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考试挂了一次,会被fail safe么

&p&&b&听写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手段,但 &i&不是 &/i&高效的听力
&i&练习&/i& 方法。&/b&两者不可混为一谈。&/p&&br&&p&对听力课教员来说,再没有比听写更省心省力的“教法”;而对学生来说,把听写作为听力的训练手段,费时费事,单位时间效益很低,既不利于培养你听的时候集中主要精力抓住并记牢内容(而不仅仅是单词)的习惯,也不利于提高学英语的兴趣,所以建议不要多做。我以前在外交学院教英语专业本科生时从来不让他们搞听写:&b&我关心的是他们如何才能快快提高听力、尤其是英语的运用综合能力&/b&,而不在乎他们是否听懂、并拼对了一篇材料里的每一个单词。&/p&&br&练听力的目的,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是为了“听懂”英语(这话其实说对了一大半,但不全对,见下面);但听写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1. 精听/努力听懂; 2. 拼写单词(往往还要加上 #3: 查字典)。&br&&br&&p&无论听力、阅读、语法、生词,还是口语、写作、语音语调,归根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学会运用英语。&b&如果你同意“我们吃饭是为了吃饱吃好”,那你会不会同意“两根筷子必须分开使用&/b&&b&,一根扒饭&/b&&b&,一根‘夹’菜;用碗的时候不要用勺,用勺的时候不可以用碗”那样的“&/b&&b&吃饭&/b&&b&规矩”?&/b&如果不同意,那为什么在苦哈哈练听力的时候你非得“一根筷子、一个勺 ------- 只练听 + 拼单词,其它不可以碰”?&/p&&br&&p&而我要我的学生们做的是一双筷子 + 勺 + 碗统统用起来,把饭快快吃饱、吃好 ----- 也就是在练听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一石多鸟。&/p&&br&&p&首先说听。听力的关键是:&br&&/p&&br&&p&1)听懂 ------ 这是听力练习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p&&br&&p&2)理解 ------ 有时候由于缺乏语感或背景知识,即便一句话的每个单词都听懂了,但是却无法理解整句话的意思;&/p&&br&&p&3)记住,包括如何抓住重点。初练听力者往往“听懂了,理解了,摘下耳机就把一大半忘了!”&/p&&br&&p&很多词,象 of 和 have, to 和 the,初练听力的时候很容易混淆。练听写的人往往就与这类难点顶上牛了!但是我建议:不要搞太多的听写、去“硬抠”。你把一句话的意思听明白了,某个词究竟是 to 还是 the, 如果不妨碍你对整句话的理解,就放它过去。你要琢磨语法、词汇搭配的话,读的时候再去琢磨,省时省力,效率更高。既然你目前阶段听力本来就不行,又何苦“以己之短,攻人所长”?&/p&&br&&p&一篇新的听力资料,头2、3遍一定要从头到尾连贯着听,不要逐字逐句听,这个时候不求听懂绝大部分内容,而只求听懂一个大概。这样2、3遍连贯着听下来,哪怕你只懂了几个单词,也没关系,这在听力的新手来说完全正常,根本不必责难自己(哪怕你觉得自己阅读理解的水平已经达到了《新概念》第四册都已经学完的水平、但从没练过听力)。&/p&&br&&p&第二步,逐字逐句听。一开始,把一个比较长的句子一次全部听下来,可能会有困难:听到句尾,早就已经忘了句子开头说什么了。这也不奇怪:就连最好的口译都需要靠笔记来帮助自己的记忆,你练听力还处于摸索着“找门道”的阶段,记不住,又有什么奇怪的?逐字逐句听的时候,可以把一句话拆成几个部分来听,一听完一小部分,立刻口头重复,说一遍。这样做,效果会比听写好:你不仅必须知道你听到了什么,而且你在模仿发音。&b&从精听的角度说,你如果不仅听懂,而且能够口头重复,那与听写的精度有差别吗?没有。与听写相比,听+口头重复 ----- &/b&&/p&&ol&&li&&b&完全达到了与听写一样的精度&/b&&br&&/li&&li&&b&&b&不写字、不查字典,由此&/b&排除了“这个单词我到底拼对了没有”那类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b&&b&便于你不仅听懂词语,而且抓住主要内容(而听写,你一不小心就会只专注于琢磨每一个单词及其拼法,却没顾上留心全文究竟在说什么)。&/b&&/li&&li&&b&&b&你听的速度大大加快,节省下大量的时间,让你借刚听完的东西来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见下面),大幅度提高单位时间效益&/b&&br&&/b&&/li&&li&&b&模仿发音、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是改善听力的一大利器:一个单词你连念都念不准,你还能指望在一个好几十单词的长句里听懂并立刻理解它?&/b&&/li&&/ol&&p&在这第二步中,遇到难点要来回多听几遍,力求听懂。但如果某一句话或句子的某1、2个单词听了4、5遍还没听出来,那就先放一放,往下听。后面的内容常常会为前面的句子提供解释。比如,有一新手听一篇新闻,一开头听到 SMP 下跌了XXX,但是怎么也不明白SMP到底是什么意思。对这几个字母,他觉得“我肯定没听错,就是这几个字母!”这条新闻后面的内容说到了股票价格等等。如果他对股票市场市场有一些了解的话,他听到后面可能就会想到:这 SMP,肯定是自己听错了,应该是 S&P = Standard AND Poor's 股票指数。可是他如果不往下听、却跟这“SMP”顶牛的话,那就太得不偿失了。&/p&&br&&p&逐字逐句听完了一遍后,最好能再次逐字逐句听一遍:上一遍如果每隔4、5个单词你就不得不暂停一下、做口头重复的话,这回就每次尽可能多听几个单词再暂停、做口头重复。这样你逐步就会拉长停顿的间隔,慢慢就能记住整句话的内容了(但可能还是不能记住长句、或一句话里的每一个单词 ------- 那也很正常)。&/p&&br&&p&对于特别困难的难点,我主张大家不必追求把每一个单词都听懂。一篇听力练习,你听明白了90 - 95%的意思,就行了。这不是“不求甚解”,而是力求高效地利用时间,更重要的是保持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如果你非得“搞清楚、写对每一个单词”,那我建议你留心一下自己所花时间的比例: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把30%、40%的听力时间用来对付那屈指可数的几个单词了!这30、40%的时间,是最累人、最能搞糟你的情绪的!你让那么一两个单词把自己气得发疯、毁掉自己的情绪和学英语的兴趣,值吗?而且,如果你仔细检查几篇网友们听写的英语新闻稿,你会发现5%上下的错误率其实是很常见的。那你花的那30~40%的“顶牛”时间,究竟让你多听对了百分之几的内容?&br&&/p&&br&&p&&b&与其“顶牛”,不妨换条路子、更科学、更高效地利用你的英语学习时间。&/b&这是第二大步骤 ----- &b&把听力当作自己综合能力训练的一部分来做:&/b&&/p&&br&&p&1. 凡是听力尚需提高的人,大多数发音也不完美。而听觉灵敏度的训练,正是改善发音的第一步(如果你连 lip 和 reap, led 和 lad 之类的发音差异都听不出来,又怎能发现和矫正自己的发音错误?)。所以一边听,要一边模仿和揣摩发音,这样既练了听力,又同时能发现和纠正自己发音的不足之处。&/p&&br&&p&2.
归纳、收集一下刚刚听到的好词好句。所谓“好词好句”远不仅是生词,而是各种好的表达法。很多时候你明明每个单词都认识,可让你自己说的时候却“打死我也想不起来会那样去表达”。这就是你该留意、收集的。这是减少你讲英语时 Chinglish 味道的最好办法。&/p&&br&&p&3.
整理完好词好句后,立刻利用这些新学的好词好句,加上你原先掌握的词汇,口头复述一下你听到的内容(不是背诵,而是用你自己的话语来陈述同一内容)。听写的一大弊端,是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想着把每一个字都听出来、拼写正确,却没注意理解、记住全文究竟说的是什么。而复述则强迫你“要看到树木,更要看到森林”,帮助你逐步养成听的时候抓本质、记内容的习惯。此外,不少人的英语口语能力聊天没问题,可一旦他们必需迅速组织起自己的思想,有条不紊、清晰准确地用英语口头陈述出来,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而复述,就是对口头表达能力非常好的训练,并同时让你加深了对那些好词好句的理解和记忆(在此不妨回想一下:你用“XX词汇红宝书”死记硬背啃下来的那X千、X万单词中,有多少是你有把握正确使用的?)。&/p&&br&&p&4.
做上述这些的练习时,你的听力、词汇、语音语调、口语、语感每天都在同步提高。英语说到底是一个整体,这些方面与阅读等都是密不可分的。你的语汇、语感、发音逐步增强了,你听的时候开始懂得如何抓重点、听到某个词汇时知道如何注意查找与它相关的关键词语了,这些无疑对你提高听力都是极大的帮助。&/p&&br&&p&5.
