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生活:2017经济低迷迷会影响百姓健康吗

中国网5月13日讯 国家卫计委就《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有关内容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就《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作了简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是指南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中,我们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二是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在该部分中,主要针对孕妇、乳母、2岁以下婴幼儿、2-6岁学龄前儿童、7- 17岁儿童少年、老年和素食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其膳食选择提出特殊指导。
三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主要是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践行膳食指南的科学推荐,用食谱设计和营养饮食指导,告诉大家如何依据指南安排一日三餐的饮食。根据新的推荐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也进行了修订,同时推出两个新的可视化图形,分别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以便于平衡膳食知识的理解、学习、操作和传播。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础上修订,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与2007版比较,有三方面特色:
一是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
二是注重饮食文化传承发扬。在新指南中专门提出弘扬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对膳食和健康的综合影响作用,建议在传承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开启饮食新理念,着力解决公共营养和健康的现实问题,并鼓励社会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三是兼顾科学性和科普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包括大量的科学证据和理论分析,对从事营养与健康的科教专业人员是很好的参考工具。为方便大众理解使用,这次特别编撰科普读本,用百姓易于理解的语言讲百姓关心的常识,结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营养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达,对核心推荐内容进行科学讲解。
如何用好膳食指南
营养改善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更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人的民生工作。面对大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健康需求,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推陈出新,我们希望提供给大众更科学、更实用、更贴心的营养健康资讯,把科学的研究、有益的实践所证实的健康知识传授给老百姓,为中国居民的健康饮食提供建议,为中国居民的健康需求提供指引,不断提升百姓的营养与健康素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符合我国国情,为全体营养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健康传播者提供了较好的科学证据和指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则是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方式回答百姓关切,提出科学建议,使用者可以系统通读,也可以带着问题在其中寻找答案,学习理解并加以实践,最终做出有益健康的选择和行为改变。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双面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双面影响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生命健康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发布日期: 09:25:59  新闻来源:  编辑:管理员
  &&& 2008年5月11日,由省社科联、省区域经济学、生活报社和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共同主办的“生命健康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研讨会的宗旨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关注百姓生存状态和质量,关爱群众生命与健康,积极促进区域经济不断繁荣与发展。
&&& 会议由省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郭力主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冯军致开幕词,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王朗玲首先讲话。
&&& 会议邀请了来自社会、医疗、教育和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就如何保持健康、增强健康投资理念、合理膳食、坚持健康体检以及健康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发言和研讨。会上,专家们共同呼吁:未来的医疗模式趋势应该由“晚期疾病”向“早期健康”转变,在发生疾病之前预防,可以大大减少医药费用的开支,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专家们各抒己见,极尽所学,并努力寻求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多种途径,规避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大家一致认为,经济的发展可以改善人民的生命状况,而公共卫生、环境、营养的改进对人的身心健康及延长生命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公众健康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未来生产要素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 会上有8位专家先后做主题发言,他们是: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结直肠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王锡山教授,他发言的题目是――珍爱健康& 远离肿瘤;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孙永,她发言的题目是――职业女性要学会关爱健康;哈医大二院男科主任张春影教授,他发言的题目是――关注男性健康& 构建和谐家庭;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宏燕教授,她发言的题目是――关爱农民健康& 提高农民素质& 建设好新农村;省社科院研究员刘小宁,他发言的题目是――增强健康投资理念& 促进龙江区域发展;肿瘤医院内科八病房主任张艳桥教授,她发言的题目是――普及健康体检利国利民;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副主任王舒然教授,他发言的题目是――合理膳食& 增进健康;省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省委党校姜国忠教授,他发言的题目是――百姓健康与区域经济发展。
&&& 省社科联副主席刘幸最后作总结发言。省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袁晓光,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李喜、副局长杨晓光,生活报总编辑杨晓慧,省政府原副秘书长何永林等应邀出席会议。
&&& 参会人员除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外,还有普通市民代表和正在医院就医的患者代表等共100余人。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 黑龙江社会科学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电话:7 邮编:150001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 
技术支持:东北网科学生活:经济低迷期幸福感是否会缺失?
