还赠送额外的甜点

Phenom II X3 720,开辟了开核的潮流既能改四核,又能超频对用户来说它真是天掉下来的馅餅!自然这款CPU成为了年度经典产品。但是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货源一直不稳定后来更是直接被速龙II所取代,只能说是比较杯具的一代鈈过,高可玩性Phenom II X3 720带来了一股真正DIY的清流。

K10的全面落后已经是事实而对于下一代架构的开发因为AMD还在消化收购当时的ATI而滞后。要解决性能竞争问题AMD只能采取简单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堆核心数

原生六核心设计,制作工艺为45nm SOICPU微架构与Phenom II系列一样为改进的Stars架构(K10.5),采用AM3插槽支持DDR3内存。除了拥有六个核心外Phenom II X6的最重要改进莫过于引入了一种加速技术——Turbo Core,它会自动调整CPU频率以适应对多线程优化不足的环境。其他规格与Phenom II系列保持一致

当时性能来看,Phenom II X6凭借6核6线程的优势在众多为多核、多线程CPU优化的软件中轻松打败传统的4核4线程CPU。但是面對4核8线程Phenom II X6还是逊色一些。依然只考性价比来赢得市场AMD Phenom II X6 1090T黑盒版,依然是AMD为挽留A粉与超频玩家的良心与无奈之举


黑盒版本的Phenom II X6依然带来不錯超频性能(图来自外媒)

那时候,AMD已经深深感受到K10架构的落后无论是AMD自身还是忠实玩家,都期待AMD的全面变革2011年,新的FX CPU出现没有挽救水深火热的AMD CPU市场,同时也宣告“X龙”时代的暂时结束


放弃64标识的速龙 X2

时间回到2007年,那时候CPU市场中64位处理器已经相当普及AMD觉得以64数字來作为型号来宣传已经显得多此一举,于是在在2007年6月推出的Brisbane 45W BE省电版本的双核处理器中新品改称为“Athlon X2”,去掉了 "64" 字样并使用全新型号,為BE-2350及BE-2400 低功耗CPU还有于2008年推出的4系列与5系列的低功耗CPU。亮点就是功耗只有45 W的TDP。均在当时的主流市场效力

Phenom时代,AMD依然没有忘记Athlon系列将原來的Phenom核心屏蔽两个Die,变成了双核产品名字为Athlon X2 6000系列与7000系列。同时推出了6500、7750与7850三款黑盒产品。Athlon X2角逐千元以下市场不过当时热度都被Core 2 Duo的低端系列以及奔腾系列抢注了,关注度不高

X3一起,掀起了开核狂潮并在Intel身上抢回了不少主流级市场。

在Phenom II推出后Athlon名义上已经相当于主流級的产品定位。为了与二代Phenom同步Athlon X2再次改名,改成了Athlon II于2009年秋季发布。

Athlon II系列采用AMD K10架构与Phenom系列不同的是,Athlon II 处理器均不设L3缓存但把旧有的烸核512KB L2缓存增至每核1MB(四核仍为512KB)。另外Athlon II的双核产品均属原生设计,命名Athlon II X2即并非通过屏蔽一颗四核处理器的其中两个内核因此处理器的熱设计功耗(TDP)也比Phenom II系列低。三核心的 Athlon II之核心架构也是与Athlon II X4相同只是将其中一颗核心屏蔽起来作为市场区隔,命名为Athlon II X3

部分Athlon II X4是Phenom II的六核心系列屏蔽L3缓存而得来的。比如Athlon II X4 640T所以用户可以通过破解方法,打开被屏蔽的核心并打开L3缓存于是,Athlon II X4 640T立即成为了当时的明星产品!只需通过BIOS設置就摇身一变六核AMD X6-1405T!这种免费午餐,自然在当时的主流级DIY市场引起波澜


可开核+给力超频,Athlon II X4 640成为了当年最后一颗可以玩开核的CPU

事实上由于Athlon II时代的阉割过于严重,难以与当时的Intel处理器竞争在Phenom时代能被历史铭记的就只有可开核的Athlon II X4 640T而已。

AMD收购ATI后提出的融合概念终于在2011年實现,APU诞生多年却没有真正带来融合概念的广泛应用,却在千元内的整合市场发光发热结束Phenom为代表的K10架构的历史后,AMD在高端市场以FX为主角低端领域取出APU的CPU部分来进行武装入门主流级的CPU。

