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完备程度较高那么差,为什么人均GDP那么高

为什么台湾人均GDP那么高,工资却不高?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台湾人均GDP那么高,工资却不高?
08-01 12:20 1023赞
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 2016 全年经济成长率 1.50%,每人 GDP 2 万 2,530 美元,CPI 上涨 1.40%。世界排名约22。官方预测 2017 年经济成长 1.92%,则较去年 11 月预测数字 1.87%上修 0.05 个百分点,每人 GDP 2 万 3,827 美元,CPI 上涨 1.08%。台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电脑相关产品和集成电路为主的电子配件的出口。伴随着台湾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取代纺织品及其相关产品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商品。台湾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台湾内部政治环境也会影响台湾的贸易发展以及GDP。台湾年轻人的收入,一直被说起薪22K台币,也就是约5000人民币,这样的起薪已经维持很多年了,台湾官方数据,近50%的台湾人民收入年薪低于50万台币,约11万人民币。台湾经济已经近20年没有大的发展,以及大企业的出走,使得台湾除了高科技的代工产业外,其他的产业并不好,造成不容易找到好工作,而高劳力的工作,年轻人也不愿意做,这都是台湾平均收入不高的原因。当然,台湾内部也检讨,认为业主以降低成本、加强管理等等原因,几乎是集体的压低员工的待遇,使得多数工作者成为:苦劳的劳工。民进党的蔡政府上台以后,推动了”一例一休”的新规定立法,原意是让劳工可以强迫休息,结果却变成加班费变成原来的3-4倍,老板们只好宁愿院休息,也不要员工加班,这也使员工收入变得更低。
08-08 10:47 15赞
台湾号称人均GDP两万,为什么工资却这么低?台湾,15年人均GDP23000,理应属于发达地区行列,但是很反常的是,世行的专家也有评估,就是台湾的实际购买力是46000美刀,PPP与GDP比值在2左右!这个比值可是只有发展中国家才有的!这就奇怪了,难道是世行专家的规律出了问题? 其实问题不在世行这边,而在台湾!因为工作量和主权问题,GDP数据是各个国家或地区自己统计,然后按汇率换算一下就公布的,数据正确与否世行并不管,即使明知有误也只能采用。说到这好多人该明白了,在大陆低估GDP的同时,台湾那边实际是高估了GDP!有文就揭,台湾竟把台资在大陆及各国的产值也算到台湾GDP里。实际上,台湾的经济根本没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依照其PPP和GDP比值在2左右这个值,在全世界来找同类的,最好的也就是GDP在1这个区间国家或地区! 还有福利问题,台湾这些年的低起薪,是因为福利一直在上调,平均数问题,就业人口的结构变化问题,要说台湾经济问题,复杂万端,不是我这里简单几句可以解释,所以台湾人均GDP比大陆高四倍,人均工资却比大陆还低的原因就迎刃而解了。
08-03 13:52 46赞
