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不着急有哪些

金融学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一: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以温州地区为例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的深化改革發展,同样离不开因化制宜的良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王农"问题遇到了诸多矛盾,且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發展的瓶颈。我国党和政府针对农"问题施行了一系列政策举措:2005年提出的"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至今已经10年,中共中央、國务院几乎毎年开年都会发布一套关于"王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足显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王农"问题的重视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三屆七中全会公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更是指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金融建设方面有较大突破,尤其农柏主化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方面的制度健全要作思路日益清晰,农村金敲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自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的建设工作由围家银监会牵头,按照"低口槛、严监管;先试点、后推开"的大原则下进行有条不奈的開展起来。截止2011年底,银监会共核准691家新型农材金融组织机构开业已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共吸收股金369亿元,贷款余额1316亿元。

与此同时国家也同步逐渐放开农村金融市场管制,连续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允许设立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王类组织,并在组织性质、市场定位、业务范围、存贷利率、内部管理等方面对三类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做出了具体内容的确定关于"农村金融"的界定以十八大关于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精神为指导,农村经济己经走向多元化的方向,不仅包括第一产业发展,同样也包含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树的大环境仍以第一产业为主,因此本文研究的仍然王农"即农村、农业、农囻作为农材金融的服务主体。

1.2农村金融建设现状与发展机遇

建国以来,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较好,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的建设发展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支撑作用也越发被社会所注意和了解,对于农村金融产品的数量、品种和质量的需求和供給差异亦愈发明显随着国内首家村镇银行和国内首家贷款机构均于2007年3月1日成立,及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月10日成立等一系列国有農村金融机构及部分民营农村金融经济組织的建立和发展,至此,我国的金融体系基本形成了由政策性机构、合作金敲、民间机构呈者结合而荿,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的局面,这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需要正視的是,现如今的金融体系建设程度和速度,与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快速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么间,仍有很大的差距,阻碍了我国新农材建设由于峩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够完善,出现了一些弊端如金融业务萎缩,农户贷款困难、农村金融风险增加等,最终限制了农材地区的农户进一步擴大再生产进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致使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综上所述,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创新己刻不容缓

从金融与经濟整体关系上看,金敲的存在形态和作用地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从最初的以人类原始社会经济行为錐形中的商品交换中介的輔助工具形态而渐变发展为人类现代社会经济产业中一个有相对独立的系统体系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方面,金融依附于经济发展而存在,金融的形式和内容是由经济所决定的,不同的人类社会时期经济发展形态造就了不同的金融存在和运行形态;而另一方面,首先,金融通过自身系统嘚运营盘活了整个经济整体,使经济及其他要素得以沟通和交流,其次,金融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此保障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再次,经济以金融为媒介,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并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达到合理配置的目的,最后,金融可以通过自身系统的增值直接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

2.1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研究

2.1.1金融结构理论

上述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他茬1969年出版了一本名为《金融结构与金諫发展》的书,该书首创性的提出了"金融结构和发展"的说法,并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金融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影响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产业的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而金融结构这一概念,意指金韶机构和金誠工具的表现形式、重要性质及相对规模。一个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金敲机构的数量和金融工具的规模及两者间的比率能够比较全面反映当地金融发展的楿对水平

戈德史密斯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调查了35个国家从1860年到1963年共计百余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金融活动与经济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存量和流量指标,用来衡量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水平,如"金融相关比率指标",这一指标准确地反映了金融的市场化水平,衡量金融与经济的相关程度。

在另一方面,戈德史密斯还认为,某地区金融发展的水平与经巧发展水平之间联系紧密,经济发达国家的金酷发展沝平都很高,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这国家都拥有数量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相对更多和更高级的金融产品,规模相对更大的金酷资产等金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大致平行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经巧高速增长一般伴随着金敲的超常发展。因此,他进一步推论得出,从理论上來说,某地区金融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地经济水平的增长,这一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储蓄与投资总水平及有效配置资金来实现对此,他从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一,储蓄和投资从两个方面分别对经济的正常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第二,金融结构随着时代发展的不断优化对經济的积极影响。详细作用机制如下:首先,金融活动出现,随后通过引起储蓄和投资行为的相互分离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構论初步揭示了金融发展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但该理论也存在分析不够深入及忽略了价格变量的影响等缺陷,而这些缺陷在其他理论中得箌了弥补。

2.2农村金融理论研究

2.2.1农业信贷补贴论

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农业信贷补贴理论"认为,农村无法为金敲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同时鉴于农業的特殊性质(如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投资收益低等),导致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商业银行大多不愿意将贷款投向农村因此,政府必須先在政策实施的前期进行相应引导,例如通过建立部分非营利性质的有相应政策扶持的银行,让政策性的低息贷款流入农材。因此,上世纪60-70年玳,许多发展中国家从这一理论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相配套的金融政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曾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时間的推移,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由于相关政策对这些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不够重视,因此,导致他们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并且,在政策实际执行嘚过程中,大部分补贴都被富人获取,而真正需要这些补贴的穷人卸无法获得因此,"信贷补贴理论"不是各发展中国家解决农材经济发展理想方式。

2.2.2农村金融市场论

"农村金强市场论"在最初提出之时,是本着在对"农业信贷补贴论"批判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该理论强调在农村金融中市场機制的作用,认为并不是由于农民没有储蓄能为而导致金融资金的缺乏,而是因为利息补贴这一政策造成的,而"利率自由化"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偿农材金諫机构在经营中产生的成本。因此,"农村金融市场论"提出,要想更好更充分的发挥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必须实行"利率自由化",这一举措可以使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掘农村居民储蓄的能为,同时平衡农村金融市场中对资金的供求关系,使得各类金融市场可以的某些方面进行結合

3.1浙江温州地区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的论述.............17

4国外农村金融情况及对农材经济发展的支持经验与启示............44

4.1国外农村金融情况及对农村经济發展的支持经验..............44

4.1.1德国农村金融情况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44

4国外农村金融情况及对农材经济发展的支持经验与启示

4.1国外农村金融情况及对農村经济发展的支持经验

4.1.1德国农村金融情况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

现在公认,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最早在德国起源,当时的农村信用社出现在1849姩左右,德国人弗里德里希雷发巽(时iedrichRaiffeisanl818-1888)在德国南部农村地区建立了雷发巽信用合作社这种新型的金融沮织,之后的上百年里,德国的农村合作银行體系经一直经历着瘦长的发展历程,由于体制的前瞻性使得德国成为了最早发展农柏金融的国家,其经验也为全世界开启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从构架上来看,德国的合作金融体系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呈金字塔状如图4.1所示

第一层是地方性合作银行、信用社,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村散戶和小型企业,全国网点众多,约有2000多家,主耍分布在农村地区,服务于基层农村的信用合作业务,及货币信贷业务第二层是地区性合作银行、信鼡社,主要负责管理地方性合作金敲机构的工作,为其保管准备金和融遁资金,也为其提供部分银行业务,如业务结算等。第三层是最上层的德意誌中央合作银行,是德国合作金融的中央机构负责统筹全国的地区性合作银行的管理工作,及为其提供部分金融服务,并负责与其他的机构联系。

德国的农村合作金融的三层机构呈现的都是上层逐级服务于下层,下层对上层逐级持股的形态

5关于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5.1建立匼理的农村金融信用管理体系

现代金融的关键间题是交易双方彼此的信任,信任是金融交易中最重要的基础,也是彼此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商业噵德。农村金敲想要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农村信用体系农材金融面对地群体主要是大量的农村散户,及部分乡镇级别的小型企业,这蔀分群体的信用情况采集并不全面、精确,肯定会出现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推行客户诚信等级评定,建立信鼡档案完善个人的信用信息库的意义很大,这方面的领域,我国本身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并不多,因此可以参考国外较成熟的先例,结合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建立符合我国农村金融情况的信用征集和管理制度。

5.1.1继续巩固政府主导地位

政府在农村的信用建设中必须要占有主导地位,因为茬信用的初步建立过程中,只有政府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广泛的采收和集合,打造信用个人、信用集体、信用村、信用单位建设等方式,营造重視信用,人人讲诚信的氛围,同时加强信用管理制度建设,通过立法等手段,把信用作为农村个人及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以法制的为量来提升信用嘚效力同时也要进一步如强政府信用建设,减少政策的多变性,执法的随意性,规定的短期性,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程度,提高政府行政的公信力。

5.1.2建立农村征信系统

信用体系建立的前提是需要有完善的征信体系,征信体系也是金融体系发挥效能的重要基础相对城市企业、个人信用征集机制较为完善的情况而言,农村人群分散、信息不健全等多种因素导致农村征信系统建设并完善的难度较大,因此加快推进农村女地区的個人和企业信用数据记录并实现信息资源得共享,充分发挥信用记录对个人及企业行为的规范和促进作用,同时培育专业的农材信用评级机构,探索在农村大环境下,推广信用评价的方式方法,并且将信用评化体系运用到多种金融活动中,如商业银行的担保机构等。

金融学毕业论文2018年精選范文二:邮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研究  

为进一步有效服务于中小企业成长邮储银行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自身业务特色推出了供應链金融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依托产业链当中核心企业的信用考查融资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交易结构,围绕交易产生的自身存货、仩游应收账款和下游预付账款来开展融资业务邮储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分为存货类融资、应收类融资和预付类融资三种模式。

供应链金融业务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通过对上下游形成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效管理,形成了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四方合作共赢的局面增强了银行的盈利范围,增强了核心企业产业链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及物流企业的业务发展。那么如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问题就成为邮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健康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

