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衰退的原因,到底是电商冲击实体店的兴起还是房租的上涨

压垮家电实体店的不是淘宝京东 也不是高额房租|淘宝|京东|电商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压垮家电实体店的不是淘宝京东 也不是高额房租
  这两年来,很多家电实体店日子不好过,但是罪魁祸首绝对不是淘宝、京东等网店的低价冲击,更不是持续攀升的高房租挤压,而是另有其人。
  作者:常伟
  什么淘宝、京东价格太低,摧毁实体店;什么高房租,正在成为压倒实体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两年来,不少家电实体店、传统经销商的日子不过好,这是公认的事实。但是,一些人将矛头指向淘宝、京东等网店,属于避重就轻;同时,还有一些人将责任推给持续攀升的高房租,则属于推卸责任。可以说,绝对不是简单的外部环境和对手施压,引发的这一轮家电实体店经营和生存危机。
  可以看到,当前笼罩在家电实体店上方的乌云和暴雨,属于内外交困重重环抱。单就内部来看,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家电零售市场上出现大量家电实体店和经销商,特别是在经历2008年那一轮“家电下乡”政策刺激,在一线市场上短时期涌现出大量的家电零售商“投机者们”。目前正在经历一轮的淘汰、优化期。
  这两年来,家电零售市场上出现的实体店经营困局,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良币淘汰劣币”。本质上还是因为家电零售实体店,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数量上,均处在“供大于求”状态之下。一批当年的商业投机者、弱小者们被淘汰出局,无可厚非。只能说明自身的经营模式和商业竞争力,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现状。将责任推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纯属“自欺欺人”。
  就外部来看,淘宝、京东等电商网店平台的兴起,主要还是得益于自身建立的一种符合现代商业游戏规则的经营模式和体系。在经营手段上,削减中间流通环节,直接由工厂、电商到消费者的扁平垂直大零售体系,所以才在产品价格上比实体店更具优势;在经营载体上,电商网购平台为虚拟平台,不涉及到线下实体店等高额租金成本,关键还可以容纳海量的家电产品,实现经营成本的最优化;
  在经营理念上,电商网购一直以来倡导的是“价格公开透明”、“销售薄利多销”,从而可以在短短四五年时间里,快速从苏宁、国美等线下连锁巨头身上抢到蛋糕。不是对手太强大,太狡猾,而是自己太弱小。
  然后最让众多家电实体店抱怨的内容,则是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一直以来的低价竞争,屡创新低。当前电商平台的家电零售价,甚至还要比很多家电实体店、经销商的进货价还要便宜,这就造成很多家电实体店过去的“暴利经营模式”难以为继。似乎这家是家电企业的市场供价没有“一碗水端平”,偏向电商。
  实际上,这不靠家电工厂的“偏心”实现的,而完全是电商平台强大的“分销能力”,赢得与厂家进行价格谈判的话语权。从某种角度来看,真正决定你的道路宽广的,从而不是对手和合作伙伴,而是自己的实力强弱。
  从这个角度来看,家电实体店、经销商们抱怨电商低价搅局,完全属于“避重就轻”,完全没有清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短板所在。面对电商从进军家电行业之初就采取“薄利多销”的短平快操作节奏,当前大量的家电实体店还在采取“压货吃政策”、“慢等求暴利”等传统经营理念,完全忽视“快节奏经营”下的有效利润和持续收益。
  近年来持续高企的房价、高租,确实不断挤压实体店的利润空间。但是,如果指责高房租是压倒家电实体店的最后一根稻草,显然是不负责的。近年来,对于实体店依赖更重的餐饮行业、影院、购物中心,同样也面临着高房租压力,同样也面临着电商的冲击。也出现了一批的餐饮店关门情况。但并没有像很多家电实体店老板那样,只知道抱怨,不去想办法。