当前位置: >> >>
科学生活:经济低迷期幸福感是否会缺失?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来源:科技日报
【E-mail推荐
    幸福是什么?在全球处在经济低迷状态下时,人们的幸福感是否会缺失?国内幸福指数研究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有“幸福经济学的提出者”之称的青年经济学者刘正山认为,社会整体民众的收入会下降,整个生存环境会走向恶化。从而,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将大幅度下滑。
    应对困难,如何保留心里的幸福感,让人们在前行的路上更有斗志?
    经济低迷幸福指数下滑
    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判定标准,不管是在经济学界,还是心理专家的眼中,往往都会用“幸福指数”这样一个参数来衡量和判断个人的幸福感。
    “幸福指数是测算幸福程度的一套指标体系。”依刘正山看来,幸福是一种良好的或满意的生存条件,或是一种健康、快乐、兴旺的状态。对于幸福感的判定,刘正山更多地强调外在标准,即当个人达到预设的标准,如爱情、家庭(婚姻)、事业、休闲、学问、品德等,才有幸福感的产生。
    不得不承认,经济低迷期对人们的幸福感产生了影响,刘正山列举以下几个指标:从支出结构看,休闲支出占比将大大减少,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大大上升;其次,婚姻美满度降低。统计表明,经济越萧条,结婚的越少。因为所需之物非常紧张,很多人没有能力负担起一个好的蜜月。至于已婚家庭,在经济减缓时期,将变得不快乐,生儿育女的将会更少。另外,由于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也将大幅度攀升。
    “因此,经济低迷或者说经济危机,‘洗劫’的不只是人们的钱包,还有他们的心灵。现实的压力,将造成许多心理疾病———焦虑、抑郁、自闭、狂躁等等。”刘正山说。
    不同的人感受会不同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在华夏心理教育中心特聘讲师曹芬元眼中,就业状况、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婚姻质量、性别、年龄、价值观念、传统习惯、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以及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都会影响到人的幸福指数。
    北大六院精神研究所副主任医师闫俊认为,经济低迷无疑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这包括实际生活上的影响,比如就业机会、生活水平及其他方面的压力;实践类的影响,比如处于事业上升期,想扩大业务,而外部环境却不好,很多抱负和扩展机会得不到实现。与此同时,经济低迷还会对人们的信心产生影响,比如有的人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职业规划,却因为处在经济低迷期,使得个人发展空间受限,比如大学生就业,可能和自己的就业预期有很大差距。
    “金融危机所波及的人群依不同层次所造成的影响会不同”,华夏心理教育中心特聘讲师荀炎分析,“比如前段时间,股市炒赔了的人,或者实业刚好是出口的企业家所受的影响和冲击较大。宁波一些地方,以出口为主导的企业,现在很有可能就面临破产、倒闭,资产从上千万到入不敷出,这可以说是一个直接受害者的群体。我参加过一个证券公司的讲座,某客户从2千多万赔到了负多少,像这样的人心理肯定是要失常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有很多躯体症状,比如失眠,甚至有些出现精神上的问题,这些都是比较正常的,因为巨大的失衡感,会使人感到像掉下悬崖一样。”
    “当然,不同的人群对经济低迷时期的感受也会不同。”荀炎解释道,比如财富上的落差,不但需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还要取决于前面的经验值,比如很多商业人士都是从风口浪尖上走过的,相比那种初次经历的人,伤害程度要相对低一些。而一些炒股的老人,拿退休金去炒股的,虽然看起来没多少钱,这次损失的数额也相对并不巨大,可心理上却像掉下了悬崖。针对受害人群,维度有很多,年龄是一个系数,老年人肯定不如年轻人经得起折腾。
    “如果是从个人奋斗的角度来说,有危机也就是有机遇,这对于很多人来讲,又不失为一个获得成就的机遇。”曹芬元认为,从满足成就感因素来讲,金融危机有可能是正面的影响。然而目前社会上的宣传往往要比现实冲击更大,其实只有直接体会到失业或股票损失的人群才能有强烈的感受;对没有直接体验到冲击的人群,影响力要小。
    “大家对于人生未来的不确定不要感到害怕,了解到每件事都已经尽最大努力,就不会因为结果不如人意而悲伤,使自己成为一个勇敢自信的人,并拥有幸福的人生。”国内幸福指数研究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有“幸福经济学提出者”之称的青年经济学者刘正山认为,应对经济低迷和失业,最主要是调整好心态。
    弱势群体更需要关注
    “心理出不出问题是和一个人的性格相关的,比如性格坚强的人和不坚强的人,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就有很大不同。”北京市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王建认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要做好心理保健工作。对企业来说,在裁员时对心理素质不好的员工该多一层考虑,做一些心理疏导工作。“建议国内的企业可以请心理专家开辟讲座,开通心理热线,建立心理档案等。”
    “作为老百姓,也许还没有真正感觉到危机的浪潮,而一旦实业经济受到冲击,人们最担心的就是就业问题了,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缩减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失业,岗位缩编、降薪等。”华夏心理教育中心特聘讲师荀炎建议,对于这些群体来说,应该要储备些“心理棉衣”,做好心理准备,给自己多充电,广交朋友,扩大人脉圈等。
    同时她认为,应当关注弱势群体,包括农民、社区里的弱势群体等。政府要做好房价调控,多建保障性住房等,尽可能地来安定社会。对于一些因为实业而不是投机所亏损的纳税大户,政府也可以拿出一些资金,相对给予补偿,甚至可以出面购买一些专业的服务,比如给他们的员工裁员前增加一些心理疏导,或者给老总一些心理抚慰等。
    提高幸福感有办法
    金融海啸对不同群体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那么有什么办法帮助他们“安全过冬”吗?
