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存储是什么意思市场,什么是云存储是什么意思市场

存储市场的明年:难道还是各种涨涨涨?_【今日爆点】
存储市场的明年:难道还是各种涨涨涨?
2017年已经剩下不到一个月了,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时刻了,回首今年的存储产品市场,大家记印象深刻的就是各种涨价--内存价格一路狂飙,一年时间涨价三四倍还多。SSD硬盘也因为NAND涨价而水涨船高,尽管涨幅不如内存那么夸张,但是同比价格也翻倍了。现在2018年即将到来,明年的SSD市场又会如何发展呢?大家最关心的是会不会继续涨价?在上周末的影驰嘉年华活动上,我们连续两天采访了影驰、群联及兆芯公司的高管,从他们的表态中我们来分析下2018年SSD的价格、容量、技术将如何发展。第一天接受采访的嘉宾从左到右分别是影驰科技全球CEO林世强先生、群联电子董事长潘建成先生以及影驰科技全球总裁王清先生。第二天接受采访的是合肥兆芯公司总经理王智麟(左)以及群联电子产品经理赵文琪(右),合肥兆芯是群联在大陆市场的子公司,主要负责主控产品研发、设计。以下内容源于那两天的采访,内容或有删减,我们按照大家关心的程度来逐一看下:·闪存还会继续涨价?听说三星准备杀价了?采访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SSD涨价了,涨了一年半之后的SSD在2018年还会继续涨吗?有同行提到三星据说准备杀价,群联是怎么看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潘建成表示三星杀价的传闻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之前的传闻并没有成真,三星作为全球最大的闪存供应商,在这一波涨价中也是获利最多的,不会轻易杀价。潘建成表示SSD涨价对群联也有影响,他们也希望闪存价格恢复正常,不过这些是上游厂商决定的。群联表示闪存市场现在主要是被手机闪存决定的,苹果、三星以及OV等公司需求还是很高,他们认为2018年的闪存还会维持在高位一段时间,随着产能的增加,明年Q3季度有可能做到比较平衡的地步。·3D NAND闪存会有什么发展,层数越来越高?3D NAND闪存已经是现在的主流,特别是大容量的TLC类型闪存,下一步3D NAND会往什么方向发展?群联认为64层3D NAND闪存在解决良率问题之后明年会更加成熟,还会是各大闪存厂商的主力。明年还会有堆栈层数更高的3D NAND闪存出现,比如72层甚至96层,特别是QLC闪存时代。·QLC闪存也要来了?可靠性怎么办?SLC、MLC及TLC闪存的不同我们科普过很多次了,不过群联这次在访谈中多次谈到了QLC闪存,这种闪存容量更大,但是因为先天性质所限,QLC闪存的写入速度、可靠性是越来越差的。要想解决QLC闪存的可靠性,业界需要开发更好的纠错技术。这次影驰嘉年华上,群联宣布了新一代的SSD主控,其中就提到了支持第二代LDPC技术,这就是专为新一代闪存准备的纠错技术,支持QLC闪存,具备更强大的检验技术,能够提升SSD的可靠性、稳定性。·明年的SSD能便宜吗?多大容量会成为主流?参加访问的同行最关心的还是价格问题,直接问群联明年SSD硬盘多大容量能成主流?潘建成表示今年由于涨价,120还是主流,但是这个容量用起来有点勉强了。他们预计明年Q1到Q2季度,240GB容量的SSD会成为主流,明年Q4季度480GB有望成为主流,特别是在96层QLC闪存有望在明年底进入市场。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WD)内存技术执行副总裁Siva Sivaram日前指出,64层堆栈的3D NAND正跨越较平面NAND更具成本效益的门坎。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东芝计划于下周公布半导体业务竞购过程中的赢家。不过,东芝与其中一家竞购方的争执似乎正在升级。消息人士表示,目前东芝的选择范围已经缩窄,其中包括由博通...一位知情人士周四表示,西部数据准备投入新的资金在日本再建一座闪存芯片厂,实现出对日本的承诺,下周西部数据CEO将会前往日本与东芝协商,以求解决纠纷。南亚科则估计,今年DRAM也是处于缺货的一年,下半年以第3季缺货程度最高,缺口估有1%~2%,预料进入传统备货旺季,DRAM价格会再看涨。台北国际电脑展于昨天正式开幕,西部数据(Western Dlital)在展会上宣布推出全球首款以64层3D NAND技术所打造的消费级固态硬盘(SSD)。通过最新的64层3D NAND技术,西部数据提供了在低功耗...后来者华为存储为何是行业颠覆者
后来者华为存储为何是行业颠覆者
&&& 业内永远不缺乏吵架。像IBM和Oracle对掐,纯属世纪恩怨,公开对决。像EMC对华为存储吐口水,就让人看不大明白,它究竟是惧怕华为存储呢,还是惧怕华为存储呢?