  就整个影院、餐饮行业来说,大部分人的生意并没有因为高房租而关门、歇业,反而呈现出逐年看好的热闹趋势。原因在哪里,高房租对于任何行业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其它领域的实体店,却可以通过经营模式和手段的破局,解决高房租压力的冲击。比如说,在电影院,每年利润最大来源不是卖电影票,而是爆米花;同样,在很多平价餐厅,还有一块隐性利润,则是来自于一次性筷子和清洁碗筷。只要开通商业智慧,就不怕对手和外部环境的冲击。
  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很多家电实体店,越来越感觉赚钱不易,也就越来越不愿意轻易去改变、去尝试和挑战新的可能。反而是抱怨和牢骚越来越多:什么电商价格便宜,因为电商要么是假货,要么是偷工减料,满满的负能量;什么高房租是压跨实体店最后一根稻草,现在哪个行业生产经营成本不增加,为什么中国家电却一直要卖低价,而且只会卖低价货。
  看看一些家电实体店,经营理念上,总是喜欢追求一夜暴富、一台暴利。对标电商平台,一台四五十元利润都愿意出货,多少家电实体店少赚一点不愿意,多赚却又赚不到;在经营手段上,除了降价还是降价,偶尔有一些小区推广活动上,也没有翻新花样,还是靠便宜货抢眼球;在商业模式上,就只知道羊毛出在身上,整天靠家电硬件赚钱,不想也不去探索羊毛如何出在猪身上,除了硬件盈利其实还能靠内容、多次服务赚钱。
  可以说,当前摆在各行各业实体店面前的困难、挑战,以及机会都是同样的。家电行业之所以反应要比其它行业和领域更激烈,关键问题就在于自身缺乏持续的反思、缺乏革命的勇气,永远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如果继续这样走下去,好日子永远不会到来!
中国的游戏主机市场可以算是刚刚才起步,虽然起点低但是没有任何...
消息称,苹果公司已经通知供应链厂商,2017年的iPhone会部分导入...
3D 生物打印技术,它也许成为打开人类永生之门的一把钥匙。为什么日本实体店干掉电商,中国电商干掉实体店?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日本实体店干掉电商,中国电商干掉实体店?
相比中国的电商的热火朝天的场面,日本显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较繁华的商业区像大阪城、心斋桥、难波、天神桥、梅田等,一到节假日人满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说购物天堂-东京了。为什么日本的实体商业能抵挡得住电商经济的冲击呢? 最人性化的细节服务日本的商场都拥有十分人性化的服务体验,以东京为例,东京的百货商店位置集中,因此安排一天专门用于“购物血拼”是最合适的方案。大部分商场从上午10点或11点开始营业,闭店时间为晚上8至10点。达人们会选择在开门时间进店,上午购物的积分可以在商场顶层“大食代”换取免费午餐,节省一笔不小开支。东京每年有两大打折季,分别在6月和12月(由于日本人每年发两次双薪,因此日本每年会有两次打折季),每次持续3至4周。对早有目标的购物狂来说,往往打折季刚刚开始便会迫不及待动手囤货;对节俭至上的精明客,那就要等到Finale Sale(最后清仓)才会出手。和国内商场一样,东京百货店也提供消费换取积分的优惠。不过国内大部分商场要求积分达到一定额度方能换购商品,东京商场的积分则可以直接冲抵现金消费,还可以即刻换购饮料和餐食。此外,代客泊车取车、提行李、推婴儿车、为轮椅顾客启用专门电梯等免费服务都是日本百货店必不可少的配套项目,现在东京的大商场还配备了中文总台服务员,专门为中国游客提供帮助。当然了,说来说去,日本百货店最靠谱的一点还是品牌众多,绝无次品、假货。日本商家对商品质量把关很严,如果你在大商场买到残次品,不但会得到大额补偿,经理还得亲自上门道歉。在日本百货店买东西最大的优势还是放心。贴心的基础设施↑木更津三井奥特莱斯占地25万平方米,拥有248家商铺5000多辆停车位,维持整个环境的保洁员只有7、8个人。↑7、8名保洁人员负责购物城的全部清扫工作。分类垃圾桶用洁白的抹布擦得一尘不染。这样清洁的环境也让人更乐意一起保持和维护。↑为带孩子和身体状况不佳的顾客准备的婴儿车和轮椅设置于大门的入口附近,下车即可利用,最大限地减轻特殊顾客的体力负担。旁边放着消毒纸巾,用于擦拭婴儿车。↑ 为方便携带旅行箱的外国游客前来购物,免费储物柜特意设计成可以装进旅行箱的大尺寸。↑店家为早来排队的顾客准备了椅子,不必站立等候开门。↑进门处是自动伞套机。防止雨天伞上滴水路滑。↑休息区内专门劈出儿童区。这些小椅子是专门为小顾客准备的。↑儿童区内所有设备尺寸都小一号。桌椅,洗手池都是儿童尺寸。↑这是为妈妈照顾婴幼儿而设的婴儿室。内有哺乳室、换尿不湿台等。