泻药给大家找到的比较中肯的答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地球人现在都知道,衡量国家地区经济实力的时候,除了GDP之外,还有实际购买力的计算方法,也就是PPP! 大陆地区2015年的人均GDP差不多是8000美元,但全世界只要到过中国和游历过几个外国的,几乎没有人认为大陆人过的是同等人均8000美元国家人民的日子,一致认为大陆的GDP被低估了,这个现象专家们也早就注意到了,目前世行专家按照实际购买力PPP估计,大陆人均PPP应该在12000---15000左右!PPP与GDP的比值在1.5~2.0!而经济专家们也得出一个普遍规律,就是发达国家的PPP与GDP之间差距不大,基本在1.2以内,如日本、德国、英国等莫不如此!而发展中国家相对比较高,中国不说了,还有很多国家两者的比值能够到2以上!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就是一来发达国家的各种经济要素都充分市场化、货币化,甚至全球化,其各种经济活动的价格、价值在市场上得到普遍的交易和趋同,如果偏低就马上会有人去投资、去挖掘,最后还是趋于一致!比如你在纽约和伦敦,买一辆车、吃一个麦当劳、理一次发的价格都差不多的!二来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规范,统计数据和方法也比较完善,统计量和实际相差不大,比如理发、雇保姆、看电影、甚至嫖妓都有正规发票!而发展中国家相比就大不一样了,你在北京和纽约比,理发、看电影等价格差太多了,道理就不多说了!而在统计GDP的时候,大陆有意无意漏掉了很多经济活动,实际的远比统计的大,比如农民自建房,每年可是几十亿平米的量,可国家根本没纳入GDP !还有农村的大集,年交易额不少,但没人统计过, 中国的餐饮等服务业很少有开发票的,这些都是不计入GDP的。可见,中国的GDP绝对是被低估的。而台湾,15年人均GDP23000,理应属于发达地区行列,但是很反常的是,世行的专家也有评估,就是台湾的实际购买力是46000美刀,PPP与GDP比值在2左右!这个比值可是只有发展中国家才有的!这就奇怪了,难道是世行专家的规律出了问题?其实问题不在世行这边,而在台湾!因为工作量和主权问题,GDP数据是各个国家或地区自己统计,然后按汇率换算一下就公布的,数据正确与否世行并不管,即使明知有误也只能采用,比如印度把牛粪都算进GDP了,世行也就是当个笑话,但公布数据还是以印度自己的数据为准!而PPP是世行自己调查计算出来的,也就是取几百种基本商品和服务,按照美国的价格和当地的价格综合折算比较一下,而得出来的购买力比例,然后再乘以所在国自己报的GDP而得出来的!具体方法就不细说了,总而言之世行对这个比例是认真、负责的!世行自己调查出来(根据当地地物价和纽约物价)实际购买力比值是相对准确的!说到这好多人该明白了,在大陆低估GDP的同时,台湾那边实际是高估了GDP!台湾竟把台资在大陆及各国的产值也算到台湾GDP里。实际上,台湾的经济根本没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依照其PPP和GDP比值在2左右这个值,在全世界来找同类的,最好的也就是GDP在1这个区间国家或地区!看到这里,好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为什么台湾人工资上不去、为什么城建如此破烂。。。?就都有答案了!分散理财推荐-互联网黄金理财-财宝理财
08-02 13:52 330赞
一句话,虚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当年新加坡和台湾地区一前一后加入wto,新加坡是以发展中国家名义加入的,而台湾地区打肿脸充胖子,非要以发达地区名义入世,结果好处没落到多少,责任倒不少。最高时台湾地区GDP总额达到大陆地区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现在近十个大陆省份超过台湾。台湾产业空心化严重,在大陆台商有一百五十万。这些台资企业和工厂,都被台湾计入GDP,实际上跟台湾没任何关系,税收不在台湾,就业不在台湾,利润也很少寄回台湾。产业竞争,无非就是人才和资金和制度,三方面的竞争。之前台湾为啥发展这么快,第一就是带走了整个大陆一半的人才。而现在这批人才老的老死的死,就凭现在的台湾岛能出多少人才。第二才是常凯申带去的黄金和外汇储备。这些钱说实话大量花在了军事上,但剩下的也不少,再加上外资,所以资金也不缺。第三是制度。