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为什么会过剩

《全球钢铁业求解产能过剩困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全球钢铁业求解产能过剩困局》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新闻分析:应对钢铁产能过剩是全球命题
关注新华网
  新华社柏林12月1日电 新闻分析:应对钢铁产能过剩是全球命题
  新华社记者乔继红
  钢铁产能过剩全球论坛部长级会议近日在柏林落下帷幕,会议就削减过剩产能达成共识。与会人士普遍认为,钢铁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来自二十国集团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33个成员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形成的一致政策建议报告认为,应对全球过剩产能需要快速切实的方案,需要采取措施增强市场功能、调整结构、增加政策透明度。
  欧盟委员会主管贸易的委员塞西莉亚·马尔姆斯特伦说,这是全球应对钢铁产能过剩的一个有益开始,为未来的共同解决方案打下了基础。
  对于产能过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指出,“目前全球几乎所有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普遍性、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并非钢铁行业特有的经济现象,是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困难和挑战。
  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曾就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达成共识,即2008年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衰退导致钢铁需求下降。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2016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6.3亿吨,比2015年增长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钢铁产能约为23.7亿吨,过剩产能超过7亿吨。
  对此,德国钢铁联合会主席汉斯·于尔根·克尔克霍夫呼吁说:“我们(各国)需要正视问题,制定一致规则加以应对。”他认为,应对钢铁产能过剩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全球各国持续努力。
  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齐普里斯指出,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一个开放的市场和公平的贸易环境。德国媒体也发表评论文章说,任何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只能加剧产能过剩问题,各国需要共同努力阻止贸易保护主义。
  在应对产能过剩的过程中,中国作出了突出贡献。与会的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主动作为,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市场化、法律化手段,积极化解过剩产能,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显著。
  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今年再压减5000万吨左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中国已基本实现去年设定的五年内削减1亿至1.5亿吨过剩产能的目标。
  但是,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方案,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单凭一国努力显然无法实现,而是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共同采取切实行动。
  对此,奥地利奥钢联集团董事长沃尔夫冈·埃德建议,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是化解产能过剩、拓展盈利空间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对欧洲企业而言,也应该是全球钢铁企业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
钢铁产能过剩全球论坛部长级会议11月30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会议就削减过剩产能达成共识,将向二十国集团提交政策建议报告。
记者从山东省审计厅获悉,山东日前对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审计,审计共涉及枣庄、潍坊、济宁、莱芜、临沂、滨州等6市。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总经理陈徳荣27日表示,根据最新规划,中国宝武将分两步推进,到2021年建成产能规模近亿吨的钢铁精品智造服务商。全球钢铁产能过剩情况分析
中研普华报道:
相关研究报告
  目前,全球行业正在经历多重的结构性压力。世界发展对钢铁消费的动力支撑作用已经越来越弱。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增长拉动钢铁需求的增速将降低至3%,较过去10年5%的增速有明显下滑。美国投行摩根斯坦利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称,全球钢铁业的过剩产能已经达到3.34亿吨,其中,中国有约2亿吨过剩产能,欧洲过剩约4000万吨,独联体国家过剩约3700万吨,日本过剩约1600万吨,拉丁美洲过剩约1600万吨,韩国和南非则都过剩约500万吨。而美国和印度几乎不过剩。