↑婴儿室内的自动售货机,比照幼儿身体设计,就连饮料盒都比一般的小,适合孩子的小手拿握。↑婴儿室允许男性进入给孩子冲奶粉,换尿不湿。而哺乳区内是一个个独立的哺乳室,男性止步。墙上有应急按键。↑木更津三井奥特莱斯购物城是一座海滨小镇,很多日本人会带狗前来,这是专门开辟的狗与主人的共同休息区——栓狗桩也很有创意↑购物城内有些店允许携狗进入,为了保持店内清洁,这是专门洗狗爪的池子。让场子融入社会及城市机能大阪新开业EXPOCITY,日本最高的摩天轮、拥有日本最大imax屏幕的4d电影院,日本首个体验型英语教育设施English Village以及小羊肖恩主题娱乐天地等。还植入了最新科技和最新理念,将“娱乐”、“教育”、“购物”完美融合,让场子成为大阪北新娱乐的核心,全面融入居民生活。Grand Front则整合了无数社会功能新业态,高科技实验室、大学研究所、品牌博物馆、创客空间、汽车主题馆、科技体验馆、展廊空间、沙龙空间等。&Grand Front融入各种社会功能,吸引更广区域的消费客群,增加消费粘性,如今已成为了大阪一大热门旅游地。匠人品质打造家的延伸日本实体业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专注。一家寿司店可以经营150年,甚至250年,这在日本很常见。日本的职人以传承和精益求精为傲,在他们心目中没有做大生意和小生意的区分,他们能在持续不断的专注中获得满足感,所以心平气和。开店,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好到让自己满意。匠心是日本实体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格林木购物中心是一个最贴切的案例。格林木购物中心远在东京神奈川县武藏小杉地区,开业13天,客流量突破100万,而这个购物中心仅有3.7万平方米,却拥有日本最大的屋顶花园。作为拥有7-11、伊藤洋华堂等公司的董事长铃木先生,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把格林木购物中心建成大家乐意来玩的地方,在玩的过程中顺便买一些东西回家”。更重逛的乐趣而不是价格作为中国民众使用电商购物,大多会首要关注注重电商的价格,一般电商的价格要比线下要便宜些。在日本,曾有个机构做过相应的调查,享受逛的乐趣,是日本消费者的首要理由,而第二位的理由才是“比实体店便宜”。日本对电商实施征税政策日本很早就对其境内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实施征税政策。而目前中国对于电商企业是否征税仍旧是探讨过程中。由于中国目前并未对网上开店企业征税,因此,在中国网上开店门槛低,从而也使得网上有价格优势。而日本的电商企业的价格优势也并不是很明显。近日,日本生活杂货品牌“无印良品”全球旗舰店在上海正式营业。开业当天,等待进店的排队长龙刷爆了朋友圈,有网友吐槽称,“这场面堪比2010上海世博会在最热门的沙特馆排队。”在全球电子商务持续升温的当下,日本的实体店不仅没有降温,还愈发显示出其价值感和生命力。“活得好”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 品质至上打造特有卖点日本实体业最靠谱的一点还是品牌众多,绝无次品、假货。日本商家对商品质量把关很严,如果你在大商场买到残次品,不但会得到大额补偿,经理还得亲自上门道歉。在日本百货店买东西最大的优势还是放心。譬如热门日本的南前豆腐,在几十年豆腐店手工传承的基础上,打造了特有的视觉体系,推出了男前豆腐、做成像桨一样的「吹风的豆腐店吵架至上汤豆腐小子、男-TOMOTSU、绿大豆制豆腐等、豆乳的摇滚乐、厚炸豆腐队长、豆腐丸队长。南前豆腐扬名日本后,售价比最早高出四倍。更是推出了更多漫画主题的手工豆腐,各种跨界衍生品,俨然成就日本手工豆腐帝国的节奏。费心让消费者满意日本设计界一直追求精密的内容定位,一开始就要尊重商业定位再出具体设计。就像我们做博物馆、科技馆一样,先做展示设计,再做建筑设计。日本人招商不是做房东的心态,而是共同经营。东京的六本木商业区花了十五年才开业,而中国的有些著名商场从设计到开业就花了半年时间,开业前一天还有2000多人通宵赶工。日本松屋百货是原研哉设计的,其张强调事物的原始状态,坚持商业地产体验话的场景化设计。一反商业设计中以品牌为主的场所设计,强调百货与品牌一起传达高品质的生活气息。消费者当然爱。020思维让电商实体店相融近年来,日本的很多实体店合作都推出了电子商务平台和实体店同步销售的服务。