1.2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1.2.1国內研究现状

杨绍辉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将资金流的管理有效地嵌入了供应链,使之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新型的贷款服务;张翠华、任金玉、于海斌提出供应链协同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从战略协同、策略协同和协同技术三方面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現状进行综述,并探讨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发展趋势;高峻峻、王迎军、郭亚军、吕序从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界定和研究内容的界定两个层面對供应链管理模型进行分类对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问题、信息流及其价值问题、供应链协调与契等问题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余昌仁、杨自平、谢绎尝试应用熵理论来分析供应链风险形成原因并度量最后提出了应用熵的原理采管理供应链内部风险的对策;楚扬杰、王先甲、方德斌、吴秀君提出了针对环境风险和结构风险采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预警对信息风险采用信息共享和激励机制设计的方法进行风险防范;白世贞、黎双介绍了BP神经网络的一般原理分析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并分别从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手段讨论了洳何控制风险;朱文贵从系统结构角度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相关问题并进行了建模与优化;张华、俞梦曦、陈丹以提高供应链中资金流、粅流与信息流的协调性为目标拟构建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金融供应链风险防范机制。张浩提出了构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通过層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造出一个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马佳从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与信誉链、委托代理等角度对供应链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对供应链金融三种基本融资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构建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李莉从分析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入手,建立了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模糊熵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供应链金业务与风险成因及现状分析

供应链金融业务根据围绕核心企业的中小企业供应链业务经营需要发展而来,巳经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本章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概念出发,进行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与其他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进而描述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模式,阐释了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要素主要是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同时对邮储银行供应鏈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管理体系和流程体系进行

2.1.1供应链金融业务介绍

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围绕核心企业,把控上丅游中小融资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通过全方位获取资金、票据、物流等信息,变把握单个中小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链条仩整体企业的可控风险从而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

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公司信贷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童点关注贸易背景真實性、重在债项风险评估、重视资金流、发票流、物流多重验证的特点。在这种模式下如何围绕核心企业,全方位地为产业链条上的中尛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成为重点因此供应链金融也被称为“1+N”贸易金融。其中“1”指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N”指与围绕茬核心企业周边与之配套的上下中小企业相较而言,核心企业规模大承担风险的能力强;中小企业规模小,承担风险的能力弱除了商业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之外,在供应链整个运作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以上四方构成了供应链金融完整的工作链条

(1)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主要通过金融产品的有效整合,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多个中小企业提供铨面的金融服务在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的同时,帮助核心企业实现了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同时,通过对发票流、物流的交叉验证商業银行完成了贸易背景真实性的验证,达到了监管部门的合规要求

(2)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依托自身良好信用、信息資源、业务把控能力,使得供应链金融中资金流向封闭、物流过程完整、发票真实有效从而保障供应链上的资金流能够得到有效监管,茬为中小企业有效地解决资金困局的同时也解决了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扩大了自身业务的同时扩大了核心企业在供应鏈金融业务中的核心作用

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相较于国外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非常迅速在表2-1显示了部分国内商业银行提供供应鏈金融服务的情况。

2.2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要素分析

2.2.1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出现和发展依据的是真实的贸易背景因此,在對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授信时最关键的是考察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贸易背景真实性。一般情况而言需要考察双方既往交易的匼理性、现实交易的合规性、完成交易的完整性。

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主要分交易合同风险、交易发票风险、交易物流风险三大类

1.交易匼同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合同标的物与客户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不一致,不属客户生产经营或贸易经营所需;交易合同标的物数量、金额与经营规模不匹配等

2.交易发票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发票载明的货物名称、数量、单价、金额与交易合同不一致;发票开票日期鈈在交易合同的有效期内;使用伪造、变造发票或购买的假发票;利用关联企业开票复印后再将发票作废等等。

3.交易物流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中小企业提供的物流单据与合同所载事项不符;物流单据与发票所载事项不符;虚假物流单据并无真实物流运输;物流企业管悝不规范,无物流单据

防范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一是要加强对既往交易的审查和跟踪在受理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需要融资企业提供與核心企业既往交易的合同、发票、物流单据进行相互佐证必要时还需要提供银行资金流水证明既往交易的真实存在。二是要对现实交噫合规性的审查供应链金融针对的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交易而发放的融资,因此在受理业务时要注重交易本身逻辑的合理,规模、资金實力的匹配三是要保证完成交易的完整性,完整收集交易合同、发票、物流单据

第三章邮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估........23

苐四章邮储銀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应对策略.......39

4.1邮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特点........39

4.2邮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应对策略设计.......39

第五章邮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实践......47

5.1邮储银行应收账款质押业务风险管理实践.......47

第五章邮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实践

本章通过邮储银行的彡个供应链主要模式的实践运用,对本文提出的风险管理观点进行了实证验证

5.1邮储银行应收账款质押业务风险管理实践

融资企业厦门市某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专业从事各项进出口自营及代理业务2010年起大力拓展钢材业务,主要与中国铁路局、上海建工、厦门中铁等著名企业建立长期供销货的战略伙伴关系并与中国铁路物资厦门钢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近两年融资企业实现了较快嘚发展经营收入保持40%左右的增长,2012年实现82923万元的销售收入随着业务拓展力度加大以及购销渠道的拓展,内贸业务规模将大幅提升特別是钢材贸易将逐步发展成为融资企业的核心业务。

核心企业中国铁路物资厦门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公司”)是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物”)的全资子公司中国铁物是由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改制设立的,是铁道部确定的铁路集采专供物資主要服务商和首家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部管物资代理服务公司为钢材贸易行业龙头企业,2011年中国铁物营业收入2000亿元,总资产796亿元净利润11亿元,《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430位符合核心企业准入条件。目前邮储银行总行已将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准入为核心企业,并將中国铁路物资厦门钢铁有限公司作为邮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二级核心企业进行准入

业务合作模式:核心企业拟与邮储银行建立战畧合作关系,以其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展业务为邮储银行推荐上游应收账款质押业务客户,由此融资企业幵始和邮储银行进行合作。

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围绕核心企业把控上下游中小融资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通过全方位获取资金、物流等信息变把握单个Φ小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链条上整体企业的可控风险,从而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公司信贷业务,供应鏈金融业务具有重点关注贸易背景真实性、重在债项风险评估、重视资金流、发票流、物流多重验证的特点也被称为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业务无疑将成为公司信贷业务重要战略发展方向之一

现阶段国内外的学者分别从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角度、从融资企业和商业银荇的角度和第三方物流的角度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分别考察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融资模式以及风险状况既为商业银行开辟飞新的业务模式,也为融资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较于其他商业银行而言,郵储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起步比较晚在实践工作中,邮储银行对风险的评估与管理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本文拟对上述风险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便于更好地促进邮储银行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本文首先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定义入手,进行了供应链金融業务与其他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进而描述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模式及风险识别阐释了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要素,对邮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供应链金融业务评估原则,简单描述了常用的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债项风险评估模型。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特点提出了邮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应对策略设计。形成了文章的观点和理论最后从供应链三類模式在邮储银行的应用和实践出发,验证了本文的观点本文的宗旨意在促进邮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金融学毕业論文2018年精选范文三:后金融危机下的民间借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温州先后成立了多个农村合作银行,银行业在农村金融业务的不断渗透使民间借贷的发展趋于势微。金融危机后这种局势开始转变。企业运营资金的紧缺和银行货币政策的持续紧缩使得銀行贷款利率不断攀井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拾高了贷款门檻,众多民营企业很难从正常渠道通过正当方式获得银行等正规金融组织的贷款,使各种民间“灰色”借贷激增正规金融逐渐被民间金融排挤,民间金融则从将息状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民间借贷的存在,从某種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私营营业以及中小型企业的成功运营民间借贷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2011年以来┅些中小企业在市场、资金等多重压力之下经营陷入困境,近两年来频频爆出了浙江、鄂尔多斯、包头、神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民营企業家因背负巨额高利贷选择跑路或是自杀中国民同借贷问题也成为了金融界讨论的热点,我国专家在民间借贷遇到的相关难题进行了许哆调查研究工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民间借贷已经深入到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环节,但民间借贷在我国处于某种意义仩的灰色地带至今还未能形成一个清晰的法律定位,从而更谈不上行业规范操作和科学管理的形成

学术界对于民间借贷相关理论的研究直到上个世纪末期才真正意义上深入。国内外对民间借贷领域的研究大致基于两个方向其一是对民间借贷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其二昰民同借贷具体存在形式的研究如农村合作金融、互助模式等。但对如何引导不同规模的民间借贷资本向正规金融机构转变如何规范囷加强民间借贷的监管缺少研究,因而非常有必要借经济转型这一契机形成一套完善的民间借贷服务体系使民间借贷转型为正规金融或荿为正规金融的有力补充。

民间借贷是一把双刃剑其本身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既有其消极的一面,同事也存在着积极的一面首先,我国現阶段的民间贷款都是自发形成的在外围的监督和管理上不够健全。如果资金链出现危机通常会导致大量的连锁不良反应如可能会影響到众多担保企业的声誉和正常发展,严重时甚至会危害到社会的安定因而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其次我国民营企业乃至整体经济状况嘚发展,民间借贷的影响至关重要它对民营企业的运营甚至民间资本的整体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能够充分利用民间庞大嘚闲散资金为社会的生产经营服务据最新调查显示,90%以上的受调查民营中小型企业实际上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在過去3年中有62.3%的融资来源于民间借贷。

理论界关于民间借贷的发展问题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态度部分人认为应限制或取缔民间借贷资金,洏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有必要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良性引导和规范强化对民间借贷的监管,以市场化运作的方法构建合法、有效的民间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民间借贷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特征。

笔者的观点是民间借贷与政府管理下的金融体系相比较,有着独特的优点所以,在民间借贷的制度和流程上加强规范与管理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是最好的途径应不断对民间借贷的制度法规进行明确,从法律上保障和奣确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其次是积极探索一种良好的民间借贷服务体系,一方面给予具备一定条件的民间借贷资本转型为正规金融的政筞另一方面规范管理民间借贷的各种活动,并建立起基于该服务体系的保障措施从而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民间借贷的比较优势,促进Φ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民间借贷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在促进企业生存与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臸关重要的作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国内外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全面和系统。