  全球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这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需求方面,因为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不会有实质性增长;而供给方面,钢铁企业削减产能的行为将因其对经济和政治造成的巨大的负面影响而难以为继。
  对此,摩根斯坦利称,虽然在短期内找到快速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权宜之计”是不太可能的;但在全行业低利润、高负债的情况下,由于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地区的钢铁行业未来的表现将值得期待。
  消费:全球钢铁需求呈现结构性放缓
  全球钢铁需求放缓,和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从用钢强度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对钢铁需求的影响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经济发展前处于较低的用钢强度水平;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拉动用钢强度快速提高,直至呈现峰值水平;随着工业化接近完成,用钢强度明显下降;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钢材需求强度的这一变化是因为一个经济体从经济(钢材消费强度低)向制造业和建筑业经济(钢材消费强度高),然后向服务型经济(钢材消费强度低)转变的发展过程引发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钢材消费主要用于建设新的公路、铁路、建筑和桥梁,消费强度较高;而发达国家的钢材需求主要来自于消耗品领域,消费强度较低。
  鉴于目前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成熟,加上主要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峰值区间,因此,全球用钢强度正渐渐远离高增长区间。
  具体从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国钢铁需求增速经过高速繁荣增长期,已经放缓至正常水平,2013年中国钢铁表观消费量的增速预计为2%~3%;欧洲钢铁业已经进入“老化”阶段,需求缺乏结构性增长,今年的表观需求量预计将同比下降3%;随着美国重返制造业,再加上页岩气革命,这将使美国的钢铁需求在今年上涨2.8%;日本同样由于经济发展进入成熟期而缺乏结构性上涨,但是日本汽车制造业和建筑业的需求将成为主要的需求支撑点,再加上日元贬值有利于日本钢材出口,预计日本的钢铁消费量将同比上升4%;印度在2013财年~2017财年的钢铁需求年复合增长率为7.9%,扁平材产品预计为8.1%,长材产品预计为7.7%,该国汽车业和建筑业将成为拉动需求的主要动力;韩国的钢铁需求预计今年将同比上涨0.7%,汽车业仍为该国需求来源的主要下游行业。
  但是,与2002年~2012年间年均5%的需求增速相比,未来3年全球钢材的需求增速将降至3%左右。这意味着到2015年,全球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将降低至76%~78%。
  供应:两大壁垒使产能难以退出
  自2000年以来,全球钢铁行业已经增加了近10亿吨的粗钢产能,而需求增量仅为7亿吨左右,产能增量比需求增量多出3亿吨。摩根斯坦利预计,2013年全球粗钢产量将增长2%,产能利用率约为76%;2014年全球粗钢产量将增长3%,产能利用率约为77%。总体来看,目前全球过剩产能大约为3.34亿吨。分地区来看,欧洲的产能利用率预计将低于70%,而日本和印度的产能利用率将维持在85%。
  全球钢铁行业已经意识到自身的产能过剩问题,但是永久性退出是很困难的。目前全球钢铁行业有两大壁垒阻碍了削减、关闭过剩产能的进程。
  首先是关闭产能会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根据摩根斯坦利的测算,化解全球3.34亿吨的过剩产能将导致120万人失业,并且关闭这些过剩产能也将对产生连锁反应,进而会造成总值2320亿美元的经济影响。其中,中国受到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530亿美元,欧洲为310亿美元,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为340亿美元,拉丁美洲为60亿美元。
  目前,全球钢铁行业的雇佣人数约为690万人。鉴于钢铁行业职工人数庞大,各国政府都会试图阻止企业裁员,因此,通过裁员来使钢铁产能降到合理的水平并不现实。很多欧洲钢铁企业所处的位置也是低收入、高失业率的地区,这导致在过去几年欧洲钢铁企业缩减产能的过程中,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强烈干预。
  此外,在新兴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非常关键,也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钢厂都位于比较偏远和贫穷的地区,这意味着钢铁企业在当地的GDP中所占份额非常重要。但是鉴于中国钢铁企业大部分属于国有企业,因此中国钢铁行业可能选择继续降低生产率来压缩产量,而不是通过裁员来削减过剩产能。
  同时,关闭或者削减过剩产能对其他行业产生的连锁反应也不可忽视,特别是永久性关闭钢厂。对此,美国钢铁协会就表示,美国钢铁行业中的每一个工作岗位支撑着美国其他行业的7个工作岗位。因此,关闭过剩产能所造成的影响将远远超过钢铁行业本身。
  其次是行业分散使削减产能的进程进一步受阻。
  目前,全球钢铁行业还是高度分散的,进一步整合可能发生,但这一过程须要花费较长时间,这导致削减产能的力度不够。
  在过去的几年中,钢铁行业也进行了众多兼并重组,但是市场仍然高度分散,全球钢铁行业结构仍没有大的变化。1990年,世界最大的10个钢铁生产商的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0%,2000年这一比例为25%,2007年为27%。因此,全球钢铁行业始终处于集中度不高的水平。
  具体来看,欧洲地区和中国的钢铁工业仍然比较分散。日本的钢铁行业进行了非常好的合并重组,该国前3家规模较大的钢企占有全国2/3的市场;欧洲地区的前3家企业的产量仅占42%的市场份额;中国的前3家钢企约占2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面临产能过剩这一问题时,这些集中度较低地区的钢铁企业很难做出一致的行动以化解这一难题。