&&& 不用太纠结于细枝末节和口水话,我们来讨论实质问题。在存储细分中,华为这样白手起家的厂商怎么忽然想做存储?这种新兴力量,怎么通过边缘性创新,一点点挤入第一阵营?
&&& 这个问题很大,我们一点点探寻华为存储的演变路线。
&&& 我们来看华为存储的最近表现。
&&& 在最新的一份咨询机构的报告中,在2014年中国市场,华为存储的销售收入、出货套数以及出货容量均为第一。虽然在另外一家咨询机构的报告中,华为位居第二。
&&& 中国区华为占19%的份额,超过EMC三个百分点。另外,IBM下滑了7%,EMC下滑了3%。
&&& 华为取得这个结果一点也不意外。
&&& 根据IDC报告,2014年Q4华为存储全球收入增长率连续6个季度第一,中国市场收入增长率连续6个季度第一;同年11月,华为存储跃升至Gartner存储魔力四象限――挑战者象限;Gartner报告,2014年全年华为存储中国市场销售套数第一,全球销售套数第五。
&&& 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列举这些数字,是想说,华为存储的进步不是一点半点,而是每个月都在小步快跑,成绩斐然。
&&& 华为在存储行业的动作引来群内同行的议论。如EMC高管在不同场合表示,不和华为拼价格。这或许是真的,同类产品华为价格比EMC价格便宜。核心问题是,价格高低并非是衡量产品高低端的唯一标准,对用户而言,如果能获得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谁会拒绝呢?
&&& 也有人解读,由于EMC的市场份额在下降,所以拉上华为存储做借口,借此证明市场竞争太激烈。
&&& 在一个细分市场,后来者怎么居上,或者说,为什么历史上有名的公司在面临机遇时,总是败得一塌糊涂?
&&& 《创新者的窘境》一书探讨了该问题。大公司的产品创新能力、资金实力、面对客户服务能力、了解市场能力、可持续投入能力等均优胜于后来者,但为什么往往被打败?
&&& 这很像现在EMC和华为存储的位置。
&&& 说像,EMC响当当(更多资料自行搜索,如成立时间、资金实力、投入、产品、世界份额等),绝对是第一阵营。而华为存储则是后来者,如果从2008年全面进军存储领域算起,两者的起步完全不同。
&&& 说不像,EMC有乔图斯的帝国,形成三足制衡的联邦制;而华为存储则有华为总公司做为后盾,很多能力是平滑过渡到存储能力,并非是白手起家。
&&& 《创新者的窘境》特别指出,正是由于大公司占据80%左右的领域,它瞧不上边缘的市场,也不愿意在资源(技术、人力、客服)上投入。根本原因是它要维持特定的高价市场,不愿意破坏现在的价格空间。归根结底一句话,为了既得利益而保守。
&&& 而市场的后来者往往通过敢于创新的理念、专注前沿的产品,迅速崛起。
&&& 更重要的是,新技术和旧技术之间有一个X曲线。当新技术突破临界点之后,将迅速占领市场,并颠覆以往的产业格局,成为市场主流,而旧技术再想补救为时已晚。
&&& 这样的变革正悄然发生在存储市场,也成为华为存储的真实写照,华为存储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正是因为抓住了产业变革机会,并进行利于用户的创新,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投入,华为存储赢得存储市场主航道只是时间问题。
&&& 都说未来已来,我们看看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物联网,又是这些词。别看老生常谈,我们正处于产业变化中。
&&& 这是一场缓慢而深刻的变化。
&&& 说缓慢,话说2000年初就在热议这些词汇,直到2010年业内大肆炒作,但落地和实现较慢,比如热议的公有云市场,同传统IT市场相比,不过5%的份额(这里不用纠结数字细节和统计口径,看看IaaS云现在的玩家就可知道。)
&&& 说深刻,这场变化中,传统的IT那一套正在失灵。诸如IBM、HP等巨头自乱阵脚,各自寻找方向。存储业内,传统的存储老大们正在渐渐失去份额,EMC只是其中之一。
&&& 这是一场持久战。顺便说一下,在这场缓慢而深刻的变化中,华为的策略发生变化,高调成立IT产品线,希望抓住云计算、大数据转折的历史机会,增强自身竞争力,并与传统IT企业同台竞争。存储便是IT产品线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 有了这些大背景,华为存储才得以顺利发展。