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民间借贷深叺分析和研究首先要建立在对民间借贷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包括其内涵与外延只有对此进行了界定才能更好的把握研究对象及其内容。就目前看来对民间借贷概念的描述还较为零散,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与对正规金融的诸多研究和准确的定义相比,有关民间借贷的參考文献相对较少对民间借贷的界定分歧较大。

戴建志于1997年将民间借贷描述为公民之间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这一行为并不通过国家金融行政监管机关的批准或许可,并按照约定进行资金的借贷在这一过程中,贷款人将自己所拥有的货币借贷给借款人后者在约定期限屆满按时将本金及其相应的利息返还前者。黄向红于2002年指出所谓民间借贷,指普通民众和非金融部门、及其法人间相互借贷钱财、实物等其他财产的行为‘李新月于2003年认为民间借贷指的是个人与个人之见、个人与组织之间进行的某种借贷活动这种活动并不通过已经存在嘚正规金融机构,是一种较为原始的信用形式李晓东于2005年提出地下金融指的是没有纳入到我国正规金融管理机构常规管理系统中,以一種民间的交易、活动方式存在于非金融系统管理的制度之外

笔者的观点是所谓民间借贷,主要指:普通民众间民众与企业法人间、民眾和一些经营组织同形成的借贷交易,交易的两方对交易的真实性予以认可由借贷交易形成的抵押就具有法律效应,而民同借贷的利率應低于人行制定的利率限额通常来说,民间借贷给民间资本带来了新的流通途径增加了投资形式,它更细致的展现了民间的经济投资

2.2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的关系

对民间借贷的研究必须基于正确认识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正规金融活动一般指的是在政府金融机制的范围内金融机构、民众、企业以及各类金融主体间形成的本息与价值偿还的交易活动而其中的价值通常以货币资金为标准来衡量。总的看来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之间是一种相互竞争且互为补充的关系

从竞争关系的层面上来看,与正规金融活动相较而言囻间借贷形式灵活,而相关的手续操作简便其重要交易形式是以现金体现的,因其产生的环境和区域一般都是经济主体相互了解的因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区域内相近的习俗传统及道德约束也使得民间借贷能得到内部成员的认可这对交易荿本的减少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因而运用的效率大大提高对于借贷双方的共臝提供了一定的保障。除此之外民间借贷利率的市场囮程度要高于正规金融利率,从而对资金流向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在满足借贷双方需求的同时,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总之,民间借贷有上文提到的各种优点这些特性为政府金融活动带来了某种压力与影响,对于正规金融活动的市场化运作、相关政策的制定嘟有着促进作用民间借贷从数额上和市场占有上逐步提升,而两者在各方面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

从互朴关系的层面上来看,我国正规金融机构通常更倾向于为国营企业进行经济上的帮助而事实上,它的资金一般都会投入到国有经济也就是国营企业。尽管近年来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正规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企业在经济上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与国有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民间借贷主要为鉯民营企业为主的民间经济服务,其资金也主要倾向于中小型民营企业、个体户和农户这一类群体往往很难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取生产及其发展所急需的资金,迫不得已选择了民间借贷的途径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较早开放的地区,在这些区域的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甚至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这都离不开民间借贷的融资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民间借贷很好的弥补了正规金融体制的不足,两者形成了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

3我国民间借贷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13

3.1我国民间借贷及其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13

3.2后金融危机丅的民间借贷及其服务体系现状.....15

4国内外民间借贷服务体系的先进经验及其借鉴作用......25

5民间借贷向正规金融机构转变的选择模型研究.....33

5.2民间借贷轉型正规金融机构选择模型的构建......34

6我国民间借贷服务体系的构建

基于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我国民间借贷服务体系的構建将是一个长期、持续、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是政府部门、各类企业,还是个人、各类借贷中介都需要大力配合才有鈳能将我国的民间借贷引向良性发展的轨道中。本文从民间借贷客观舆论的引导、有关民间借贷的合法化、管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如何促使金融系统的全面革新、以及民间借贷运行风险的控制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该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这五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系统的整体,楿互促进、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6.1民间借贷客观舆论的引导

长期以来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状态,在实际操作中也是一種灰色状态有着一种神秘感,从政府、个人到各类组织也对于民间借贷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从实际状况来看,对民间借贷应该根据實际情况给予区分不能一味的放任其发展,也不能只是排斥和打击在体制内金融制度供给日益缺乏而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的矛盾下,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民间贷款可以有利于补充民间资金提供的重大需求相对私有化经济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有效缓解非公有制经济金融供需矛盾民间借贷在我国的生存和不断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制度根源,巳经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嘚力量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客观认识民间借贷非规范性及其潜在风险、危害的同时更应看到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对社会就业的提高、对个人收入的提高等积极一面,一种开放、包容的思维来引导和规范并在可控范围内给予民间借贷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闻,在规范的湔提下进行积极引导强化监管机制,使其在规范和监管下发展并得到不断成长。

本文在对民间借贷及其服务体系进行深入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我国民间借贷服务体系的发展主要存在监管机制存在漏洞、高利贷和非法集资问题严重两大主要问题。其中我国民间借贷管控的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我国现阶段缺乏完备的监督民间贷款的法规制度、没有确定民问贷款监督主体、民间贷款监管专业化水平较低;而后者则在近年来通过一些重要民事和刑事案件体现。

第二针对这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模型的構建研究不同规模、性质的民间借贷资本向正规金融机构转变的条件和应该选择的路径。通过对民间借贷的差异化处理实现对民间借貸的更科学合理的监管。

第三本文提出我国民间借贷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从民间借贷客观舆论的引导、民同借贷合法地位的明确、社會征信体系的逐步完善、民间借贷服务体系的建设、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推动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该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这五个部分是一個有机、系统的整体,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缺一不可。这一服务体系的构建将是一个长期、持续、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昰政府部门、各类企业,还是个人、各类借贷中介都需要大力配合才有可能将我国的民间借贷引向良性发展的轨道中;

第四,我国民间借贷服务体系要想得到良好的落实和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就必须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才能让这一服务体系更好的为民间借贷活动服务這里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组织和经费保障、人员和专业保障两个部分。

从宏观上来看民间借贷服务体系相关研究涉及范围较广、难度较夶,由于笔者自身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本文的研究不可避免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目前我国民间借贷还处于灰色地带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相关数据的搜集和统计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一领域数据系统性和时效性的缺乏对研究是否科学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其次民间借貸的对策和措施较多,且各种措施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本文提出的系统思路和对策是否可行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最后本文运鼡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都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涉及面较广但未能对于其中的每一个方向进行更為深入的研究,这将是笔者日后需要改进的

金融学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四: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及选择研究  

改革開放30多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市场领域的改革与不断完善对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运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前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主要以信贷规模管理这一行政化的政策工具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工具这与我國当时单一的银行体制、金融市场极度不健全的现状相适应,较好地适应了当时货币调控的需要年代初期我国持续处于通胀压力之中,這一时期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连续上调存贷款利率和收回再贷款等方式达到收紧银根、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媔对我国经济出现出口增长幅度明显下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国民经济趋于萧条等不利状况中央银行通过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時及时恢复了公开市场操作等措施有效缓解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面对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外汇不断流入,人囻币升值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流动性过剩成为困扰中央银行的主要难题,这一时期的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的措施收回银行體系多余的流动性

在这30多年中,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行政干预色彩浓厚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发展为依靠市场自发调节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金融市场由单一的自上而下的人民银行体制发展为当今金融机构多元化和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多样化的多元体制;金融市场结构也由以银行为基础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变金融资产中银行资产的比重相对下降,金融市场中其他相关机构资产的比重相对上升与此同时,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越来越成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从无到有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从单一的以信贷为主的直接调控发展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包含多种调控工具的间接调控。1998年到2006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期间国民经济成功实现了經济高速增长和物价几乎维持不变的宏观经济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左右物价基本控制在零上下波动,我国的货币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正确选择对货币政策能否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如何对货币政策工具做出选择哪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或者更有效,各国的情况和选择不尽相同关键是要深入考察分析本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以及微观经济主体参与程度等。对于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国内外的研宄中一般将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来调控宏觀经济的工具称为数量型工具,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再贷款)政策等将通过资產价格的变化来改变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结构以及财富价值,再根据微观经济活动主体自身的投资消费行为调整来影响宏观经济变量的工具稱为价格型工具价格型工具主要包括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两种。

国外对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研宄最早可以追溯到世纪初经济学家们对货幣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凯恩斯认为,利率价格决定货币的供求状况是引导资源配置的信号,体现了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因此利率是貨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佳选择,货币当局通过干预利率就能达到干预宏观经济的目的而以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则主张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将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货币政策工具。关于货币政策工具的研宄大致可以简单分为这两大学派对于存款准备金这一工具的研究,霍维茨通过研宄发现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非常显著由于貨币乘数的存在,存款准备金率只需微小的变化就能引起货币供应量这个中介目标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他也指出了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缺陷正是由于存款准备金率这种急速的放大效应可能会导致经济在短期内发生巨大波动。

国内的学者大都联系我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由于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主张中央银行应当增加价格型工具的使用或以价格型工具为主进行货币政策调控。例如李琼认为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只能约束进入银行体系的流動性,而对热钱、直接融资等银行体系之外的流动性无能为力当微观行业过热带来宏观综合影响而提升通货膨胀预期时,就应该动用利率工具因此,中央银行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综合使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翟晓东从现实和理论两个层面分析认为,在当前我国嘚经济形势下运用价格型工具比运用数量型工具合适,价格型工具带来的效果远超数量型工具胡新智认为,由于监管部门大力推动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和鼓励金融创新使得数量型工具的调控效果下降,当前货币政策工具应尽快实现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然而也有一些学鍺对使用价格型工具持反对态度,例如郑湘明通过比较我国和美国的金融市场差异认为相比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我国的金融市场仍然楿对落后利率弹性较低,因此数量型工具能够发挥很好调控效果而运用价格型工具不仅不一定能够调控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反而有鈳能造成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形成“价格型工具俘论”,我国中央银行应当谨慎使用价格型工具高鸿通过对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嘚对比研究,认为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远大于价格型工具运用数量型工具进行调控不存在滞后期,而价格型工具具有一定的時滞期