  摩根斯坦利称,就中国来说,有三大原因将阻扰中国钢铁行业通过兼并重组来去除过剩产能:首先,长距离运输使得不同地区间的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变得可行性不大;其次,钢铁行业的高就业率使得地方政府不太会在兼并重组之后关闭过剩产能;最后,2011年之后,中国钢铁企业的低利润率,使得企业现金紧缺,很少有企业能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兼并重组。
  产能过剩下日、美、印市场将表现较好
  由于目前全球经济的疲软,不可能拉动世界范围内需求的显著上涨。而供应方面由于上述两大壁垒,也使缩减产能的行动很难在短期内见效。由此估计,钢铁行业仍将长期面对产能过剩的不利局面。
  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和钢铁行业发展的特点不同,在全球产能过剩条件下,一些地区的钢铁行业表现可能较好。摩根斯坦利称,日本的新日铁住金、美国的钢动力公司、印度的塔塔钢铁集团将来的经营环境将相对较好,而欧洲的安赛乐米塔尔和劳塔鲁基钢铁公司(Rautaruukki)、巴西的国家黑色公司(CSN)、中国的鞍钢集团可能将面临严峻的经营考验。
  日本钢铁行业的集中度较高,这使其发展呈现结构均衡的良好势头。未来,日本钢企生产搬迁的步伐将放缓。同时,日元贬值使得日本钢企在海外出口市场的份额加大。
  印度是过去5年中钢产量增速较快的国家之一,增速达到8%。同时,印度的钢材消费也正在快速增长,从而消费了新增的供应量,使供需维持平衡。目前,印度经济发展仍处于快速增长的周期,用钢强度仍然偏低,这也给当地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此外,在印度建设钢厂所面临的土地和问题非常繁杂,这使得其他地区钢铁企业进入印度市场的壁垒仍然很高。
  美国非住宅建筑领域的复苏、制造业的逐步复兴以及北美的页岩气革命,都将给美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从而拉动美国市场的钢材需求。2014年,美国表观钢铁需求增速或将达到4.2%,成为发达国家中增速最快的。
  如果未来几年欧洲经济仍然找不到复苏的支撑,那么该地区的钢铁需求也将继续保持疲软。此外,生产成本高企和欧元走强都将使欧洲钢铁工业持续处于全球钢铁行业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而进口产品的大幅增长,也将使欧洲市场承受巨大的供应压力。
本文分享地址:
在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的时候,夹江县震感强烈。有夹江县县城居民向记者2 …
自去年以来,国家开始对楼市进行深度调控,导致房地产市场降价呼声高涨。 …
地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营销,而营销的重点在于决策和执行力,地板企业想得 …
3月20日,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入股德高公司暨12亿美元钢材出口结4 …
5月21日,拜耳材料科技宣布,其位于上海的聚合物科研开发中心(PRD …
全球领先的材料供应商拜耳材料科技昨日在其位于上海的聚合物科研开 …
近日,海东地区隆重召开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专项治理现场 …
运营公司: 办公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层
邮编:518031 E-mail:
服务热线:(+86)6 06 96 56 29596
Copyright @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简称"") TM 旗下网站 传真:8
咨询QQ:918461工信部:钢铁行业现在非常困难 全世界钢铁都存在过剩|钢铁行业|困难|产能过剩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郑立新等介绍2016年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香港文汇报记者:
  问一个钢铁方面的问题,前不久在布鲁塞尔钢铁会议上,多国指责中国为钢铁产生提供的补贴成为钢铁产能过剩的“罪魁祸首”,请问工信部对此有何评论?另外,关于最近钢价回升带动不少钢铁企业恢复生产,有消息称4月中国的粗钢月产量很可能创历史新高,想问一下,钢厂恢复生产的行为是否会对钢铁去产能带来一些困难?谢谢。
  郑立新: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总体来看,钢铁行业现在非常困难,产量下降、效益下降,特别是有一些钢铁企业经营十分困难。我介绍一些情况。
  第一,我们应该看到钢铁产能过剩不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全世界的钢铁都普遍存在着过剩。不仅是我们来应对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应该来应对和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过剩是由于世界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增加,需求面呈现出了萎缩的态势。
  据世界钢铁协会的统计,全球2015年粗钢的产量是16.2亿,平均产能利用率只有69.7%,比2014年下降3.7个百分点。我们国家的产能利用率和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是一致的。因此钢铁产能过剩不是我们国家独有的问题,而是世界相关经济体面临的共性问题、共同挑战,解决这一问题,是各国的共同责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促进全球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钢铁生产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钢铁消费国。近几年,中国钢材主要是供国内消费。在2005年之前,中国一直是钢铁产品净进口国,目前仍为全球第五大进口国。2005年以后,我国对钢铁等产品,明确以满足内需为主,并在规则下开展国际贸易。因此,中国不但不鼓励钢铁产品出口,而且是目前全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中,唯一对普通钢铁出口主动采取限制措施的国家。
