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水准测量量的直接可以得到的结果是

水准测量中的高差改正数应该怎么算?我们是六个点,而且每次只能观测两个点,也就是有六个测段
水准测量中的高差改正数应该怎么算?我们是六个点,而且每次只能观测两个点,也就是有六个测段
1,设六个观测点为ABCDEF,先测个闭合环,算出闭合差w.2,测出每个测段的距离L1~L6,计算总距离L.3,闭合差W除以总距离L,再分别乘上每个测段的距离L1〜L6,得出的这六个数就是每个测段的高差改正数.4,例如,闭合差W=2mm,L1=20m,L2=10m,L3=20m,L4=20m,L5=10m,L6=20m,那么总距离L=100m.改正数v1=w/L*L1=0.4mm,v2=w/L*L2=0.2mm,v3=0.4mm,v4=0.4mm,v5=0.2mm,v6=0.4mm.5,改正数v1〜v6相加应该要等于闭合差w.6,若没有距离,可以用测站来计算,方法一样.就是每个测段里摆了几个测站,总共几个测站,闭合差除总测站再乘每个测段里的测站数,就是高差改正数.
与《水准测量中的高差改正数应该怎么算?我们是六个点,而且每次只能观测两个点,也就是有六个测段》相关的作业问题
改正数=-(高差闭合差/总站数)*测站数!;测站数就是从开始测,到所求点的站数!用你测的数加上改正数就是评差后的高程!这是山地的评差方法!
就是测站数,架几次仪器.就有几个测站
先解释“高差改正数”:在同一条水准路线上,使用相同的仪器相同的测量方法,可以认为各测站误差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高差闭合差可按测站数n1(或按距离L1)反号成正比例分配到各测段的高差中的数,就叫高差改正数即:νi=-fh/∑n*n i或 νi=-fh/∑n*Li再介绍怎么计算高差闭合差:水准路线终端的水准点高程“已知值”
1、后尺黑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黑面高差中数2、后尺红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红面高差中数3、取其平均值即为高差中数4、水准对尺2把尺子常数分别为、以黑面为准,如红面小于黑面,那么肯定红面高差中数加10公分,反之就加10公分满意的话给我最佳!
什么改正?是闭合差吗?如是闭合差,先跟据往返测和闭合测算出闭合差,再跟A点到B点(实测高差-理论高差)线性内插到各个站点 或按四等的视距比例内
高差中数就是高差值
满意答案tantalus15级先计算整个线路的高差代数和,这叫闭合差,然后计算整个线路的长度把反号变成用得到单位长度(每公里)的高差改正数再将分别乘以水准线路每段的长度(公里为单位),得到了每段的高差改正数字,把它分别加到各自的高差(原始观测的)上,就可以求得各点改正后的高程(平差高程),你的明白
一般情况下,黑面高差和正常高差接近.红面高差和黑面高差差一个常数,也就是0.1米,所以要加上或减掉.也就是说高差中数不等于红面高差和黑面高差的平均值.在老的黑红面水准尺中,有两种黑红面读数差常数,一个是4687,一个是4787.就是在同一根尺子上同一个位置的两面数值差.而正常水准观测一般要求用两根不同常数的尺子,也就是
在做四等水准测量时,因为有距离限制,为了不麻烦,所以在测好一站后,前后塔尺不动,直接将水准仪调一下高度(10cm以上),再次读数,就是将读尺的顺序颠倒一下,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次性就将往返的都测好了,这就是仪高法,适合于原点闭合的水准高差法没什么好说了,就是附和水准
看你测的是那个角,左角为负,右角为正.