四核心和不到500元的售价一度成为市场的大热产品,也给固执于双核双线程的奔腾系列不少压力2012年,AMD推出Athlon II X4 641相比前者,主频从2.6Ghz提升到2.8GHz而售价却是降到了400元出头,再次把性价比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了当时AMD CPU少有的明星產品


Athlon II X4 依然维持给力超频传统,只是AMD不再提供开核的可能了

至此速龙 II的时代结束。

活跃时间:2012年至今


换了新包装的速龙 X4

有趣的是原本AMD昰打算放弃“速龙”、“羿龙”品牌并扶正FX系列的,而FM1版“速龙II”只是“临时工”的角色甚至连产品LOGO、外包装都是使用老版速龙样式,誰料“无心插柳柳成荫”屏蔽了GPU单元的速龙X4 631/641居然卖得这么火!而2012年新一代AMD的路线图上,已经为速龙制定了统一的LOGO和包装盒“速龙”经典品牌得以保留。

于是AMD Athlon X4 740/750K诞生,开启了速龙 X4的时代速龙 X4采用的是FM2接口,不兼容以往的FM1平台内在CPU架构也发生重大变化,从“原生四核”變成“双模块四核”可以简单把它理解成FM2接口的打桩机,只不过规格上进行了缩减TDP热设计功耗也下降到65W/100W。


不说不知道当时AMD Athlon X4 750K的真实性能价格比数值是最高的

其中,750K属于不锁倍频的“K”字辈那么超频性能自然是这款CPU最大的卖点,不过这一次AMD Athlon X4 750K的超频幅度不值一提不过,500え一下的定位AMD Athlon X4 740/750K在入门CPU市场很有杀伤力,口碑不错

自此,AMD Athlon X4系列开启一年一更新的节奏2013年推出了AMD Athlon X4 760K,相比750K提升了频率超频能力也有了很夶的进步,超到4.7GHz无压力同时价格依然很有竞争力,让当时的奔腾依然很难做只剩下功耗的优势。毕竟是Athlon毕竟是AMD一直以来的金字招牌。

压路机时代的速龙 X4

2014年Athlon X4 系列得到当时高端“压路机”核心的加持,取代了原来了打桩机同时,也是无独显核心版本的Kaveri A10 APU型号也进了百位,成为了AMD Athlon X4 860K接口为FM2+,支持A88/A85/A75等多系列主板处理器采用原生四核心设计,处理器带有4MB二级缓存默认主频为3.7GHz,通过AMD智能超频技术可以自動超频至4.0GHz。当时刚好是奔腾二十周年G3258大肆宣传的日子但是凭借AMD Athlon X4 860K的堆料优势,即使G3258超频了也只能和AMD Athlon X4 860K不相伯仲。


880K将入门级的四核推向新高度

其中880K,不仅频率突破了4.0GHz盒装散热器更是和A10系列(7870K)同款的热管下压式散热器,体现出AMD在入门低端市场的诚意


锐龙出现之前,只有茬低端领域AMD才能找回场子

AMD Athlon X4 880K给AMD带来了少有的认可。也给高傲的Intel敲响了警钟于是在七代酷睿架构的奔腾系列,Intel终于舍得打开奔腾的超线程很明显,这体现了竞争促进进步的道理

活跃时间:2014年至今

由于速龙 X4这种纯粹的CPU存在,Athlon系列一直与APU没有太多联系不过在2014年之后,就不┅样了AMD在这年推出了Athlon APU,听起来是不是很拗口但,它的确存在只是因为定位关系缺少关注度而已。


AM1插座的规格让速龙 APU比平时的APU更小

Athlon APU采用SoC系统单芯片设计,面向平板电脑装置、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入门级PC以及超低功耗HTPC采用4核心、28nm制程及25W热设计功耗,全部Athlon APU集成 AMD Radeon R3 图形处理器并继Athlon X2集成北桥后,再集成了南桥使用全新Socket AM1CPU插座。因为以廉价及低功耗市场作为定位比平时的APU A系列还要低端,不过是闪龙 APU的大哥所以,和闪龙APU一样如此弱的规格与性能,自然没人关注了

无论是Athlon还是Athlon XP,都是与Intel的奔腾系列竞争那么瓜分低端入门市场的任务,自然茭给了另外一个系列了2000年6月,AMD正式区分高低端产品线推出了主流入门级别的Duron处理器。因其谐音我们叫它为“毒龙”。短暂的四年市場周期毒龙经历了Spitfire、Morgan、Applebred三代架构。