从你用脑的效率来说,你死盯着一件事做,比如每天1.5 ~ 2小时的听写,必定很快就觉得非常疲倦,越到后面效率越低,更别说做完听写后你的学习精力、效率会受多大影响了。而你照上述几种学习方法掺揉在一起进行的话,由于你在适时变化学习方法和角度,人就不易疲劳。&/p&&br&&p&所以,&b&每天花同样的时间,这样的听力+综合能力训练,其学习效率和效果远不是听写所能比的。&/b&&/p&
听写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手段,但 不是 高效的听力 练习 方法。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对听力课教员来说,再没有比听写更省心省力的“教法”;而对学生来说,把听写作为听力的训练手段,费时费事,单位时间效益很低,既不利于培养你听的时候集中主要精力抓住并记…
&p&&b&听力训练&/b&&/p&&p&&b&是我一直最看重的一项训练&/b&&/p&&p&&b&没有之一&/b&&/p&&p&按材料的理解深度来分,可以分为两种,泛听和精听。&br&在我的理解里,精听,就是听写材料全文。只要没有将听力稿原文写下来,全都算是泛听。哪怕你真的是竖起耳朵瞪着眼睛在听。&br&&/p&&p&坚持每天练习精听,可以提高耳朵的敏感度和提取信息的能力。&/p&&p&因为基本所有时候,你都是听到你想听到的,或者你能听到的。你不想听到的, 或者你所分辨不出来的,就哗啦啦的一下被无视掉了。&/p&&p&平时日常交流,或者参加学术会议,或者听广播,看电视时听不懂的原因,就是能从语段中提取的信息太少,少到不能够让你通过想象和逻辑来补全余下信息。&/p&&p&那该如何提高听力能力?&/p&&p&简单~~~~
&/p&&p&就是做精听。&/p&&p&精听是唯一让我觉得有安全感的练习,并且是 收益/时间比最高的一项训练。 &/p&&p&这就给你们介绍下做精听的步骤。&/p&&p&本文以BBC新闻听写为例。&/p&&p&**********************************************************************************&/p&&p&&b&第一步&/b&&/p&&p&准备好基本软件:&/p&&p&1. sitman 复读机 &/p&&p&2. draft comparator&br&&/p&&figure&&img src=&/v2-374ffcd5ccdced6d6f6aae8_b.pn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2& data-rawheight=&2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02&&&/figure&&p&&br&&/p&&p&这是我觉得用得比较顺手顺心顺耳顺我意愿六六大顺六六六的软件。&/p&&p&有一些网站上或者app或者软件可以实现听写的功能。&/p&&p&但我觉得那些都特别不好用!不推荐!!!&/p&&p&因为他们大多数要么就是操作很不友好,要么就是自作聪明的整句话的复读。我脑容量特别有限的好不啦?你一句话老长的好不啦?放完了后我能听到的都给忘了。&br&&/p&&p&Sitman可以实现自选区域的复读,随意暂停,随意定快捷键,真的是良心的为语言学习者定制的。我不多夸,你用就知道了啦。&/p&&p&sitman下载地址在这里 &a href=&///?target=http%3A///sitman.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itman.h&/span&&span class=&invisible&&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安装它之前需要安装realplayer,这个网站上有写啦,诺诺诺,自己看哈。&/p&&p&draft comparator 那个我忘了在哪里下载的,应该可以搜得到。 &/p&&p&这都是用于内部交流学习的啊啊啊!不要给我整事儿哈~~~各位读者老爷们。。。。。你们懂的哈?&/p&&p&&b&第二步&/b&&/p&&p&从各大网站上找听力资源啦,什么普特呀,可可呀,沪江呀,下载个MP3,记得一定要找有听力原文的,不然你找谁核对去?&/p&&figure&&img src=&/v2-616af5ccc859ec_b.pn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16& data-rawheight=&1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6& data-original=&/v2-616af5ccc859ec_r.png&&&/figure&&p&&br&&/p&&p&上图就是我今晚听的在可可英语网站3月26日上传的一分钟的BBC 常速新闻&/p&&p&此时不要看听力原文!&/p&&p&&b&第三步&/b&&/p&&p&把mp3放到sitman复读机里,开始听写~~&/p&&p&可以一句一句的,可以一个词一个词的,可以一个音一个音的,用尽你所能用到的所有方法,把文章听写下来。&/p&&p&所以听写的时候,画风应该是这样的&/p&&figure&&img src=&/v2-2bc9aeab7c60b69474aec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33& data-rawheight=&9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3& data-original=&/v2-2bc9aeab7c60b69474aecc_r.jpg&&&/figure&&p&哎呀,忍不住再夸一下这个软件,真是如贴心棉袄一般温暖的呵护着你随时被BBC碾压成碎片的心。让你随心所欲享受这被完虐的爱恋~~~~~~~~&/p&&p&&br&&/p&&p&&b&第四步&/b&&/p&&p&在你觉得听力稿已经听得完美到无以复加的时候,用文本对比软件,来看看你听得有多差。 &/p&&p&(充满心机的微笑……)&/p&&p&画风应该是这样的&/p&&figure&&img src=&/v2-338cb3c970ea0d9ab2bd648_b.pn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9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v2-338cb3c970ea0d9ab2bd648_r.png&&&/figure&&p&&br&&/p&&p&红色部分是你与原文不一样的的地方,这时候,就可以马上发现刺眼的错误。&/p&&p&大概花了15分钟的时间做这段话的听写。&/p&&p&我的听写结果很不好意思的挂出来。。。好多弱智的错误。&/p&&p&&br&&/p&&p&&b&第五步&/b&&/p&&p&找找自己哪里失误了。下次该如何避免这类错误。&/p&&p&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扩充自己的语音库,听懂更多。&/p&&p&常出现的错误有这么几种:&/p&&ol&&li&“小词”,比如with, to, in, but, that, it's, it was
&/li&&li&大小写,如Congress&/li&&li&动词时态,plan, planned&/li&&li&实在没听出来的名词 advocate, 还有个有趣的stabbing和stepping&/li&&li&实在很恶心的人名字&/li&&/ol&&p&这些听的错误都是很常见的啦,所以大家不要有压力觉得很难听懂然后就放弃了。&br&&/p&&p&&b&第六步&/b&&/p&&p&然后学习一下文章的表达。&/p&&p&新闻都是言简意赅,字字珠玑。&/p&&p&依我看,小主们把它背下来是极好的。&/p&&p&其实你都能精听下来后,基本上也能背个八九不离十了。&/p&&p&呼呼~~啊哈?&/p&&p&一不小心又多背了个新闻,是不是觉得。。。。好像捡了个便宜&/p&&p&&br&&/p&&p&&b&第七步&/b&&/p&&p&如果你还有耐心做到这一步的话,那就恭喜你,可以开始慢慢爬向RP的殿堂了。&/p&&p&RP不是人品的意思。拜托!&/p&&p&是&b&Received Pronunciation&/b&。&/p&&p&啥意思? &/p&&p&你问我?&/p&&p&我哪知道。。。&/p&&p&自己查哈~ &br&&/p&&p&算了算了。&/p&&p&还是我查给你们看吧。&/p&&p&诺!这是WIKIPEDIA的解释啦~&/p&&p&&b&Received Pronunciation&/b& (/r?'si:vd pr??n?nsi'e???n/; &b&RP&/b&) is the accent of Standard English in the United Kingdom[1] and is defined in the &i&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i& as &the standard accent of English as spoken in the south of England&,[2] although it can be heard from native speakers throughout England and Wales.[3][4] Peter Trudgill estimated in 1974 that 3% of people in Britain were RP speakers,[5] but this rough estimate has been questioned by the phonetician J. Windsor Lewis.[6]&/p&&p&OK,现在可以开始录音了。&/p&&p&把刚听写的这段话自己朗读然后录下来。&/p&&p&用cool edit这种比较专业的,或者手机录音这种业余的软件都可以录啦。&/p&&p&录完之后,跟原文对比。&/p&&p&诶?是不是觉得不像???&/p&&p&那就找到不像的地方,模仿一下,继续录。&/p&&p&直到自己满意为止。&/p&&p&*************************************************************&/p&&p&这种一条龙训练,可以最大限度的锻炼并提高综合能力。&/p&&p&千万不要说“我做一段BBC新闻听写用了一小时”什么的。。。。&/p&&p&听写按分钟来算!!!&/p&&p&如果看时间分配的话,一个1分钟的BBC常速新闻:&/p&&p&听写,不超过20min&/p&&p&对照并消化,不超过20min&/p&&p&熟记背诵并录音,不超过20min&/p&&p&&b&只要一小时,就完成1分钟BBC的深度精听。&/b&&/p&&p&这个深度精听训练,我在08年暑假的时候坚持了两个月,当时练习的是5分钟的BBC新闻。&/p&&p&我不想说它的效果是有多么显著多么惊人。&/p&&p&普通的精听训练(单纯的听写)一直没有断过。尤其是在准备口笔译考试的时候,都会延长新闻时间,辅以加速软件来练习。巅峰时期能加速到1.5倍。&/p&&p&&br&&/p&&p&干货就这么多哈。&/p&&p&反正都过了十年了,BBC的那几个个朗读员还在岗位上。。。&/p&&p&比如我记忆最深的Marion Marshall。&/p&&p&每每听到“BBC News with Marion Marshall”等等之类的开头,总感觉是一声号角,激励自己去战斗。&/p&&p&本帅也就能帮你们到这里了。。。嗯哼~&/p&&p&***********************************************************&/p&&p&以上回复来自我个人业余开的公众号“大敞篷车”的推文。&/p&&p&觉得有帮助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大敞篷车” &/p&&p&有问题可以在公众号后台问询&/p&&p&也可以给我发站内信哈&/p&&p&我会抽时间专门做推文来回答问题~~~&/p&&p&&br&&/p&&p&*************************************************************&/p&&p&补充一下:&/p&&p&看到有小伙伴推荐了另一款软件叫Aboboo&/p&&p&这几天试用了一下,感觉也不错。&/p&&p&如果有同学sitman用不了的话,就试试这个软件吧~~~
&/p&&p&sitman这个软件安装时候比较傲娇~~~~&/p&&p&*************************************************************&/p&&p&继续补充一下: &/p&&p&Aboboo真心很不错。加速and文本对照一应俱全。我已经转粉Aboboo了。 &/p&
听力训练是我一直最看重的一项训练没有之一按材料的理解深度来分,可以分为两种,泛听和精听。 在我的理解里,精听,就是听写材料全文。只要没有将听力稿原文写下来,全都算是泛听。哪怕你真的是竖起耳朵瞪着眼睛在听。 坚持每天练习精听,可以提高耳朵的敏…