&&& 华为存储为何发展如此快?从现在往后看,也许能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如果把华为存储为CT做配套当作第一阶段,那么,第二阶段就是成立合资公司,并收购回来。第三阶段则是独立成长,全面进入IT产品线,也进入了增长快车道。
&&& 这一节,我们来讨论一下华为存储两个鲜为人知的能力:压强式投入,针尖式突破。
&&& 先说强压式投入。
&&& 压强式投入表现最明显的地方是研发投入。这个研发投入很难计算。比如,在华为法国研究所研究通讯领域的LDPC编码算法,在4G、光传输、2012实验室等多个领域被成功验证后,现在已经被华为存储成功应用在了闪存领域,帮助华为大幅提升了闪存可靠性。
&&& 某种程度来说,华为存储背靠的是华为整体的技术研发能力。
&&& 华为存储投入3000人,只有280人从事硬件研发,更多的人从事软件开发。这些研发人员遍布全球,与麻省理工、斯坦福、卡耐基梅隆、加州大学、帝国理工等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成立联合实验室;在硅谷建立起技术的桥头堡,在深圳、西安、北京、杭州、成都等地构筑交付能力中心,投入超过2亿美金,有亚洲最大兼容性实验室。
&&& 从华为战略看,投入期做扎实了,才有可能稳步成长。投入的前提是看清楚未来方向,了解技术走势,开发尖端的产品。如果不胸有成竹,没有胆识和决心,华为这种商业公司会毫无节制乱投资吗?
&&& 下面来聊聊华为存储的针尖式突破。
&&& 怎么理解“针尖式突破”?这个词放在存储行业有几层含义。第一个含义指在技术选择中,集中优势,采用前沿的技术与对方竞争,这是实打实的,丝毫来不得马虎。
&&& 第二个含义是,该如何选择与众不同的产品路线,强势突击?例如在存储行业有中高端产品,有NAS、SAN、全闪存阵列、大数据存储、统一存储,一个后来者该如何选择做出自己的优势产品?
&&& 第三个含义则是在市场层面。存储产品各行各业都要应用,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该怎么集中优势“扎”进去?不但要考虑市场接受程度,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表现。
&&& 华为存储不可能面面俱到。
&&& 换句话说,针尖式突破就是集中所有优势力量,集中一点进行突破。选择优势技术,落在产品方面,一点点撕开某个特定市场。这是一脉相承,一气呵成,从而由点到面,逐步取得成功。
&&& 反观EMC,由于历史背景(有积淀优势也有包袱),采用了截然不同的道路,那就是通过不断收购和整合获得市场。一方面收购的产品为它带来增长和利润,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产品线之间高中端无法融合(技术上也没办法融合,更不要说由于利益分配无法融合)。这种产品割裂,不仅为用户带来不便,增加成本,内部之间还相互竞争。
&&& 在产品和技术路线选择中,最终考验厂商的是对未来的判断,以及对待存储的思想。
&&& 华为存储还有一个核心,那就是面向未来的存储。
&&& 什么是未来?客户的未来还是技术的未来,还是具有一种大局观的未来?
&&& 在这种变革之下,谁都想抓住未来的趋势,但又该怎么做?比如对产品和技术的选择,比如对客户的理解和市场拓展,比如投资等。
&&& 华为存储的面向未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 先从产品说起,华为存储现有的产品系列,有边做边摸索的成分在里面,也有规划和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产品想明白了,奠定好基础,以后水到渠成,顺理成章。那个艰难的探索阶段,华为存储已悄然度过。
&&& 其实面对未来的真实含义是,在这个变革时期,谁能有意愿以及能力帮助用户?在这过程中,需要从未来考虑问题,这就是华为存储的价值所在。
&&& 存储是什么?是对数据的存储、加工、利用、备份。为什么一定要特别复杂,分什么文件存储、块存储、面向对象的存储、DAS、NAS、SAN、SSD等等眼花缭乱的专用术语,为什么不能简单理解把数据放在那里,随时调用?