消费者从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的商品可在该百货店的实体店取货,实体店内断货的商品也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选购。可见,日本百货商场面对新形势下的顾客消费需求,不是拒绝新的购物模式,而是与时俱进,积极打造网购平台和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以应对冲击。互赢合作的生态商业圈以大阪为例,大阪的商业形态有商业街、车站商业生态图、便利店布局。通常商业街集中在市中心繁华地带,同时各商业街通过各车站生态圈相关联,在各车站之间的地带以便利店、shopmall、supermart布局,从而构建地上地下,从区域以点带面的网状商业生态图,经常一个商圈的场子会联合推出营销活动。每家实体店店面摆放的商品琳琅满目,同时日本的商品包装一般都偏小,一个货架从上到下可以隔七八层,所以即是是一般的实体店也能置放绝对数量较大的商品品种,以供顾客挑选。而且线下实体店每家都有不同的特色,作为顾客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多。商场无敌的售后服务买好东西之后,如果不想拎着大包小裹回家,可以委托商场打包送货上门。这一服务并不局限于家电等大件商品,任何服饰、鞋子、皮包、日用品等等都可以直接送到客人家中或酒店房间。日本的包裹服务商可以借助便利店实现包裹的邮寄,在线零售商也可以利用便利店实现就近配送。正是因为日本的电商配送体系是建立在实体便利店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日本电商体系与实体店之间是共存共荣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实体店怎么了?!成都10000家实体店倒闭2016成都上半年计划开业的有34家购物中心,实际开出的则只有两个,分别是成都宜家成华商场、成都蜀都万达广场。目前成都的商业地产去化周期已达到惊人的167.78个月,将近14年的时间才能消化完,而每个月的新增供应该在持续增加。成都在建商业综合体共计132个,而现在,这个数字还在增加。据悉,受移动互联网的冲击,成都已有10000家实体店倒闭,如今130多家在建商业综合体未来开业就面临着死亡!近几年来,中国商业地产一直处于极度亢奋中,但随着经济的日渐下滑和地产转型加剧,尤其在电商的快速发展下,传统零售商铺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大,商铺租金回报出现回落,商业地产之困趋势明显。来看成都,一直是商业地产的重灾区。购物中心总体量超700万方,在建面积超过250万方,已经成为全国商业地产在建规模最大的城市,看似光环,其实然并卵,真相终究会被挖出...晶融汇:太古里旁边的无人区天天都在逛太古里、IFS,随时随地去都跟过年一样人挤人。但一旁还有个购物中心,叫晶融汇,可怜的还是商业地产基金巨头铁狮门的内地首秀。看似高大上,其实人流惨淡,因周边大鳄太多被无视。二楼和负一楼简直不能用“秋”形容,几乎全闲置,显得格外萧条。恒大广场:曾经华人置业的曾经是华人置业打造的THE ONE,去年甩给了恒大,曾经热门过,如今则是,呵呵。商场里面基本处于半空置状态,晚上七八点去逛几乎没人。成都富力广场:太古硬商太多人烟稀少现今的富力天汇中心其来历可谓坎坷,从1993年开始,以巨大商场熊猫城形象就进入成都人视野,烂尾后经过股权变更、富力接手,更名为“成都富力广场,还引入C&A、H&M、冠军溜冰场,华丽转身后热过一阵,如今经营早已回归惨淡。成都富力广场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出生的先天不足”,主要从几个方面说起,比如硬件设施、布局设计、铺位设计、餐饮比例、地理位置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逛富力广场,犹如进入到一个迷宫”。完全不像一个已经营业了几年的大型购物中心。周边居民表示主要还是因为品牌少,加之很多店铺都还没开,“感觉没什么可逛的”。第一城购物中心:曾经的成都潮牌聚集地成都第一城与IFS国际金融中心仅一街之隔,距离春熙路也仅百米,左邻太古里,右靠王府井,地理位置来说地处春熙路商圈核心位置。其开业之初,可谓商家必争之地,但现在可谓破败萧条,距离开业时间也仅四年。麦当劳旁边的商铺都处于关门闭户状态。整个购物中心都处于半关闭状态,电梯停止运行,三楼漆黑一片, 楼道无人打扫,破旧不堪,天花板都脱落了。vans、paul frant早已关闭,也算昔日繁华的印证。阳光新业中心:太古品牌少逛的也少一环上左靠牛王庙右靠九眼桥,对面就有公交站,其实阳光新业中心的位置还是不错的。