常凯申在大陆不土改,是因为自己阵营就是大地主。到了台湾马上土改,因为台湾的地都不是他们军政官员的,大部分都是日本人、皇民和汉奸的,当然不心疼。台湾当年土改极其成功,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买地主土地,地主拿钱去城市开工厂,农民为了土地不被银行收走,拼命攒钱还贷款。这种模式是联合国推荐的,当然里面的死结是政府得有钱贷款给农民,这又回到老蒋带过去的黄金了……不过台湾的这三个优势已经是过去时,现在台湾年轻一代追求小确幸,有理想的就是当律师和医生,这发展个p的经济。资金上谁有大陆财大气粗,也就剩美国了。制度上已被反超,实际上大陆目前制度跟老蒋小蒋时代的台湾差不多,而当今台湾已经成为劣质民主活标本,日渐菲律宾化。总之台湾已经没希望了,时间站在大陆这一边。
08-02 14:48 148赞
台湾的经济属于海岛外向型经济,很多企业总部在台湾,实际重心在大陆,许多大的台企就留几十个高管,二百个员工在台湾,然后在大陆雇佣了几万人,在多个省有工厂基地,这些台企在大陆每年产值很高,比如富士康一年光郑州工厂的产值就达千亿规模,还有纬创,台积电,宏电,统一,康师傅每一家的年产值都是几百亿人民币……这些钱和利润在大陆产生,这些台商也不可能把几千亿汇回台湾,法律也不允许汇巨款回台湾,台商在大陆赚到钱依然是在大陆扩张买地办厂再投资,所以这些钱的大头和台湾没啥关系。不过,台湾也有统计局,人家也要统计gdp,从他们的公司法来讲,不管企业在全球哪里办厂,只要是这个集团的产值都要上报,所以:台湾的gdp就会显得很高,可惜那只是数据,骨子里是产业空洞化!对当地就业消费毫无促进!
08-02 20:10 43赞
刚从台湾回来,高雄房价也就1万3人民币,我说均价。路边极好喝的奶茶6块。台湾的物价远低于上海,什么大理论我不懂,一个人活在一个城市无非就是衣食住行。一个外汇管制,汇率自己说了算的地区,比工资有意义吗?去年我比香港同事好的多,今年呢?直接少了20个点。
08-02 14:10 90赞
台灣人來說明一下,薪資低於5000rmb, 在台灣很少見。大學畢業一般是30000台幣起跳很平常。也就是6666rmb。不過起薪比內地的平均稍微高一些。不過有工作經驗的,年薪要破稅後30萬rmb,非常少。比例比我在廣東工作時低很多。結論,台灣起薪高,成長低,薪資有明顯發展上限,約20-30萬人民幣就到頂了
08-02 12:29 91赞
这个写手脑子有问题,抓的数据都是别人的,然后拼凑而来,弯弯属于出口导向型,故一般劳动密集型从早年到内地到今日的东南亚,都是以人工成本考量,具于此全球化的工厂布局,弯弯2400万的人口中,约莫有300万人口不在台湾,而这批人的所得是比较高的,几乎是精英白领阶层,消费力是强大的,而留在本土的几乎只有军公教,金融业与服务业,其中服务业的占比较高,这批人的所得是比较难提高的,这和内地是相同的,故你所看到的街景不繁华,也是因消费阶层并未长时间在弯弯生活《300万人》,近七分之一。此为一。现今的中国也是同样的问题,工厂大量外移至二线城市,低端的到了东南亚,大量的劳动力转移至物流与骑手,这些骑手多数没有加入社保,虽平均工资6000左右,可不缴纳的养老与税在未来对国家社会都是问题。三年轻弯弯人最大的问题是留在弯弯工作,加薪的幅度太低,这是观念问题,喜欢小确幸的他们,舍不得父母朋友,环境,不愿意到内地,东南亚闯荡,就大学生言,如在岛内,起薪大概不到6000,外派至内地的不到8000,可三年后,岛内的可能到7000而外派的大概能到11000以上了,再接下来差距就更大了,综合起来,就是这个笨写手所这的弯弯人平均工资在14万的概念了。
08-14 11:02 20赞
我所在城市 是离上海不远的二线城市 市中心最好的地段 相当于外滩附近 新开的楼盘 精装修 均价3万9千一平 饭店服务员工资月薪3500元左右 刚毕业的大学生月薪3500元左右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所讲 台湾刚毕业的大学生月薪22K 折人民币4400元左右 所以台湾的工资到底算高还是不高?