&&& 比如产品,是否全部是硬件解耦和软件定义,是否是完全池化和资源化?存储能力是否召之即来,来之即用?这就可能是全新的架构。
&&& 可以研究一下华为存储的SFV(存储功能虚拟化)思路,这绝对是未来的变革之一。
&&& 技术来不得虚假,市场最终会选择和判断。
&&& 行文至此,几乎将华为存储的历史和现在成绩翻了底朝天。
&&& 结尾渐归主题,为什么像华为存储这样的后来者,能成为颠覆者?
&&& 可以肯定的是,用户享受着华为这种创新带来的好处。产品性能卓越,价格务实,而且能够和用户在一起,进行面向未来的创新。
&&& 由于创新,华为存储正在改变这个市场的格局,用技术用市场份额来证明自我的努力和价值,以及对生态圈的意义。其实,也不用过早欢喜。因为市场足够大,市场正在快速增长,华为存储抓住了机会。
&&& 预计在未来5年,中国存储市场的采购量将占全球采购的20%。也就是说,如果有厂商的市场份额不增反减,不能怪华为存储这样的后来者厉害,怪华为存储们抢夺了市场。要怪,就怪自身的技术、市场策略等出了问题。
&&& 换句话说,华为存储之所以高速增长,也许抢夺的是新兴市场的机会,也许抢夺的是EMC的市场。
&&& 可以判断的是,那条X型的技术曲线正在逼近临界点。如果华为存储抓住这样的机会,一跃而起,那么,整个市场格局就会发生巨大变化。到那一天,华为才能真正成为创新者,并引领市场发展。
&&& 我们从华为存储的历史说起,一直谈到它的战略和选择,以及它在市场中的突破。放眼未来,华为存储的优势已经开始凸显。
&&& 这些独特优势也成为华为存储被业界看好的原因,华为存储如今有几大优势,正是其他厂商所不具备的。
&&& 当然,在华为存储获得市场认可,有较多成功案例的时候,华为已经站在了不同的高度上。这个高度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在技术、产品、市场能力以及发展战略中超越了一两家老牌厂商。同样,越有高度,越往前突破也就越难,因为前面基本没有对手,这就要求时刻保持警觉,对技术的敏感、对人才的储备以及对市场的快速反应等。
&&& 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持之以恒的创新能力,继续在技术中突破,增加市场份额,还能引领整个产业创新?
&&& 这恐怕是华为存储下一个阶段的目标,也是业内对它的期望。
编 辑:刘妍
杨元庆:对PC整合才是联想真正的挑战,在PC时代,联想依靠强大..
CCTIME推荐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目前的存储市场缺货情况严重,原因在哪里?_深圳市东测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的存储市场缺货情况严重,原因在哪里?
时间: 09:43
目前的存储市场缺货情况严重,原因在哪里?主要玩儿家是如何谋划和应对的,以下为您解答&
  存储器市场不断变化
  在过去一个月,美光科技(Micron)首席财务官Ernest Maddock 在5个技术会议上发表了演讲。他讨论了当前的存储器市场状况、未来增长机会,以及什么使投资者和分析师对Micron股票持谨慎态度。许多分析师在参加其中一次会议后,修改了Micron的盈利预测。
  存储市场是一个商品化市场,其中一家公司的存储芯片可以轻松替换掉另一家公司的芯片。由于没有技术优势,供求关系极大地影响着价格,使该市场呈现高度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短
  随着我们向万物互联的世代迈进,更多的设备,如汽车和可穿戴设备正在使用跟多的存储器。每个设备的存储容量也随着升级而增加。这些因素正在缩短该市场周期,以便更有利可图。
  在技术会议上,Maddock详细讨论了未来的存储市场周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Micron的收入。他解释说,高周期性将存储市场从30名玩家整合到了3位:三星、SK Hynix和Micron。这三家控制着供应量,以防止可能伤害利润的供过于求的情况出现。
  市场风险
  如果中国成功制造自己的存储芯片,分析师们担心这种供应纪律可能会面临风险。Maddock表示,中国缺乏知识产权,因为中国缺乏盈余资金的优势,对此表示担忧。
  虽然存储器制造商可以控制供应,但它们无法控制需求。因此,美光和其他公司将继续面临技术和经济衰退,这可能会大大降低存储器需求。
  然而,由于存储终端市场将PC(个人计算机)扩展到移动、汽车和嵌入式设备之外,终端市场多样化,因此衰退的严重性正在缓解。这使得存储器呈现上升趋势,是有利可图的,退一步说,即使是呈下降趋势,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
  目前,存储市场呈现周期性上升的趋势,因为供应短缺导致内存价格自2016年11月以来上涨。美光公司正在寻求技术领先地位,与海力士和三星一道,投资高级节点。
  美光与英特尔合作开发出了革命性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3D XPoint 。
  在本系列中,我们将介绍可能影响存储器市场周期的多种因素。
  美光获益颇丰
  存储市场增长预测
  随着更多设备使用内存芯片,存储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美光科技首席财务官Ernest Maddock谈到了Robert W Baird 2017全球消费者技术与服务大会的存储市场趋势。
  目前,整体半导体市场价值约为3850亿美元,其中存储市场价值为1110亿美元。许多研究公司预计存储市场的增长速度将快于整个半导体行业。2017年,半导体市场预计同比增长12.0%,而存储市场预计同比增长40.0%。
  谁会受益于这种增长?