然而前有春熙路后有锦华万达,在两大商圈夹击下,两年来商场人气显得格外冷清。稀稀拉拉的人流,从服饰到餐饮空置率都很高,中午时分,电影院没得人,吃饭的地方没得人,儿童娱乐区还是没得人……到处都可以看到空置的和各种关店的商铺,惨目忍睹。101艺术购物中心:成都首家艺术商场2年前打着“成都首家购物艺术综合商场”的旗号,在春熙路核心地段高调亮相。半年就关了,如今成了半死不活的尚美成百货,直接凌乱小商品城的节奏才能勉强生存。339欢乐颂:居然还和华润有一腿339欢乐颂购物中心是华润万家与339业主方的合作项目,一度被称为“成都第三核”,号称打造“成华区现代服务业新商圈”。不过,开业两年多来,成都339欢乐颂的经营却不尽如人意。购物中心内人流稀少,基本上每层都有关门或者打围的店铺。数家尚在营业的店铺工作人员表示,两年前刚开业时生意很好,后来慢慢生意就冷清了,不少店铺就关门走了。华润万家旗下的blt精品超市等品牌已经撤离,而一个打围装修的地方,写着“永辉超市”的字样。成都339欢乐颂经营一般,与其定位有关,这个商圈处于建设路商圈和春熙路商圈之间,位置比较尴尬,稳定客流相对较少,商圈范围有限且此前招商的品牌同质化严重,很难吸引外来人员消费。此外,业主方也没有很好地把西部第一高塔的旅游文化优势与商业结合在一起,造成339项目“孤军奋战”。九方购物中心:空置率40%九方是中航地产在西南地区打造的首个商业项目,当初定位为中高端,确实也招了些好品牌,还有些接地气的创新运营,但始终人气不足。如今,空荡荡的楼层,空无一人。复城国际广场:居只剩下培训中心这是复地集团在成都打造的第一个商业综合体,号称右揽国际城南CBD核心和成都金融后台交汇的7.2万平方米Street Mall。曾经还是很红火的,近百品牌入驻,韩国乐天玛特、保利国际影城、星巴克等等。现如今大部分商铺处于闭门状态,剩下的全是培训中心等。成都并非个案,中国太多城市面临极致商业地产竞争下的高空置现状,特别是之前猛批商用地又缺消费底蕴的二三线城市,太多太多都是要垮不垮的了……砸钱调整?商改住?破罐破摔耗着被收购?舍命被轻资产?总之,困局下,中国商业地产正面临史上最大危机!!!总之,目前成都商业已接近饱和,除少数地段特别占优势和规划、定位、后期营运、招商、连锁化品牌号召力强的商业项目外,很多商业招商和运营压力巨大。商业地产的过剩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将面临“进退两难”的抉择。一窝蜂扎堆导致的商业同质化竞争,造成了成都商业的恶性循环。实体店频倒闭现状堪忧:一月卖2580个包才够交房租来源:北京晚报最近,一份全球实体店阵亡名单在朋友圈广泛流传,零售业萧条、百货关店、达芙妮等本土品牌退败……在电商、房租、消费者习惯改变的多重作用下,实体店大洗牌的危机又一次被推到台前。专家表示,201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增长仅为4.3%,是历年最低。实体店已突围多年,但前路仍然漫长。高房租撵走店老板新街口北大街两侧一直是服装店林立、购物方便的逛街场所。闲暇时走走逛逛,顺便淘几件款式不错、价格合理的衣服鞋帽,也是一件乐事。可是最近几年,眼看着路旁的小店一家家关闭、换品牌,渐渐冷清,风光不再。昨天中午,刚立秋的北京依然闷热。从地铁积水潭站出来,沿着新街口北大街一直往南走,粗略数过去,十家小店中起码有多一半写着“甩卖”、“清仓”,理由多是“合同到期”,还有两三家已经拉上了卷帘门,完全处于闭店歇业状态。原来熟悉的衣服小店已经换成了一家家卖包子、肉饼的地方。一家服装店从房租更高的沿街店铺退守到胡同内部,为招揽顾客,只好把“全场特价”的红色促销牌挂了一路。通过店门口的转租电话,记者联系到一位要转店面的老板。他告诉记者,虽然租约是到明年4月份到期,但因为生意难做,已经准备搬家了,“主要还是房租太高”。这位老板透露,新街口这边客流量还可以,只是自己所租的店面上下两层一年租金就要150多万,平均一个月12万9千多,再加上前期装修花费,经营压力太大。现在店里正在甩卖女包,卖一单便宜的能挣二十多元,最贵的也就五十多元。即使按照最贵的50元计算,不考虑其他成本,一个月要卖2580单才够交房租。这位老板说,为了分担房租压力,这街上不少店面都是两家或三家合租。“阵亡”名单频现大品牌其实,不止街边小店出现关门潮,位于商圈中的达芙妮、美特斯邦威、李宁、真维斯等品牌鞋服店铺也都在迅速缩减门店。据达芙妮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盈利预警报告显示,仅今年上半年,达芙妮就净关店450家,包括400家直营店和50家加盟店。