08-02 18:35 48赞
去过台湾,台湾的生活水平高的惊人。至少80%以上的家庭拥有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人均茶叶蛋的消费量何止是领先大陆啊,那是领先全世界。当然生活水平高于台湾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也有很多,只要台湾勇于创新,敢于开放,引进切糕来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来一次弯道超车也未必不可能。
馆藏&40723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陈经:为什么中国不应该把GDP做得太高?(转载)无聊的都来看看吧【四川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65,969贴子:
陈经:为什么中国不应该把GDP做得太高?(转载)无聊的都来看看吧收藏
 2006年,我预测说名义GDP超美也就是20年时间,当时应该还能吓吓人。天涯有一个有趣的贴子:驳雪亮军刀“中国GDP2030年超过日本”论。这个贴是2005年初写的,作者的意思是2030年超不过日本。现在看来驳与被驳的两人都错得离谱,至迟2010年就超过了,那个贴也成了经典鞭尸贴。    现在要再来说20年名义GDP超美,已经不算啥了,类似的论断出来不少。我得出这个结论以后,看着中国以美元计的人均名义GDP,从2002年的962美元迅速变成2008年的3315美元,再看国际国内一些怪现象,实在觉得GDP这个东西很荒唐。主要是两个问题:    1. 六年中人均GDP变三倍还多,但生活感觉好了多少?很多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社会分化很大,有好有坏。六年中许多普通人都暴富了,房子股票挣大的不少。但另一些人生活压力很大,收入不行,房价猛涨,生活质量糟糕。以80后城市年青人为代表,许多人怨气冲天。这是说个人的实际生活水平。    2. 人均GDP高,产业竞争力就强么?中国应该还是说得过去的,产业竞争力非常强,但正好是一个“反例”。看许多人均GDP比中国高不少的国家,我早就发现了,从产业角度上不值一提。这些国家人均GDP高有什么意义?这是说国家竞争力。    这两个问题说明,人均GDP高低与个人生活水平、国家竞争力并不是线性关系,不一定是越高越好。当然,低也有低的问题,人均GDP太低的国家问题更不得了。我是要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是可以到2020年把人均GDP做上一万多美元,一不小心就会做上去。但综合考虑人民实际生活水平与国家产业竞争力以后,是不是2020年就要这么着急把GDP做那么高?把问题放到2020年,因为这是中国许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年。    我先把结论说出来:中国政府应该动用强大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实力,在国际国内压住人均名义GDP的高速增长,争取在2020年把以美元计人均名义GDP控制在一万美元以下。在国际上要实现人民币对国际主要货币的有序贬值,高中低各级产业全占住,稳步提高各级产业的国家竞争力。可以在人民币自由兑换以后,以市场化的手法有序贬值,政府可以卖出海量人民币打低汇率,将收到的海量外汇卖给国内居民,实现藏汇于民。在国内,要压制各级地方政府的GDP增长冲动,从经济的本原出发,切实搞好对人民生活与国家竞争力有实际意义的基础设施与产业。如果中国政府能够转变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各项结构化改革,则中国还有希望在2020年把人均GDP压在一万美元以下,否则将无法避免这样的惨剧发生,大大损害中国的国家实力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进攻性生产力与GDP模式 [ 陈经 ] 于: 05:22:33 复:2573318  经济学的某种定义是,研究有限资源分配的学问。社会如何获得资源、开发资源、分配资源。因为有限,所以要研究。    世界各国的经济状态可以这样理解:在国际社会中混,看历史运气好坏,就有了一个国际资源分配地位。根据国家能力,有两种国家。大多数国家就是本国这块地盘,国土大小虽然没有变化,但控制的经济资源却不断缩小,我们可以称为C类国家。少部分国家有能力去占别国的经济地盘,控制的资源迟早会发展到比本国这块地要大。这少部分国家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虽然在外面占了地盘,但也在慢慢或快速缩小的,这是B类国家。一种是占的地盘越来越大的,这是A类国家。    C类国家一般就永远是那个地位了,忽然变成A类国家十分罕见,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C类国家。西亚一些石油富国虽然很富,但也是C类国家,算不上发达国家,就是这个原因。B类国家和A类国家有时会换来换去,一个A类国打仗输了或者经济危机了就变B类,努力以后又可能变回A类国。发展中国家里,中国显然是A类国家,印度应该也能算,再就不好找了。巴西俄罗斯资源丰富,东欧一些国家人均GDP比中国高多了,也只能算是C类国。发达国家以前都有过当A类国的发展史,现在就许多掉到B类了。
2w+注会师倾情推荐:高顿财经,CPA人才输出基地!