知乎是个有点神奇的地方,有时候其实很简单直白的东西,有人非要“危言耸听”像故意吓人的。我个人用知乎只看健身跟英语两个板块,健身版本经常表达的自己练就容易练费一身病;英语板块经常表达的口语自己练就是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还有一点,就是大家都瞧不起培训机构,英语培训老师。术业有专攻,拿我学英语来说吧,如果我找培训机构去学的,一定效果比我现在好。我之所以不愿意去报班找专门的老师教我学英语,只是因为学英语对我个人来说只是爱好,打发多余的时间,所以我不愿意花高昂的学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为此花太多钱。很多人吐槽英语培训机构,只是根本没了解罢了,一般都各种各样的课程量身定制,歪题了。&br&&br&&b&关于英语连读,重音,弱音,缩读,其实重点在练习,很容易讲明白的。关键在于练习到融会贯通自己能脱口而出,这不容易。我基础差,自己无法教大家,推荐几个视频,大家照着看,多练习,方可。&/b&&br&&br&视频都来自&b&新东方在线的公开课&/b&,谢谢这个有良心的培训机构,免费在优酷放了那么多公开课。&br&&b&1、&/b&&br&&b&连续规则&/b&&br&&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TY4ODEyMTc2NA%3D%3D.html%3Fspm%3D0.0.contentCard--channelFeed.A.TJqQa4%26from%3Dy1.9-3.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东方在线 美语发音零基础:连读规则&i class=&icon-external&&&/i&&/a&&br&(截图为该节连读视频的截图)&br&&figure&&img src=&/0acc89fa74e65ae01a13f_b.pn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0acc89fa74e65ae01a13f_r.png&&&/figure&&br&&b&2、&/b&&br&&b&重读:&/b&&br&&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TY4NTg1ODk2NA%3D%3D.html%3Fbeta%26from%3Dy1.7-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语发音零基础:重音规则&i class=&icon-external&&&/i&&/a&&br&(该重音规则视频的截图)&br&&figure&&img src=&/8faffb1ff53_b.png& data-rawwidth=&926& data-rawheight=&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6& data-original=&/8faffb1ff53_r.png&&&/figure&&br&&b&3、&/b&&br&&b&弱读&/b&&br&&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TY4OTI0MzI4NA%3D%3D.html%3Fbeta%26spm%3D0.0.contentCard--channelFeed.A.TJqQa4%26from%3Dy1.9-3.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东方在线 美语发音零基础:弱读规则&i class=&icon-external&&&/i&&/a&&br&(图片为该节弱读的视频截图)&br&&figure&&img src=&/8faffb1ff53_b.png& data-rawwidth=&926& data-rawheight=&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6& data-original=&/8faffb1ff53_r.png&&&/figure&&br&&b&4、&/b&&br&&b&缩读&/b&&br&&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TY5MDU2MDkxMg%3D%3D.html%3Fbeta%26spm%3D0.0.contentCard--updateFeed--stared.A.TJqQa4%26from%3Dy1.9-3.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语发音零基础:缩读规则&i class=&icon-external&&&/i&&/a&&br&(图片为该节缩读视频的截图)&br&&figure&&img src=&/6efd44da2d12ac6fb4d5ba303f766c17_b.png& data-rawwidth=&952&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2& data-original=&/6efd44da2d12ac6fb4d5ba303f766c17_r.png&&&/figure&&br&几个视频都不大,下载优酷APP然后缓存,经常看。&br&内容都是很多书、精华答案老提的一些内容,但是这几个视频分为别类整理在一起,老师发音也很好,可以直接模仿。&br&&br&&b&另外不满足这几个的,可以听北外的一个广播——英语PK台 ,有一个专门的连读课。(网易云音乐搜 “英语PK台”)&/b&&br&&b&发音,重点在练。&/b&&br&&b&希望大家不要骂我是新东方的拖,这些都是公开课,免费的,不收钱。我只是以前买过一套新东方的课,感觉他们的服务特别好。&/b&&br&&br&&br&&blockquote&开通了个人公众号——sparetime2017 / 姜大白,在哪里我把关于自学英语的内容系统的整理了,现已开门迎客,欢迎大家去看一看,有朋自远方来~&p&&a href=&///?target=http%3A///r/szrexuPEML5Prael92_h&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szrexuP&/span&&span class=&invisible&&EML5Prael92_h&/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blockquote&
知乎是个有点神奇的地方,有时候其实很简单直白的东西,有人非要“危言耸听”像故意吓人的。我个人用知乎只看健身跟英语两个板块,健身版本经常表达的自己练就容易练费一身病;英语板块经常表达的口语自己练就是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还有一点,就是大家都瞧…
小时候老是被“中国梦”“美国梦”什么的洗脑,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了就能够改变命运,能够进入到最上层的社会。然后我也从一个工薪家庭的出身,到进入国内Top2的高校读书,毕业后进入行业内顶级大公司工作……这么些年过来了,感触很多。但坦白说,觉得什么“知识改变命运”的话,实在也有些言过其实了。&br&&br&阶级这东西,远比我们想象中难以打破。看了这部纪录片,感觉更是如此。&br&&br&你看纪录片中,那些上流社会的孩子,因为有家庭的底子在,因为可以轻易到好的大学念书,人生中即使只是去小学教学,或者当个嬉皮士,或者没有考上计划中的好大学,但最终还是会过上优渥的中产以上的生活,或者到BBC工作,或者嫁给律师,或者到私立学校教学,或者成为律师……工作稳定舒适,收入丰厚,可以更多考虑国家的命运,政治的对错。而不用太多为生活为物质发愁。&br&&br&而那些贫穷家庭的孩子,即使是过得比较好的Tony,努力一生,到56岁虽然也过得不错,但也得夫妻两个人辛苦轮班开出租车,才能够维持他们一家人体面的生活;而那个黑人哥们,因为没什么技能,56岁还得开堆高机努力工作,以赚钱养家……&br&&br&在这14个孩子当中,或许只有两个例外:一个是家庭条件原本很好,但最终沦为流浪汉的Neil;一个是出身贫寒,但个人热爱科学,努力进入美国大学学术圈的Nick。而这种例外,确实是比较少的。Neil之所以过成这样,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有心理疾病(直到56岁的纪录片中他才承认),因此难以适应社会,才会过成这样;Nick确实本身聪明,又努力向前,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但他也承认,自己毕业时是因为无法拿到英国高校的教职才到美国的,而他本身是更希望留在英国的(但如果他在英国本土就有上层家庭的社会关系而帮他进入英国学术圈,他还会去美国吗?)。而且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他学的是上层社会较少人问津的物理学。其实客观上,这样的学科是比较容易只靠智商和努力进入的领域,不像法律、医学等领域是上流人士争相进入的社交型领域。换句话说,如果Nick不是学物理而是法律,不是去美国而是留英国,恐怕很难达到今天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吧……&br&&br&所以,我们再来看,会发现阶级这东西的封闭性和稳定性,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强大。仅仅是依靠聪明、努力之类的东西,就想实现的等级的跃迁,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有许多客观因素在卡着你。&br&&br&就像今天的中国,即使你学习成绩优秀,进入很好的大学读书,即使你能够和同一所大学的那些上流社会的孩子聊天说笑。但他们在上学期间,就可以拿着父母给的一百万做创业练习,或者在学校门口花数百万开一家饭店在学习之余了解经商……而他们刚刚毕业,父母可以给他们一千万做些真正的创业,或者到大公司看似和你一样的只做一个基层员工呆上两年,但两年后他还是会凭借这些基层的经验,再拿上父母给的几千万开自己的公司……&br&&br&而你,上学时候只能认真读书,毕业了只能到公司认真干活。几百万对你来说永远是天文数字。当你还在为买房发愁的时候,人家已经住上父母买的大房子,又用父母给的几百万开了自己的公司,再凭借父母和他自己从小打下的社交关系轻松把公司做到市值几个亿(这时候他们就可以说,凭借自己的努力一下赚了几个亿,而且事实上确实如此)……&br&&br&这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不是仅仅凭借聪明和努力就能够怎么样的。阶层之间的差异,也绝对不仅仅是上了顶尖的同一所大学,大家就到了同一个起跑线的。人家拥有的,远远不止是名校学历;而出身底层只靠聪明努力来到这里的你,也只拥有个名校学历罢了。&br&&br&这种差距,在工作的前十年,是很明显的。因为你再聪明,工作没几年的你,也很难赚到北上广一栋房子的钱。所以你这十年赚的钱,主要还是投在买房上;而有钱人家的孩子,赚到同样多甚至更多的钱,可以用来投资用来创业用来做回报更丰厚的事情。物质的差距,仅这一点就拉开了。更别提人家有父母提供各种社会关系创业启动资金了……&br&&br&当然,工作再过十年,你或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缩小了和上层人士的物质差距,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不过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积累的财富或许也比你多了可能远不止一两个数量级。&br&&br&所以,明白了这些的我,也不再躁动着要实现阶层跃迁什么的。因为我知道这基本上是徒劳。最多,你凭借聪明和努力,上升一个阶层就了不起了。再多,抱歉,会有很多现实条件卡着你。社会这么稳定,阶层这么稳定,不是没有原因的。&br&&br&当然,也不排除个别极其聪明、出色、努力的底层孩子,最终跨跃了不仅仅一个阶层,而是数个阶层甚至到了整个社会的顶层,但是,真的,我告诉你,这绝对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即使做成了,那孩子也一定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努力。他一定舍弃了很多。&br&&br&我们大多数,还是普通人,有普通的聪明,普通的努力。而且,也不想付出那么多的代价,经历那么多阶层跃迁的痛苦。所以,更靠谱的,还是安心呆在自己的阶层,或者努力一些,跨跃一个阶层。估计也就差不多了。这样已经能够过上还不错的生活了,你在这世上也算是努力得够本了。&br&&br&况且,阶层跨跃这个事儿,是没有尽头的。而每一个阶层,也都有自己的快乐与不快乐。谁又能够说,上层社会的各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一定比中层社会的买不起游艇没有私人飞机,更加轻松和好面对呢?&br&&br&人人都追求美好,想过更好的生活,这很正常。但还得量力而为。人这一辈子,能够在自己的阶层过到平均以上,或者依靠自己的努力与才智再跳跃到上一个阶层,就挺好的。再多,还是听天由命吧。&br&&br&P.S:以上观点,仅限当前的我,或许十年后又有什么变化也未可知。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关于社会,关于自身,未来究竟怎样,没有人会知道。你们也是一样。大家的未来,都未可知。&br&&br&-------------------------------------------------------------------------------------------------------------------------&br&&br&日 后注:&br&我发现有些人在曲解我的意思,以为我说这些是在讲宿命论、家庭决定一生之类的东西,我必须声明我完全没有这些意思。我并没有否定这纪录片中那些富贵人家孩子本身的努力,我也知道贫穷人家的小孩也是努力和不努力的都有(当然富贵人家小孩也肯定有不努力的)。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否定努力的价值,恰恰相反,我十分认可努力的意义,甚至明确地知道我能过上现在还不错的生活是因为自身的努力(事实上我应该算相当努力的普通人之一了)。&br&&br&我说这些,是为了更有效的努力。所谓“更有效的努力”,是针对那些“想要一步登天、一夜致富、凭借上个好学校去个好公司之类就一下子登上人生巅峰”的努力而言的。我只是想通过这部纪录片,以及我个人身边的所见所闻说明一点,在现在这个社会,是存在阶层壁垒的。那些新闻媒体上天天宣传的一步登天、一夜成为巨富,不仅在现实中是个例,另外也有阶层这样的壁垒在阻止它的发生。&br&&br&所以,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与其抱希望于“花大价钱让孩子上个名校就能到上流社会了”、“我自己上个名校到了大公司就能到上流社会了”、“我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当上比尔盖盖茨”blabla……还不如脚踏实地做好眼前事,把目标订得更可行更踏实,一步一步,做你当前条件下可以做到的更好的程度,这才更加实在,这样的努力也才更加有效。&br&&br&不要指望着一个XXX的机会或者XXX的平台就能让你的人生怎么样。诚然,一个好的XXX确实会让你过得更好,但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在人生这场长跑中,你能够过得如何,跑得多远,应该是无数个XXX慢慢累积起来的,并非一蹴而就。&br&&br&明白了这一点,把浮躁的心气丢掉,把努力落实在一点一滴小小的进步上,这才是更有效的努力,也才能走到更远的前方。