  第三,我们应该看到,“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国务院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环保部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间,累计淘汰钢铁产能约9000万吨。经过五年的努力,现在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和电炉已经基本淘汰。
  第四,“十三五”时期,我国政府仍将高度重视并积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在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问题上,我国政府的态度是坚决的、目标是明确的,已经列入今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今年2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在近些年来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的目标。完成这一目标为今后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将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来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过剩一系列的重要部署。
责任编辑:张扬 SF159您当前位置:
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钢材出口遇“拦路虎”
中国质量新闻网
今年1月,我国钢材出口742万吨,同比下降23.2%,连续6个月同比负增长。除了受国家去产能的大背景影响,贸易摩擦是我国钢材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并且相对集中,呈现加剧的趋势。美国华盛顿时间2月2日,美国商务部就对华不锈钢板带材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做出终裁,裁定中国企业63.86%~76.64%的反倾销税率和75.6%~190.71%反补贴税率。
据商务部的中国贸易救济信息案件数据库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钢铁行业遭遇52起贸易救济案件,同比增加40.54%,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案件发起相对集中。这些案件由21个国家或地区发起,其中35起贸易摩擦案件由印度、巴西、越南、泰国、南非等16个发展中经济体国家或地区发起,占比67.31%;其余17起案件由美国、欧盟、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5个发达经济体发起,占比32.69%。二是案件类型相对集中。反倾销案件主要由发展中经济体国家发起,总数达到34起,占比为65%;反补贴案件主要由发达经济体国家发起,总数达到11起,占比为21.15%;保障措施案件均由发展中经济体发起,总数达到8起,占比为15.38%。三是案件产品相对集中。涉及建筑钢材、热轧板材、冷轧板材、中厚板、型材、涂镀板、不锈钢及钢管等,几乎涵盖所有钢材品种。主要是板材和长材,热轧板、冷轧板等板材25起,占比为48.08%;盘条、混凝土钢筋等长材10起,占比为19.23%;其余钢铁产品17起,占比为32.69%。
中国钢铁企业频繁遭贸易摩擦,主要原因还是世界经济低迷,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各国为保护本国钢铁产业而出台限制措施。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过了十五年,但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没有终结“替代国”条款,仍试图延续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导致贸易纠纷增加。
据商务部公布数据,2016年中国遭遇的所有贸易救济调查案件中,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涉案金额达78.95亿美元,占所有案件总金额的55%。国外对中国钢铁产品贸易保护已引起跟风效应,将会严重影响我国钢铁产品出口。为促进我国钢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检验检疫部门建议:一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产能,协调发展,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寻求世贸规则保护。深入分析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力争从源头上减小贸易摩擦压力。同时认真研究世贸组织规则,密切关注贸易摩擦动向,加强与相关国家或地区的交涉磋商,寻求务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三是促进钢企并购,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钢铁产业整合步伐,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在做大的基础上,做强我国的钢铁产业。四是扩大海外投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钢铁产业的对外投资,有效规避贸易摩擦。同时及时调整出口钢铁产品市场结构,巩固已开发的传统市场,主动避开反倾销国家,大力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隋志勇 林海燕) 《中国国门时报》
(责任编辑: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天津纯电动共享汽车上路了 未来还将...新昂克赛拉高扬“智美运动”旗帜上市浙江萧山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在不二 ...江苏海安:“花卉工厂”育苗忙“合作社+农户”实现“非遗”传承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钢铁产能过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