    由于发达国家猛当A类国的历史很长,地盘划得基本差不多了,后来就不是太猛了。扩地盘停下来了,当C类国出现危机,发达国家又A它一下。2008年,美欧等发达国家出了大危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现在的国际局势,就只有中国是响当当的A类国家。印度势头其实还可以,但扩张势头比中国小多了,主要还是自己这片地,有时说它是个C类国也可以。发达国家基本都成B类了。现在中国主要是到C类国家去找地盘,也有时到B类国家去弄。    C类的国家的GDP模式很简单,就是开发分配自己这一块地的有限资源。有些分得非常不公平,有些还算过得去。根据地盘衰减速率、人均资源多少、稳定建设年代长短,人均GDP就从数万到几百美元各有不同。这类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发展不出进攻性的经济生产力,做得好的就有些自主开发分配资源的产业,做得不好的连自主开发都没有。这种模式做到上万美元人均GDP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但人的生活模式、国家产业分布,就千差万别。一致的特点是,由于进攻性的经济生产力极弱,消费占GDP的大部分。    B类国家是发达国家,有相当厉害的进攻性经济生产力,全球化大公司不少。进攻性生产力,有文化、政治、军事、科技、金融、商业模式等等,非常复杂。但也就那样了,进攻性生产力升级了几次,打打停停,现在停下来了,暂时看不到大规模升级的前景。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思路大方向是对的,要发展进攻性生产力,不过方法不太对头,基本失败了。只有中国在改革以后,发展出了强大的进攻性生产力,成为独一无二的A类国家。发达国家历史上当A类国家的历史也很长。在飞速发展阶段,A类国家GDP的特点是,投资占GDP总额很大的比例,等稳定下来,消费就占GDP的大部分。现在中国就是投资占GDP高达50%以上,被说成一个大问题。其实问题是有,但更是进攻性生产力的证明。没有进攻性的生产力,疯狂投资是不可持续的,这是许多人说“大泡沫”的根源,怀疑中国靠投资撑GDP增长不可持续。而中国由于是在通过投资发展进攻性生产力,实现了正反馈循环,所以大比例投资持续了很多年,许多人想不明白。    现在中国有强大的进攻性生产力,这是一个事实。中国不卖资源,积累起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在全球到处卖东西,不靠进攻性生产力根本不行。也不光是靠人工便宜世界工厂,文化、政治、军事、科技、金融、商业模式,虽然弱点很多,但也有相当的实力。    当前中国的问题是,有进攻性的生产力,而且正在加强,但现有地盘不足。13亿人,地盘不够,资源不够分配的。有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做高人均GDP,那就是转向消费模式,按C类国家的办法分配有限资源,提高消费占GDP的比例。我认为做到上万美元人均GDP不成问题,但这种经济模式有许多问题。一种是以继续发展进攻性的生产力为核心,一边加强实力一边多占地盘,埋头干到2020年。这种模式与第一种靠消费做高GDP是有矛盾的。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学校为拉动鸡地批,决定让大家搬寝室