小时候老是被“中国梦”“美国梦”什么的洗脑,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了就能够改变命运,能够进入到最上层的社会。然后我也从一个工薪家庭的出身,到进入国内Top2的高校读书,毕业后进入行业内顶级大公司工作……这么些年过来了,感触很多。但坦白说,觉得什么“…
(有朋友私信我要资源。大家只需要点我头像,看我个人简介,关注后发送剧名给公众号,就能收到资源了~)&br&先来说说剧中那些中国剧迷熟悉的面孔吧~&br&&strong&法官Wargrave&/strong&&br&&figure&&img src=&/a60cd5a46296decc54fbe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60cd5a46296decc54fbea_r.jpg&&&/figure&&br&&br&由&strong&《权力的游戏》&/strong&中被小恶魔一箭射死的泰温·兰尼斯特扮演&br&&br&&figure&&img src=&/ca84d5c0ba15cb049cdced_b.png& data-rawwidth=&394& data-rawheight=&2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4&&&/figure&&br&&strong&警官Blore&/strong&&br&&figure&&img src=&/2d6196fcc9d4d786a7f25fd03a75dba4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2d6196fcc9d4d786a7f25fd03a75dba4_r.jpg&&&/figure&&br&&br&由&strong&《权力的游戏》&/strong&中被雪诺一剑捅死的叛变守夜人扮演&br&&br&&figure&&img src=&/14fa1ea3cc80c127f8dc05a205dd4daf_b.png& data-rawwidth=&398& data-rawheight=&21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8&&&/figure&&br&&strong&管家Rogers&/strong&&br&&figure&&img src=&/8cb873c6eed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cb873c6eedc_r.jpg&&&/figure&&br&&br&由&strong&《权力的游戏》&/strong&中剁掉Jaime右手,被Hodor拧断脖子的洛克扮演&br&&br&&figure&&img src=&/0db6b4174f6dec6ad6a655471eee9bc8_b.jpg& data-rawwidth=&617& data-rawheight=&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7& data-original=&/0db6b4174f6dec6ad6a655471eee9bc8_r.jpg&&&/figure&&br&&p&&strong&怎么都是《权力的游戏》?&/strong&&/p&&p&&strong&剧看多了你就会发现,英国演员就那么几个~&/strong&&/p&&p&&strong&#英剧只有50个演员系列#&/strong&&/p&&br&&p&还有我最喜欢的&strong&帅一脸的雇佣兵Lombard&/strong&&/p&&p&&strong&&figure&&img src=&/00871edd30369bab783e92e2ada2d86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00871edd30369bab783e92e2ada2d86f_r.jpg&&&/figure&#浴巾可以再低点吗?# &/strong&&/p&&br&&p&由电影《霍比特人》三部曲中被捅死的最帅的矮人扮演 &br&&/p&&p&&figure&&img src=&/dacc5b131f7f1fc3e9e5_b.png& data-rawwidth=&513&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3& data-original=&/dacc5b131f7f1fc3e9e5_r.png&&&/figure&&strong&#答主是直男#&/strong&&br&&/p&&br&&p&这些在各自成名作中&strong&惨死&/strong&的角色&/p&&p&将在这部《无人生还》中一起&strong&&复活&&/strong&&/p&&p&然后再次&strong&惨死&/strong&。。。&/p&&br&&p&是不是感到有些背后发凉呢???&br&&/p&&br&&br&&p&十个演员也都是&strong&英国本土实力派&/strong&所以,从选角上,这部bbc的《无人生还》是极为出色的~&/p&&figure&&img src=&/ede1b5804751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de1b5804751a_r.jpg&&&/figure&&br&&br&&p&&b&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它精良的制作&/b&&/p&&br&&p&因为故事的背景是一座孤岛,一栋孤宅&br&&/p&&p&十个有着不同背景的人&/p&&p&典型的阿加莎“暴风雪山庄”模式,即孤立空间内发生的故事&/p&&br&&p&为了架构这个独特的封闭空间,去最大限度还原小说原著剧情,搭建一个让主演们尽情飙戏的舞台,主创团队在拍摄地的选择上下了很大的功夫:&br&&/p&&br&&p&小岛海滩有关的戏份是在英国最美的海滩之一&strong&Kynance湾&/strong&拍摄的,这里有&strong&白沙、翠蓝水域和璀璨的绿地&/strong&,每年都会吸引很多游客前来野餐。&br&&/p&&figure&&img src=&/d4e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d4e_r.jpg&&&/figure&&br&&p&剧中人物冲突最激烈的重头戏都发生在阿婆小说中勾勒的那个奢华宅邸,这部分的拍摄是在&strong&伦敦西部希灵登区&/strong&的山间小别墅里完成的,内部装饰充满了20世纪初的英伦风情。&br&&/p&&figure&&img src=&/13869d70bff0ef3c7f19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13869d70bff0ef3c7f19_r.jpg&&&/figure&&br&&p&所以在制作上,bbc依然延续了高水准。&/p&&br&&p&&b&最后,我们来说说这部剧的立意,这个是我个人最欣赏的。&/b&&/p&&br&&p&在看的时候,我紧紧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惭愧的说:初看该剧的时候,小时候读的这本小说,情节都忘完了,所以我也在进行&破案&,努力拼凑着蛛丝马迹的线索,试图寻找出真凶。这种&strong&剥茧抽丝&/strong&的过程真的是爽到飞起。&br&&/p&&br&&p&在这部《无人生还》中,你看不到天才侦探凭借一己之力,疯狂脑补,最后大喊一声&凶手就是你!&让人感到智商惨遭碾压。&/p&&figure&&img src=&/91c17e2ffc99166b0dbcfea9e899db1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91c17e2ffc99166b0dbcfea9e899db18_r.jpg&&&/figure&&br&&p&整部剧始终在描绘动机和人性,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个特异怪诞的丰富心理世界,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答案,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p&&br&&p&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小说可以狂卖1亿册,给日后无数影视作品提供灵感:&/p&&br&&p&&strong&因为它直接揭露了人性&/strong&&/p&&br&&p&我一向对这类有深度,值得玩味的作品情有独钟。&/p&&br&&p&在《行尸走肉》架构的末世时代中,我们感受到了&strong&&比丧尸更可怕的是人心&&/strong&&/p&&p&&figure&&img src=&/69d418cd7d6f2794bbc81f0eaf3f806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9d418cd7d6f2794bbc81f0eaf3f8063_r.jpg&&&/figure&在BBC英剧《黑镜》中,我们看到了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strong&人性的冷漠、&看客心里&的猖獗&/strong&&br&&/p&&figure&&img src=&/c64bf07573bfc9ea5c7fd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64bf07573bfc9ea5c7fd0_r.jpg&&&/figure&&br&&p&在电影《死亡实验》中,当一群&strong&看似平凡善良的人&/strong&被安置在了&strong&享有绝对权威和控制力&/strong&的位置上时,他们的改变让人心寒。与其说&改变&,倒不如说是本性的暴露。&br&&/p&&figure&&img src=&/1dadf0e1e2a472be5f7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1dadf0e1e2a472be5f76_r.jpg&&&/figure&&br&&p&&strong&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视&/strong&&/p&&p&&strong&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strong&&/p&&br&&p&&strong&自私、贪婪、多疑、狂躁、残忍&/strong&,我们每个人的灵魂上都不可抗拒的被打上了这些人类劣根性的烙印。&/p&&br&&p&《无人生还》中受邀进入豪宅里的这群人无疑都是有罪的,但是当广播响起,当他们的罪行被大声朗读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却是&strong&矢口否认、慌张掩饰&/strong&。&br&&/p&&figure&&img src=&/721ba47c5fd6923e02eef1_b.jpg& data-rawwidth=&426& data-rawheight=&2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6& data-original=&/721ba47c5fd6923e02eef1_r.jpg&&&/figure&&br&&p&是玩世不恭地在坦然承认罪行之后,言语中毫无悔意甚至透露着那一丝丝&strong&难以抑制的骄傲&/strong&。&br&&/p&&figure&&img src=&/a665c2d0fcaa47d306e22f_b.jpg& data-rawwidth=&411& data-rawheight=&2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1&&&/figure&&br&&p&然而当杀戮开始,当他们幡然醒悟到需要用生命去赎罪之时,这群人&strong&崩溃了&/strong&。