首先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必须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然后先计算出你闭合水准路线的总长度,就是所有的后视距离和前视距离之和,然后每站的改正数就等于(误差/水准路线总长度*此站的前后视距离之和*-1),之所以最好乘以-1,因为最后计算的改正数是相反符号后分配到每个测站之内,好吧?先解释“高差改正数”:在同一条水准路线上,
如果按照严格的定义,B是A的替代品的定义为:A的价格上升会导致B的需求量上升;互补品则正相反.定义里替代品或互补品指的就是两个商品之间的关系,而且是有向的.至于你说的“商品间不是互补关系就一定是替代关”,其实是不一定的.事实上,B是A的替代(互补)品,并不代表A是B的替代(互补)品.(在一个物品是Inferior go
这个是水准路线闭合差那儿的知识,把算得的高差闭合差数值符号相反后就得到了整条路线的总高差改正数.这个总的高差改正数除以总距离,就是将这总的改正数分配到整条路线上,得出的就是单位长度的高差改正数,你明白了吗?单位长度的高差改正数,再乘以某段测站的距离,就得到了这一测站的高差改正数.
这水准仪经过校正了吗?一般的直尺式工程水准仪使用一段时间就会不准,尤其是铝合金外壳那种.
“我觉得HF中的F原子有三个孤对电子,应该分别与氢形成三个氢键”这句话是有误的.氢键具有饱和性.由于氢原子特别小而原子A和B比较大,所以A—H中的氢原子只能和一个B原子结合形成氢键.同时由于负离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另一个电负性大的原子B′就难于再接近氢原子.也就是说,一个HF只能形成一个氢键.水分子能形成两个氢键是因为水
先问下,数据以你给的表为准,还是以图为准,刚才把图打开,算了个表出来,贴的时候发现有个B点.&以表为准的,相信你看得懂
没有题的啊,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就OK啦!具体要看你是用的是几等测量,不同等级的测量允许误差范围是不一样地.平差结果按毫米的下一位计算,并书写.因为监理单位检查要实际计算出的数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要四舍五入的.
一般根据路线长度除以闭合水准路线的总长再乘上闭合水准的闭合差.
改正数也就是闭合差,闭合差就是在实际观测中,由于误差的存在,使实测的内角和不等于理论值,两者之差就是闭合差.参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工程测量》它的计算式有点不知道怎么用电脑打出来所以自己慢慢看书去吧高程控制测量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是建立垂直方向控制网的控制测量工作。它的任务是在测区范围内以统一的高程基准,精确测定所设一系列地面控制点的高程,为地形测图和工程测量提供高程控制依据[1]
高程控制测量简介
全国或某区域内求得统一高程的控制测量工作。它主要由水准路线组成的水准网(即高程控制网)来体现。中国的国家高程控制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一等水准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是研究地壳垂直运动及有关科学问题的依据。二等水准附合于一等水准环上,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测量为直接求得平面控制点的高程供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的高程需要。平面控制点的高程也可用三角高程法测定。水电工程的高程控制测量,为了控制整个流域或河流(河段)的开发治理,一般采用沿河布设水准路线或组成环网等,并与国家水准点联测。特殊地区则可设临时的近似高程或假定高程,埋设坚固的标石以待日后联测。高程控制的测量方法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气压高程测量和GPS高程测量等[2]
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注意事项
①困难地区可以布设三角高程路线代替表中的五等水准路线;②解析高程包括由解析边构成的三角高程测量和独立交会点高程测量以及经纬仪高程测量;③图解高程包括由图解边构成的三角高程测量和独立交会点高程测量以及平板仪复觇导线高程测量与双转点高程导线测量(仅适于航测综合法测图时测定测站点高程);④在保证上表规定的高程精度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布设层次,适当放长路线长度;⑤1:2000测图需采用2米基本等高距时,加密高程控制仍不得采用图解高程[3]
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1)测区的,宜采用。在已有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可沿用原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有困难时,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2)的方法有水准、法等。常用水准测量法。
高程控制测量水准测量法
各等级的,应埋设水准。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持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墙水准点应选设于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便于寻找,应符合规定。