曾经风靡一时的美特斯邦威经营状况也不乐观,2013年还拥有直营店和加盟店近5000家,到2015年末已经仅剩3700家,销售店面减少约四分之一。陪伴80后的真维斯,4年之内关闭了1012家店面,到2015年只有2249家零售门店。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的一份全球实体店阵亡名单,更是透露出实体零售的惨淡。据这份阵亡名单显示,2016年上半年,一、二线城市主要零售企业关店超过八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连锁百强报告统计也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万亿元,增长仅为4.3%,是历年来最低的一次。百货业态甚至出现了-0.7%的负增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实体店确实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但专卖店、便利店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实体关店并不完全因为电商冲击,还有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税费成本高企蚕食本就不高的利润等原因。上世纪90年代末,连锁店开始大发展,房租一般10至15年到期,近期大部分房租到期,房租成本增长至少翻番,部分毛利率低的超市百货已经无力续租。北京志起未来咨询集团创始人李志起指出,电商冲击、房租上涨等都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但是比房租、人工、电商冲击更厉害的,是在这些持续因素影响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所发生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意识,对消费便利性的追求,对技术的依赖等才是更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传统商业在转型方面动作比较缓慢。百货业这些年一直在突围,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没有跟上消费者的变化。专家建议:转型紧跟消费变化李志起表示,从国内外经验看,目前百货转型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往高端化方向突围,不断收缩战线,更加聚焦对线下体验、服务要求比较高的商业形态;另一个方向是往更加多元、更加包容发展,提供类似shopping mall这样的大型、综合休闲体验场景商业形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一份针对零售业全渠道转型的报告也显示,零售企业正积极寻找转型方向。前几年转型重心是向三、四线城市扩张,多业态发展以及发展电商等,现在则转向以移动购物、微信微博社交营销、海外购及跨境电商、门店数字化等为特征的全渠道业务,以应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零售业必须回归质量和服务、提升性价比才能避免被淘汰或陷入单纯的低价竞争。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已收藏本页面
开店难,难于上青天。(电商冲击,房租上涨,许多的店都在转让)行商~也是无人问津。
那也去做电商啊
抢地主[挖鼻孔]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实体店现倒闭潮现状堪忧
老板:月售2580个包才够房租【国际米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54,453贴子:
实体店现倒闭潮现状堪忧
老板:月售2580个包才够房租