&br&&/p&&br&&p&因为他们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衣冠楚楚地觥筹交错,吹嘘着自己在一战时的丰功伟绩。&br&&/p&&figure&&img src=&/04f735ed1b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04f735ed1b_r.jpg&&&/figure&&br&&p&那段见不得人的经历如噩梦般如影随形,让人痛不欲生。&br&&/p&&figure&&img src=&/4fe33eb670efbd49d72ac_b.jpg& data-rawwidth=&431& data-rawheight=&2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1& data-original=&/4fe33eb670efbd49d72ac_r.jpg&&&/figure&&br&&p&而这个时候猜疑四起,房间里的他们无法相信除了自己的任何一个人。他们试图寻找真凶,企图结束这场灾难。&br&&/p&&br&&p&&strong&然而可悲的是:&/strong&&/p&&p&除了&strong&互相猜忌污蔑,&/strong&除了情绪失控地&strong&咆哮颤抖&/strong&&/p&&p&除了不断地&strong&敲锣收尸,&/strong&除了自暴自弃的&strong&淫乐&/strong&&/p&&p&&strong&他们什么也做不了&/strong&&br&&/p&&br&&p&可悲的人类总以为自己可以用&strong&&高明&&/strong&的手段掩饰犯下的罪行,揩拭掉满手鲜血。总以为可以用一个个在腹中酝酿多时,在脑海中编织已久,甚至在镜子前演练过无数遍的谎言去瞒天过海。&br&&/p&&br&&p&但事实是,我们所有的这些&努力&在造化看来,都是&strong&毫无意义且十分拙劣的无用功&/strong&。&br&&/p&&br&&p&也许我们可以无比纯熟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和心率去嘲弄测谎仪。用略带颤音的声线,几行矫揉造作的泪水骗过蠢笨的警察。&br&&/p&&figure&&img src=&/97e5dfabf7aa518e59cbf7ee0a667f36_b.jpg& data-rawwidth=&435& data-rawheight=&2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5& data-original=&/97e5dfabf7aa518e59cbf7ee0a667f36_r.jpg&&&/figure&&br&&p&也许我们可以仗着权势和财富赫然凌驾于法律之上。&br&&/p&&p&或许有些正义注定无法在文明的社会里被伸张。&br&&/p&&figure&&img src=&/54a7a177cd_b.jpg& data-rawwidth=&437& data-rawheight=&2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7& data-original=&/54a7a177cd_r.jpg&&&/figure&&br&&p&&strong&但是Trust me:&/strong&&/p&&br&&p&&strong&Karma is a bitch&/strong&&/p&&p&&strong&该来的总是会来的&/strong&&/p&&br&&p&而这也恰恰是聪明的人类所&strong&惧怕&/strong&的。&/p&&br&&p&我们很怕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里,躲藏着一个如同《电锯惊魂》中的大魔头一样的人,正冷眼窥视着自己所有肮脏的秘密,细细构思着如何用一个个血肉横飞的游戏让我们为曾经犯下的错赎罪。&/p&&figure&&img src=&/d603e7982a5cdbf1ce34ea_b.jpg& data-rawwidth=&542&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2& data-original=&/d603e7982a5cdbf1ce34ea_r.jpg&&&/figure&&br&&p&而在我看来,这种&畏惧&其实就是我们所缺失的&strong&信仰&/strong&:&/p&&blockquote&&p&相信这个世界上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受限于法律,不依附于政治,它大过每一个体,高于整个社会。而它所做的就是惩恶扬善,让所有的善举都得到嘉奖,让所有的罪恶都受到制裁。&/p&&/blockquote&&br&&p&这就是&strong&信仰&/strong&。这就是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的原动力。&/p&&br&&p&自幼读着狄更斯、萨克雷和大仲马长大的阿婆的作品中有的永远不只是扣人心弦的烧脑推理和一环扣一环的密室谋杀。她的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字里行间中承载着太多她&strong&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勾勒&/strong&,只不过这种理解和塑造被她化作了书里的&strong&一个个鲜活的人物&/strong&。&/p&&figure&&img src=&/286f64ab9bdc737adef7c105a741fb6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286f64ab9bdc737adef7c105a741fb64_r.jpg&&&/figure&&br&&p&BBC的这部翻拍之作紧紧抓住了这一核心,把大量的笔墨花在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上。&br&&/p&&br&&p&但这也恰恰是一个让人遗憾的地方,编剧似乎默认了看这部剧的人都是读过原著的,从而对凶手作案细节的描绘几乎为0,导致没有读过作品的人到了最后疑云被拨开之时,也没有搞懂凶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一切。&br&&/p&&figure&&img src=&/190fd49b7b147b4fffbb57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90fd49b7b147b4fffbb57d_r.jpg&&&/figure&&br&&p&&figure&&img src=&/09e613ff9729412baaefe85f6e6d23b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09e613ff9729412baaefe85f6e6d23ba_r.jpg&&&/figure&但是瑕不掩瑜:能用3个小时把一个故事讲的津津有味,听完故事后又能让人去自省,产生一种&敬畏&,已然是一种成功。&/p&
(有朋友私信我要资源。大家只需要点我头像,看我个人简介,关注后发送剧名给公众号,就能收到资源了~) 先来说说剧中那些中国剧迷熟悉的面孔吧~ 法官Wargrave 由《权力的游戏》中被小恶魔一箭射死的泰温·兰尼斯特扮演 警官Blore 由《权力的游戏》中被雪诺…
先给个学生眼中看似不错的分数。&br&&figure&&img src=&/v2-38fabf1edec28d32d262f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38fabf1edec28d32d262f_r.jpg&&&/figure&&br&距离第一次考6级已经有整7年了。&br&&br&2009年第一次考六级,今年有幸以学生身份回到母校,又考了一次六级。当了几年机构的培训老师,难免有些自信心爆棚,结果听力题型的改变着实让我差点没找到感觉,事实证明这次改革后的题目不太容易。 分数出来之后也证明了我的判断,听力整整比阅读低了40分,充分说明听力的训练是不可以间断的。这些年读外文书、看外文报告没有间断,所以阅读能力没有下降,但是听力确实大不如前,至少离2010年考托福时差了很远(这里没有任何自夸的意思,本人从事四六级教学6年,一直教的项目是四六级考研写作)。&br&&br&分析完分数之后,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新改革的六级听力,得出了一些新改革题型的窍门:讲座题。特别分享给听力一直摸不着头脑的考生。(以下内容摘自本人公众号,个人感觉是市面比较详细且踏实的解读。)&br&&br&第一部分 &br&改革动向:&br&&br&&p&  1. 取消短对话&/p&&p&  2. 取消单词及词组听写&/p&&p&  3. 短文听力由3篇缩减至2篇&/p&&p&  4. 新增讲座、讲话听力(3篇)&/p&&p&  调整后的六级听力结构:&/p&&p&至此我们可知,新四六级听力保留了长对话和短文听力两类题型,只在题目数量上有所调整,而此次主要的变动在于新增了四级的“短篇新闻听力”和六级的“讲座/讲话听力”,而且删除掉了听写部分的题型。&/p&&br&&p&第二部分&/p&&p&长对话听力&/p&&br&&p&1.长对话选材特点&/p&&p&有了充分的听前预测,听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抓住考点,且掌握如下两个原则:&/p&&p&  首先,长对话后设的3-4个小题一般均匀地分布在对话的每个回合,极少出现某一个回合包含两个考点的情况。这样,我们在一个对话回合中找到一个考点后,剩余的部分就可不做详听,让紧张的神经稍做放松,有利于将精力集中于下面的考点。&/p&&p&  其次,考点的位置多是话轮转换的时候。具体的说,就是对话一方某段发言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这也完全符合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即在发言伊始多是开门见山,而在发言结尾处又总括强调。&/p&&p&  例:&/p&&p&  M: Hi, Miss Rowling, how old were you when you started to write? And what was your first book?&/p&&p&  W: I wrote my first story when I was about six. It was about a small animal, a rabbit, I mean, and I've been writing ever since. (22题考点)&/p&&p&  M: Why did you choose to be an author?&/p&&p&  W: If someone asked me how to achieve happiness, step one would be finding out what you love doing most and step two would be finding someone to pay you to do this. I consider myself very lucky indeed to be able to support myself by writing. (23题考点)&/p&&p&  M: Do you have any plans to write books for adults?&/p&&p&  W: My first two novels were for adults. I suppose I might write another one, but I never really imagine a target audience when I'm writing. The ideas come first, so it really depends on the ideas that grasp me next. (24题考点)&/p&&p&  M: Where did the ideas for the Harry Potter books come from?&/p&&p&  W: I've no idea where the ideas came from. And I hope I'll never find out. (25题考点) It would spoil my excitement if it turned out I just have a funny wrinkle on the surface of my brain, which makes me think about the invisible train platform.&/p&&br&&p&2.听力技巧:&/p&&p& 1)更多单词或短语被读到的选项就是正确选项&/p&&p& 2)原文经常会把正确选项的词用同义词来替换&/p&&p& 3)第一题经常对应原文第一句或第一回合&/p&&p& 4)顺序出题,边听边做,不等问题。&/p&&p&