  存储市场整合
  存储市场有两个主要部分: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NAND。多年来,周期性变化已经使存储市场从多达32家DRAM公司整合到3家: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在NAND方面,有4个知识产权持有者:Micron-Intel合资企业,东芝(Toshiba)- 西部数据(WDC)合资公司,三星和SK海力士。
  在DRAM方面,因为三星的技术领先于SK海力士和美光。三星所占市场份额约45.0%,其次是SK海力士和美光。
  上述3个玩家都在DRAM和NAND市场中运营,而Intel,WDC和Toshiba只在NAND市场耕耘。这使得三星,SK Hynix和Micron具有竞争优势,因为它们可以在具有DRAM和NAND功能的eMCP(嵌入式多芯片封装)和汽车存储等混合存储器市场中运营。
  存储市场总利润增加
  存储市场的整合导致利润分配到较少的玩家。
  此前,存储器销售主要由PC推动。移动革命扩大了存储市场的客户群,包括智能手机厂商。现在,AI(人工智能)革命不仅将存储客户群扩展到汽车和可穿戴设备,还增加了每台设备的存储容量。AI还引领了专业的存储芯片,如图形内存和非常高端的内存。
  所有这些都会缩短存储市场周期,并在这些周期中增加市场参与者的总体利润机会。2015 - 2016年下降周期的行业盈利总体比2012 - 2013年下降周期高出600个基点。
  改善的盈利机会有助于美光在年下降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盈利,并在2017年上涨周期中表现出优于平均水平。美光正试图通过技术转型进一步提高利润。
美光的成本竞争力策略
  技术转型提升成本竞争力
  在本系列的前一部分,我们看到,由于存储器的整合和终端市场的多样化,存储行业的总利润多年来一直在增加。美光科技通过转型为先进技术,以更具成本竞争力。
  在过去两年(年)中,美光公司将其DRAM生产成本通过完全转换为20纳米节点,使得平均年增长率为15.0%~25.0%,并开始量产1X节点。美光仍然在20nm节点上生产其主要DRAM产品,而三星已将其大部分生产转向更高级节点。
  在NAND市场,美光公司通过跳过平面NAND的节点缩减并直接跳入32层3D NAND技术,将生产成本平均降低了25.0%~30.0%,这使得美光在NAND市场领先于SK海力士。不过,美光仍然落后于三星,该公司在美国开始大规模生产3D NAND。
  美光与同行之间的成本差距
  Micron在成本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因为它在年期间进展缓慢。在DRAM部分,该公司收购了日本的Elpida Memory,这将使Micron的注意力和资源转向整合收购公司。因此推出20纳米节点产品很慢。
  在NAND部分,美光公司决定不投入时间和金钱进入平面NAND节点收缩。相反,它直接跳入第一代3D NAND技术,以便在这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3D NAND技术帮助美光公司显着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相较于生产平面NAND的同行具有成本优势。这提高了美光在移动闪存和SSD(固态硬盘)市场中的竞争力。
  美光通过转型为1Y DRAM节点和64层3D NAND技术,这样可以降低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成本差距。这有助于该公司的增长率略高于行业。
  虽然成本优势有助于美光公司报告取得更好的收益,但仍然容易受到存储行业周期变化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了解行业周期如何影响美光。
  美光如何应对存储周期变化
  周期变短
  随着需求多样化和供应商的整合,存储市场周期越来越有利可图。在最近的技术会议上,美光首席财务官Ernest Maddock谈到了存储周期的不断变化以及&供应纪律&在控制这些周期中的作用。
  从上图可以看出,存储周期的持续时间越来越短,这些周期的收入影响力随着每一个新的周期而变小。Maddock表示,由于存储器制造商维持&供应纪律&,上一轮下滑周期仅持续了一年&&从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
  控制供应量使存储器厂商在经济衰退中幸存下来
  早些年,由于有很多厂商,供应量增长并没有受到纪律的限制,而是采取价格战来抢占市场份额。近年来,行业3强,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保持了较为严格的&供应纪律&。
  例如,存储行业在2015年和2016年面临DRAM供大于求的局面,这损害了这3位玩家的利润。三星和SK海力士因此在2016下半年停止了DRAM生产,以控制供应,这有助于缩短下行周期,并减少其对存储收入的影响。
  Maddock表示,供应纪律不仅可以帮助供应商在上涨期间保持高价格和现金流,还有助于加快经济衰退或中国内存制造业扩张等突发事件的技术转型。