    刘正山指出,“对于‘穷人’而言,首先要想方设法‘开源节流’。如做些兼职,提高收入,压缩开支;其次学习更多技能,以备不时之需等。最后,要对经济低迷做好心理预案。比如今天上司给你发了1000元奖金,并且你今天抽奖中了1000元,那么你应该把这两个好消息分两天告诉你妻子。相反,如果你今天丢失了1000元钱,而且不小心把你妻子价值1000元的手机弄坏了,那么你应该把这两个坏消息一起告诉她。”
    而对于“富人”而言,刘正山认为,拥有实业的富人,至少有两条思路可以考虑:首先,最保守的措施是学习松鼠,就是说应尽快收回现金,避免公司因为经济形势恶化而破产,或者被其他公司收购;其次,学习候鸟,就是要看清大势,顺应大势,转移产业。如从“外需”转向“内需”,从沿海转向内地,从城市转向农村。
    华夏心理教育中心特聘讲师曹芬元认为,提高幸福感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建立很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参与更多的活动,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很好的调节家庭关系,改善对环境的认知态度等。此外,也要从心理上合理调节期望值,包括对经济的期望值。
    政府要做好心理防范工作
    作为政府部门,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来帮助老百姓“过冬”呢?
    “政府在考虑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收入分配因素,不能再以经济增长论英雄。”刘正山的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增长,每个人的绝对收入增加了,但其幸福指数不一定是增加的。如果只是单纯考虑经济发展、GDP的增长,而不考虑收入差别过大及非物质方面的追求,将会使人们的幸福感普遍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采用遗产税、转移支付等手段,避免收入差距过分拉大,缓解攀比效应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政府应该拿出一部分资源,投入更多的非物质生活,如改善人们的健康,让人们有更多的休闲时间,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更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
    王建建议政府,可以把心理危机作为危机处理的一个方面,如果出现大规模的裁员,政府在心理防范方面应该做好工作。劳保部门可以出台一些心理治疗预案,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范围。此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地考虑,目前有一种心理咨询师职业,具备这种职业资格的可以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合法有序地参与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教授蔡江南呼吁,建立中国医疗卫生安全网,为社会上的弱势人群、低收入人群就医难,建立最后一道防线。“对于那些低收入者就医难的问题,政府应该建立‘共济’基金,作为一种公共性的支出,医院可以承担一部分,大部分应该由政府来买单。”(实习生 王婉 本报记者 蒋秀娟)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薛源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_百度知道
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我有更好的答案
医疗、环保、社会稳定),需要产业升级,提高附加值,结果社会产业逐步演化。企业成本上升了,结果进一步影响整体经济活力,负担加重。劳动力缺少后劳动力价格上涨,倒逼企业选择低人工的方式老龄化,造成活力不足,从生产型,变到服务型,从国家投资拉动,变企业投资,国家收税用来擦屁股(养老
采纳率:76%
来自团队:
制造业成本上升,产品成本上升,综合竞争力下降,进一步拖累经济的增长。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人口红利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低迷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