5)一方询问,另一方作答时,关键信息多出现在作答一方,考点自然也就多出于此。分清对话双方的主次对于我们预测考点出现的位置很重要。&/p&&br&&p&例:&/p&&p&  23. A) She is thirsty for promotion.&/p&&p&  B) She wants a much higher salary.&/p&&p&  C) She is tired of her present work.&/p&&p&  D) She wants to save travel expenses.&/p&&br&&p&  首先通过promotion, salary和work可得出本对话的大致主题是有关职业,再联系两次出现的wants,想到或许与求职有关,并顺理成章地想到可能会谈到离职的原因、新职位的性质以及薪酬等等。。&/p&&p&  此后我们可对选项中较长的词语做标注,如下划线所示。通过听录音我们发现本题答案的对应信息在原文中是&I'm fed up with my job.&, 正是&tired of&的同义置换。&/p&&p&第三部分&/p&&p&短文听力&/p&&br&&p&听力技巧&/p&&p&.1.预览选项,预测主题,区分文体。&/p&&p&在听录音之前,考生应将所有题目和选项浏览一遍,这样可以对短文内容和文体有个大致的了解和判断。通过纵向、横向比较能发现一些解题的重要信息,如否定词、转折词、重复出现的单词和短语,这些都能够帮助推断短文内容及问题类型。很多的考查内容是有关细节的,选项中给出的正确答案与原文内容保持基本一致。同时,考生要特别注意试题的排列次序,因为这类题型常常是将小题按所对应的录音材料内容的顺序排列。如果没有时间预先阅读选项或时间不宽裕,考生可以边听录音边依次浏览选项,同时进行思考、答题。&/p&&p&比如:&/p&&p&1)选项均为by开头.的介词短语表明,本题可能考查做某事的方法或手段。&/p&&p&A.By seeking help from the card reader maker Verifone.&/p&&p&B.By covering the credit card with a layer of plastic.&/p&&p&C.By calling the credit card company for confirmation.&/p&&p&D.By typing the credit card number into the cash register.&/p&&p&Q:How did Sam Azar manage to complete the sale?&/p&&br&&p&2)选项均为动词短语,其中的give birth to many new和change the lifestyle表明,本题可能考查某事带来的影响。&/p&&p&A.Produce many low-tech fixes for high—tech failures.&/p&&p&B.Give birth to many new technological inventions.&/p&&p&C.Change the lifestyle of many Americans.&/p&&p&D.Affect the sales of high—tech appliances.&/p&&p&Q:What is today’s shaky economy likely to do?&/p&&br&&p&2. 在听短文时,要注意捕捉每篇文章或每一段开头的一句话&/p&&p&因为它们往往是该篇或该段落的主题句,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对下文做出了重要提示。同时,要密切注意短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这些要素,因为短文后的问题通常会以what, when, where, which, who, why, whose, how等疑问词开头。另外,考生要从整体上了解短文的中心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主要情节或论点,在不影响听的前提下做笔记,把回答问题的关键词语及内容记录下来。&/p&&br&&p&3. 根据文章体裁寻找具体信息。&/p&&p&不同文体的文章其内容的侧重点以及考题的偏重点也各不相同,所以考生在预测时最好估计一下文章的属性,根据所设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听内容。如名人传记类侧重人物的出生年月、地点、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突出贡献及轶闻趣事等。说明文是用于说明事物的,它主要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形态和功能。所以在听这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具体信息。&/p&&br&&p&4.注意标志性细节:逻辑词。&/p&&p&听力材料中出现的时间、数字、地点等信息以及表示原因和转折关系的词汇和句子经常是标志性的出题点所在。所以,考生在听的时候要特别留意这些细节,做好笔记。&/p&&br&&p&5.避免掉坑:听到什么不一定选什么。&/p&&p&长对话和短文都以考同意替换为主。&/p&&p&例如:&/p&&p&原文:“卡森医生每周只能看两个电视节目,放学以后完成作业才能和朋友们一起玩,and had to read two books a week, and write book reports about them.”等于选项A.&/p&&br&&p&A)Write two book reports a week.&/p&&p&B)Keep a diary.&/p&&p&C)Help with housework.&/p&&p&D)Watch education.&/p&&br&&br&&br&&p&第四部分&/p&&p&讲座/讲话听力:&/p&&br&&p&1.选材特点&/p&&p&选取讲座或演讲的录音作为听力素材,基于内容设置单选题,一共三篇讲座或演讲,共10题。&/p&&br&&p&从官方提供的样题中可见其特点:&/p&&br&&p&新六级样题讲座/讲话听力第三段:&/p&&p&  样题题干:&/p&&p&  Now listen to the following recording and answer questions 23 to 25.&/p&&p&  23. A) The guaranteed quality of its goods.&/p&&p&  B) The huge volume of its annual sales.&/p&&p&  C) The service it provides to its customers.&/p&&p&  D) The high value-to-weight ratio of its goods.&/p&&p&  24. A) Those having a taste or smell component.&/p&&p&  B) Products potentially embarrassing to buy.&/p&&p&  C) Those that require very careful handling.&/p&&p&  D) Services involving a personal element.&/p&&p&  25. A) Those who live in the virtual world.&/p&&p&  B) Those who have to work long hours.&/p&&p&  C) Those who are used to online transactions.&/p&&p&  D) Those who don’t mind paying a little more.&/p&&br&&p&  样题原文:&/p&&p&  Now listen to the following recording and answer questions 23 to 25.&/p&&p&  I’d like to look at a vital aspect of e-commerce, and that is the nature of the product or service. There are certain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are very suitable for selling online, and others that simply don’t work.&/p&&p&  23.Suitable products generally have a high value-to-weight ratio. Items such as CDs and DVDs are obvious examples. Books, although heavier and so more expensive to post, 23.still have a high enough value-to-weight ratio, as the success of Amazon, which started off selling only books, shows. Laptop computers are another good product for selling online.&/p&&p&  Digital products, such as software, films and music, can be sold in a purely virtual environment. The goods are paid for by online transactions, and then downloaded onto the buyer’s computer. There are no postage or delivery costs, so prices can be kept low.&/p&&p&  Many successful virtual companies provide digital services, such as financial transactions, in the case of Paypal, or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s Skype does. The key to success here is providing an easy-to-use, reliable service. Do this and you can easily become the market leader, as Skype has proved.&/p&&p&  Products which are potentially embarrassing to buy also do well in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Some of the most profitable e-commerce companies are those selling sex-related products or services. For a similar reason, online gambling is highly popular.&/p&&p&  24. Products which are usually considered unsuitable for selling online include those that have a taste or smell component. Food, especially fresh food, falls into this category, along with perfume. Clothes and other items that need to be tried on such as diamond rings and gold necklaces are generally not suited to virtual retailing, and, of course, items with a low value-to-weight ratio.&/p&&p&  There are exceptions, though. Online grocery shopping has really taken off, with most major supermarkets offering the service. The inconvenience of not being able to see the food you are buying is outweighed by the time saved and convenience of having the goods delivered. 25.Typical users of online supermarkets include the elderly, people who work long hours and those without their own transport.&/p&&p&  23 What is important to the success of an online store?D&/p&&p&  24. What products are unsuitable for selling online?A&/p&&p&  25. Who are more likely to buy groceries online? B&/p&&br&&br&&p&2.听力技巧&/p&&p&1)逻辑词/语气词后出题频繁&/p&&p&新六级的讲座/讲话听力素材来源比较复杂,样题中第一篇来自托福原题,第二篇来自VOA,最长的一篇原文字数达到了450词。讲座/讲话听力题型的内容往往会比较专业,但是在形式上,由于是演讲内容,很多时候更偏向于口语表达。