最近,一份全球实体店阵亡名单在朋友圈广泛流传,零售业萧条、百货关店、达芙妮等本土品牌退败……在电商、房租、消费者习惯改变的多重作用下,实体店大洗牌的危机又一次被推到台前。专家表示,201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增长仅为4.3%,是历年最低。实体店已突围多年,但前路仍然漫长。高房租撵走店老板北京新街口北大街两侧一直是林立、购物方便的逛街场所。闲暇时走走逛逛,顺便淘几件款式不错、价格合理的衣服鞋帽,也是一件乐事。可是最近几年,眼看着路旁的小店一家家关闭、换品牌,渐渐冷清,风光不再。日前,刚立秋的北京依然闷热。从地铁积水潭站出来,沿着新街口北大街一直往南走,粗略数过去,十家小店中起码有一半多写着“甩卖”、“清仓”,理由多是“合同到期”,还有两三家已经拉上了卷帘门,完全处于闭店歇业状态。原来熟悉的衣服小店已经换成了一家家卖包子、肉饼的地方。一家从房租更高的沿街店铺退守到胡同内部,为招揽顾客,只好把“全场特价”的红色促销牌挂了一路。通过店门口的转租电话,记者联系到一位要转店面的老板。他告诉记者,虽然租约是明年4月份到期,但因为生意难做,已经准备搬家了,“主要还是房租太高”。这位老板透露,新街口这边客流量还可以,只是自己所租的店面上下两层一年租金就要150多万元,平均一个月12.9万多元,再加上前期装修花费,经营压力太大。现在店里正在甩卖女包,卖一单便宜的能挣20多元,最贵的也就50多元。即使按照最贵的50元计算,不考虑其他成本,一个月要卖2580单才够交房租。这位老板说,为了分担房租压力,这街上不少店面都是两家或三家合租。“阵亡”名单频现大品牌其实,不止街边小店出现关门潮,位于商圈中的达芙妮、、、等品牌鞋服店铺也都在迅速缩减门店。据达芙妮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盈利预警报告显示,仅今年上半年,达芙妮就净关店450家,包括400家直营店和50家加盟店。曾经风靡一时的美特斯邦威经营状况也不乐观,2013年还拥有直营店和加盟店近5000家,到2015年末已经仅剩3700家,销售店面减少约四分之一。陪伴“80后”的真维斯,4年之内关闭了1012家店面,到2015年只有2249家零售门店。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的一份全球实体店阵亡名单,更是透露出实体零售的惨淡。据这份阵亡名单显示,2016年上半年,一、二线城市主要零售企业关店超过八成。发布的中国连锁百强报告统计也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万亿元,增长仅为4.3%,是历年来最低的一次。百货业态甚至出现了0.7%的负增长。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实体店确实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但专卖店、便利店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实体关店并不完全是因为电商冲击,还有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税费成本高企蚕食本就不高的利润等原因。上世纪90年代末,连锁店开始大发展,房租一般10至15年到期,近期大部分房租到期,房租成本增长至少翻番,部分毛利率低的超市百货已经无力续租。业内人士指出,电商冲击、房租上涨等都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但是比房租、人工、电商冲击更厉害的,是在这些持续因素影响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所发生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意识,对消费便利性的追求,对技术的依赖等才是更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传统商业在转型方面动作比较缓慢。百货业这些年一直在突围,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没有跟上消费者的变化。(据《北京晚报》)观察专家建议转型紧跟消费变化有关专家表示,从国内外经验看,目前百货转型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往高端化方向突围,不断收缩战线,更加聚焦对线下体验、服务要求比较高的商业形态;另一个方向是往更加多元、更加包容发展,提供类似shopping mall这样的大型、综合休闲体验场景商业形态。一份针对零售业全渠道转型的报告也显示,零售企业正积极寻找转型方向。前几年转型重心是向三、四线城市扩张,多业态发展以及发展电商等,现在则转向以移动购物、微信微博社交营销、海外购及跨境电商、门店数字化等为特征的全渠道业务,以应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零售业必须回归质量和服务、提升性价比才能避免被淘汰或陷入单纯的低价竞争。