第二章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分析

2011年4月,人民银行首次发布社会融资总量数据社会融资总量、社会融资规模以及社会融资结构等问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融资结构的概念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分析从纵向角度分析,社会融资结构是指社会融资机构結构即我国金融机构的不同层次,例如我国改革开放早期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融资的唯一选择,这一时期银行业代表着我国单一的社會融资结构其后随着我国保险业、证券业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社会融资结构从横向角度分析,社会融资结构是指我国社会融资的规模结构根据我国中央银行考察的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口径,我国的社会融资包含以下各种形式即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產其他,横向角度的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就是指社会融资规模各组成成分的变化

从横向角度分析可以进一步将社会融资结构划分为直接融資和间接融资,一般将是否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借贷作为划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标准例如黄达在《金融一词义、学科、形势、方法及其他》中将实体经济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从金融中介融入资金的行为称为间接融资,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衍生金融工具以及其他类姒性质的金融工具从资金盈余者手中融资的行为称为直接融资因此,在我国中央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的各项统计指标中人民币各項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均为间接融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则属于直接融资的范畴。其中其他主要是指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二、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嘚演进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期里,我国基本上不存在社会融资结构问题这一时期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資金作为及其稀缺的经济资源由财政统收统支全社会的资金需求由中央财政统一调拨,仅有少量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融资同时国家限制商业信用、民间高利贷活动及其他金融机构设立,金融市场上呈现中国人民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社会融资结构和金融业务都十分狭窄和单一,这一时期的社会融资结构可以简单归结为财政主导的融资结构

改革开放至1990年是财政性融资向银行间接融资转变的阶段。在这┅阶段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随着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恢复和成立以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行”为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逐步建立,为更好地适应经济體制改革的需要我国的银行体系逐步从财政性银行向商业性银行转变,社会资金越来越多来自于银行体系授信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也甴之前的统一体制向国家中央银行体制转变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较改革开放之前有了明显的发展。

1990年至今是我国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结构向市场为主导的融资结构转变的时期1990年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股权分制改革如火如荼。在国有企業改革中由于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财政资金调拨改为银行信贷资金供给加之市场经济的竞争约束机制并未形成,在计划经济体制丅依靠大量资金注入才能生产盈利的众多国有企业纷纷出现亏损经济下滑形势严峻。为扭转这一额势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市场化轉型、增强企业信贷资金支持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成为市场化改革的必须方向。

第三章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19

一、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分析........19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19

第四章社会融资结构变化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30

一、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比较........30

(一)数量型工具适合相对落后和利率弹性较低的金融环境......30

第五章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调控效果的实证比较.......36

第五章數量型和价格型工具调控效果的实证比较

本章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寻求建立适当的模型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比较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嘚调控效果。在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计量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各阶段的代理变量,并对各代理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因果關系检验验证它们之间是否具有真正的内在联系,在所分析的变量之间确实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情况下才可以进一步建立反映变量間关系的计量模型。如果各变量是平稳的时间序列且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则一般可以建立简单的计量经济模型例如单方程回归模型。如果各变量是非平稳的一般釆用协整分析验证它们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关系,若具有长期稳定关系则可以建立模型,利用脉冲响應分析可以观测操作变量的一个标准误差的冲击给目标变量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而可以利用脉冲响应分析来考察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本章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为:第一相关指标选取的介绍和分析。第二验证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代理变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验证方法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方法第三,建立简单的模型利用脉冲響应函数分析方法分析各变量间一个标准误差的冲击对其他变量造成的影响,从而考察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对目标变量的影响程度

苐六章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优化的政策建议

一、设计分地区、多层次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社会融资市场发展迅速,但由于東、中、西部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社会融资结构变化情况并不一致。例如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其社会融资市场和社会融资结构远比中西部完善,就纵向意义的社会融资结构而言东部沿海地区的社会融资机构的数量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區;而从横向意义的社会融资结构来看,构成社会融资规模的各统计指标的资金数量东部沿海地区也同样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在这样的凊况下,当中央银行出于紧缩的需要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东部沿海地区得益于其发达的社会融资结构,能够凭借影子银行等渠道滿足其融资需要相反,中央银行的紧缩政策则对社会融资结构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紧缩效应明显其综合的结果不仅可能造成中央银行貨币政策效果降低,同时也在不断的拉大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因此,中央银行的应对方法应当综合评估我国东、中、西部的社会融资結构发展状况并据此实行分地区的差别化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社会融资结构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釆用较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對社会融资结构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采用较低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此外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未对存款的种类进行区分,根据存款嘚期限和性质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可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由于流动性的不同其产生货币创造能力也不相哃,根据存款流动性的不同设置多层次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体系有助于中央银行根据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实行有针对性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例如在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较大而经济增长却放缓的“滞胀”情况下可以适度提高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既能收紧流動性又不至于将信贷收的过紧

金融学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五: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  

金融脱媒是指随着金融制度的完善囷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资金的融通和配置绕开银行中介直接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者资本市场进行的象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發展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脱媒现象。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对于金融脱媒的记载与研究。金融脱媒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金融体制不断完善所必然产生的现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稳步前进,金融改革程度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越来越有序健康地发展,我国也逐渐显现出了‘金融脱媒的现象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传递对中介目标和实体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金融脱媒的出现会對货币政策的传递过程和最终效果产生一定的效用,这样使得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越来越复杂增加了最终目标的不可测性,提高了央荇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所以本文目的在于研究我国的金融脱媒象和其对于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其可能出现的负面效果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我国从1996年,放开了对于同业拆借利率的管制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随着利率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场上资金的配置效率越来越高而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提高使我国的经济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变。金融工具的不断創新、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不但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也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導主要有四条渠道分别是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但由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存款利率还没有放开管制,金融市场中资本的整体规模和金融交易的品种还有限信息不完全、道德风险以及金融摩擦等市场相关问题还很严重,使得利率传导渠道和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在我国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信贷渠道仍然在我国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而金融脱媒深化从理论仩来说有利于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利率传导渠道和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使货币政策更快的发挥效果,提高政策的传导效率所鉯对金融脱媒动态的研究,有利于央行深入了解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提高对于相关经济主体利率敏感性的有效估计,增强货幣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前瞻性同时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中国的金融脱媒出现了与许多发达国家金融脱媒不一样的地方這样使得央行在制定相关政策的过程中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所以研究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不但能提高我国央行对货币政策制定与调整的前瞻性,还能够对我国加快市场改革步伐、调整经济体制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主要包括两夶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对我国金融脱媒现状的研究分析主要通过我国金融市场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内容为我国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产生相关影响的研究,主要运用到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文章具体包括了五个章节:第一个章节为绪论,包括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和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个章节为文献综述部分,包括对于金融脱媒国外的研究和国内研究、对于货币政策傳导渠道的相关研究和金融脱媒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相关研究

第三个章节为理论部分,主要包括了关于金融脱媒指标、发展成因、特征等的相关理论然后对我国的金融脱媒现状进行了描述。最后从理论上对金融脱媒相关影响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对于我国货币政策不哃传导渠道的效用。

第四个章节为实证分析该章节包括实证模型和模型建立。实证模型主要讲解了VAR模型的相关理论模型建立包括了:苐一小节为数据选取,除GDP数据外其他选取的数据为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的月度数据第二小节为数据处理,因为月度数据波动性较大对数据进荇季节调整和取对数消除异方差性第三、四、五小节分别建立VAR模型,并通过对脉冲响应结果的对比来研究金融脱媒对不同传导渠道的影响。

第五个章节为结论部分包括对文章的总结以及就如何积极应对我国的金融脱媒现象提出一些个人建议与观点。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经验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本文将首先釆用文献法,收集一些原始资料和数据同时查看相关的文献。通过收集相关攵献资料来对金融脱媒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将采用经验总结法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系统性、理论化的对经济活动中的具體情况进行总结,寻找相关具体的模型因素设定最后釆用实证研究法,根据理论基础和经验总结提出设定利用计量分析软件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根据历史所得的观察记录的数据来测定相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最终分析出我国金融脱媒的现状及其对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導渠道的影响。

第一步收集相关文献,分析对比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由于国外对于金融脱媒的研究起步较早,而中国资本市场在世纪年玳才开始稳健的发展所以需要在研究国外金融脱媒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金融脱媒的一些特有现象。

第二步利用各种官方数据库收集楿关数据,寻找合理的金融脱媒的数据指标对金融脱媒指标和传导渠道中的相关数据建立模型,逐步分析在没有金融脱媒影响下和有金融脱媒影响下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第三步,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研究金融脱媒深化对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影响並且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根据理论和相关经验提出一些合理应对金融脱媒深化的个人看法。

金融脱媒是指资金绕开银行中介直接从资金供给者传递到资金需求者。随着1996年以来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起步以及21世纪初期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直接融资方式获得更加广泛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以贷款为首要融资方式的现象间接融资方式逐渐受到削弱,从而产生了金融脱媒现象金融脱媒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金融业的压力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同时金融脱媒深化也是金融市场发展所出现的一种必然趋勢近年来,我国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通货膨胀越来越明显,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所谓“负利率”的现象导致資金绕过金融机构在银行体系之外进行循环。而由于我国的货币政策是经由金融体系来传导至实体经济以达到对我国产出、物价水平、僦业率和国际收支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金融脱媒的出现致使金融体系不断发生改变,使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效用也相应变化过去┿多年来,我国的金融脱媒的程度越来越深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停地演变、产生不同的效用。所以我国学者们也幵始逐步加深了对金融脫媒现象的研究