这类题型同样有着特定的行文方式和风格,考生需要靠日常多积累,多练习,方能轻松应对。&/p&&br&&p&增加讲座测试的意义在于,假设学生走进英语国家的大学课堂,你是否能听懂真正的外国教授的英文授课,这种题型的设计更加接近于托福考试中的lecture,命题设计也和托福考试十分相似,其出题点在于:&/p&&br&&p&1.段首段尾句:任何一个篇章第一句话往往是重点&/p&&p&2.设问句:一般疑问听升调,特殊疑问听特殊疑问词(5w+1h)&/p&&p&3.总结性质的词汇:in brief, in particular, in short, all in all, generally speaking, conclude, conclusion, in a word, so , you see, in fact, we can say, ok, anyway&/p&&p&4.重复性质的信息:指实词重复&/p&&p&5.首段转折:在第一段中出现but,however, yet, instead, today 后往往是正确答案&/p&&p&6.转折对比处:passage中出现转折对比的词汇,往往被转折对比的后面为正确答案。&/p&&p&Although, though, even though, despite, in spite of, however, but, yet, well, not…but…, instead, on the other hand, unexpected, unexpectedly, unfortunately, fortunately&/p&&p&7.因果关系:重因轻果&/p&&p&because, cause, for, as, since, be due to, lead to, result from, result in, as a result&/p&&p&8.定义处:something can be defined as something, that is so called, we call it... the definition of ... is...&/p&&p&9.强调处:语气强硬的词汇,形容词,副词最高级&/p&&p&10.特殊修辞:排比处、举例处、比喻处&/p&&br&&br&&p&2)一开始的强调主题处&/p&&p&比如: &/p&&p&Today, we are going to discuss…….&/p&&br&&p&3)下定义处经常有考点。&/p&&p&比如:define, concept, what
I mean is .&/p&&p&生单词过多处,未必是考点,其后解释为考点。这是平时我们在整个听力部分反复强调的观点:如果听力中遇到听不懂、听不出来的生单词,千万不要纠结,从而导致没有跟上节奏,听懂接下来的内容。结果生单词处,未必是考点。尤其是在讲座听力当中,对一个新的概念提出以后,紧跟着会有简单的语言来对讲座中的术语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的内容,才是考点真正的出处。&/p&&br&&p&4)同意替换较小,听到什么选什么的概率占80%。前提是:不是只听到个别词。&/p&&br&&br&&p&以上是六级考试的整个解题思路。然而六级听力绝非靠技巧可以提升,大部分考生考前捉襟见肘都是因为平常不愿意踏实听写的缘故。如果有时间准备,非常推荐扎实精听的方式来提升。&/p&
先给个学生眼中看似不错的分数。 距离第一次考6级已经有整7年了。 2009年第一次考六级,今年有幸以学生身份回到母校,又考了一次六级。当了几年机构的培训老师,难免有些自信心爆棚,结果听力题型的改变着实让我差点没找到感觉,事实证明这次改革后的题目不…
update&br&我从大一暑假开始的3年间几乎每天听写,只因为几次没有电脑或网络中断过。&br&现在已经不每天听写了,已经投向大量阅读和口译笔译,偶尔会听写几篇玩。&br&听写可以锻炼全方位的基本功,学语言的同学们都可以尝试一下。&br&&br&&b&“听写”和“听力”是不太一样的,能听懂不代表能写下来,&/b&而在一定程度上,听写水平高低很能反映听懂了多少。很多人担心听写会让人死抠单词而忽略整体,我觉得“死抠单词”可能会出现在刚开始听写的那个阶段,听力水平和词汇量跟不上,为了听写出来必须死抠单词,这个问题随着能力提升自然就解决了。当然,如果听写方法太敷衍,那听写真的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学习方法。&br&&br&先贴个听写统计,截止&br&&figure&&img src=&/7d0ed6f628aa2dfb5dfe_b.jpg& data-rawwidth=&219& data-rawheight=&1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9&&&/figure&&br&看看我是怎么一路听写过来的,汲取一点动力吧,也可以尝试我写的这些听写工具或者方法。&br&下面主要从听写材料、听写速度(听写一篇1分钟左右的音频所需时长)、听写步骤、正确率等方面分四阶段来记录一下我近3年的听写。(文末还有【听写工具选择】【听写材料选择】【可以有的听写方法】总结)&br&&br&&br&&br&&b&---------------------------第一阶段&/b&&b&-----------------------------&/b&&br&&br&&br&我的听写从专四和慢速VOA开始。因为专四听写要手写,所以每天一张A4纸对折,一半听写,一半用来简单总结(主要是生词、新鲜的表达)。专四听写练习之外的听写都是在线听写,因为手写要自己校对很花时间,整理复习也不如在线的方便,于是开始找在线听写工具。&br&&br&先找到了&b&可可英语&/b&,听了一阵子,发现可可虽然资源挺齐全但原文和音频的校对没有做好,提交后总显示错很多,而且遇到生僻的人名、地名也没有提示,一篇听写里多次出现不会的人名地名让人莫名心灰意冷,虽然会告诉自己学到就好,但看到正确率太低总是不爽的……&br&后来就发现了沪江的在线听写,叫做&b&听写酷&/b&,资源比较齐全,而且更新也很及时,重要的是它的听写界面比较友好,而且有hints,会给出生僻的人名地名,原文和音频的校对也有小编做好,基本上没有差错。在线听写就妥妥的选择了沪江。&br&之后我的听写绝大多数都是在沪江完成的,期间也用过一些其他软件,觉得还是认准一个听写工具比较好,容易养成习惯,也方便整理复习。&br&&br&专四考完之后专攻慢速VOA和标准VOA,每天各一篇,每篇长度约1分钟,每篇听写要花差不多半小时;先整个听一遍再开始听写,看难易程度差不多听5秒钟或者一句话、半句话暂停打字,有听不出的单词就复读,如果实在听不出是什么单词就循环复读,按读音写出单词,有时候还是能写对的,如果用chrome浏览器的拼写检查的话,右键一下搞不好就能看到正确单词,生僻人名地名看hints;听完后再听一遍音频自己校对再提交,主要检查有没有漏掉介词,a,the有没有听混之类的小错误;机器校对后整理生词和表达;第二天听写之前顺手把昨天听的复习一遍。当时正确率慢V稳定在95%,标V稳定在90%;&br&&br&&br&&b&---------------------------&/b&&b&第二阶段&/b&&b&-----------------------------&/b&&br&&br&当慢V花的时间越来越少、标准VOA正确率渐渐靠近95%时,我开始放下慢V,每天听一篇标V和一篇BBC,每篇长度仍旧约1分钟;标V省去泛听步骤,打开直接就听写,一篇标V花的时间尽量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一篇BBC差不多半小时。正确率标V稳定在95%,BBC看选材波动但基本在90%以上,要是小编选材有采访,被访者有口音或者语速超快那基本就85%了。&br&&br&到这里为止,我已经能感受到听力对“听说读写”的提高,听力提高是肯定的,“说”主要是因为听得多了口音神马的都浮云了,泛听的时候跟读也是个好方法。读写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因为积累了词汇和表达。后来,我闲不住加入了沪江听写酷的小编,负责翻译,于是“译”也顾上了。说实话,回头看自己当年翻的东西真是要以头抢地的……基本是顺着原文,语句很僵硬,虽然说比机器翻译是好一点……沪江的大部分听写材料都是有译文的,但是小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简直就像机器翻译,所以参考的时候还是带点盐,要是觉得小编翻得不好就,就算了吧……&br&&br&这一阶段听写大概也是瓶颈期,看不到明显的进步(正确率和听写速度)多少会有点无聊,好在我那阵子比较折腾,加入了小编队伍新鲜感爆棚,听写自然很积极;开始涉猎各种听写材料,SSS(科学60秒)、经济学人、英文歌、有声书、演讲、TED、诗歌、圣经……每天都很期待听到新的材料。&br&&br&&b&---------------------------&/b&&b&第三阶段&/b&&b&-----------------------------&/b&&br&&br&后来,后来我就要准备考专八和高翻了…………&br&专八和高翻都没有听写题。&br&专八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在准备专八的童鞋记得mini lecture的笔记多练练。&br&但是准备高翻改变了我的听写步骤,而且我又重新开始听慢V,但重点已经不在听写原文上:&br&第一遍听写时准备纸笔练笔记,听完后马上看着笔记用英文复述;&br&然后开始听写,慢V听写已经基本能在10分钟内搞定了,而且正确率基本接近100%,就算错了也差不多是标点破折号或者a,the之类的小词,对比自己刚开始时的速度和正确率,看到这样明显的进步真是太感动了!&br&听写完后看着原文视译,再看一眼小编的译文吐个槽的。&br&标V的笔记还能跟上,BBC的笔记才试了一篇就要仰天长啸了,于是BBC还是按原来的步骤来,不做笔记了,看到选材相对完整的就听写完视译。&br&&br&&br&&b&---------------------------&/b&&b&第四阶段&/b&&b&-----------------------------&/b&&br&这个阶段是:考试都过去后开始偷懒了……而且因为学日语和法语的关系,英语听写已经减到每天一篇BBC,也不再练口译笔记和视译,但是正确率和听写速度都有提高,现在每天起床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做听写,习惯了就好。最近时间紧,BBC听写已经开始打开就听写,写完就提交,提交后才看着校对后的听写稿完整听原文,整个过程控制在15分钟之内了。&br&&br&&br&&b&【听写工具选择】&/b&&br&我找的是在线听写工具。&br&挑选时考虑以下标准:(还没找到符合所有标准的……希望以后的工具功能越来越全)&br&1.资源丰富(比如有VOA special,VOA standard、BBC、专四专八等主流听力材料);&br&2.更新及时;&br&3.能够即时提交得到校对结果,并且机器校对结果没有太多bug;&br&4.原稿与音频无限接近(直接从VOA官网扒来的原文和音频是会有些许出入的嗷);&br&5.方便复习(如查看听写记录,听写笔记,打包下载等功能);&br&6.音频支持变速;&br&7.智能断句、复读功能;&br&8.生僻人名地名给出提示;&br&9.听写文本规范完备,比如对数字、标点、时间等有明确规范,减少机器校对误判,也是对听写者在细节之处的训练(读过&i&The Elements of Style&/i&之后觉得正是细节之处高下立分)&br&10.界面友好,没有任何广告干扰。&br&&br&&b&【听写材料选择】&/b&&br&做听写练习时一定要找适合自己听写的材料,太难的太简单的听写都没有多大意义,也不要简单地挑听力材料来做听写。找对材料后就别犹豫了,开始听吧。&br&我选材料考虑以下几点:&br&1.音频长度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和自己的听写速度有关,比如我能接受半小时内听写完毕);&br&2.泛听一遍能听懂大致意思:就是说主题不是自己毫不关心的那种,并且语速有挑战性但是也跟得上,可以跟读来检验是否适合自己;&br&3.真正听写时遇到的生词量在自己的可接受范围内,不要听写完了一整理生词多到都不想复习。&br&&br&&br&&b&【可以有的听写方法】&/b&&br&1.听写前先整体听一遍。期间还可以练习口译笔记或者跟读。&br&2.开始听写。&br&i.把握节奏,不要一直听一个单词就暂停音频敲字,尽量做到一句话或者一个分句(起码要一个词组吧)为单位暂停听写,当然也可以边听边写,有的段落语速稍慢完全可以听完就敲完。&br&ii.遇到听不出的词怎么办?听一下整个句子猜猜意思,实在写不出也不要空着,多听几遍根据发音写出你猜的单词,不死心的可以在用拼写检查或者模糊查词追查到底,但也可以就这样写着等校对后来看看正确的单词是什么,保证印象深刻。&br&iii.有口音怎么办?要淡定!!口音也是很有规律的,可以把有口音的那段话翻来覆去听几遍,发现哪些个音节总是被发成什么音就能顺利听懂了。这也要靠积累,实在听不懂的可以先空着嘛,记得校对后看着文本多听几遍熟悉这种口音。&br&iv.注重细节,养成良好的书写(打字)习惯。别放过标点、大小写之类的小地方。其实平时用word也可以多注意一下,标点如果位置不对多了个空格什么的word是会划线的……&br&3.校对后总结生词、词组、经典的句子之类的。&br&4.翻译,甚至回译。翻译比听写更花时间,但这个提炼的过程也实实在在能提高中英文表达能力,也能让自己注意到光听写可能注意不到的句式结构。回译是看着自己的中文译文再翻回英文,最好是第二天把原文忘得七七八八了再译,可以检测自己昨天整理的生词词组有没有掌握,提高英文表达妥妥的。&br&5.复习。复习有好多方法,我比较懒,一般是重新听音频,看看整理的生词就过了。比较彻底的方法是二次听写,看到与前一次相比的进步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呐~&br&&br&暂时想到这些,有新的想法会再修改。&br&另外,有人问我听写戴不戴耳机,说戴耳机听得清楚些但会不会适应不了日常生活有干扰的环境……我说,想得太远了_(:з」∠)_我一般宿舍有人就戴,不想打扰她们,没人就无所谓戴不戴……&br&我尽量写了很多细节,希望这样大家参考起来也更有价值,但最重要的是&br&&b&开!始!行!动!&/b&&br&在我刚开始听写时,看到一位大牛说:“在听写不超过500篇以前不要来找我问听写没见效果、听力不见提高怎么办,因为我只能说,继续听!!”听写确实比泛听要辛苦,但是坚持下去得到的成果是很可喜的哟~&br&&br&最后贴个听写卡,截至今天(日)&br&&figure&&img src=&/1c80a7ed7e80_b.jpg& data-rawwidth=&318& data-rawheight=&1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8&&&/figure&&br&&figure&&img src=&/5df607d711508eceae6d47_b.jpg& data-rawwidth=&812& data-rawheight=&2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2& data-original=&/5df607d711508eceae6d47_r.jpg&&&/figure&