应选择连接洞口最平坦和最短的线路,以期达到设站少、观测快、精度高的要求。每一洞口埋设的应不少于两个,且以安置一次即可联测为宜。两端洞口之间的距离大于1km时,应在中间增设临时水准点。
一个测区及其周围至少应有3个水准点。水准点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规定。
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两次观测高差较大超限时应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过时限值时,应取三次结果数的平均值数。
设备安装过程中,测量时应注意:最好使用一个作为起算点。当厂房较大时,可以增设水准点,但其应提高。
所使用的仪器,与的夹角,应符合规定。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应符合规定。
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中的基本方法,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又称几何水准或直接水准。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与作业方法,分为:①精密水准测量。指一、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时除应用精密水准仪和因瓦水准尺之外,操作规定中严密考虑了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消除和防止积累。如应用带有测微器的水准仪提高读数精度;采用因瓦水准尺减少气温变化影响;规定前后视距基本相等,以消除水准轴与视准轴不平行而产生的误差,限制视距长度与视线离地面的高度等,以减少大气折光影响;采用往返观测并以奇数站按后、前尺(基础分划)和前、后尺(辅助分划),偶数站按前、后尺(基本分划)和后、前尺(辅助分划)的观测顺序,以消除仪器与尺桩沉陷影响。按中国《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规定,一等水准测量每公里偶然中误差不得超过士0.45mm;每公里全中误差不得超过±1.0mm。二等水准测量每公里偶然中误差不超过±1.0mm,每公里全中误差不超过±2.0mm。精密水准测得的高差应加入正常重力位水准面不平行和重力异常改正,归化为正常高。②普通水准测量。一般指三、四等水准测量,用于加密精密水准网,或建立独立测图的高程控制和工程测量的高程控制,以及联测大地控制点的高程。一般采用普通水准仪和区格式双(黑红)面水准尺中丝读数法。三等水准以“后前前后”,四等水准以“后后前前”顺序观测,视距长度可视仪器精度不同适当放宽。③特殊水准测量。在水准路线遇到不可避免的障碍,如江河、湖塘、宽沟、山谷等视距长度超过规范要求,不能应用一般方法观测,则可采用水准仪过河水准测量或倾斜螺旋法测量;也可采用经纬仪倾角法或光学测微法。在寒冷地区,条件适合,也可采用冰上过河法等。四等水准测量时可在平缓河流、静水湖泊、池塘等没有明显横比降地段用水面传递高程[2]
高程控制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通过观测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天顶距(垂直角)求出两点间的高差的方法,又称间接高程法。可与平面控制测量同时进行。多数应用于地形起伏较大地区平面控制点的高程联测。三角高程测量受大气折光影响较大,宜采用对向观测消除其影响,当单向观测时必须作折光系数K的改正。三角高程可采用单一路线、闭合环、结点网等形式布设,路线一般选择边长较短和高差较少的边组成,起讫于水准高程点上。在工程测量中还可代替五等水准[2]
高程控制测量气压高程测量
气压高程测量应用气压计进行高程测量的一种方法。大气压力以毫米水银柱(mmHg)高度表示,随高度而变化,每升高11 m,压力减少1 mm。由于大气压受气象变化影响很大,只用于低精度的高程测量或踏勘时的草测。其优点是使用方便。中国国家法定压力单位采用帕(Pa),它和毫米水银柱(mmHg)间的换算关系为
高程控制测量GPS高程测量
GPS相对定位可以确定三维基线向量,利用其大地高差,结合水准联测资料可以确定计算点的高程异常,从而求得其正常高。这种区域性的GPS水准高程方法的精度,取决于GPS测定大地高的精度、几何水准联测的精度、坐标变换精度和拟合计算精度。一般认为在有严密技术设计的条件下可以达到四等几何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2]
高程控制测量高程系统
高程是指由高程基准面起算的高度,按选用的基准面不同而有不同的高程系统。在工程勘察测量中,主要使用的高程系统有国家高程基准和假设高程系统。
高程控制测量国家高程基准
人们把处于自由静止状态下的海洋、湖泊等的水面叫做水准面,水准面有无数个,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用它作为高程基准面(高程的起算面)计算的高程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高程,简称标高或海拔。如图1,A、B为地面两点,P0P0为大地水准面(高程基准面),测A、B两点高出P0P0的垂直距离HA、HB即分别为A、B点的绝对高程。A、B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h。