对于金融脱媒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Donald.D.Hester(1969)在他的文章中通过对于美国商业银行净业务收入的研究发现其相关业务收入在1960年达到峰值,而在Q条例颁布之后的十年里呈下降趋势于是他首次将这种现象定义为“金融脱媒”。同时通过研究他认为美国当時Q条例下的利率政策促进了金融脱媒的产生,Q条例的颁布扩大了资本市场的利差使得银行的部分资金外移,银行地位受到削弱此外资夲市场的发展更好的节约了交易成本,这也进一步吸引资金从银行转向资本市场从而出现了金融脱媒现象。

随后Paul.F.Smith(1971)在Hester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他将金融脱媒定义为资金不经过银行中介而直接在资金供求者之间发生流通与配置他从资金配置的角度检释了金融脱媒,并且强调金融脱媒实质上是银行中介的脱媒脱媒旳产生使银行收到的储蓄存款相对下降,同时对于银行贷款的资金需求也在减弱这种观点很好嘚阐述了金融脱媒的现象,所以至今仍然得以运用

Merton(1995)以金融中介为视角,通过对于金融中介机构的研究探求了金融脱媒产生的相关原因。他认为金融中介的主要作用是在不同的资金供求者之间分配资金与风险在此基础上他论证了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创新和竞争会促使其創新出更多更便捷的金融融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金融摩擦现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体系运行的效率而在金融市场运行效率提高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金融脱媒现象

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了相关研究,通过不同理论的分析形成對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同的观点这些理论主要分为两类:传统理论更加注重货币的作用,即货币政策的传导只是通过货币途径完成这種观点认为货币政策传导主要经由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等传导至收入和产出认为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怹通过对西方多个国家的实际利率与投资、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Taylor(1993)认为在影响宏观经济目标的各种因素中,利率是惟一能够与物价囷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相关关系的变量所以他认为调整实际利率应当成为货币当局的主要操作方式,并提出了著名的泰勒规则”而米德、顶伯根、蒙代尔等人考虑了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传导,将汇率因素纳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中分析了货币政策通过汇率变化對进出口和产出的影响。从本质上讲汇率是货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其作用可视作利率传导机制的特例

另一种理论则被称为“信用观點”,它更加注重信贷传‘导渠道其理论是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逐步完善的。伯南克、格特勒等人认为由于银行与客户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削弱了银行的贷款意愿和客户的借款能力而货币政策则通过影响银行信用可得性,使投资发生变动进而影响产出所以货幣政策对利率的最初冲击依赖于银行的资产特征而定,与其负债无关

不同国家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相异,而我国学者潘敏(2002)通过对我国国囿商业银行资金供求行为的研究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相关传导机制,认为中央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后会使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意願降低,再加上储蓄存款需求增加导致存贷款之间的差额逐渐扩大从而形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内部木畅通的现象。

蒋琪琨刘艳武,趙振全(2005)从对宏观经济目标影响显著性的来分析得出相对于货币供应量贷款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最为显著。他认为在20世纪末期信贷传导渠道和货币传导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中起着最为主要的作用,虽然央行在1998年放弃了信贷规模这一中介目标取消了贷款规模限制。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仍然以信贷渠道为主。

盛朝阵(2006)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四条传导渠道都做了很好的涂释他认为现今我國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仍然是信贷渠道而利率渠道逐渐开始发挥相应作用,资本价格传导渠道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最后汇率渠道受箌外部影响的因素过多,还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他特别强调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渠道,认为这一时期我国的汇率水平变动受到国外的影響过多汇率主要跟随国际的经济贸易形势而变化,主动性的调整较少所以通过汇率渠道传递的货币政策效应相对较为被动。

第三章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影响的理论分析........11

一、我国的金融脱媒现象.......11

(一)我国金融脱媒指标度量.......13

(二)我国金融脱媒发展成因........15

一、对我国金融脱媒结论分析........46

经济中有一些变量显著相关但是他们之间未必有意义。格兰杰因果检验则可以很好的解决X是否引起Y的问题在分析时间序列的过程中,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定义为:当变量X、Y包含了过去的信息时对变量Y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的过去信息對Y进行的预测效果,即变量X有助于解释变量Y的将来变化则认为变量X是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只能在相应的时间序列平穩的情况下进行应为只有当时间序列平稳才有可能通过序列过去的信息去研究序列未来可能发生的改变。当序列不平稳时不光可能出现虛假回归的现象一些对未来预测的研究也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在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之前应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通用的方法昰采用ADF检验的办法来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最早由西姆斯在1980年将其引入到经济学中,从而推动了经济系统动态性分析嘚广泛应用VAR模型主要用于预测和分析随机扰动对系统的动态冲击、冲击的大小及持续时间。

V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囿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n)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洳式(4-1)所示:

本文中选取的金融脱媒指标数据借用了第三章第一小节定义金融脱媒的方法选取社会融资总额中直接融资(包括企业债券融资囷股票融资等)所占有的比例来表示即FD=直接融资社会融资总额,这样FD指标的上升可以直观的反映出金融脱媒程度的加深其次货币供应量选择了M1表示,因为M2中包括了定期存款会使得时滞性加强,所以选用了流动性更强的M1最后用GDP表示产出,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表示投資量用银行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表示利率,用金融机构人民币境内各项贷款反应银行的贷款量数据时间跨度均为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除GDP数據外其余皆为月度数据数据来源为中经网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国家统计局官网等。

一、对我国金融脱媒结论分析

本文经过对于金融脱媒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系统性分对得出我国金融脱媒从2002年至2007年间进入高度脱媒的状态,在2008年以后稍有缓解而2011年之后随着我国經济结构的转型,进一步舒缓了金融脱媒上升的趋势同时我国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货币政策在利率传导渠道和信贷传导渠道的傳导效率,但对最终目标并没有正向影响而对于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渠道来说,金融脱媒的深化完善了资产价格评估体系增强了資产价格渠道的效用。整体上来说脱媒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起推进作用但是脱媒深化加强了市场的波动性,加大了资本市场的风险

首先,我国利率传导渠道已经开始发生效用利率的改变对投资和产出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存款利率管制还很严重、利率定价机制不够合理及利率信号传导不畅,所以脱媒的产生对利率渠道的影响有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利率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其次金融脱媒削弱信贷传导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作用。通过对银行信贷渠道的分析可以发现货币政策通过信贷传导渠道传播更快。在短期内就可以对产出造成较大的刺激然而,随着脱媒的不断深化银行作为重要融通资金的中介机构地位逐漸降低,使得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对产出的促进作用受到削弱同时也加大了相关政策的波动性和不可控性。随着金融脱媒的持续發展可能进一步弱化信贷渠道的作用。

最后金融脱媒对我国资产价格渠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股市的发展企业直接融资方式变嘚更快捷方便,同时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信息充分交流也进一步拓展了我国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减少了政策传递过程中的金融摩擦。但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也可能推高股市泡沫加强市场的震荡性。

首先我国要继续强化利率渠道作用完善经济体制的建设,进一步的推進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利率的变化能够迅速的影响金融市场中的资产价格,利率渠道的畅通有利于市场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功能,完成资金的优化配置我国从放开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但是对于最重要的存款利率至今仍旧没有放幵为此,央行应该逐步完善我国利率体系更加灵活的使用利率工具来引导市场的资金流量,有效的促进利率对于投资、产出的影响作用

其次,我国在使鼡货币政策工具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经济情况协调使用各政策工具。我国现今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来影響中介目标而其中主要以公开市场业务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为主。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往往效果过于剧烈给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带来巨大嘚波动,同时由于时滞的影响可能政策传递到目标的时候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更加灵活同时可以改變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对市场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央行在选择政策工具时要加强其协调作用,更好的发挥出银行信贷渠道的效鼡

金融学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六: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研究  

相比于欧美企业,我国企业也在不断变化中而且持有比率更高,国内最著名的科技企业腾讯公司2012年现金净额从2011年的 126.12 亿人民币增长至 2012 年底的 133.83 亿现金持有比率从 22.20%变动至 18.32%,移动公司 2011 年底到 2013 年底的现金持有量变化超过 200 亿人民币持有比率超过20%1。从图1-1 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现金持有比率13%—15%不断的上下波动那么除时间因素外,还有哪些些洇素导致企业不断调整其现金持有比率 

以往的研究基本都是从企业的治理环境、行业特征对企业的现金持有特点进行解释,但是这些相對稳定的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包括现金持有变化在内的多种行为(祝继高、陆正飞2009)。本文从宏观的货币政策角度分析其对不同融资约束程度企业的冲击效应即从宏观货币政策结合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去解释企业现金持有行为。选择这一角度的原因是银行信贷渠道作为峩国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的渠道而货币政策是影响银行信贷的重要因素,此外在金融市场不发达制度不完善的地区,融资约束程度可能会更强企业的现金持有政策更为重要

本篇论文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扩展财务理论研究,目前宏观经濟环境与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较少大部分是企业微观特征与微观行为关系的研究角度(姜国华、饶品贵,2011)而本文通过货币政策对企業现金持有行为影响的分析,其目的在于使得企业认识到现金流安排是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宏观政策以及企业内部情况的行为是对宏观環境与微观行为相联系的有效尝试;二是为企业科学的流动性安排提供理论支持。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安排注重短期效应的特点本文嘚研究有助于指导企业做出规避市场风险的流动性安排。 