关注省发改委公开征集 基于互联网 分享经济项目早报讯 (记者郭剑平)日前,福建省发改委向相关部门、企业发出通知,征集基于互联网的分享经济项目。征集项目将纳入省互联网经济项目储备库,对推进速度快、实施效果好的项目,将优先予以有关支持。通知指出,分享经济是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下经济发展新趋势、新形态,正进入加速发展的黄金期。为加快发展福建省互联网经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研究,拟在医疗、健康、家政、服装、教育、设计、住宿、旅行、交通、物流、餐饮、科研、基础设施等领域和细分市场,征集一批分享经济项目,扶持建设一批分享经济平台。要求应征的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应具有一定的基础条件,能整合利用各类分散的社会闲置资源和专业资源,打造分享经济细分领域垂直平台,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解决社会热点、痛点问题,市场前景较好。调查中国出境游客 近六成是女性早报讯 2016年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高达5903万人次。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行网发布《2016上半年中国出境旅游者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显示,中国旅游者进入了“消费升级”的阶段,女性主导出境旅游的时代已经来临。从城市上来看,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境口岸。但在出境游中最舍得花钱的十大城市居民中,上海人却榜上无名,苏州人和温州人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东北人的旅游消费能力同样不低,长春、沈阳和哈尔滨均名列旅游消费最高的十大城市中。在出境游目的地中,中国游客更青睐哪些地区?报告显示,2016上半年,最热门的三大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分别为:泰国、韩国、日本。欧洲或许是受到了恐怖袭击事件的负面影响,在最受中国游客青睐的十大出境游目的地中,传统欧洲热门目的地今年无一上榜。
2017超火的三国策略游《极速体验入口》
实业误国 房产兴邦
胡说,现在人民安居乐业。
网店也是实体经济啊,
二道贩不等于实体经济
家的未来还是要靠电竞和直播,什么实体经济更本就靠不住好吧……
还有智障带网店节奏,有影响也只是一点而已,最大的影响还是来自于日益高涨的房租。
得了吧。干不下去有别人干。
房租是最大的障碍。至于电商影响真不大
一开局你只有5个农民,敢不敢来打天下?试玩了3分钟!
房租是最大的障碍。至于电商影响真不大
实体黑了老百姓多少年?
赶紧死,落后的就要被淘汰
都是给房东打工!然后gdp每年都好看,当然有信心每年涨房租啦,完全不考虑市场回血……所以最后实体商铺肯定完蛋
稳如以前一件衣服赚100快,现在赚90,然后骂网店抢生意
房租每年涨百分之二十
房租贵,又都是房奴,赖什么电商!
房地产是中国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永动力,大力开发房地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怕什么,房地产也是实体经济,只要一直涨价就行了,反正总能卖出去
房租太贵了
感觉上海的品牌实体店就还好啊,所以上海人才不需要什么出境消费,基本上海都能买得到,比国外贵是贵点吧但如果算上机票钱反而可能还便宜
高房价最终会毁掉经济的,只是时间问题
这样也好啊,那些店多占地方啊
主要是房租太他妈的贵了,我还是选择网购
美特斯邦威、真维斯、李宁这些多看看自己原因吧,衣服鞋子定位屌丝化,价格却贵的要死
房租影响是大,但是那些说电商影响不大的也是逗比
就这一帮人还喊着打压网店 再打压网店 普通人没法活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冲击实体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