中国国家高程基准起算的高程基准面为黄海的平均海水面,它的建立经历了两个阶段:在开始建立基准面时,是用青岛验潮站年7年的潮汐观测资料推算的,并在青岛市观象山上建立全国性的高程起算点,即国家水准原点。1957年确定此水准原点对于黄海平均海水面的高程为72.289m。由此基准面起算的高程系统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尚存在不足,于1986年重新确定高程基准面,定名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此基准算得的国家水准原点的新高程值为72.260m。新确定的高程基准面采用中数法计算年平均海水的平均值,比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稳定、精确。1987年5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和国家水准原点的新高程值。
高程控制测量假设高程系统
由假设高程系统确定的高程称为假设高程,又称相对高程。某些偏僻地区,一时还不能与国家高程控制点连测,或为专用高程控制网的特殊需要,可选定一个适当的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在此地区内任何一点到此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假设高程。如图1中的P1P1为选定的水准面,HA、HB即为A、B点的假设高程。
高程示意图
中国冶金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冶金建设》卷编辑委员会,冶金工业出版社《中国冶金百科全书》编辑部 编.中国冶金百科全书·冶金建设 上.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第213-215页.
《中国电力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国电力百科全书》编辑部 编.中国电力百科全书·水力发电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第122-123页.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水利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 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卷 上.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第182-184页.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 地形测量实习心得体会&&&& 前 言  一 、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实习目的:这次测量实习是为了巩固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的能力,进一步熟练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学会根据测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线形式和数量合理的导线点,掌握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的外业和内业方法,掌握坐标格网的绘制和导线点展绘的方法,熟练掌握地形测量的方法,学会地形图的清绘和整饰,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实习任务:(1)掌握主要仪器(ds3型水准仪及dj6型经纬仪)的性能和使用。(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3)掌握测站碎步测量的方法。(4)掌握施工放样及路线测量的基本方法。(5)掌握室内抄平的基本方法 。(6)认识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用途与功能。在教学实习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莲~山课件 ]  二、测区概况*学生公寓七栋 ----建筑物较为规则,周围草坪环绕,地形规则。*学校老操场----广阔平坦,无阻碍物。*学校第五教学楼---功能分区明确,室内外墙地面平整。  三 实习过程本次实习时间为一周,实习的主要地点主要是校园内。采用先教学后实习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先由老师教授实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要求,然后同学们出去实习,完成当天安排的实习内容。本次实习的安排主要有(1)一个测站的碎步测量(2)建筑物施放样(3)室内抄平[莲~山课件 ]  实习内容  (一)一个测站的碎步测量(1)测量内容及方法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控制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d),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1人观测、1人记录、1人立尺,施测1~2站后应轮换工种。2、施测第一站。以已知控制点(d)作后视,在此上立仪器(初步对中整平、精确对中整平,反复进行)。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记为a)作为前视点。读出上丝、中丝、下丝读数、水平角、竖直角记入记录表中对应栏中。(本次实验只读水准尺黑面)。[莲~山课件 ]3、计算高差。