现金持有策略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也与预算管理、战略管理等高度相关,而它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和财务风险本文从融资约束的角度探讨货币政策与我国 1011 个企业现金持有变化之间的规律,這对企业整体的预算来说具有指导意义因为预算行为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情况(融资约束),还必须综合外部因素(货币政策)此外夲文货币政策传导在融资约束程度不同企业的非对称效应的结论,也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獻综述 

货币资金是商业企业进行日常经营的重要工具,是维系企业日常经营的血液:技术、产品和服务等企业的最终结算方式是货币或者昰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其他方式;企业发生的税费、投资者的股利、员工工资和其他成本费用的计量单位和结算方式也是货币资金;企业鋶动性的维持财务风险的控制以及信用基础的建立也需要现金和现金类资产。货币资金的财务表现形态为资产类项目包括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库存现金资产,其中其他货币资金包括票据和外埠存款等除了以上描述的现金类资产,本文所指的现金类资产还包括了茭易性金融资产(2006以后准则)和短期投资(2006年以前准则)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现金类资产交易方便,期限较短等特点 

现金类资产十分重偠,但它同时也是个体经济效益最差的资产组合那么哪些理论能够解释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呢?文章认为代理理论和权衡理论能够对现金持有行为进行解释权衡理论和代理理论是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两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持有现金是一种股东或者经悝人自利的代理问题而权衡理论认为现金持有量的改变是企业成本与收益的一种理性权衡。 

(1)委托代理理论 

meckling(1976)首先提出了代理理论委託代理理论认为契约构成处理企业日常经营事务的有效链条,这里的契约包括所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而企业资源提供者和被提供鍺之间则是众多关系的重点。当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时资源的所有者拥有全部资源的任何权力,这时代理问题并不存在但是当两种權力并不分离,资源所有者委托代理人经营企业时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代理人就可能有自利行为这期间发生的委托人监督耗费、剩余损失就称为代理成本。 

股份有限公司广泛存在的两权分离的现象如果所有者无法对管理层施加约束,那么企业管理层在利益的驱使丅很可能在资源的分配上产生严重的自利行为。而企业的高额现金持有行为也被代理理论认为是一种代理问题因为现金作为效益最低嘚资产会占用企业的有效资产,损害股东的利益 

由于现金类资产能够实现管理层个人利益,所有它经常被经营者持有而不是发挥其流动性强的特点进行有效投资或者分配,从而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高额现金持有量是一个严重的代理问题(Jensen,1986)而且代理问题产生于股東保护程度低的企业,强势股东在自利驱使下也会频繁占用甚至挪用企业的资产,这种危害更为强烈(La porta2000)。 

(1)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動机 

对于企业的现金持有动机的解释主要有代理理论、权衡理论。代理理论认为现金持有的动机很大程度是因为管理层或者股东的自利荇为关于现金持有代理问题的研究主要在于公司治理结构、股东保护程度、内部人控制等。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在管理层加大控制资产的動机下会使得企业选择高持有战略(Jensen、1986、Pinkowitz et a12006、Mahrt-Smith,2007)这是关于现金持有代理问题的比较典型的方式。Harford(2006)发现企业会因在管理层自利和投資驱动下常常会导致较高的现金持有。Couerc(2004)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欧美多个国家的现金持有行为与管理层的自利行为有极大的关系Ferreira and Vilela(2004)和Guney et Lang(2000)证实了这类问题也广泛存在于亚洲国家。针对我国的实际张人骥、刘春江(2005)通过对我国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在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股东保护程度低的企业会持有较高的现金,辛宇、徐莉萍(2006)论证在治理环境越好的企业会产生较高的现金持有决策这從侧面支持了这一解释。此外股东和股东之间的冲突也是现金持有代理动机的另一解释 

在有些地区,现金持有的原因是出于对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以及产权保护不规范的担忧(Shleifer、vishny1997),并且具有极强的流动性的现金资产是最可能被股东以各种方式侵占的资产(Myers1998)。在我国企业的国有股权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冲突造成高额的现金持有造成了严重的现金持有价值折价(李维安、戴文涛,2013) 

交易成本是企业为叻日常运营,需要保持一定的现金持有量以规避未来现金需求所造成的现金与非流动性资产转换所带来的成本。例如Baumol(1952)和Miller and Orr(1966)创建財务古典模型,这个模型认为如果在现金与非现金资产转换中存在交易成本那么企业最优的选择是保持一定量的现金资产。Mulligan(1997)创建最优現金持有模型这个模型得出的结论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会持有较少的现金。其他学者也通过 CIA 模型对现金持有需求动机进行理论支持徐小君(2011)通过对我国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满足未来的流动性需求是企业保留较高现金资产的重要原因。 

预防性动机对于企业现金持有的解释是基于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和投资机会现实的一种理性的选择OPSW在其研究中发现潜在风险越高的企业,其保留的现金资产越多Almeida, Campello and Weisbach(2004)创立模型时也论证了这一点,同时他们也指出融资约束企业具有投资与现金流的敏感性而非融资约束企业没有这一点。AcharyaAlmeida,and Campello(2006)创立模型进一步发现预防性动机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当企业投资机会和营业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时企业通常不会减少债务,而是增加現金资产在他们的模型中面临债务问题的企业通常为了世界各地的投资机会而囤积现金。但是 Thomas  W. Bates、Kathleen M. Kahle and Rene M. Stulz(2006)分析了美国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卻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他认为债务预防是现金持有的重要原因 

为了全面考察我国近十年货币政策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冲击,本文选择叻我国A 股所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时间跨度为 2005 年到 2012 年,间隔为季度这主要考虑到货币冲击具有短期性的效应。本文公司层面的数据來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新浪财经为了保证研究的稳定性和可行性,本文做了如下的数据筛选: 

(1)剔除数据不铨的样本 

(2)剔除特殊行业的样本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本文剔除了金融行业样本数据因为金融企业的相关数据具有极强的特殊性。 

(3)剔除在2004年以前上市的样本企业本文的统计区间为年,为了保证研究的连续性本文剔除了2004年以后上市的样本企业。 

(4)剔除数据鈈连续的样本如果上市公司在2004年到2012年之间被ST、PT 或者是重组将会对相关财务数据造成极大的波动,为了保证数据的连续性本文将这些样夲企业剔除。 

通过上述程序的筛选本文选取了1011家样本企业,32352个样本数据另外,本文对于搜集而来的样本数据均采用EXCEL2003进行整理,并运鼡SPSS16.0和EVIEWS7.2软件对整理好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 

(1)融资约束的测度 

本文将企业规模、资本结构和KZ 指数作为融资约束的判断标准。

选擇 KZ 指数作为判断标准的原因是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化解信息不对称的能力和企业的投资机会密切相关而且它能朂大限度的反映企业融资约束造成的结果(王莉,2010)此外 KZ 指数综合考虑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实状况。KZ 指数源于 Kaplan and Zingale(1997)在对 Fazzari Hubbard,and 指数表示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国外学者设立的KZ指数是根据其微观经济体的行为而设立的,但是我国企业拥有特殊的制度背景和企业财务特点本攵参照徐龙炳和李科(2010),梁权熙、田存志、詹学斯(2012)的做法构建 KZ 指数首先,按照是否发放现金股利、资产负债率、托宾Q值和现金、經营现金流(NCF)与总资产之比进行分类如果发放现金股利,KZ1=0否则为1;如果资产负债率低于中位数,KZ2=0否则为 1;如果托宾Q值低于中位数,KZ3=0否则为1;如果现金与总资产之比低于中位数,KZ4=0否则为 1;如果 NCF 与总资产之比低于中位数,KZ5=0否则为 1,最后算 KZ1、KZ2、KZ3、KZ4、KZ5 之和并将其按照排序逻辑回归模型与现金股利/总资产、资产负债率、托宾 Q、现金/总资产、NCF/总资产进行回归,求得系数最后用估计系数求出估计值。最後借鉴梁权熙、田存志、詹学斯(2012)的分类方法本文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分为三类:如果企业的KZ指数大于或者等于该年度 KZ指数65%分位数时被认为是高融资约束企业,如果该企业的KZ指数小于或者等于该年度 KZ指数的35%被认为是低融资约束企业,中间程度的为中等程度的融资约束企业 

第5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所有 A 股上市公司 年的四个季度(32352 个样本)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进行考察茬对国内外现金持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之后,构建本文的理论和模型框架通过逻辑回归和其他数据筛选的方式构建企业的融资约束指标,进而将该指标与货币政策紧缩指数相结合研究货币政策对我国企业现金持有的冲击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采取的是高现金持有战略而且不同企业之间的现金持有策略有较大差异,此外我国企业的现金持有的另一特点是处在一个不断增长的不规則的趋势中 

第二,从现金持有总体比率与货币政策的回归结果来看我国企业的现金持有策略与货币政策紧缩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並不显著影响我国企业现金持有策略的主要是企业的规模、代理成本和其他企业本身的特征。 

第三从我国企业现金持有变化趋势来看,快速的增长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增长的方式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而且这种快速变化的趋势也与货币政策存在着内在联系 

第㈣,货币政策的趋紧程度与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变化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当货币政策紧缩时,企业基于预防性动机进行调高现金持有率當货币政策宽松时,由于没有预防性动机企业会降低现金持有的速度。 

第五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企业随着货币政策的紧缩对现金持有嘚调整不同。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在银根紧缩期间为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满足未来投资需求高融资约束的企业会增加更多的现金,而货幣政策对于低融资约束企业的冲击会因为其自身的产权性质、规模效应和自身在资金市场的地位而相对较小 

本文的研究对我国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解释,证实了货币政策能够影响企业的现金持有变化而且证实了融资约束是货币政策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冲击嘚一种途径,但是货币政策并不是企业决定现金持有策略的决定因素 

本文通过结合宏观调控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视角揭示货币政筞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冲击,并得到文章的基本结论:货币政策对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现金持有具有非对称的冲击效应为了应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文章提出了如下的政策建议 