    事实说明,中国发展到这阶段,是房价先上去,可以“富地先炒”。全国富人都去炒,“就高不就低”。居民收入与物价体系就由于地区差距,就只能“就低不就高”,一线城市也不能自己先“全民增收”。这样中国就没有清楚分明的第一第二阶段,GDP是越来越高指数增长,人均收入只能自然增长,迟迟无法上台阶。    GDP为什么能快速增长?因为国家生产力确实是突飞猛进,基础设施与产能投资、社会商品产出,都是快速增长,这是挡不住的。但人均收入被地区差距拖后腿,无法全部快速提高。人均收入不猛增,消费增长虽然也不算慢,但就不是超速增长,也落后于GDP的增长。消费落后于产能增长,又得靠出口消化巨大产能。还好中国的“进攻性生产力”发展得不错,这条路还算走得通,只是把别人挤惨了。    现在更进一步,由于发达国家也垮掉了,靠出口消化消费与产能的缺口不行了。就算出口恢复增长,产能增长得更快,不是办法。理论上只好靠国内消费来补缺,这也不可行。因为收入没法快速提高,除非白送,不然卖不出去。收入没法提高,这很明显,那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怎么大幅提高人均收入?我也不知道有啥办法,我可以肯定中国的人均收入就是会被拖低。这不是说国内消费不增长,其实增长算全球最快,但产能还是会比消费增长快,缺口始终在。那么怎么办?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怪事。    靠出口不行,靠消费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人又要就业,生产力会大发展。其实解决办法明摆着,就是加大投资。GDP等于投资加消费加出口,既然GDP自然增长率高于出口与消费增长率,只有靠投资增长来补这个大缺口。这是离经叛道的结论,理论上投资从来都是为了未来的消费,这样搞的话,投资占GDP比例越来越高,经济学家全会吓死。但中国这些年确实就是这样,我得不出其它结论。    中国的投资增长快过消费增长,这是自然形成的,中国的GDP模式自然就是这样。原因是人口众多地区差距大,以及生产力快速大发展。发达国家历史上有时也这样,不过时间不象中国这么长。原因是,要么人比中国少多了,要么地方不大,或者二者同时成立。    由于投资注定快于消费增长,所以中国只能这么怪怪地发展。现在到了矛盾直接摆到台面的时候了,北京上海房价太高只是小问题,怎么处理投资才是大事,我们需要解决方案。    (待续)      (五)痛苦型与浪费型GDP [ 陈经 ] 于: 02:10:44 复:2573318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消费占中国GDP的比例从高于6成降到了不足4成。近20年的年均GDP增长率约是10%,如果消费占比从60%降到40%,大致相当于消费增长率为8%,低两个百分点。无论如何,8%的消费增长率在世界上都是最高的,这也符合我们的日常观察,中国消费的升级速度是世界最快的。    之所以占比越来越低,不是因为消费发展得不好,而是出口与投资发展得更快。这恰恰是中国的一大优势,有多种好处。世界各国投资与出口增速快于消费,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也持续时间不长。只有中国投资与出口有长达2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投资增长快于消费的好处主要有:    1. 投资完成于低成本时期,抢时间。  这有两方面因素。一是世界各国争抢资源,资源价格是长期上涨趋势,越早快速发展成本越低。二是本国人力成本、地价成本,也是越来越高的,越早投资成本越低。印度落后中国经济的年头并不算多,也就是10-20年。但发展成本已经高上去了,人均GDP也上1000美元了,相当于中国2002年的水平,但能够完成的投资差太多了。    2. 投资快于消费,有利于产业竞争力  一个家庭如果先顾着消费而不是投资增强挣钱能力,人们一般不看好其未来的“钱景”。中国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强,显然投资增长大于消费是一大因素。被骂了这么多年,2008年一出事,还是中国挺住了。传说中的投资不可持续没有发生,消费不可持续的到是大把。