  存储需求
  虽然存储器制造商可以控制供应,但它们无法控制需求。Maddock在一次会议上解释说,在下降周期,在SK Hynix的DRAM工厂发生火灾后,2014年DRAM供应短缺,Micron正忙于整合苹果DRAM供应商Elpida Memory。这些事件在市场上占据了大量的DRAM容量。
  为了解决供应短缺问题,供应商在2015年增加了DRAM产量,但是PC的需求却出乎意料地下降。这使业界出现了大量的DRAM库存,但需求有限。
  如何促使美光扩大产能?
  建设新产能的成本在不断增加,需求环境依然不稳定。谨慎的做法,美光不希望提高生产能力,而公司产量的任何增长可能是由于技术转型。
  假设一个情景,如果PC的需求同比增长5.0%,智能手机的增长将会加快,公司将会增加产能。
  美光对DRAM需求的看法
  DRAM市场行情
  DRAM是占据存储市场50%以上的关键产品。这个市场由3位玩家主导: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
  DRAM的终端市场可以分为移动和非移动两大类,包括服务器、个人电脑、汽车以及移动以外的任何其他嵌入式设备。DRAM市场呈高度周期性变化,由供需关系控制。
  DRAM需求增长动力
  美光公司预计,年,DRAM需求将以每年2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这一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设备数量的增加和每台设备存储容量增加的驱动。
  虽然IDC预计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2017年同比增长4.2%,但TrendForce估计,智能手机的平均内存量将在2017年同比增长33.0%。
  终端市场需求
  DRAM需求是行业玩家无法控制的,因为它取决于终端消费者设备的需求。
  个人电脑
  在2015年的存储行业,PC所需的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2.0%,实际同比下降10.4%。即使其他终端市场健康成长,这一意外下滑造成了DRAM供过于求的局面。美光公司已经将重点从PC转移到多元化的移动设备和服务器上,因为预计PC需求将在2020年之前持续下降。英特尔也是这样做的。
  在纳斯达克第16届投资者计划大会上,美光首席财务官Ernest Maddock表示,个人电脑占&总需求量可能不到20%&。他表示,PC出货量预计将在2017年增加,但近些年总体保持平稳或下滑。每台PC的所需的存储容量可能会适度增长。
  移动、服务器和汽车
  在移动设备、服务器和汽车行业的强劲增长方面,DRAM的需求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设备数量和每个设备的存储容量。服务器出货量预计在2017年增长5.0%,预计每台服务器的内存容量将增长40.0%。这种存储器是GPU制造商,如Nvidia使用的高性能、高吞吐量的DRAM,其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开发细分市场
  随着我们向AI(人工智能)迈进,边缘计算的概念越来越强。安全摄像机不仅捕获图像和视频,还要进行处理和计算。这就需要大量DRAM。然而,人工智能仍处于早期阶段,随着人工智能采用量的增加,增长可能会在2020年到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DRAM供应。 美光估算DRAM供应
  DRAM行业供应情况
  存储行业的玩家无法控制DRAM需求,因为它受到终端消费者需求的控制,这是难以预测的。但他们可以控制供应。
  多年来,DRAM市场从30家供应商整合到3家:三星、SK Hynix和Micron。只有几个行业参与者,可以保持供应纪律,因为他们分享了类似的需求环境。
  美光预计到2020年,DRAM行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0%-20.0%。
  有纪律的资本支出并不能阻止下滑
  供应商没有计划在2017年增加新的DRAM生产能力。任何容量扩张将来自技术转型。这将导致2017年DRAM供应边际增长,反过来又将抬升DRAM价格。
  但是,这不同于3年前的情况。在摩根大通技术媒体与电讯会议上,美光首席财务官Ernest Maddock以2014年上市周期为例。
  2014年,SK海力士的DRAM设备的火灾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缺货。第二名,Micron正在巩固日本Elpida Memory的业务,这减慢了供应增长。这就推动了三星的供应负担。
  三星解释说,供需缺口有所不同,竞争对手无法满足需求。这样就带来了新的网络容量。SK海力士和美光在2015年中期解决了他们的产能问题。
  然而,增加的DRAM容量遇到PC业务的意外下滑,导致DRAM供大于求。虽然能力扩张计划好,但却不能防止供过于求的情况。
  竞争对手能否扩大DRAM产能?