update 我从大一暑假开始的3年间几乎每天听写,只因为几次没有电脑或网络中断过。 现在已经不每天听写了,已经投向大量阅读和口译笔译,偶尔会听写几篇玩。 听写可以锻炼全方位的基本功,学语言的同学们都可以尝试一下。 “听写”和“听力”是不太…
还是匿名吧。&br&利益相关:答主好死不死就是今年九中的考生。&br&其实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事情并没有过去,而且从昨天到现在,实在是被折磨得心力憔悴,目前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明日下午重考听力(B卷),或者你不参加,按你原卷听力分算。&br&答主当然是明天下午滚去再听一次啦。&br&&br&我努力还原一下昨天到今天的这段经历,毕竟是亲历者。现在心情早已平复。但是,我要说,这次听力事故,&b&无论如何是不可原谅更是不可妥协的&/b&,即使现在结果算是有一个相对公平的解决方案。听力设备到底为什么出问题,是否是某些偶然因素(据说可能是录音带受潮,但是试前有全市的试音检查,所以...)导致我们按下不说,但是事情发生后&b&学校对此的处理,可以说是无耻的,&/b&这和为什么此次事件闹得这么大也是有直接原因的。&br&&br&首先,我想强调,这次听力事故,是真实且严重的。听力音质差到极点,全程带有刺耳的杂音,基本上一个完整的句子你都没办法听下去,我说&b&听不了&/b&而不是听不清楚你们能理解吗?该考场有我市最好的两所高中排名靠前的很多学生,然而基本上大家都是靠蒙做完了听力,是全程靠蒙。这是事实,听力的确是糟糕到了骇人的地步。我之所以在这里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此为确凿无疑的事实。它是一场&b&事故。&/b&所以,那些觉得不公平,甚至企图闹事的其他正常考点的考生,我们的同龄人甚至同班同学,你们莫名的恶意真的很不堪很恶心。我们根本不用解释,事实胜于雄辩,但当你看到你所认识甚至熟悉的那些人那样无端的揣测,恶意的叫嚣,反正我真的很难平静,你们到底有什么资格在那儿放屁(删掉...)?!我懒得说什么人性,然而也许有时候,当你根本不了解真相(甚至明明了解却选择不去相信),也许真的应该稍微克制一下内心的恶意。&br&&br&第二,我想说一下听力出现问题后学生的反应及学校的处理。其实即使是现在,第n次叙述我自己经历(不是话唠,向同学,老师,记者,亲戚...请理解其必要性)的时候还是觉得凉意顿生。听力从一开始就没法听,然而在我那个考场,除我之外的所有人好像都很淡定,也有轻微的抱怨声,但他们一直埋头答题,甚至没有人抬头看看别人的反应,总之,他们的表现&b&让我觉得那样糟糕的听力是没有问题的,出问题的是我。&/b&我仍能体会当时自己错愕,孤立,无助的感受,最终导致情绪崩溃。我第一次觉得我是如此的&b&无助。&/b&即使当时我已经感觉到我们那个考场大多数是县中的,他们好像对成绩无所谓,但是那样的集体氛围,还是让我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而这可能是最坏的事。情绪崩溃的结果,就是,按我妈广布亲戚朋友的版本,即我从头哭到尾(哎,丢死人啦),其实没那么夸张。但的确听力部分我就控制不住情绪激动了,眼泪盈满眼眶,没流下来,整场考试不断擤鼻涕,忍眼泪,用了两包纸巾。亏我自诩一个汉子(我是雌的请勿怀疑),当时竟然脆弱成那个样子。其实我一直在告诉自己,要冷静,不要哭,然而真的控制不住。不过卷子简单到一定程度,我竟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依然很顺利地做完了后面部分(答主英语实力还是相当的,真话),很快做完后面后我举手&b&找监考老师询问,&/b&我说我觉得听力是有问题的,请她问问其他考生是否有同样感受,她说不行,让我保持安静,让我往下做,我说我做完了,她说考试过程不能影响其他考生,我说如果真的听力有问题怎么办,她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后来她大概出去找了什么老师吧,回来告诉我&b&巡考老师说没有问题&/b&,(当时&u&九中的巡考老师,请问你是谁?你是谁?!)&/u& 我请问我一个考生听到这样一个斩钉截铁的“没有问题”我还能怎么办??我还能怎么争取??我说我真的觉得有问题,那位老师,&b&笑笑不说话离开。&/b&我不说脏话,您真是潇洒啊。&b&最让我郁闷和难过的,还是周围的考生,没有一个响应我,哪怕是一个。&/b&考完后,我问旁边的男生,你觉得听力有问题吗,他
头,我那时真是无语啊,那你为什么不跟我一起说???我至今仍对我们考场那些考生听之任之的态度感到匪夷所思。这是我们考场的情况,我觉得我自己真的是没办法再做什么。&b&其他考场,有的是很多人都觉得听力出现问题,大家一起跟老师反映,&/b&这样考生不会怀疑自己,也不会那么慌张,对后面答题的影响也就能降到最低。考完试后我出了考场,走廊上很多人集聚在那里,那之后我才知道别的考场也有听力问题,我们一起去找办公室里的老师,他们的态度真的很欺负人,我不是负责的人,我没有办法,巡考老师讲了没问题,你们自己找各自学校的老师反映。那个时候我们真的是怕,既不敢离开,担心大家散了这事就再也没有争取的可能,但又要像他说的,去考场外找送考的老师。幸亏我们一部分人守在学校,别的学生去考场外找家长了。&br&&br&&b&其实听力结束后就有不少考场学生向监考老师询问,并且这些老师也向上汇报了,得到的回应&/b&要不然是没问题,要不然就根本没有回应。很明显,听力考试结束后,&b&学校应该已经察觉到问题存在,然而,却采取企图把事情压下去的态度对考生进行敷衍,这是极其恶劣的行为。&/b&正是这种不作为不敢承担的态度,生生地让&b&考生承担了&/b&&b&所有的,最坏的影响。&u&这是不可原谅的。&/u&&/b&&br&&br&&br&上述两点是围绕这次事件发生的情况及当时处理的角度我的感受和看法。经历叙述我可以保证其真实性。而我将其放在首位,是因为我觉得这两点最接近客观事实和最能反映事件性质。也许是最有用的一些信息,&b&我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所愿唯诸恶必诛&/b&。&br&&br&&br&刚才看了其他知友的回答,略作补充。其实我不是没后怕过,假如这次就只有我们一个考场出现听力故障,结果极有可能会非常糟糕,我恐怕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如果这种可能真实发生,我想我一定会对很多事情绝望,当制度,法律,社会的存在仍不足以使弱势群体得到庇护,不至于陷于孤立无援当中,甚至相反用它那庞大的力量去压制,去迫害,除了“黑暗”我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br&&br&然而并没有,就我们的经历而言,事情并没有那样糟糕。&b&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b&派来的记者进入采访,他们真实,迅速地反映情况,向公众告知实情,他们的努力,让事情终于没有被压下去,否则我们哪里会有重考的机会?各类媒体的帮助传播真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我的确看到&b&恶的对立面,有善和正义,我愿意相信后者的力量。&/b&&br&&br&&br&&b&&br&愿众善奉行,诸恶必诛。&/b&
还是匿名吧。 利益相关:答主好死不死就是今年九中的考生。 其实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事情并没有过去,而且从昨天到现在,实在是被折磨得心力憔悴,目前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明日下午重考听力(B卷),或者你不参加,按你原卷听力分算。 答主当然是明天下…
原版视频(youtube):&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EvBmFcyIjJU&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EvBmFcyIjJU&/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大致情况如下:&br&&br&蓝衣工作人员劝阻外国记者说,“这边都在堵车,为了你们的人身安全好吗”。然后外国记者一直在强调“不要碰我的摄像机”。同行的女助理一直在阻挡消防员,却并没有把这段话翻译给外国记者。&br&&br&这时候蓝衣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但是这段内容被导播切到了演播室主持人的麦克风,但是还是可以听到说,“这个地方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最后蓝衣强调了一句,“转告他,转告他好吗”。女助理连连说好,却没有翻译一个字给记者,并且反复强调不要碰我们的摄像机。&br&&br&蓝衣人员捂住了摄像机,反复重复了若干遍“我希望你配合我”,然而女助理反复强调“我们已经在300米以外了”。这时候外国记者根据蓝色polo衫判断可能是一名便衣警察,并且告诉了观众,蓝衣提醒他说空气中存在有毒物质。最后记者判断说,蓝色polo衫是警察,他们不希望世界看到这些。&br&&br&我的疑点是:可以在视频中看到,记者所在的马路上确实有很多车经过,后来CNN的记者组确实移到了路边。而另一方面,记者提到的“周围有其他记者也在拍摄,为什么单单阻止我们”,可是在视频中我也没有看到任何一组其他记者正在采访。另外这个女助理貌似是台湾国语口音,但完全不把蓝色polo衫男子的话翻译给记者听,直接造成双方交流阻碍,我真怀疑她到底是什么居心……&br&&br&仅靠这些信息依然是无法还原出现场真实的场景的,但也并不能说明蓝色polo衫工作人员是故意阻拦外媒进行采访的,因为从视频中看到的内容来看,除了几栋在爆炸事故中受损的高层建筑外,并没有敏感画面和事件出现。&br&&br&贴一些youtube视频下面的评论:&br&&br&&a href=&///?target=https%3A///user/staplafar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aplafara&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EvBmFcyIjJU%26lc%3Dz13bdryx0of5vnryp04cjxlbztaxf1zyzl40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 hours ago&i class=&icon-external&&&/i&&/a&&br&Why do these reporters this agressive &Reporting& only in foreign countries?
You never see a CNN-Reporter fighting his right to &inform& the people so &brave& in the US.
Why?&br&&br&&a href=&///?target=https%3A///user/diulesing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ichard Billiham&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EvBmFcyIjJU%26lc%3Dz134uhbxclyvtv4bz04cjvdi5yabstrjf4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 hours ago&i class=&icon-e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ail saf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