    以上两个原因,就足够我们理解,投资增长高于消费并不是坏事。投资快于消费增长,注重实质竞争力,压制人均GDP,这其实是个成功经验。中国过去20年虽然人均GDP增长很快,但其实仍然是被压制了。中国人均GDP受压制很容易看出来。有许多国家人均GDP比中国的3000美元要高许多,但无论是实质生活水平还是产业竞争力,和中国都有差距。    看到许多不怎么样的国家都差不多搞上一万美元的人均GDP,很多人觉得中国把GDP做到上万美元太容易了。确实很容易,我觉得一不小心就会弄到上万美元去。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值不值得这样做?这里我们需要破除人均GDP越高越好的错误理解。人均GDP可能有很多有害成分,并不是越高越好,要看它的具体构成。    最典型的就是高房租,这个东西据老广说,占美国GDP的10%。香港的房租是深圳的4-5倍,这也是GDP。这种GDP越高,社会越痛苦。这相当于把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弄成高物价,由于这些东西占通胀的权重只是一部分,经通胀调整以后GDP总量还是会大增,汇率再升值,以汇率计GDP自然就大大增长了。这类GDP可以称之为“痛苦型GDP”。    另一类GDP,其实就是浪费。家庭游泳池烧电弄成恒温,夏天大开空调觉得冷,冬天大烧暖气觉得热。几步路都开车。什么商品都一堆包装纸弄得花里胡哨。家里铺地毯,没多久就扔了换新的。几块钱就能治的病,折腾各种新药贵药往上招呼。小孩学习用具与资料越来越多,学的本事却不见多。这类“浪费型GDP”,其实提升人的幸福感觉并不多,创造的GDP数值却不小。    痛苦型与浪费型GDP一多,GDP数值弄上去并不太难,实质却并不怎么好。中国如果大力发展这些痛苦型浪费型GDP,人均GDP上万美元只是时间问题,2020年肯定能到,很可能提早。但靠痛苦型浪费型GDP搞到上万美元,有什么意思?真搞上去了,就太惨太可怕了。    不要以为这不可能,真搞起来,市场的力量是强大的,被资本主义自然规律带动,痛苦型浪费型GDP很快就会大发展。现在已经有这种迹象了。一堆年青人合租挤在大城市的小房子,有什么幸福可言。富人引导的消费标准也是越整越高,房子总想住更大。轻便简易的电动助力车禁掉,小排量车再小也要烧油。结婚要求越来越高,排场越来越大,找老婆或者嫁人越来越难,男女互相看不顺眼。    往这条高GDP路子走下去,很自然,然而真不是什么好生活。问问四小龙的青年人,GDP挺高,生活幸福么?只不过是少数有钱人幸运儿爽得很,人民大众压力大,一肚子气。中国要是短期内真的把人均GDP搞到上万美元了,十有八九就是靠这种邪法搞上去的。到时就等着各种人间惨剧加倍上演吧。可能到时人也习惯了,麻木了,以为生活就是如此。耗尽一生辛劳,买个小房,挣不来大钱经常吵架,小心翼翼害怕失业,生活没有梦想只有卑微。    这是民众生活,有时GDP越高越痛苦越浪费。在产业竞争力上,更成问题,高GDP并不一定代表高竞争力。为了应付痛苦与浪费GDP,经济运行成本会急剧上升。香港搞制造业已经不可能了,地租与人工成本一算,立刻完蛋。高科技也未必有,只好继续发展痛苦型浪费型GDP,恶性循环。最后弄得高不成低不就,社会发展潜力耗尽,竞争对手摸上来,只有等死。    中国以前一直压着这些痛苦型浪费型GDP,先考虑投资提高竞争力,是一个好经验。总的来说,20多年的效果不错,人均GDP还没有弄得太高。到2002年,人均GDP才1000美元,其实民众实质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发展潜力极大,产业竞争力很强。这人均1000美元完全用不着自卑,很实在。    年,人均GDP上得很快,翻三倍不止了。但痛苦型浪费型GDP也出来了,虽然并不是全部。很多人直觉地感觉到,国家GDP增长非常快速,心理却非常恐慌,比2002年以前要慌得多,还看不到出路。这还只是开始。如果真的从3000多再短时间翻三倍上万美元,就等着痛苦与浪费翻 N倍吧。