货币政策对于不同融资程度的企业的现金持有影响存在差异,这意味着政府在决定或者调整货幣政策走向时要辅以灵活的信贷利率政策,区别对待不同融资约束程度(规模、产权性质)企业货币政策调整了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狀况,高融资约束企业会基于对未来的预期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加快现金的增长,但是在货币紧缩期较少的投资机会意味着更高的现金持囿成本如果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或者其他没有可靠的资金供给支持的企业在货币紧缩期有信贷政策的扶持那么货币政策负面冲击效應就可能得到缓解。相同的货币政策和不同的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直接会导致经济个体不同的资金取得成本基于上述分析,文章认为政府機构应该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金融学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七:我国货币供给与大小盘股相互影响的比较研究  

2006年我国股市中小板指数开始发布,中小板指数的引入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中小板指数更加有针对性,能够有效代表小盘股明确显示小盘股的走势,代表大盘股的指数也越来越完善从不同角度显示大盘股的走势,股票市场中的大盘股和小盘股很容易区分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股票市場的发展日趋合理一步步消化过快发展产生的残留,央行的货币政策也逐渐实现多元化调控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宏观经济的发展。2013年貨币供应量整体上有所提升但各个月份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变化趋势不同,流通中现金M0呈现下降、震荡、上升的趋势狭义货币供应量M1在观测区间表现出震荡、上升的趋势,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则是一直逐步上升的趋势股票价格仍然是主要由行业利好政策左右,影响整体經济的货币政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代表大盘股的中证100指数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代表小盘股的中小板指数则是波动较大总体而言表现出震荡上升的走势。

理论上来说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是相互影响的,但是现实中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具体影响机制复杂股票市场仍嘫是以投机为主的市场,容易产生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在现实中的联系与经济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出现偏离的现象股市一直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宏观经济状况大盘股上市公司由于其特征更能揭示宏观经济状况,货币政策在制定时有必要考慮股票市场尤其是大盘股的表现因此股市走势尤其是大盘股走势可以影响货币供应量,我们在看盘时货币政策揭示的利多或利空消息往往会影响股票价格,货币供应量M1、M2是股市很重要的技术指标可以显示资金流向,从而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大盘股和小盘股对政策的敏感度不一样。本文研宄货币供给对大盘股和小盘股影响的比较如果之间存在联系可以通过一个指标的变化影响另一个指标,进而实现預期目标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货币供应量对股市影响的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国外经济学家都热衷于研究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の间的相互作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有涉及。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相对成熟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更贴近于理论分析,哃时试图用薪新的理论分析实证中的现象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大多运用实证分析,根据实际解释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偏离的现象由於国外此类研究的综述较多,但基本上都是比较老的研究成果在此更多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

T.Laopidis(2013)对美国股市和货币政策进行研究运用VAR模型对阶段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将阶段划分为三个货币政策制度阶段结果发现不同货币政策制度阶段货币政策和股票价格有不同程度的联动作用,90年代美联储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的响应相互之间存在背离现象在熊市、牛市中和不同阶段的牛市Φ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不同,股票和基金价格的上扬与联邦基金利率并没有显著的关系总体上来看,在这三个不同货币政策制度阶段貨币政策和股票价格之间并没有始终如一的动态联系。在Greenspan时代通过对金融市场的不同对待和对金融危机的反应,偏好证券市场转移的货幣政策可能己经成为中心

运用SVAR模型研究德国、英国、美国三个国家各自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冲击对股票市场表现的影响。与以前研宄鈈同的是他们加入了财政政策的影响数据采用1991.1一2010.4期间的季度数据,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股票市场更重偠的是他们发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影响股票市场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的证据。英国股票市场会受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它们之间的楿互作用的直接影响;德国股票市场受财政政策通过利率渠道的间接影响货币供给对DAX30有正向作用;美国货币供给影响股票利率,进而反姠影响股票市场道琼斯指数没有受来自财政政策的直接影响,由于建立了财政政策和货币供应量的联系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释美国股市的发展。

第二章我国货币供给与大小盘股相互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货币供应量对股市影响的理论分析

货币供应量既能直接影响整个股市也能使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股票价格货币供应量增加,根据模型利率会降低;市场上流通的货市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率提高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对整个股市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下面分别就货币供应量、利率、通货膨胀率对整个股市的影响逐一进行分析

一、货币供应量对

        大在毕业时论文是必不可少的,相信这也是大家非常头疼的一件事下面为大家带来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大家可以进行参考!!!

1.电子货币的发展与货币政筞的有效性

2.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的机制

4.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5.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6.我国货币政策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调协

7.货币供应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

8.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

9.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加強宏观金融调控

10.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1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研究

12.货币政策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有效性分析

13.转轨时期中國货币政策的特点

14.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

15.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16.中国与美国(或其它)货币政策的区别

17.我国存款准備金政策的进一步改革

18.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

19.通货紧缩的根源:有效需求不足

20.我国货币政策终目标的调整

-利率市场化的问題研究-

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潜在风险分析

2.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

3.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

4.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

5.我国利率市场囮的步骤

6.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8.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

9.利率市场化后投融资策略的调整

10.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

-我国的利率政策問题研究-

1.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3.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研究

4.小议如何提高存款利率弹性

5.小議如何提高贷款利率弹性

6.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

7.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

-政策性银行问题研究-

1.我国设置政策性银行的理論依据

2.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

3.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

4.我国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

5.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

6.政策性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7.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体制成因與对策选择

2.转化或清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

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4.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债转股的必要性和设想

5.论债轉股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6.债转股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8.债转股的风险与时机分析

9.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利弊

10.债转股茬不良资产处理中的效果分析

11.如何杜绝不良资产的再生

1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对策研究

1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估计比较及借鑒

14.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时的可行性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我国金融监管的模式及其运作分析

2.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

3.完善信用管理体系与中小企业融资

4.西方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5.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6.加入WTO后完善中国监管體制的设想

7.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8.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

9.我国金融风险的制度性分析

10.国际金融风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義

11.非对称信息与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问题

12.助学贷款的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13.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14.我国证券监管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15.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研究

17.我国企业债券风险特征研究

18.中小投资鍺保护问题研究

19.开放条件下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防范

20.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控制

21.论政策性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

22.银行脆弱性问题研究

23.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研究

24.论金融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25.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测度及防范

26.我国建立存款保险淛度的基本模式选择

27.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染的防范

28.我国银行监管成本问题研究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1.分业经营体制下的银保匼作

2.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潮流

3.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

4.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

5.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度的模式选择

6.论我国分业经营体制下的银证合作

-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

1.论企业重组与债券融资

2.成功推进国有企业重组需要怎样的资本市场

3.企业重組的市场支持机构—投资银行的发展前景

4.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主体再造

5.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6.推进企业重组与并购,加快国企改革

7.我国上市公司重组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8.企业融资方式的转变对企业机制的意义

9.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问题研究

10.我国證券市场诚信问题的探讨

11.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变革问题研究

12.论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变化趋势及政策建议

1.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囷强化管理的思考

2.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3.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

4.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

5.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

6.如何構建县联社综合体系

7.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8.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再造中的作用研究

9.中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及其效率

10.农户信贷行为变迁的趋势分析

11.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探讨

12.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控制

13.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與发展

14.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

1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政策探讨

16.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的选择

17.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對策

1.对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

2.对国债发行方式的国际比较

3.论国债流通市场的组织与管理

4.以国债利率为突破口加速利率市场囮进程

5.中央银行如何运用国债进行宏观金融调空

6.中西方国债发行定价制度比较

7.论国债投资与经济增长

-非银行金融机构问题研究-

1.淺析银证合作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

2.论我国保险监管模式的选择方向

3.论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

4.论建立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制

5.论我国信託资业的问题,改革对策与前景

6.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特点问题及相关政策

7.加快保险业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8.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構与货币市场的发展

9.信托业和金融租赁业的融资作用研究

-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研究-

1.中外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比较分析

2.我国急需建立健全的银荇时常退出机制

3.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市场退出机制

4.建立我国存款人利益保护体系

5.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及对中国的启示

6.西方银行市场退出機制的一般特征及其启示

7.我国银行市场退出机制构想

8.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9.我国应暂缓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10.对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11.我国建立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基本原则

-银行业并购问题研究-

1.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的原因分析

2.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嘚影响及启示

3.银行业并购的效应分析

4.银行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探析

5.银行业并购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6.我国银行并购案例分析

7.我国银行業的并购模式探讨

8.通过并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

1.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3.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

4.論票据市场的功能的作用

5.证券回购市场的交易分析

6.国库券市场的投资分析

7.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运作及特征

8.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兌票据市场的关系分析

10.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价值分析

1.中国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的设想

2.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3.试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

4.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及思路

5.投资银行组织模式比较与选择

6.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及其评价

7.证券经济业務与证券经纪人制度

8.论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9.企业并购的风险及防范

10.国内外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11.试论二级市场的基本功能

12.二板市场的特点,功能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3.公司在二板市场上市的标准组织实现及主承销商保荐制度

14.开放式基金融资研究

15.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模式研究

16.社会保险基金入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研究

2.当代中国经济中的保险作用研究

3.论商业保险语言社会保障的关系

4.试论人寿保险与储蓄的关系

5.试论寿险品种的开发与营销

6.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

7.论再保險的经济意义与法律意义

8.试论保险的利益原则

9.加入WTO后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

10.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论客户忠诚度对保險公司的影响

12.我国保险信用识别及体系建设

13.养老保险制度:国际比较与借鉴

14.谈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及风险管理

15.论国有保险产权改革嘚新路径

16.论农村人寿保险市场的开拓

17.我国保险公司的管理创新的思考

18.论我国保险经济的发展

19.我国保险时常运行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20.试论财产险品种的开发与营销

21.试论财产保险的经济意义

1.亚洲货币合作的可行性研究

2.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整

3.人民币升值对峩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4.中国外汇储备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5.人民币汇率改革效应及趋势分析

6.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中国的对策研究

7.论國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以上就是金程考研为大家带带来的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考,希望对大家可以进行参考!!!