  在美银美林2017全球技术大会上,马多克解释说,诸如低借款成本和高DRAM价格等暂时性因素并不会影响供应商的资本支出。
  他解释说,新的DRAM设备上线将需要数十亿美元,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一旦容量上线,就可以在未来10~15年内产生回报。因此,产能扩张的决定受到需求的影响,工厂的规模取决于需求的强度。
  麦克多克表示,如果Micron认为PC需求每年增长5.0%,智能手机需求将会加速,Micron可能会考虑扩大其DRAM产能。
  事实上,美光对DRAM需求的增长并不乐观,因此不会投资于新的产能。它更愿意投资新技术,以促进增长。我们将在下一部分分析一下。
  美光的DRAM资本支出
  技术转型推动DRAM供应增长
  美光科技预计到2020年,DRAM行业的供应量平均年增长率为15.0%-20.0%,主要增长动力源于技术转型。美光公司的首席财务官Ernest Maddock预计供应将在此范围的低端发展,因为每个高级节点产生的增量都较少。
  技术转型如何限制供应
  在纳斯达克第36次投资者大会上,Maddock解释说,先进技术不会产生更多的晶圆。
  DRAM设备可以在20nm(纳米)节点上处理100个晶片。当设施转移到18纳米节点时,晶粒尺寸缩小,每晶圆位数可能增加25.0%-30.0%。
  随着模具尺寸的缩小,设备必须在模具上沉积更多层,并蚀刻细纹理的几何形状。这增加了在蚀刻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因此,相同的设备处理较少的晶圆,代替100个晶圆,先进的节点可以蚀刻95个晶圆。然而,每晶圆的位数会增加。
  每个节点收缩使得总体位数在增加,但由于更少的晶圆被蚀刻,所产生的增加位数正在下降。一家公司可以通过添加更多设备来处理100个晶圆。
  Micron的DRAM资本支出在哪里?
  随着存储市场的成熟,资本密集度降低,这意味着与回报相比,花费的资本少。虽然美光在DRAM收入中所占的收益超过了60.0%,但其资本支出占DRAM的40.0%-50.0%。
  在未来的两三年内,美光计划花费20亿美元将其日本(EWJ)工厂转换为DRAM中心。它计划开发用于智能手机、数据中心和自驾车的下一代存储芯片。Nvidia和英特尔的主要客户将其产品集中在AI 上,将专注于开发适用于AI应用的高端DRAM产品。
  另一方面,三星在韩国的一个新的DRAM工厂投入了87亿美元。
  接下来,我们将看看NAND市场。
  美光的NAND需求展望
  DRAM的需求预计将以年均20.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将以15.0%~20.0%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NAND市场可能会比DRAM增长快速。
  NAND市场占存储市场的30.0%,即480亿美元。在NAND市场中,320亿美元用于非存储产品,而160亿美元用于SSD(固态硬盘)。NAND市场主要由美光、SK海力士和西数(WDC)-Toshiba合资公司把持。
  目前,所有NAND玩儿家正在进行从平面到3D NAND的技术转换。三星和美光在3D NAND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其他的也在追赶。他们大多数可以在2017年下半年投入量产。TrendForce预计3D NAND将在第三季度占总体行业NAND产量的50.0%以上。
  由于需求不断增加,向3D NAND的过渡形成了NAND供应不足的局面。
  NAND需求前景
  美光预计,年,NAND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5.0%。这主要得益于SSD和移动领域的强劲需求。
  美光预计,年SSD需求将增长超过50.0%。由于SSD更快、更耐用、功耗更高、存储容量更高,因此SSD是HDD(硬盘驱动器)的直接竞争性替代品。虽然SSD在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中的采用率已经上升,但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等待挖掘。
  像SanDisk和Micron这样的存储制造商已经在供应链中拓展产能,开始制造SSD,而不是为SSD提供闪存。
  另一个重要的需求驱动是移动NAND。正如我们在本系列的其他部分所看到的,每个智能手机的内存容量正在显着增加。即使是基本的移动设备也有较高的内存。美光预计年移动NAND需求将增长40.0%~50.0%。