    当然,这六七年主流还是国力上升,投资提高竞争力一直没有松劲,只是出来一些不好的苗头了,要警惕。为此,中国应该放弃人均GDP快速增长的虚幻快感,一面总结前面投资提高竞争力的经验,一面注意自己与其它经济体发展痛苦型浪费型GDP的教训。在这个基础上,合理引导转向健康的GDP发展模式。    (待续)      (六)以发展穷循环为中心的GDP模式(完) [ 陈经 ] 于: 05:53:24 复:2573318  前面几节,我们讨论了几个关键问题。  1.进攻性的生产力很重要。  2.富循环决定穷循环的生活,导致GDP两阶段快速增长。  3.中国投资增速高于消费是自然倾向。  4.短期高增长可能是靠发展痛苦型与浪费型GDP。    中国现在正是关键的时候,我感觉发展方向还不很清楚。比如现在人觉得人均一万美元GDP很容易了,但到时是个什么生活状态?具体怎么达到那个状态?我相信,不容易说清楚。说容易的,看看现在收入不高的大学生,进城的民工,靠谁给他们加工资?这可是几千万上亿的人口。    温总理任上这几年GDP增长率提高到10%以上,各类经济数字非常好,国际地位快速窜升,却被认为不懂经济。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房价,许多年青人非常愤怒,但它是表象,有更深刻的内在原因。我认为其根源在于出现了明显的穷循环与富循环,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在富人看来房价并不高,在穷人看来却已经高不可攀。有些人说得更严重些,说这是权贵资本主义。这些舆论虽然过于简单,却也事出有因。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中国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人均GDP快速提高靠的是痛苦型与浪费型的GDP,普通民众生活感觉并不幸福,富人穷奢极欲。国家经济实力虚胖,进攻性生产力提高不多,应对危机的能力下降,内部却生出大弱点。再过一些年头,一旦情势不利,就有可能出大事,在长期快速发展后,忽然出现严重的倒退。    许多人老早就认为,这是注定发生的,由于老不兑现,只得把发生日期不断推后,沦为笑谈。这是小看了中国应对危机的能力。中国的进攻性生产力在大发展,政府控制的财富占全社会财富的大部分,如果把这算成全民的,贫富差距就还不算太严重。中国也不是不出事,各种乱子不少,群体性事件特别多,但政府都给压下去了。连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全球金融危机,都应对过去了。但我们也能感觉到,现在深层的社会矛盾、经济矛盾,越来越复杂,经常有走钢丝的感觉,左一些右一些都成问题,需要不停权衡利弊决定政策。典型的就是高房价,就这么涨上去当然不好,可打低也有大问题。    现在中国只是有一些不好的苗头,还有得选择。完全可以在认清经济发展规律以后,找到健康发展的GDP模式,并强力推行,实现真正的复兴。其实中央已经认识到了GDP增速过快的毛病,知道GDP不是越高越好,提倡要“好的GDP”,开始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还在实践中探索规律,理论阐述与实际操作就并没有很清晰的思路,这样显得“不懂经济”也不奇怪。比如温总理宏观调控压产能、大搞紧缩,却又发现压错了,紧缩弄出了大问题,最后压产能悄悄放弃,从紧缩跑到极度宽松,经济运行出了很多大波动,社会心态浮躁,发展方向混乱。我们应该把这理解为寻找正确发展模式的努力,吸取经验教训。目前找到正确方向的条件慢慢成熟了,有几个关键思路需要突破。    一个是代表进攻性生产力的投资,舆论总是一边倒地说不能投资过多,GDP占比过高,要让位给消费,宏观调控以前也经常打压各类投资项目。中国投资厉害,消费相对弱,怎么转过去,很难办,目前缺少有说服力的建议。另一个是贫富差距,觉得要帮穷人,但经济增长又要靠富人。比如要求给穷人加工资增加社保,结果富人可能关厂去炒房,反而不妙。也就是说,怎么处理穷循环与富循环,不太容易想清楚。目前就是目标提出来了,缺乏配套的手段,各种目标经常互相冲突。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础设施高可用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