h=d*tana+i(仪器高)+v(中丝读数)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4、按以上程序依选定各个碎步点继续施测,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同步绘制草图5、成果校核。通过内业计算发现误差较大,则按以上方法经过重新测量。 (成果计算及示意图见内业计算表)  (二)建筑物施工放样测量内容及方法1 定出控制主轴线ad,a、d分别为控制桩。2 在a点立经纬仪(使用方法同碎步测量),在ad上确定一点b,ab为20米。再确定一点c,ac为66米。3 将经纬仪迁至b点处,在bc方向上水平归零。水平角转动90度,水平制动,在此方向上拉出b-1为10米,1-3为42米。4  将经纬仪迁至c点处,水平角转动90度,水平制动,在此方向上拉出c-2为10米,2-4为42米。5 用刚尺拉距离,进行往返测。测的12点距离分别为46.018米和46.013米。测的34点距离分别为46.023米和46.025米。6 成果校核。算得相对误差k值小于1/3000。  (三) 室内抄平(1) 使用水准仪,水准尺测。1 选择一平整墙面,将仪器立在点0上,在墙上标出点a的高程。2 根据公式h=a-b h=hb-ha=50cm a-b=0.5算出b=a-0.53 将尺子向上移至算出的b点相应值处,标记好。(2)使用水袋子1  将水灌入袋子中,适量。将一边的水的凹面刻在墙上。将水袋子拉到另一处,同样标出水面的凹面即可。两点在一条直线上。  实习体会*测量中注意的问题1、立尺员应认真将水准尺立直,不能将尺子倾倒在墙面上,注意不要将尺立倒、立反。2、当经纬仪没有达到精平时是没有竖直角的读数的,所以对中和精平要反复进行。3、同一测站,只能粗平一次(测站重测,需重新粗平仪器);但每次读数前,均应检查水准管符合气泡是否居中,并注意消除视差。4、测量过程中,经纬仪若有变动,所有碎步点必须重测。5、一个碎步点的读数未读完时,尺子不能变动。若尺子移动了,则需从新读数6、施工放样中,拉钢尺时,需丛木桩顶部开始拉,中间将尺子抬平,拉直。7、室内抄平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墙面要平整。  * 实习中以有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实习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和安置水准仪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我觉得我们组测量时就有一个点的通视不是很好,有树叶遮挡,但是那也没办法,因为那个地方的环境所致,幸好我们可以解决.还有水准仪和经纬仪的调平和对中都需要做好,[莲~山课件 ]这直接影响你的测量结果。测量学教学实习是测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处理数据时我们还发现不少问题。有时少测了一段距离,有时发现角度不对,最后我们又扛着仪器重新开工。大家都有一种使命感,不管怎样都要把它测准确,不能马虎大意,更不能投机取巧。培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一份高尚的道德,持有一种认真、谨慎的态度,相信这将成为我们以后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笔财富。在返工之前,我们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比如:受风的影响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测量结果,这样便可以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我们希望大家认真的对待测量这门学科,善待和呵护好我们的仪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验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莲~山课件 ]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2017地形测量实习心得体会1.在专业知识掌握方面,收获主要表现在对仪器的进一步熟练掌握和数据计算整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特别通过实际操作,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放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水准测量中的一些技巧。通过地形测绘的实习,掌握了测绘的基本方法和绘图方法。在仪器掌握方面,能够比较熟练地对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对中整平。特别是在纬仪使用中,通过这次实习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中整平,这主要是因为在这次实习中通过对经纬仪的大量应用,熟练了经纬仪对中整平的步骤,对经纬仪整体有了进一步的熟练,比如在粗平过程中能比较够熟练地通过调整支架比较迅速地完成粗平,单这一个过程就比以前快了很多,从而大大减少了对中整平仪器所需时间。2. 数据计算整理能力在这次实习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接触的数据都不是通过自己实际测量得到的结果,整理时往往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这次通过自己的实际测量练习得到的数据由于种种问题有些是超出误差允许范围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迅速分析错误原因来得到新的数据。