  由于美光在移动NAND市场中占有的份额很小,因此供应环境紧张,导致其他移动NAND制造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有充足的机会增加其市场份额。苹果在2017年推出其下一款iPhone时,可能会占据整体NAND产能的主要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NAND供应环境。
  美光对NAND供应的看法
  由于存储和移动市场的强劲增长,美光科技预计3D NAND需求将大幅增长。NAND市场在2017上半年的供货量增长放缓后,平面NAND容量下降,主要精力都在安装3D NAND设备上。
  这使得NAND市场供应紧张。然而,随着行业玩儿家将3D NAND产品上线,供应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有所改善。
  NAND市场的资本支出
  三星计划在2017年7月在韩国新建工厂,开始生产其64层NAND芯片。东芝和西部数据的合资企业计划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生产64层3D NAND芯片。在生产36层和48层3D NAND芯片后,SK海力士推出了其72层3D NAND产品,并计划于2017年下半年开始批量生产72层芯片。
  美光已经将超过50.0%的NAND产能转换为3D NAND,并计划在2017年第三季度将其增长到75.0%。
  新产能导致NAND供应过剩?
  美光公司首席财务官Ernest Maddock并不期望在2017下半年推出新的3D NAND产品,从而在未来的12~18个月内创造供大于求的情况。由于苹果对其下一款iPhone的需求强劲,而SSD供应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他预计所有新产能将被吸收。
  在美银美林2017全球技术大会上,Maddock表示,3D NAND技术需要高额的资本支出,因为技术是新的。随着技术的成熟,其资本密集度将逐渐减弱。
  下面,我们将介绍美光的3D NAND战略。 美光的3D NAND战略
  随着存储器厂商开始大规模生产64层3D NAND,NAND市场将有大量的新产能上线。三星和美光科技自从在业界开始生产3D NAND以来,一直在该市场领先。
  Micron的首席财务官Ernest Maddock在Robert W Baird全球消费者技术与服务大会上表示,Micron的50.0%的NAND产品是3D NAND,预计2017财年将增长到75.0%,2018财年将达到90.0%。然而,由于其与汽车客户之前有长期供货合同,它将在4~5年的时间内保持10.0%的NAND供应量。
  3D NAND使美光更具成本竞争力
  在过去两年中,美光通过转型为3D技术,将复合年均复合增长率降至20.0%-30.0%。
  据分析师分析,NAND Flash行业总产量中只有50.0%将在第三季度转为3D NAND。届时,美光将把75.0%的NAND输出转换成3D NAND。这意味着该公司比其竞争对手具有成本优势。Micron的NAND生产增长也是在NAND供应紧张的时候,使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Maddock表示,Micron的64层设计与其他64层设计相比具有竞争优势。Micron的CMOS在Array架构下,将晶体管置于阵列之外,而不是阵列旁边,允许其在芯片上封装更多的晶体管,从而实现更高的性能。美光表示,其64层芯片将比32层芯片多80.0%,并且比32层芯片具有40.0%的成本优势。
  3D NAND可以拓宽美光的客户群
  64层芯片的成本优势可能为SSD开辟新市场,由于成本高,32层芯片无法实现。64层芯片将使PC市场享受SSD的好处,而不损害利润。
  虽然NAND厂商正在增加其3D NAND产能,但一些分析师担心东芝NAND业务的销售可能会扰乱供应纪律。
上一篇:上一篇:
下一篇:下一篇:
深圳市东测科技有限公司
销售部& 联系方式: 手机: 电话:7 &传真: 9& QQ: &邮箱: 邮编:518131
&地址: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南路莱蒙水榭春天7栋凤凰苑24C/24D& 网址:
&注册地址: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福中福社区财富港大厦A座1905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存储器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