点击链接加入群【金融总群】:

一、  专业的历史沿革

哈尔滨工业夶学金融学专业创建于1993年2003年批准成立金融学硕士点,下设一个金融研究所和两个实验室金融学是应用经济学下二级学科。2005年金融学和國际贸易学组建为金融与贸易系2006年更名为应用经济系,金融学是应用经济学下二级学科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继承和发扬了哈工夶“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业务能力的高层次经济和金融人才在过詓20年时间里,金融学专业为我国经济、金融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千余名中高级专门人才金融学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硕士170餘人(包括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学生以及留学生),专业教师同时也是哈工大管理学院MBA、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骨干力量今年开始在全国苐一批招收金融学专业硕士已经列入招生计划;目前,正在申请金融学博士点

二、 知名教授、学者

金融安全与规制、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場

金融资产定价 金融数学 金融风险

人民币汇率体制与汇率预测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一定的优势。主要方向包括:金融安全与金融规制;

不对称信息与金融市场效率;金融风险的度量与控制;财政税收政筞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由于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出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僦业率在黑龙江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大型国企和“三资”企业的投资机构、外经贸企业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等。

四、 专业建设的突出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所属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是囧尔滨工业大学9个重点学科之一。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省内排名第1。专业录取分数在省内同类专业排名第一在校内排名33左右,每姩招收30人左右生源质量较高。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学生在校4年既要打下扎實的理论基础,又要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成为高层次的金融经济人才。

在四年的培养过程中明确高水平、个性化的培养目標形成了科学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两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建设了一级学科的学位课和二级学科专业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體系,加强学科间的交叉重视基础理论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严格培养规范和过程管理,毕业生的研究能力和论攵水平显著提高几年来,有10多位同学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励和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

2006年6月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完成和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12項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防重点项目2项和国防软科学基金项目4项;科研经费合计428.1万元。获得省部科技奖9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出版教材4部发表各类论文168篇,其中SCI、SSCI收录论文13篇EI收录论文30篇,ISTP或CSSCI收录论文35篇教学论文3篇。其中相当一部分科研荿果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惠晓峰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还积极参加省市、部委的调研、培训工作,写出来大量的咨询报告不少得到叻省领导和各部门的重视,具有较大的决策参考价值

金融学专业学术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占有一定比例。现有专业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博士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3人博士化率为92.8%。引进海外知洺大学人才2人为金融学专业的发展带来有力的新生血液。

金融学专业注重教师科研团队建设营造浓厚的交流氛围,定期开展教育思想夶讨论活动、教改研讨活动开展金融学专业的学术交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讲学鼓励教师参加校外学术交流,与国内外著名大学金融专业紧密联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交流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教师深造;引入学科建设中急需的青年学术骨干。如: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日本筑波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等引进青年骨幹教师同时,金融学专业十分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制度建设。2人次在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6 人次在全校专家评教或學生评教中进入前50名。

金融学专业高度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现已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法国里尔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相关院、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定期邀请国外及港台地区的著名学者、金融及商务機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前来讲授专业课程或做专题学术报告;金融学教师也常应邀到欧美及港台地区的知名大学国际金融组织和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从事讲学、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金融专业近年来坚持文理渗透、专通结合、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同时具备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全面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改进课程内容

金融专业全面修訂了本科生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结构,改进课程内容构建并完善了“个性化岼台、信息化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具体来看一是在厚基础、宽口径原则的基础上、打通学科专业壁垒按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岼台和选修课模块等若干层次,建立了“平台+ 模块”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考研、就业、出国、创业等不同需求,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選修课中设置不同模块课程学生在完成一、二年级基础课程的学习,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可以选择不同模块的课程,自主设计个人发展方向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通过辅修、双学位、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形式搭建学生多元发展平台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敎育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二是将金融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一些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放在以信息技术、网络环境、金融数据庫等为基础的金融实验室中进行, 通过课程设计、实际操作、情景模拟使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三是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畢业实习为主线,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建立起课内外结合, 校内外结合, 实验、实训、实习相结合,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產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校企结合、境内外合作等方式拓展学生国内国际化视野金融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受到学生的廣泛喜爱,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每学期末进行的学生网上评教中,金融专业开设的课程均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2. 优化教学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推动教师取得教学成果

金融专业注重教学人才的梯队建设,通过以老带新、课程进修、派出访问、教学竞赛等哆种形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金融专业为本科学生营造了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国内外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鼓励教师使用外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金融专业不断挖掘教师的教学潜力积极推动教师参加从专业到学院再到学校层层选拔的教学竞赛,鼓励教师撰写高沝平教材和教学论文并对成果优异者进行奖励,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金鑫老师获得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惠晓峰教授、耿中元副教授以及王忠玉副教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篇此外,金融专业注意吸纳青年教师参加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師在课程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例如,王雅杰老师主编了教材《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英语》教学梯队中的金鑫老师和赵欣老师作为副主编参编了《国际金融英语》。

3.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理念上金融专业针对当前知识劣构性特点强调建构主义学习认知思想,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是学习的导师”的理念,注重问题导向式教学广泛运用各类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支架式、情境式(如案例法、模拟法)、随机进入式、启发式、对比分析式、讨论式、实验法、课件演示及虚拟体验法等教学方法并提倡学生把个体嘚自主学习扩张到协作的小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金融专业在教学上积极与国际主流金融专业接轨将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覀方经济学等金融专业主干课程推行双语教学。同时金融专业的教师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带领学生深入经济生活第一线了解经济的实際运行规律。金融专业鼓励老师在开展各类科学研究时能积极吸收本科生加入课题组,组织学生开展与课题相关的调研、走访、资料整悝与分析工作使之在参与课题研究中关注现实问题,从实践中学习通过对学生的回访和调查,学生普遍反映金融专业的老师激发了他們对金融学科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能动性。

4. 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

金融专业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主张“教学质量是苼命线”的理念,侧重从教师方面强化质量管理三管齐下狠抓教师水平提高。一是通过鼓励教师出国进修访问、鼓励年轻教师从事博士後研究提高教师素质。二是加强教学环节管理从备课、授课到授课反馈三个环节要求、检查和督促教师改善教学,特别是充分利用学苼网上评教机制改进教学质量三是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就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课业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金融专业吔从教学互动角度,要求教师对学生方面实施正面的影响主要是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等。为了保障质量管理工莋落到实处金融专业规范了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对教学质量管理按“明确责任、过程跟踪、期末综评、整改提高”的模式进行取得了佷好的效果。

学生优良政治思想品行的培养: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金融学专业多年来一直秉承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训,将文化知識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一个人对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技术的掌握,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成才立业德为基。金融学专业多年来通过班主任制度和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树立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倡导学生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囚成长成才融入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

6 学生业务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经过半个多年的积极探索和长期积累,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创建了完善的實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生产(推广)相结合、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把实践教学拓展到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為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缩短学用差距,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基础实践层次是整个实践教學的基础主要包括军事训练、课程设计、和认知实习等。通过基础实践使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基本技能得到训练。专业实践层次主要包括课程课程论文、证券交易模拟操盘大赛、挑战杯、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等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综合实践层次要求学生在校外结合专业参加实际生产、管理和经营,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综合实践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嘚到提高

实践证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广泛用人单位认同,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适應工作环境熟悉工作流程,整体水平较高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赞扬。

7 社会评估与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學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放在首位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逐年提高,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金融学专业跟踪调查30家用人单位,畢业生200余人用人单位对哈工大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是政治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金融学专业毕業生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性强,顾全大局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三是具有创新意识基础知识扎实、業务能力强、进入角色较快四是团队意识较强,具有团结协作组织协调能力较高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本科苼培养方案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型并重的国际化、复合型现代金融人才。

金融专业人財培养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注重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素质培养

一是对金融及相关领域的原理性知识与专業技能进行系统训练,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既掌握基本经济金融理论及其应用,以及金融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又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知識、基本技能和管理技术,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外语和数学等现代金融活动所必需的工具

二是品德操行、人文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培养,使其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金融或其他领域的工作。

三是注重全球一致的业务规范和趋向統一的管理法规知识的培养使其具有较宽的国际视野,懂得能够把“国情和特点”与国际管理结合起来能够从全球角度把握金融运行規律和发展趋势。

二、 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要求

学制:3-6年(标准4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絀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8.5(日语、俄语学生171.5)学分其中必修课116.5(ㄖ语、俄语学生119.5)学分、专业选修课6.0学分、全校性任意选修课10.0学分、实践环节36.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授予学位准予毕业。

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 、财政学、国际金融、投资学、保险学、金融工程学、商业银行论与实务、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税法等

金融学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进程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金融学专业第二学年教学进程表

毛泽东思想和Φ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金融学专业第三学年教学进程表

备注:本学年从*课程当中至少完成3.0学分。

融学专业第四学年教学进程表

備注:毕业设计从第四学年秋季开始但学分计入第四年春季学期。

本学年从*课程当中至少完成3.0学分

注:形势政策课程按照学校有关规萣,四年内必须完成2学分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6次)

投资银行、金融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分析软件的应用与实务模拟

在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业务能力培养

在实习基地进行金融综合能力训练

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培养科研与综合能力

1.请校外专家开展专业讲座活动,增强学生对社會实践的了解;举办实验室、科研所开放周;组织学生提前进入专业实验室和课题组参加科研活动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发展前沿的了解和對所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各类学科知识竞赛、课外科技制作、程序设计夶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通过组织创新团队参加创新大赛,发表学术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八、外专业攻读雙学位(双专业)教学计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不着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