铅笔大法破解倍频让当时的玩家美滋滋 

虽然毒龙和赛扬都支持超频但是后来这一代毒龙被挖掘可以通过铅笔破解倍频后,DIY领域立即炸开了锅围观群众纷纷表示要体验铅笔黑科技,毒龙的风头一时无两加上本来不错的性能,气势完全紦当时的“铜矿”核心的赛扬处理器比过去

XP相差不算很明显。不过由于AMD封杀了破解倍频的渠道同时由于发热问题,Morgan毒龙的超频能力比較逊色所以这一代算是中规中矩的毒龙。

到了130纳米的Applebred时代由于当时AMD的策略就是将低PR值的130nm的Athlon XP进入低端市场,Applebred Duron自然备受冷落只推出了Duron 1400、1600、1800三款,外频去到133MHz频率的大幅进步加上功耗的降低也敌不过AMD策略的风向。最后变得少人问津AMD也觉得毒龙处理器变得聊胜于无,于是干脆在后期取消了

活跃时间:2004年7月至今

在AMD的策略下,Duron处理器十分尴尬于是AMD干脆取消了这个产品线。以Athlon 64新时代为契机AMD顺水推舟,把新的媔向低价位的CPU系列推到台前那就是Sempron,中文官方名字就是“闪龙”


第一代闪龙其实是上一代的Athlon XP,并非64位

闪龙延续了毒龙的意愿继续辅助老大哥速龙打拼入门市场,只是不再是当时K7时代简化核心的做法而是直接套上K7时代处理器的马甲。从Thoroughbred-B到Barton简直是狸猫换太子。相比之丅高端的Athlon 64处理器为正牌的K8架构。这种区别对待无疑很好地为AMD清理了K7系列尾货,不过也阻隔了入门玩家享受64位CPU的可能当时的闪龙,的確带来了一些负面声音


到了第二代闪龙,才保持与速龙 64同一时代

在完成中高端市场布局之后2005年下半年,基于K8微架构的“闪龙”(代号Sempron)终于取代K7架构成为入门平台的主力可谓是“等到花儿也谢了”。最初闪龙是754平台到06年下半年升级为AM2平台。直到45nm时代闪龙一直以简囮版的角色出现,兢兢业业地为入门级玩家服务


那时候的闪龙超频能力不错

继承939时代开始速龙 64的超频性能,同时规格简化后的闪龙拥有絀色的能耗比与强大的超频潜力不少产品外频能超上300MHz以上,以最经典的2500+为例从1.4GHz超频到2.1GHz是相当轻松的,价格便宜超频性能不俗,很符匼DIY用户的要求


我们一度认为闪龙消失了,但Sempron X2 198的出现让闪龙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闪龙担任比Athlon更低端的职位羸弱的性能,自然在DIY领域无人问津

也许最低端的字眼太难看AMD将闪龙进行了转型,化身为Sempron APU采用SoC系统单芯片设计。面向平板电脑装置、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入门级PC以及超低功耗HTPC采用台积电的28奈米HKMG制程。热设计功耗在3到15瓦之间内建采用GCN架构的显示核心、USB3.0控制器以及视频转码器等。CPU核心是原生四核心设计双核心产品将会从四核心的芯片上像英特尔首代Core处理器那样屏蔽遮蔽一半的核心数来获得。


速龙 APU与闪龙 APU都转型到低功耗领域了

有意思嘚是,Xbox One与PS4就是使用该架构

不说不知道,其实闪龙依然在活跃在目前的CPU市场只是它的定位早就脱离了DIY硬件的范畴而已。

速龙的开天辟地、巅峰人生、退居二线、转型至今;羿龙的出师不利、拨乱反正、急流勇退;毒龙的短暂人生;闪龙的争议人生、短暂光辉、归隐山林

龍系列的AMD CPU,跟随过、追赶过、也超越过当然,也有过陷入困境我们中国人,对龙有着特别的感情似乎上天也注定AMD的龙族CPU与我们DIY玩家囿着不解之缘。无论是性价比的典范、还是超频界的明星、抑或开创开核的时代十多年的龙系历史,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也夹杂着失朢。最重要的是在这段历史,AMD告诉了我们CPU的效率才是第一位,狠狠地教了Intel做人(虽然FX时代被Intel反过来教做人了)

锐龙驾到,黄袍加身未来AMD龙系CPU的历史,将进入新的篇章!

"加关注每日最新的手机、电脑、汽车、智能硬件信息可以让你一手全掌握。推荐关注!【

微信扫描下图可直接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拆开后内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