进而也对数据检核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数据计算整理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整理计算的时候要格外认真小心。同时,也有很多方法和技巧也是可以用来避免因为整理计算而出现结果的错误。首先在数据记录中要做到清晰、清楚,因为我们数据的整理是在一天的工作完成后进行的,由于数据量很大,如果记得不够清晰往往找不到数据或者分辨不清楚记录的数字。另外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核数据是否可用,免得再最后整理时发现误差过大而耽误工程进度。在计算数据时可以通过多种数学手段来边计算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先由一个人计算数据再由另外一个人来检核。3.本次实习进行了大量基准测量,主要收获是读书速度较以前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虽然仪器i角误差很小,但往往都存在,在进行前后视距读数时尽量要是前后视距基本相等,这样才能使数据更准确。如果i角误差很大,在测量的过程中才发现,必须用钢尺量距使前后视距相等。经过地形测绘的实际操作以后才认识到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首先要对所要测绘的区域有大致的了解,选好中心建筑物进行主线布控。然后再向整个区域进行扩展,在选点时要尽量找在各个方向通视效果好的点,特别是要注意建筑物周围植物的影响(不要为了能够通视而毁坏植物!!)。进行每天的工作前要有详细的计划,对各个点进行有规律的编号,并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在实际测量时要有一个顺序,切忌随意设站测量。数据记录要清晰准确,最好每天都是固定的人来记录数据,这样能更好保证数据的清晰和记录格式的统一,数据记录人员要和读数人员有密切配合,相互提醒,每个数据各报一遍以确保无误通过这次实习,我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团对合作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完成的任何一项小的工作一个人都不能完成,必须有同伴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每一项工作。大家在一起的合作会逐步产生默契,工作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同伴之间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都能迅速领会并做出反映,甚至同伴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纰漏也会了解于胸,随时可以去提醒同伴,避免工作出现差错。除了人,仪器也是我们工作中重要的同伴,我们必须时刻注意爱护仪器。爱护仪器一是爱护公共财产,更重要的是仪器一旦出现故障会很大程度影响我们的工作。我们所使用的仪器很多是很精密也很脆弱的,必须轻拿轻放,严格依照操作要求使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钢尺和标杆虽然不是很精密的仪器,也不可使用时太粗暴甚至拿来游戏,钢尺使用时不要拉得过紧,这样很容易损坏钢尺或者破坏钢尺的精度。4.经验教训:展点很重要,展点的好坏决定了测量的速度;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绘制格网铅笔的粗细要根据规定,反复检查以减小误差,网格对地形图影响很大;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关键词:测量 地形 心得体会
个人知识库
个人知识管理和分享平台
已注册用户请
同时感谢作者(赞助20积分)水准测量中每千米往返测得高差中数的中误差这句话里面,中数和中误差分别是什么意思啊?_百度知道
水准测量中每千米往返测得高差中数的中误差这句话里面,中数和中误差分别是什么意思啊?
我是搞工程的,但是可能概率论学的不好,所以测量规范里面对误差的要求里的这句术语总是不太明白,具体就是上面那句话里的高差中数是什么数,还有中误差是什么误差,望有大侠赐教
1、比如DS8水准仪,其中DS后面的3就指的是“每公里往返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不超过±3毫米。 2、意思就是说,用DS8水准仪往返测量一公里,往测高差和返测高差之和再除以2,得到“平均高差”,那么这个“平均高差”的偶然中误差”不超过±3毫米。
采纳率:84%
来自团队:
差中数就是高差的平均值,即为高差中数;而中误差是精度评定的指标,单位通常取毫米,因为做了往返观测,所以有两个观测高差,取两者的平均值,单位为米
高差中数就是高差的平均值,因为做了往返观测,所以有两个观测高差,取两者的平均值,单位为米,即为高差中数;而中误差是精度评定的指标,单位通常取毫米。3cdn
高差中数就是高差的平均值,因为做了往返观测,所以有两个观测高差,取两者的平均值,单位为米,即为高差中数;而中误差是精度评定的指标,单位通常取毫米。
这是测量误差传播定律里的内容,或者在测量平差里的术语。中误差是评定测量精度的。中误差是通过一系列多余观测计算出来的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水准测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