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经济学解释生活现象现象有哪些经济学解释生活现象生活一册.列举有

> 【答案带解析】2014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地再次出现交通拥堵、景区爆棚、消费火热现象,经济...
2014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地再次出现交通拥堵、景区爆棚、消费火热现象,经济生活呈现出丰富多彩。其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经济现象的产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图示正确反映这一关系的有(
D.③④ 
试题分析:①表示随着外币汇率的下降,商品进口数量增加,当外币汇率下降,即外币贬值,则本币汇率升高,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①符合题意。③表示随着民航需求量的增加,高铁票价上涨,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无关,舍去有②④的选项,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汇率变化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考点分析:
考点1:货币
(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
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
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考点2:价格
货币、价格、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财政政策
1.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包含三因素,要熟悉 )
2、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①商品的价值(成正比)②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反比)③国家的宏观调控④供求关系⑤消费者的购买力⑥新鲜商品的新程度(商品的使用价值)⑦纸币的发行量
3.物价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并非都因通货膨胀引起
(1)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纸币发行量过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第二,纸币流通周转速度加快。(在某一特定的时期,由于担心涨价,人们把手中的货币尽快出手抢购,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
(2)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有:除了通货膨胀外还有
第一,商品供不应求;第二,国家的宏观调空政策(政策性调价,理顺价格关系)引起纸币发行量增加;第三,投资和消费需求过热;第四,价格管理松驰,出现乱收费、乱涨价;第五,因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商品价值量增大。
(3)通货膨胀的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4)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会使价格信息失真,搞乱社会经济,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危害极大。
(5)对策: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D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4. 通货紧缩
(1)含义:通货紧缩是指由商品和劳务总需求小于部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与通货膨胀现象正好相反。
(2) 原因:
第一,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是主要原因,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第二,长时间、大范围的价格下降,造成了企业经营困难,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使就业率下降,居民的收入降低。第三,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消费需求持续不振,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第五,国外经济危机影响导致国际需求增长乏力,且与国内需求不足相重叠。
(3)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4)危害:第一,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第二,强化居民的“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第三,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
(5)对策: 第一,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投资,增加货币的供应量;第二,鼓励消费,加快货币周转速度;第三,发行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第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吸引社会消费,减少产品的积压。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第一,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
第二、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必须抑制。
区别:第一,含义及实质不同:(参考上述)
第二,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时,经济过热,需求膨胀,物价上涨。
通货紧缩时,各类物价指数出现较长时间持续下降。国际国内需求增长乏力。
第三,危害性及解决措施不同。
通货膨胀会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措施:(参考上述)
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参考上述)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来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扩大内需)。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某企业全年生产A商品4万件,商品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60万元。2014年该商品面临需求不振等难题,为此该企业关闭了四分之一生产车间,同时对保留下的车间加强技术改造,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5%,比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多提高5个百分点。不考虑其他条件的变化,2014年该企业全年生产的A商品的价值总量是(
)A.46.5万元
D.15万元  
2013年的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大力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格局更为清晰,设计更为全面,姿态更为开放,表达更为生动。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上任伊始,便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表明中国高度重视中俄传统友好关系,把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政策优先考虑方向,凸显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与特殊性。中俄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双方将彼此提供坚定支持。2013年3月,习近平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 共同发展》的主旨讲话,五国领导人围绕本次会晤“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发表了看法和主张。会议发表了《德班宣言》,决定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设立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和智库理事会。2013年6月,习近平访美,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并提出提升对话互信新水平、开创务实合作新局面、建立大国互动新模式,探索管控分歧新办法等四点建议。2013年是欧盟诞生20周年,也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展望过去10年,双方关系曾出现涟漪,但总体上保持了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合作共赢始终是双边关系的主基调。2013年11月,第九届中欧工商峰会和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共同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共同制定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上述材料中能反映大国之间“平等互信”精神的两个做法。(4分)(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过程中,各种文明之间应如何做到“包容互鉴”?(6分)(3)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上的“合作共赢”不可能真正实现。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从联系的角度分别评析这一观点。(8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现代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从形式上看,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都属于代议制。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1)代议制为什么会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4分)(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分)(3)请分析材料中所描述的“最大的优越性”的根本原因。(2分) 
【经济学常识】日“国际电池工业展览会和国际超级电容产业展览会”在上海举行。但参展商都认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地方保护主义非常严重。2009年初,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和工信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工程。计划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 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但在具体实施中,各个示范城市在采购新能源汽车时,多从本地利益出发,优先采购本地企业产品。(1)根据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分析打破封锁、发展对外贸易的意义。(6分)(2)结合材料,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多地优先采购本地企业产品的行为的认识。(6分) 
我国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及财政支出比重(2013年度)
 注:2013年全国税收总收入为12.9万亿元。截止2013年6月,全国各级政府共计负债20.6万亿元。材料二
下图为拉弗曲线,该曲线大体上解释了税收收入与税率的关系。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材料一中概括我国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用数据予以证明。(4分)(2)为解决地方债务的润题,国家某课题组为政府提交了三套方案。方案A:提高税率,增加税收种类。方案B:厉行节约,严格控制新债。方案C:加印钞票,减少民生支出。在上述三个方案中选择两个不恰当的方案,并运用材料二的信息以及经济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实施这两个方案的后果。(8分)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经济生活开学第一课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经济生活开学第一课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9|
上传日期: 02:34:2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经济生活开学第一课
关注微信公众号列举经济现象有哪些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列举经济现象有哪些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一册。列举有哪些经济现象,我没概念
我有更好的答案
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知觉到的一切情况。经济。经济繁荣,经济萧条: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现今的金融危机。经济现象,海的去了,这些不都是经济现象么?但凡跟经济有关的现象都可称之为经济现象,这就是理解。对一些东西的理解,不是非得在专业上钻牛角尖。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经济学人为你解忧排难现象
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47、物价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能源等统统价格不能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是通货紧缩,即表示已出现为通货紧缩。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利率、粮食.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 例如。
通货紧缩——
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通货紧缩(deflation)该如何定义?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的定义:「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通货紧缩就是物价、工资,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两季,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首页百年名校校务公开价格服务进校园党建园地管理部门教务平台教师主页新课程网络资源德育频道国际部校长信箱校友网明厨亮灶
资源文件读取错误文件已被删除或禁止读出的信息! 无法继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列举身边的经济学现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